
有朋友给我留言说看了我的书,坚定要走价值投资的路子,问我如何去选择能够长期持有的标的,他现在就是吃不准哪些公司可以长期持有。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个问题。我认为长期持有,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说说我研究投资的过去吧。
2013年,我在尝试了各种投资方法都赚不到钱的情况下,接触到了价值投资,打算好好地按照价值投资的模式走。
和初学者一样,我就被长期持有这个理念给困住了,因为价值投资就是要买入优质公司,长期持有,但是我又没有很深的公司分析的功力,那么我就根据网上的推荐,买入当时很优质的两家公司,一家是长安汽车,一家是杰瑞股份,而且我把长期投资的理念完全刻到了骨子里,整整两年多,真的不管如何波动,都一点没有动摇,牢牢拿住不动。
结果就是拿到了2015年的上半年,长安汽车赚了200%,杰瑞股份亏2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两家公司我买入的时候,静态的财务指标都不错,但区别在于,长安汽车过后盈利更好,也就是在好字上继续加好,而杰瑞事实上2013年已经达到巅峰了,但体现在财报上大幅下滑是2015年。
回头来看,我2013年的买入点,杰瑞股份已经走过了十倍,我不过是在经营拐点顶部附近高位接盘而已。
只不过我当时运气很好,2013-2015两年,大盘巨牛,杰瑞业绩大幅下滑的2015年1季度,在这种牛市氛围下,股价并未断崖下跌,给了我只是轻伤退出的机会。
之后大盘走熊,杰瑞股份跌了80%。
而让我引以为傲赚了200%的长安汽车,事实上2016年开始业绩也下滑了,所以股价最后也跌了80%才到底。
因此,长安,杰瑞之战之后,我深入思考,为什么我践行长期持有,终身持有的方法会失败?最终理解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时间的概念。
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如果一家公司持续成长,而且估值没有很大泡沫的情况下,自己持有的逻辑一直在,那么就一直持有,直到逻辑没有的那天,所以,如果要给一个时间概念的话,如果逻辑存在七天,那就持有七天,如果逻辑存在二十年,那就持有二十年,如果生命周期逻辑都在的话,那就变成终身持有,长期持有了。
因此,长期持有,应该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时间。
回过头来,当时我的确是中巴的思维,僵化地理解长期持有,认为就是持有优质公司终身不卖,但自己又没有公司分析的能力,所以无脑选择了静态看起来很好的公司,根本不了解公司的未来,也未动态跟踪公司的情况,当财报公布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后知后觉了。因此,中巴的两个坑,都踩了:无企业价值判断和跟踪的能力,僵化的理解长期持有。
所以,如果从时间维度来看,这世界上就没有长期持有的公司,因为谁知道公司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是啥样?
长期持有,是结果而不是目的,如果自己运气很好的话,买入到一只股一直增长而且持有过程中没有遇到严重泡沫的时候,那自然就成长期持有了嘛。
2016年,我终于明白了这一点,跨过了价值投资的第一道门槛,中巴阶段。
对投资的认知是一层一层的进阶的,就像打怪一样。从我这几年接触的情况来看,所谓的价值投资者,90%都在僵化地理解价值投资,因此一轮牛熊下来,反复的坐过山车,常常就是高位去买入所谓的好公司,然后股价跌一大截,于是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运气好的话,N年后企业进入下一轮上行周期,终于解套,马上就卖,N年的持有是零收益。
而更多的情况,是企业再也回不去当时的巅峰,很多年都解不了套,于是不再相信价值投资。
从我自己的投资进阶来看,2013-2016年是一个时间段,2016-2019年是一个时间段,2019-2024年,是一个时间段,2024年至今,是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投资就是一个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
国庆第一天,看了下盘面,大盘是突破了3900点了,呈现慢牛的态势,但看具体板块,分化非常严重,资金极度抱团少量板块,有点2021年初的样子了,有些前期很热的个股感觉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样子了,不知道预示着盘面可能会开始变化呢还是会继续猛涨?不知道,哈哈,边走边看。
长期赚钱,靠体系,靠认知,而不是靠抱团。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