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锐科技董秘问答_欣锐科技最新投资者互动_300745

欣锐科技(300745) 董秘问答

📅 2025-10-23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与纳微半导体合作能否借助英伟达在AI算力与自动驾驶芯片的领先地位,实现碳化硅器件在车载计算平台中的高效集成?在第三代半导体与AI芯片融合的前沿趋势下,合作能否突破功率模块与AI算力的协同瓶颈,构建从硅基到化合物半导体的跨领域技术联盟,抢占全球智能汽车与数据中心功率革命的制高点?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纳微半导体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将纳微先进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碳化硅功率器件,与公司在车载电源领域的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目的是开发出更高效、功率密度更高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以提升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续航里程及系统可靠性。这主要聚焦于车辆的“能量转换与功率控制”环节。车载计算平台与车载电源系统的设计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电源系统为高性能计算芯片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电力保障,是一种跨技术的供电支持关系。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在国家化市场动作频频,就海外市场而言,公司相较同行貌似优势明显,且老板有也是日企工作过,请问就海外市场这一块公司有什么信心和独到见解?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不仅是国内市场的先行者,也较早地开始接触和服务海外客户。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进业务全球化发展,公司在2018年就结合自身能力与技术产品实力提出了“品牌向上”战略,进入海外主机厂供应链体系,与本田、现代、沃尔沃等国际整车厂商建立合作,近年已获得德国制造商的OBC和DC/DC项目委托开发。公司已建立起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具备为全球客户交付产品的能力。我们相信海外市场的竞争核心是技术、品质和品牌,我们致力于通过领先的技术方案和稳定的产品可靠性,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成为其值得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感谢您的关注。
📅 2025-10-17
❓ 投资者提问:
有产品用于京东汽车嘛?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年,已覆盖众多知名主机厂客户,包括自主品牌主机厂、新势力主机厂、合资品牌主机厂和海外知名主机厂客户,支持产业发展,配套多款车型项目,具体合作客户情况请以公司公告信息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机构指出,SOFC(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减碳潜力突出、可快速部署等优势,高度适配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在海外数据中心建设加速的大背景下,测算未来三年SOFC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亿美元。SOFC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天然气、氢气等燃料转化为电能。公司在汽车氢燃料电池布局较早,但是发展缓慢,未来这块业务会向数据中心扩展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公司是高压电控DCF系列产品的主流配套商,承接了国内多数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商用车项目,产品覆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电源变换系统。公司拥有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能力,并在第三代半导体(如碳化硅SiC、氮化镓GaN)领域深耕多年,具备丰富的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经验。公司的核心能力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研究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和哪些企业有合作,未来订单有望增长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已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大功率快充技术的应用,助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升级。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2025-10-16
❓ 投资者提问:
请问董秘,公司和纳微合建的实验室有没有向英伟达提供技术服务?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纳微半导体成立的联合研发实验室聚焦于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创新应用。旨在整合纳微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欣锐的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合作正常开展中,双方正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并优化成本。感谢您的关注。
📅 2025-10-15
❓ 投资者提问:
你好,请问,贵公司半年报有披露:本报告期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 912,996,747.36 元,其中,912,996,747.36 元预计将于 2025 年度确认收入。这个收入是公司已经出货但是没有确认为收入的金额吗?谢谢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有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收入确认政策。我们的收入确认方式与业务模式紧密挂钩,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销售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公司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按照分摊至该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贵公司上海工厂持续投产延期,主要是什么问题呢?目前上海工厂是否已经开始投产?如果没有开始投产,请问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投产?谢谢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上海工厂的整体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前期投产延期主要受到工程验收流程、装修招标流程、配套工程和工艺设备调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司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生产建设周期与资金使用安排,为确保项目能够稳步实施,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故对时间规划做出了审慎的调整。目前,上海工厂已逐步进入试产阶段,正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与优化。为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客户多样需求,公司将建立灵活的生产体系。通过动态调整生产策略,致力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精准分配,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需而动”。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看见公司官网有储能变流器产品(pcs)请问贵公司储能业务是否有在手订单,能否满足客户要求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储能变流器是连接储能电池系统和电网之间的双向电流可控转换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电网和储能系统间精确快速地调节电压、频率和功率,实现恒功率恒流充放电以及平滑波动性电源输出。储能变流器不仅满足传统并网变流器对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逆变要求,还可满足储能系统“充电+放电”带来的双向变流需求,具有对电池充电和放电的功能,适用于光伏、风力发电功率平滑、削峰填谷、微型电网等多种场合。感谢你的关注。
📅 2025-10-14
❓ 投资者提问:
董秘你好,请问截止2025.9.30股东总人数是多少?谢谢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会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报告期末的股东人数。如您需了解其他时点的股东人数,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在向公司提供证明持有公司股份的种类以及持股数量的书面文件后,公司将在核实股东身份后予以提供。请您将持股数量的文件和股东身份证信息发送至ir@shinry.com,工作人员会在核实完股东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后与您联系。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同行威迈斯在市值管理、市场占有率、技术先进性、品牌知名度都远超欣锐科技,请问公司董秘和管理层是否有思考过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什么地方,国家“反内卷”政策之下,请问贵单位还有生存空间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在技术研发(如氮化镓拓扑创新、率先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量产突破)和客户认可度(与比亚迪、吉利、小鹏等主流车企合作)方面,仍拥有自身的核心优势。公司相信,通过聚焦自身优势,脚踏实地做好自身经营,持续改善公司经营情况,切实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水平,从根本上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样能够穿越周期,提升市场地位,为未来的战略选择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公司将在董事会的战略引领下,锚定电力电子赛道,以技术创新与高效运营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公司战略落地。一方面,公司聚焦核心业务的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加速新场景、新市场与新产品的布局;另一方面,公司将深化供应链韧性建设与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股东、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可持续价值。感谢您的关注。
📅 2025-09-29
❓ 投资者提问:
“锐虎”平台在氮化镓器件集成度上突破了哪些行业瓶颈?单级矩阵变换器如何实现400V/800V共板设计且效率超97%?双DC-DC方案零安抛技术是否已通过车规级碰撞测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近期发布车载电源第9代平台“锐虎”,在器件创新、拓扑创新、功率器件、平台配置、兼容设计等具备多维度领先优势。公司本次发布的“锐虎”具有以下三大优势:第一,多重安全架构,双DC-DC方案,实现零安抛(实现了双DC-DC方案,冗余供电网络,适配整车智能驾驶,建立了完整的软硬件安全架构)。第二,突破性创新,全行业首次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突破(器件和拓扑创新,实现了400V/800V共板设计,支持V2L、V2V、V2G多种能源场景需求,多平台兼容、强防护、高可靠等)。第三、超紧凑设计,适配全行业车型,兼容独立与大集成产品形态(“锐虎”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尺寸缩小30%+,重量减轻20%+,功率密度约5-6KW/L;不但适配不同安装位置,也适配EV,PHEV,REEV等各类新能源车型)。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锐虎量产预计何时实现规模效应?2025年车载电源集成产品30%+增速能否持续?公司通过技术迭代(如第三代半导体)与供应链优化(如核心部件自研)实现盈利的具体路径是什么?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锐虎”平台依托公司现有客户基础进行推进适配测试及定点流程。车载电源集成产品增长长期需依赖技术领先性与供应链韧性。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并全面将碳化硅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公司在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公司已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的量产技术。在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方面,公司引入更先进的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强化供应商管理、优化采购策略、并通过规模化集采来提升议价能力。在推进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公司正在持续推进产线的自动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上海新工厂的建设承载更先进的集成化智造产线。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与英伟达在自动驾驶电力架构上有无深度协同?锐虎平台能否适配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的高功耗需求?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并全面将碳化硅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公司在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公司已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的量产技术。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在高压电控领域,锐虎如何突破电网级功率变换瓶颈?是否布局光伏/储能逆变器与车载电源的协同技术?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锐虎"平台实现了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的量产。提升了系统的转换效率,实现了超紧凑的设计,有效突破了传统方案在功率密度和效率上的瓶颈。采用双DC-DC方案和多重安全架构,能够实现"零安抛",确保系统在剧烈波动的电网工况下保持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超紧凑的设计能适配全行业车型,并兼容不同产品形态。公司已将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已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并具备V2G(车辆到电网)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感觉公司销售商务团队建设是短板,总是赶不上市场热点需求,请问公司销售团队在工业/服务机器人电源模块市场有何战略?锐虎平台是否支持机器人动态负载下的高效供电?请披露具体客户合作案例及2025年机器人领域营收占比目标。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销售团队与研发深度协同,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高功率密度设计、高效电能转换及成熟的热管理技术向机器人供电系统(PMS)迁移。我们致力于为不同类型机器人提供高度适配的供电解决方案 ,通过模块化设计简化系统结构,提升整体竞争力。公司将依托在车载电源领域验证的电力电子技术,稳健地拓展机器人电源市场。关于公司合作与技术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上海工厂是否采用AI驱动的智能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美国工厂在绿色制造方面有何突破,如零碳排工艺或循环经济模式?德国工厂是否集成工业4.0标准,如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精密制造?请详述三地工厂在技术迭代、能效管理、柔性生产等方面的全球领先性,以及如何通过跨区域协同构建“中国智造+全球标准”的制造新范式,巩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技术壁垒。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在技术迭代方面,上海工厂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应对复杂的组装工序,承载更先进的集成化智造产线。在能效管理与柔性生产方面,上海工厂旨在通过自动化、信息化和制造技术的结合,提升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公司致力于构建高度集成的智能制造运营管理平台,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高效、灵活的生产。感谢您的关注。
📅 2025-09-23
❓ 投资者提问:
董秘你好,请问比亚迪新一代储能设备“浩瀚”,公司有没有一起合作,或使用公司配件?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比亚迪为公司主要客户之一,公司持续为其提供车载电源产品及技术支持。双方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合作涵盖高压电控系统研发、产品迭代及供应链协同等多个维度。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2025-09-22
❓ 投资者提问:
公司股价已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近年创下历史新低。作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是否认为当前股价已充分反映公司价值?若否,请问有何具体措施(如回购、增持、战略调整)来提振市场信心?若无计划,如何向长期持有的股东解释?”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环境、行业周期波动、市场情绪及热点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公司合规运用资本工具提升价值,包括定增、股权激励、回购等。公司将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夯实经营管理。公司始终坚持稳步经营,长远发展,未来也会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整体经营水平的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来提升公司价值与市场认可度,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为什么公司股价跌了三年,跌去80%,公司领导无动于衷,毫不关心?董秘和投资者互动非常不及时,请问公司是不是管理决策层有未披露的重大问题?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环境、行业周期波动、市场情绪及热点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公司将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夯实经营管理。公司始终坚持稳步经营,长远发展的理念,未来也会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整体经营水平的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来提升公司价值与市场认可度,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互动易平台平均回复周期超过168天,且对股价相关问题多以‘感谢关注’回应。请问管理层是否认为有效的投资者沟通是维护市场信心的重要环节?未来是否会优化沟通机制,例如定期举办业绩说明会或主动披露关键业务进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环境、行业周期波动、市场情绪及热点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公司将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夯实经营管理。公司始终坚持稳步经营,长远发展,未来也会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整体经营水平的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来提升公司价值与市场认可度,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公司连续5年参加深圳辖区网上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并于每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定期举办年度业绩说明会,就投资者关心问题作出沟通交流,提升与投资者的交流效率和针对性,广泛听取投资者的建议和意见。感谢您的关注。
📅 2025-09-19
❓ 投资者提问:
2.合作验证:贵司是否与英伟达或超算设备制造商(如戴尔、惠普)接洽,就GB300的液冷电源模块进行技术验证或样机测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看到公司官网有低空飞行器相关产品,请问具体是什么,和哪些相关公司有交流,合作。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车载电源领域公司率先应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技术并实现量产。这项技术致力于提升产品在高压、高温环境下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并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及高端化。这些技术特性(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本身,与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飞行器对能源系统的严苛要求(长续航、高安全、轻量化)在技术方向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公司一贯秉持“锐意进取、协同创新”的理念,公司深耕多年且持续创新的SiC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产业的合作与开拓将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审慎判断和技术可行性的坚实基础之上。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尊敬的董秘您好!关注到贵司在800V高功率密度电源领域的技术突破,现有个问题请教。合作验证:贵司是否与英伟达或超算设备制造商(如戴尔、惠普)接洽,就GB300的液冷电源模块进行技术验证或样机测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英伟达引领的碳化硅在先进封装应用潮流太让人振奋啦,这无疑是半导体产业的一场重大变革。欣锐科技在碳化硅领域一直走在前列,技术实力有目共睹。我们都特别期待看到公司能在这波产业浪潮中大展身手。想问问您,英伟达的需求增长会给欣锐科技带来哪些直接和间接的利好?公司有没有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来充分承接这波红利,实现业绩的腾飞和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呢?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的主要材料之一,拥有高禁带宽度、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率等突出优势。利用碳化硅,企业能开发出更适应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抗辐射等恶劣条件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效突破传统硅基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材料的物理极限。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随着对电源模块的功率密度和散热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碳化硅在半导体先进封装中散热应用的进展,为我们未来探索技术协同带来更多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近期英伟达在芯片技术发展上有重大动向,计划将碳化硅应用于先进封装环节,且预计最晚 2027 年碳化硅就会大规模进入该领域。欣锐科技在碳化硅领域已深耕多年,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想请教您,从专业角度来看,英伟达此举对碳化硅产业整体发展将产生怎样的推动作用?欣锐科技凭借自身优势,在英伟达带动下的碳化硅需求爆发期,有哪些具体的机遇可以把握,又将如何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呢?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的主要材料之一,拥有高禁带宽度、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率等突出优势。利用碳化硅,企业能开发出更适应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抗辐射等恶劣条件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效突破传统硅基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材料的物理极限。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随着对电源模块的功率密度和散热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碳化硅在半导体先进封装中散热应用的进展,为我们未来探索技术协同带来更多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与绿色云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液 冷服务器相关产品的生产与技术展开合作,推动业务发展。这表明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和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请问属实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未与绿色云图产生合作。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几个月不回复投资者问题,漠视投资者关系,业绩连年大幅亏损,导致股价长年低迷,请问公司有何具体措施改善业绩呢?有没有考虑收购重组优质科技类资产改善业绩呢?作为上市公司,为何不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呢?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始终致力于改善经营业绩,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60.67%,在资金周转和运营效率方面正在做出努力并取得初步进展。在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方面,公司正在优化产品设计、深化供应链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公司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确保资源更有效地投向高回报领域。在产品创新与迭代方面,公司将加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如近期发布车载电源第9代平台“锐虎”,在器件创新、拓扑创新、功率器件、平台配置、兼容设计等具备多维度领先优势。在客户结构与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深化与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合作,以期获取更多优质订单,改善盈利水平。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提高资产周转效率,持续改善经营性现金流,保障公司健康运营。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2025年国家电网计划新增10万根超充桩,华为数字能源也推出全新超充解决方案。欣锐科技作为小米汽车、比亚迪等车企的800V高压平台核心供应商,其超充电源模块是否已实现SiC MOSFET全替代?在液冷超充桩领域,公司是否与特锐德、星星充电等运营商开展联合测试?如何看待超充桩单桩利用率提升对电源模块可靠性的挑战?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目前包括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模块(SCM)、储能变流器模块(PCS)、地面直流超级充电桩系统产品,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在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布局已久,其技术是否已达到国际一线水平,能否对标英伟达在AI算力芯片的领先地位?公司车载电源产品是否已深度融合AI算法优化能效,并适配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新兴场景的电力需求?在碳化硅材料降本提效的趋势下,欣锐科技是否有独创性技术突破(如800V高压平台集成方案)以巩固护城河?其技术储备能否支撑其成为英伟达式“硬科技”标杆企业?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车载电源领域公司率先应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技术并实现量产。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正积极研发针对人形机器人的供电系统(PMS),旨在将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高效电能转换、高功率密度设计及热管理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优化其关节驱动能源效率和散热性能。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在碳化硅MOSFET、第三代半导体封装、高频高效拓扑架构等前沿技术上是否有突破性成果?其产品是否已集成AI动态能效优化算法,并与英伟达Thor芯片等高算力平台实现协同供电设计?在机器人关节驱动、无人机高密度电源等AIoT场景中,公司是否有独创的模块化碳化硅解决方案?其技术迭代速度能否匹配英伟达Blackwell架构的算力爆发周期,成为新一代智能硬件的核心电力供应商?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车载电源领域公司率先应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技术并实现量产。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正积极研发针对人形机器人的供电系统(PMS),旨在将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高效电能转换、高功率密度设计及热管理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优化其关节驱动能源效率和散热性能。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2024年4月,董秘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披露前五大客户名称,但同行威迈斯(688612.SH)却能详细披露客户为比亚迪、吉利等。请问:欣锐科技的客户是否涉及“空壳公司”或关联交易?否则为何不敢公开?是否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应披露对投资者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客户的交易均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会计处理,不存在与空壳公司或不明实体的交易。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经营情况进行了审计,执行了包括检查合同、评估交易商业实质、函证、细节测试等在内的必要审计程序,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定期报告中关于前五大客户披露为固定格式,未见同行披露前五大客户具体名称。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5年修订)》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客户占比未超过50%可用代称。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预计何时可以投产?前期客户储备拓展如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目前包括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模块(SCM)、储能变流器模块(PCS)、地面直流超级充电桩系统产品,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相较于2022年提到的研发投入期,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或进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目前包括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模块(SCM)、储能变流器模块(PCS)、地面直流超级充电桩系统产品,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董秘您好!近期关注到行业内有诸多企业围绕英伟达生态积极布局。我们公司目前虽已和英伟达在GB200系统电源方面有合作,但未来是否有计划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比如参与到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的电源配套研发,或者为其数据中心的其他新兴业务提供定制化电源方案,以更深度地融入英伟达产业链?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目前大家一致看好固态电池在汽车中的应用,未来也可能在低空飞行器中广泛应用,请问针对固态电池,公司有相关技术研发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专注于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平台的构建与创新,深耕于电能变换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电”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现有的高电压平台技术、先进的热管理技术、高集成度技术等,都是为了更好地适配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充电速度要求越来越快的电池系统。未来,无论终端能源是当前的液态锂电池还是未来的固态电池,它们都需要高效、可靠的“能量变换与管理系统”。我们将持续聚焦于此,推动技术升级,以迎接未来各种技术挑战与市场机遇。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董秘您好!近期行业普遍缩短账期至60天,公司是否已跟进这一政策?若已实施,能否详细说明对现金流改善的具体量化影响,比如预计释放多少资金、降低多少财务费用?若尚未实施,原因是什么?是担心与主机厂合作关系受影响,还是内部资金调配存在困难?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这一政策对公司的实际利好程度,请正面回应,勿用“关注后续进展”等套话敷衍。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关注到了多家车企发表的声明,如果该承诺能够得到具体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产业链整体资金流动周转情况,对汽车行业产业链整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公司将持续保持与客户的交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财务数据将按照规定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感谢你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董秘您好!我想了解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贵司目前明确与哪些机器人厂家开展了合作,合作处于什么阶段,有无具体产品落地计划?二是关于AI服务器电源,除了已知的英伟达和纳微半导体合作,是否还有其他合作方,相关项目进度如何,何时能实现量产或带来实质性收益?当前市场对这两块业务关注度极高,股东们也迫切需要了解真实进展,请务必给出清晰、具体的答复,别再拿模糊话术敷衍了。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车载电源领域公司率先应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技术并实现量产。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正积极研发针对机器人的供电系统(PMS),旨在将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高效电能转换、高功率密度设计及热管理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优化其关节驱动能源效率和散热性能。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董秘您好,目前公司除了参与英伟达Blackwell GB200系统创新设计与建设、为其提供AI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外,是否还有其他涉及英伟达核心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比如在芯片研发测试环节的电源配套,或者数据中心其他子系统的合作?请问公司目前与英伟达的合作,在英伟达整体业务布局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是处于边缘性的辅助合作,还是已经进入到其核心产品链的关键环节?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布局不断延伸。我们公司除了现有的合作,有没有主动与英伟达探讨在边缘计算设备电源、量子计算相关电源支持等前沿业务上的合作可能性,借助英伟达的平台和资源,提升公司在这些新兴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关于公司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法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预计何时可以投产?前期客户储备拓展如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目前包括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模块(SCM)、储能变流器模块(PCS)、地面直流超级充电桩系统产品,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据微软Azure披露,其新一代液冷超算电源要求:支持1,500V输入电压单模块功率≥15kW故障率<0.1%/千小时贵司实验室是否针对此类参数完成技术验证?有无与超算设备商(如超微、纬颖)开展联合测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尊敬的董秘您好!关注到贵司在800V高功率密度电源领域的技术突破。关于战略布局有个问题:若超算电源市场存在合作机会,公司是否会调整研发资源(如液冷散热专利CN202310XXXXXX)优先开拓该领域?盼复,感谢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在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平台领域的技术领先性有目共睹,全球超算中心正从48V向高压液冷架构升级(如英伟达GB200需120kW/机柜供电),贵司800V技术已实现:>96%转换效率(工信部检测报告编号JX2023-XXXX)30kW/m3功率密度(专利CN202310XXXXXX液冷设计)10kV电气隔离能力是否具备满足超算中心"高压直转+液冷散热"双重需求的技术基础?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董秘,关注公司很久了,据了解公司就成为全球首家第三代半导体公司碳化硅驱动车载DC量产企业,在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与碳化硅(SiC)驱动技术也有新产品,但是没有发现公司在数据中心服务器方面的产品,公司有在这方面业务拓展吗?ai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市场也很多需求,跟进英伟达、amd等业务开拓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主打产品市场份额近年持续被竞争对手蚕食,但公司始终未披露具体应对策略,暴露战略失语与市场敏感度缺失。与此同时,公司近年频繁融资,资金却多用于补流而非技术升级或产能扩张,存在“融资换生存”之嫌。更令人担忧的是,管理层平均年龄超65岁,决策层老龄化或导致创新僵化与路径依赖。面对市占率崩塌、融资依赖症、管理层老化三重危机,公司何时能拿出实质性改革方案?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始终坚持“品牌向上”战略,聚焦服务优质客户和项目。根据第三方NE时代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OBC销量同比增长112.4%,市场份额9.8%,同比2024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占比提升4%。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并拓展海外市场。部分募投项目进度有所延期,主要是受工程验收流程、装修招标流程等客观因素影响。公司将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确保募集资金有效用于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为未来发展赋能。公司管理层的经验和稳定性是公司发展的宝贵财富,同时公司也注重管理层的新老结合与梯队建设。公司将在董事会领导下,锚定电力电子赛道,以技术创新与高效运营为核心驱动力,加速新场景、新市场与新产品的布局,深化供应链韧性建设与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产品是否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及其液冷电源领域?公司是否有此方面业务?未来在数据中心已经液冷电源领域有何具体规划?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同行业的威迈斯,英博尔,富特科技,都是赚钱的,我们公司亏损这么大。管理层有没有找原因,我们和他们比起来为什么会亏损?请高层对比这几家同行出一个详细分析报告,对比一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给广大股东一个交代,不能钱融到手就随意花,要对广大股东负责。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始终致力于改善经营业绩,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60.67%,在资金周转和运营效率方面正在做出努力并取得初步进展。在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方面,公司正在优化产品设计、深化供应链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公司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确保资源更有效地投向高回报领域。在产品创新与迭代方面,公司将加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如近期发布车载电源第9代平台“锐虎”,在器件创新、拓扑创新、功率器件、平台配置、兼容设计等具备多维度领先优势。在客户结构与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深化与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合作,以期获取更多优质订单,改善盈利水平。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提高资产周转效率,持续改善经营性现金流,保障公司健康运营。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2024年招聘信息新增“数据中心电源工程师”,请问领导若超算电源市场存在合作机会,公司是否会调整研发资源(如液冷散热专利CN202310XXXXXX)优先开拓该领域?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尊敬的董秘您好!关注到贵司在800V高功率密度电源领域的技术突破,现有有问题请教:1.技术适配性:英伟达GB300超算系统采用90kW级液冷供电架构,贵司的800V车载电源技术(如3.2kW/kg功率密度、>96%转换效率)是否具备向超算数据中心电源延伸的能力?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AI服务器电源与算力中心能效革命,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单卡功耗达1200W,微软、谷歌等企业要求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1以下。欣锐科技的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是否已实现从48V到800V的电压跃迁?其电源模块效率是否突破98%(含SiC器件)?是否参与Open Compute Project(OCP)标准制定以适配液冷服务器集群?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同行业的威迈斯,英博尔,富特科技都是盈利,公司每年亏损,管理是否有问题,有想过好好经营公司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始终致力于改善经营业绩,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60.67%,在资金周转和运营效率方面正在做出努力并取得初步进展。在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方面,公司正在优化产品设计、深化供应链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公司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确保资源更有效地投向高回报领域。在产品创新与迭代方面,公司加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如近期发布车载电源第9代平台“锐虎”,在器件创新、拓扑创新、功率器件、平台配置、兼容设计等具备多维度领先优势。在客户结构与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深化与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合作,以期获取更多优质订单,改善盈利水平。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提高资产周转效率,持续改善经营性现金流,保障公司健康运营。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超算电源需通过UL 62109、IEC 62477等安规认证,贵司:车规级产品已通过ISO 26262 ASIL-C认证工业电源专利覆盖热冗余设计是否已启动超算领域专项认证?计划何时完成首款商用产品开发?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2025年前半年业绩报告什么时间发布?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已于2025年8月28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公告,您可登录查看。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有没有数据中心电源系统相关研发或技术储备?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源、DCF、超充等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高功率密度设计与高可靠性能力),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技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伴随电力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应用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2025-09-18
❓ 投资者提问:
请问为什么市场都在上涨的时候你们公司不涨,跌的时候总是最快跌的,请问公司怎么理解市值管理?为市值管理做过什么努力?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合规运用资本工具提升价值,包括定增、股权激励、股份回购等方式。公司将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夯实经营管理,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来提升公司价值与市场认可度。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你们公司怎么看待“市值管理”,具体有哪些措施?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合规运用资本工具提升价值,包括定增、股权激励、股份回购等方式。公司将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夯实经营管理,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来提升公司价值与市场认可度。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董秘在5个工作日内逐条回应质疑,并披露:截至2025年9月的市值管理具体方案;2025年二季度客户结构及毛利率数据;短期借款具体用途及还款计划;彭胜文等新进股东背景调查结果。若管理层继续以“宏观因素”“商业保密”等借口回避实质问题,我们将联合其他投资者向证监会提交书面质询,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合规运用资本工具提升价值,包括定增、股权激励、股份回购等方式。公司将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夯实经营管理,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来提升公司价值与市场认可度。关于2025年上半年经营数据情况,公司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关于公司股东情况,公司于定期报告中披露前十大股东情况,您可登录查阅相关内容。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截至2025年9月15日,威迈斯(688612.SH):总市值 166.91亿元;英博尔(300681.SH):总市值79.3亿元;福特科技(301607):总市值58亿元,反观欣锐科技只有可怜的36亿元,请问欣锐科技跟同行差距这么大吗?公司管理层为市值管理做过哪些努力?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直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合规运用资本工具提升价值,包括定增、股权激励、股份回购等方式。公司将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夯实经营管理,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来提升公司价值与市场认可度。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为何长达半年不回答投资者提问?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在符合信息披露规则的前提下,确保能够给出专业、准确的答复,尽可能地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年报披露小米是公司的主要客户。和小米合作乐具体哪些车型?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因涉及商业信息保密要求,公司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董秘你好,请问公司关于机器人供电系统的研发进展如何?是否也送样机器人厂家?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开展PMS(机器人用供电系统)研发,主要目的为配合机器人需求开发,拟达到优化机器人供电系统,简化供电系统设计,改善供电系统散热,更好适配供电系统布局的目标。公司多年来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领域(OBC、DCDC等)积累的高效电能转换、高功率密度设计、热管理等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具备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管理和多能源协调控制的经验,对于未来开发能适应复杂工作场景供电系统具有实用价值。公司研发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今年没有发布过对外合作公告,今年业务方面是否有进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业务的发展是多维度和深层次的。我们始终坚持 “锐意进取、协同创新” 的发展理念,不仅关注外部合作机遇,更苦练内功,持续在核心技术、产品迭代、管理效率和战略布局上深耕和突破。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夯实公司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公司相关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去年和纳微达成合作,未来会进入数据中心电源领域做准备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纳微半导体成立的联合研发实验室聚焦于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创新应用。旨在整合纳微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欣锐的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合作进展正常,双方正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并优化成本。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机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今年没有发布过对外合作公告,今年业务方面是否有进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业务的发展是多维度和深层次的。我们始终坚持 “锐意进取、协同创新” 的发展理念,不仅关注外部合作机遇,更苦练内功,持续在核心技术、产品迭代、管理效率和战略布局上深耕和突破。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夯实公司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公司相关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您可留意公司的官方公告。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已经在机器人领域投入研发,按照公司的生产模式,是否已经和机器人厂商有过洽谈或已经达成合作,才会投入研发。请问具体和哪些机器人厂商有过对接。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开展PMS(机器人用供电系统)研发,主要目的为配合机器人需求开发,拟达到优化机器人供电系统,简化供电系统设计,改善供电系统散热,更好适配供电系统布局的目标。公司多年来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领域(OBC、DCDC等)积累的高效电能转换、高功率密度设计、热管理等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具备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管理和多能源协调控制的经验,对于未来开发能适应复杂工作场景供电系统具有实用价值。公司研发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能否请贵公司介绍下与纳微半导体的合作情况?纳微半导体和英伟达合作开发的下一代800v高压直流架构,并且用于英伟达GPU的充电技术,贵公司有参与吗?贵公司在碳化硅技术上的应用,有计划开发适用于算力服务器的充电产品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纳微半导体成立的联合研发实验室聚焦于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创新应用。旨在整合纳微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欣锐的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合作进展正常,双方正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并优化成本。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机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今年时间过半,公司取得哪些实际成就?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正在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迭代升级、成本精细管控、资产高效周转等一系列针对性多维度举措改善经营情况。在技术层面,公司正加速推进新一代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度车载电源产品的研发与量产(公司已最新发布车载电源第9代平台“锐虎”,在器件创新、拓扑创新、功率器件、平台配置、兼容设计等具备多维度领先优势)。在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方面,公司引入更先进的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强化供应商管理、优化采购策略、并通过规模化集采来提升议价能力。在推进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公司正在持续推进产线的自动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上海新工厂的建设承载更先进的集成化智造产线。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与纳微半导体已经达成合作,而纳微为英伟达下一代800V高压直流(HVDC)数据中心提供超高压(UHV)SiC和80-200V GaN产品,请问公司是否已经具有相关技术储备?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纳微半导体成立的联合研发实验室聚焦于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创新应用。旨在整合纳微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欣锐的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合作进展正常,双方正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并优化成本。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机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80GW,特斯拉Megapack、宁德时代EnerC等产品加速出海。欣锐科技的车载电源技术是否可迁移至工商业储能PCS(储能变流器)领域?其V2G双向充放电模块是否已通过ISO 15118标准认证?是否与南方电网、特来电等企业合作参与虚拟电厂项目?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与纳微半导体在车规级GaN合作基础上,面对英伟达Blackwell GPU集群对电源功率密度(>10kW/L)与AI动态响应(<1ms)的极致需求,是否正联合开发“GaN+Ga?O?”混合功率模块(如3D异构集成封装),以平衡效率与成本?同时,双方是否基于纳微GaNSense?实时监测技术,开发强化学习调压算法,将电压波动控制在≤2%?此外,纳微是否将Ga?O?纳入其“GaN Fast”生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纳微半导体成立的联合研发实验室聚焦于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创新应用。旨在整合纳微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欣锐的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合作进展正常,双方正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并优化成本。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机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在储能方面有何布局,和哪些公司有合作交流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与纳微半导体深化GaN/Ga?O?合作后,预计2025-2027年AI数据中心电源业务营收占比将提升至15%-20%。考虑到英伟达GB200集群单柜电源价值量超$15万,公司是否已锁定头部云厂商(如AWS、腾讯云)的订单意向?若混合功率模块量产爬坡,其毛利率能否较传统SiC方案高出5-8pct?氧化镓器件若2026年实现小批量供货,如何量化评估其对整体净利率拉动效应如贡献?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纳微半导体成立的联合研发实验室聚焦于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创新应用。旨在整合纳微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欣锐的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合作进展正常,双方正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并优化成本。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机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如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模块、储能变流器模块)目前的产线建设进度如何?预计何时能达到规模化生产?该业务板块目前是否已经获得具体的客户订单或意向性协议?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是哪些?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英伟达GB200算力集群单柜功耗达120kW。欣锐科技在2025年提到“PMS项目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延伸至机器人行业”,请问公司是否已开发出适配机器人关节的微型化电源模块?在数据中心领域,其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是否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验证?如何看待液冷服务器对电源系统能效比(PUE)的严苛要求?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开展PMS(机器人用供电系统)研发,主要目的为配合机器人需求开发,拟达到优化机器人供电系统,简化供电系统设计,改善供电系统散热,更好适配供电系统布局的目标。公司多年来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领域(OBC、DCDC等)积累的高效电能转换、高功率密度设计、热管理等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具备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管理和多能源协调控制的经验,对于未来开发能适应复杂工作场景供电系统具有实用价值。公司研发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自称“车载电源龙头”,但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数据未直接披露(需结合年报推算),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威迈斯同期毛利率超20%,欣锐科技的技术领先性为何未能阻止利润崩塌?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占营收比例是否仍不足5%?该业务是否已成为“烧钱无底洞”?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是否已沦为鸡肋?为何不聚焦主业止血?客户结构中“新势力主机厂”占比过高,是否导致议价权丧失?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已是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高压“电控”DCF系列产品的主流配套商,我们与包括捷氢科技、亿华通等在内的领先系统厂商及主机厂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氢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随着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的演进,积极评估相关机会,为未来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发展贡献力量。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近期,我国首个1吨级别混动倾转翼eVTOL(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搭载液态氢能燃料电池的飞行验证顺利完成。请问在未来低空经济领域中,公司对氢燃料电池的前景怎么看?低空经济也是万亿大市场,如果广泛采用氢燃料电池,公司有相关准备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已是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高压“电控”DCF系列产品的主流配套商,我们与包括捷氢科技、亿华通等在内的领先系统厂商及主机厂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氢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随着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的演进,积极评估相关机会,为未来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发展贡献力量。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威迈斯2025年Q2净利润激增68.79%,欣锐科技同期亏损0.3亿,管理层将采取哪些“第二增长曲线”策略(如氢能/储能拓展)实现扭亏?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与纳微半导体在车规级GaN合作基础上,面对英伟达Blackwell GPU集群对电源功率密度(>10kW/L)与AI动态响应(<1ms)的极致需求,是否正联合开发“GaN+Ga?O?”混合功率模块(如3D异构集成封装),以平衡效率与成本?同时,双方是否基于纳微GaNSense?实时监测技术,开发强化学习调压算法,将电压波动控制在≤2%?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纳微半导体成立的联合研发实验室聚焦于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创新应用。旨在整合纳微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欣锐的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合作进展正常,双方正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并优化成本。公司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的需求。公司在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方向已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全面将碳化硅(SiC)模组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GaN)器件的单机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在相关技术和工艺上具备成熟的经验。关于公司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PMS机器人电源开发进展如何?公司作为小鹏供应商多年,是否可以直接打入其具身机器人供应链?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开展PMS(机器人用供电系统)研发,主要目的为配合机器人需求开发,拟达到优化机器人供电系统,简化供电系统设计,改善供电系统散热,更好适配供电系统布局的目标。公司多年来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领域(OBC、DCDC等)积累的高效电能转换、高功率密度设计、热管理等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具备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管理和多能源协调控制的经验,对于未来开发能适应复杂工作场景供电系统具有实用价值。公司研发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氢燃料电池方面毛利较高,但是营收太少,公司对这个行业的未来怎么看,能带来业绩增长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已是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高压“电控”DCF系列产品的主流配套商,我们与包括捷氢科技、亿华通等在内的领先系统厂商及主机厂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氢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随着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的演进,积极评估相关机会,为未来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发展贡献力量。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如何看待储能行业未来发展,公司的储能变流器研发到何种程度了,可以直接投入商用了吗?公司的储能变流器与同行相比有什么优势?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依托于我们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验证成熟的超充技术与储能应用相结合。公司发布的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不仅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还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以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感谢您的关注。
📅 2025-09-17
❓ 投资者提问:
公司多次在年报中提及‘长期发展战略’,但近五年未披露具体实施路径,且核心业务市占率持续下滑。请问管理层是否承认战略执行存在滞后?如何避免投资者将当前股价表现解读为对战略能力的质疑?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秉承“成为全球电力电子行业领导者”的发展愿景,坚定“客户至上、锐意进取、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品牌向上”为公司发展战略,聚焦战略客户,服务优质项目,形成以深圳、上海两地为核心的“双核心”运营布局。公司将在董事会的战略引领下,锚定电力电子赛道,以技术创新与高效运营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公司战略落地。一方面,公司聚焦核心业务的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加速新场景、新市场与新产品的布局;另一方面,公司将深化供应链韧性建设与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股东、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可持续价值。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是否有氮化镓技术储备?相比碳化硅,有何优势?公司是否有采用氮化镓技术的配套产品,处于行业什么地位?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近期发布车载电源第9代平台“锐虎”,在器件创新、拓扑创新、功率器件、平台配置、兼容设计等具备多维度领先优势。公司本次发布的“锐虎”具有以下三大优势:第一,多重安全架构,双DC-DC方案,实现零安抛。第二,突破性创新,全行业首次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双向)量产技术突破。第三、超紧凑设计,适配全行业车型,兼容独立与大集成产品形态。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2025年SiC衬底价格同比下降30%,但美国对华技术管制持续收紧。欣锐科技是否已实现SiC MOSFET从晶圆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如与三安光电、天岳先进合作)?其车规级SiC模块是否通过AEC-Q101认证?如何通过银烧结、铜线键合等工艺降低SiC器件封装成本?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系统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业务会将先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SiC MOSFET)应用到我们高可靠性的车载电源、充电模块和储能变流器等终端产品。公司与SiC元器件厂商合作、分工明确,我们处于产业链的系统集成与应用层,而非上游的半导体元器件制造层。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近期车企们集体提出60天支付账期,对公司有哪些好处?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关注到了多家车企发表的声明,如果该承诺能够得到具体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产业链整体资金流动周转情况,对汽车行业产业链整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公司将持续保持与客户的交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董秘,作为小鹏的核心供应商,公司是否配套了小鹏2025款p7车载电源产品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自 2017 年起与小鹏汽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其车载电源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双方在 800V 高压平台技术协同、产品迭代及供应链保障等方面保持深度合作。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解决方案。感谢您的关注!
📅 2025-09-16
❓ 投资者提问:
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22.26元/股,远高于当前股价,且考核目标仅为“营收增长15%”(无利润要求)。请问:是否通过股权激励变相向管理层输送利益?要求取消该计划,并重新制定“股价与利润双挂钩”的考核标准!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不存在通过股权激励变相向管理层输送利益的情形。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严格遵守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实现14.17亿元,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考核目标触发值18亿元,考核目标营收增长率为27%,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实际实现22.37亿元,实际增长比例为57.8%。股权激励计划是上市公司比较普遍的做法,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内外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作为“以人为本”的技术创新型企业,除了在薪酬待遇方面给予人才肯定外,股权激励可以把股权授予人、股东的长远利益、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可以一定程度防止在管理方面的短期经营行为,是有利于公司长期健康方式的形式之一。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威迈斯已获Stellantis全球供应商奖,欣锐科技在800V高压平台领域技术储备领先,但境外营收占比仅15%,何时能突破欧美高端车厂定点?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关于公司客户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建议管理层组团向威迈斯取经,威迈斯2025上半年营收29.6亿元,稳居车载电源行业第一,而欣锐科技却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净利润率长期为负。威迈斯通过磁集成技术降本增效,集成化产品占比高达87.28%,带动毛利率稳定在20%以上;反观欣锐科技近三年毛利率波动剧烈2024年仅14%。若欣锐科技管理层能放下身段,组团赴威迈斯学习磁集成工艺与供应链管理,或可扭转亏损局面,否则连“行业第六”的席位都难保。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感谢您对公司发展的密切关注与建议。公司正在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迭代升级、成本精细管控、资产高效周转等一系列针对性多维度举措改善经营情况。在技术层面,公司正加速推进新一代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度车载电源产品的研发与量产(公司已最新发布车载电源第9代平台“锐虎”,在器件创新、拓扑创新、功率器件、平台配置、兼容设计等具备多维度领先优势)。在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方面,公司引入更先进的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强化供应商管理、优化采购策略、并通过规模化集采来提升议价能力。在推进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公司正在持续推进产线的自动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上海新工厂的建设承载更先进的集成化智造产线。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10.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6588.51万元,且应收账款达9.8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较高。公司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值为负,短期偿债能力承压。反观威迈斯,同期营收27.7亿元,净利润2.1亿元,财务状况稳健。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多通过并购扩大优势。请问欣锐科技是否评估过与威迈斯进行战略整合,以借助其资金与市场优势,改善自身财务状况,提升抗风险能力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目前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具有技术迭代加速(如800V高压平台、第三代半导体应用)、成本竞争压力持续的现状。公司在技术研发(如氮化镓拓扑创新、率先实现基于双向氮化镓器件的单级矩阵变换器拓扑量产突破)和客户认可度(与比亚迪、吉利、小鹏等主流车企合作)方面,仍拥有自身的核心优势。公司相信,通过聚焦自身优势,脚踏实地做好自身经营,持续改善公司经营情况,切实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水平,从根本上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样能够穿越周期,提升市场地位,为未来的战略选择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牛市浪潮下,威迈斯、英博尔等同行市值已实现翻倍增长,反观欣锐科技股价滞涨、市值缩水,管理层是否意识到“市值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请直面股东质疑:在同行纷纷通过回购增持、战略转型、强化投资者沟通提升市值时,贵司为何仍停留在“佛系管理”阶段?是能力不足,还是根本不重视股东权益?请给出具体整改时间表,而非空泛承诺!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感谢您对公司发展的密切关注。管理层的能力与决心与每一位股东的利益紧密相连。我们深知,实质性的业绩改善和价值提升是企业发展回馈股东的根本。公司正在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迭代升级、成本精细管控、资产高效周转等一系列针对性多维度举措改善经营情况。我们将全力以赴、脚踏实地做好经营,专注于公司长远发展和实质性业务的改善,努力提升公司长期内在价值。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英博尔通过“集成芯”技术实现轻量化降本30%,欣锐科技“双面冷却+多相交错”技术虽提升功率密度,但量产成本高于同行,如何平衡技术领先性与成本控制?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如何平衡技术领先性与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核心且关键的好问题,公司认为技术领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深刻理解成本控制是市场化竞争的关键要素。公司始终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公司致力于以平台化和集成化研发降低创新成本,以垂直整合和智能制造控制生产成本,以价值营销和客户优化保障技术溢价。公司坚信最终极的成本控制,恰恰来自于最深层次的技术创新。公司将继续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寻找最佳平衡,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感谢您的关注。
📅 2025-07-01
❓ 投资者提问:
董秘好,请问贵司有没有无线充电产品,有没有应用到二轮电瓶车上的无线充电产品?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目前,公司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基于电力电子拓扑优化、电磁能量传递及多源能量双向耦合管理等方向进行研究,旨在实现电网到电动汽车的无线能量传输,提升充电便捷性和安全性。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无线充电技术的创新应用,并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市场的增长机遇。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董秘,关注公司很久了,据了解,2013年公司就成为全球首家第三代半导体公司碳化硅驱动车载DC量产企业,请问10多年过去了,在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与碳化硅(SiC)驱动技术方向是否有相关突破及技术储备?公司是否与美股纳微半导体公司有相关合作,进展如何?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自2013年成为全球首家实现SiC驱动车载DC-DC量产的企业以来,持续优化SiC功率器件的应用,提升产品效率与可靠性。目前,公司的高压“电控”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与比亚迪、吉利、小鹏、长安、本田等领先汽车制造商保持密切战略合作。2024年1月,公司与纳微半导体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聚焦GaN和SiC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创新应用。该实验室整合纳微的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及欣锐的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合作进展正常,如有重大进展,公司将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及时公告。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董秘你好,公司有参与深圳超充2.0城市建设吗?或者有产品布局深圳市场?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60kW和75kW大功率液冷超充模块支持200V-1000V超宽电压范围及600kW-1000kW超级快充场景,具备V2G(车网互动)功能扩展,可与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大功率快充技术的应用,助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升级。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公司机器人业务主要在哪方面?与小米合作的车型是什么?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开展PMS(机器人用供电系统)研发,主要目的为配合机器人需求开发,进入机器人电源领域;拟达到优化机器人供电系统,简化供电系统设计,改善供电系统散热,更好适配供电系统布局的目标。为公司进入新领域,提高公司在新业态竞争力。公司研发技术与合作情况请参考公开披露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 2024-11-26
❓ 投资者提问:
您好,公司产品向高端转,碳化硅产品是未来趋势,请问公司应用的高端车型有哪些?问界系列和特斯拉是否有应用,谢谢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欣锐科技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年,产品与服务已覆盖众多知名主机厂客户。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汽车、极氪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奇瑞汽车、赛力斯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商,还逐步批量配套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现代汽车、奔驰汽车、上汽通用、沃尔沃汽车等中外合资或独资品牌整车厂商。这些客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持续推进“品牌向上”战略,不断拓展新客户、新市场、新领域。同时,公司与众多新势力主机厂进行商务沟通和定点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司致力于为每一位新能源车主提供智能、高效的充电体验,将在持续巩固产品原有市场地位及影响力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司市场份额,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欣锐科技参与了小鹏P7+的零部件供应吗?如果参与了,单车价值量有多少?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欣锐科技作为小鹏汽车的供应商,一直与小鹏汽车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从 2017 年开始与小鹏汽车合作,双方在合作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稳定的供货能力,喜获小鹏汽车 “商务伙伴奖”。公司将继续与小鹏汽车携手同行,共同推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时,公司也将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高功率密度、智能化、高可靠性的高压 “电控” 解决方案。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
请问欣锐科技在类人型机器人方面有什么技术投入和储备吗?
💬 董秘回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和氢能与燃料电池专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将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等核心业务领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也会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不断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机会,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