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6 | 天风证券 | 王泽宇,潘暕,赵博轩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事件:公司3月28日发布了2024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39亿元,YoY-17.7%;归母净利润10.4亿元,YoY-44.8%;扣非归母净利润8.3亿元,YoY-43.1%。公司业绩下降主要受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周期及有关政策等因素影响,重要客户航空防务装备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民用航空产品及汽车产品收入的显著增加不足以抵消航空防务装备下滑带来的影响。 飞机产品毛利率下滑较多;国外收入同比增长29%需求较好 公司4Q24实现营收73.1亿元,YoY-11.6%;归母净利润-1.6亿元,上年同期2.4亿元。2024全年毛利率同比减少1.56ppt至28.2%,;净利率同比减少2.41ppt至5.0%,,主要是收入占比较高的飞机制造业(占公司总收入的81.8%)毛利率同比减少1.13ppt至29%导致。分地区看,1)国内地区收入229.8亿元,YoY-18.8%;毛利率同比减少1.51ppt至28.5%;2)国外地区收入9.0亿元,YoY+28.7%;毛利率同比减少6.25ppt至20.9%。 费用管控能力有所提升;货款回收滞后影响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费用端,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1.6%,同比减少0.19ppt。其中:1)销售费用率0.8%,同比减少0.17ppt;2)管理费用率8.9%,同比增加0.43ppt;3)研发费用率11.5%,同比减少0.53ppt。截至24Q4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278.2亿元,较年初增长4.9%;2)存货156.5亿元,较年初增长12.6%。公司公告根据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产品更新换代及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等情况,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3亿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净利润;3)合同负债13.8亿元,较年初减少42.8%,主要是按合同约定交付产品导致余额减少;4)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9.9亿元,上年同期为-10.2亿元,主要是货款回收滞后导致。 聚焦装备建设主责主业;紧握民机、低空经济等新领域发展机遇装备业务领域,公司加快实施产能提升工程,加强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交付速率与质量,年度产品交付任务有序推进,持续满足各主机均衡生产目标需求。条件建设从任务保障型向体系效能型转变。大飞机业务方面,公司深入推进国家大飞机项目,配套产品从设备级向系统级稳步迈进,参与了C919、AG600、MA700研制,建立了民机机载系统研制体系,多家子公司为C919项目配套供应商。低空经济方面,公司深依托自主研发的航空电子、飞控系统和新能源动力,支撑中航工业打造了系列无人机/eVTOL平台,涵盖长航时侦察、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场景应用。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低空机载产品谱系,所属子公司已与多家低空经济领域头部eVTOL企业形成系统级、部件级配套合作,提供满足适航标准的机载计算机、航空电子、传感器、电源动力、机电作动成熟产品。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是我国航空机载系统研制生产的国家队和各类型传感器开发的主力军,同时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发展窗口期,推动先进科技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向航空防务装备新质战斗力集成方向发展。根据下游需求节奏变化,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3.10/273.48/310.40亿元(此前25~26年预测值为321.00/345.23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为11.58/13.57/15.83亿元(此前25~26年预测值为23.48/26.00亿元),对应PE为46.34/39.53/33.90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产品降价风险;民机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技术风险等。 |
2025-04-05 | 华安证券 | 邓承佯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3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80亿元,比上年同期290.07亿元减少17.68%;2024年实现利润总额13.08亿元,比上年同期22.57亿元减少42.02%。 多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看好未来公司在新兴产业发展前景2024年受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周期及有关政策等因素影响,重要客户航空防务装备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民用航空产品及汽车产品收入的显著增加不足以抵消航空防务装备下滑带来的影响。 2024年,公司所属子公司已与多家低空经济领域头部eVTOL企业形成系统级、部件级配套合作,提供满足适航标准的机载计算机、航空电子、传感器、电源动力、机电作动成熟产品。 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我们调整25年及26年盈利预测,并增加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亿元、12.43亿元、14.07亿元(2025年/2026年前值分别为23.51亿元/27.33亿元),同比增速为7.0%、11.7%、13.2%。对应PE分别为48.20倍、43.17倍、38.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存货及应收账款计提风险;公司核心人员变动风险;公司或公司管理层因触发相关法律法规被罚风险;公司管理层或核心技术人员因无法履行工作职责影响经营风险。 |
2025-03-31 | 民生证券 | 尹会伟,孔厚融,冯鑫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事件:3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38.8亿元,YOY-17.7%;归母净利润10.4亿元,YOY-44.8%;扣非净利润8.3亿元,YOY-43.1%。业绩表现略低于市场预期。原因是2024年公司航空防务装备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民用航空及汽车产品营收显著增加不足以抵消其下滑。我们点评如下: 需求承压4Q24亏损;2025年营收计划+1.6%。1)单季度:公司4Q24实现营收73.1亿元,YOY-11.6%;归母净利润-1.6亿元,转亏,4Q23为2.4亿元;2)利润率: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1.6ppt至28.2%;净利率同比下滑2.4ppt至5.0%。3)经营计划:2025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242.71亿元,YOY+1.64%,其中防务业务营收根据行业整体情况预期略增,民用航空业务营收保持增长态势。 深度参与C919项目;与低空头部企业形成合作。分产品看,2024年,公司:1)航空产品:实现营收195.2亿元,YOY-21.1%,毛利率同比下滑1.13ppt至29.0%;2)非航空防务产品:实现营收8.7亿元,YOY-18.8%,毛利率同比下滑5.27ppt至24.1%;3)现代产业及其他:实现营收34.8亿元,YOY+9.1%,毛利率同比下滑0.08ppt至24.9%。经营分析:1)公司参与了C919、AG600、MA700研制,建立了民机机载系统研制体系,多家子公司为C919项目配套供应商。2)公司支撑中航工业打造了系列无人机/eVTOL平台,2024年累计投入科研资金近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低空机载产品谱系。公司所属子公司已与多家低空经济领域头部eVTOL企业形成系统级、部件级配套合作,提供满足适航标准的机载计算机、航空电子、传感器、电源动力、机电作动成熟产品。 2024年费用率有所减少;经营净现金流受回款滞后影响较大。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0.2ppt至21.6%:1)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0.2ppt至0.8%;2)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0.4ppt至8.9%;3)财务费用率为0.4%,去年同期为0.3%;4)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0.5ppt至11.5%。截至2024年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278.2亿元,较年初增加4.9%;2)预付款项4.4亿元,较年初减少19.3%;3)存货156.5亿元,较年初增加12.6%;4)合同负债13.8亿元,较年初减少42.8%。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9.9亿元,2023年为-10.2亿元,主要系货款回收滞后所致。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航空机载系统研制生产的国家队和各类型传感器开发的主力军,持续推动先进科技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向航空防务装备新质战斗力集成。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1.15亿元、13.13亿元、15.0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51x/43x/38x。我们考虑到公司的航空平台多项重要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地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等。 |
2024-11-01 | 华安证券 | 邓承佯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披露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67亿元,同比下降20.09%,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同比下降27.10%。 对凯天电子增资有望增强凯天电子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 根据三季报显示,公司合同资产较期初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是对当期执行的销售合同的质保金确认为合同资产导致余额增加。 根据公司10月30日公告显示,公司为推动中航机载子公司更好地完成“十四五”科研生产经营任务,增强子公司经营效益和发展后劲,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对控股子公司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凯天电子其他股东不参与本次增资。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0亿元、23.51亿元、27.33亿元,同比增速为8.1%、15.3%、16.2%。对应PE分别为30.29倍、26.28倍、22.6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
2024-10-31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67亿元,同比-20.09%;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同比-27.10%。 投资要点 由行业环境变化、市场需求调整以及成本和盈利能力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业绩同比下滑:行业政策、市场环境以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对防务业务收入产生了影响。在此影响下,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67亿元,同比-20.09%;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同比-27.10%,其中第三季度同样对全年业绩造成一定拖累,2024Q3实现营业总收入50.89亿元,同比-24.61%,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52.10%。此外,公司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6.82pct,销售净利率也较上年同期下降32.19pct,反映出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主要会计指标变化不一,应收应付整体明显减少: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应收票据同比减少68.06%,主要是由于收到的票据减少及票据到期兑现导致余额减少;其他应收款增加63.56%,主要由于三季度托管费未收回导致余额增加;合同资产增长9,269.24%,主要是对当期执行的销售合同的质保金确认为合同资产导致余额增加;应付票据减少36.94%,主要是票据到期承兑导致余额减少;合同负债减少41.74%,主要是按合同约定交付产品导致余额减少。截至2024年三季度,投资收益增加40.40%,主要是联营企业本年盈利增加、子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减少355.77%,主要是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 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有望受益于航空装备放量:中航电子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机电产业链,是航空电子系统、航空机电系统产品领先企业。公司聚焦于飞行控制系统、雷达系统、光电探测系统等机载系统,为国内外众多航空主机厂所及其他军工产品平台提供配套系统级产品。具备国内领先的航空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能力。“十四五”期间,新一代航空装备的放量是公司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公司合并吸收了中航机电,供应链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巩固了市场优势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略微承压,因此我们略微调整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9/23.72/26.72亿元,前值21.48/25.00/28.34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27/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竞争风险;2)科技创新风险;3)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4)现金流风险。 |
2024-09-10 | 天风证券 | 王泽宇,潘暕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78亿元,同比-17.9%;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11.84%;扣非归母净利润7.68亿元,同比-1.67%。二季度单季实现营收58.35亿元,同比-24.31%,环比+3.41%;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34.78%,环比-1.13%;扣非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32.14%,环比+12.68%。我们认为,受行业发展周期和政策影响,公司收入/利润增速端短期承压,随着公司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开发、持续降本增效,业绩未来仍有望稳定增长。 盈利稳定降本增效,加力研发积极生产 利润表端,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5.51%,同比-1.23pct;净利率为8.58%,同比-0.19pct。费用端,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08%,同比-0.82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1%/7.49%/0.13%/7.45%,同比变化+0.15/-0.02/-0.27/-0.68pct。我们认为,2024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定,项目研发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成效逐渐显露。资产负债表端,2024年上半年,公司存货143.32亿元,较上年期末+3.15%;应收账款244.12亿元,较上年期末+12.04%;合同资产4.55亿元,较上年期末+8417.88%,主要因为当期执行的销售合同质保金确认为合同资产;合同负债14.85亿元,较上年期末-38.28%,主要因为已按合同交付产品;长期应付款-25.47亿元,较上年期末+89.63%,主要因为科研项目垫款增加以及科研拨款未到位。我们认为,公司积极备产备货,交付按节奏进行,上半年经营较为稳定。未来随科研经费到位及下游需求修复,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民航战略布局稳步推进,或受益国产大飞机持续景气 2024上半年,公司一是深入开展民机研发体系和维修体系建设,打牢民机业务基础。二是围绕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实施,中航机载制定民机高质量发展方案。部分产品完成CTSOA取证、STC适航取证,多型成品在研制和适航取证中。三是在国产支线涡桨客机MA7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以及通用飞机和民用直升机上进行产品配套,配套产品从设备级向系统级稳步迈进。我们认为,随着C919等国产大飞机需求持续释放,公司民航业务有望再上新台阶。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认为,公司防务航空板块业务发展稳健,叠加公司民航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部分产品完成CTSOA取证、STC适航取证,预计24-26年营业收入290.68/321/345.23亿元,归母净利润20.84/23.48/26.00亿元,对应PE25/22/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科技创新风险;安全、环保、质量风险;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主观性风险等。 |
2024-09-01 | 华安证券 | 邓承佯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8月27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78亿元,同比下降17.90%,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下降11.84%。 公司基本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任务 2024年上半年,受行业发展周期和政策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利润同比减少。公司将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开发,持续降本增效,努力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防务航空产业,各子公司基本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民用航空产业,公司围绕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实施,制定民机高质量发展方案。部分产品完成CTSOA取证、STC适航取证,多型成品在研制和适航取证中。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0亿元、23.51亿元、27.33亿元,同比增速为8.1%、15.3%、16.2%。对应PE分别为26.71倍、23.18倍、19.9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
2024-08-29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78亿元,同比去年-17.90%;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去年-11.84%。 投资要点 营收和利润均有所下降,但成本控制相对有效:2024年上半年,受行业发展周期和政策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利润同比减少。公司将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开发,持续降本增效,努力完成年度经营目标。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78亿元,同比去年-17.90%;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去年-11.84%,市场环境面临一定挑战。2024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5.51%和8.58%,毛利率同比下降4.57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下降2.11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中航机载在航空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成功完成了各项经营目标:防务航空产业方面,公司不仅保障了防务产品的高质量交付,还提升了航空装备的科研生产能力,建立了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民用航空产业战略布局取得显著进展,公司在民机研发和维修体系上打下坚实基础,并围绕国家大飞机项目,制定了高质量发展方案,部分产品已完成关键适航取证。科技创新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多项新兴技术应用于科研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成果,为产品研制和生产交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航机载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转型升级,以技术为引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航机载作为航空机载系统产品的领先企业,拥有全面的产品谱系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十四五”紧抓军工机械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公司致力于技术革新和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实力。其技术优势在航空机载系统各专业领域显著,多项新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立了多个重点实验平台以保障未来产品线的发展。中航机载在武器装备、民机装备、现代产业及国际业务四大领域具有显著的专业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大,盈利能力强,客户关系稳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并考虑公司在航空机载业务的核心地位,我们维持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8/25.00/28.34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22/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竞争风险;2)科技创新风险;3)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4)现金流风险。 |
2024-08-28 | 民生证券 | 尹会伟,孔厚融,赵博轩,冯鑫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事件:公司8月27日发布了2024年中报,1H24实现营收114.8亿元,YoY-17.9%;归母净利润9.0亿元,YoY-11.8%;扣非归母净利润7.7亿元,YoY-1.7%。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同时,公司公告《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坚持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机载系统供应商和专业化供应商。我们综合点评如下: 行业周期变化和政策调整影响业绩;1H24净利率水平同比略有下降。单季度看,公司1Q24~2Q24分别实现营收56.4亿元(YoY-10.0%)、58.4亿元(YoY-24.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5亿元(YoY+35.2%)、4.5亿元(YoY-34.8%)。受行业发展周期和政策影响,公司1H24收入和利润同比有所下滑。公司1H24完成了全年经营计划(285.2亿元)的40%,利润总额完成了全年经营计划(24.4亿元)的45%。盈利能力方面,2Q24毛利率为25.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率为8.4%,同比减少0.31ppt。公司1H24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1.22ppt至25.5%;净利率同比减少0.19ppt至8.6%。基本保持稳定。 费用管控能力有所提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有所改善。费用方面,公司1H24期间费用率为16.1%,同比减少0.82ppt。其中:1)销售费用率1.0%,同比增加0.15ppt;2)管理费用率7.5%,同比减少0.02ppt;管理费用8.6亿元,同比减少18.2%;3)研发费用率7.5%,同比减少0.68ppt;研发费用8.6亿元,同比减少24.8%。截至2Q24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266.0亿元,与年初基本持平;2)存货143.3亿元,较年初增长3.2%;3)合同负债14.8亿元,较年初减少38.3%,主要是按合同约定交付产品导致;4)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1.6亿元,上年同期为-23.8亿元,货款回收增加;5)其他应付款为-25.5亿元,年初为-13.3亿元,主要是科研项目垫款增加以及科研拨款未到位导致。 坚定推进科技创新、降本增效工作;民机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公司坚定贯彻航空工业集团“创新决定30条”,全面承接五大创新行动,多项航空机载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民机产业方面,2024年4月,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上海市闵行区,积极落实航空工业集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中航民机机载系统工程中心和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发基地为牵引,进一步打造机载系统和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发高地。公司作为国内航空机载系统龙头,民机业务有望迎来战略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航空机载系统龙头,受益于航空装备需求增长,以及大飞机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不断发展,公司未来或有望保持较好发展态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0.50亿元、25.58亿元、31.5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27x/22x/18x,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改革进展不及预期;产品降价风险等。 |
2024-06-19 | 天风证券 | 王泽宇,潘暕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中航机载(600372)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90.07亿元,同比+4.63%;归母净利润18.86亿元,同比+39.62%,主要系公司吸收合并完成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政策对上年同期报表进行了重述;扣非归母净利润14.64亿元,同比+110.19%。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3亿元,同比-10.03%;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35.19%;扣非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99.01%。我们认为:公司防务航空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各子公司保质保量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且科研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不断提升产品交付质量和进度;民用航空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多型产品完成CTSOA取证、STC适航取证,乘客电源、机轮刹车等加速设计更改,消防吊桶、光电吊舱等应急救援产品实现批量交付,有望为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主业航空产品稳步增长,研发投入不断扩大 2023年,公司航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47.38亿元,同比+8.63%,占总营收比例85%;防务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10.57%,均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公司毛利率29.73%,同比-1.81pct;净利率7.41%,同比-0.65pct。期间费用率为21.76%,同比-0.11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94%/8.45%/0.34%/12.03%,同比分别-0.04/-0.68/-0.85/+1.38pct。我们认为,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公司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机载产业链,具有明显的专业领域竞争优势,市场份额较大;且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同时具备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公司在航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望为其业绩稳步提升提供支撑。 吸收合并工作圆满完成,优势互升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3年,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交易顺利完成,更名为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机电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承担航空机电产品的市场开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的全价值链管理,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我们认为,本次吸收合并有利于公司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在协同发展、产业拓展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预计24年利润额保持增长 公司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坚持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基于综合平衡,公司提出2024年经营计划,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5.22亿元,同比-1.67%,其中防务业务收入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其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降本节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024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24.37亿元,同比+8.0%。 盈利预测:基于公司预期2024年防务业务收入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其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我们合理下调预期:预计公司在2024-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从22.57/27.33亿元调整为20.84/23.48亿元,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26.02亿元,调整后对应PE分别为28.59/25.37/22.8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科技创新风险,安全、环保、质量风险,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