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华通-U(688339)机构评级
近一年内

亿华通-U(688339)评级报告详细查询
亿华通-U
(688339)
流通市值:40.16亿 | | | 总市值:47.51亿 |
流通股本:1.96亿 | | | 总股本:2.32亿 |
点击报告标题可查看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2023-05-26 | 万联证券 | 黄星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亿华通(688339) 报告关键要素: 公司与丰田合资成立的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发布了全新一代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TLPower150。据介绍,TLPower150额定功率达到了150kW,重量166kg,采用FCPC、电堆、BOP三层构造,质量功率密度达900W/kg,最低启动温度为零下30摄氏度。丰田表示:“TLPower150可满足城际客车、重卡等动力需求,质量轻、体积小、功率大、效率高、氢耗低、快速响应、系统高度集成化,能适配更多商用车型。” 投资要点: 产业发展提速,产品产销两旺:受益于国家“双碳”减排目标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政策的落地实施,2022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超过3,000辆,同比增长超过112.8%。在此背景下,公司加强市场营销拓展,产品产销两旺。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燃料电池系统生产量为1683台、销售量为1537台,分别增长113.31%及183.06%,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总功率为161,520KW,同比增长175.73%。营业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7.28%。 加强技术研发,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公司研发实力雄厚,2022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97项,软件著作权5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45项,软件著作权103项。公司完成了高低频耦合的单片级交流阻抗测量技术、三级闭环快速冷启动技术及高性能引射匹配液氢技术等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燃料电池系统产品的相关性能。同时为丰富公司产品应用场景,公司开展了热电联供新应用的开发,提前拓展百KW级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并积极与国内主流整车厂合作拓展开发客车、环卫车、牵引车、冷链物流等新车型,从而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成本增加叠加存货跌价,公司仍面临亏损:2022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亿元,亏损金额同比增加453.02万元。亏损主要原因为(1)燃料电池行业现阶段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2)公司始终坚持以研发驱动发展,2022年研发费用1.01亿元,同比增加9.15%。(3)2022年,公司根据持续扩大的经营规模,相应的加大了在市场拓展及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投入,公司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分别为2.13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增加56.49%和68.41%。(4)为进一步夯实公司资产质量,公司对部分已不能满足客户市场需求或适配公司在售产品的存货及固定资产等计提了减值损失。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9亿元,同比减少65.56%,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同期减少50.16%及本期支付H股上市相关费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年初行业整体承压,下调公司23-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31/19.33/30.06亿元;归母净利润-35.91/43.02/106.06亿元,同比增长78%/220%/147%;EPS分别为-0.30/0.36/0.90元/股,盈利短期承压不改氢能龙头发展趋势,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红利消退;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应收帐款回款不及预期。 |
2023-02-14 | 万联证券 | 黄星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亿华通(688339) 报告关键要素: 2023年1月31日,公司发布2022年公司业绩预告公告,预计2022年公司净利润-1.75亿元至-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8.08%至-13.54%;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8亿元到-1.53亿元,同比减少-5.38%到-14.24%。 业绩点评: 乘政策东风,提高产品销量:公司享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政策红利期间,不断加强市场拓展,努力提升产品销量。2022年已上险氢燃料电池车辆搭载亿华通发动机占比29.1%。从燃料电池配套企业配套数量来看,2021/2022年亿华通配套数量分别为635/946辆,同比增加48.98%,均位居榜首。但与第二名的差距在缩小,22年重塑科技配套达859辆。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至7.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0.91亿元到1.41亿元,同比增加14.40%至22.34%。 持续研发迭代,打造技术护城河:公司近年来加大研发力度,2022年Q1-Q3研发费用累计达8,592.42万元,同比增加45.91%;研发费用率累计达22.00%,同比增加6.23%。2021/2022年公司公开专利数量达248/678件,同比增加173.39%,其中中国发明实用、中国发明授权、中国外观分别为211/642、32/30、5/6件,科研成果不断增加。公司《石墨极板燃料电池强耐低温快速自启动技术》斩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该技术创新大幅提升燃料电池低温性能,基于该技术的新一代燃料电池产品可以实现-40℃低温环境下,126.5秒内达到额定功率输出,性能指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为燃料电池技术在无人机、潜艇、船舶等更广阔领域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存货跌价叠加成本提升导致亏损扩大:公司预计2022年公司净利润-1.75亿元至-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8.08%至-13.54%,主要原因为:(1)燃料电池系统更新换代速度快叠加燃料电池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加速的影响,产品成本和售价降低,公司对部分在售产品的存货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2)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和燃料电池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公司在市场拓展和人才队伍上加大投入。2022年Q1-Q3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42亿元/4,696.81万元/8,592.42万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4.16%/11.51%/45.91%,成本不断上升。(3)2022年按期计提H股相关上市费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因存货跌价叠加成本提升,本次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55/17.41/27.23亿元;归母净利润-1.51/1.11/1.94亿元;短期亏损不改氢能龙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红利消退;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应收帐款回款不及预期。 |
2022-11-04 | 川财证券 | 贺潇翔宇 | 增持 | | 查看详情 |
亿华通(688339) 事件 亿华通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3.72%。公司资产总额为36.9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1.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4.09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74%。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降低52.5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35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5.14%。 点评 规模优势带动毛利提升,整体业绩短期承压 2022年受益于氢能示范城市群的推广效应,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回归高增长,Q1-Q3累计产销量分别是0.24万辆和0.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0.7%和130.7%。随着规模的增长,燃料电池的成本及售价均有所下降,但基于规模优势公司整体毛利仍保持增长,2022Q3达到45.29%,同比提高15.48pct,环比提高7.3pct。2022年公司持续引进专业人才,保持高研发投入,Q3的研发费用率达到42.56%,同比增加27.84pct,Q1-Q3的研发费用率达到33.35%,同比增加2.08pct。营业收入收缩叠加费用支出上行导致公司业绩承压。公司作为燃料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性能参数处在行业领先地位,看好公司未来受益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带来的市场红利,推动业绩不断改善。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可实现营业收入8.48/14.09/24.0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55/0.47/1.75亿元。公司EPS分别是-0.55/0.48/1.75,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168.88/195.29/52.98。综上所述,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风险、氢能行业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燃料电池成本 |
2022-09-30 | 川财证券 | 贺潇翔宇 | | | 查看详情 |
亿华通(688339) 公司概况 亿华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6年率先实现了发动机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堆的批量国产化,成为我国最早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及电堆的批量化制造的企业之一。 公司主营业务和财务分析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燃料电池产品,覆盖30kW-240kW的范围。2022H1公司营收达到2.69亿元,同比增长128.53%,毛利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184.30%。2022H1公司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是-0.60亿元,预计下半年随着产品出货量的增加,公司有望扭亏为盈。 行业分析和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在2021年成立的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带头引领下,2022年1-8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1888辆,同比增长1.6倍,全年燃料电池装机量有望突破800MW,氢能产业的发展进程处在加速阶段。预计2026年我国燃料电池装机量将达到约7600MW,市场空间广阔。公司自成立以来重视自主研发,持续迭代出性能参数优异的燃料电池系统,并于2021年底推出国内首款额定功率达到240kW的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公司现阶段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领先国内竞品。同时,公司深耕北京、上海、河北、四川、江苏、山东及河南等示范城市群,已与北汽福田、宇通客车、吉利商用车等国内主流商用车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基于性能优异的产品以及成功的战略布局,公司燃料电池销量及装机量的市占率在近几年均排名业内第一,凸显先发优势带来的市场领先地位。公司拟港股上市募资提升电池电堆产能,并计划于2024年将上海基地的产能提高到6000套/年,这将提升公司燃料电池电堆的自供比例,提升产业链管控能力,并支撑后续的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可实现营收12.76/21.27/34.2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44/1.66/3.10亿元。公司EPS分别是0.44/1.66/3.10,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是202.76/53.38/28.55。 风险提示 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风险、氢能行业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燃料电池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风险。 |
2022-03-16 | 万联证券 | 周春林,黄星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亿华通(688339) 报告关键要素: 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在为期1个月的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中,出现了氢燃料火炬、氢能汽车、氢燃料电池发电车以及氢能无人机等氢元素,公司在冬奥氢能客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投资要点: 冬奥顺利落幕,公司产品低温运行能力得到验证:截至2021年12月底,亿华通的系统已经为中国超过1800辆在用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动力,平均行驶里程4万公里。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投运的燃料电池车辆超1000辆,其中适配亿华通氢燃料系统的有700多辆,占比接近70%。公司以北汽福田车型作为基础,搭载公司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并采用丰田汽车提供的燃料电池电堆及其辅助件,面向冬奥需求共同开发车长为9米和12米的两款燃料电池大巴车型。下游方面,配套北汽福田欧辉客车达到465辆,宇通85辆,吉利星际客车80辆,中通客车40辆,大多分布在张家口及崇礼赛区,公司产品低温运行能力得到广泛验证。 受坏账计提影响,21年亏损扩大:公司在2月26日发布业绩快报公告,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9.97%;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8/-1.64亿,同比减少558%/307%。亏损扩大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导致,公司考虑到申龙客车及中植汽车经营、回款情况,应收款项坏账损失计提比例由20年的40%提升至90%,导致公司坏账损失大幅增加。此外,示范城市群落地时间较预期落后半年,以及21年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普遍降价也对公司盈利情况带来一定影响。 持续研发迭代,打造技术护城河: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在21年发布了120kW、80kW两款新一代高功率产品G120和G80Pro,在提升额定功率的同时实现了多项核心参数指标的重要突破。由于全新的国补方案将50kW设置为补贴起点,且对大功率重卡补贴条件优厚,随着示范城市群的落地,公司研发的高功率产品在未来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打造核心技术壁垒,公司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1-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9/17.14/22.55亿元;归母净利润-1.48/1.72/2.28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产品迭代风险;进口依赖风险;政策补贴风险;销售回款风险。 |
亿华通-U(688339)股票投资评级:1、股票评级则是依据对股票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的判断给出其投资级别,是各个机构的评级标准,一般有强烈推荐、买入、增持、持有、卖出之类的评级结果;2、股票中的评级买入、增持、推荐、谨慎推荐等各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排列顺序?顺序应为: 买入>增持>推荐>谨慎推荐;3、
买入:相当看好,觉得股价还会上涨,而且幅度不小 ;
增持:看高一线,股价有创新高的可能;
强烈推荐:积极看涨;
推荐:看好后市,但又不是很确定(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数) ;
优大于市:比大市(大盘指数)表现得要优秀,比如大盘涨20%它可能能涨30% 。
说明:
机构评级可以提供参考,但是买入并不代表股票就会涨起来,相反的事情常发生。中国的蓝筹股一般机构评级是有点作用的,但只能说明在这个价位买进去风险低,对于长期持有实现收益的概率较大。但对于短期投机的散户一点也没用。
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从事为公司债券等证券打分或者评级。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评估风险,从而决定债券发行人是否能向投资人偿付所承诺的本金和利息。考虑因素包括发行人的财务健康状况、金融市场的一般情况,以及发行人与之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的财务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