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600050)融资融券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0050 中国联通 更新日期:2025-10-26◇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10-|408298.2|12471.39|17274.62|   51.37|   11.69|   14.84|
|   24   |       2|        |        |        |        |        |
├────┼────┼────┼────┼────┼────┼────┤
|2025-10-|413101.4|17632.85|19421.82|   54.52|   12.75|   25.91|
|   23   |       5|        |        |        |        |        |
├────┼────┼────┼────┼────┼────┼────┤
|2025-10-|414890.4|19899.71|19580.76|   67.68|   28.28|   11.96|
|   22   |       2|        |        |        |        |        |
├────┼────┼────┼────┼────┼────┼────┤
|2025-10-|414571.4|19825.36|21797.05|   51.36|   11.50|    9.86|
|   21   |       8|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10-25】
XD中国联: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1.25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XD中国联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1.25亿元,当前融资余额40.8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44%,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4124713861.00172746170.004082982193.002025-10-23176328522.00194218205.004131014502.002025-10-22198997064.00195807633.004148904185.002025-10-21198253568.00217970490.004145714754.002025-10-20133874485.00144445315.004165431676.00融券方面,XD中国联10月24日融券偿还14.84万股,融券卖出11.6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3.4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8%,融券余额278.94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4634767.00805812.002789391.002025-10-23707625.001438005.003025860.002025-10-221566712.00662584.003749472.002025-10-21632500.00542300.002824800.002025-10-20537154.001891526.002719684.00综上,XD中国联当前两融余额40.86亿元,较昨日下滑1.17%,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4XD中国联-48268778.004085771584.002025-10-23中国联通-18613295.004134040362.002025-10-22中国联通4114103.004152653657.002025-10-21中国联通-19611806.004148539554.002025-10-20中国联通-11902858.00416815136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4】
工信部:截至 9 月末 5G 基站总数 470.5 万个,5G 移动电话用户 11.67 亿户 
【出处】IT之家

  IT之家 10 月 24 日消息,工信部今日发布 2025 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13270 亿元,同比增长 0.9%。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 9%。
  截至 9 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18.28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3795 万户。其中,5G 移动电话用户达 11.67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1.53 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 63.9%。
  截至 9 月末,5G 基站总数达 470.5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45.5 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36.6%,占比较上半年提高 0.9 个百分点。
  IT之家汇总三大运营商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
  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的移动客户数为 10.09 亿户,其中 5G 网络客户数为 6.22 亿户。有线宽带客户数为 3.29 亿户。前三季度,中国移动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 8.3%,手机上网 DOU 达到 17.0GB,同比增长 8.1%。前三季度,移动 ARPU 为人民币 48.0 元。
  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联网通信业务移动用户达到 3.56 亿户,净增 1,248 万户;固网宽带用户达到 1.29 亿户,净增 679 万户,宽移用户净增规模创近年同期新高;物联网连接数突破 7 亿个。
  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 5G 网络用户数达到 2.9 亿户,渗透率提升至 66.9%;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 16.9%;手机上网 DOU 达到 22.3GB,同比增长 11.4%;千兆宽带用户渗透率约 31.0%。

【2025-10-24】
券商观点|通信行业双周报:主要基础电信运营商前三季度业绩披露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24日,东莞证券发布了一篇通信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主要基础电信运营商前三季度业绩披露。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投资要点: 通信行业指数近两周涨跌幅:申万通信板块近2周(10/10-10/23)累计下跌1.88%,跑赢沪深300指数0.31个百分点,涨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18位;申万通信板块10月累计下跌1.41%,跑输沪深300指数0.67个百分点;申万通信板块今年累计上涨60.32%,跑赢沪深300指数43.26个百分点。 通信行业二级子板块近两周涨跌幅:除电信运营商板块尚未纳入统计外,申万通信板块的6个三级子板块近2周(10/10-10/23)总体下跌,跌幅从低到高依次为:SW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0.70%)>SW通信工程及服务(-3.34%)>SW其他通信设备(-5.73%)>SW通信终端及配件(-5.94%)>SW通信应用增值服务(-9.49%)>SW通信线缆及配套(-9.74%)。 近期行业新闻与公司公告:(1)国际电联确认2027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等系列会议将在中国上海举办;(2)算力互联互通标准符合性验证工作启动;(3)Omdia预测2030年全球5GFWA用户数将达1.5亿;(4)IDC:  2025H1中国AIIaaS整体市场同比增长122.4%;(5)IDC:H1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占全球26.6%份额;(6)移远通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5.65%;(7)中国电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 通信行业周观点:主要基础电信运营商2025年前三季度报告于近日披露,在业绩增长情况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略有回落,但整体净利润维持较好增长趋势,随着个人、家庭等基础市场接近饱和,数字化和创新业务成为运营商共同的新增长引擎,其中政企/数字化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增长的新支柱与动力。展望后市,2025年通信行业处于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叠加期,AI、量子通信、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方向将持续释放增长动能,蜂窝物联网模组从库存调整中复苏回暖,基站、光缆线路、数据中心等通信设施建设有望持续推进,带来新的器件、设备与服务运营需求,建议关注“技术商用+政策催化+业绩确定性”三大主线下的企业机遇。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资本开支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重要技术迭代风险;汇兑损失风险等。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24】
两大运营商双奖落袋!盛邦安全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深耕5G安全赛道,AI技术成破局关键 
【出处】盛邦安全官网官微

  9月25日,随着第八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5G应用安全专题赛在宁波鸣金收兵,中国5G安全赛道再迎新标杆——盛邦安全携手中国移动某专业公司、中国联通某专业公司两大运营商,从1435个参赛项目中杀出重围,一举拿下两个三等奖,强势锁定全国40强,尽显在5G应用安全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
  盛邦安全联合中国移动某专业公司申报《5G国密通信与AI告警协同,护航智慧港口业务》项目,该方案以“5G国密通信+AI告警”为核心亮点,借助AI技术深度赋能,全面实现了南欧某智慧港口运营效率的提升与安全防护能力的强化; 而其携手中国联通某专业公司申报的《基于AI与图论的旁路嗅探物联网资产自动识别与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则通过AI算法与图论技术的高效融合,智能化解决了物联网资产风险评估难、识别精度低的痛点。两大方案的技术创新深度与实际落地能力,在此得以充分彰显。
  重点项目介绍
  三等奖项目
  《5G国密通信与AI告警协同,护航智慧港口业务》
  智慧港口的 “四维安全盾”:国密与AI筑牢全球化运营防线
  该项目针对南欧某国的5G智慧港口面临的物理安全管控难、应用系统防护难、数据接口风险高、安全运营效率低等核心挑战,创新性地构建了“四维一体”的主动安全防护体系。方案融合5G网联无人机实现立体巡检,采用端到端国密算法保障数据安全,结合应用安全防护系统解决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风险,并通过Ai模型对海量告警进行协同降噪。显著提升了港口的安全防护水平与运营效率,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标杆实践。
  三等奖项目
  《基于AI与图论的旁路嗅探物联网资产自动识别与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
  物联网资产的 “智能识别镜”:AI与图论实现风险量化预警
  该方案是一种基于AI算法和图论技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分为采集终端和分析平台两部分。利用5G-A超大带宽与超低时延特性传输的海量异构数据,深度融合CNN、RNN、LSTM技术,实现对复杂5G-A物联网环境中资产高精度、实时识别与画像,以及对物联网资产安全量化评判风险评估,为资产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目前该方案已应用于多个物联网安全案例。
  盛邦安全在2024年控股天御云安、2025年入股星展测控及战略投资微纳星空之后,此次进一步整合生态技术能力,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省分公司申报的5G-A低空安全、5G-A卫星网络抗量子密码安全等多个项目案例也入选第八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5G应用安全专题赛优秀案例集。从智慧港口的全球化安全实践,到物联网场景的精细化防护;从5G安全技术的持续突破,到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领域的前瞻布局,盛邦安全此次在 “绽放杯” 的亮眼表现,充分印证了其在5G应用安全赛道的全场景技术硬实力与生态协同整合能力。

【2025-10-24】
机构评级|国泰海通证券给予中国联通“增持”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10月24日,国泰海通证券发布关于中国联通的评级研报。国泰海通证券给予中国联通“增持”评级,目标价不超过7.83元。其预测中国联通2025年净利润为96.94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16家机构发布了中国联通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7.83元,最低目标价为7.10元,平均为7.50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01.01亿元,最低为95.21亿元,均值为97.3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76%。其中,评级方面,8家机构认为“买入”,5家机构认为“增持”,2家机构认为“推荐”,1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10-24国泰海通证券余伟民增持9694000000.00007.83002025-10-23华西证券徐顺利增持9931000000.0000--2025-10-23华泰证券王兴增持9602000000.00007.56002025-10-22国金证券张真桢买入10031000000.0000--2025-10-22浙商证券张建民买入9663000000.0000--2025-09-11长城证券侯宾买入9859000000.0000--2025-09-02长江证券于海宁买入9611000000.0000--2025-08-25山西证券高宇洋买入9521000000.0000--2025-08-24兴业证券章林增持9589000000.0000--2025-08-17民生证券马佳伟推荐10101000000.0000--2025-08-15光大证券刘凯买入9725000000.0000--2025-08-15天风证券王奕红增持9726900000.0000--2025-08-14中信证券李赫然买入9527710000.00007.10002025-08-13中国银河赵良毕推荐9734280000.0000--2025-08-12招商证券梁程加强烈推荐9609000000.0000--2025-05-01广发证券韩东买入9770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10-24】
中国联通: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1.76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联通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1.76亿元,当前融资余额41.3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42%,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3176328522.00194218205.004131014502.002025-10-22198997064.00195807633.004148904185.002025-10-21198253568.00217970490.004145714754.002025-10-20133874485.00144445315.004165431676.002025-10-17203190680.00300440743.004176002506.00融券方面,中国联通10月23日融券偿还25.91万股,融券卖出12.7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70.7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9%,融券余额302.59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3707625.001438005.003025860.002025-10-221566712.00662584.003749472.002025-10-21632500.00542300.002824800.002025-10-20537154.001891526.002719684.002025-10-171697280.00727328.004051712.00综上,中国联通当前两融余额41.34亿元,较昨日下滑0.45%,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3中国联通-18613295.004134040362.002025-10-22中国联通4114103.004152653657.002025-10-21中国联通-19611806.004148539554.002025-10-20中国联通-11902858.004168151360.002025-10-17中国联通-96314101.004180054218.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4】
中国联通扣非增速10.9%领跑同行 新引擎发力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 
【出处】长江商报

  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财报全部出炉,中国联通(600050.SH)经营业绩继续稳健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2929.85亿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87.72亿元,同比增长5.20%。
  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90%,较上年同期相比明显提速。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尽管增长放缓,中国联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仍是最快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则是大幅领跑。
  中国联通继续加码研发,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57.61亿元,同比增长5.90%。公司表示,其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
  中国联通的财务状况继续改善。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3.45%,较2024年末下降1.7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为-4.26亿元。
  三大运营商净利齐增
  中国联通的净利增速领跑同行。
  10月22日晚,中国联通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9.85亿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87.72亿元,同比增长5.2%。
  2024年同期,中国联通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1.23亿元、83.38亿元,同比增长2.99%、10.04%。
  对比发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不只是中国联通的营收、净利同比增速放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同比增速也在放缓。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46.66亿元、3942.70亿元,同比增长0.41%、0.59%,上年同期,二者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05%、2.85%;二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3.53亿元、307.73亿元,同比增长4.03%、5.03%,上年同期增速分别为5.09%、8.11%。
  对比发现,2025年前三季度,三大通信运营商的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而中国联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是最高的。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内传统通信市场趋于饱和,用户总量增长趋缓,移动用户和固网宽带用户增速下降,需要靠数字化和创新业务来拉动增长。这是三大通信运营商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联通归母净利润的变动还受到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11.4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62亿元减少3.13亿元;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为76.23亿元,同比增长10.90%。上年同期,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为68.76亿元,同比增长1%。
  对比发现,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的扣非净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速。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60%、0.04%。与之相比,中国联通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处于领跑位置。
  当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业绩基数明显高于中国联通。
  财务状况继续改善
  传统通信市场趋于饱和,中国联通靠什么拉动业绩增长?
  在三季度报告中,中国联通表示,联网通信稳中有进。移动用户达到3.56亿户,净增1248万户,固网宽带用户达到1.29亿户,净增679万户,物联网连接数突破7亿个。公司持续深化融合发展,填充新业务元素,拓展用户规模价值,融合套餐用户ARPU保持百元以上。
  这相当于中国联通的基本盘。公司发力的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联通云收入529亿元。数据中心适智化改造成效明显,数据中心收入214亿元,同比提升8.9%。
  公司持续深化数智融合、数实融合,推动5G、AI与工业互联网深度结合,5G虚拟专网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万个。
  中国联通的科创实力不断增强。公司聚焦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加强6G、低空智联网、卫星互联网、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布局。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57.61亿元,同比增长5.90%。
  过去几年,中国联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45.65亿元、77.58亿元、108.91亿元、125.15亿元、130.72亿元。
  中国联通表示,公司将深入实施融合创新战略,不断深化算网、数智、数实“三个融合”,持续推进网络、技术、服务“三个向新”。
  2022年开始,中国联通的财务费用转为负数。2022年至2024年,其财务费用分别为-7.48亿元、-2.59亿元、-2.78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为-4.26亿元,同比增长171.34%。
  中国联通的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83.63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
  中国联通的现金流相对充足,财务状况持续改善。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货币资金520.75亿元,远高于对应的有息负债162.44亿元。
  资金充足,将为中国联通研发等资本开支提供有力保障。

【2025-10-24】
专访内蒙古联通总经理韩敏:推动算力与垂直场景深度结合,激活产业升级动能 
【出处】飞象网

  飞象网讯(计育青/文)近年来,地处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的AI基础设施不断加速,AI与实体产业融合的应用案例也大量涌现,这背后,内蒙古联通及其合作伙伴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日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韩敏在接受飞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蒙古联通作为自治区基础电信运营商,围绕AI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研发、行业应用探索三个方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发展,着力成为AI基础设施的“筑基者”、AI创新应用的“引领者”和AI生态繁荣的“推动者”。
  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智算基础设施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同时还有光伏和风能等充沛的清洁能源供给,加上位置接近京津冀城市圈,天然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联通近年来针对AI基础设施、大模型、行业应用做了大量工作。韩敏表示,在AI基础设施方面,内蒙古联通启动了“算力领航行动”,加快建设智算基础设施,并大力推动算力网络互联互通。
  韩敏表示,目前内蒙古联通已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三地建成了大型智算中心。位于新城区的是中国联通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是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数据中心节点,也是中国联通集团超大规模训练中心节点,规划总机架3万架,建成后可提供37万PFlops算力,将成为中国联通集团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和辐射全国的高性能算力枢纽。和林格尔、乌兰察布建设的智算中心则与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形成双城互备,为自治区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在加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内蒙联通还持续推进算网融合,建成了算力智联网和“2-5-20”超低时延圈,实测自治区内呼、包、鄂、乌四城市间时延小于2ms,呼和浩特到“京津冀”小于5ms、到“长三角”小于12ms、到“大湾区”小于14ms。目前,内蒙古联通算力智联网可直达“东数西算”八大节点、22个省市,让算力互联更简单、传数用算更安全。
  积极推进大模型基础研究和赋能应用
  在高质量的AI基础设施之上,还需要建设高质量的AI大模型和面向各个细分领域的AI解决方案,帮助各行各业方便快捷地拥抱AI。据韩敏介绍,内蒙古联通一直在与合作伙伴联手探索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体等研究。比如中国联通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在为党政机关、金融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等数十个头部客户提供多样化算力服务的同时,还承担了通用大模型训练、行业大模型训练、推理、云渲染、传统计算、AI原生存储等业务。
  此外,内蒙古联通还以中国联通自研的元景大模型为基础,推出了元景MaaS平台,向客户提供开放训练算力、开放通用大模型、开放MaaS、开放行业专家团队等服务。在DeepSeek异军突起后,内蒙古联通又全面接入DeepSeek,推出“元景MaaS-DeepSeek”平台,形成覆盖智能算力与行业模型应用的双轮驱动体系。
  AI赋能,服务千行百业
  算力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与场景深度融合,才能释放赋能行业的最大价值。韩敏告诉记者,内蒙古联通近年来陆续启动了AI赋能、云智万家、云创绽放等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千场万景,深入政务服务、工业生产、教育教学、智慧交通等多个行业。
  在政务服务领域,内蒙古联通将呼和浩特12345政务热线与AI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政务热线受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在工业生产领域,内蒙古联通与伊利集团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智慧乳业”联合实验室,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设计优化、生产管理等全流程。在教育领域,内蒙古联通与内蒙古大学共建了智算与网络安全实验室,依托元景网络安全大模型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将实验室成果服务于客户安全需求。在智慧交通领域,内蒙古联通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呼和浩特“青城智慧交管项目”,实现了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路口平均通行效率提升了25%,主干线通行效率提升了20%。
  对于家庭用户,内蒙古联通启动了“云智万家”行动,将AI与5G-A、万兆光网深度融合,推出了“联通看家”、“云智手机”、“云智电脑”、“智家通通”等云智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AI应用体验。对于个人用户,内蒙古联通启动了“云创绽放”行动,推出了将人工智能应用融入个人生活的联通云创卡。“联通云创卡具有AI绘画、AI音乐、AI课堂、数字分身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数字创作、体验数字生活,全面开启个人畅享智能新生活。”韩敏说。
  如今在每个人的手机上、每个办公室的电脑上、每辆新车上,以及现代化的工厂车间里,AI智能体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人们很难相信,普通人在2025年初以前基本触摸不到AI大模型。这一切既是人工智能产业积极研发的成果,同时也极大依赖于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在基础设施、大模型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不懈努力。韩敏表示,内蒙古联通接下来将继续以 “数智融合促进数实融合”,推动算力与垂直场景深度结合,激活产业升级动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联通力量。

【2025-10-24】
量增价升不卷:三大运营商前三季用户数据出炉 
【出处】通信产业网【作者】崔亮亮

  存增一体运营,着力用户价值深耕。
  2025年10月20日至22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陆续发布2025年前三季财报,随之三大运营商用户发展情况出炉。
  前三季,三大运营商5G网络用户数总数达到11.37亿户,移动用户总数达18.02亿户,固网宽带总用户数为6.58亿户。运营商消费端移动业务企稳向好,家庭端固网宽带业务量增价升。
  5G网络用户渗透率均超六成
  前三季移动通信市场方面,中国电信5G网络用户数达2.9亿户,中国联通5G网络用户达2.25亿户,中国移动5G网络用户达6.22亿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5G网络用户持续保持快速渗透,5G网络用户渗透率分别达到66.9%、63.2%和61.7%。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当年5G网络用户渗透率分别提升7.9pp和6.7pp。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当年5G网络用户数分别净增4168万户和6995.3万户。由于中国联通2024年底只公布5G套餐用户,尚未公布5G网络用户数,无法计算当年5G网络用户净增数。但中国联通5G网络用户数较一季度净增2136.2亿户,5G网络用户渗透率较一季度提升4.7pp。
  移动用户数方面,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达4.37亿户,净增1267万户;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达3.56亿户,净增1248万户,净增数创近年同期新高;中国移动移动用户数达10.09亿户,净增达455.9万户。
  中国电信前三季基础业务稳健发展,当年净增1267万户。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16.9%,手机上网DOU达到22.3GB,同比增长 11.4%。
  中国联通表示,其网络投资提质增效。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全面深化共建共享、共维共优,实现网络能力显著提升。推进移动网络从5G到5G-A的向新升级,实现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个人市场方面,前三季中国移动进一步加强细分市场拓展,深化存量经营、价值经营,深入实施网龄成长计划和全球通升级计划,不断巩固个人市场根基。据三季报,中国移动移动用户总数达到10.09亿户,较二季度净增399.6万户,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中国移动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8.3%,手机上网DOU达到17.0GB,同比增长8.1%,移动ARPU为48元,较二季度下降1.5元。
  固移融合创新发展
  前三季,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共达到6.58亿户,其中中国电信2亿户、中国联通1.29亿户、中国移动3.29亿户,市场占比分别为30.4%、19.6%和50%。中国移动达到一半市场占比,中国移动本年度固网宽带用户净增1419.6万户,净增数是中国电信(净增305万户)和中国联通(净增679万户)净增之和的近1.5倍。
  三大运营商积极发展网络供给能力与业务的融合发展,适应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个人、家庭消费新产品、新能力。
  中国电信积极把握用户的数字消费新需求,千兆宽带用户渗透率约31.0%,加快推动连接、终端、应用、权益等融合要素升级,持续提升个人及家庭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中国联通积极推动宽带网络从千兆到万兆的向新升级。并表示持续深化融合发展,填充新业务元素,拓展用户规模价值,融合套餐用户ARPU保持百元以上。
  家庭市场方面,中国移动坚持以“移动爱家”品牌为引领,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融合经营体系,推进智慧家庭服务生态和服务体系升级。据三季报,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总数达到3.29亿户,较二季度净增553.7万户,前3季度净增1420万户;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8亿户,首3季度净增976万户,固网宽带用户增长前进。前三季度,中国移动家庭客户综合ARPU为44.4元。
  运营商前三季用户数据表明,运营商个人市场正转向存增一体运营,着力用户价值深耕。APRU持续向好,全年有望稳中有升。

【2025-10-24】
三大营运商三季报营收净利双增 中国移动日赚4.27亿元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随着中国联通10月22日晚披露三季报,三大电信营运商三季报全部出炉。
  中国移动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7946.66亿元,同比增长0.41%;归母净利润为1153.53亿元,同比增长4.03%。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509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为311.2亿元,同比增长1.4%。
  中国电信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942.70亿元,同比增长0.59%;归母净利润为307.73亿元,同比增长5.03%。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48.48亿元,同比下降0.91%;归母净利润为77.56亿元,同比增长3.6%。
  中国联通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929.9亿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为87.7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927.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归母净利润为24.2亿元,同比增长5.4%。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交出了营收、净利润双增的亮眼答卷。尽管营收增速出现了放缓,但归母净利润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据记者统计,三大电信运营商前三季度总营收14819.26亿元,归母净利润总和达1549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日赚4.27亿元,中国电信日赚1.14亿元,中国联通日赚0.33亿元。中国移动以日赚4.27亿元遥遥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运营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中国移动的移动客户总数达10.09亿户,净增455.9万户,其中5G网络客户数为6.22亿户,净增2300万户,显示出公司在5G领域的持续扩展。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的移动客户总数达3.56亿户,净增1248万户,其中5G网络客户数为2.25亿户,固网宽带用户达1.29亿户,净增679万户。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的移动客户总数达4.37亿户,净增1267万户;5G网络客户数为2.92亿户,净增1039万户,渗透率提升至66.9%,千兆宽带用户渗透率约31.0%。

【2025-10-24】
一年多次分红蔚然成风 A股中期红包密集派发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黄一灵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随着半年报分红进入密集实施期,现金红包到账率正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A股已有超600家上市公司合计超3000亿元的半年度现金红包发放到位,且目前还有超3000亿元分红在途。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报分红尚未全部到账,多家上市公司已剧透三季报分红预案,一年多次分红蔚然成风。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是资本市场从重融资向重回报生态重构的关键转折。一年多次分红不仅提升了市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更推动了“融资—发展—回报—再融资”良性循环的形成。
  半年度分红密集落地
  当下,A股上市公司半年度分红正密集落地。按此前披露,仅10月24日,便有中国平安、中国联通、大秦铁路等30余家A股上市公司的2025年半年度现金分红正式到账。
  近期真金白银接连发放到投资者账户背后是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再创新高。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截至8月31日,818家上市公司公布今年一季度、半年度现金分红方案,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6497亿元,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达31.97%,较上年同期略有提升。如果仅看半年度分红数据,以沪市为例,截至目前,沪市已有超400家公司发布半年报利润分配方案,合计金额超过5600亿元,家数、总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企业性质来看,央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0余家公司半年度分红超百亿元,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电信等。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现金红包已经派送,对应金额分别达到541亿元、166亿元;“三桶油”高额分红悉数到账,合计分红金额超820亿元。
  从每股分红比例看,在已经实施的半年度利润分配中,吉比特、硕世生物、东鹏饮料等20多家公司的每股分红水平在1元以上,其中吉比特分红水平更是达到每股6.6元。
  万联证券分析师宫慧菁表示,结合一季报及半年报看,2025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分红力度继续加大,实施或宣告中期利润分配金额延续增长势头,多个行业分红金额同比增长,部分行业分红增长幅度超100%。随着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预计将推动市场生态改善,向投资者传递积极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更多现金红包在路上
  目前,尚有超3000亿元半年度红包暂未派发。银行、煤炭、电力等一大批拥有高分红传统的企业,其实施工作正在推进中。例如,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将派发超2000亿元的现金红包。
  与此同时,三季报分红窗口已悄然开启。根据统计,截至10月23日发稿,超3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利润分配方案,计划派现共计超40亿元。其中,联科科技于10月24日派息,每10股派现3元,合计派发金额0.64亿元。
  实际上,一年多次分红已成为新风向。今年以来,药明康德、中国中车、工业富联等龙头公司便加入一年多次分红队伍,宣布将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相关上市公司的慷慨也让股息率变得更有吸引力。近期,包括煤炭、银行等在内的一批高股息公司被市场关注。统计显示,以沪市为例,按照近12个月股息率计算,沪市200多家公司股息率超过3%,其中70余家公司超过5%。已经实施半年报分红的公司平均股息率为2.52%,其中90余家公司股息率超过3%。
  多家公司发布中长期分红规划
  近年来,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9月22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近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超8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展望未来,多家上市公司作出长期规划,发布了2025年至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主动向投资者传递对未来盈利能力和回报水平的信心。例如,10月23日晚,精工钢构公告称,公司计划在2025年度至2027年度,每一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度归母净利润的70%,或分红金额不低于4亿元(含税)的孰高值。
  A股市场持续稳定的分红也为红利资产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畅力资产董事长、投资总监宝晓辉认为,红利资产从来不是“炒题材的短线股票”,投资者更应将其理解为“能持续下蛋的母鸡”——真正有价值的是“每年稳定的分红”,而非“母鸡本身在某些阶段被炒高的价格”。因此,真正的红利投资,应更多关注其每年的分红水平,而非过度看重每年可能的股价涨幅。若以“赚慢钱、获取分红”的投资心态布局红利资产,那么驱动A股红利资产走强的长期逻辑,预计将持续存在。

【2025-10-24】
年内25家A股公司刷新分拆上市“进度条” 
【出处】证券日报

  10月22日晚间,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拟分拆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根据相关规定,本次分拆上市尚需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联通的股东会批准。
  至此,年内已有25家A股上市公司推进分拆上市计划。从进程来看,据数据统计,25家企业中,5家分拆上市成功落地,9家因市场环境变化、战略调整等因素终止计划,其余11家仍处于审核问询、股东大会审议等有序推进阶段,整体呈现“稳步推进、有进有退”的市场特征。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多家A股公司推进分拆上市,体现了政策优化与企业战略需求的“双向奔赴”。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分拆路径更趋多元。
  分拆上市“进度条”持续刷新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进度条”持续刷新,资本运作助力企业实现主业升级、新兴业务突破。
  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涉及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以成功完成分拆上市的5家公司为例,其中2家聚焦半导体芯片设计、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细分领域;1家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制造;还有2家布局高性能复合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赛道。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产业成为分拆上市集中领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向的高度认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具有技术密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长快等特点,分拆上市有助于公司相关业务获得独立融资平台,加速技术迭代和规模扩张。同时,这一趋势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引导资源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的功能。
  在上市路径选择上,“A拆A”模式覆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主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呈现多元化布局特征。数据显示,从上述25家公司拟分拆上市的板块来看,6家为主板、1家为科创板、4家为创业板、5家为北交所。这种基于子公司业务属性、发展阶段与融资需求的精准板块匹配,不仅有效提升了分拆上市成功率,还能助力子公司依托对应板块资源优势实现差异化成长,构建“主业聚焦+新兴业务突破”的双轮驱动格局。
  同时,“A拆H”成为企业拓展全球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上述25家推进分拆计划的A股公司中,8家将子公司拟上市地定为港股主板,通过对接港股市场国际化资本平台,进一步提升子公司国际影响力、优化融资结构,为海外业务拓展注入资金活力,实现境内外业务协同增效。此外,还有1家A股公司分拆上市目的地尚未明确。
  作为“A拆H”的典型案例,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矿业”)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在港股主板正式挂牌上市。紫金矿业表示,将持续向子公司提供资源赋能,助力其依托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黄金业务。
  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2025年以来,监管层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为主线,不断提升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为分拆上市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与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过分拆上市,相关企业可更好地推进自身发展战略。在付一夫看来,对于母公司而言,分拆非核心业务可实现主业聚焦,将更多资源集中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子公司上市获得股权溢价收益,优化财务结构;对于子公司来说,分拆上市后可提升决策效率,并获得独立融资渠道。此外,分拆上市还能实现风险隔离,避免单一业务板块的经营风险传导至母公司,同时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为业务发展注入活力。
  例如,中国联通表示,本次分拆上市后,子公司将实现独立上市,股权运作方式和融资渠道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有利于其实现当前和长远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基于现有领先地位整合车联网业务,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
  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在上市路径选择上呈现‘境内外并举、多板块覆盖’的特征,涉及行业集中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这有望进一步优化A股市场的行业结构与企业层次,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科创动能,进一步形成‘优质资产供给增加—投资活力提升—资源优化配置’的良性循环。”

【2025-10-23】
谁大赚谁在亏?港股公司最新业绩抢先看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王军

  随着2025年三季度财报披露逐渐进入高峰期,港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备受市场关注。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港股市场上有色金属、保险、通信等多个行业的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或三季度业绩报告。有色金属、保险行业龙头业绩增长较快,通信行业龙头业绩保持稳定。零售巨头高鑫零售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业绩陷入亏损。
  资源股业绩普遍大涨
  10月20日,金力永磁披露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73亿元,同比增长7.16%;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61.81%
  金力永磁作为一家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企业,专注于钕铁硼磁钢成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涉足磁组件及稀土永磁材料回收综合利用业务。随着上游稀土原材料市场价格走高,稀土磁材价格自2024年第四季度触底回升,随着稀土供给端收缩效应逐渐显现,产业链价格逐步开启上升态势。
  针对原材料走高的情况,金力永磁强调,公司通过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策略等措施,积极应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交付能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巩固了经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
  紫金矿业在10月17日发布了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长10.33%;实现净利润378.64亿元,同比增长55.45%。
  报告期内,紫金矿业的黄金业务板块表现尤为突出,财报明确指出,“伴随金价上涨,黄金板块已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从产量数据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矿产金产量达到65吨,同比大幅增长20%。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产量为24吨,环比第二季度增加了7%。
  山东黄金也在此前发布了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0亿元至41.0亿元,同比增加83.9%到98.5%。
  山东黄金表示,公司统筹优化生产布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在科学匹配项目建设的同时,显著提升运营效能,实现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项目建设速度的协同提升,同时叠加黄金价格上行因素,公司利润同比涨幅较大。
  今年以来,金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其他黄金企业同样交出亮眼业绩。招金矿业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3亿元,归母净利润21.17亿元。
  保险龙头业绩快速增长
  股市向好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多家保险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中国财险10月16日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将增加约40%到60%,2024年同期为267.50亿元。
  关于本次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公告指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中国财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人保集团“五个一流”目标要求,通过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强化重点领域战略布局、推动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使得承保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人保财险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在保持流动性安全边际的基础上,适度增配具有长期价值的优质权益类资产,受益于前三季度资本市场上涨,公司配置结构的优化放大了市场上涨的正向效应,总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较大。
  无独有偶,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也预计前三季度业绩将实现大增。中国人寿公告显示,预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同比增长约50%到70%。
  新华保险的公告称,经初步测算,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得益于外部资本市场改善,权益规模提升以及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预计上市险企净利润在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延续超预期增长,且增速普遍高于2025年中报增速。
  通信龙头业绩稳定增长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近日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
  中国移动前三季度营收7947亿元,同比增长0.4%;股东应占利润为1154亿元,同比增长4%。
  对于中国移动的三季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指出,公司用户基础持续巩固,核心业务保持稳健增长,5G与家庭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公司积极拓展AI、国际业务等新增长引擎,推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将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深化改革攻坚、创新突破深化转型升级、新旧动能不断转换,深化精细运营、精益管理,持续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中国电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69.98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73亿元,同比增长5.0%。
  中国联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30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200亿元,同比提升5.1%。
  第一上海证券认为,随着DeepSeek大模型发展,中国有了底层适配的AI服务器,从硬件、大模型和应用的生态完全打通,自主可控。未来国内将进入到AI Agent大爆发的时代,对运营商的宽带、AIDC和云业务将带来巨大需求增长。
  零售巨头业绩亏损
  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10月20日发布了一份盈利预警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预计录得净亏损及归母净亏损约1.1亿元至1.4亿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86亿元、归母净利润2.06亿元。
  此次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营收承压。高鑫零售表示,受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疲软影响,单笔件数及商品平均售价下降,致客单价下滑;叠加中秋国庆“双节合一”的日历效应,营收同比双位数下滑。
  此外,高鑫零售在公告中称,降本增效举措大幅抵消了营收下滑对利润的影响。公告中提及的一些一次性影响因素包括:商店街主动调整过程中收入下降;约1.5亿元归因于华中大区组织优化以及利息收入同比减少所致,导致利润下滑。
  在市场激烈竞争格局下,大卖场起家的大润发近几年也在求变。而在最新公告中,高鑫零售提到:“目前,公司正稳步推进三年战略落地,通过聚焦商品力提升、优化供应链效率、调改现有门店、打造社区生活中心、拓展新门店及试点前置仓模式等举措积极改善经营。”

【2025-10-23】
强化价值经营:三大运营商前三季业绩对比 
【出处】通信产业网【作者】赵妍

  稳中有进,转型加速。
  近日,三大运营商陆续披露前三季度业绩报告。从财务数据看,三大运营商经营呈现稳健态势,三家在营收、净利双增长的同时,又在基础业务深耕、战略新兴业务拓展及研发创新等领域展现出差异化竞争格局。
  规模断层明显,效益增速分化
  财务数据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直观体现,2025年前三季度,三大运营商在营收与净利润层面均实现正增长,但受业务结构、成本管控及战略投入差异影响,呈现出“规模断层明显,效益增速分化”的特征。
  从营收规模来看,中国移动优势显著。其营运收入达7947亿元,同比增长0.4%,这一规模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营收总和的1.6倍以上。中国电信三季度营收3943亿元,同比增长0.6%,中国联通营收2930亿元,同比增长1%。在营收结构方面,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为6831亿元,同比增长0.8%,占营业收入比重超86%,业务根基扎实;而销售产品收入及其他为1115亿元,同比下降1.7%,虽对整体营收形成一定拖累,但降幅较上半年明显收窄,显示出第三季度经营状况的改善。中国电信的服务收入为3663亿元,同比增长0.9%,略高于整体营收增速,说明服务类业务仍是其增长核心;中国联通服务收入2616亿元,同比增长1.1%,在三大运营商中增速最快,反映出其在服务品质提升与用户价值挖掘上的成效。
  净利润方面,增速分化趋势更为突出。中国联通以5.1%的同比增速领跑,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00亿元;中国电信紧随其后,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5.0%;而中国移动虽净利润规模最大为1154亿元,但增速仅为4.0%,低于另外两家运营商。
  在盈利能力与成本管控上,三家企业各有亮点。中国移动销售净利率达14.5%,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654亿元,同比增长0.9%,EBITDA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为38.8%,盈利效率领先,这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和成熟的运营体系密切相关。中国电信则展现出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前三季度营业成本为2748亿元,同比仅增长0.1%,远低于营收增速;销售费用389亿元,同比下降1.4%,通过精细化营销与数字化运营降低了获客成本。中国联通销售净利率为6.8%,虽低于前两者,但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压缩非必要开支,实现了净利润增速的领先,成本管控的潜力正逐步释放。
  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科技属性与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中国联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9%,重点投向6G、低空智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前沿领域,研发强度在三家企业中最高;中国电信研发费用91亿元,同比增长4.4%,聚焦网络、云及云网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方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显著;中国移动虽未披露具体研发费用增速,但从其“全面推进AI+规模发展”“深化数智融合”等战略表述来看,研发投入规模与方向均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为后续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基本盘稳定
  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是运营商的“压舱石”,2025年前三季度,移动业务呈现5G渗透率攀升,ARPU表现分化的特点。
  5G网络建设与用户发展仍是移动业务的核心主线。从用户规模来看,中国移动优势难以撼动,截至9月30日,其移动用户总数达10.09亿户,较二季度净增399.6万户,占国内移动用户市场份额超50%;其中5G网络用户数达6.22亿户,较二季度净增230.4万户,5G渗透率提升至61.7%,较二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用户基数与5G迁移速度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规模虽不及中国移动,但5G渗透率表现更为亮眼,达66.9%,位居行业第一,反映出其在5G用户转化上的高效性;同时,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16.9%,手机上网DOU达22.3GB,同比增长11.4%,流量消费强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用户粘性与使用活跃度优势明显。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为3.56亿户,虽规模最小,但通过“融合套餐+权益升级”策略实现了用户价值的提升,其融合套餐用户ARPU保持在百元以上,显示出其在存量用户精细化运营上的成效。
  与此同时,ARPU的整体表现也反映出行业面临的挑战。中国移动移动ARPU为48元,较二季度下降1.5元,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加剧、套餐价格优惠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在存量用户价值深度挖掘上仍有提升空间。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虽未披露整体移动ARPU数据,但从中国电信高流量消费与中国联通高融合套餐ARPU来看,两家企业在用户价值维护上的策略更为精准,通过“流量+权益”“融合+服务”等方式,有效缓解了ARPU下滑压力。
  宽带业务是家庭市场的核心,也是运营商重要的增量来源。中国移动延续了“规模优先”的策略,前三季度固网宽带用户净增1420万户,总数达3.29亿户,家庭宽带客户达2.88亿户,净增976万户,用户增长速度与规模均居行业第一,其“低价套餐+捆绑营销”的模式在下沉市场仍具备较强竞争力。中国电信千兆宽带用户渗透率约31.0%,在三家企业中领先,通过提供高速率、高品质的宽带服务,吸引了大量中高端家庭用户,实现了宽带业务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的转型。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数为1.29亿户,净增679万户,增速虽不及中国移动,但通过“宽带+5G+智慧家庭”的融合套餐,提升了用户整体ARPU。
  第二曲线的竞速突围
  在基础业务增长逐步放缓的背景下,战略新兴业务成为运营商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方向。2025年前三季度,三大运营商在战新业务领域各有专攻,呈现出“差异化竞争、多点突破”的格局。
  云业务是战新业务的核心赛道,也是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中国联通前三季度联通云收入达529亿元,数据中心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8.9%。在算力布局上,中国联通智算总规模超过35EFLOPS,通过“算网融合”策略,为用户提供“算力+网络+应用”的一体化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政务等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中国电信以“息壤”智能云为核心,构建了完善的智能云体系,基于云网融合提供“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一体化服务,前三季度IDC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9.1%。中国电信的优势在于“云网融合”的深度协同,通过将云计算与网络资源紧密结合,为用户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云服务,在政务云、行业云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其“算力调度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全国算力资源的高效分配,为后续算力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移动虽未披露具体云业务收入数据,但从其“深化政企市场平台化运营,推进AI+规模发展”的表述来看,移动云业务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中国移动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广泛的渠道网络,在消费云、行业云等领域持续发力,同时其在算力网络建设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有望在云与算力赛道上实现追赶。
  除云与算力外,三大运营商在量子通信、网络安全、卫星通信等特色赛道上的布局也逐步显现成效,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中国电信在量子通信领域表现突出,前三季度量子收入同比增长134.6%,增速在所有战新业务中最高。中国联通获得工信部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标志着其卫星通信业务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中国移动DICT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从其“全面实施‘三大计划’,推进‘三个深化’”的战略来看,DICT与AI业务已成为其政企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
  2025年前三季度,三大运营商的财报数据充分展现了行业“稳中有进、转型加速”的整体态势。从共性来看,三家企业均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基础业务保持稳健,战略新兴业务成为增长核心引擎,AI、算力、云网融合等技术方向成为转型共识,行业正从“管道竞争”向“生态竞争”加速迈进。

【2025-10-23】
瑞银:降中国联通目标价至1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出处】智通财经

  瑞银发布研报称,将中国联通(00762)目标价由11.6港元下调至1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瑞银在业绩发布后微调联通盈利预测。因应宏观逆风导致业务增长受限,将2025至2027年度营收与盈利预测下调0至4%。
  联通2025年第三季服务收入为83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2%;EBITDA为254亿元,同比增长0.1%。在宏观逆风环境下,两项数据均低于市场共识1至2%,但与同业表现持平。净利润同比增长5.3%,基本与2025年上半年5%的增速持平。受惠于折旧节省,中国联通自2024年10月1日起将4G资产折旧年限从7年延长至10年,令2025年第三季度盈利增长胜同行。

【2025-10-23】
机构评级|华泰证券给予中国联通“增持”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10月23日,华泰证券发布关于中国联通的评级研报。华泰证券给予中国联通“增持”评级,目标价不超过7.56元。其预测中国联通2025年净利润为96.02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15家机构发布了中国联通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7.59元,最低目标价为7.10元,平均为7.42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01.01亿元,最低为95.21亿元,均值为97.2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74%。其中,评级方面,8家机构认为“买入”,4家机构认为“增持”,2家机构认为“推荐”,1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10-23华泰证券王兴增持9602000000.00007.56002025-09-11长城证券侯宾买入9859000000.0000--2025-09-02长江证券于海宁买入9611000000.0000--2025-08-25山西证券高宇洋买入9521000000.0000--2025-08-24兴业证券章林增持9589000000.0000--2025-08-17民生证券马佳伟推荐10101000000.0000--2025-08-15光大证券刘凯买入9725000000.0000--2025-08-15天风证券王奕红增持9726900000.0000--2025-08-14中信证券李赫然买入9527710000.00007.10002025-08-13中国银河赵良毕推荐9734280000.0000--2025-08-13浙商证券张建民买入9663000000.0000--2025-08-13国泰海通证券余伟民增持9857000000.00007.59002025-08-12招商证券梁程加强烈推荐9609000000.0000--2025-08-12国金证券张真桢买入10031000000.0000--2025-05-01广发证券韩东买入9770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10-23】
业绩依然稳健!三大电信巨头三季报出齐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南深

  【导读】中国联通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5.2%,拟分拆智网科技创业板上市
  10月22日晚,中国联通发布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929.9亿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为87.7亿元,同比增长5.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6.2亿元,同比增长10.9%;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83.63亿元,同比增长0.2%。
  第三季度,中国联通营业收入为927.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归母净利润为24.2亿元,同比增长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4亿元,同比增长12.4%。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达到3.56亿户,净增1248万户,固网宽带用户达到1.29亿户,净增679万户,宽移用户净增规模创近年同期新高;物联网连接数突破7亿个。公司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联通云收入达529亿元;数据中心收入为214亿元,同比提升8.9%。5G虚拟专网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万个。
  此前两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先后公布了三季报,至此三大电信巨头三季报出齐。对比来看,三巨头2025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放缓,增长接近停滞,但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指标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在发布三季报的同时,中国联通还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网科技)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中国联通称,本次分拆上市有利于推动智网科技创新业务发展、经营质量提升和竞争力打造。通过本次分拆上市,智网科技能够借力资本市场,精准把握车联网行业战略机遇,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打造专精特新能力,培育新的增长引擎,不断提升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实现做优做强。
  截至10月22日收盘,中国联通市值为1732亿元。

【2025-10-23】
三大运营商发力新场景 卫星通信业务商业化提速 
【出处】证券时报

  继中国电信之后,近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两家基础电信企业先后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三大运营商均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今年8月,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10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随着政策密集出台,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电信运营企业正围绕6G天地一体信息基础设施,从政策争取、技术攻关、商用推进等方面积极布局。业内判断,以手机直连卫星为切入点,卫星通信将与低空、航空、车联网等场景相互融合,形成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
  大力推进“天地一体”
  在向中国联通颁发经营许可时,工信部表示,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将有利于形成适度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格局,让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更好地触达普通用户。基础电信企业与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协同联动也将更加紧密,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移动表示,公司已面向全国开展北斗短信服务,此次获得卫星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标志着中国移动“北斗+天通”双星卫星通信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全面构建“天地一张网”智能通信新格局。
  上述《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目标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1000万,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应用,进一步完善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
  在中国移动研究院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所长邓伟看来,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国家空间安全的重要保障,天地一体是6G典型特征之一。“《指导意见》将促进卫星与地面融合发展,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融赋能,激发卫星通信企业、电信运营商及广大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活力。”
  邓伟向记者表示,《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推动手机直连等多类型业务发展,拓展应急、车联网、航空互联网、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从技术、市场、业务、场景等方面推动形成天地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加快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步伐,打造“天地一体”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战略新高地。
  中国电信拥有4个卫星领域的全业务牌照,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持续扩大天通卫星优势,服务全网用户,推动卫星通信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快速普及延伸。
  上下游形成合力
  产业链的成熟有赖于上下游形成合力。记者注意到,近日,卫星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动作频频,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的合作动向落地。
  其中,通宇通讯发布了Macro WiFi产品,该产品能够打通卫星网络与地面通信的链路通道,实现与星链等卫星的互联,单个设备可实现两公里范围的网络覆盖,可容纳200名以上用户同时使用。
  *ST铖昌重点布局的多通道多波束幅相多功能芯片,集成度高、功耗低、噪声系数优异,具备较强竞争力,已在新一代低轨卫星及地面配套设备中获得应用。
  近日,海格通信与国电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开展芯片、模组、终端、天线系统及星载设备等关键领域的联合创新,共同打造覆盖“空天地海”的全域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积极打造星地融合创新应用,已突破卫星网络体制优化、芯片一体化小型化、天地一体融合运营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双向语音通话与短信收发商用通信服务。
  据了解,依托天通卫星系统能力,中国电信已形成覆盖芯片研发、终端制造、网络建设、应用开发、服务提供、市场拓展等全链条自主可控、健全完备的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合作生态和产品服务体系,在海渔运输、水利林业、科研勘探、户外探险、应急保障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与邓伟交流中,他特别谈到中国移动建立的星地深度融合组网(STCN)技术体系。据了解,该体系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为达成覆盖连续,提出“大尺度、高动态”智能异构组网方案和天地一体分布式自治网络;为实现干扰可控,提出星地融合频率共享技术;为实现资源统一管控,提出地面控制的卫星资源管控技术和星地资源统一调度算法。
  中国移动提供的数据显示,以上这些体系化创新技术的成果成效,将使星地融合的天地一体网所需的卫星数量缩减至卫星独立组网的一半,并使单星成本下降10%。
  卫星通信离不开终端支持,除了新上市明确支持卫星通信的各类终端以外,存量手机直连卫星也已处于从0到1的关键节点。据悉,中国移动正联合华为、中信科、银河航天研制存量手机直连卫星“齐域”基站样机,让存量手机跨越技术壁垒,共享星地一体服务。
  直连应用有望率先破局
  卫星通信主要应用方向为应急通信和补充覆盖,应急通信是指地面网络遭到自然灾害破坏或人为损坏时的应急通信保障,补充覆盖则是指对偏远山区、航空、海洋等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有效补充。
  当前,国内运营商推出了部分手机直连卫星的窄带业务,包括短消息业务和语音业务。基于高轨卫星的短消息业务已经在2024年11月正式商用,已有30万业务注册用户,26余款终端支持;基于高轨卫星的语音业务完成了技术验证,后续将进行网络改造并推动预商用。
  邓伟告诉记者,中国移动租用了中星系列传统卫星和亚太6D高通量卫星资源,持续服务海洋宽带、应急救援等市场。联合产业伙伴开展数据采集、环境监测等卫星物联网业务。携手中国时空依托北斗和5G网络,发布北斗短信业务,累计发展用户超49万,在网终端数超1600万部,还在推进天通高轨卫星共享工作。
  “中国电信已在全球率先实现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等星地融合创新通信服务。”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手机直连卫星可以实现“不换卡、不换号”拨打天通卫星电话、发送天通卫星短信,在高原、雪山、荒漠等极端环境下或发生洪涝、地质灾害时保障关键语音与短信通信。
  汽车直连卫星则能够实现使用车载大屏拨打天通卫星电话、发送天通卫星短信,天通卫星通信能力与车载系统设计融为一体,在无蜂窝网络环境下,支持车主一键连接天通卫星并拨打卫星eCall(Emergency Call)至车企道路救援中心,并通过卫星短信发送事发地位置信息,为后续救援锁定位置提供关键支撑;车辆事故可自动触发卫星eCall紧急呼叫系统,为车主提供及时、紧急救援。
  中国电信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天通卫星的用户规模已超300万。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7家手机厂商已累计推出37款具备直连卫星功能手机,累计销量超2400万台。中国电信还与比亚迪、吉利、赛力斯、奇瑞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直连卫星上市车型已达7款,预计2025年年底直连卫星车型销量将突破10万台。
  除了面向大众的To C直连服务外,业内判断,卫星运营还包括To B模式,即以太空算力和“星缆计划”为代表的企业级专属服务,更侧重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等高附加值需求。
  在邓伟的描绘中,未来,卫星通信产业将形成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的图景,将形成卫星企业、地面运营商、民营企业等各方主体广泛参与的市场生态。在他看来,以手机直连卫星为切入点,与低空、航空、车联网等场景相互融合,将催生出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
  “随着手机直连卫星功能逐渐成为手机标配,卫星通信有望像4G/5G一样普及,成为人们日常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无论身处山区、海上还是空中,用户均可享受无缝连接的通信体验。”上述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负责人说。

【2025-10-23】
股东追踪|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持有中国联通的流通股份减少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近期中国联通发布2025三季报,十大流通股东发生了以下变化:4位股东的自持流通股份减少。自持流通股份减少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减少57.04%至5.647亿股;华夏上证50ETF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减少2.64%至2.985亿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减少4.41%至2.663亿股;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减少3.09%至1.924亿股。机构或基金名称持有数量占流通股比例自持流通股份变动比例股份类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114亿股37.05%不变流通A股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31.9亿股10.37%不变流通A股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19亿股6.17%不变流通A股深圳市腾讯信达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6.11亿股5.23%不变流通A股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6.333亿股2.06%不变流通A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5.647亿股1.84%-57.04%流通A股嘉兴小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百度鹏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4.392亿股1.43%不变流通A股华夏上证50ETF2.985亿股0.97%-2.64%流通A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2.663亿股0.87%-4.41%流通A股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1.924亿股0.63%-3.09%流通A股小科普:证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业务,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投资风格偏向稳定性和安全性,通常在市场波动时发挥“国家队”角色,进行市场托底。汇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级别的投资公司,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进行多元化的国内外投资;投资风格偏向长期稳健投资,注重价值和宏观经济趋势,对国有企业的持股较多。社保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战略储备基金,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以保障社会保险支出的需求。投资风格偏向稳健、长期,注重风险控制和收益平衡,倾向于获得稳定的长期回报。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专注于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金,支持半导体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投资风格偏向产业导向型,更关注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险资(保险资金):由保险公司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收入,规模庞大且流动性要求高。投资风格偏向稳健、保守,偏好低风险、高稳定性的资产,如债券、优质蓝筹股和基础设施项目。信托(信托公司):提供信托服务,以受托人的身份管理和运用财产,为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提供桥梁。投资风格较为灵活,涵盖了房地产、股权、固定收益类产品等领域,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多样化。外资(外资机构):国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代表,涵盖对冲基金、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等。投资风格偏向多元化和国际化,注重全球资产配置、行业龙头和成长性企业的投资机会,反应灵敏且策略多变。牛散:指的是指盈利能力非常好的散户,选股能力强,具有超强的股市洞察能力,牛散一般都能跑赢市场,并且获得不错的收益。牛散又名大户,散户中成功之后,就成了牛散。

【2025-10-22】
中国联通第三季度净增5G网络用户1167.4万户 累计达2.25亿户 
【出处】飞象网

  飞象网讯(致新/文)10月22日消息,中国联通今日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运营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联通联接用户总数达到12.33784亿户,其中5G网络用户数达2.25187亿户,本季度净增1167.4万户。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联通联接用户总数达到12.33784亿户,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达7.0331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数达21688个,当月智慧客服客户问题解决率达98.9%,当月智慧客服智能服务占比达85.1%,授权专利本年累计数量达369件。

【2025-10-22】
谁是顶梁柱?2025省级运营商50家调研报告暨分布矩阵出炉 
【出处】通信产业网【作者】崔亮亮

  AI+时代的创新与向上。
  运营商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赋能者,不仅为人工智能发展筑牢网络基础,还推动了AI商业化落地。省级运营商公司是运营商整体发展中的关键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肩负战略落地责任,又承担经营指标实现,是运营商中的运营商,是通信业的承重墙。做好省级运营商的研判对于促进运营商业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第十九届通信产业年度调研省级运营商50家报告》出炉。调研报告呈现省级运营商公司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在“AI+”时代中的能力与创新。为发现地方运营商实际情况,挖掘创新,发现问题,为面向“十五五”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省级运营商调研以“AI+时代的创新与向上”为主题,通过常规采访、企业申报、编辑提报、实际调研等形式开展。以50家省级运营商为样本,在综合过去一年地方运营商的收入规模、盈利能力等基本面和用户增长等基本业务市场指标外,重点考量面向行业市场与家庭市场的AI数字化能力生成与创新,特别关注到一线运营商的AI方案供给与市场认可度等方面的成绩。
  在运营商分布方面,此次调研的50家省级运营商中,包括中国电信系统的省级运营商17家、中国联通系统的省级运营商16家和中国移动系统的省级运营商17家。由于中国移动整体体量较大,入选的省级公司较多,同时兼顾调研体系中三大运营商入选占比。
  在调研样本地域分布方面,50家省级运营商来自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是本区域内“AI+”应用实践的典型代表省级运营商。其中,来自东部地区的省级公司有广东联通、浙江移动、江苏电信等25家,来自中部地区的省级公司有河南移动、湖南电信、湖北联通等12家,来自西部地区的省级公司有四川电信、云南移动、内蒙古联通等10家,来自东北地区的省级公司有黑龙江联通、辽宁移动等3家。
  AI浪潮席卷而来,挺进AI主场,运营商承担了AI“新三者”角色,即AI基础设施筑基者、AI模型应用赋能者和AI信息服务创新者。在角色的转变和重塑下,地方运营商走在了角色重塑的第一线,以一线的具体实践践行了“新三者”的新定位。
  在营收方面,地方运营商无疑承担了挑大梁的作用。报告从营收角度对50家省级运营商营收规模做一梳理。报告指出,对于地方运营商而言,营收规模、盈利能力构成企业发展基本面。例如广东移动、江苏移动、广东电信、广东联通这样的运营商地方大省公司,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AI赋能产业方面都走在了集团的前列,对集团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报告认为,省级运营商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彰显强劲发展韧性。在传统业务方面,省级运营商基础连接业务稳中向好。融合发展成为主流,从地方运营商不断推出的新套餐、新业务、新产品可看到,其业务不断填充新元素、增加新服务、融入新AI赋能的价值空间,不断挖掘存量用户的需求潜力。
  但也应看到,地方运营商也同时承担了更多的经营压力。这种压力在实际业务中呈现出,激烈竞争中内卷的加剧,市场饱和下用户的争夺越发艰难。面向行业的AI业务变现尚存难度。这对地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进行提升服务质量、注重科技赋能、转换自身定位等一系列转变。在AI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产业实际的过程中,地方运营商的“新三者”角色功能转换也渐入佳境。
  AI不仅重构了电信业务本身,电信业在For AI的实践中,更让AI在各垂直行业落地生根。报告梳理了省级运营商AI能力与创新的呈现的特点和成果,并以案例的形式集中呈现。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研报告首次推出省级运营商分布矩阵。调研组认为,省级运营商呈现分层化发展特点,每个层次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厘清这些发展特征,有助于省级运营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总体上,三大运营商93家省级运营商可以分为四大类,依次为领军者、稳健者、进取者和成长者。
  领军者居于省级运营商分布梯形矩阵头部,共六家地方运营商。领军者,经营规模领先,盈利能力强劲、业务创新活跃,企业进取突出,集团战略落地显著,对新阶段地方运营商发展具有示范意义,是运营商体系的“领头羊”。分别为:广东移动、江苏移动、广东电信、江苏电信、广东联通和山东联通。
  稳健者居于梯形矩阵中上部。稳健者,经营规模大,盈利能力突出,业务创新强,企业精神面貌好,是运营商体系中的稳健力量。分别为浙江移动、河南移动、浙江电信、上海电信、山东移动、北京联通、四川电信、四川移动、湖南电信、云南移动、河南联通、北京移动、河北联通、安徽移动、上海联通、湖北电信、福建移动、湖南移动、安徽电信、湖北移动、浙江联通和河北移动。
  进取者居于梯形矩阵中部,进取者,经营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注重业务创新,能积极进取,是运营商体系中的进取力量。分别为:福建电信、上海移动、北京电信、广西电信、湖南联通、江西移动 江苏联通、湖北联通、陕西电信、辽宁联通、山西联通、广西移动、河北电信、辽宁移动、天津联通、福建联通、重庆电信、山东电信、黑龙江联通、云南电信、内蒙古联通、宁夏电信。
  未进入本次调研50家地方运营商为43家,数量较多,是矩阵中的成长者,构成运营商的基本面。成长者,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不突出,业务创新空间大,各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是运营商体系中的成长力量。
  在AI快速发展与通信行业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地方运营商既有存量市场饱和带来的增长困局,也有新兴领域探索期的不确定性,更有内外竞争挤压下的发展瓶颈,这些挑战共同构成了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障碍。
  调研报告指出了省级运营商发展的三方面挑战:一是人口红利渐趋消退,传统通信需求渐趋饱和,同质化竞争突出。二是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服务仍在培育发展,商业变现尚不清晰。三是第二曲线核心业务增速持续回落,业务增长面临瓶颈。
  省级运营商作为运营商 “上传下达” 的关键枢纽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的“承重墙”,肩负着承接集团战略,落地服务属地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AI+时代与行业转型关键期,既要坚守用户基础与网络根基,又要主动转型为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主体。面对挑战,省级运营商如何做?调研报告同时提出省级运营商四点发展建议。
  一是要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防范低层次内卷。二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业务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更加注重面向一线实际,形成方法论,输出方案。四是更加注重强化战略落地承重墙作用,保障集团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实现。
  站在通信行业从“规模红利” 向 “价值红利” 跨越的关键节点,地方运营商的转型发展不仅关乎自身生存与竞争力提升,更深刻影响着数字经济在区域层面的落地成效与行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报告指出,省级运营商唯有始终坚守“服务属地发展” 的核心定位,将集团战略部署与区域产业特色、用户需求深度融合,在“价值创造” 中替代 “价格竞争”,在 “创新驱动” 中摆脱 “路径依赖”,在 “生态协同” 中拓宽 “发展边界”,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通信服务商向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跨越,不仅成为集团战略落地的“坚实执行者”,更成为区域数字转型的 “核心推动者”、行业良性竞争的 “积极维护者”。最终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2025-10-22】
“无卡时代”来临,苹果“引爆”eSIM手机商用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10月13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全线开闸”,正式获批开展eSIM(嵌入式SIM卡)手机商用试验,试点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户无需实体SIM卡即可完成网络注册。
  此前,苹果公司宣布iPhone Air国行版10月22日正式发售,该机型为国内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京东10月17日数据显示,iPhone Air在预售阶段创下1秒成交额破亿元的纪录。在此带动下,华为、OPPO等国内厂商称将陆续推出eSIM手机。
  eSIM手机大规模商用箭在弦上。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如何实现国产供应仍“等米下锅”。记者近日联系多家封测厂商了解到,他们并不直接面对终端厂商,国产eSIM芯片如何供应,要向紫光国微、通富微电等了解。
  10月20日,紫光国微证券部人士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eSIM芯片技术成熟,可兼容全球400多家运营商,但国内最终能选择多少家运营商接入,合作方究竟是运营商还是手机厂商,商业合作模式目前仍待明确。
  有消息称,iPhone Air的eSIM芯片核心供应商为环旭电子,但该说法被公司否认。10月20日,环旭电子证券部人士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公司业务与苹果无关联。部分应用于智能穿戴的SiP(系统级封装)模组中集成有eSIM功能,未有独立的eSIM模组应用于客户的端侧产品。
  国内曾推动相关业务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多家涉eSIM芯片业务厂商,多数人士向记者表示,eSIM手机商用试验开启不久,此前有物联网eSIM业务经验,未曾应用于手机,但会持续关注这方面的机会。
  国内eSIM应用于智能手机处于起步阶段。过去十多年,国内相关政策曾积极推动eSIM技术落地,并经历了探索、试点、暂停、重启四个阶段。
  2015年起,中国联通率先启动eSIM技术研发。2017年,中国移动推出了全球尺寸最小的eSIM NB-IoT通信模组。随后,国内eSIM应用从可穿戴设备扩展至物联网领域。不过,2023年,三大运营商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同步暂停了eSIM 一号双终端业务及独立eSIM办理申请,国内eSIM市场陷入停滞状态。eSIM产业链中的芯片设计、封测、终端制造及配套材料企业的业务进展也受到了影响。
  紫光国微是国内首家实现eSIM全球商用的芯片商,公司已成功推出并量产多款符合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及国内通信标准的eSIM产品。
  公司证券部人士向记者介绍,公司在eSIM芯片业务上已有销售,主要分为两类场景:一是在手机端,仅在国外市场销售;二是在非手机类应用场景中,国内已有使用案例。
  今年9月22日,华大电子官网发文称:“公司与全球领先的eSIM服务商Valid联合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SGP.22V2.5eSIM操作系统(OS)已全面通过 GSMA eUICC Security Assurance(GSMA制定的一套安全保障标准)认证。这一重大技术突破将赋能全球设备制造商,为用户提供无缝、安全的eSIM体验。”
  即便此前未在国内有过落地案例,但相关厂商正在积极关注eSIM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
  10月17日,新恒汇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会关注eSIM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10月19日,长电科技芯片封测技术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圆片级芯片封装(WLCSP)等先进封装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量产工程经验和全球交付能力,可应用于eSIM芯片相关封装领域。
  “公司看好eSIM领域的市场机会,愿与相关合作伙伴一起,不断推动移动终端产品朝着更轻薄、更智能、体验更优的方向发展。”上述封测技术专家表示。
  “得等相关细则出来”
  eSIM手机芯片国产供应核心并非是技术,而是新商业模式下eSIM如何嵌入手机的相关协议与细则。
  紫光国微证券部人士向记者介绍,直接对接的客户究竟是手机厂商、运营商或是其他方,均未确定,需由工信部及运营商主导明确运营模式后,才能确定最终合作方案。公司eSIM芯片技术成熟,可兼容全球400多家运营商,但国内最终能选择多少家运营商接入,合作方究竟是运营商还是手机厂商,仍待清晰。
  “我们得等相关细则出来,才能确定国内手机端eSIM芯片的供应方案。毕竟现在连合作对象都没法确定,更谈不上具体的出货和订单了。”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推动eSIM业务上,三大运营商的行动策略存在一些差异。中国移动明确提出开展eSIM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技术攻关,研究开发功能更强、更加安全的eSIM终端和芯片。
  中国联通称,公司始终引领eSIM技术应用与创新。自2015年启动技术研发,2018年国内推出eSIM可穿戴业务,再到陆续获得物联网、笔记本与平板类业务许可,已累计适配终端75款,服务用户规模突破数百万。未来将继续与产业链各方携手,共建开放、协同、共赢的eSIM产业生态。
  中国电信称,将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建“开放、协同、共赢”的eSIM产业开放生态,共同推动通信行业终端形态革新、服务模式重构、产业生态升级。
  10月20日消息,苹果公司无线软件技术与生态系统副总裁Arun Mathias及无线技术团队成员Anjali Jotwani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未来将在中国内地市场推出eSIM快速转换功能(eSIM Quick Transfer)。
  国产芯片企业能否接得住市场需求?关乎国内通信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无卡之战,尚待启幕。

【2025-10-22】
财报速递:中国联通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87.72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10月23日,A股上市公司中国联通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其中,净利润87.72亿元,同比增长5.20%。根据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对其本期及过去5年财务数据1200余项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算及跟踪分析,中国联通近五年总体财务状况优秀。具体而言,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成长能力优秀,偿债能力、现金流良好。净利润87.72亿元,同比增长5.20%从营收和利润方面看,公司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2929.85亿元,同比增长0.99%,净利润87.72亿元,同比增长5.20%,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6713.47亿元,应收账款为709.26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3.6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851.17亿元。财务状况较好,存在9项财务亮点根据中国联通公布的相关财务信息显示,公司存在9个财务亮点,具体如下:指标类型评述盈利营业利润率平均为5.87%,公司盈利能力出色。业绩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平均为4.39%,公司成长性出色。营收营收同比增长率平均为5.74%,公司成长能力优秀。成长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平均为8.66%,公司成长性出众。成长净资产同比增长率平均为3.35%,公司成长能力优异。存货周转存货周转率平均为75.92(次/年),存货变现能力很强。营运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为0.58(次/年),公司运营效率很高。收益净利润现金含量平均为562.36%,处于行业头部。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占收入比平均为6.34%,处于行业前列。综合来看,中国联通总体财务状况优秀,当前总评分为4.39分,在所属的通信服务行业的46家公司中排名第一。具体而言,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成长能力优秀,偿债能力、现金流良好。各项指标评分如下:指标类型上期评分本期评分排名评价偿债能力3.263.2617较强现金流3.603.1518良好营运能力5.004.892出色盈利能力4.774.892优秀资产质量4.654.575很高成长能力4.534.248出众总分4.494.391优秀关于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根据公司最新及往期财务数据和行业状况,计算出公司的财务评分、亮点和风险,反映公司已披露的财务状况,但不是对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财务评分区间为0~5分,分数越高说明财务状况越好、对中长期的投资价值越大。财务亮点与风险评述中涉及“平均”关键词的取指标5年平均值,没有“平均”关键词的取最新报告期数据。上述所有信息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财经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了解更多该公司的股票诊断信息>>>

【2025-10-22】
中国联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2% 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10月22日,中国联通(600050.SH)公告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929.85亿元,同比提升1.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87.72亿元,同比提升5.2%。第三季度营业收入927.83亿元,同比增长0.0%,净利润24.23亿元,同比增长5.4%。公司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联通云收入529亿元。数据中心适智化改造成效明显,数据中心收入214亿元,同比提升8.9%。持续深化数智融合、数实融合,推动5G、AI与工业互联网深度结合,赋能千行百业全面升级,5G虚拟专网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万个。

【2025-10-22】
双增长!中国联通前三季业绩出炉 
【出处】通信产业网【作者】通产报

  联网通信稳中有进,算网数智提能升级。
  今日,中国联通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
  报告期内,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2930亿元,同比提升1.0%,其中服务收入为2616亿元,同比提升1.1%。税前利润247亿元,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200亿元,同比提升5.1%。
  联网通信稳中有进。联接规模持续拓展,移动用户达到3.56亿户,净增1248万户,固网宽带用户达到1.29亿户,净增679万户,宽移用户净增规模创近年同期新高;物联网连接数突破7亿个。持续深化融合发展,填充新业务元素,拓展用户规模价值,融合套餐用户ARPU保持人民币百元以上。
  算网数智提能升级。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联通云收入人民币529亿元。数据中心适智化改造成效明显,数据中心收入人民币214亿元,同比提升8.9%。持续深化数智融合、数实融合,推动5G、AI与工业互联网深度结合,赋能千行百业全面升级,5G虚拟专网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万个。
  网络投资提质增效。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全面深化共建共享、共维共优,实现网络能力显著提升。推进移动网络从5G到5G-A、宽带网络从千兆到万兆的向新升级,实现用户体验显著提升。加大算力网络创新供给,智算总规模超过35EFLOPS。
  科创实力不断增强。聚焦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加强6G、低空智联网、卫星互联网、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布局,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加大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9%,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展望全年,中国联通将深入实施融合创新战略,不断深化算网、数智、数实“三个融合”,持续推进网络、技术、服务“三个向新”,全力为股东、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2025-10-22】
中国联通(截止2025年9月30日)股东人数为596359户 环比增加7.09%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10月23日,中国联通披露公司股东人数最新情况,截止9月3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596359人,较上期(2025-06-30)增加39476户,环比增长7.09%。从持仓来看,中国联通人均持仓5.16万股,上期人均持仓为5.52万股,环比下降6.62%,户均持股趋向分散。一般而言筹码趋于分散,不利于股价走强。一般来讲,股东人数、人均持仓和股价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东人数连续增加,可能是机构退出,把手中的筹码派发给散户,导致个股的筹码比较分散,大资金的离场,容易演变为散户主导行情,不利于股价上涨;若股东人数持续减少,则可能是机构买入散户抛出手中的筹码,方便后续拉升股价。(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10-22】
净利润200 亿!联通前三季净利润增速 5.1% 跑赢营收 
【出处】通信世界网

  10月22日,中国联通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联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30亿元,同比增长1.0%;所得税前利润达到247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5.1%,盈利能力显著优于营收增速,凸显成本管控与业务结构优化成效。
  核心业务多点突破,用户规模创同期新高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全面推进融合创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集团业务发展保持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稳、动能更强、质效更优。
  报告期内,中国联通核心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移动用户总数增至3.56亿户,净增1248万户;固网宽带用户达1.29亿户,净增679万户,两项用户净增规模均创下近年同期最高纪录。物联网连接数突破7亿个,5G虚拟专网服务客户超2万个,数字化转型成果持续落地。
  新业务成为增长关键驱动力。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联通云收入达529亿元,同比实现大幅提升;数据中心业务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8.9%,彰显公司在算力网络领域的布局优势。通过推动5G、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化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赋能各行业全面升级,5G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总数突破2万家。
  战略布局纵深推进,抢占前沿领域先机
  中国联通持续深化“算网融合”战略,在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报告显示,中国联通已正式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为后续布局6G、低空智联网等新兴赛道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加快构建“天地一体”的网络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服务能力。
  网络投资提质增效。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全面深化共建共享、共维共优,实现网络能力显著提升。推进移动网络从5G到5G-A、宽带网络从千兆到万兆的向新升级,实现用户体验显著提升。加大算力网络创新供给,智算总规模超过35EFLOPS。
  财报中显示,中国联通聚焦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加强在6G、低空智能网络、卫星互联网、人形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的前沿布局。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加大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9%,取得了更多标志性成果。
  展望全年,集团将深入实施一体化创新战略,持续深化算力与网络、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三个融合”,不断推进网络、技术、服务“三大创新”,努力为股东、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2025-10-22】
没有卡的手机,eSIM到底是个啥? 
【出处】新京报

  10月22日,苹果首款纯 eSIM 机型 iPhone Air 在国内正式发售。近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先后官宣获批开展 eSIM 手机商用试验。苹果成为中国市场 eSIM 普及的重要推动者,随着eSIM 技术挺进庞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全球 “无卡时代” 加速到来。

【2025-10-22】
中国联通发布前三季度业绩,股东应占盈利200亿元 同比提升5.1% 
【出处】智通财经

  中国联通(00762)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该集团取得营业收入人民币2929.85亿元(单位下同),同比提升1%;服务收入2616亿元,同比提升1.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200亿元,同比提升5.1%。
  中国联通全面推进融合创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经营发展保持良好势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稳,动能更强,质量更优。2025年前三季度,本集团营业收入2930亿元,同比提升1.0%;税前利润247亿元,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200亿元,同比提升5.1%。
  联网通信稳中有进。联接规模持续拓展,移动用户达到3.56亿户,净增1248万户,固网宽带用户达到1.29亿户,净增679万户,宽移用户净增规模创近年同期新高;物联网连接数突破7亿个。持续深化融合发展,填充新业务元素,拓展用户规模价值,融合套餐用户ARPU保持人民币百元以上。
  算网数智提能升级。算力业务实现规模突破,联通云收入529亿元。数据中心适智化改造成效明显,数据中心收入214亿元,同比提升8.9%。持续深化数智融合、数实融合,推动5G、AI与工业互联网深度结合,赋能千行百业全面升级,5G虚拟专网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万个。
  网络投资提质增效。坚持高标準建设、高效率运营,全面深化共建共享、共维共优,实现网络能力显著提升。推进移动网络从5G到5G-A、宽带网络从千兆到万兆的向新升级,实现用户体验显著提升。加大算力网络创新供给,智算总规模超过35EFLOPS。
  科创实力不断增强。聚焦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加强6G、低空智联网、卫星互联网、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布局,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加大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9%,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2025-10-22】
中国联通9月智慧客服客户问题解决率达98.9% 
【出处】智通财经

  中国联通(00762)公布,截至2025年9月,泛在智联联接用户累计到达数约12.34亿户,5G网络用户累计到达数约2.25亿户,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到达数约7.03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数为21,688个,2025年9月智慧客服客户问题解决率达98.9%。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