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601998 中信银行 更新日期:2025-10-27◇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10-|29847.04| 2618.42| 3099.58| 54.81| 5.99| 1.64| | 24 | | | | | | | ├────┼────┼────┼────┼────┼────┼────┤ |2025-10-|30328.19| 2345.14| 3377.91| 50.46| 1.78| 3.96| | 23 | | | | | | | ├────┼────┼────┼────┼────┼────┼────┤ |2025-10-|31360.97| 3568.88| 3664.83| 52.64| 4.60| 0.38| | 22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10-25】 中信银行: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2618.42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信银行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2618.42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9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09%,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426184196.0030995766.00298470366.002025-10-2323451351.0033779066.00303281936.002025-10-2235688789.0036648334.00313609651.002025-10-2120519832.0032148410.00314569196.002025-10-2024454514.0031054791.00326197774.00融券方面,中信银行10月24日融券偿还1.64万股,融券卖出5.9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7.5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7%,融券余额435.20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4475606.00130216.004351993.402025-10-23141688.00315216.004016695.602025-10-22364780.0030134.004174431.302025-10-2144175.00239475.003752627.502025-10-20311484.0097146.003927551.10综上,中信银行当前两融余额3.03亿元,较昨日下滑1.46%,两融余额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4中信银行-4476272.20302822359.402025-10-23中信银行-10485450.70307298631.602025-10-22中信银行-537741.20317784082.302025-10-21中信银行-11803501.60318321823.502025-10-20中信银行-6424467.80330125325.1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4】 回购增持再贷款超1500亿元:工行发放最多,机构期待名单扩容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年10月18日,央行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 (下称《通知》),如今落地已满一周年。 数据显示,自相关政策落地一年来,截至2025年10月18日,已有累计71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754单回购或增持贷款计划,涉及贷款金额上限合计1524.84亿元。与此同时,以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为首,超过18家央企纷纷发布公告宣布股票增持回购计划其中,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拟使用1000亿元,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拟使用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发放机构仅限于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可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专项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25年10月18日,工商银行落地回购增持再贷款的笔数最多,共计147笔,涉及贷款金额上限356.91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银行,涉及回购增持再贷款120笔,贷款金额上限约为241.85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落地回购增持再贷款的笔数最多,共计105笔,贷款金额上限约为152.41亿元。 与此同时,市场对参与主体扩围存在现实需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部分具备业务能力的头部城商行正跃跃欲试,期待将参与名单扩展至地方中小银行,以更好满足市场需要。目前,已有地方性银行在积极争取准入资质,未来主体扩容有望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某头部股份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有市值管理刚需的上市公司对这项业务比较积极,行里对这项业务颇为重视。还还有头部城商行总行相关人士透露,该政策前期处于试点阶段,该行正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争取获得相关业务资格,未来若向系统重要性银行开放,要力争进入首批名单,但具体进展仍需视监管部门后续政策安排而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告诉记者,商业银行开展该项业务时,需面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挑战。尽管央行提供专门的再贷款资金和通道,但贷款专项用于股票增持或回购,商业银行既面临企业的信用风险,也间接承担借款人面临的市场风险。 “这对银行的风控措施、体制机制、和专业人员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未来政策扩容大概率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能力的培育进度,各方都需要时间摸索和评估风险。”赵锡军强调。 还有银行业人士向记者建议,该工具要发挥长期效能,未来还需在覆盖面、机制设计与配套服务上深化完善。除了扩大参与主体之外,还要持续优化贷款机制,根据企业反馈进一步简化流程、提升效率。同时,强化合规监管与风险防范,监管部门需通过常态化监控,确保资金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要求,守住合规底线。 资本市场“稳定器”持续发力 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正式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专项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该工具设定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为1.75%。 回顾此前,该项政策起步于2024年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将创设该工具。同年10月18日,央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运行框架。 该工具以“央行再贷款—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三级传导机制,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低成本、专款专用的信贷支持,专项用于股票回购与增持,在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展现出“市场稳定器”的积极作用。 政策设计具有多项创新:央行向21家全国性银行提供首期3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利率为1.75%,银行再以不超过2.25%的利率向企业放贷,较一般贷款成本低1.5个百分点以上,显著减轻了企业融资负担。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双专户封闭运行”,企业需开立专用证券账户与资金账户,确保资金专项用于约定用途,严禁挪作他用,有效防控风险。政策覆盖不同所有制企业,既鼓励央企带头参与,也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并豁免“信贷资金不得流入股市”的限制,体现了精准直达的政策意图。 一年来,政策在实施中持续优化。2025年央行进一步放宽条件,将贷款最长期限从1年延长至3年,企业自有资金出资比例从初始的30%降至10%,大幅提升了政策可及性。同年5月,央行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并下调相关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5%,进一步推动资金成本下降。政策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市场响应积极。 现阶段,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已成为A股市场一项重要的流动性支持机制。根据数据及公开信息汇总,自相关政策落地一年来,已披露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总计达到3324.84亿元,显示出市场参与主体对相关融资工具的积极响应,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和流动性支持。 分析人士表示,该工具在资本市场波动阶段有效发挥了逆周期调节功能,对平抑A股市场波动、增强运行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股市估值处于低位或受到外部冲击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及证券基金机构积极运用该项工具提供的低成本资金入市操作,通过回购和增持行为向市场传递信心,对稳定股价预期、阻断“下跌-恐慌-再下跌”的负反馈循环形成了有效支撑。 截至10月24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年内均呈现显著涨幅: 上证指数 累计上涨约17.86%,报3950.31点 ; 深证成指 涨27.60%,报13289.18点;创业板指涨48.09%,报3171.57点。 从实际落地情况看,在部分市场承压阶段,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例如,去年11月及今年4月,上市公司披露的拟使用回购增持贷款项目分别达到106单和148单,反映出该工具在特定时点对市场情绪的托底作用和稳定效果。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表示,在去年市场情绪较为低迷的时期,积极政策信号及时有效披露,中国人民银行利用两项工具稳定市场情绪,有效平衡了市场资金的供需,防止市场过度波动、维护市场稳定。2025年以来,国内股市情绪明显好转,主要指数震荡上涨,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常态化运作机制仍待成熟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廖博向记者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主要是通过再贷款激励政策,引导银行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发放相关贷款。具体而言,在股市超跌、股价被低估时,具有专业市场判断的机构将有比较强的买入意愿,进而加大工具的使用量;反之,在股价上涨、流动性恢复时,回购增持的成本增加,工具使用量也会自然减少。 廖博认为,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工具充分发挥了校正资本市场超调、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也将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稳定链接,同时实现了信用创造与维稳股票市场。 还有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这一举措旨在为股份回购和股东增持提供融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推广仍面临一定现实挑战。核心难点在于,股价波动较大,使得上市公司或大股东难以准确预估所需贷款规模。若贷款金额过高,可能造成资金闲置,企业需承担不必要的利息支出;若贷款不足,又可能无法满足回购或增持的实际资金需求。 据其介绍,此外,上市公司在公告回购或股东增持计划时,通常会公布一个数量区间,但最终实施情况存在不确定性。股价上涨、公司资金安排变化或市场环境变动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实际回购或增持的完成情况,甚至导致最终实施规模低于原定区间下限。 他还透露,若贷款金额在初期即固定下来,可能难以灵活适配实际需求,进而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尽管该工具为市场提供了新的资金支持渠道,其在广泛落地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市场实际情况更匹配的运作方式。 苏商银行研究员薛洪言还告诉记者,目前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长效性与常态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在资金使用效率监管、差异化支持政策设计以及与其他资本市场稳定工具协同联动方面仍需进一步细化,避免短期效应消退后出现市场波动反复。 薛洪言认为,未来若要推动工具向“常态化机制”转变,需在扩大覆盖面、优化机制设计、强化政策可持续性等方面持续发力。 例如,可考虑将符合条件的更多主体纳入支持范围,简化审批流程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又如,对银行端给予风险权重优惠或纳入考核激励,对企业端可鼓励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以增强投资者回报;再如,推动该工具与中长期资金入市、市值管理考核等政策协同,形成“稳市场、育生态”的长期合力,从而更好地平衡市场稳定与资源配置效率,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广泛的市场主体。 【2025-10-24】 中信银行: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2345.14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信银行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2345.14万元,当前融资余额3.0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09%,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323451351.0033779066.00303281936.002025-10-2235688789.0036648334.00313609651.002025-10-2120519832.0032148410.00314569196.002025-10-2024454514.0031054791.00326197774.002025-10-1735700598.0041905491.00332798051.00融券方面,中信银行10月23日融券偿还3.96万股,融券卖出1.7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4.1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6%,融券余额401.67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3141688.00315216.004016695.602025-10-22364780.0030134.004174431.302025-10-2144175.00239475.003752627.502025-10-20311484.0097146.003927551.102025-10-1797375.00590482.003751741.90综上,中信银行当前两融余额3.07亿元,较昨日下滑3.30%,两融余额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3中信银行-10485450.70307298631.602025-10-22中信银行-537741.20317784082.302025-10-21中信银行-11803501.60318321823.502025-10-20中信银行-6424467.80330125325.102025-10-17中信银行-6725245.50336549792.9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3】 多家银行,密集提示! 【出处】证券时报网 近期贵金属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有多家银行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相关银行积存金业务投资门槛也上调至1000元以上。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处获悉,近期黄金投资热度明显上升,咨询和购买相关产品的客户数量增多。 10月21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计划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按金额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人民币1000元起调整为人民币1200元起;按重量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为1克不变。 同日公告调整积存金业务的还有平安银行,该行表示自2025年10月24日起,该行平安金积存业务按金额设定的定投计划起投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 “部分银行调整个人黄金业务起点金额,主要是因为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较快。”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相关银行对起点金额进行调整,以适应黄金市场价格变化,同时这也是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 事实上,一批银行已于10月初就贵金属市场的波动提示过一轮风险。其中,建设银行在10月17日再度向客户提示金价风险,这也是9月下旬以来,第三次向客户发出警示。同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更多股份行加入贵金属风险提示的队伍。 “我们给客户发金价时每天都在提示风险。”某家国有大行江西分行基层客户经理熊先生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因为此前对黄金价格走势均是长期看涨,但10月21日的价格波动较大,他已经向自己营销的客户单独做了风险提示。他还表示,近期总行和省级分行均有密集的业务风险提示的传达。也有银行贵金属业务群发布通知称,理财经理在销售贵金属时要做好价格波动风险提示和相关工作,告知客户贵金属产品一旦销售不可退货,需理性投资。 除了积存金业务的调整,为顺应市场变化,一批银行还停止了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业务服务。邮储银行表示,该行代理的相关即将停办,相关持仓客户及现货库存客户于10月31日0点前择机自主平仓卖出。该行还对个人贵金属业务无持仓、无库存、无资金的客户,停止提供该业务的全部服务。 董希淼表示,10月21日,国际贵金属市场迎来显著调整,黄金、白银价格跌幅较大,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获利盘的集中离场、宏观政策预期的微妙变化,以及部分投资者从贵金属转向股市。 他还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政治、军事、经济复杂多变,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仍然较强,国际金价仍有一定支撑;但黄金价格高位波动将加剧,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基于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在资产配置中合理配置黄金及相关产品,切忌盲目追涨杀跌。 【2025-10-23】 A股前三季度分红增长显著 【出处】金融时报 2025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分红规模显著增长。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84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前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较2024年同期的687家增长22.71%;拟派发现金总额6620.26亿元,同比增长18.93%。 从实施进度来看,上述843家上市公司已有588家完成派息,派息金额合计3096.93亿元;剩余255家公司的分红预案尚未实施,涉及金额3523.33亿元,预计将在四季度完成。 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分红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大型国企和行业龙头高分红持续,二是中小企业分红积极性显著提高。 国企龙头高分红持续 数据显示,在传统高分红行业中,六大国有银行合计拟分红就超过2047亿元,占全部分红金额的近31%。行业龙头方面,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分红积极性明显提升。例如,工业富联10月20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3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65.51亿元。此外,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科技龙头也首次加入中期分红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富联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龙头,其65.51亿元的分红金额占其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的52.3%,股息率高达5.8%。 除了工业富联,还有多家龙头企业计划进行高分红。其中,中国神华以拟派现194.71亿元,这相当于其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78.4%。据了解,作为煤炭行业龙头,中国神华的分红能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煤炭价格维持高位,2025年前三季度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上涨12%;二是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达412.3亿元,为分红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金融领域,中信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拟派发现金红利104.61亿元,同比增长15%,分红比例超30%。值得关注的是,中信银行在保持高分红的同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达9.8%,高出监管要求1.3个百分点,显示出在资本管理与股东回报之间的平衡能力。 农业养殖行业中,温氏股份和圣农发展等企业进行了高分红。温氏股份拟每10股派发3元,合计派现19.94亿元,占其前三季度净利润的35.2%;圣农发展拟每10股派3元,合计派现3.71亿元,占其净利润的32.0%,其分红能力主要来源于2025年行业景气度回升,例如,生猪价格三季度环比上涨23%,白羽肉鸡价格同比上涨18%,带动企业现金流明显改善。 中小企业分红积极性提升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分红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中小市值企业分红积极性提升。其中,华研精机作为总市值不足50亿元的专用设备制造商,推出了每10股派5元的高比例分红方案,派现总额6000万元,股息率高达4.2%。 也有公司选择了提高分红频次。例如,美好医疗和浙江华远在年度分红基础上新增三季度分红,形成了更为连续稳定的股东回报机制。美好医疗董秘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增加分红频次是公司响应监管号召、优化投资者关系的积极举措,未来将根据经营情况维持这一举措。 中小市值企业的分红实践表明,A股市场分红正从“大盘股主导”向“多层次全覆盖”演变,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分红策略,丰富了资本市场的价值分配体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分红的增长,与政策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4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今年3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信息披露工作评价指引,加大现金分红引导力度,在强化现金分红监管等方面作出完善,包括进一步明确制定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合理提高股息率、一年多次分红等加分情形,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这些政策对上市公司分红规模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除政策因素外,上市公司自身战略调整和治理结构优化也是推动三季度分红增长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的分红逻辑存在明显差异。成熟期企业如中国神华、长江电力等,主要出于利润分配和股东回报考虑;成长期企业如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则更多将分红作为信号传递工具,向市场展示其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的改善。华泰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5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中,82%的企业在分红公告后获得了分析师评级上调,股价表现平均跑赢行业指数3.2个百分点。 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的分红或将进一步增加红利资产的吸引力。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10月以来,A股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从科技成长向价值红利风格的切换。从指数层面来看,10月以来截至2025年10月20日,创业板指及科创50指数已分别下跌7.6%和8.5%,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下跌2.2%,红利指数则逆势上扬,本月已上涨5.6%。在孟磊看来,在市场风格的切换下,后续部分高红利个股或将继续受益于保险等资金的净流入。 【2025-10-23】 中信银行: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3568.88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信银行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3568.88万元,当前融资余额3.1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10%,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235688789.0036648334.00313609651.002025-10-2120519832.0032148410.00314569196.002025-10-2024454514.0031054791.00326197774.002025-10-1735700598.0041905491.00332798051.002025-10-1645465699.0054151731.00339002944.00融券方面,中信银行10月22日融券偿还3800股,融券卖出4.6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6.4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5%,融券余额417.44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2364780.0030134.004174431.302025-10-2144175.00239475.003752627.502025-10-20311484.0097146.003927551.102025-10-1797375.00590482.003751741.902025-10-161186192.00192864.004272094.40综上,中信银行当前两融余额3.18亿元,较昨日下滑0.17%,两融余额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2中信银行-537741.20317784082.302025-10-21中信银行-11803501.60318321823.502025-10-20中信银行-6424467.80330125325.102025-10-17中信银行-6725245.50336549792.902025-10-16中信银行-7571423.10343275038.4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3】 金价高位波动 银行上调积存金投资门槛 【出处】证券时报 伴随贵金属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又有多家银行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相关银行还将积存金业务投资门槛上调至1000元以上。 10月21日,兴业银行公告称,自即日起计划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按金额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1000元起调整为1200元起;按重量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为1克不变。 同日,平安银行也公告调整积存金业务。自10月24日起,该行平安金积存业务按金额设定的定投计划起投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 “部分银行调整个人黄金业务起点金额,主要是因为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较快。”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相关银行对起点金额进行调整,以适应黄金市场的价格变化,同时这也是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 此前,一批银行已就贵金属市场的波动提示过一轮风险。10月17日,建设银行再度向客户提示金价风险,这也是9月下旬以来该行第三次向客户发出警示。同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更多股份行也加入了贵金属风险提示的队伍。 “我们每天给客户发送金价时,都在提示风险。”某国有大行江西分行的基层客户经理熊先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前对黄金价格走势均是长期看涨,但因10月21日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他已经向自己营销的客户单独做了风险提示。他还表示,近期总行和省级分行均有密集的业务风险提示传达。另外,也有银行贵金属业务群发布通知称,理财经理在销售贵金属时要告知客户,“贵金属产品一旦销售不可退货,需理性投资”。 除了对积存金业务进行调整,为顺应市场变化,一批银行还停止了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业务服务。邮储银行表示,该行代理的相关业务即将停办,相关持仓客户及现货库存客户可于10月31日0点前择机自主平仓卖出。该行还对个人贵金属业务无持仓、无库存、无资金的客户,停止提供这一业务的全部服务。 董希淼表示,10月21日国际贵金属市场迎来显著调整,黄金、白银价格跌幅较大,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获利盘的集中离场、宏观政策预期的微妙变化,以及部分投资者从贵金属市场转向股市。 他还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政治、军事、经济复杂多变,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仍然较强,国际金价仍有一定支撑。不过,黄金价格高位波动将加剧,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基于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在资产配置中合理配置黄金及相关产品,切忌盲目追涨杀跌。 【2025-10-22】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跨境保函为豫企海外项目保驾护航 【出处】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席韶阳 通讯员 杨世富】近日,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为某电缆企业开立跨境人民币涉外保函,助力企业成功获得国际合作机会。此次合作是该行深耕跨境金融服务,以专业服务为企业海外项目保驾护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电缆的外向型企业,该企业此前在南美洲某国家某项目电缆采购部分业务中成功中标,需开立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以及履约保函。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了解到该需求后,多次走访对接,精准把握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业务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专属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 当前,随着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企业出海的深入推进,外汇金融服务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纽带,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中信银行始终秉持“专业、快捷、灵活”的服务理念,围绕“中信大外汇、全球价值链”的价值导向,紧跟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持续完善覆盖外汇业务全账户、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图谱及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综合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需求及“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该行还积极与中信保等中信集团旗下多个机构协同,为企业提供进出口贸易、跨境结算、结售汇、汇率风险管理等综合化服务,全面为外贸企业“出海掘金”保驾护航。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承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发挥在外汇业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以更优质、更创新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2025-10-22】 银行板块再度上扬,农业银行14连阳再创新高 【出处】本站7x24快讯 银行板块再度上扬,农业银行14连阳再创新高,银行指数10连阳,江阴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无锡银行、重庆银行纷纷上扬。银行板块近年收益碾压“纳指”,险资一路增持>> 【2025-10-22】 中信银行:10月21日获融资买入2051.98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信银行10月21日获融资买入2051.98万元,当前融资余额3.1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10%,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120519832.0032148410.00314569196.002025-10-2024454514.0031054791.00326197774.002025-10-1735700598.0041905491.00332798051.002025-10-1645465699.0054151731.00339002944.002025-10-1526284178.0045604288.00347688976.00融券方面,中信银行10月21日融券偿还3.09万股,融券卖出57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42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2%,融券余额375.26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144175.00239475.003752627.502025-10-20311484.0097146.003927551.102025-10-1797375.00590482.003751741.902025-10-161186192.00192864.004272094.402025-10-15162325.0095885.003157485.50综上,中信银行当前两融余额3.18亿元,较昨日下滑3.58%,两融余额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1中信银行-11803501.60318321823.502025-10-20中信银行-6424467.80330125325.102025-10-17中信银行-6725245.50336549792.902025-10-16中信银行-7571423.10343275038.402025-10-15中信银行-19237293.60350846461.5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2】 银行 - - 鲁网财经频道 【出处】鲁网 平安银行潍坊分行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 平安银行潍坊分行党员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振兴大山东”履行党员同志应有的使命。 鲁网|2022-08-1715:52 当好金融顾问践行服务担当——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合伙人”战略目标,整合彼此优势资源,加大金融创新实践,在盐碱地综合治理、优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深化全面业务合作。 鲁网|2022-08-1614:58 “硬核”举措频出齐商银行助力中小外贸企业“乘风破浪” 外贸企业近年来持续经受着高成本压力,尤其去年因海运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等因素,使得外贸企业虽然可以接到大量订单,但利润率普遍较低,部分企业增收不增利,还有些企业面临资金困境,有单不敢接 鲁网|2022-08-1609:41 深耕医疗供应链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助力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中信银行济南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在“中 鲁网|2025-10-2120:42 中信银行济宁分行:强化基金服务支持,赋能科创企业发展 近日,中信银行济南分行辖属济宁分行通过为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提供基金托管服务,精准对接资本,为区域内先进制造、数字经济领域的科创企 鲁网|2025-10-2120:42 中信银行济南分行构建“金融+教育”银校协同新生态 金秋九月,正值全国高校开学季,中信银行济南分行通过“金融+教育”场景生态建设为诸多驻济高校开学工作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鲁网|2025-10-2120:42 破解医药零售运营难题中信银行济南分行“支付+SaaS”方案让泉城购药更便捷 当清晨的第一缕晨光洒落街头,济南市一家家连锁药店便开始了忙碌,有序便捷的售药服务背后,是医药零售企业对市民健康需求的及时响应。 鲁网|2025-10-2120:41 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受邀参加“十链百群万企”碳基新材料产业融链固链对接会 近日,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文化厅主办,山东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联合会、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临邑县人民政府承办,临邑县工业和信息 鲁网|2025-10-2120:41 中信银行济南分行:搭建银政银担合作新生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稳定就业、推动创新、激活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鲁网|2025-10-2120:40 中信银行济南分行搭建场景化服务体系创新普惠金融新模式 近年来,中信银行济南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发展号召,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群体的金融需求,创新搭建以“普惠图谱”为核 鲁网|2025-10-2120:40 中信银行多维发力让金融知识融入百姓生活 为提升公众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中信银行通过“场景深耕、网格下沉、科技赋能”,推动金融知识从单向 鲁网|2025-10-2120:39 中信银行受邀出席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 9月26日,由全国工商联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中 鲁网|2025-10-2120:38 中信银行“时光有信.健康季”养老金融客户活动启幕:健康到老,从现在开始 近年来,国人对健康的关注和意识进一步增强。从“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到“啤酒杯里泡枸杞”……“朋克养生”的背后,是对多元化 鲁网|2025-10-2120:38 利津农商行“将帅”齐换,张玉东、岳晓庆分任一二把手 岳晓庆曾先后担任东营农商行多家支行负责人。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以及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其先后任东营农商行东营港支行、河口支行负责人。2014年11月至2020年7月 泰山财经|2025-10-2116:47 第四大股东高位套现超亿元,长沙银行投资收益同比翻倍 泰山财经记者林俊洁近日,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577SH,下称“长沙银行”)披露,原第四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泰山财经|2025-10-2116:47 山东科技大学原校长跨界履新,曾庆田已任农银金科总裁 泰山财经记者丁一凡10月20日,网传山东科技大学原校长曾庆田已任中国农业银行旗下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银金科”) 泰山财经|2025-10-2116:46 吸收合并两家村镇银行,菏泽农商行版图再扩张 泰山财经记者林俊洁继收购鄄城牡丹村镇银行和定陶河海村镇银行后,近日,菏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菏泽农商行”或“ 泰山财经|2025-10-2116:46 赛场融金融服务暖民心——日照银行济南莱芜支行赋能全民健身暨金融知识普及行动 近日,由日照银行济南莱芜支行与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联合主办的“泉在济南,全城热练”济南市莱芜区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日照银行杯”凤城争“拔”赛圆满落幕。 鲁网|2025-10-2116:42 民生银行唐冶支行“以案说险”进社区,筑牢反假货币“防火墙” 为积极践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切实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近日,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唐冶支行走进鲁商凤凰城社区,开 鲁网|2025-10-2115:29 中国民生银行济南文东支行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反假货币宣传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反假意识与辨假能力,中国民生银行济南文东支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反假宣传活动,旨在维 鲁网|2025-10-2115:29 【2025-10-21】 中信银行济宁分行:强化基金服务支持,赋能科创企业发展 【出处】鲁网 近日,中信银行济南分行辖属济宁分行通过为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提供基金托管服务,精准对接资本,为区域内先进制造、数字经济领域的科创企业搭建起优质融资桥梁。 据悉,该基金拟聚焦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两大科创领域,为济宁区域高端装备研发、智能生产线改造、精密零部件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等众多行业的科创企业提供专业股权投资,缓解其“研发投入大、资金回收慢、融资渠道窄”的发展困境,助力技术迭代与产品研发,推动科创企业从“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同时,中信银行济宁分行还围绕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规划了“资本+资源”的综合服务方案:为科创企业提供结算管理、供应链金融、外汇避险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优化资金流转效率;联动中信集团内外部资源,为科创企业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技术转化平台等,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形成“服务一家基金、赋能一批科创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辐射效应。 中信银行济宁分行表示,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未来将不断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创企业信用贷款产品,为更多优质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济宁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创新生态。 【2025-10-21】 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受邀参加“十链百群万企”碳基新材料产业融链固链对接会 【出处】鲁网 近日,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文化厅主办,山东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联合会、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临邑县人民政府承办,临邑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协办的“山东省‘十链百群万企’碳基新材料产业融链固链对接会”顺利举办,全省50余家碳基新材料重点企业参会。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受邀参会,通过实地调研、产品宣讲、互动答疑等形式,深度对接碳基新材料产业金融需求,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送上定制化普惠金融服务方案。 深入“链主”挖掘企业需求 活动当天,在山东省工信厅的带领下,中信银行济南分行走进临邑县四家碳基新材料产业“链主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业链布局及资金需求痛点,同时结合企业实际,现场答疑解惑,为企业介绍可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定制化方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融链对接座谈会上,中信银行济南分行聚焦碳基新材料产业企业需求作“中信易贷”系列特色产品解读,包括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科创e贷”、适配政府采购场景的“政采e贷”、依托票据资源的“票据e贷”,以及满足企业固定资产融资需求的“房抵e贷”等产品,帮助在场企业代表“知政策、懂产品、会使用、享红利”。 该行还明确提出将为碳基新材料产业“链主”企业及产业链上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从生产备货、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全方位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未来,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将积极践行“进万企-信服惠企”工作要求,持续深耕碳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不断创新适配产业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2025-10-21】 中信银行:10月20日获融资买入2445.45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信银行10月20日获融资买入2445.45万元,当前融资余额3.2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10%,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024454514.0031054791.00326197774.002025-10-1735700598.0041905491.00332798051.002025-10-1645465699.0054151731.00339002944.002025-10-1526284178.0045604288.00347688976.002025-10-1445365837.0052234244.00367009086.00融券方面,中信银行10月20日融券偿还1.26万股,融券卖出4.04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1.1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1%,融券余额392.76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0311484.0097146.003927551.102025-10-1797375.00590482.003751741.902025-10-161186192.00192864.004272094.402025-10-15162325.0095885.003157485.502025-10-141154287.00202770.003074669.10综上,中信银行当前两融余额3.30亿元,较昨日下滑1.91%,两融余额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0中信银行-6424467.80330125325.102025-10-17中信银行-6725245.50336549792.902025-10-16中信银行-7571423.10343275038.402025-10-15中信银行-19237293.60350846461.502025-10-14中信银行-5860348.00370083755.1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1】 中信银行“小天元”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跃迁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中信银行重磅推出“小天元”企业生态服务平台,以“数字+金融+生态”创新范式,赋能企业数智化跃迁。 中信银行“小天元”平台结合企业日常经营痛点,将高效智能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嵌入各个环节,打造“业财资付”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流程线上化、智能化、自动化,大幅提升管理质效,让企业省钱、省时、省心、省力。 【2025-10-20】 深耕医疗供应链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助力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出处】山东省银行业协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中信银行济南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在“中信易贷”供应链产品体系的支撑下,针对医疗供应链上游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出了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探索出一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 随着医保支付改革与结算周期延长,医院普遍面临账期延长的资金压力,其上游的医疗器械、药品供应商等小微企业也不免陷入应收账款积压、流动资金短缺的困局。中信银行济南分行聚焦“强场景、真普惠”,针对济南市某二甲综合性医院上游供应商多、现汇付款压力大的情形,推出了“订单e贷+信e链”的融资服务方案,有效盘活上游企业应收账款,缓解小微供应商的资金周转压力,真正实现了“以点带面,服务一片小微”。 该行采用“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安排专人跟进对接企业,从业务开通到融资发放,全程指导客户操作,及时响应和解决各类问题,以高效、便捷的线上体验赢得了众多好评。截至目前,已为多家医院的上游供应商提供资金2.5亿元、累计服务企业100余家。 中信银行济南分行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在持续深耕医院类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创新,拓展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助力更多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2025-10-20】 中信银行将在10月24日至10月25日对系统进行升级 【出处】金投网 2025年10月17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给您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和优质的使用体验,中信银行定于2025年10月24日20:00至10月25日22:00对系统进行升级。升级期间,企业网银、企业移动银行客户端、“信智慧”小程序、天元司库、中信银行客户端、个人网银等渠道的普惠金融贷款业务、票据、资产池、信用证、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汽车金融等线上融资类业务将暂停服务,请您提前做好资金安排,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如有疑问,欢迎拨打中信银行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也可向中信银行营业网点咨询。 升级过程中,中信银行工作人员不会以任何理由向您索要支付密码、电子对账或网银用户登录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请您注意保护相关信息,防止信息泄漏造成资金损失。 【2025-10-18】 中信银行: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3570.06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信银行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3570.06万元,当前融资余额3.3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10%,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1735700598.0041905491.00332798051.002025-10-1645465699.0054151731.00339002944.002025-10-1526284178.0045604288.00347688976.002025-10-1445365837.0052234244.00367009086.002025-10-1338462842.0031889319.00373877493.00融券方面,中信银行10月17日融券偿还7.58万股,融券卖出1.2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9.7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375.17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1797375.00590482.003751741.902025-10-161186192.00192864.004272094.402025-10-15162325.0095885.003157485.502025-10-141154287.00202770.003074669.102025-10-13117691.0062866.002066610.10综上,中信银行当前两融余额3.37亿元,较昨日下滑1.96%,两融余额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17中信银行-6725245.50336549792.902025-10-16中信银行-7571423.10343275038.402025-10-15中信银行-19237293.60350846461.502025-10-14中信银行-5860348.00370083755.102025-10-13中信银行6642108.50375944103.1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18】 年内多家银行上调部分代销公募基金风险评级 【出处】证券日报 近日,中信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自10月15日起陆续上调17款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事实上,年内已有不少银行调整旗下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而大部分基金的风险评级均呈上调趋势。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家银行近期上调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核心是为落实监管要求。这一举措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同时,银行也可借此建立独立的风险评级机制,优化产品筛选与推荐流程,进而提升基金代销业务的专业性与合规水平。 多只产品风险评级调整 具体来看,中信银行此次调整的17只代销资产管理产品中,15只风险评级上调、2只下调,涉及汇添富基金、建信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安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家机构的产品。 从产品类型覆盖来看,中信银行此次风险评级调整范围广泛,涵盖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及混合型FOF基金,几乎囊括当前市场上所有主流基金品类。从调整方向来看,多数产品呈现风险评级上调特征,其中,汇添富基金旗下两款北交所主题偏股混合型基金,评级从PR4上调至PR5,是本次调整中风险评级跨度较大的代表性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中信银行年内第四次调整代销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该行表示,此次调整是根据监管要求,为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遵循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性、产品风险评级随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等主要原则推进。 事实上,除中信银行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年内也陆续对旗下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进行了风险评级调整,且大多数基金的风险评级均为向上调整。从产品类型来看,以权益类基金及中高波动混合型基金为主。 对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从调整类型来看,权益类产品是评级上调的主要对象。这类产品因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较高,受市场波动影响更为显著,风险特征会随股市波动加剧而上升;同时,部分原本评级偏低的产品,也因监管要求细化而重新评估,风险评级得以修正。 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对于多家银行上调代销公募基金风险评级的核心原因,薛洪言认为,根源在于监管要求深化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驱动。一方面,今年3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当独立、审慎地对代销的资产管理产品进行风险评级,确定适合购买的客群范围。产品风险评级结果与合作机构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孰高原则采用评级结果。这一政策直接推动银行加速落实合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波动调整,部分基金底层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发生变化,实际风险水平上升,银行需通过上调评级反映真实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调整代销基金风险评级,本质上也是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强化。其核心逻辑在于,银行会依据基金实际投资方向与运作情况精准界定风险,最终目的是落实“将合适产品卖给合适投资者”的适当性原则,切实保障投资人权益。 从影响来看,薛洪言进一步分析称,对银行而言,短期可能因高风险产品销售受限导致代销收入波动,但长期来看,通过强化主体责任、提升尽职调查能力,可有效降低法律纠纷与声誉风险,推动代销业务向合规化、精细化转型;对资管行业来说,动态评级将倒逼基金公司优化产品设计与风险控制,促使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机构需更注重投资策略稳健性与信息披露充分性。 针对普通投资者如何应对风险评级调整,薛洪言给出五点具体建议:一是密切关注银行通过官网、App等渠道发布的调整公告,定期核实持仓产品最新评级;二是重新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保投资产品评级与个人风险偏好相匹配;三是已持有的产品若评级上调,通常不影响既有持仓,但需审慎判断是否继续持有或调整配置;四是若涉及基金定投,产品评级超限可能导致扣款失败,需及时重新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或更换适配产品;五是理性看待评级调整,可借此机会优化资产配置。 【2025-10-17】 券商观点|金融行业双周报:关税扰动再起,银行红利价值凸显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17日,东莞证券发布了一篇非银金融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关税扰动再起,银行红利价值凸显。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截至2025年10月16日,近两周银行、证券、保险指数涨跌幅分别+5.53%、-0.57%、+6.27%,同期沪深300指数-0.48%。在申万31个行业中,银行和非银板块涨跌幅分别排名第2、12位。各子板块中,重庆银行(+15.90%)、广发证券(+8.98%)、新华保险(+12.21%)表现最好。 周观点:银行:本周外围关税扰动再起,随着11月11日中美暂停“对等关税”展期截止日的临近,市场不确定性升温,资金偏好转向避险的防御性板块,银行等高股息红利资产成为避风港。加之银行板块经历前期回调后,估值已回落至吸引力区间,配置性价比提升。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政府债券贡献同比少增,主要为今年财政政策发力前置,增量贡献较去年同期走弱。信贷需求方面,企业端短期贷款多增,中长期贷款少增,在反内卷政策背景下企业新增投资放缓。M1与M2剪刀差为1.2个百分点,环比收窄1.4个百分点,资金“活化”程度提高。展望后市,资金向银行板块迁移的逻辑仍为确定性稀缺时代对相对安全边际的追逐,只要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的核心矛盾未发生根本性扭转,险资、被动资金以及公募基金等增量资金对高股息、低估值的银行股的配置需求就会持续存在,该逻辑在强化分红、驱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红利与稳健基本面的共振下,正推动银行股实现估值重塑。 证券:市场行情火热环境下券商持续受益。一是1至8月印花税大增暗示三季报业绩表现强势,近期财政部发布2025年1—8月财政收支情况,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187亿元,同比增长81.7%。8月单月实现251亿元,同比增长225.97%,环比增长66%。印花税收入与券商经纪收入挂钩,由此可预测券商三季报业绩表现强势。二是成交额持续放量,8月中旬以来,日均成交额持续维持2万亿元以上,个别日期突破3万亿;截至目前A股今年总成交额已超过300万亿,同比上年同期数据的约150万亿已翻倍,券商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预期暴增。三是两融余额屡创新高,近期已保持多日2.4万亿元以上(上年同期数据约1.4万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利好券商利息收入。四是政策继续发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于9月23日召开,会议指出,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互换便利增持有望促进资金流入,从而利好市场表示。 保险:新华保险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预增公告,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预计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公司表示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进而实现净利润同比实现较大增长。近年来,上市险企响应保险资金入市号召,投资资产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各险企加大权益市场布局,股票OCI占比提升,今年国内资本市场回暖带动险企投资收益增长。负债端方面,各险企加大分红险产品推广力度,积极布局银保渠道,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实现高增长,驱动新业务价值显著提升。中长期来看,行业估值仍有较大向上空间,在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鼓励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支持险资加大权益投资比例。在股债跷跷板效应推动下,长期利率企稳回升,缓解利差压力,抬升权益资产内在价值,利好板块估值向上修复。 投资建议。银行:建议关注成都银行(601838)、宁波银行(002142)、杭州银行(600926)、常熟银行(601128)、招商银行(600036)、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和中信银行(601998)。保险: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新华保险(601336)。证券:浙商证券(601878)、国联民生(601456)、方正证券(601901)、中国银河(601881)、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国泰海通(601211)。 风险提示:贸易战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银行海外业务收益受损、风险敞口扩大的风险;关税战贸易战扰乱产业链供应链,银行对相关企业信贷投放回笼困难,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风险;代理人流失超预期、产能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导致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超预期下滑的风险等。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17】 中信银行“未来来信”北京站启幕 沉浸式体验解锁全龄金融新图景 【出处】新京报 10月15日,中信银行“未来来信”全国互动体验展北京站温情启动。活动以“美好未来,提前养起来”为核心倡议,通过沉浸式场景搭建与多元化服务落地,将未来生活规划与金融实践深度融合,为不同年龄段人群带来全新金融体验。 活动现场精心设置“健康、工作、娱乐、爱”四大主题展区,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刻板印象,将养老金融与财富规划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可信任的具象体验。此举旨在倡导公众从“未老”阶段提前规划人生与财务,助力Z世代、中生代、银发代等全年龄段人群建立“提前养”的理念与习惯。结合重阳节敬老月契机,现场同步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教,聚焦老年群体需求,精准传递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反诈、反洗钱知识,揭露涉老金融骗局套路,为老年群体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面对人口结构老龄化与消费转型的时代挑战,中信银行构建“幸福 +”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该体系围绕“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三大支柱,为客户提供覆盖个人养老账户开立、资产配置,到健康管理、反诈保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提振消费、促进内循环”战略,中信银行进一步细化金融服务“路线图”,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医”全场景消费生态,加大惠民力度,持续拓展服务半径,让金融服务更贴近民生需求。 作为中信银行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IP之一,“来信” 系列已成功走过三届。从“春日来信”传递“生活的问题自然会有答案”的治愈理念,到“极地来信”礼赞向“南”而行的无畏精神,再到本届“未来来信”聚焦人本关怀与未来规划,系列活动不断推动品牌从理念传播向业务落地升级,实现品牌情感链接与金融服务实体的有机统一,赋能公众主动书写美好未来。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场景金融创新,持续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为民生改善与消费升级注入更持久的金融力量。 【2025-10-17】 中信银行“小天元”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跃迁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中信银行重磅推出“小天元”企业生态服务平台,以“数字+金融+生态”创新范式,赋能企业数智化跃迁。 中信银行“小天元”平台结合企业日常经营痛点,将高效智能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嵌入各个环节,打造“业财资付”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流程线上化、智能化、自动化,大幅提升管理质效,让企业省钱、省时、省心、省力。 【2025-10-17】 中信银行:每股中信优1将于10月27日发放现金股息4.08元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董慧林 中信银行(00998)公布,该行将于2025年10月27日派发优先股(证券简称:中信优1,证券代码:360025)自2024年10月26日至2025年10月25日期间的股息,按照中信优1票面股息率4.08%计算,每股优先股发放现金股息人民币4.08元(含税),以中信优1发行量3.5亿股为基数,该行本次派发优先股现金股息共计人民币14.28亿元(含税)。 【2025-10-17】 中信银行发布关于近期黄金价格波动或加剧的风险提示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10月17日电,中信银行官网公告称,近期,国际政治经济风险加剧,黄金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增加。该行提示,建议客户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需求,做好风险预防,以资产配置角度合理配置黄金资产,理性购买积存金和实物金产品。 【2025-10-17】 第二届中信财富管理大会召开 共探财富管理行业转型路径与全球配置新机遇 【出处】中证网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赵白执南)中国证券报记者10月17日获悉,近日,以“融合与发展:共创财富管理新价值”为主题的第二届中信财富管理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由中信金控指导,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信银理财主办,吸引公募基金、理财、保险、全球资管等42家头部机构、200余人参会,共探财富管理行业转型路径与全球配置新机遇。 会上,中信集团董事长奚国华,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文武,中信集团副总经理曾琪与头部资管机构代表共同启动“全球资产配置新生态”,依托“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的双品牌服务优势,助力个人、企业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把握投资机遇;同时发布“信成长”公益慈善平台,将通过“中信创品”慈善理财实现2025年捐赠超1千万元。 张文武表示,伴随资管行业的转型深化、长期耐心资本的加速培育、跨境资本市场扩大开放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颠覆性突破,财富管理行业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大众理财需求的增多,大财富管理行业更是在“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与“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之间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桥梁”。 “未来,中信金控将主动对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构建普惠、稳健、可持续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帮助居民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张文武表示,中信金控将围绕智能投研、资产配置、投资者教育、风险联防等领域,持续深化与行业领先机构合作,携手服务国家战略、携手开拓发展空间、携手提升专业能力,共促居民财富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共建稳健、高效、负责任的全球资产配置新生态。 多位资管机构代表表示,当前中国股票、债券市场生态越来越健康,围绕红利资产、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医养健康等的投资机会趋势明显。与此同时,资管机构的投资策略正从单一资产,向“固收+”、多资产多策略和海外配置不断进阶。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和理财等机构互补合作的生态也在加速形成。 【2025-10-17】 券商观点|9月信贷收支表点评:非银存款波动加剧,大小行投债思路分化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17日,开源证券发布了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非银存款波动加剧,大小行投债思路分化。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非银存款波动对大行资负头寸缺口影响加剧9月大行存贷增速差(存款-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延续回落状态,大行存贷增速差拉大至-1.64%(8月为-0.79%),中小行延续修复,存贷增速差为3.66%(8月为3.60%)。剔除非银存款影响后,大行存贷增速差负缺口收窄,小行存贷增速差回落,2025年以来非银存款波动性加剧,对大行资负头寸缺口影响变大。 负债端:存款活化趋势延续,大行非银存款转化为一般性存款 9月末大行存款增速为7.25%,环比-0.96pct,中小行为9.12%,环比-0.19pct。 1、一般性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9月大小行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均呈现出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转化趋势。(1)居民存款:一方面伴随定存利率多轮下调,部分高息定存到期后未续作,转化为观望资金(活期存款),另一方面,权益市场表现震荡,股市资金或从托管账户回流至银行表内。9月大行和中小行居民活期存款同比分别多增7352亿元和3253亿元,居民定期存款则分别同比少增2822亿元和2199亿元。(2)企业存款:活化特征明显,小行保证金存款回落。9月大小行企业活期存款分别同比多增3676亿元和3221亿元,大行或受益于短贷冲量后的部分资金留存。小行保证金存款同比少增2204亿元,源于小行季末票据冲量行为减弱。 2、非银存款增长分化:高基数+居民资金或从股市回流,大行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少增约2万亿元;小行表现稳定。9月权益市场高位震荡,居民资金入市进程暂缓,叠加2024年高基数影响,大行非银存款流失向一般性存款转化。资产端:信贷需求偏弱,债市利率或已至大行合意区间,配债力度走强 1、贷款:大行9月贷款增速为8.88%,中小行为5.46%,大行增速较高,且降幅更小,反映其季末仍有一定规模诉求,结构上倾向用短贷代替票据冲量,短贷同比+2882亿元,票据同比-3537亿元,小行信贷投放更注重量价平衡,冲量诉求不强,短贷和票据同比分别少增1145亿元和1300亿元。 2、配债:大行配置盘发挥债市稳定器作用,小行金市FTP更新滞后对配债行为形成掣肘。9月债市利率继续调整,10Y国债利率在1.80%~1.90%区间内运行,大行配置盘进场,主要买入短久期利率债和同业存单,虽然大行往往在利率上行阶段发挥稳定器作用,但很难推动利率趋势性下行。农商行配债力度下降,一方面FTP成本未能及时反映负债成本下降幅度,配置盘或仍处于负carry,对配债行形成制约;另一方面小行FVOCI账户占比已位于高位,资本约束下增量空间有限,债市调整后,农商行卖出利率债止盈。投资建议:红利重回价值区间,布局存款财富化时代的客群优势银行(1)资金属性——低配的权重股,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2)稳定红利及扩散逻辑,受益标的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3)兼具强盈利确定性及客群优势,受益标的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17】 中信携手42家资产管理机构 共建财富管理新生态 【出处】证券日报之声 2025年10月15日,“融合与发展:共创财富管理新价值”中信第二届财富管理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由中信金控指导,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信银理财主办,42家公募基金、理财、保险、全球资管的头部机构主要负责人等200余人参会。 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国华,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文武,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琪出席会议,并与头部资管机构代表共同启动“全球资产配置新生态”,依托“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的双品牌服务优势,助力个人、企业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把握投资机遇;同时发布“信成长”公益慈善平台,将通过“中信创品”慈善理财实现2025年捐赠超千万元,并将与更多资管机构共同践行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和担当。 张文武在致辞中表示,财富管理行业连接千家万户、千行百业,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责任。目前,中信财富管理总规模约31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达9.3万亿元,服务个人与企业客户超2亿,旗下金融子公司在各细分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中信将围绕智能投研、资产配置、投资者教育、风险联防等领域,携手头部资管机构共同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全球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向专业化、数智化、普惠化方向迈进。 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中信证券执委史本良、中信建投证券执委王广学代表财富管理机构作主旨发言,强调客户资产配置需求已从单一资产向多元配置转变,财富管理机构也要从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不断发力,依托大数据与AI技术,推动服务从“人找产品”向“产品懂人”升级。服务好每一个客户,就是服务好中国经济的大局,中信愿与各位伙伴一道,打通场景生态、共享专业能力,共同驶向“客户需求被满足、供给价值被释放、生态参与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新阶段。 易方达基金总裁吴欣荣、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总经理王琼慧、工银理财董事长吴茜作为资管机构代表在发言中表示,目前市场机遇是中国股票、债券生态越来越健康,围绕着红利资产、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医养健康、出海和国产替代的投资机会趋势明显。资管机构的投资策略正从单一资产,向“固收+”、多资产多策略和海外配置不断进阶。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和理财等不同资管机构互补合作的生态,正在不断演化形成。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超170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过去五年,中国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信托、保险资管规模不断刷新纪录,并保持了8%的年均增速。其中,仅“跨境理财通”一项就吸引16.46万个人投资者参与,规模突破1200亿元,中国居民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正进入加速释放期。 截至2025年6月末,中信银行个人财富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稳居可比同业第二;中信证券资管规模超1.56万亿元,市场占比12.8%,稳居券商行业首位;中信建投证券资管规模4852亿元,市场占比5.2%;中信信托资产余额超2.6万亿元,位居行业首位;中信保诚人寿资管规模3046亿元,位居中外合资寿险资管机构前三;华夏基金资管规模超3万亿元,位居公募行业非货管理规模第二;信银理财资管规模突破2.3万亿元,稳居全市场前三。中信金控及各金融子公司将与头部资管机构携手并肩,把握中国资本市场深度开放与财富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共同建设稳健、高效、负责任的全球资产配置新生态。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