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五:继续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提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在具体的改革思路上,一方面,将继续推动国资国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经营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竞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将继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建议》强调,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些政策工具既包括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也包括促进产业发展、地区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政策工具。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将确保经济总量平衡、经济结构优化和内外部均衡发展。
《建议》还强调,要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毫无疑问,这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特别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关注六: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历程。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之前,为什么要强调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的开放不够全面,程度不高,也不够彻底。面向未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意味着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活力,加强与各国在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引领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未来一个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制度性开放的程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一步降低商品和服务进口的壁垒,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
2、加快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范围。
3、在确保金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并由此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建议》提出,在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同时,我国还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合作。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要积极推进并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之间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并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这方面的成功合作,将有助于我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欧美国家的经济依赖。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也是十四五规划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包括: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国际政策对话机制,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的作用;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加强与亚洲各国在区域层面的合作,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改革,继续提升在该组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等。这些方面的成功推进,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未来15年间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地位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爱股网小编整理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解读 中国经济走向趋势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