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事件改变全球贸易?
货轮在苏伊士运河上搁浅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像“长赐号”这样,400米长的巨轮横在210米宽的河道中间,长时间把整条运河封堵上,还是第一次。
此前,最近的一次搁浅事件是在去年11月26日,航运公司赫伯罗特旗下超大型集装箱船Al-Muraykh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阻拦其他南向行驶船舶超5小时。
2016年和2017年,也都发生过类似事故,不过在拖船的配合下,大多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未对运河通行构成重大威胁,也未引起国际市场的警觉。
美国海事历史学家梅尔科利亚诺表示,“这是有史以来在苏伊士运河搁浅的最大型船只”,很罕见,可能会“对全球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赵军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故打击了大型货轮未来通行运河的信心。
或成全球货运史上最大索赔案
运河复航后,导致货轮搁浅的原因,以及谁将承担此次事故的责任,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30日凌晨报道,埃及总统海港和苏伊士运河事务顾问马米什表示,埃及将向“长赐号”的船东索赔。马米什称,将就该船搁浅的全部后果和使用拖船向船东索赔,会索要全部费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计算出事故的大致损失显示,因堵塞事故延误的货物总价值约620亿美元;滞留原油约1200万桶;滞留排队船只369艘;埃及因堵塞事故大约损失9100万美元。
“长赐”号货轮,船东为日本正荣汽船株式会社(Shoei Kisen Kaisha),由中国台湾的长荣海运租赁运营。
日本正荣汽船以及国际保险公司的理赔人,正在对事件展开调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拉比耶表示,将在调查结束后确定事故责任方。参与了初步调查的人士称,此前调查的重点集中在沙尘暴以及事发时持续了约两分钟的大风。拉比耶认为,恶劣天气可能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技术或人为失误造成。
此前,3月25日,长荣海运发布公告称,据船东报告,该轮因瞬间强风吹袭,造成船身偏离航道,意外于苏伊士运河搁浅。公告中提到,将在船东完成整体事故调查报告后,协调船东处理后续事宜。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一艘停在苏伊士运河入口处等待通关的巨型油轮每天需付3万至8万美元停泊费。糟糕的是,多达九成货运所购买的保险并不包括延误,所以货运延误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承担恐将引起各方的争议。
据路透社称,身为全球最大的货柜轮之一,“长赐号”上大量货物、抢救过程的开挖费用、污染费用,其船东与保险方恐面临数百万美元的索赔,也将使该案成为全球货运的最大宗赔偿案。《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目前,各方粗估累积的可能索赔费用,已高达美金1亿元(约合6.5亿元人民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