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 华鑫证券 | 黎江涛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飞荣达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至1.1亿元,同比增长109.74%至124%。 投资要点 2024Q3利润表现符合预期 公司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4.22亿元/yoy+17%,2024Q3实现收入约为12.53亿元。公司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至1.1亿元/yoy+109.74%至124.00%,其中2024Q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46亿元至0.53亿元/yoy+2.02%至17.55%。 多点开花,消费电子及通信表现抢眼 消费电子领域:受益于国内消费类电子业务行业市场需求回暖,订单向好,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出货量加大,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通信领域:公司在通信领域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积极配合客户打样及小批量供货,合作有序推进中。新能源业务: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应用,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订单量持续增长。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因素影响导致新能源领域毛利率有所下降。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导致订单量下滑,营收未达预期。 围绕散热,聚焦大客户,强化核心竞争力 公司围绕华为、阳光电源、meta、微软、联想等大客户,聚焦散热、电磁屏蔽等核心产品,积极在产品品类、客户方面拓展。整体而言,公司各业务均取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地位与发展态势。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3.49、4.56亿元,EPS分别为0.40、0.60、0.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5、37、28倍,基于公司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液冷等新领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费用控制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2024-08-22 | 华鑫证券 | 黎江涛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飞荣达发布公告:2024H1公司实现收入21.69亿元/yoy+22%,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yoy+1307%。 投资要点 2024Q2收入及利润均环比大幅改善 公司2024Q2实现收入12亿元/yoy+18%/QoQ+21%,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yoy+13%/QoQ+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yoy+20%/QoQ+41%。公司2024Q2收入、利润端均环比大幅改善。2024Q2公司毛利率恢复至19%,净利率为2.6%,环比均大幅提升。 多点开花,服务器、消费电子表现抢眼 消费电子领域:2024Q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2.88亿部/yoy+12%,PC市场也恢复不错,2024Q2销量达6280万台/yoy+3.4%;得益于行业恢复,公司份额持续提升,消费电子领域不断改善。通信领域:公司在通信领域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开展顺利,已配合客户开发了多款液冷散热产品、3D-VC/VCE等特种散热器,并有部分产品小批量交付。 围绕散热,聚焦大客户,强化核心竞争力 公司围绕华为、阳光电源、meta、微软、联想等大客户,聚焦散热、电磁屏蔽等核心产品,积极在产品品类、客户方面拓展。整体而言,公司各业务均取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地位与发展态势。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3.49、4.56亿元,EPS分别为0.40、0.60、0.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25、19倍,基于公司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液冷等新领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费用控制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2024-08-21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崔若瑜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事件:2024年8月19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H1公司实现营收21.69亿元,同比+22.00%,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1307.13%。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AI终端及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突破。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增长18.11%,实现归母净利0.33亿元,同比增长12.93%。消费类电子业务方面,由于主要客户业务回暖、出货量持续提升,以及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订单量增加,促使该领域营业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通信领域,公司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同时盈利能力有所上涨。公司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并进行新能源产品结构调整,订单量持续增长。同时,公司非主业层面对业绩有所拖累,公司对参股公司博纬通信确认投资亏损约1710万元(未经审计),同期增加投资亏损1469万元;所得税费同比增加约1773万元。若刨除此影响,公司业绩将更可观。 公司费用率控制良好,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H1公司毛利率17.86%,同比-0.13pct;净利率2.21%,同比+2.37pct;毛利方面,公司消费电子类业务及通信类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新能源领域由于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因素导该领域毛利率略有下降;净利方面,公司净利率显著改善主要是费用率控制良好所致。2024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48%/5.96%/-0.07%,同比下降0.65pct/1.44pct/0.90pct。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各下游应用领域优质客户。公司掌握了丰富的电磁屏蔽及导热技术,同时密切追踪行业最新技术应用及市场、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公司凭借优良产品技术、专业服务优势及多年行业深耕细作,目前已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终端类客户包括华为、微软、联想、三星、荣耀、小米、HP、Dell等。通信类客户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思科、中信科移动等。数据中心、服务器客户包括:华为、中兴、微软、思科、浪潮、大唐移动、宝德、超越、新华三、超聚变、东方通信、神州鲲泰及Meta、google等。新能源汽车类客户包括比亚迪、广汽、北汽、中车、中兴新能源汽车、一汽奔腾、一汽红旗、吉利、威迈斯、速腾聚创、宁德时代、国轩、孚能及小马智行等。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业务放量,同时基于消费电子业务复苏及光伏和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伴随原材料价格波动减弱、产能利用率逐渐爬升,叠加公司下游客户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预计公司毛利率和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3.50/4.1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倍数为42X/25X/2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存货跌价减值风险。 |
2024-07-17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李圣宣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4H1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消费电子、新能源、通信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服务器散热产品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4H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利润显著改善,24Q2环比亦呈向上态势。公司预计24H1实现营业收入约21.70亿元,同增22.05%,归母净利润0.54~0.64亿元,同增1243.65%~1492.48%;扣非归母净利润0.47~0.57亿元,同增540.78%~634.56%;单季度来看,公司预计24Q2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增18.21%/环增20.90%归母净利润0.30~0.40亿元,中值同增21.35%/环增49.63%,扣非归母净利润0.27~0.37亿元,中值同增33.33%/环增60.00%。 24H1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领域均有增量,服务器业务进展顺利。1)消费电子:受益主要客户业务回暖、出货量持续提升,以及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订单量增加,促使该领域营业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2)新能源: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订单量持续增长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因素,毛利率有所下降;3)通信:公司通信领域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开展较为顺利,已配合客户开发了多款液冷散热产品、3D-VC/VCE等特种散热器,并有部分产品小批量交付。 手机24Q2环比略降现已逐步恢复,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亟待稳步发力。1)手机:受部分手机项目延缓的影响,公司手机业务24Q2环比有所下降,但当前相关业务订单已逐步恢复交付;2)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受市场环境影响订单量下滑,营收情况未达预期。但公司将持续加快布局及深挖热管理及电磁屏蔽解决应用方案的客户及业务布局,满足不同客户散热和电磁屏蔽需求,相关领域业务或有望稳步迈进。 估值 考虑消费电子需求逐步复苏,AI时代端云两侧散热需求提升,公司散热及屏蔽业务或迎来多维度成长驱动,但受整体市场环境及业务推进影响,部分业务略有不及预期,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54.32/62.47/71.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3.75/4.65亿元,对应PE分别31.4/23.1/18.6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产品验证及出货不及预期。 |
2024-05-31 | 海通国际 | Weimin Yu | 增持 |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投资要点: 事件:飞荣达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3年公司实现营收43.46亿元(同比+5.37%),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7.31%),扣非归母净利润8172万元(同比+985.24%),毛利率19.47%(同比+2.15pct),净利率2.37%(同比+0.04pct),经营净现金流为5.91亿元(同比+4952.46%);24Q1公司实现营收9.82亿元(同比+27.05%),归母净利润2364万元(23Q1为-251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038万元(23Q1为-3452万元),毛利率16.93%(同比+1.07pct),净利率2.41%(同比+5.66pct)。 消费电子营收占比显著提升,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增速较快。分行业来看:23年公司消费电子、通信领域、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等)收入占比分别为38%、27%、35%,22年该数值分别为30%、30%、29%,其中消费电子业务受主要客户业务市场份额回归以及国产化替代加快影响,该领域的订单量持续增加,此外笔记本电脑进一步追求轻薄便携与高性能共存,对散热需求大大增加,公司相关业务持续增长。分产品来看:23年公司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5.69%),毛利率为23.06%(同比+3.32pct);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实现营收3.08亿元(同比-32.41%),毛利率为2.80%(同比-1.24pct);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实现营收17.33亿元(同比+23.28%),毛利率为19.90%(同比+1.73pct);防护功能器件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12.93%),毛利率为30.56%(同比+1.28pct);轻量化材料及器件实现营收4.96亿元(同比-4.43%),毛利率为13.69%(同比-5.95pct)。 毛利率与三费率的剪刀差持续回升。公司23Q1-Q4毛利率分别为15.86%、19.64%、19.98%、20.89%,呈现逐季提升趋势;费用率方面,公司23Q1-Q4销管研三费率分别为19.45%、15.64%、13.62%、12.98%,毛利率与三费率的剪刀差随收入规模的环比增长愈发明显。此外,受汇率波动影响,公司23年汇兑收益同比减少4092万元,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638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50.93亿元、58.28亿元、65.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亿元、3.71亿元、4.50亿元,EPS为0.49元、0.64元、0.78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及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4年PE40,对应目标价19.48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液冷行业渗透率不及预期。 |
2024-05-31 | 北京韬联科技 | 天成,henry | |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公司近期看点: 1、6月进入AIPC和AI手机月。 2、近期43家机构调研该公司。 公司简介及业绩情况 飞荣达主要从事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防护功能器件、轻量化材料及器件、功能组件等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并能够为客户提供相关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应用广泛,包括网络通信、数据中心(服务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光伏储能、医疗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公司客户涵盖各个领域,包括终端类、通信类、数据中心、服务器、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具体包括华为、中兴、微软、联想、三星、荣耀、小米、Dell、浪潮、比亚迪、广汽、北汽、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格力、迈瑞、大疆、meta、google等。 从应用领域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消费类电子收入占比为38%,通信领域收入占比为27%,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等)收入占比为35%。 受主要客户业务市场份额回归以及国产化替代加快影响,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43.46亿元,同比增长5.37%;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7.31%;扣非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985.24%。 2024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营业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27.05%;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大增194.07%;扣非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大增159.03%。主要增长点是消费类电子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部分定点项目逐步量产。 |
2024-03-19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李圣宣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及器材公司,业务覆盖国内外多家大厂,与华为、荣耀、中兴等合作密切。AI时代催生热管理需求,有望助公司开辟增长新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国内电磁屏蔽和导热解决方案的领先服务商。飞荣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从事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导热材料及器件、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防护功能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并为客户提供相关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终端、通讯设备、计算机、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和其它终端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体系、下游格局和客户资源,整体经营水平与盈利能力稳健。 下游产业多点开花,AI时代催生热管理需求,助力公司更上层楼。1)数据通信:算力方面,数据体量增长助推算力需求释放,基础设施能耗及数量增长推动液冷市场扩大。通信方面,5G基站持续迭代,伴随5.5G的商业化建设启动,基站或推出新型电子屏蔽及热管理方案。2)消费电子领域:AI驱动终端革命,伴随AI手机及AI PC等端侧算力渗透率提升,热管理需求尤为迫切;3)新能源领域: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8.12%。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7.87%。新能源应用有望持续落入高景气区间。 研发构筑护城河,核心客户助力公司深耕产业。公司核心技术底蕴深厚多项研发成果为远期构建竞争硬实力,同时公司自1997年以来与华为牵手,在手机、笔记本、服务器等领域均有合作,伴随华为5G手机回归,昇腾引领国产算力趋势不变,AI终端更新换代,公司有望携手优质客户持续深耕下游应用。 估值 考虑消费电子需求复苏,AI时代散热需求提升,公司散热及屏蔽业务迎来多维度成长驱动,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43.00/60.52/72.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4.03/5.79亿元,对应PE分别80.5/24.3/16.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客户产品验证及出货不及预期。 |
2023-09-28 | 华鑫证券 | 黎江涛,潘子扬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投资要点 众多领域存新机,迎中长期拐点 公司主要产品为导热材料、电磁屏蔽、轻量化等,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新能源三大场景,以散热为核心,打造平台型企业。站在当下,公司前瞻性布局新能源,进入兑现期;消费电子有望显著受益于大客户新产品周期;通讯业务受益于ai液冷。整体而言,公司众多业务存在新机,迎来中长期拐点。 大客户携新机强势归来,消费电子业务高增可期 行业层面,手机、笔电经历漫长的调整期,有望迎来改善;VR/AR有望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一代电子产品,长期空间广阔。总体而言,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有望迎边际好转,长期仍存广阔新品空间。公司与华为合作可追溯至1997年,长期以来作为华为手机业务核心供应商,华为携新机强势归来,有望为公司带来高增量。 5.5G及服务器液冷为通讯业务注入新机 公司通讯业务应用场景包括通讯基站及数据中心等。全球5G通讯基站仍在加速建设,5.5G亦在华为引领下逐步突破,新一代通讯技术对电磁屏蔽及散热材料具更高要求,有望带动公司产品价值量提升;数据中心有望在功率密度提升、PUE降低的诉求驱动下,迎来液冷温控的加速渗透,液冷单位价值量显著高于风冷,将带动公司产品整体价值量提升。此外,公司与中兴通讯合作研发3DVC,引领5G基站热管理新方向,公司有望凭先发优势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新能源进入兑现期,机器人及Dojo带来新看点 公司新能源产品可用于新能源车及光储,公司与宁德时代、华为、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未来三年仍有望保持高增。此外,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大幅提升液冷板用量,已在多车型实现装车,公司积极募资扩张液冷板产能。特斯拉推出Dojo作为承载AI业务体系发展的算力基础设施,并大力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存在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需求,公司有望凭借与特斯拉汽车业务的合作基础,切入其新业务供应链,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 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5/5.9亿元,EPS为0.44/0.78/1.02元,对应PE分别为40/22/17。公司多业务领域共振,业绩拐点明确,迈入中长期向上通道,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
2023-08-21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崔若瑜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事件:2023年8月18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78亿元,同比+3.20%;实现归母净利润0.04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亏损0.3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Q2业绩恢复显著。2023Q2公司单季实现营收10.05亿元,较2022Q2的9.69亿元同比+3.66%,较2023Q1的7.73亿元环比增长30.01%;2023Q2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较2022Q2的-0.19亿元和2023Q1的-0.25亿元同环比改善明显。 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基本平稳,新能源相关业务成长明显。从公司下游应用领域收入构成情况来看,2023H1消费类电子收入占比为31%,整体基本持平,细分来看手机行业景气度回落,客户需求减少导致手机业务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笔记本业务受国产化替代以及公司的品牌效应和客户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促使该领域的份额持续增加,相关业务持续增长;通信领域收入占比为26%,整体销售收入略有下降,但盈利能力同比上升,公司积极配合客户需求开展相关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储备,液冷相关产品公司已批量交付,已被多家重要客户认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等)收入占比为33%,相关业务增长明显,新能源汽车部分定点项目逐步量产,订单量同比增长明显,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快速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其他类收入占比为10%。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各下游应用领域优质客户。公司掌握了丰富的电磁屏蔽及导热技术,同时密切追踪行业最新技术应用及市场、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成为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材料及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凭借优良产品技术、专业服务优势及多年行业深耕细作,目前已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终端类客户包括华为、微软、联想、三星、荣耀、小米、HP、Dell等;通信类客户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思科等;数据中心客户包括:华为、中兴、微软、思科、浪潮、大唐移动、宝德、超越、新华三、超聚变、东方通信及Facebook、google等;新能源汽车类客户包括比亚迪、广汽、北汽、吉利、速腾聚创、宁德时代等。光伏及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类客户包含华为、阳光电源、固德威等。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业务放量,同时基于消费电子业务复苏及光伏和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伴随原材料价格波动减弱、产能利用率逐渐爬升以及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的逐步落地,叠加公司下游客户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预计公司毛利率和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综合以上考量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7/4.15/5.9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倍数为41/23/16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
2023-07-18 | 华鑫证券 | 黎江涛,潘子扬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飞荣达 7 月 14 日发布 2023 半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0.031-0.04 亿元,同比转盈,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0.12-0.13 亿元, 亏幅同比收窄 81%-83%。 投资要点 业绩环比显著改善, 拐点已至 公司预计 2023 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28-0.29 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22-0.23 亿元, 双口径同环比均由亏转盈。 公司主要下游消费电子及新能源车一季度需求均较差,导致公司一季度业绩承压,二季度下游需求回暖,带动稼动率提升,业绩显著改善。 展望全年,消费电子需求有望持续复苏,新能源车产品逐步放量,光储将于下半年密集并网装机,我们认为公司经营拐点已至,销售端有望持续环比改善,带动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盈利能力同步上行。 多业务领域各存亮点,长期成长可期 公司主要下游包括消费电子、通讯、 新能源等行业,各业务领域均存较大亮点,长期成长可期。 消费电子: 公司是华为核心供应商,华为 5G 手机有望回归,或将为公司带来高增量; 此外, VR/AR 长期空间大,公司供货谷歌、字节等核心客户,有望享受行业中长期高β 。 通讯: 5.5G、 6G 等对电磁屏蔽及散热材料需求较 5G 更高,单位价值量将上行,公司与核心客户共研相关产品, 具显著先发优势;服务器领域, AI发展带动服务器需求显著提升,且 AI 服务器功率密度更高,散热要求更大,单位价值量更高的液冷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募资扩产液冷板,顺势而为。 新能源: 公司 2022 年获得多家新能源车领域客户定点, 2023 年逐步放量,年内将贡献高增量;光储行业维持高增速,且下半年为并网装机高峰期。此外,人形机器人亦存电磁屏蔽及散热需求,公司有望凭传统领域客户优势,受益行业发展浪潮。 募资加码产能扩张,客户优质保障成长 公司通过定增募资近 10 亿元, 募集资金已到位, 将用于“南海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将主要扩建储能机箱外壳、储能机箱面板、储能组件、连接片、液冷板等产能,满产产值将达 23 亿元。公司客户优质,为产能消化提供保障,消费电子客户包括华为、微软、联想、三星、荣耀、戴尔等,通信类客户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思科、超聚变等,另有网络通信客户微软、浪潮、 Facebook、 Google 等,新能源车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威迈斯等,以及终端客户广汽、北汽、理想等,光储客户包括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固德威等。综合而言,公司经营拐点已至,各业务领域各具中长期亮点,产能扩张保障成长,迈入中长期向上通道。 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4/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4.5/5.9亿元, eps 为 0.44/0.78/1.02 元,对应 PE 分别为 42/23/18倍。公司拐点明确, 迈入中长期向上通道,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