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不悲观多领域有机会
记者:如何看待两会之后的市场?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周应波:我们将在能源领域变革、电动汽车以及整个经济复苏的相关方向继续配置和寻找机会。
吴越:中长期将重点围绕三大主线布局。首先是传统消费领域里的可选消费,疫情造成很多优质公司大幅下跌带来的错杀和错误定价机会,主要包括餐饮、酒店、博彩、白酒、白电等;其次是必选消费,中长期战略性看好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的赛道,包括啤酒、乳制品里的长期龙头,以及部分具备通胀逻辑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最后是新兴消费这一偏成长维度的赛道,主要看好在线教育、职业教育、外卖等消费服务业龙头,以及可能受益于整个流量变迁以及5G拉动的游戏内容提供商。
陆彬:我们对于两会后的市场比较乐观,以下四个方面或许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军工行业中的1-2个细分行业;大金融板块中的保险和地产。
郝旭东:在以消费为代表的核心资产持续大涨后,估值和成长性匹配的前提下,后续市场或仍将是少数股票的牛市,但风格大概率将会趋于均衡,前期的优质赛道超额收益或将弱化。将持续关注3个方面的投资机会:核心股票调整结束后,景气持续、估值合理的相关标的;过去两年A股极度结构化导致的被极度低估的传统产业龙头;部分景气向上,估值处在底部的细分行业中小市值龙头。
聂世林:我们判断2021年较多时间里,价值风格相对成长风格仍然占优。随着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恢复常态化,全年社融的趋势是被动收紧的,总体宏观流动性是收缩的,叠加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滞留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注重盈利和估值相匹配的价值风格,可能跑赢靠流动性驱动的成长风格。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和企业盈利的恢复将带来一批企业靓丽的盈利增长,今年选股的关键在于盈利增长和估值相匹配,顺周期行业相对可能更有优势。我们看好的行业主要有地产及产业链、银行、新能源。
黄惠宇:长远看,成长赛道依然是有更大机会的方向,科技创新依旧会引领未来的趋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气候变化的应对等长期产业趋势仍在,在前沿科技领域有很好选股能力的主动管理基金仍具备创造可观超额收益的能力。未来,因权益大趋势向好,在此轮调整后,某些优质成长公司的价值得以显现,而低估值、顺周期板块的行情可能还未走完,我们对权益资产全年的投资机会并不悲观。全球经济进入后疫苗时代,叠加大宗商品供给端可能存在的约束和风险,我们较为关注PPI通胀超预期、利率上行环境下,资源类股票和资源行业基金在对冲通胀风险上具备的投资机会。
以上是爱股网小编整理的“风格切换或持续 A股市场行情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