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850 科达利 更新日期:2025-10-27◇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金属结构制造业 | 663628.37| 151581.39| 22.84| 99.87|
|其他业务 | 839.91| 397.75| 47.36| 0.13|
├────────────┼─────┼─────┼───┼──────┤
|锂电池结构件 | 641364.50| 149172.96| 23.26| 96.52|
|汽车结构件 | 21657.51| --| -| 3.26|
|其他业务 | 839.91| 397.75| 47.36| 0.13|
|其他结构件 | 606.35| --| -| 0.09|
├────────────┼─────┼─────┼───┼──────┤
|华东地区 | 433245.96| 112285.11| 25.92| 65.20|
|华中地区 | 76828.70| 11070.03| 14.41| 11.56|
|西南地区 | 69945.96| 10396.36| 14.86| 10.53|
|华南地区 | 40094.51| 6873.14| 17.14| 6.03|
|海外地区 | 25241.16| --| -| 3.80|
|东北地区 | 11839.69| --| -| 1.78|
|华北地区 | 5390.55| --| -| 0.81|
|西北地区 | 1881.74| --| -| 0.28|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金属结构制造业 |1201096.42| 291950.22| 24.31| 99.84|
|其他业务 | 1871.21| 1060.18| 56.66| 0.16|
├────────────┼─────┼─────┼───┼──────┤
|锂电池结构件 |1147259.33| 286936.28| 25.01| 95.37|
|汽车结构件 | 53162.08| 4838.94| 9.10| 4.42|
|其他业务 | 1871.21| 1060.18| 56.66| 0.16|
|其他结构件 | 675.01| 175.00| 25.93| 0.06|
├────────────┼─────┼─────┼───┼──────┤
|华东地区 | 811776.47| 223490.57| 27.53| 67.48|
|华中地区 | 119479.55| 19182.90| 16.06| 9.93|
|西南地区 | 107283.58| 16034.77| 14.95| 8.92|
|华南地区 | 66083.72| 10176.20| 15.40| 5.49|
|海外地区 | 57381.30| --| -| 4.77|
|东北地区 | 23151.99| --| -| 1.92|
|华北地区 | 13274.82| --| -| 1.10|
|西北地区 | 4536.20| --| -| 0.38|
├────────────┼─────┼─────┼───┼──────┤
|直销 |1202967.63| 293010.40| 24.36| 10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金属结构制造业 | 544064.94| 125312.51| 23.03| 99.91|
|其他业务 | 517.19| 294.47| 56.94| 0.09|
├────────────┼─────┼─────┼───┼──────┤
|锂电池结构件 | 524221.24| 123764.27| 23.61| 96.26|
|汽车结构件 | 19386.96| 1427.54| 7.36| 3.56|
|其他业务 | 517.19| 294.47| 56.94| 0.09|
|其他结构件 | 456.75| 120.70| 26.43| 0.08|
├────────────┼─────┼─────┼───┼──────┤
|华东地区 | 365177.53| 95641.02| 26.19| 67.06|
|华中地区 | 49532.71| 6000.48| 12.11| 9.10|
|西南地区 | 48862.04| 7722.67| 15.81| 8.97|
|华南地区 | 34794.04| 6067.83| 17.44| 6.39|
|海外地区 | 29509.86| --| -| 5.42|
|东北地区 | 11263.94| --| -| 2.07|
|华北地区 | 4192.57| --| -| 0.77|
|西北地区 | 1249.44| --| -| 0.23|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金属结构制造业 |1050017.29| 247349.52| 23.56| 99.89|
|其他业务 | 1118.72| 511.36| 45.71| 0.11|
├────────────┼─────┼─────┼───┼──────┤
|锂电池结构件 |1006402.57| 242944.45| 24.14| 95.74|
|汽车结构件 | 42731.36| 4213.91| 9.86| 4.07|
|其他业务 | 1118.72| 511.36| 45.71| 0.11|
|其他结构件 | 883.35| 191.16| 21.64| 0.08|
├────────────┼─────┼─────┼───┼──────┤
|华东地区 | 664883.98| 179422.69| 26.99| 63.25|
|西南地区 | 119584.21| 19651.23| 16.43| 11.38|
|华中地区 | 84640.82| 12876.31| 15.21| 8.05|
|华南地区 | 80894.33| 14646.74| 18.11| 7.70|
|海外地区 | 53443.68| --| -| 5.08|
|华北地区 | 22401.32| --| -| 2.13|
|东北地区 | 17282.19| --| -| 1.64|
|西北地区 | 8005.48| --| -| 0.76|
├────────────┼─────┼─────┼───┼──────┤
|直销 |1051136.01| 247860.88| 23.58| 100.00|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分类
公司所处行业为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具体面向的下游应用行业为动力电池行业和汽
车行业,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制造,最终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领域等。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公司属于制造业下的金属结构制造分类(分类代码3311)。
2、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精密结构件是指具有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高性能要求等特性,在工业产品中
起固定、保护、支承、装饰等作用的塑胶或五金部件,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具
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抗静电性等特定功能。精密
结构件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下游行业包括锂电池、汽车、储能电站、通讯设备、
机电设备、航空器材、高速机车等对结构件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精度有严格要求
的领域,运用产品大到航天飞机、军工机械,小至家庭用具、电子配件等,就不同
应用领域的精密结构件而言,其功能、特性、外形、成本等亦有较大差别。公司目
前生产的精密结构件具体应用于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在内的电池行业、汽车行
业。
(1)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其精密结构件行业基本情况
①动力电池行业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及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
多重推动下,延续高增长态势。传统车企和新能源品牌密集推出新车型,汽车行业
正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转型。报告期内,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发力,头部集团
凭借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引领市场走向,新势力车企呈现分化
态势,交出了亮眼的销售成绩。根据市场调查机构RhoMotion发布的报告显示,202
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10万辆,同比增长28%。国内方面,根据中国
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96.8
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
车总销量的44.3%。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技术体现点之一,其技术迭代直接
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安全和成本。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动力
电池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活力。根据SNEResearch
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混合动力汽
车电池装机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国内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
业创新联盟发布的信息,2025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累计
同比增长47.3%,累计销量485.5GWh,占总销量73.7%,累计同比增长51.6%。
当前,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正加速全球化布局,凭借技术领先、成本优势和规模化交
付能力,持续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行业头部企业海外拓展加速,宁德时代港
股上市,九成募资投向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产能规划分别为34GWh和3
8GWh,将用于生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可供欧洲车企等海外客户;其位于印尼的
合资工厂项目也正式动工,项目未来总投资额近60亿美元,规划年产电池可支持20
-30万辆电动汽车,并将进一步拓展至储能领域;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
下线仪式圆满举行,标志着亿纬锂能首个海外工厂开始生产运营。随着产业链出海
持续升温,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国际化红利正加速兑现,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②储能电池及其精密结构件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可再生方向的转型,储能技术成为了支撑新型电力系
统的关键要素之一。储能电池,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
和快速充放电能力,已成为储能领域的主力军。为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2025年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
了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
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
当前全球储能产业正迈入新周期,一方面,储能行业正式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市
场需求推动全球储能维持较高增速;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成熟与需求多元化,行业
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全球储能装机量快速增长,进而带动储能电池出货量
高速攀升。据ICC鑫椤储能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58GW
h,同比增长106%;其中国内厂家出货252GWh,同比增长109%,中国储能电池出货
量已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
(2)汽车及汽车结构件行业基本情况
汽车工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现
代化进程。2025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和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下,全球汽
车行业消费信心提振,市场整体回暖。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
汽车销量达到了4,632万辆,同比增长5%。国内市场,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
动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产业生态加速重
构,行业竞争向技术聚焦,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根据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
,565.3万辆,汽车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汽车结构件作为车辆的基础组成部分,其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革新,将直接影
响到汽车的安全性、效率和用户体验。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
化的趋势下,汽车结构件行业提前在技术领域进行布局以匹配市场需求,稳定市场
地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望迎来收获期。
(3)人形机器人及其关节部件行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
来几年进一步强化。2025年作为人形机器人“破圈”的关键年份,通过春晚机器人
表演、北京机器人马拉松、浙江机器人格斗赛等一系列高曝光度场景的展示,不仅
向公众直观呈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更成功激发了社会对未来智能科技的
广泛关注和无限想象。在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科技”
列入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清单,各地配套专项政策的密集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
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以腾讯、华为为代表的科
技巨头积极布局,通过与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其
在AI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构建起“技术+生态”的双轮驱动模式,
显著加速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落地的进程。这种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
的双重加持,正在推动行业形成技术突破、场景拓展、产业协同的良性发展格局。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
到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
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
,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在2025年的市场销量预计将达到7,3
00台,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4亿元;到2030年,销量将达到16.25万台,市场规模将
超过250亿元。这一庞大市场发展空间将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机器人关节模组作为机器人实现精准运动与灵活操作的关键核心部件,其技术水平
是能否走向高端制造业竞争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中研普华预测,2025-2030年全
球机器人关节模组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接近行业领先水平。当
前机器人关节模组技术正经历革命性升级,呈现出“集成化、智能化、轻量化”的
突破性发展特征。相较于传统“电机+减速器+编码器”的简单组合模式,新一代关
节模组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了动力、传感和控制系统的高度集成与深度融合
,在运动精度、响应速度和能效比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质的飞跃。
3、公司所处行业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
密结构件以及汽车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便携式通讯电
子产品、电动工具、储能电站等众多行业领域,总体面向多行业客户服务,不同行
业的周期性、季节性不尽相同,整体来看,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未表现出明显的周
期性和季节性。
4、公司所处行业市场地位
历经二十九年的技术积累与成果转化,公司已成为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具备影
响力的企业。近年来,公司不断优化与深化全球化布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配套研
发、生产,与行业内众多优质客户达成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客户涵盖全球
知名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汽车制造企业,如CATL、中创新航、LG、松下、特斯拉
、ACC、三星、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力神、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远
景动力、因湃电池、广汽集团等。凭借优异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卓越的全流程服务及
响应能力,过去几年,公司荣获客户授予的多项奖项,其中,2025年蜂巢能源全球
合作伙伴峰会中,荣获金牌供应商。随着下游客户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以公司为代
表的服务于业界领先客户的第一梯队企业的订单量、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亦将呈增
长趋势。
公司成功实现了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与汽车结构件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生产动力
电池精密结构件,掌握了高安全性、高精密度的生产工艺;同时,在汽车结构件的
生产过程中,具备了大型结构件的生产设备和开发条件。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
力电池结构件领域,公司展现出卓越的技术研发实力,并已形成较大的生产和销售
规模,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展望未来,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凭借强大的技术
优势和深厚的优质客户资源积累,公司在此领域的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
5、公司所处行业政策信息
我国精密结构件制造业管理体制主要为国家宏观指导及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竞争
体制,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不定期发布行业政策对本行业
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经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是一家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企业,经过二十九年的发展,
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商。公司产品主要分
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密结构件
以及汽车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便携式通讯电子产品
、电动工具、储能电站等众多行业领域。公司坚持定位于高端市尝采取重点领域的
大客户战略,持续发展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消费电子产品便携式锂电池行业
的领先高端客户及知名客户,已与CATL、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力神、楚
能新能源、瑞浦兰钧、远景动力、因湃电池等国内领先厂商以及LG、松下、特斯拉
、ACC、三星等国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一直专注于精密结构件研发及制造领域,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
2、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模式以下游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一方面,在与客户的日常
合作过程中,融入客户的供应链,与客户技术部门同步沟通,深入客户的产品研发
、试产、批量生产等全过程,通过与客户相关部门的全程同步反馈,将客户的意见
纳入研发全程,共同确定产品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主要在动力电池领域
,公司前瞻性地把控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产品制造、产品工艺、产品性能等
开展主导性的先发研究。公司基于通用技术和产品平台,通过跨部门组建联合开发
团队,实现快速有效的研发。
公司的研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与客户全程对接的交互式研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
交互式研发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司与客户就传统领域新产品开发的合作中,公司以客
户需求为导向,注重与客户持续就需求和技术可行性进行沟通,将客户意见纳入公
司的产品研发过程,在产品研发的全部环节实现人员、技术、信息的全程对接和反
馈,确保产品完全符合客户的技术要求。
动力电池结构件等领域,公司亦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由于目前动力电池的若干技术
仍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公司与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厂商直接合作,开展技术创
新,重点解决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和轻量化问题,具体研发方向包括动力电池
的安全性及一致性、耐高低温性能、耐高压防渗漏性能、大容量及高功率性能等。
②基于通用技术和平台的产品开发过程
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经验积累,累积了一系列成熟的通用技术和产品专
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动力电池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的技术平台,能够针对
新客户以及新式样和型号的产品等进行快速设计、研发和投产。
公司技术起源于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在逐步掌握汽车结构件技术后,基于便
携式锂电池和汽车结构件分别的技术基础,通过便携式锂电池结构件的精密技术与
汽车的大模具开发环境交叉融合,成功进入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并建立了动
力电池精密结构件技术平台,针对不同客户需要研发新型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
品。
公司基于已经掌握的通用技术和模块,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只需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
专用技术的开发,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避免了重复开发,提升了产品成熟度
、可靠性和研发效率。
③跨部门的团队组建、矩阵式的研发项目管理模式
公司采用以项目为核心、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各具体研发项目由研发部门领导
,跨部门组合成联合研发团队,在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各部门分别针对产品的技
术、品质、生产工艺等指标提出意见,在产品设计早期就有效避免了后续生产等环
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和方案成功率。
公司研发部门完全贴近市场,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各部门同时参与和跟踪多个研
发项目,可根据各项目进展的不同进行有效的人力、物力资源调配,最大程度地提
高了公司研发资源的使用效率。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流程由ERP系统进行管理,公司所需主要原材料均由公司采购部统一进行
采购,采购部负责所有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及采购控制等职能,公司总经理或其授
权人负责合格供应商的批准及采购合同和订单的审批。
①供应商选择和管理
公司对签约供应商的原材料来源、生产能力、采购能力、设备、以及自身的供货能
力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并针对现有供应商制定年度考核计划。公司主要关注供应商
产品的保障能力以及采购渠道,在供应品质、交货期、价格及服务管理等方面通过
评审程序对其进行分级和考核。
为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公司对主要的原材料如铝材、铜材、钢带、塑胶等通过集
中谈判,签订长期框架协议进行采购,每月根据生产计划分批下单。随着采购规模
的扩大,为确保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响应速度和产品报价等方面符合公司生产计划
和工艺要求,对于某一类别的铝材、铜材,公司往往有多家认证供应商。公司在业
务发展过程中,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筛选和淘汰,同时引入新的优质供应商,以确保
公司原材料的品质,有利于提高公司材料采购方面的议价能力,保证公司材料采购
的低成本。此外,公司还与部分关键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签订独家供应协议,在保
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帮助公司维持技术领先态势。
②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公司每年年初制定大额物资年度采购预测量,同时根据客户临时增加的订单安排生
产计划,合理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采购规模,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合同,下采购订单
。公司要求选定的供应商确保在该年度中不随意调高价格标准;同时亦确保其能够
根据公司提供的备货信息,进行滚动备货,以满足公司生产所需。上述措施确保了
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供货渠道的稳定,降低了原材料采购风险。
在具体采购执行过程中,公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
务。根据上述协议,在每次采购时,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及传真将有关原材料、零件
等采购订单或合同发送至相应供应商,供应商进行确认后采购订单成立,之后进行
备货、送货、检测、签收等程序。由于公司所生产的精密结构件以定制化生产为主
,公司整体上根据销售订单安排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
对于少部分原材料采购,公司与供应商采取到款提货的付款模式;对于大部分材料
,一般采取货到付款的模式,付款周期集中在月结45-90天之间。
(3)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精益化生产,建立了国际品质标准的完整生产体系。公司拥有经松下、三
星、LG、CATL等国际一流厂商认证的先进生产平台,及包括日本进口的全自动连续
拉伸机、日本山田精密高速冲床、旋转式机械手、精密气动冲床、复合材料摩擦焊
接设备、激光焊机、精密注塑成型机、数控加工中心及精密冲压配套体系等在内的
全套精密制造设备。公司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以国际标准执行严格的质量
检验,严格控制产品品质,确保符合国际一流厂商的标准。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生
产部门负责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和现场管理,品保部和生产部对关键质量控制和工
艺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实施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监督及生产质量
的评价工作,全方位的产品检验和质量跟踪确保了公司的产品品质。
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量安排产能,对于部分工序进行委外生产,同时根据市场需求
情况保持相对合理的库存。公司采用的柔性生产线,可针对不同产品的工艺特点进
行生产线流程的动态配置,调整不同型号产品的产能,有效适应精密结构件产品订
单多种类、多型号的特点。公司根据产品工艺特点进行的生产线设计,保证每个工
序环节保持同步的生产效率,避免因工时不平衡造成产能浪费。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具有品质要求高、产品种类多、不同型号需单独研发、厂商替换成本高的
特点,因此,基于与客户的交互式研发,公司形成了独特的深度合作销售模式。
由于精密结构件产品种类繁多,每种产品均需要公司与客户进行模具和产品的交互
式开发,在此过程中公司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公司在产品品
质达到客户认可后,可逐步形成较强的客户黏性。
公司以销售带动技术服务,以技术服务促进销售,注重客户对公司高效技术服务的
依赖性,凸显公司的专业价值。公司建立了售后快速反应服务体系,常规问题在2
小时内提供初步解决方案,重大问题由专门小组专题研讨,以最快速度解决,提升
客户满意度,维系良好的客户资源。
公司凭借自身出众的技术实力、服务能力和产品品质吸引更多优质客户,通过与CA
TL、松下、LG、三星、中创新航等行业领先厂商的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核心客户示
范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产品信任度,带动其他业内优质客户资源不断向公司聚
集。
(5)结算模式
公司的结算模式分为VMI模式和非VMI模式两类。
VMI销售模式下,公司产品销售出库后,运输发货至客户,客户检验合格入VMI仓库
,公司将库存商品转为发出商品处理。当月客户根据生产情况领用产品上线后,公
司在月末或次月初与客户对账,确认客户当月上线数量、金额及VMI仓库库存,并
根据客户上线数量及金额确认当月收入,同时将未上线的VMI仓库库存作为发出商
品余额。
非VMI销售模式下,公司产品当月销售出库后,运输发货至客户,客户对货物进行
验货并签收,月末或次月双方进行对账,公司根据客户签收的送货单,确认为当月
的销售收入。
3、公司产品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中国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规模化
制造优势,已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地位。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
及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研发与生产,其产品性能直接关系到终端电池的安全可靠
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核心指标,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突破,公司在防爆设计、防漏液处理、壳体超长拉伸等
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公司拥有高精密度、高一致性的生产工艺,以及先
进的冲压、拉伸、注塑加工和模具制造技术,主要产品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掌握
了安全防爆、防渗漏、超长拉伸、轻量化、高强度、断电保护、自动装配、智能压
力测试等多项核心技术,确保了产品具备行业领先的精度和一致性。这些技术优势
不仅支撑了公司与全球优质头部电池厂商的深度合作,还使其产品荣获2021年全国
制造业单项冠军,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影响力。
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已建立起覆盖中国主要新能源产业集群的生产基地,并逐步
拓展欧洲市场,展现出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眼光。通过规模化生产与精益管理相结合
,公司实现了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平衡,在满足高端客户严苛要求的同时,保持
了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水平。这种技术、产能与客户资源的协同发展,使公司在国内
市场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正加速向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核心供应商的目标迈进。
4、主营业务经营发展驱动因素
随着密集政策落地及下游客户需求释放,带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需求
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
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密结构件及汽车零部件,主营
业务发展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储能、消费类电子行业
发展态势密切相关。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经营模式、未来
发展驱动因素均未发生变化,与所属行业发展状况相匹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业绩的稳健提升,一方面,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
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客户对公司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订单持续增
加;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深化降本增效举措,在深挖成本潜力、提升运营效率上持
续发力,有力推动了利润水平的稳定增长。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4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9亿元,较上年同
期增长18.72%;资产总额204.4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122.2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04%。
(1)持续深化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赋能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参编行业标准,与日本大金、清华深研院、清研电子联合参编的锂
电结构件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将为全球锂电池行业带来深远的发展意义。同时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本期研发投入为3.5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1.1
1%,主要专注于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化、高强度、高容量
等多维度的持续研究与创新,并取得了阶段性研发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
公司拥有专利595项,专利数同比增加32.52%。其中,发明专利41项(包括日本专
利3项、韩国专利4项、台湾专利2项、美国专利2项、英国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
利552项(包括德国专利10项、匈牙利9项、日本专利6项、法国6项、意大利3项)
;外观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作品著作权2项。
(2)深耕客户服务,平衡巩固存量与开拓增量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客户服务,积极服务宁德时代、中创新航、LG、松下、特
斯拉、ACC、三星、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力神、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
、远景动力、广汽集团等众多行业内优质客户。在配合客户进行研发与生产的过程
中,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定期客户回访,持续提升客户满
意度,巩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公司与蜂巢能源正式签署《战略采购框架协
议》,这不仅是对双方多年合作成果的认可,也为未来更深层次的战略协作奠定了
坚实基矗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客户,如印度OLA、阿特斯等。
目前,部分新客户已进入样品验证或小批量生产阶段,为后续业务增长提供了有力
支撑。
(3)人形机器人新落笔,携手开拓新兴市场
在报告期内,鉴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支持与资本推动下的迅速发展,国内外企
业正加速推进量产进程。与此同时,随着谐波减速器、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步伐加快,成本优势逐渐显现,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对具身机器人广阔
前景的一致看好,公司与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伟立成长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
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苏州依智灵巧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并签署了《合资设立公司
协议》。各合作方一致认为,当前灵巧手市场正处于从“技术突破期”向“规模化
应用期”转变的关键时期,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及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量产将成为
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尽管目前市场上仍存在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但通过产业
链上下游的合作与性价比的优势,国内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未来
几年,随着灵巧手在工业、医疗、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机协作将进
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次强强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正是为了抓住这一细分领域
内的重大发展机遇,力求在未来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4)加快产能建设,快速响应配套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5,000万欧元在匈牙利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精密
结构件三期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匈牙利生产基地的产能规模,增强对客户的本地
化配套能力,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项目的实施将加速公司海外业务布局,
深化与国际客户的战略合作,同时促进技术协同与市场拓展,提升公司在全球动力
电池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国内江西和四川(三期)生产基地的
扩建工作以及深圳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的建设。与此同时,有序推进美国生产基地
的筹备工作。随着这些新生产基地逐步完工并投入生产,公司将能够大幅提升动力
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生产能力,加快产能释放的速度,从而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坚
实保障。
(5)降本增效,质量效率双提升
在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以“科达利2025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引领,围绕技术、设备
、人工、质量、库存及制造费用六大核心维度,全面推进流程精简、自动化升级、
MES/SPC/WMS/QMS等数字化系统建设,并深化精益管理实践,持续优化成本结构、
提升运营效率,为实现稳健盈利和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夯实基矗例如,在管理模块建
设方面:横展管理模块可在某一生产基地发生问题后,及时将相关改进措施横向推
广至其他基地,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实现问题的闭环管理;设备与模具管理模
块通过建立设备模具数据库,并结合机台模具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动态监控其运行
状态,同时自动关联维护保养、点检及维修记录,形成完整的设备模具履历;备件
管理模块则聚焦于备件的进销存全流程管理,系统自动优化备件储备计划,确保库
存数量科学合理,既避免因备件冗余造成资源浪费,又防止因备件不足影响生产进
度。
(6)实施股权激励与绩效管理,激发员工积极性
报告期内,为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进一步增强公司
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深入推进差异化绩效管理体系。该体系依据不同岗位的职
责与特点,量身定制考核指标,实现了员工个人成长与公司战略目标的高度协同,
真正做到“目标一致、责任清晰、激励有效”。与此同时,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也稳
步实施。《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三个行权期已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
核心人才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
的行权进展顺利,已有85.04%的激励对象完成行权,展现了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对公
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通过绩效管理与股权激励的“双轮驱动”机制,公司有效
激发了员工潜能,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稳定性,为战略目标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坚实
的人才保障和组织支撑。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一直致力于为精密结构件的创新与应用,凭借多年积累的业内优质客户资源,
已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和高效管理经验,具备突出
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也未发生因关键技术人
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
情形,具体核心竞争力分析如下:
(一)匹配市场发展需求,研发技术优势持续强化
近年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技术加速迭代,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持续提升。研发重
点聚焦于材料体系创新、工艺革新及智能化制造,推动行业向高性能、高安全性、
高品质方向发展,同时也对产业链企业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自动化落地能力提出
了更高要求。
公司一直聚焦市场趋势及客户需求,充分认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致力于研发生
产高安全、高性能、高品质且适配多应用场景的产品。公司拥有高精密度、高一致
性的生产工艺,以及先进的冲压、拉伸、注塑和模具制造技术,掌握了多项核心技
术,如安全防爆、防渗漏、超长拉伸、轻量化、高强度、断电保护、自动装配和智
能压力测试等。此外,公司还拥有强大的模具开发能力,自主开发了众多型号的模
具,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的扩展奠定了坚实基矗公司与
下游高端客户开展交互式研发模式,融入其研发过程和体系,不仅有助于确定在客
户供应链中的地位,获取更多订单,还通过共同研发获得了技术先发优势,提升了
技术创新实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专利595项,专利数同比增加32.
52%。其中,发明专利41项(包括日本专利3项、韩国专利4项、台湾专利2项、美国
专利2项、英国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52项(包括德国专利10项、匈牙利9项、
日本专利6项、法国6项、意大利3项);外观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作
品著作权2项。
(二)深化优质客户战略合作,构建长期共赢生态体系
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卓越的产品品质和高效的研发供应体系,吸引了众多高
端优质客户,并成功与全球知名电池及整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客户涵盖如CATL、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力神、楚能新能源、瑞浦
兰钧、远景动力、广汽集团等国内领先厂商以及LG、松下、特斯拉、ACC、三星等
国外知名客户。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的设计、研发和生产流程,公司构建了“研发-
生产-服务”一体化合作生态,形成了互利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公司凭借着与下
游高端客户,尤其是国际领先客户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树立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作为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的规模化供应商,公司持续吸
引更多优质客户,形成了良性的资源聚集效应。
(三)坚持全球化布局战略,贴近客户快速响应
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布局,以贴近客户为核心,在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配套建设生
产基地,实现快速响应与服务升级。目前已在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
南等国内锂电池产业核心区域完成布局,并在德国、瑞典、匈牙利建立海外生产基
地,形成“13+3”全球生产网络(国内13个,欧洲3个)。这种前瞻性布局不仅强
化了现有供应链合作,更通过本地化服务支点有效辐射周边市场:一方面显著提升
客户需求响应效率,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构建先发优势,持续吸引区域优
质新客户,为全球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矗
(四)先进的智能制造平台,驱动多元化产品矩阵
公司依托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体系,为全球动力电池客户提供高精度、高一致性的
精密结构件产品。通过全自动连续拉伸、高精度冲压、复合材料摩擦焊接等先进设
备组成的精密制造平台,结合数字化设备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公司实现了精益
化、柔性化生产。这一经国内外头部客户认证的先进生产体系,不仅确保了产品达
到国际质量标准,更为公司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订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能
保障。
基于此,公司已成功构建了覆盖多领域、多场景的多元化产品矩阵,产品不仅具备
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高性能等核心优势,还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目前产品系列已全面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关键应用领域,能够满足从高端新
能源汽车到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多样化需求。
(五)深耕行业,管理团队成效卓越
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实战能力突出的核心管理团队,其中,董事长励建立
先生、总裁励建炬先生等从事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及汽车行业精密结构件业务均超
过25年,带领着高度稳定的核心团队与公司共同成长。凭借着对行业发展的深刻理
解,在产品研发、智能制造、品质管控及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突破,不仅精准把握
行业技术迭代与市场趋势,前瞻性战略思维把握新兴业务和未来发展,更通过一系
列精细化管理策略,提升产品良率和自动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为公司持续稳健
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产品目前主要服务于下游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与经济环境的整体运
行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变化及突发性事
件仍有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未来经济景气度低迷甚至下滑,将
影响下游动力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公司主营业务的开展与下游动力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政
策密切相关,未来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调整或产业政策推动力度不达预期,导致
下游行业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增速放缓,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
影响。对此公司积极关注经济环境及产业政策的变化,分析变化对产业链上下游的
影响,并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优化产品性能,进一步推进自动化及智能化制造,
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良率,满足客户需求,以更好的适应产业政策调整对公司生产
经营带来的影响。
(二)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中的铝材、铜材等大宗商品,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大,未
来如果上述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将会对公司毛利率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另一
方面,若未来公司在生产经营及新增产能投产过程中,下游新能源行业增长不及预
期,将出现新增产能无法有效消化情形,导致公司固定成本分摊增加,公司毛利率
存在持续下滑的风险。对此,公司一方面对于主要的原材料采购,如铝材、钢材、
塑料、铜材等通过集中谈判,签订长期框架协议进行,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筛选和淘
汰,同时引入新的优质供应商,以确保公司原材料的高品质,提高公司材料采购方
面的议价能力,保证公司材料采购的相对较低成本;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核心技
术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开发力度提升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同时,通过更全面、更深
入的自动化生产及信息化管理以及产能扩充等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开拓海外
市场业务,积极进行市场推广及客户合作,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供应保障等举
措为毛利率水平提供保障。
(三)客户集中的风险
公司实行重点领域的大客户战略,通过与大客户的紧密合作实现了公司的持续快速
发展;且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份额较为集中,形成公司客户集中
度较高的情形。若公司主要客户受行业政策或市场等原因使其经营状况发生变化,
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或者公司与主要客户的稳定合作关系发生变动,
均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一方面密切关注动力电池市场动态,
积极开拓增量市场,发现和培育新客户,凭借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的领先优势
快速抢占增长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进一步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效
率等措施稳固优质大客户,以持续保持公司领先的市场地位。
(四)固定资产折旧增加的风险
公司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自投产能扩张项目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如研发设备、生
产设备投入资金巨大,又由于各项目产生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产生的实际
收益可能不及预期收益,因此在各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初期阶段,新增固定资产折旧
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公司将通过完善自动化生产线,
优化产品生产管理系统等各生产环节,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及产品品质以降低产品制造费用,摊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五)技术研发及保密风险
公司的产品具有高度个性化特征,同时又必须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因此,作
为满足客户需求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公司必须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变化,必须不断加
大研发力度,加强综合技术运用能力,保持技术创新优势,以满足客户需求,适应
市场的快速发展。如果公司未来不能适时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能力减弱,将会面临
无法满足客户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如
果公司技术人员大面积流失或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公司的核心技术出现泄露,亦将对
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公司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发展,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
研发团队,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
展趋势并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同时公司将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
把握市场信息,对相关前沿技术进行储备,以应对技术更新带来的替代风险。不仅
如此,公司还将通过实施严格的保密制度、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定期开展保密意
识培训等措施,持续完善技术保护。
(六)公司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及国际化经营风险
公司近年业务情况发展良好,规模快速扩张,并且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自投产
能扩张项目的实施,公司资产、业务、机构和人员将进一步扩张。若公司在组织架
构、人力资源及财务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管理制度等未能得
到及时调整和完善,将对公司的高效运营造成不利影响,使公司面临一定的管理风
险。对此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结构以及规范法人治理结
构;同时加强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资金与成本管控、应收款项与现金流管理等,
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做好经营环境分析,顺应行业环境的变化趋势,努力保持主营
业务平稳发展。
此外,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公司国际化经营可能面临多重挑战:经
济环境加剧导致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封锁风险持续上升,各国差异化的数据保护、出
口管制等合规要求日益严格,叠加汇率波动、文化差异等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因素。
为应对这些挑战,公司将建立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持续跟踪研判国际政经形势变化
,深入分析重点市场政策法律环境,同时强化合规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海外项目风
险评估机制。在稳健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公司将继续依托技术领先优势和产品竞争
力,通过本地化运营和弹性供应链布局,稳步推进国际市场拓展战略,不断提升全
球品牌影响力。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上海科达利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836.92| -| -|
|厦门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50000.00| -| -|
|四川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50000.00| -| -|
|大连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10000.00| -| -|
|山东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10000.00| -| -|
|惠州三力协成精密部件有限公| 4200.00| -| -|
|司 | | | |
|惠州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50000.00| 21939.06| 411922.55|
|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60000.00| 9676.05| 323502.88|
|江西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30000.00| -| -|
|江门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30000.00| -| -|
|深圳市伟达立创新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深圳市科盟创新机器人科技有| 10000.00| -| -|
|限公司 | | | |
|湖北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30000.00| -| -|
|福建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20000.00| -| -|
|科达利匈牙利有限责任公司 | 7200.00| -| -|
|科达利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100.00| -| -|
|科达利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 | 5.00| -| -|
|科达利瑞典有限责任公司 | 2.50| -| -|
|陕西科达利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50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