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多肽药物行业概况
整体上,我国多肽药物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多肽药物产业仍将以仿制药为主,创新将主要集中于多肽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优化。
但差距同时意味着提升空间,我国多肽药物产业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
医疗卫生需求持续释放,政策大力支持。随着生活水平和理念的提升,居民对健康日益重视,为医药行业带来强劲的市场需求;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加,为医疗需求的不断释放提供持续动力。
同时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将得到有效缓解,未来对医疗卫生消费有较大促进作用。为提升我国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国家食药监局等多个部门不断推出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政。
专利到期后的仿制药国产化成为市场机遇。目前国内多肽药物市场进口药物占主导,昂贵的价格成为抑制多肽药物放量的重要因素。
2014-2022 年是多肽药物重磅品种专利到期的高峰期,多个品种在国内还尚未上市或仅有进口原研药上市,其中不乏全球销售额 10 亿美元以上的格拉替雷、利拉鲁肽、艾塞那肽、戈舍瑞林等。
多肽类药物的接受程度日益提高。多肽类药物目前主要通过小容量注射给药,用量小,易于在临床上应用。
同时,由于多肽为人体内源性成分,具有疗效好和副作用小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多肽类药物行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医生对多肽类药物的接受度日益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多肽类药物的发展。
我国制药企业虽然目前在多肽创新药方面与国际巨头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多肽仿制药方面,国内一些专业多肽药物生产企业已经有较高的水准,先后实现了比伐芦定、加尼瑞克、西曲瑞克、恩夫韦肽、卡贝缩宫素、醋酸阿托西班、依替巴肽等品种的国产化,显示出了本土企业多肽领域的研发实力。因此,更多专利到期药物的国产化空白使得我国多肽仿制药领域发掘潜力巨大。
财务状况
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8亿元、3.27亿元、3.7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76%;净利润分别为0.30亿元、0.48亿元、0.6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1.42%。主营业务中,定制软件占比最高,为69.60%。2018-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0.36%、80.12%和79.21%。2018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增加;2019年,因左西孟旦和恩夫韦肽原料药客户制剂未中标,因此未采购公司原料药,导致公司2019年境外营业收入增速下滑。2020年净利润增速下滑主要是受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原料药产品的出口交付短期内处于暂停状态,公司1-3月签订订单的发货时间不断后延,对公司1-3月原料药出口销售造成影响较大。
结论
建议一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