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or新生
疫情冲击之下,实体客流骤减的百货企业纷纷开启线上业务自救。天虹股份表示,一季度,各门店开展上千场直播及线上专柜到家业务,为供应商的在线销售赋能,专柜线上销售环比增长347%,部分弥补线下门店销售的不足。
此前,银泰百货也联合淘宝直播,推出导购在家直播计划,并陆续覆盖银泰百货旗下全国65家门店,千名导购在家直播种草,通过淘宝直播“云复工”。部分导购在家直播3小时服务的消费者人数相当于复工6个月服务的客流。
“从前是人找货,现在是货找人。从前是物以类聚,现在是人以群分。”银泰商业副总裁邓朝军说,通过数据和技术能力,不仅是顾客消费的升级,对供应商来说,也是大量成本资源简化、节省的利器。可以说,银泰百货重新定义了“商场”,重新定义了“逛街”。
对于百货业线上卖货的举动,某零售品牌负责人表示,无论是运营能力还是销售成本来说,与电商相比,百货企业开辟自有线上渠道并无优势。直播可以作为补充业态,但不是救命稻草。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相比于苏宁易购从线上到线下相对成功地转型,大部分百货企业的线上化并不如预期顺利。无论是自建APP平台还是嫁接电商,都未能带来理想中的销售提升。而这背后反映了,百货商品力不足的事实。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目前的百货业实际上就是一个“二房东”角色,不需要物流配送和太复杂的信息化管理,只需要作好市场定位、品牌组合的动态调整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即可。
也就是说,百货作为房东,不做经营,就没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易在线上化的过程中丧失话语权。百货的线上化发展,是建立在商品运营能力的基础上做出的渠道补充,提升商品力才是关键。
“传统百货业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直至消失。除非转向有中长远预期的行业方向”。一位市场人士评价。招商证券某分析师则认为,近年来,整个零售业发生了深刻变革,百货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百货,而是在不断变革中重新定义人、货、场。未来,中国百货还将在不断自救中探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