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阮雯 | |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86.0亿元,同比+4.1%;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10.6%。 精品战略持续推进,提价放量成果显著。营收端,2024年公司营收186.0亿元(+4.1%),得益于公司大力推进营销改革、积极开拓市场。具体来看,医药商业营收112.3亿元(+9.6%),医药工业营收119.1亿元(+7.5%)。从细分领域看,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类分别实现营收51.5/21.3/7.3/4.8亿元,同比+17.3%/+23.0%/+19.3%/+26.6%。公司持续深化精品战略,前五名系列产品(安宫牛黄、牛黄清心、乌鸡白凤、六味地黄、金匮肾气)营收56.1亿元(+13.2%),得益于安宫牛黄丸提价策略以及乌鸡白凤系列产品销量增加。2024年6月,公司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在港零售价增幅20.1%;2024年,公司乌鸡白凤系列产品销量+34.2%。毛利端,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率44.0%(-3.3pp),前五名系列产品实现毛利率47.6%(-7.3pp),主要系天然牛黄等中药材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2025年3月,公司新品体培安宫牛黄丸正式上线,零售价398元/丸,有望提升公司大单品销量,缓解天然牛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3%/7.9%/1.4%/0.03%,同比+0.1pp/-0.6pp/-0.1pp/0.6pp,基本保持不变。 母公司业绩增长强劲,收购红惠医药拓商业院内市场。2024年,同仁堂母公司营收49.0亿元(+19.2%),净利润13.9亿元(+11.6%),主要得益于精品战略推广。子公司营收增长,利润端承压。具体来看:1)同仁堂国药营收14.7亿元(+7.0%);归母净利润4.6亿元(-6.3%)。营收增加得益于安宫牛黄在港价格提升以及内地市场灵芝孢子粉销售额增加。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原材料成本增加导致。2)同仁堂科技营收72.6亿元(+7.2%),归母净利润5.2亿元(-11.6%)。报告期内,同仁堂科技强化营销推广,销售过亿产品九个,六味地黄丸/生脉饮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金匮肾气丸/加味逍遥系列产品销售额分别同比+10.7%/+14.9%/+17.1%/+3.5%/+5.0%。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费用增加导致。3)同仁堂商业营收106.2亿元(+2.6%),归母净利润3.9亿元(-6.3%),门店数增加250家。2024年10月,公司发布公告,同仁堂商业拟收购红惠医药51%股权,有望拓宽同仁堂系列产品院内市场。 高管换届选举落地,持续深化国企改革。2024年6月,公司完成换届选举工作,邸淑兵担任董事长,张朝华担任总经理。公司多名董监高在同仁堂科技担任重要职位,邸淑兵现任同仁堂科技董事长。2024年11月,杨利辞任同仁堂副总经理职务,并在同仁堂科技担任副总经理。2025年,同仁堂科技将持续深化改革,以“保产值、控成本、调结构、降库存”为生产目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持续推进精品战略,提价放量持续推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3亿元和23.8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倍、25倍和21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产品放量或不及预期,库存清理节奏或不及预期。 |
2025-03-07 | 诚通证券 | 李志新 | 增持 | 首次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精品国药代表,民族瑰宝传承 公司前身始创于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迄今已有356年悠久历史。同仁堂股份成立于1997年,同年上交所上市,已经成为集中药生产、销售、科研和配送为一体的大型中医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为代表的众多经典传统中药产品,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覆盖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儿科等多领域,丰富的产品资源形成对品牌发展和稳健经营的有力支撑。 精品国药经营范式:大品种战略,全产业链经营 大品种战略、精品战略发展范式。2019-2023年,公司销售前五大产品组成基本稳定,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和金匮肾气系列连续五年位居公司销售前五大产品,前五大单品销售额在公司医药工业销售中占比稳定在46%左右,但毛利率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安宫牛黄系列是公司核心代表产品,内地零售市场市占率超50%。公司持续对品种群进行全面梳理并细化分类,遴选50多个重点培育的潜力大品种,在生产、供应、研发和营销等方面予以资源倾斜;2023年底推出“御药传奇系列”首批精品品规。 中医药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公司在中医药产业链基本做到全产业覆盖,业务涵盖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和药品零售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药材好,药才好”,对上游原料坚持“道地药材”原则,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和管理,保证中药材地头质量;中游常年生产超400个品种中药产品,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市占率绝对领先;下游医药商业零售门店数量突破千家,对自有药品销售形成闭环服务。 几个不变与变化:中药材价格、天然牛黄、政策壁垒和品牌软实力两个变化:上游中药材价格和核心原料天然牛黄供应。 1、中药材价格下降,缓解成本压力。从2024年7月份开始,中药材价格指数开始持续下跌,2025年3月3日最新价格指数为1856点,相对2024年7月高点2252点,半年多时间跌幅17.6%,时间长达8年的中药材大面积涨价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2、牛黄进口试点,打开原料供应限制瓶颈:牛黄进口试点政策,申请人限制为试点区域内处方含牛黄中成药品种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全球肉牛存栏量是国内十倍,天然牛黄进口试点,为同仁堂等含牛黄成分药品生产企业,扩大天然牛黄供应带来便利,打开生产原料供应限制瓶颈。 两个不变:政策壁垒和强大的品牌软实力 1、政策壁垒不变。牛黄、麝香天然原料入药严格准入和配额制管理不变;天然麝香入药使用准入制管理、生产配额制管理;天然牛黄进口试点申请人限制为试点区域内处方含牛黄中成药品种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规范有序进口使用。 2、强大品牌软实力。销售以零售渠道为主,拥有自主定价能力,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双天然产品内地和香港市场持续提价。国内拥有安宫牛黄丸生产批文的企业超过120家,但公司安宫牛黄丸在国内市占率超50%,香港市场品牌号召力强大,2011年公司安宫牛黄丸在香港零售市占率已高达94.2%。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7.7/203.3/222.7亿元,分别同比增5.1%/8.3%/9.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19.4/22.6亿元,分别同比增0.3%/15.8%/16.7%;每股EPS分别为1.22/1.41/1.65元;毛利率分别为44.5%/45.5%/46.5%。 据Wind一致预期,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PE倍数为28X,同仁堂PE(2024E)约30倍,估值略高于可比公司均值,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牛黄、麝香等天然贵细原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带来较大成本压力;2、药品生产质量风险,导致品牌形象受损;3、主力产品安宫牛黄丸(双天然)提价,导致市场需求下滑风险。4、牛黄进口试点落地不及预期,天然贵细药材无法支持进一步生产扩张。 |
2024-04-30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吴欣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事件:同仁堂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52.67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增长10.04%,实现扣非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9.98%。 点评: 24Q1受高基数影响营收增速放缓,利润端稳健增长。据公司公告,2024Q1公司实现营收52.67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增长10.04%,实现扣非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9.98%。营收增速相对放缓,主要受2023年一季度商业零售等板块营收大幅增长所导致的基数影响。从费用端来看,2024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整体费用控制较为稳健。我们认为公司深化营销改革,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盈利能力有望稳中 有升。 24Q1原材料采购支出增加。据公司公告,2024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21.98%,主要是公司贵细料等原材料采购支出加大以及商业分部采购商品支出增加所致,同时注意到公司应收账款为16.96亿元,同比增长60.64%,主要由于客户信誉额度管理产生的应收账款未到回收期,应收账款余额总体合理,风险可控。 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据2023年年报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报道,2024年,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坚持做好“品牌、品种、品质”工作年的基础上,推动公司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仁堂股份将通过产品定位,进行分级管理,做好溯源工作;线上线下主流渠道的整合营销并进一步优化服务;多举措并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同仁堂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98.41/221.04/246.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5/22.07/25.3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27/2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原材料与质量标准风险、流动性风险 |
2024-04-14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李昌幸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78.61亿元,同比+16.19%;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16.92%;扣非归母净利润16.57亿元,同比+18.32%。 分析点评 全年业绩表现平稳,Q4业绩略微承压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4收入为41.40亿元,同比-7.44%;归母净利润为2.78亿元,同比-34.4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9亿元,同比-31.83%,22年Q4高基数,23Q4业绩短期承压。 2023年全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7.29%,同比-1.5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4.46%,同比+0.15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19.24%,同比-0.7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8.53%,同比-0.20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1.57%,同比+0.1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62%,同比-0.59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8.69亿元,同比-39.58%,公司费用率持续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 母公司及三大子公司发展稳定 母公司报表来看,收入为41.09亿元,同比增长11.21%,归母净利润为12.49亿元,同比增长14.49%。 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及同仁堂商业稳定发展。 同仁堂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7.73亿元,同比增长13.04%,净利润9.92亿元,同比下降0.93%。 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13.77亿元,同比下降7.94%,净利润5.32亿元,同比下降10.78%。针对海外市场,同仁堂国药立足港澳重点市场,积极进行多渠道的开发与宣传,针对大品种精准投放营销资源,持续优化核心市场终端布局。 同仁堂商业:实现营业收入103.45亿元,同比增长20.94%,净利润5.50亿元,同比增长51.97%。截至2023年底,同仁堂商业已有门店1001家,其中2023年内新增门店59家。 核心产品增长稳健,积极探索科研创新与品种开发 聚焦大品种战略,专注主业稳健发展。前五名系列(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五子衍宗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及金匮肾气系列)收入49.53亿元,同比增长9.97%,毛利率为54.82%,同比减少5.44个百分点,其中心脑血管类产品年销量达1648.71万盒,同比减少0.94%;补益类产品年销量达3611.89万盒,同比增长24.16%。公司持续跟进大品种增补工作、强化品种推广力度。 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开发与改造。23年公司加大科研项目立项,开展经典名方、清脑宣窍滴丸研发工作,对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开展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种价值;完成川牛膝等内控标准研究,进行生产质量问题攻关;提前布局解决濒危珍稀药材资源问题。 投资建议 公司23年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产品持续发展,收入方面,我们维持此前预测,并新增了26年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200.9/223.6/25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1%/15%,利润方面,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的成本增长对毛利率的影响,我们下调了此前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23.6/27.8亿元(24-25年原预测值为21.6/2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8%/18%,对应估值为28X/24X/20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核心品种提价销售不及预期;营销改革不及预期。 |
2024-04-11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阮雯 | |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78.6亿元(+16.19%);归母净利润16.7亿元(+16.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6亿元(+18.32%)。 大品种战略持续推进,原材料成本上涨拖累毛利。2023年医药工业主营收入110.79亿元,同比增长12.6%。医药商业主营收102.5亿元,同比增长20.8%,毛利率达到31%,同比增长0.2pp。公司持续聚焦大品种战略,前五名系列品种(安宫、牛黄清心、五子衍宗、六味地黄、金匮肾气)收入49.5亿元,增速12.6%,占比持续提升。从细分产品来看,心脑血管类营业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8%,补益类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10.41%,清热类6.15亿元,同比增长16.1%,妇科类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8.16%。从成本端来看,公司2023年毛利率47%,同比下滑1.5pp,主要是天然牛黄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母公司利润率持续提升,子公司同仁堂商业利润增速尤为亮眼。2023年同仁堂母公司营业收入41.09亿元,同比增长11.21%。公司子公司表现整体良好,其中随着疫情退散,同仁堂商业收入表现尤为亮眼,同仁堂商业实现营业收入103.45亿元,同比增长20.94%,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51.97%,门店达到1001家;同仁堂科技继续推进大品种战略,锚定“控渠道、稳价格、强终端”的营销策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7.73亿元,同比增长13.04%;同仁堂国药2023年营业收入13.77亿元,同比下降7.94%,主要受到同仁堂国药灵芝孢子粉去库存影响,随着库存出清,未来收入有望增加。 发力精准营销,研发投入加大。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9.2%,同比下滑0.7pp;管理费用率8.5%,同比下降0.2pp,强化品种推广力度,巴戟天寡糖胶囊进入《中成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应用指南》,为该产品的深度营销推广打下坚实基础;积极策划“年货节”“618”“双11”等电商活动,五子衍宗丸、锁阳固精丸三年蝉联天猫男科类目618大促销售冠军。研发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28.7%,主要由于本期加大研发投入所致。公司积极开展现有品种的临床工作,安宫牛黄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效得到初步验证,愈风宁心滴丸完成综合评价研究;开展同仁牛黄清心丸等大品种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开展同仁乌鸡白凤丸、柏子养心丸等品种安全性评价研究,为市场研究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22.8亿元和26.1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倍、25倍和22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
2024-04-02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孙宇瑶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8.61亿元,同比增长16.19%;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16.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7亿元,同比增长18.32%。 全年实现稳健增长,母公司收入利润表现亮眼。公司单四季度实现营收41.40亿、同比下滑7.44%;实现归母净利润2.78亿、同比下滑34.47%;落在此前业绩预告区间内。1)2023年同仁堂母公司实现收入41.09亿元、同比增长11.21%,净利润12.49亿元、同比增长14.50%;主要得益于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深化营销改革,实现主业的稳健发展。2)同仁堂科技2023年实现收入67.73亿元、同比增长13.04%,净利润5.90亿元、同比增长1.25%;同仁堂科技继续推进大品种战略,锚定“控渠道、稳价格、强终端”的营销策略,收入端实现良好增长,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毛利率略有下滑。3)同仁堂国药和同仁堂商业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13.77亿(-7.94%)、103.45亿(+20.94%)。 医药工业:核心品种增长良好,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阶段性承压。2023年公司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10.79亿元,同比增长12.60%;工业板块毛利率为46.97%,同比下降1.98pp,预计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2023年公司前五大产品合计实现收入49.53亿元(同比+9.97%)、占当期医药工业收入比重44.71%;毛利率54.82%,显著高于工业板块整体,较2022年下降5.44pp,预计与核心原材料牛黄价格上涨有关。分治疗领域看,2023年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清热类/妇科类/其它营收分别增长8.02%/10.41%/16.10%/8.16%/19.12%,均实现不错增长。 医药商业:疫后快速复苏,门店稳步扩张。疫情影响消退后,2023年商业板块快速恢复,实现收入102.46亿元、同比增长20.82%;毛利率达到31.11%,同比提升0.16pp。截止2023年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1001家,2023年内新增门店59家,其中新设62家,闭店3家。零售药店中,有630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占零售药店总数62.94%;有783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占公司零售药店总数78.22%。 费用管控得当,盈利水平仍处高位。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47.29%,同比下降1.51pp;净利率14.46%,同比提升0.15pp;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24%/10.09%/-0.62%,分别同比-0.74pp/-0.06pp/-0.59pp;体现公司整体经营效率的提升。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为306.59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3.75天,基本保持稳定。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根据年报我们对盈利预测作出调整,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08、232.47、258.04亿元,同比增长15%、13%、11%;实现归母净利润19.64、22.97、25.64亿元(2024-2025年预测前值为20.83、23.91亿元),同比增长18%、17%、12%。考虑到公司是较为稀缺的中药资源品企业,百年品牌构筑高壁垒,国企改革浪潮下有望迈入发展新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国企改革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
2024-04-01 | 天风证券 | 杨松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事件: 2024年3月29日,同仁堂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61亿元,同比+16.19%;实现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16.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7亿元,同比+18.32%。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0亿元,同比-7.44%;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34.47%;扣非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31.83%。 工业+商业齐增长,前五名系列表现稳健 2023年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110.79亿元,同比+12.60%;其中心脑血管类产品实现收入43.88亿元,同比+8.02%;补益类产品实现收入17.30亿元,同比+10.41%;清热类产品实现收入6.15亿元,同比+16.10%;妇科类产品实现收入3.77亿元,同比+8.16%;其他产品实现收入39.70亿元,同比+19.12%;公司持续推进“大品种”营销创新,前五名系列产品实现收入49.53亿元,同比+9.97%。医药商业板块齐头并进,实现收入102.46亿元,同比+20.82%,2023年,同仁堂商业新增门店59家,截止至2023年底门店总数达1001家。 盈利能力稳定,有望进一步创效提质 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7.29%,同比-1.51pct,其中医药工业毛利率为46.97%,同比-1.98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多家药材种植基地,为日常生产所需重点原材料提供保障,有望有效应对中药材市场的价格波动。公司整体净利率为14.46%,同比+0.15pct;销售费用率为19.24%,同比-0.74pct;管理费用率为8.53%,同比-0.2pct;研发费用率为1.57%,同比+0.16pct,盈利能力较为稳定,随着营销创新及精益制造,公司有望进一步创效提质。 持续加大品种培育,寻求新增长 2023年,公司围绕经营主业,加大科研项目立项,开展经典名方、清脑宣窍滴丸研发工作,对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同时开展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种价值,有望带来新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2023年公司业绩因原材料价格波动,略低于预期,2024-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由221.81/256.36下调至203.23/227.02亿元,2026年收入预测为253.79亿元;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20.73/24.53亿元下调至19.10/21.22亿元,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3.6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2024-04-01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吴欣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事件:1)同仁堂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61亿元,同比增长16.19%;实现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16.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7亿元,同比上升18.3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8.69亿元,同比下降39.58%;2023年公司EPS为1.217元/股,同比增长16.91%。2)同仁堂公告,公司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6.8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为41.09%。 点评: 2023年净利润增速较快,医药商业收入增速亮眼。据公司公告,2023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40亿元(同比-7.44%),实现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34.47%),业绩高基数影响短期承压。2023年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中医药市场需求增加,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深 化营销改革,产品销量增长所致。据年度报告,从收入端来看,公司医 药工业板块2023年实现营收110.79亿元(+12.60%),医药商业板块实现营收102.46亿元(+20.82%),公司2023年整体净利率同比略有提升。费用端来看,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整体费用控制较为稳健。 持续投入上市品种二次研发,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和国药短期承压。据公司年报,2023年,公司不断加大二次研发力度,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目前主要有5大品种17种药品在研,其中包括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除此之外,公司围绕经营主业,开展经典名方、清脑宣窍滴丸研发和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种价值;川牛膝等目前已完成内控标准研究,正在进行生产质量问题攻关;主要参控股公司中,同仁堂科技2023年实现收入67.73亿元(同比+13.04%)、净利润9.92亿元(同比-0.93%);同仁堂国药2023年实现收入13.77亿元(同比-7.94%)、净利润5.32亿元(同比-10.78%);同仁堂商业2023年实现收入103.45亿元(同比+20.94%)、净利润5.50亿元(同比+51.97%)。 2024年推进大品种上量,创效提质。据年报中2024年经营计划,公司将着力规模聚集,持续推进大品种上量,完善潜在大品种增补,推进《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新标落地实施;在创效提质方面,公司将精细化经销商准入及终端门店遴选原则,开展传统炮制技艺标准化研究以及中成药内控标准的建立工作,并在能源管控、小丸剂型等领域开展智能化改造试点工作;在产业链构建方面,公司聚焦于上游原料保障,加强种植养殖型子公司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扩大其规模,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种植养殖经济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同仁堂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98.41/221.04/246.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1/22.87/25.64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25/2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政策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业集采风险。 |
2023-11-12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李昌幸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37.21亿元,同比+25.88%;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38.67%;扣非归母净利润13.78亿元,同比+39.2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3.94亿元,同比-0.78%。 分析点评 Q3利润端增速表现亮眼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3收入为39.61亿元,同比+16.72%;归母净利润为4.04亿元,同比+55.81%;扣非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56.54%。 前三季度费用率持续优化带来净利率提升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46.28%,同比-2.11个百分点;净利率15.84%,同比+2.45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17.77%,同比-1.9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7.91%,同比-1.30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1.10%,同比+0.0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56%,同比-0.68个百分点。 零售端基本盘稳健,积极探索科研创新与品种开发 零售门店:截至2023年中报,同仁堂商业拥有门店955家,其中新设立门店13家。零售药店中,有608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有707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 积极探索科研创新与品种开发,筛选经典名方目录先期开发部分品种。围绕公司经营主业,加大科研项目立项,开展经典名方、清脑宣窍滴丸研发工作,对安宫牛黄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178.1/200.9/22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9%/12.8%/1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21.6/2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8%/21.7%/14.4%,对应估值为39X/32X/28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核心品种提价销售不及预期;营销改革不及预期。 |
2023-11-06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阮雯 | | | 查看详情 |
同仁堂(600085)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前三季度收入137.2亿元(+25.9%),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38.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8亿元(+39.2%)。 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单三季度收入39.6亿元(+16.7%),归母净利润为4亿元(+55.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亿元(+56.5%)。公司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深化营销改革及下属子公司经营业绩不断提高所致,单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受到院内端反腐影响。母公司在聚焦大品种战略下,主力产品持续增长,截至上半年公司前五大系列产品实现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9.9%。随着四季度安宫牛黄丸进入到旺季,有望四季度恢复增长。子公司同仁堂科技主力品种也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感冒清热系列同比增长158%,生脉饮系列收入同比增长71%,阿胶系列收入同比增长56%,金匮肾气系列收入同比增长23%,牛黄解毒系列收入同比增长13%。子公司同仁堂国药,随着香港地区经济稳步复苏,包括香港等海外市场回暖,截至上半年末,境外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35%。 费用管控有效,费用率持续下行。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6.3%,同比下滑2.1pp,主要系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天然牛黄价格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康美中药网,10月以来天然牛黄采购成本超过140万元/公斤。公司目前也正在建设精品安宫牛黄丸的生产线,有望通过精品化战略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8%/9%/-0.6%/1.1%,同比-1.9/-1.2/-0.7/+0.1pp,随着公司收入进一步提升,及国企改革不断推进,公司17843费用率有望进一步实现下降。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公司持续推进大品种战略,考虑到精品安宫牛黄丸即将上市及二线品种放量增长,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23.3亿元和27.7亿元,对应PE为36倍、30倍和26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中药材价格波动风险、销售改革不及预期风险、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