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581 威孚高科 更新日期:2025-10-26◇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汽车零部件 | 566426.50| 93637.14| 16.53| 98.33|
|其他业务 | 9615.36| 5882.44| 61.18| 1.67|
├────────────┼─────┼─────┼───┼──────┤
|节能减排-汽车燃油喷射系 | 231365.06| 47712.02| 20.62| 40.16|
|统 | | | | |
|节能减排-汽车后处理系统 | 184489.62| 24382.53| 13.22| 32.03|
|智能电动 | 103069.13| 12455.55| 12.08| 17.89|
|节能减排-进气系统 | 43387.16| 8982.86| 20.70| 7.53|
|其他业务 | 9615.36| 5882.44| 61.18| 1.67|
|绿色氢能 | 4115.54| 104.18| 2.53| 0.71|
├────────────┼─────┼─────┼───┼──────┤
|国外 | 72781.49| 9972.38| 13.70| 100.00|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汽车零部件 |1101059.01| 192704.74| 17.50| 98.60|
|其他业务 | 15667.31| 10304.87| 65.77| 1.40|
├────────────┼─────┼─────┼───┼──────┤
|汽车燃油喷射系统 | 464462.52| 107287.54| 23.10| 41.59|
|汽车后处理系统 | 347672.82| 52518.22| 15.11| 31.13|
|其他汽车零部件 | 193515.71| 14271.45| 7.37| 17.33|
|进气系统 | 95407.96| 18627.53| 19.52| 8.54|
|其他业务 | 15667.31| 10304.87| 65.77| 1.40|
├────────────┼─────┼─────┼───┼──────┤
|国外 | 145197.72| 10387.68| 7.15| 100.00|
├────────────┼─────┼─────┼───┼──────┤
|直接销售 |1116726.32| 203009.61| 18.18| 10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汽车零部件 | 560236.69| 101219.67| 18.07| 98.39|
|其他业务 | 9186.67| 6148.41| 66.93| 1.61|
├────────────┼─────┼─────┼───┼──────┤
|汽车燃油喷射系统 | 238938.40| 55722.94| 23.32| 41.96|
|汽车后处理系统 | 178845.15| 25595.67| 14.31| 31.41|
|其他汽车零部件 | 92254.84| 8635.83| 9.36| 16.20|
|进气系统 | 50198.29| 11265.22| 22.44| 8.82|
|其他业务 | 9186.67| 6148.41| 66.93| 1.61|
├────────────┼─────┼─────┼───┼──────┤
|国外 | 78559.24| 8568.15| 10.91| 100.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汽车零部件 |1092675.07| 184356.61| 16.87| 98.50|
|其他业务 | 16639.13| 9926.32| 59.66| 1.50|
├────────────┼─────┼─────┼───┼──────┤
|汽车燃油喷射系统 | 507709.21| 116884.19| 23.02| 45.77|
|汽车后处理系统 | 340905.42| 42691.73| 12.52| 30.73|
|其他汽车零部件 | 177771.36| 9917.10| 5.58| 16.03|
|进气系统 | 66289.07| 14863.59| 22.42| 5.98|
|其他业务 | 16639.13| 9926.32| 59.66| 1.50|
├────────────┼─────┼─────┼───┼──────┤
|国外 | 159559.07| 12838.95| 8.05| 100.00|
├────────────┼─────┼─────┼───┼──────┤
|直接销售 |1109314.20| 194282.93| 17.51| 100.00|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拥有节能减
排、绿色氢能、智能电动、工业及其他等四大业务板块。报告期内主要销售产品为
柴油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进气系统、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电
驱系统核心零部件、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舱内核心零部件、制动系统核心零部
件、态势感知核心零部件、液压系统核心零部件等。
1、燃油喷射系统,包括高压油泵、高压油轨、喷油器、滤清器等产品,广泛用于
各档功率的柴油机和清洁替代燃料,为各类载货车、客车、工程机械、船用、农机
、发电机组等配套,可满足车用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在产品品种、生产
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做好与国内主机配套的同时,部分
产品向美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出口。
2、尾气后处理系统,包括柴油净化器、汽油净化器、天然气净化器、消声器、催
化剂等产品,可满足车用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生
产能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广泛应用于传统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
车、非道路机械等领域,可为主机厂家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有力的支撑。
3、进气系统,包括柴油增压器、汽油增压器、天然气增压器等产品,可满足车用
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应用范围涵盖商用车、传统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
乘用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发电机组等多领域,为国内各大主机厂和整车厂提
供配套。
4、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包括膜电极、双极板(石墨、金属)、催化剂、B
OP关键零部件(如阀类、泵类、空压机关键零部件等)及储氢瓶等产品,主要为国
内外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厂家、储能企业提供配套。
5、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机轴、端盖、水套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新能源
乘用车企业或电驱系统厂家提供配套。
6、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电子油泵、电子水泵、节温器、水冷板等产品,
主要为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企业提供配套。
7、舱内核心零部件,包括汽车座椅总成、座椅骨架、电动长滑轨、减震器等产品
,主要为国内主流商用车、乘用车企业提供配套。
8、制动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机械真空泵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主流乘用车企业
提供配套。
9、态势感知核心零部件:包括4D成像雷达、前雷达、角雷达、舱内雷达、道闸雷
达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停车、车路协同等领域。
10、悬架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液压电机泵、蓄能器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新能源
乘用车提供配套。
11、液压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叉车液压系统、电机泵、内齿泵、电机控制器、活
塞零部件等产品,为国内主要液压企业配套。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遵循“做精品、创名牌、实现价值共同增长”的经营理念,实行母公司统一管
理,子公司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母公司负责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在财
务、重大人事管理、核心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方面对子公司进行统一管
理、指导及考核。子公司以市场的订单管理模式安排生产,使子公司既保持产品统
一的品质,同时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节约物流成本,保持产品生产供应的及
时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
(三)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全
球经济环境下,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产业链韧性和市场潜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指引下,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延续、新能
源汽车技术迭代及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行业整体呈现"总量稳舰结构优化"的发展
态势。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
%和11.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4.3%,出口规模同比增速超10%。
1、商用车市场情况
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货运市场车多货少、运价低迷等新常
态环境下,以置换更新为主要驱动力,总销量略微增长。1-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
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分车型看,货车产销分别完
成183.7万辆和18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1.8%。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与上年
同期相比,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中型货车和微型货车产销呈
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重型货车销量53.9万辆,同比增长6.9%;中型货车销量6万
辆,同比下降15.1%;轻型货车销量103.6万辆,同比增长6.7%;微型货车销量22.2
万辆,同比下降20.4%。客车产销分别完成26.2万辆和2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4
%和8.7%。在客车细分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
度增长。其中,大中型客车销量5.2万辆,同比增长2.4%;轻型客车销量21.3万辆
,同比增长10.3%。
2、乘用车市场情况
在“两新”政策驱动下内需提振显著,叠加海外出口持续增长,上半年乘用车市场
稳步向上,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
3%。中国品牌在品质提升、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领先优势下渗透率达68.5%,贡献
国内市场主要增量,实现对合资或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大规模替代。乘用车出口25
8.1万,同比增长10.3%,在出口基数增大、贸易壁垒增加、其他市场汽车产业转型
速度放缓下增速收窄,但长期趋势向好。
3、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
在政策倾斜、车企加大投入及出口高速增长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9
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到44.3%。在主要品
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明显下降,其他两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
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442万,同比增长46.2%,插电式混合
动力汽车销量252万,同比增长31.1%,燃料电池销量0.1373万,同比下滑46.8%。
4、非道路市场情况
2025年上半年工程机械在基建投资回暖、更新置换周期来临、出口拉动等多重因素
共振影响开启上行阶段,上半年工程机械用柴油内燃机销量45.5万台,同比增长2.
9%。农机市场在粮价价格走低、跨区作业收益边际递减导致农机投资驱动力不足,
叠加市场进入下行周期,上半年农业机械用柴油内燃机销量81.8万台,同比下降0.
9%。
(四)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情况
今年以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年度工作目标计划,积极把握和应对行业的机遇与挑
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45%。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
1、把握市场机遇,聚力新业拓展
节能减排产品:后处理系统产品把握混动乘用车等细分市场持续增长机会,汽油净
化器销量突破205万套,同比增长9%;柴油净化器销量达15万套,同比增长26%;后
处理系统产品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商用车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进气系统
产品中,四缸柴油增压器销量达37万台,同比增长超16%,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国
内第一的行业地位;汽油增压器紧抓混动乘用车市场机会,新获取的多个头部客户
重点项目预计下半年逐步实现量产;六缸增压器销量同比增长超25%,获取多个重
点客户项目。
智能电动产品: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产品销量实现同比增长,获取多个头部客户定
点项目。电子油泵产品已实现国内外多个客户项目批产,同时多个重点客户项目正
在同步推进。毫米波雷达业务与博世建立紧密战略合作,正积极推进市尝技术、供
应链等深度合作,预计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汽车座椅产品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头
部客户项目规模化量产,处于快速爬坡阶段,且核心零部件创新技术如长滑轨创新
技术也取得积极进展。
绿色氢能产品:金属双极板销量增长较快,获取多个客户定点项目及金属单电池开
发项目,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电子水泵、引射器等BOP产品获取多个客户项目
定点;完成百千瓦级PEM制氢装备的交付,无锡首个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威孚PEM
制氢工业应用项目投产启动。
2、攻坚产品迭代,加速研发落地
节能减排产品:完成天然气双燃料喷射器及气压调节模块发动机可靠性验证并实现
产线首样下线;完成高压甲醇喷射系统发动机性能试验;完成氢直喷喷射器发动机
点火及基本性能试验。后处理产品完成多款混动乘用车及出口项目的产品开发,完
成商用车和非道路领域的产品拓展开发及甲醇发动机产品的开发,积极开展满足国
七排放的后处理封装、催化剂、系统集成开发。增压器产品加速推进汽油混动乘用
车和柴油、天然气商用车等客户项目开发,实现部分重点客户项目批产,实现甲醇
增压器产品在重点客户的拓展并供货。
智能电动产品:120W电子油泵平台完成产品开发并实现量产,48V电子油泵客户项
目实现批产。全主动悬架电机液压泵已获取头部客户项目定点,与多个客户开展技
术交流并推进项目定点工作。3D角雷达开发进展顺利并正在加速推进产业化落地,
4D成像雷达持续推进开发优化和产业化应用。
绿色氢能产品:有序推进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平台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客户项目交
付。完成电解水催化剂产线调试,完成电解水膜电极产品迭代开发。完成35Mpa瓶
口阀B样品开发、启动型式认证,持续推进瓶口阀、减压阀等产品开发及应用;燃
料电池继续推进膜电极的性能和耐久性提升,推进电子水泵、节温器、氢循环泵等
BOP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3、优化战略规划,深化投资合作。
战略规划方面:重点推进相关市场标的的战略预研工作;围绕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
产品领域开展规划研究,推进外部合作和内部研发战略行动;积极推进与博世全面
深化战略合作;加强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实推进,启动十五五规划工作。投资合作方
面:推进与保隆科技就全主动悬架电机液压泵项目合作;推进威孚智感雷达、与德
国福伊特储氢瓶等合资合作项目落地及伙伴关系维护;积极挖掘人形机器人、汽车
座椅、底盘域核心部件等潜在标的项目;协同深化智能业务、液压业务与博世等战
略伙伴合作。持续完善投资管理及投后评估工作,不断完善投委会管理体系。
4、稳固质量体系,推进智能制造
围绕质量体系、预防控制、过程管理、问题解决及团队建设推进年度质量活动;重
点推进质量问题解决标准化及人员梯队能力建设;细化项目开发阶段质量要求,建
立样品至SOP+质量管理模型;开展重点业务域及开发项目质量赋能与协同管理。完
成集团工艺规划图谱发布,对现有工艺技术进行梳理分类并定义工艺能力提升目标
。启动威孚质量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完成业务蓝图规划及一期功能模块设计。持续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WFAC新能源电驱车间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
估并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持续推进FMS、TMS系统在集团内事业部、子
公司推广应用;推广数字工厂模式至WFTT,推进集成项目蓝图设计;推进海外子公
司技术支持与核心系统覆盖,制定海外数据中心运维方案;推进Deepseek等AI技术
企业场景应用,梳理评估新场景需求,已完成多个项目开发。稳步推进103地块六
期厂房、氢能产业园、惠山长安产业园等工程项目。
5、提升经营质量,强化风险管控
优化经营监控分析机制,强化“一报一会”与OPL管理;推进新业务事业部职责与
流程梳理编制,开展事业部组织架构与职责标准化管理;统筹推进制度流程向海外
子公司延伸管理。优化财务域制度流程,排查业务风险并推进更新,提升流程效率
。持续开展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构建成本穿透分析体系,在事业部月度分析中融入
市场化结算;强化资产租赁及处置评估。通过优化库存、推进材料替代等缓解成本
压力,推动工艺改进与资源循环对冲长期成本压力。完成供应商品类梳理,依据供
货金额与产品确定风险供应商,识别高风险供应商及优化机会点,为供应链策略调
整提供支撑。持续推进SRM平台建设,跟踪运行效果并不断优化。持续完善风控体
系建设,不断提升风控管理能力,强化各级风险事项的审查、管控及应对。围绕战
略新业务和重点项目,加强人才队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开展英语提升、卓越工
程师等专项培训,组织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研修,建立技能等级提升培训班,推进
“三航一匠”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定国际派遣政策,向海
外子公司外派管理人员。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行业和品牌优势。公司成立于1958年,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汽
车零部件著名生产厂商,与国内各大主机厂、整车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现有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主营产品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进气系统和制动
系统部件、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
率。公司是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企业,位列2024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榜单第39名
。公司下属子公司威孚力达、威孚天力分别获评第七批、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
冠军企业,威孚天力、威孚金宁分别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技术与产品优势。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
研究生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及多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等研发
机构,主要围绕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进气系统、制动系统和氢能及燃
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智能电动等业务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公司掌握多项关键
核心技术,主要产品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近年来,公司在绿色氢能、智能
电动等领域进行重点战略布局,形成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可再生能源制
氢、电驱系统核心部件、热管理系统、智能感知模块、主动悬架电机液压泵等产品
技术研发能力。
3、管理与制造优势。公司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流程,建有财务共享平
台,可实现组织与人员、业务与核算的有效迁移与稳定运营;建有人力资源信息系
统平台,可保证组织、人事、薪酬、考勤基础数据的及时准确规范;建有采购共享
系统,打通了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互联,实现采购流程闭环管理;推行具有精益理
念的威孚生产系统(WPS),建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生产制造、
质量保证、成本控制及产品交付能力。以智能制造为着力点,持续打造具有威孚特
色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进AI、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可有力支撑
公司未来业务发展。
4、营销与服务优势。公司拥有稳定专业、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能根据客户需求
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服务,客户关系融洽。公司对长期战略客户,设立有大客户经
理,与市场拓展部、各事业部协同推进销售业务,公司管理层间定期互访,推进交
流与合作。公司拥有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建有售后服务网、智能服务平台,
在全国设立特约维修技术服务站,定期对终端用户进行使用保养维护和故障分析判
断培训,可为客户提供快速、及时、专业的全方位售后服务。5、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管理层团队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良好的行业声誉。公司关注员
工成长,重视核心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了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
管理、技术人才,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公司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人力资源保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较完善,持续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员
工职业发展提供公平的价值实现平台。公司注重对员工的服务与关怀,通过员工自
助平台的搭建,提升员工服务体验,打造有温度、有归属感的工作环境。
6、国际化合作优势。公司致力于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长期以来与国内外战略合
作伙伴持续展开深度合作。公司与行业巨头德国博世公司于1984年开始合作,建立
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拓展新业务领域合作,双方合作模式已成为行业典
范。同时,公司与美国奥特凯姆、德国福伊特等建有合资公司,在高端精密制造、
储氢瓶领域合作紧密。通过与欧美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公司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
交流能力、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标准的中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掌握了具有国际
先进水平的研发工艺设计、质量管控、生产管理能力,促进了公司业务的良好发展
,推动了国际化业务和市场开拓。
7、优秀的企业文化。公司以“品智驱动生活更美好”为使命,以“打造国内一流
国际领先的工业零部件企业”为愿景,践行“专注、创新、担当、融合”的核心价
值观,以“做实事、敢作为、善合作、勇争先”为企业精神。公司打造“品智”文
化体系,“品”与“智”为公司的文化双擎,体现对初心的坚守、对未来的追求。
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公司持续卓越经营,成长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工业零部件企业
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及市场风险
当前宏观经济、市场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汽车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若汽车行
业需求下降,行业内竞争加剧,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和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及行业发展动向,巩固现有业务市场地位,积
极拓展新业务,提升产品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公司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
力。
2、经营管理与控制风险
随着公司国际化布局加快,战略新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管理
跨度较大,存在潜在经营管理与投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提升优化内部管理,完善流程,进一步规范管理,控制经营
风险;加强国际化业务管控,加快国际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铝、贵金属等,其价格的持续上涨会给公司带来成本上升的风
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提前规划产能,合理控制原材料库存等
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同时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能
力,通过成本管控措施以及产品价格调整转移部分风险,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
业绩的影响。
4、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货币资金、结构性存款、应收款项、权益工具投资、理财
产品、借款、应付款项等。在经营过程中,公司面临的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主要
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应对措施:确认和分析本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适当的风险承受底线并进行风
险管理,及时对各种风险进行监督,确保将风险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将风险对公司
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水平,使股东和其他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暂无数据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