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960 通业科技 更新日期:2025-10-29◇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保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 18842.71| 8107.37| 43.03| 100.00|
├────────────┼─────┼─────┼───┼──────┤
|产品销售 | 11136.19| 4029.39| 36.18| 37.15|
|检修服务 | 6124.08| 3249.21| 53.06| 20.43|
|电源类 | 4195.17| 1361.78| 32.46| 13.99|
|智能控制类 | 3691.08| 2081.56| 56.39| 12.31|
|电机风机类 | 3249.93| 586.05| 18.03| 10.84|
|其他业务 | 1582.44| 828.77| 52.37| 5.28|
├────────────┼─────┼─────┼───┼──────┤
|华中地区 | 6811.74| 2971.11| 43.62| 36.15|
|华北地区 | 4407.69| 1621.36| 36.78| 23.39|
|华东地区 | 2218.92| 1032.70| 46.54| 11.78|
|华南地区 | 1874.57| 485.98| 25.92| 9.95|
|西南地区 | 1483.56| 975.30| 65.74| 7.87|
|东北地区 | 1384.73| 571.39| 41.26| 7.35|
|西北地区 | 571.49| 391.47| 68.50| 3.03|
|国外地区 | 90.01| 58.07| 64.51| 0.48|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 42451.34| 18440.16| 43.44| 100.00|
├────────────┼─────┼─────┼───┼──────┤
|产品销售 | 26216.17| 9107.90| 34.74| 38.18|
|检修服务 | 15544.00| 8672.02| 55.79| 22.64|
|智能控制类 | 9156.81| 3644.70| 39.80| 13.33|
|电源类 | 7258.93| 2245.52| 30.93| 10.57|
|电机风机 | 7052.64| 1904.30| 27.00| 10.27|
|配件及其他 | 2747.79| 1313.39| 47.80| 4.00|
|其他业务 | 691.17| 660.24| 95.52| 1.01|
├────────────┼─────┼─────┼───┼──────┤
|华中地区 | 14130.54| 7444.59| 52.68| 33.29|
|华北地区 | 11582.95| 4818.60| 41.60| 27.29|
|华东地区 | 5673.14| 2137.79| 37.68| 13.36|
|华南地区 | 4645.76| 858.98| 18.49| 10.94|
|西南地区 | 3090.48| --| -| 7.28|
|西北地区 | 1854.28| --| -| 4.37|
|东北地区 | 1470.11| --| -| 3.46|
|国外地区 | 4.06| --| -| 0.01|
├────────────┼─────┼─────┼───┼──────┤
|直销 | 40466.66| 17066.56| 42.17| 95.32|
|经销 | 1984.68| 1373.59| 69.21| 4.68|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 16887.78| 7506.10| 44.45| 100.00|
├────────────┼─────┼─────┼───┼──────┤
|产品销售 | 11585.57| 4430.26| 38.24| 40.69|
|智能控制类 | 5192.94| 2228.59| 42.92| 18.24|
|检修服务 | 4947.51| 2783.00| 56.25| 17.38|
|电机风机类 | 3460.95| 815.63| 23.57| 12.16|
|电源类 | 2931.69| 1386.05| 47.28| 10.30|
|其他业务 | 354.69| 292.84| 82.56| 1.25|
├────────────┼─────┼─────┼───┼──────┤
|华北地区 | 5298.65| 1996.88| 37.69| 31.38|
|华中地区 | 4823.98| 2015.78| 41.79| 28.56|
|华东地区 | 3064.58| 1577.52| 51.48| 18.15|
|华南地区 | 1339.31| 757.55| 56.56| 7.93|
|西南地区 | 989.70| 683.87| 69.10| 5.86|
|西北地区 | 734.99| 265.75| 36.16| 4.35|
|东北地区 | 634.09| 208.03| 32.81| 3.75|
|国外地区 | 2.47| 0.73| 29.52| 0.01|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 35881.30| 16026.60| 44.67| 100.00|
├────────────┼─────┼─────┼───┼──────┤
|产品销售 | 20280.91| 6794.08| 33.50| 36.11|
|检修服务 | 15176.64| 8844.43| 58.28| 27.02|
|电源类 | 7869.44| 2545.96| 32.35| 14.01|
|电机风机 | 5708.35| 1140.18| 19.97| 10.16|
|智能控制类 | 4930.92| 2110.48| 42.80| 8.78|
|配件及其他 | 1772.21| 997.47| 56.28| 3.16|
|其他业务 | 423.75| 388.09| 91.59| 0.75|
├────────────┼─────┼─────┼───┼──────┤
|华中地区 | 10970.62| 5512.78| 50.25| 30.57|
|华北地区 | 10261.38| 4182.12| 40.76| 28.60|
|华东地区 | 5376.54| 2878.38| 53.54| 14.98|
|华南地区 | 3787.91| 1094.35| 28.89| 10.56|
|东北地区 | 2546.47| --| -| 7.10|
|西南地区 | 2037.81| --| -| 5.68|
|西北地区 | 877.84| --| -| 2.45|
|国外地区 | 22.72| --| -| 0.06|
├────────────┼─────┼─────┼───┼──────┤
|直销 | 34591.87| 15262.18| 44.12| 96.41|
|经销 | 1289.43| 764.42| 59.28| 3.59|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保服务,主要产
品包括电源类、智能控制类、电机及风机三大类产品及相关配件。
根据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 0020—2
024),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中的子类“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
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公司所属行业为“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子类“C
3715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和“C3720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1、国外发展情况
当前,全球轨道交通行业在“双碳”战略与绿色能源转型驱动下,正经历深刻的结
构性变革,呈现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趋势。行业格局加速调整,技术迭代
与市场扩张同步演进。欧洲市场存量升级(尤其是TEN-T全欧交通网络战略及ERTMS
欧洲铁路管理系统标准化持续推进,目标构建泛欧高铁网,将催生大量基建改造、
装备采购及新建项目)、新兴市场基建需求扩张(如拉美计划推进多个铁路项目建
设,东南亚泰国智慧城轨计划、印尼雅万高铁延伸需求迫切),以及中国技术输出
和运营承包模式(如中车联合体斩获巴西最大客运轨交特许项目并启动新车交付、
比亚迪云轨在巴西圣保罗部署),共同构成全球增长新引擎。市场竞争维度持续深
化,聚焦于技术标准、本土化协同及低碳创新。
铁路方面,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球普速铁路
总里程超130万公里,占铁路全网95%以上,仍是支撑货运与区域客运的骨干网络。
北美、欧洲、俄罗斯远东构成核心枢纽。其中,欧洲通勤网密集,占区域铁路80%
。发展中经济体线网增速显著,东南亚规划泛亚铁路中线提速升级。全球高铁网络
持续扩容,截至2024年底,总营业里程已达6.5万公里,其中中国高铁里程约4.8万
公里,全球占比超70%,稳居世界第一。全球在建高铁里程占总铁路里程30%,未来
5-6年预计年均增长率约5%。从区域分布看,亚太在运营(近5万公里)及在建(1
万公里)高铁规模均领先全球,欧洲次之(运营1.3万公里、在建2900公里),中
东在建规模(3300公里)亦表现突出。高速列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市场份额
逐步提升,增长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
城市轨道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562座城市开通城市轨
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4,730.14 km,其中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分别占51.24%、
10.43%和38.34%。相较于2023年,全球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增加1,329.74 km,同
比增长3.06%,其中地铁里程增加1185.34 km,轻轨里程增加25.78 km,有轨电车
里程增加118.62 km,分别占总增加量的89.14%、1.94%及8.92%,地铁增加量较202
3年大幅提高。欧亚大陆依旧是全球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分布地,总运营里程占全
球的86.10%。从制式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地铁里程最长,占全球地铁里程
的70.3%;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的轻轨里程最长,占全球轻轨里程的43.42%;以
俄罗斯、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的有轨电车里程最长,占全球有轨电车里程的83.50%;
欧洲的通勤铁路里程最长,占全球有轨电车里程的46.67%。从运营制式来看,地铁
和有轨电车的运营里程远大于轻轨的运营里程,地铁和有轨电车依旧是全球的主流
制式,占比高达89.6%。从新增里程来看,地铁和有轨电车新增里程主要集中在亚
洲,轻轨新增里程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亚洲和欧洲有轨电车的里程差距正快速缩校
把握全球机遇,借势中国产业链出海浪潮,公司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构建双
向驱动增长路径。一方面,深度协同中车等战略合作伙伴,紧密追踪主机厂海外项
目动态,推动公司优势产品协同出口,深化“产品出海”模式。另一方面,着力强
化自主国际营销能力,已成立海外营销中心并加速推进市场深耕;同时,依托与德
国领军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持续积累国际市场经验与本土化服务能力,为国际业
务的高质量拓展提供坚实支撑。
2、国内发展情况
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业关乎国家发展,直系
民生。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交
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推进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关于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
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关于促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
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等政策驱动和指引下,我国的轨道交通的发展正处于从
“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期,行业构建起涵盖绿色制造、智能
运维、高端装备的全新生态体系,实现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深刻转型。随着城
市化进程持续深化与低碳经济转型的双重驱动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
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集成化、平台化、轻量化、绿色化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大趋
势,在铁路方面,路网规模、运营里程目前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十四五”收
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国铁集团正在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工作,确保“十
四五”圆满收官。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
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累计投产新线301公里,新
线陆续开通,路网持续加密,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
创历史同期新高。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日照站等新线、新站能力
,新投用复兴号动车组121标准组,客运能力不断提升,全国铁路上半年日均开行
旅客列车11183列、同比增长7.5%。国家铁路集团持续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率
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对干线铁路装备的安全、舒适、绿色、智能的需求更加强烈
。
在城市轨道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对高效、便捷的
公共交通需求日益迫切。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准时性、环保等优势,成为解
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选择。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稳步发展,运营里程、运营车
辆、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持续增加,目前形成了包括地铁、轻轨、单轨、市域快轨
等多种制式在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
车辆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用户对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适用性、安
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5
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有5
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2,381.48公里,2025年上半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
路220.70公里。新增运营线路6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11段。新增的2
20.70公里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共涉及3种系统制式。其中,地铁161.38公里,占比73
.12%;市域快轨37.50公里,占比16.99%;有轨电车21.82公里,占比9.89%。近几
年城轨投资和新增里程较城轨建设最高峰时期(2020-2021年)持续回落,城轨交
通由快速发展期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平稳发展期。未来城轨领域的重点将是优化运
营,做好存量。
线路里程持续增加、车辆保有量不断攀升,带动存量市场需求显著扩大。作为产业
链关键环节,运营维保业务伴随车辆保有量的增长而稳步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十三五”期间投入运营的高铁动车组及城轨车辆正陆续进入检修期与架修期,
这为运营维保业务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持续释放的增量市场
为行业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存量车辆维护与设备更新需求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
间。
在存量市场领域,公司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经验,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售
后服务网络,并在多个铁路局设立检修基地。维保业务范围已由自产产品售后维护
扩展至其他厂商同类型产品,可提供包括定期检修、故障维修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响应各类机车/车辆的运行维护需求。
在新造市场领域,公司持续强化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创新活力,确保能够快速响应
市场新需求,并拥有清晰的产品技术发展路径。凭借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核心优质
客户群,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多项权威认证(如CRCC认证),公司为新造市
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主营业务概述
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设备产品研发、设
计、制造、销售及售后、维保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公
司现形成了包括电源产品、智能控制产品、电机及风机产品三大产品类型,构建了
从电源供电、控制监控到电气终端执行部件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生态链,
业务涵盖机车、地铁、动车和新能源等市常
立足本土,辐射全球,公司现已构建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营销及服务体系,产品广
泛应用于干线铁路、城市轨交等线路,部分产品出口至亚、欧、南美等十余个国家
和地区。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创新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通过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行业先进性的高可靠、信息化、智能化、高能
效产品,满足用户对安全、绿色、智能产品的需求;同时,通过服务创新,建设贴
近用户、地域覆盖广的维保服务网络系统,以达到快速响应、高效稳定的行业服务
要求,致力于成为轨道交通行业优秀的辅助系统供应商。
公司聚焦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核心业务,强化市场竞争壁垒,同时以技术协同创新与
产业链延伸为抓手,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助力新领域、新市场和新业务的拓展,加
速孵化新产业增长极,塑造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三)主要产品和服务
公司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研发与生产,产品具有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和质量要求
高等特点。产品最终应用于铁路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高铁动车等轨道交通机
车车辆,同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充电系统等。
(四)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自创立以来即建立了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在经营上始终坚持
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生产制造能力、自主营销服务体系作为经营基矗基于轨
道交通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公司经营模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1、研发模式
公司构建了“自主创新+开放协同”双轮驱动的研发体系。一方面,依托雄厚的技
术团队与研发实力,持续深耕核心领域,开展引领性技术攻关。另一方面,高度重
视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
关键技术突破,不断拓展技术边界,显著提升知识储备与创新能效,为持续提升核
心竞争力注入强劲动力。公司设立产品开发中心,并在原有预研部的基础上成立了
研究院。
研究院,旨在瞄准最前沿的产品、技术进行探索、研究研发,孵化新产品。立足轨
交,跳出轨交,以全新产品形态,其关键应用技术、部件、原型机展开研发工作;
积极拓展院校合作、寻找新课题、新方向;同时学习新能源风口行业技术,于轨交
内进行整合应用创新,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平台。
产品开发中心,主要负责对核心技术实施自主研发,涉及硬件、软件、结构、系统
、工艺等产品开发设计工作。产品开发中心具有两大职能:
(1)技术攻关:主要针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和验证,探索和确定检修技术和工艺
,建立技术平台标准,调研及预研前沿技术,为新一代产品和技术路线提供必要的
支撑。
(2)产品工程化:利用成熟的技术平台标准,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对批量生
产产品通过平台扩展和延伸实施工程化,尽可能的实现产品高效、高质、低成本地
推向市常
公司的设计开发参照ISO/TS22163铁路质量体系认证中“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相关标准要求,结合项目管理制度,按照设计开发策划、设计开发输入、设计开
发控制、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开发输出以及设计开发变更的流程
进行相关工作。
2、采购模式
采购部根据PMC制定的月度生产计划开展采购。对于首次采购物料的供应商,采购
部会组织质量部、产品开发中心进行供应商评选,满足公司要求的,纳入合格供应
商清单。对于非首次采购的物料,公司优先在合格供应商清单中通过比价方式确定
最终供应商。对于持续采购的常规物料,采购部通过定期查询同种类产品的市场价
格来管理供应商采购价格。一旦相应市场价格下降,公司会与供应商再次进行议价
,保持采购价格的合理性。
3、生产制造模式
公司除了提供新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开展存量产品的维保业务。
对于新造产品的生产,公司生产部门对于长周期及常用的原材料备有一定量的安全
库存。PMC根据ERP系统中的订单、预测订单及内部备品、备件和样机的生产需求来
运算MRP,根据运算结果结合库存和来料分析,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书,
采购部根据该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当库存的原材料或新采购的原材料到位后,生
产指令下达到制造部,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经质量部检测合格后运入库房,进而
按交付进度向客户发货。
公司开展存量产品的维保业务。维保业务的流程如下:客户将达到修程标准的产品
或其他需维修到深圳总部或检修基地等处进行检修。公司人员对其进行除尘、拆解
和检测,检修人员根据检修规程更换必换件,同时开展外观检查、其他部件的更换
等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入库,根据合同约定交付给客户。
4、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1)直销模式
公司的直销客户主要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铁路局、地铁公司为主的轨道交通运营
单位、中国中车各下属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商以及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厂配套厂家
。公司的直销客户大多采用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供应商。
(2)经销模式公司在国内拥有多家长期合作的经销商,其主要服务于铁路局(含
站段)、大修厂等下游客户,对公司没有覆盖齐全的销售网络进行有益补充。公司
与经销商开展业务的一般模式是:经销商与其终端客户签订合同后,经销商再与公
司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公司依照合同上的交付地点交付产品或提供检修服务。
5、盈利模式
通过技术创新来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产品先进性的产品,以满足最终
用户高可靠性、绿色、智能的行业产品需求;通过服务创新来建设贴近用户需求、
地域覆盖面广的维保服务网络系统,以满足最终用户快速响应、高效稳定的行业服
务需求。公司主要通过研发、生产、销售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实现盈利,并
通过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检修、维修和改造升级等维保服务,
获取持续性收入。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行业根基深厚,客户资源稳固
自创立以来,公司始终深耕轨道交通电气装备领域,聚焦电源、智能控制、电机及
风机等核心产品研发与应用及提供高质量的维保服务,产品覆盖机车、高铁、地铁
等场景。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公司与国内外头部轨道交通企业构建了长期战略合作
关系,包括中国中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西门子、阿尔斯通及多地地铁运营方。
凭借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及高效的技术对接、质量管控与售后服务体系,公司持
续赢得客户信赖,为业务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矗
(2)资质壁垒坚实,品牌竞争力强轨道交通配套产品具备严苛的行业准入标准,
公司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稳定的产品质量及快速响应服务,已成为多家轨道交通
机车整车制造商和运营单位的合格供应商和长期合作伙伴。公司持有ISO 9001、IS
O/TS 22163铁路质量体系、CRCC、EN15085、SIL等多项国内外权威认证,公司拥有
超过50种型号各类电源、超过50种型号各类逻辑控制单元以及超过300种型号的各
类电机风机,拥有在国内外高铁、地铁、机车车辆的各种不同工况下的运用业绩。
公司主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年提升,品牌影响力在细分市场持续深化,逐步形成
“专业、创新、可靠”的市场认知,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强力背书。
(3)技术创新高效,发展动能充足
公司自成立起,始终专注技术研发与创新,技术发展路径清晰、目标明确,已构建
多领域核心技术体系,在电源、智能控制、风机等方面成果显著。凭借多年行业经
验,公司精准把握技术要求与趋势,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持续优化技术体系,秉持
安全可靠前提下的实用创新理念,积极引入其他领域成熟技术和工艺,不断推出契
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强化知识产权布局,确保技术领先优
势。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01项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公司始终将技术人才
培育与团队构建置于重要地位,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有力推动技术创新能
力与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当前,公司研发人员数量约占公司总人数的1/3,研
发团队汇聚了一批在轨道交通领域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技
术专家。公司曾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广东省
轨道交通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轨道交通智能风机技术创新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超高频全碳化硅辅助供电系统研制及应用优秀案例与方案”“
深圳龙华区工业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4)区位优势显著,人才储备丰富
公司总部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深圳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依托珠三角完备的产
业链资源及深圳特区人才集聚效应,公司实现原材料高效采购与尖端技术人才吸纳
的双重优势。此外,公司通过实施合伙人制度、股权激励等人才战略措施,有效保
证了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的稳定。当前,公司核心团队平均司龄超十年,
管理层及技术骨干通过持股平台深度绑定,形成稳定高效的组织架构,为创新注入
持久动力。
(5)服务网络完备,响应机制快捷
公司已构建覆盖全国的“四大片区+多基地”服务网络,设立六大分支机构及多地
检修基地,辐射18个铁路局及重点城市地铁客户,具备全国服务能力的营销服务体
系。通过本地化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故障高效处理与成本优化,同步推动新产品市
场转化,强化客户粘性并提升服务附加值。公司已构建深圳、石家庄等战略生产基
地布局,形成跨区域协同生产能力,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体系升级,实现交
付效率与产能弹性的双重提升,为业务拓展提供坚实保障。
(6)国际合作深入,全球视野广阔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司积
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国际视野。公司早于2001年便开始与西门子、克诺尔、庞巴
迪等行业内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通过项目合作,让公司得以深入了解国际前沿
的工艺设计、质量管控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公司较早地培养了
一批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标准的中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
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设计、质量管控、生产管理能力,为公司后续开拓
海外市场积累经验与资源。
三、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8,427,076.68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1.58%;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83,218.31元,与上年同比上涨32.84%;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825,102.06元,同比增长33.92%
。从公司主要产品业务板块来看,电源类产品全年度销售收入为41,951,729.49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22.26%,收入较去年同期上涨43.10%;智能控制类产品全
年度销售收入为36,910,836.64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19.59%,收入较去年同
期下降28.92%;电机风机类产品全年度销售收入为32,499,323.23元,占当期营业
收入比重为17.25%,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6.10%;检修服务全年销售收入为61,240,
830.67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32.50%,收入较去年同期上涨23.78%。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市场及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公司属于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制造行业,在行业产业链中属于整车制造商与运营单位
的上游供应商,产品最终主要运用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和相关地面系统。目前就国
内的市场来看,中国中车及其下属整车制造企业已然成为国内整车制造的主力,占
据了国内整车制造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下游客户较为集中。公司客户群体集中于
以中国中车及其下属公司为主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商及以国铁集团、各地方铁
路局、地铁公司为主的国有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若主要客户因产业政策调整、采购
策略变化或经营状况波动减少合作规模,可能对公司订单稳定性及议价能力产生阶
段性影响。应对措施:深化客户分层管理机制,在巩固战略客户合作的同时,挖掘
潜在客户需求,延伸产业链,拓展新的商业模式,积极开拓新市场;通过“技术定
制+服务增值”模式提升客户黏性,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构建供应链成本动态
优化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
2、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
政策紧密相连。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压力传导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的调整,均可能引发轨道交通市场需求的波动,进而对公司项目实施、市场开拓和
订单量产生影响。此外,政策变化也可能改变行业发展方向、市场准入条件及投资
环境,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动态及政策变化,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通
过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多元化产品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
赖。同时,推动管理变革,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波动,保持
市场敏锐度。
3、应收账款较大导致坏账风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65307675.91元,占当期期末资产总额
的27.82%。因行业特性,公司应收账款账期较长且集中于信用较好的国有客户。该
类客户内部付款审批流程较长,回款周期普遍较长,实际付款比例与合同约定存在
差异,导致公司逾期应收账款余额较大。若客户付款节奏延迟或行业资金面收紧,
可能导致经营性现金流承压,增加财务成本负担,如果客户未来信用状况发生恶化
或发生重大债务纠纷,公司应收账款可能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
应对措施:实行“客户信用分级+账款动态监控”管理体系,优化合同付款条款设
计;推动供应链金融工具应用,加速资金回笼;将回款周期纳入销售绩效考核,强
化业务、财务协同效能。
4、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业务版图扩展与分支机构增加,跨区域管理复杂度提升,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下
降、合规执行偏差等潜在风险,可能影响整体运营质量。如若公司后续开展收并购
活动,跨主体管理复杂度显著提升。收并购标的与母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等方面若未能有效协同,可能面临资源整合低效、合规衔接不畅等挑战,
进一步放大运营成本压力与内控风险。
应对措施:强化公司治理,完善决策机制,健全对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管控机制,建
立有效的市场反应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推动管理标准一体化,加强财务管理、内
部审计、风险管控的实施力度,实施“数字化管控平台+标准化流程”双驱动,努
力构建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动态平衡;加强文化融合与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母子公
司资源共享、经验互通,最大化发挥企业融合的协同效应。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广州通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3000.00| -| -|
|成都通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5000.00| -| -|
|武汉通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0| -| -|
|济南通业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深圳通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有| 1000.00| -| -|
|限公司 | | | |
|深圳通业电气信号设备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石家庄通业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1000.00| -358.31| 15729.04|
|石家庄通业科技有限公司 | 1200.00| -| -|
|长春通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