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全球 PCB产值为 635.50 亿美元,较 2017 年增长 8.00%。根据 Prismark 预测,到 2023 年,全球 PCB 制造业产值有望达到 747.56 亿美元,较 2018 年增长 17.63%。
根据 Prismark 统计数据,2000 年全球 PCB 行业主要产地集中在美国(占比 26.10%)、欧洲(占比 16.10%)、日本(占比 28.70%)、中国台湾/韩国(占比 15.80%)等地区,中国大陆地区 PCB 产值占比仅为 8.10%。而到 2018 年,中国大陆地区 PCB 产值占比已经超过全球产值的一半,预计在 2023 年将达到54.30%。
近年来,随着下游电子产品向便携、轻薄、高性能等方向发展,多层板、柔性板、HDI板及IC载板等中高端PCB产品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大。
根据Prismark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产值最高的 PCB 产品类型为多层板,产值占比为 39.40%;柔性板产值占比为19.90%,排名第二;HDI板与IC载板产值占比分别为14.80%、12.10%。
(2)国内 PCB 市场规模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 PCB 制造行业凭借在劳动力、资源、政策、产业聚集等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PCB 生产基地。
根据 Prismark数据显示,2008-2018 年间,中国大陆地区 PCB 制造业产值由 150.37 亿美元增长至 326 亿美元,占 2018 年全球总产值比例达到了 51.30%。
2008-2018 年间,中国大陆地区 PCB 产值增长幅度达到 116.80%,年复合增长率为 8.05%,显著高于同期全球 PCB 产值 2.77%的年复合增长率。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PCB 制造业生产基地,但是从企业资金属性上看,台湾、日本等地区外资厂商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大陆地区 PCB制造业企业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 Prismark 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大陆地区仅有 7 家企业进入全球 PCB 企业四十强,分别为苏州维讯(排名第 8)、深南电路(排名第 12)、景旺电子(排名第 25)、建滔股份旗下依利安达(排名第 31)、崇达技术(排名第 32)、兴森快捷(排名第 33)、胜宏科技(排名 36)、依顿电子(排名第 37)。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2017 年间,我国 PCB 制造行业设备购置投资由 30.89 亿元增长至 240.1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8.64%。
未来,在我国 5G 通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 4.0、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速渗透的大环境下,PCB 行业作为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基础力量,将进入技术、产品新周期。
随着多层板、HDI 板、柔性板以及 IC 载板等中高端 PCB 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我国 PCB 制造企业的生产设备也需要随之进行更新换代,一方面为直接成像设备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契机,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直接成像设备实现“国产替代”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机遇。
2、泛半导体光刻设备下游市场分析
泛半导体光刻设备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近年来,随着产能与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大陆地区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和消费地区。
在我国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下,通过投入自主研发和引进行业内优秀技术人才等手段,我国泛半导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 IC 产业及 FPD 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为泛半导体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然而,在泛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我国泛半导体设备的自给率还非常低,绝大部分高端装备依赖进口,国产泛半导体设备具有良好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