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942 新农股份 更新日期:2025-10-29◇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化学农药原药、制剂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农药行业 | 55091.91| 18803.43| 34.13| 93.18|
|其他 | 4029.24| 2109.02| 52.34| 6.82|
├────────────┼─────┼─────┼───┼──────┤
|制剂 | 28314.67| 15546.76| 54.91| 47.89|
|原药及中间体 | 26777.24| 3256.67| 12.16| 45.29|
|其他 | 4029.24| 2109.02| 52.34| 6.82|
├────────────┼─────┼─────┼───┼──────┤
|国外 | 12442.07| 4365.67| 35.09| 100.00|
├────────────┼─────┼─────┼───┼──────┤
|直销 | 39036.53| 7986.91| 20.46| 66.03|
|分销 | 20084.62| 12925.54| 64.36| 33.97|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农药行业 | 93118.01| 25250.03| 27.12| 96.77|
|其他 | 3108.67| 1269.87| 40.85| 3.23|
├────────────┼─────┼─────┼───┼──────┤
|原药及中间体 | 51124.45| 3874.73| 7.58| 53.13|
|制剂 | 41993.57| 21375.29| 50.90| 43.64|
|其他 | 3108.67| 1269.87| 40.85| 3.23|
├────────────┼─────┼─────┼───┼──────┤
|国外 | 22116.27| 3957.61| 17.89| 100.00|
├────────────┼─────┼─────┼───┼──────┤
|直销 | 67197.50| 9237.03| 13.75| 69.83|
|分销 | 29029.18| 17282.87| 59.54| 30.17|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农药行业 | 52446.22| 16248.52| 30.98| 97.32|
|其他 | 1445.59| 700.16| 48.43| 2.68|
├────────────┼─────┼─────┼───┼──────┤
|制剂 | 26790.22| 13990.16| 52.22| 49.71|
|中间体 | 15006.02| 2195.74| 14.63| 27.84|
|原药 | 10649.99| 62.62| 0.59| 19.76|
|其他 | 1445.59| 700.16| 48.43| 2.68|
├────────────┼─────┼─────┼───┼──────┤
|国际 | 10932.81| 1364.55| 12.48| 100.00|
├────────────┼─────┼─────┼───┼──────┤
|直销 | 34544.15| 5107.88| 14.79| 64.10|
|分销 | 19347.67| 11840.80| 61.20| 35.9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农药行业 | 79853.23| 16933.40| 21.21| 97.26|
|其他 | 2250.00| 1126.37| 50.06| 2.74|
├────────────┼─────┼─────┼───┼──────┤
|制剂 | 35675.24| 16809.12| 47.12| 43.45|
|中间体 | 25656.44| 2336.37| 9.11| 31.25|
|原药 | 18521.55| -2212.09|-11.94| 22.56|
|其他 | 2250.00| 1126.37| 50.06| 2.74|
├────────────┼─────┼─────┼───┼──────┤
|国外 | 17218.20| 2494.83| 14.49| 100.00|
├────────────┼─────┼─────┼───┼──────┤
|直销 | 57714.02| 5426.25| 9.40| 70.29|
|分销 | 24389.21| 12633.53| 51.80| 29.71|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业(C26)中的化学农药制造(C2631),业务范围包括化学农药制造和肥料制造。
农药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等。公司主要从事杀菌剂、杀虫剂为主的化学农药原料药、中间体及制剂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公司杀菌剂以自主创新化合物噻唑锌及其制剂产品(碧氏系列)为核
心,主要作用于水稻和柑橘、桃李、瓜类、叶菜、茄果等经济作物的病害防治;公
司杀虫剂以毒死蜱、三唑磷为主,作为国内较早生产毒死蜱、三唑磷的厂商,公司
产品品质、市场份额在细分市场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应对爆发性病虫草害,保障农业丰产丰收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因此产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市场较为稳定,且作为国家政策鼓励
与扶持的行业之一,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所在农药行业发展
状况及趋势如下:
(一)农药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对粮食的需求将显著
增加。这一趋势促使农药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工具,其市场需求也随之增
长。据QYResearch调研与贝哲斯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大约为79
0.6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1,185.1亿美元,2025-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
AGR)为6.0%。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满足了
现代农业对安全性和环保性的需求。在人口增长、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全球主要经济体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全球范围内种粮积极性有所提升,这也
为农药产品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基矗
202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90亿亩,比上年增长0.3%,连续5年保持增长(国家
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继续保持世界蔬菜
生产、消费第一大国的位置。2024年我国水果产量超过3.3亿吨,近年来一直保持
增长态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
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加力落实新
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预估,2025年我国小
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作物上23种重大病虫害呈重
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5.18亿亩次,比2024年增加6.2%。随着粮食、蔬菜以
及水果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加上多发的作物病虫害,都将促进农
药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随着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绿色、环保型农药的需求不断
增加,高毒、高残留农药逐渐退出市场,为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腾出巨大
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持续推出有利于农药行业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法规,环保监管与化工园区安全治理加速推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24
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明确提出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2024年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提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重点方
向包括推动生物防治、植物免疫、信息素防控、理化诱杀、信息迷向及生态调控等
技术迭代升级,创制绿色农药、RNA生物农药、信息素诱控剂、微生物农药等新产
品。
预期未来,农药行业环保政策将推动行业向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农药行业
经历一定时期的产能优化、整合阵痛后,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一证
一品同标”等政策的正式实施将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继续向集约化、规模
化方向发展。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不二的法则,拥有“中间体-原药-制剂”产业链
一体化企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具有研发创制能力和绿色环保生产能
力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凸显,这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药行业在全球的竞争
力。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农药原药、制剂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
产品为噻唑锌、吡唑醚菌酯、毒死蜱、三唑磷等原药及制剂产品,以及乙基氯化物
、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苯肼及苯肼盐、1,3-环己二酮等中间体产
品。
(2)主要产品及用途
(3)主要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
(三)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究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检测、销售体系,根据客户的
需求,结合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经营活动。
(1)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采购部,负责公司原辅料、备品备件和设备的采购工作。
对于原辅料采购,计划部门根据市场供应情况、订单情况通过ERP系统生成请购单
。采购部每年对合格供方进行评价,形成合格供方名录,并根据ERP系统的请购单
在合格供方名录中筛选物料供方,进行商务谈判、合同订立以及物资交付等工作。
仓库部门根据到货单进行报检,经质管部门检验合格的物料方能入库。财务部负责
合同审核并参与部分物料的商务谈判工作,并根据合同及发票支付相应的货款。
由于ERP系统已经充分考虑物料的运行周期及需求量,采购部一般根据系统的请购
单进行下单。对于市场紧俏尤其是预计将涨价的原材料,会进行适当备货。对部分
重点物料,为了保证优质优价以及优先供应,与供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战略
采购。部分重点物料的采购由采购部、财务部以及职能部门组成的采购小组实施采
购。
对于设备的采购,先由设备与技术部门进行选型,采购部门根据选型结果进行市场
的比价及采购工作,设备到货后由设备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大部分产品“以销定产”,以满足订单需求为主,适当考虑安全库存,以确保
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设立计划部,主要负责公司的计划编制和计划组织协调管理,
根据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及实际库存编制下达年、月的《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
计划》。公司设立生产管理部,主要负责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车间排产计划
》,并组织和指导各生产车间实施生产和控制等。生产车间根据《车间排产计划》
,负责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标准进行组织生产,按照目标控制好质量、成
本和安全环保等各项目标指标。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包括中间体、农药原药和制剂。公司生产的中间体用于自行加工原药,或
者出售给其他农药厂商继续加工原药;生产的原药由公司继续加工成制剂销售给经
销商,或者销售给其他的农药厂商继续加工复配成制剂。
由于农药制剂产品的终端用户极度分散,公司制剂产品销售采用了国内农药行业通
行的经销商销售模式。经销商销售主要是“公司—经销商—零售商—用户”的销售
模式,经销商网络下沉到乡镇一级。公司是行业内较早采用技术营销模式的企业之
一,通过为终端用户(农户)提供产品应用技术服务,帮助用户提高种植水平,指
导用户科学合理用药,助力用户提升种植效益。
(四)公司主要产品对应市场的情况及现状
杀菌剂,是指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农药,主要可分为真菌、细菌、微生物病
害防治药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消费品质追求的提高,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
种植面积得以不断扩大,加上极端天气频发,新型病害流行等因素影响,作物细菌
性病害的防控迎来较大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引起作物病害的细菌种类超过50
0种,有200多种发生在中国;在中国年病害发生面积1.2亿亩次左右,造成减产可
接近20%,成为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病原物(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但是针对
细菌性病害的产品数量仅占防治病害类药剂的2.6%,且同质化严重,并且防治细菌
病害的创新药开发周期长、费用高,过去十多年已无新型的化学药上市,特别是环
境友好型的新药更是匮乏。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
登记杀菌剂产品12,421个,其中登记“细菌”病害的“细菌”制剂登记证为449个
,有效成分64个左右,以有机铜、抗生素或者两者的复配产品为主。随着人类社会
的快速发展,高品质农产品食品消费需求升级和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未
来不易产生抗药性、更加安全环保、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将迎来较好的市场机遇。公
司主要产品碧生(20%噻唑锌悬浮剂)属于杀菌剂中的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碧生
作为公司2009年获得登记并推向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低毒高效创制杀
菌剂,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可混性、补锌保健等功效,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
菜等经济作物,并进入国内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农药清单,弥补了市场上缺少优
秀的绿色防控细菌性病害产品的局面,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公司始终坚持差异化
定位,通过聚焦“6+1”核心作物,以碧生、碧锐等碧氏系列制剂产品为核心,持
续研发解决细菌性病害为主的产品组合。经过十多年的技术营销和推广,产品销售
规模不断扩大,用户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已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五)2025年上半年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农药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在董事会
的领导下,贯彻“对标求进,专业化、体系化,匠心至上”的年度方针,以经营目
标为牵引,坚定不移加强技术服务,深化渠道合力和品牌建设;持续加强创新研发
投入,开发具有新农特色的产品及组合;切实完善安全环保管控工作,有效组织生
产,保障客户需求。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121.15万元,同比增长9.7%,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58.85万元,同比增长32.84%。截至2025年6
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61,551.52万元,较年初增长3.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为116,564.70万元,较年初增长4.43%。
(1)保持战略定力,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巩固深化“杀细菌剂第一品牌”
报告期内,公司国内制剂业务持续加强具有新农特色的技术营销模式,聚焦“6+1
”核心作物,将技术服务不断深入到目标市场,加强观摩、推广活动的执行力和有
效性,精准服务目标用户和农户;渠道建设强化优化,围绕“布局挑癣精诚有序”
,渠道合力进一步增强;战略产品统筹推进,紧盯季度、月度目标和关键举措,碧
生、碧锐、绿健萃销量取得良性增长,销售质量进一步提高;以“人效”为根本,
加强营销管理体系和组织能力建设,2025年上半年制剂营销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
通过持续赋能培养、在岗实训,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体系保障。
(2)工业品及海外制剂业务,强体系升能力,全链高效协同,加快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工业品板块(原药、中间体)合力推进“性价比”战略,聚焦重点产品
、重点客户,进一步强化市场信息调研和分析,“销、产、供、技、财”全链协同
持续发挥成效,形成覆盖公司、业务、工厂层级的经营分析机制,为策略制定与经
营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海外制剂业务,贯彻聚焦差异化战略,以技术营销、植保营销为关键能力,聚焦目
标市尝重点客户,强化市场拓展;业务模式和团队建设持续深化,市场规划、产品
登记、渠道深化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25年上半年海外制剂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增
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3)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实力是公司在农药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报告期
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2,946.92万元,占营业收入4.9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
子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总数达165件(国内150件,国外15件;有效123件),其中发
明专利60件;在审专利24件(国内20件,国外4件),其中13件为发明专利。报告
期内公司根据产品规划,自主开发和合作引进并举,构建并开发具有新农特色及差
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及组合;加大生物制剂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化学农药和生物农
药融合发展;通过优化装置工艺,积极提高产品质量指标,升级产品品质、优化产
品性能,以创新驱动提升竞争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4)提升EHS管理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EHS法规和标准,全面夯实并持续优化EHS体
系。各子公司根据各自情况完成安全现状评价工作,完成新老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公司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强公司环保管理,修订环境保护
相关制度。公司各子公司建立健全立体环保监控体系,设置在线监控点位,实现在
线参数24小时实时监控,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对异常情况及时整改,确保
污染物排放100%达标。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安全、环保事故。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和创新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情报研究、合成技术研发、制剂研发、生物农药研发、生测技术、应
用与推广技术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等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与研发体系,并在行业内
率先引进自动化数据采集与集散控制技术(DCS)生产装置,使得公司在技术管理
与研发体系上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
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
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浙江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浙江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凭借在
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产出绩效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公司2006年-2007年连续两次跻
身中国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2010年8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核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6年7月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
被认定为“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公司秉承“创新促发展、科技增效益”的理念,持续对工艺技术进行重大改造和提
升,不断开发和研制新产品、新技术。其中“毒死蜱、三唑磷水性化制剂产业化开
发研究”等三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关键农药中间体——
乙基氯化物的工程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毒死蜱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噻唑锌杀菌剂
的创制开发”和“磺草酮的清洁生产技术”两个研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
支撑计划”,“不对称催化氧化及(S)-羟基茚酮酸甲酯绿色制备技术项目”被列
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
奖”三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等荣誉。2016年12
月,公司所申请的“噻二唑类金属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号ZL001321
19.6)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
。2018年4月,公司“安全高效杀菌剂噻唑锌的创制开发与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
术进步一等奖。2019年,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获评“浙江省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
。2022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浙江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
23年6月,公司“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教育
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4年1月,公司“设施黄瓜新成灾病害关键防控技术创
新与应用”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杰出科技创新奖)。截至报告期
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总数达165件(国内150件,国外15件;有效123件
),其中发明专利60件;在审专利24件(国内20件,国外4件),其中13件为发明
专利。
2、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公司产品包括中间体、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覆盖了整个农药产品产业链。公司原
药产品和大部分制剂产品所需中间体、原药由公司自产,不仅节省了中间各环节的
交易成本,并且保证了中间体到原药再到制剂各类产品的品质持续改进和稳定提升
,兼具综合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形成可持续的供货保障。因此,相比原药类
、制剂类的农药企业,本公司“中间体-原药-制剂”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更具竞
争优势。
3、产品优势
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环保的绿色农药原药、制剂和中间体,与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建立了坚实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国际农化企业巴斯夫、先
正达、FMC等多家农化类跨国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竞
争力和市场差异化的新产品。
(1)噻唑锌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噻唑锌是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产品,噻唑锌及其系列复配
制剂产品聚焦细菌性病害市场及细菌与真菌性病害混发市场,以其独特的安全性、
可混性、补锌保健等功效,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得到市场的
普遍认可。该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噻二唑类金属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
利于201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中国专利金奖”。2018年
4月,公司“安全高效杀菌剂噻唑锌的创制开发与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
等奖。2023年6月,公司“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吡唑醚菌酯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能防治由子囊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和卵菌纲等
多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同时它又是一种激素型杀菌剂,能使作物吸
收更多的氮,促进作物的生长。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
环境均安全友好。公司掌握了吡唑醚菌酯从原药到制剂的一整套流程工艺,产品品
质得到有效保障。
(3)毒死蜱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公司生产的毒死蜱系又一取代高毒农药的杀虫剂类产品,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
制剂水平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毒死蜱系列产品曾获得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二等奖、获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知名产品。
(4)三唑磷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公司拥有国内首条三唑磷原药生产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为我国取代高毒农药防治
水稻害虫发挥了重要作用,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
公司制剂类产品多为水性化剂型,具有环保、用药安全、不易产生药害、与其他农
药无交互抗性等特点,符合国家对农药产品发展的要求,市场前景广阔。
4、品牌和市场优势
公司具有三十多年高效、广谱、安全农药的销售经验、专业的销售团队及完善的销
售网络。国内销售网络覆盖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等20多个
省份;同时,公司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产品远销欧盟、美国、南美、东南亚、南
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海外客户主要包括巴斯夫、科迪华、拜耳、FMC等多
家国际知名农化企业。公司通过优秀的产品品质、稳定的供应和完善的服务,与海
内外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2000年至今,公司毒死蜱、三唑磷产品先后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毒死蜱产品
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吡唑醚菌酯原药于2020年
11月通过荷兰植物保护产品和杀生剂授权委员会(CTGB)的“欧盟等同认定”。“新
农”商标多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12年2月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
”,2020年1月被评为“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020年11月被中国农药发展
与应用协会评为“2020年度农药出口知名企业”,2021年5月获得中国农药工业协
会“2020年全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称号,2021年度被评为浙江拾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1月“新农”品牌获得浙江省出口名牌,2024年10月获得
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公司自主创新化合物噻唑锌及系列复配制剂产品,获得
《首届中国绿色农药博览会金奖》《2020全国十佳领航“细菌性病害”防治产品》
《2020“品质柑橘”优秀杀菌剂(碧生)》,并多次获得《我信赖的绿色防控品牌
产品》《农民心目中的好产品》《中国植保产品贡献奖》《中国植保市场畅销品牌
产品》等荣誉称号。
5、安全和环保优势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安全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安全和环保能力直接关乎未
来的生存和发展。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通过多年的悉心经营形成
了以下优势:一是安全和环保的管理基矗公司将“100-1=0”和“企业可持续源于
环境可持续”的安全与环保理念通过长期的培训和实践形成了全员共识,扎根于全
员的思想和行动;与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行业和政府部门的认证。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持续自
主优化,形成了具有新农特色、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安全和环保技术研发能力。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20多年的紧密合作
,从源头上开展绿色合成工艺和安全环保型的制剂的研发,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的
竞争力。这些绿色合成/清洁生产技术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
专利金奖一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三项。
三是长期注重安全和环保的投入。公司通过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不断提高员工
综合素质,革新工艺,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配置,形成了一整套三废治理的设施并建
立了环保远程监控网络,使公司环保工作从本质上得到了可靠的保障,环保管理达
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也先后获得省政府环保“六个一工程”先进企业、台州市环
保“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风险
据统计,中国农药产能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药生产企业1700余家,但
主要以生产仿制农药产品为主,企业多、孝散的问题比较普遍。与此同时,国际农
药行业巨头逐步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本公司在国内较早引入了
三唑磷、毒死蜱等杀虫剂,并陆续成功研发噻唑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农药
)和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经过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改进,公司主要产
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可能会吸引潜在竞
争对手进入细分市场,导致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将持续
加强产品技术改造,加大节能降耗挖潜,同时加快发展新产品,增加新的盈利点,
增强抗风险能力。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较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营业成本及毛利
率会有较大影响。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而本公司不能有效地将原材
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或不能通过技术工艺改进创新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将会对
本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采购控制,提升采购能力,努
力降低采购成本。
(3)安全生产风险
本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农药原药、制剂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生产,部分原料、半成品
或产成品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
艺,对操作要求较高。尽管公司配备了较完备的安全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事故预
警、处理机制,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但仍不
排除因设备工艺不完善、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
故,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将秉承“100-1=0”的安全理念,加
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并通过装备技术的创新,将先进的自动化数据采集与
集散控制技术成功运用到生产,实现了生产工艺连续化、装备自动化和过程密闭化
,努力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4)环境保护风险
农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废”)等环境污染物
。本公司一直注重环境保护,近年来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保证“三废”
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具备完善的环保设施和管理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及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环保
责任大大增强,同时对企业执行环保法规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随着国家整体环保
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可能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对农药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
环保要求。环保标准的提高需要公司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提高运营成本,可能对
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公司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将“企业的可持续源于环
境可持续”环保理念通过长期培训和实践形成全员共识,并致力于环保集成技术的
开发和应用、装备技术的提升和改进,通过工艺技术的集成创新,从源头上大幅消
减污染物的产生,持续提升环保治理的水平。
(5)公司经营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IPO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市场及营收规模的不断增大,公司的资产
、经营规模、营销人员、销售网络将得到迅速扩大,对高水平研发、销售、管理、
财务人才的需求大幅上升,对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
能及时提高,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各
类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并胜任工作,存在着因公司业务快速成长而产生的管理风
险。公司将不断改进、完善集团化管理架构体系,统筹各生产基地、分子公司管理
,强化内部的流程化、体系化建设,加大风险管理力度。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台州新农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647.76| 23539.34|
|新农(杭州)生物技术研究院有| 1000.00| -15.66| 4.61|
|限公司 | | | |
|江苏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 20000.00| 2586.84| 26939.30|
|浙江新农化工销售有限公司 | 1000.00| 854.37| 10018.02|
|浙江新农进出口有限公司 | 500.00| 24.58| 1577.38|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