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云办公、云游戏、云教育等产业爆发,对于大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旺盛。
从供需分析,通信和数通应用的低周期已经过去。随着4G后周期到来,电信市场光模块需求2016年达到小高峰后,开始出现持续约两年的疲软,2018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回暖,2019年5G开始商用。中信建投(31.05 -0.80%,诊股)出具研报预计,这将驱动电信市场迎来2-3年的景气周期。
数通“库存”调整也已经见底。经过近3年景气周期,云厂商,如谷歌、亚马逊等基础设施如服务器、光网络等利用率不够饱满,相当于计算、存储、网络能力有一定“库存”,2018二季度开始,数通光模块需求量显著下滑。但从2019二季度起,亚马逊等海外云厂商的资本开支和需求又开始逐步恢复。
天风证券(5.63 +1.81%,诊股)通信首席分析师唐海清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5G建设拉动光模块需求,从建设看,相比4G时代,5G需要的基站数量更多,同时单个基站需要的高速率光模块数量也更多;从长期看,5G建设完成后,基于其上的大量新应用,包括VR/AR、超清视频、物联网、车联网、AI、云计算等,将带动网络流量持续高速增长,光模块作为承载网络流量的核心器件,需求将持续受到拉动。
唐海清表示,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也会拉动光模块市场。数据中心内部的信号传输和数据交换需要大量的光模块,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尤其需要大量的高速率的光模块,因此从长期看,流量持续增长,带动数据中心需求持续增长,从而推动相应的高速率光模块需求持续增长。
行业瓶颈:光、电芯片有待突破
光模块行业虽然迎来爆发期,但对于国内公司来说,仍然存在一些瓶颈与普遍的行业问题需要面对。
一国内光模块企业工作人员李刚(化名)对证券时报·e公司表示,在光模块成本结构中,光芯片的价值含量最高。“光芯片能占到光模块物料成本的30%~50%左右,高速率光芯片甚至能到60%。国内已能实现10Gb/s的激光器量产,25Gb/s激光器尚待成熟。而采用PAM4技术实现带宽调制的光模块(如200G、400G等速率)则需要用到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这块还需要进口。国内在半导体领域这些年投入较大,正在追赶。”
唐海清分析认为,目前看,国内厂商在光模块产品方面快速赶超,而在光芯片、激光器、接收器领域也有很多公司及初创企业逐步突破,10Gb/s及以下的中低速率激光器已实现国产化。但在25Gb/s及以上的激光器以及在DSP、DRIVER、TIA、CDR、MCU等电芯片领域,国外芯片厂商优势仍然明显。电芯片尤其是模拟芯片需要长期的试错迭代,开发周期较长,国内仅海思及部分初创企业有所布局,技术成熟度需要一定时间来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