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分析,中国加入WTO之后,光模块行业开始在国内发展起来,然后开始向上游光器件、光芯片发展。“在光芯片方面,工艺的稳定性更多取决于设备、人的经验。设备的精度、参数很重要,设备之间比较起来,就像绿皮火车和高铁比较。但设备投资大、回收期很长,没有资本力量介入单靠一家公司很难。相对来说,人才引进环境和政策比较好,不是大问题,可以在境外设立研究所,比如台湾和美国。主要是设备投入比较大,单靠公司而没有资本力量进入,很难。”他介绍,设备固定费用、维护费用比较高。一旦产品做出来,考虑到设备折旧,能够提升一些技术门槛和竞争力,但风险比较大。“越到物理层面难度越大,一两年出个东西很正常。”
广证恒生统计显示,国内通信设备占全球份额40%~70%,但是光模块只有约19%,而上游芯片不到1%。
国产光芯片以中低端为主,提供10G以上的有光迅科技(33.45 +4.17%,诊股)、华为海思和香港上市公司昂纳科技;10G以下的有华工科技(21.23 +1.63%,诊股)子公司华工正源。
光模块公司各具特色
国内光模块上市公司主要有中际旭创(58.17 +2.79%,诊股)、光迅科技、新易盛(69.17 +8.08%,诊股)、华工科技,未上市的有海信宽带,每家公司各有特色。
“光模块应用于数通(Datacom)和电信(Telecom)两大市场,电信市场又细分为无线网、传输网和接入网等领域。”中际旭创副总裁、董秘王军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
王军表示,“从细分角度看,公司在数通市场优势明显,目前旭创科技在100G和400G光模块的交付能力和市场份额保持业内领先,已研发800G产品并将推向市场,400G硅光调制器及光模块正在开发中。在电信市场,旭创科技已研制开发了从前传25G、中传50G到回传200G、400G的全系列5G光模块产品,并均已进入5G市场或送样至客户。”
在接入网领域,海信宽带是绝对龙头,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占据着超过30%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表示,“接入网靠近用户侧,主要是固网接入到用户,无线接入是通过无线方式入户,传输网靠近主干网。海信宽带是以接入网起家。从产业链来讲,海信宽带在接入网上的产业链最全,从光器件、光芯片到光模块,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到整机,都有。”
光迅科技和华工正源的光模块在行业的知名度也较高。一位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时表示,“光迅科技从上游,即从光芯片开始做,具备从光芯片到光器件、光模块和子系统全系列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在产业链布局和产品线方面比较完整。此外,同在武汉的华工科技子公司华工正源拥有5G无线光模块的大规模量产能力,在业内也处于领先水平。”
另外,光模块在通信领域和数通领域应用以及价格区别较大。在通信领域,4G时期光模块速率以10G为主,5G高带宽需求需引入高速光口,前传以25G光模块为主;中传或以50G为主;5G回传或将使用100G/200G/400G产品。总体来说,5G基站建设对光模块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需要速率较小的前传部分,而5G网络的中传、回传所需光模块较前传少。数通市场方面,每年快速增长的流量及数据交换效率提升的要求已驱动数据中心普遍使用100G光模块,并在2020年开始使用200G和400G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