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源创(688001)经营分析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688001 华兴源创 更新日期:2025-11-01◇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为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测试设备与整线系统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检测设备                |  57532.58|  31959.03| 55.55|       62.84|
|治具及配件              |  28421.28|  11398.18| 40.10|       31.05|
|其他                    |   2875.08|   1175.89| 40.90|        3.14|
|组装设备                |   2719.20|   1135.66| 41.76|        2.97|
├────────────┼─────┼─────┼───┼──────┤
|内销                    |  63684.01|  30997.90| 48.67|       69.56|
|外销                    |  27864.13|  14670.85| 52.65|       30.44|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消费电子检测及自动化设备| 126024.36|  55696.41| 44.19|       69.15|
|其他                    |  31158.27|   6589.32| 21.15|       17.10|
|半导体检测设备制造      |  24883.30|  14325.33| 57.57|       13.65|
|其他业务                |    191.50|    153.19| 79.99|        0.11|
├────────────┼─────┼─────┼───┼──────┤
|检测设备                | 105300.20|  44357.21| 42.12|       57.78|
|治具及配件              |  51575.96|  21089.75| 40.89|       28.30|
|组装设备                |  15318.09|   7625.81| 49.78|        8.40|
|其他                    |   9871.67|   3538.29| 35.84|        5.42|
|其他业务                |    191.50|    153.19| 79.99|        0.11|
├────────────┼─────┼─────┼───┼──────┤
|内销                    | 137072.77|  54096.96| 39.47|       75.21|
|外销                    |  44993.15|  22514.09| 50.04|       24.69|
|其他业务                |    191.50|    153.19| 79.99|        0.11|
├────────────┼─────┼─────┼───┼──────┤
|直销                    | 182065.92|  76611.06| 42.08|       99.89|
|其他业务                |    191.50|    153.19| 79.99|        0.11|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检测设备                |  48418.30|  25849.43| 53.39|       57.79|
|治具及配件              |  25221.03|  11695.06| 46.37|       30.10|
|组装设备                |   6922.21|   3721.13| 53.76|        8.26|
|其他                    |   3218.01|   1388.76| 43.16|        3.84|
├────────────┼─────┼─────┼───┼──────┤
|内销                    |  57342.37|  27741.97| 48.38|       68.44|
|外销                    |  26437.18|  14912.41| 56.41|       31.56|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消费电子检测及自动化设备| 131172.71|  71233.03| 54.30|       70.48|
|其他                    |  30014.78|  13286.72| 44.27|       16.13|
|半导体检测设备制造      |  24915.50|  15950.74| 64.02|       13.39|
|其他业务                |      1.22|        --|     -|        0.00|
├────────────┼─────┼─────┼───┼──────┤
|检测设备                | 128833.33|  68134.96| 52.89|       69.23|
|治具及配件              |  36791.98|  21245.61| 57.75|       19.77|
|其他                    |  12451.22|   5539.32| 44.49|        6.69|
|组装设备                |   8026.45|   5550.60| 69.15|        4.31|
|其他业务                |      1.22|        --|     -|        0.00|
├────────────┼─────┼─────┼───┼──────┤
|内销                    | 135727.41|  71515.19| 52.69|       72.93|
|外销                    |  50375.58|  28955.30| 57.48|       27.07|
|其他业务                |      1.22|        --|     -|        0.00|
├────────────┼─────┼─────┼───┼──────┤
|直销                    | 186102.98| 100470.49| 53.99|      100.00|
|其他业务                |      1.22|        --|     -|        0.00|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工业自动化测试设备与整线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在电子、
光学、声学、射频、机器视觉、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技术为客户提
供芯片、SiP、模块、系统、整机各个工艺节点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公司产品主要
应用于消费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电子等行业。作为一家专注于全球
化专业检测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坚持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技术服务上为客
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各类数字、模拟、射频等高速、高频、高精度信
号板卡、基于平板显示检测的机器视觉图像算法,以及配套各类高精度自动化与精
密连接组件的设计制造能力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主要行业发展阶段、基本特点及主要技术门槛情况说明如下:
1.1平板显示检测行业
因为制造工艺的原因,显示面板会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同时人眼视觉系统和相机的
感光原理存在很大差异,造成面板多类型不良分析比较困难,需要通过成像、光源
、信号驱动、自动化控制等不同技术的综合应用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检测效果。随
着面板显示分辨率和刷新率的不断提高,检测工作需要大数据的高速传输,因此新
的视频数据传输协议越来越繁杂,需要不断的开发定制型FPGAIP协议和高速信号处
理系统,形成较强的技术门槛。
国内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带动平板显示检测行业持续发展
平板显示检测是平板显示器件生产各制程中的必备环节,在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过程
中进行光学、信号、电气性能等各种功能检测,其发展主要受下游显示面板产业新
增产线投资和已有产线升级改造需求驱动,与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
性,终端消费电子需求增长带来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新增产线建设以及产线升级投资
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近年来,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增长、以京东方为
代表的国产面板厂商持续加强对高世代线投入影响,国内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快速增
加,带动平板显示检测设备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新型显示产业化加速推进,平板显示检测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近年来,受下游消费需求升级及技术进步影响,平板显示行业正处于从LCD到OLED
及Mini/Micro-LED快速迭代发展阶段,平板显示检测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OL
ED相较于LCD技术具有自发光、厚度雹响应速度快、对比度更高、易弯曲及视角广
等优势。Mini/Micro-LED作为新一代的核心显示技术,具备高显示效果、低功耗、
高集成、高技术寿命等优良特性,已成为全球显示产业厂商的共识和争相布局的重
点领域。Micro-LED和Micro-OLED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获得推广应用,技术和制
程工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头部企业纷纷规划投产计划,带来了生产和检
测设备的需求。在Micro-LED领域,目前行业应用集中在VR/AR等微显示模块领域,
目前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随着产业制程中巨量转移技术的逐渐突破,预计市场规模
和应用领域将快速扩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SCC预测,2027年全球Micro LED显示
屏出货量将增至超1,700万片。随着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快速推进及市场需求增加
和新型显示技术的逐渐成熟,叠加生产工艺较LCD更为复杂,良率提升难度更高,
平板显示行业持续加大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投资将带动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行业快
速发展。
下游行业技术升级推动平板显示检测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平板显示检测是保障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良率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与
新型显示技术的应用紧密相关。一方面,新型显示器件具有更高的解析度(8K、16
K)、刷新率(120Hz、240Hz等)和信号传输速度(Gbps),需要检测设备行业开
发更高技术性能(如更精确的模拟量输出及侦测能力等)、集成度和检测效率的检
测系统;另一方面,由于MicroLED/MicroOLED采用硅基工艺,显示检测设备企业纷
纷向产业链中游进行研发和产品布局,拓展显示晶圆及芯片段等中后道检测产品;
第三,新型显示器件具有更为复杂的制程工艺和较高的生产成本,对产线良率的要
求更为严苛,下游客户积极寻求高效的综合良率管理解决方案。
此外,得益于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良率提升,AMOLED屏体尺寸开始向中大尺寸方向迈
进,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工控显示、车载显示等中大尺寸应用场景对屏体的需
求逐步落地,客户替代需求更为迫切。应用和需求的增长拉动AMOLED产线投资,行
业龙头企业如京东方等纷纷提出G8.6产线建设计划,同时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方式,
扩展现有产线的产能,为平板显示检测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1.2可穿戴电子产品智能装备行业
智能手表、无线耳机、智能眼镜等可穿戴电子产品是创新消费电子产品,它既满足
传统手表、耳机等的配饰属性,又可实现智能手机的部分智能终端功能。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
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发展与创新,《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等产业政策不断推动智能穿
戴设备行业的发展。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智能穿戴设备行业获得巨大的支持,行
业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可穿戴设备类型增加,保有量有望继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相关数据,2025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
备出货量达4660万台,市场同比增长13%,正在进入稳定复苏状态。AI技术的发展
和运动健康场景需求的释放为可穿戴设备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终端厂商不断探索
AI技术与产品结合的路径,使得可穿戴设备从基础数据采集迈向新领域。AR/VR产
品推动微型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以MicroLED和MicroOLED为代表的可穿戴新产品
在AR/VR产品上得以实现商业化。根据Meta公司公开产品计划,2025年其将推出首
款消费级MetaCeleste系列AR眼镜,主打轻量化设计,配备EMG腕带控制器,支持手
势操作,有效弥补了语音和触控操作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局限性。同时联合Ray-Ba
n推出meta3等多个系列产品,集成多模AI助手,新增骨传导音频技术,与人工智能
技术的结合,给可穿戴设备行业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和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此环境
下,国内微型显示屏制造厂商不断新增投资,在技术上不断沉淀和突破为显示检测
设备厂商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苹果公司供应商准入门槛高
从苹果发布第一代AppleWatch至今,苹果公司已发布多款智能手表及无线耳机产品
,并在2023年6月推出划时代的Visionpro系列头戴显示产品。持续迭代不断创新的
产品线引领着可穿戴产品的创新方向。除了领先的工业设计和硬件产品,苹果公司
也构建了难以替代的软件生态,在全球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苹果公司建立了严
格的供应商遴选体系,华兴源创及华兴欧立通经过多年合作,成功进入其供应商体
系并持续供应可穿戴电子产品不同模块的检测及部分组装设备。
2集成电路测试设备行业
半导体设备制造业是支撑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支柱,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占有极为重
要的地位。按工艺流程可将半导体专用设备划分为前道晶圆(IC)制造、前道制程
控制设备,后道封装设备和后道测试设备四个大类。半导体测试设备是一种用于电
子与通信技术领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测试设备中,测试机用于检测芯片功能和性
能,技术壁垒高,尤其是客户对于集成电路测试在测试功能模块、测试精度、响应
速度、应用程序定制化、平台可延展性以及测试数据的存储、采集和分析等方面提
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国家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国家长期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
持产业成长。在补贴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
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和《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旨在
推动集成电路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
要》,203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
第一梯队,2025年实现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另一方面
,国内晶圆厂商基于自身供应链安全,积极扶持上游本土半导体设备厂商发展,加
大对国产设备的采购和支持,半导体检测设备国产化替代加速推进,市场空间广阔
。
国内半导体测试设备需求空间广阔
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但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的进入门槛较高。当前全球
集成电路测试设备主要集中在SoC测试机、存储芯片测试机、射频测试机等高技术
门槛测试设备领域,仍然由海外少数几家实力强大的巨头公司所垄断,在分立器件
测试机、模拟测试机、低端数字测试机等中低端测试机领域,竞争格局相对比较分
散。由于中国大陆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布局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内芯片设计企
业陆续研发高端SoC芯片,同时从供应链安全角度和性价比出发,中国大陆半导体
测试设备市场的国产化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预计将保持稳步提升,对于国产设
备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芯片测试设备的全球第三大市常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内半导体产业崛起,国内自主品牌测试设备
需求空间广阔,未来测试设备市占率提升空间较大。
集成电路测试设备行业技术要求及门槛高
集成电路测试设备主要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高端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在硬件方向对
测试板卡的高速、高精度、高向量深度等要求极其高,为实现硬件的极致就必须做
高密度的设计,又带来设备散热,多信号连接和信号完整性的难题,需要设备研发
方具备多维度研发能力。另外开发一台完善的SoC测试机需要同时掌握数字、各类
音频、视频、射频等模拟混合信号、各类电源板卡的研发技术;在软件方向不仅需
要做到高稳定性、高通用性、尽量多的调试工具和兼容不同芯片国际标准协议的接
口软件,并在硬件信号接口和软件上尽量能与同类型畅销机型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为客户切换平台减少成本,间接抬高了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入门门槛。
3新能源车测试设备行业
新能源汽车测试系统涉及研发、制造等多个环节,测试项目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测
试、环境模拟测试、下线测试等。新能源汽车测试站点作为产品制造的重要环节,
可以用于对新能源汽车关键产品模块生产过程中进行各种功能和性能测试分析,因
此新能源汽车测试设备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新能
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测试设备市场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带动新能源车测试设备需求增加
新能源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是典型的需求导向型行业,其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市场需求增长对新能源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的发展前景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国新
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的长期发展空间依旧广阔。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保有量持续提升。
新能源车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车测试设备行业面临机遇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汽车安全的深入发展,汽车
主动安全、被动安全、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已成为国内外
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化的重点关注方向,也是新能源汽车测试设备市场需求重要的
增量驱动力。目前,国内大部分供应商在相关领域仍不具备供应相关汽车检测产品
的能力。新能源汽车标准革新要求新能源汽车测试企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
升技术水平,推出新型测试装备,以满足新兴领域的检测与试验要求,同时也要求
企业具备国际视野,密切跟进国际前沿技术发展,提供能够接轨国际标准的测试试
验设备。
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释放,提升新能源汽车测试需求
全球多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为
了适应各种新结构、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新能源汽车检验系统测试将围
绕新能源汽车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储能技术等先进节能环
保动力系统发展测试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驾控性能、续航能力持续提高,以及
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不断成熟,动力系统测试的测试参数、测试手段和测
试内容将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向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在公司所处的平板显示检测、可穿戴设备组装检测、集成电路测试等细分行业领域
中,国外厂商凭借其长期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在竞争中具有先发优势;同时近年来
随着国内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包括公司在内的国内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形成了
较强的行业竞争力。
在平板显示、可穿戴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车行业公司为客户提供各类检测设备及治
具,产品主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而定制,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其技术性能、产
品特点由于产品功能和使用场景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无法通过具体的技术指标进
行对比。因此业内主要通过销售规模、终端客户的情况来衡量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
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主要以标准设备为主,非标设备为辅。目前公司的非标半导体
测试设备的发展战略主要瞄准大客户的大订单,为全球标杆大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
测试解决方案;标准半导体设备的发展战略首先定位于SoC测试机、射频专用测试
机以及SiP等先进系统封装模块测试机三个被海外厂家垄断的领域,打法上瞄准全
球畅销机型走参数和功能对标和兼容战略。目前SoC测试机已推出两代机型,其中
二代机型不仅提高了性能参数还增加了多款混合信号板卡,可满足32位高端MCU、
高像素CIS、指纹、DSP、简单物联网终端SoC芯片、复杂SoC芯片CP测试,多项指标
已经可以对标同类型爱德万、泰瑞达畅销机型。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对标美国国家仪
器的基于PXIe架构的Sub-6G射频专用测试机和支持并测128Site的先进封装系统模
块测试机及分选机,不仅成为了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研发Sub-6G射频矢量信号收发板
卡的厂商同时也成为了国内首家拥有支持并测128Site系统模块测试机加配套分选
机解决方案的厂商。公司的SiP先进封装模块测试系统持续获得客户订单。射频专
用测试机在硬件性能上已经可以满足射频开关(Switch)、低噪放大器(LNA)、
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Filter)、射频调谐(Tuner)所有5G射频前端芯片
以及UWB、星闪、Wifi(6、7)等IOT芯片的测试,最高可支持10GHz的射频信号的
收发和分析。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开发ATE架构和PXIe架构两个大类测试机
的厂商。
在新能源车行业市场拓展方面公司一方面依托美国分支机构优势已经成为美国最大
电动车厂商的指定供应商,合作关系稳定,订单逐年增加,另外一方面公司看到了
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扩大国内销售团队,积极开拓国内相关优质客户并获得了
相关客户认可。公司正通过不断地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构建在新能源汽车测试领
域的核心能力和护城河,已经形成车载电脑测试、车身控制器测试、充电枪和充电
桩测试、高压电池性能、电驱控制器、智能驾舱、ADAS相关传感器等相关测试的成
熟解决方案。
公司长期以来与市场上最优质的客户合作,行业地位突出。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
已在技术研发、品牌声誉、产品品类、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凭
借优秀的产品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全面的技术支持能力、长
期稳定的生产制造能力、持续的质量控制能力、合格的技术保密能力以及提供综合
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已成为苹果、三星、索尼、LG、夏普(鸿海)、京东方、JD
I、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富士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优质的合作伙伴,与客户建立
了密切稳固的合作关系和信任壁垒。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1平板显示检测行业
平板显示检测是平板显示器件生产各制程中的必备环节,在平板显示器件的生产过
程中进行显示、触控、光学、信号、电性能等各种功能检测,其发展受下游产业的
新增产线投资及因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所产生的产线升级投资所驱动,与平板
显示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苹果于2024年推出OLED屏的iPad,将比目前LCD屏幕实现更高的色域和更低功耗,
随着OLED从手表、手机等小尺寸往中尺寸的渗透,预计将拉动三星、LG、京东方等
平板显示厂商对8.6代OLED前后道工厂的投资,带来了对于相关制程设备和检测设
备的新需求。
近年来,MicroLED、MicroOLED等新型微显示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MicroLE
D均是继小间距MiniLED后LED显示技术升级的新产品,除了继承小间距LED所具有的
无缝拼接、宽色域、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点,还拥有防护性好、可视角度大、PPI
高、亮度高和对比度高、更高像素等优势,有望在未来成为高端电视、VR、AR等头
显及高端户外穿戴终端、高端电动车抬头显示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
与MicroLED显示不同的MicroOLED显示,则被称为“最适用于近眼显示行业的微显
示技术”。MicroOLED是显示结合半导体工艺和OLED技术,以单晶硅作为有源驱动
背板而制作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又被称作“硅基OLED”。MicroOLE
D显示集电子、光学、材料、半导体等技术于一体,除拥有OLED技术自发光、响应
速度快、工作温度范围宽、全固态等特点外,还兼具体积孝重量轻、功耗低、PPI
高等特点,主要用于近眼式显示系统,是近眼式显示系统的核心器件。凭借更为优
越的显示性能,MicroLED和MicroOLED等新型微显示技术目前已在各类新兴显示器
件中被尝试应用,例如MicroOLED技术已被应用于VR/AR头显设备。受益于新兴消费
电子产品的需求拉动,Mini/MicroLED和MicroOLED等新型微显示技术未来将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未来也将带动配套平板显示检测设备需求增长。
1.2可穿戴电子产品智能装备行业
可穿戴设备是高速发展的消费电子细分领域,其外观尺寸、内部结构、元器件数量
等发生变化将带来组装制程的更新,尺寸和内部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可穿戴设备
组装的工艺需求及工序内容,尤其是新功能的丰富、设计的优化必然对组装测试设
备的电压、电感、信号衰减,频率等参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芯片技术、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5G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近年来可
穿戴设备实现快速迭代,从而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多样化需求。在功能
不断丰富的同时,可穿戴电子产品制造商对生产精度、速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
于生产设备的组装速度、组装精度、测试速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也要求智能
装备满足对应要求。可穿戴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催生了新的组装及检测需求。产品
功能的不断丰富和设计的不断优化,对组装检测设备的电压、电感、信号衰减、频
率等参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组装及检测设备厂商也需要综合开发运用
多种技术,及时推出功能更多、性能更优的组装及检测设备,以满足可穿戴设备生
产厂商的需求。
2集成电路测试设备行业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不断发展,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年国
际贸易摩擦增多,国产半导体设备已成为各大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工厂的必要选择项
。国产测试设备作为下游核心半导体设备之一,将更频繁地进入集成电路工厂的试
用或采购清单,中低端模拟测试机和分选机已经大部分实现国产替代,探针台和高
端测试机国产化率非常低,但替代进程明显提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经上升至国
家战略高度,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迫在眉睫,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和社会资金
支持等利好条件下,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域将涌现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更多关
键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目前全球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仍由国外厂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方面
虽然国内厂商在模拟测试机细分产品赛道国产替代比较成功,但在占比最大的SoC
测试机以及用于DRAM、NAND等的存储芯片测试机以及近年增长迅猛的射频专用测试
机领域仍然处于近乎空白状态,包括公司在内的国内厂商始终在努力追赶海外行业
领导企业。展望未来,随着诸多新投资产线陆续进入设备采购高峰,预计率先实现
细分领域进口替代的国内半导体检测设备厂商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在国际贸易
摩擦频现的大背景下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大趋势不可阻挡。
同时,近年来随着晶圆代工制程的物理极限临近,封装技术对芯片性能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SiP技术亦得到了主流晶圆代工厂商的积极应用。SiP技术能够将多种功能
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集成在一个封装内,从而实现一个基本的完整功能
。SiP技术采用堆叠方式,将性能不同的电子元件集成在同一IC芯片上,在丰富产
品性能同时优化了内置空间使用率,满足了消费者对终端产品的高性能与轻薄化需
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SiP技术已被运用于消费电子领域,苹果公司率先在其TWS耳机芯片模组、Wi
fi模组等核心组件的生产环节引入SiP技术;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5G手机等消
费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SiP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SiP技术的广泛应用,亦带动了下游厂商对配套测试设备的需求。由于SiP技术实现
了芯片的模组化和系统级整合,因此针对SiP芯片的检测需要满足覆盖功能多、差
异化程度高的需求,这也导致了检测环节的耗时增长。传统ATE架构SoC测试机虽然
功能强大,完全能满足SiP等系统级封装模组的测试要求,但高昂的价格很难降低S
iP等先进系统级封装的测试费用。兼顾测试效率和价格优势的PXIe架构小型测试机
正逐步被SiP等系统级封装厂商认可。
3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具有和燃油车完全不同
的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电机、电池、电控系统,这三大领域的新技术和新需求
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同时由于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程度的巨大提升,高级驾驶辅
助系统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双目摄像
头以及卫星导航),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态
、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地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运算与分析,
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正是由于具有以上的优势,近年来ADAS市场急速增长,为检测行业带来新的需求。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稳步开展各项工作,以技术创新服务客户
,以产品创新引领发展,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净利润环比实现扭亏为盈,经
营情况全面向好。公司在报告期内荣获“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为打造更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研发平台,研发更具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打下了坚实
的基矗此外公司还在规范运作、人才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市场温和复苏,推进降本增效,业绩全面向好
报告期内,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温和复苏,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国家补贴政策
的持续推进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行业景气度持续恢复,公司经营
情况全面向好。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降本增效工作,提升市场竞争力,并积极开发新
客户,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48.14万元
,同比增长9.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51.95万元,同比增长152
.40%。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从核心算法到硬件架构均实现自主可控的国内首
台G8.6代AMOLED TSP OS检测设备交付客户,实现核心检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填
补了我国在平板显示高世代线检测核心领域的技术空白。
2、持续研发投入,坚持科技创新
经过多年持续研发,公司已在信号和图像算法等领域积累了多项自主核心技术,在
各类数字、模拟、射频等高速、高频、高精度信号板卡、基于平板显示检测的机器
视觉图像算法,以及配套各类高精度自动化与精密连接组件的设计制造能力等方面
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计申请境内外知识产权
102项,新增已获批知识产权102项,研究成果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16,323.2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7.83%,持续努力构
建一套立体化、强激励、重实效的研发创新体系,坚定推进科技创新。
3、坚持规范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始终坚持规范运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控流程体系
。公司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舆情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制度》等
管理制度,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披露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积极
开展投资者关系工作,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热线交流等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
的联系和沟通,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同时公司以创新为
引领,多维度加强ESG工作的统筹与指导,全面提升ESG治理成效。报告期内北京商
道融绿咨询有限公司关于公司ESG评级结果为A,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关
于公司ESG评级结果为AA。
4、积极回购股份,持续推进人才建设,助力公司健康发展
公司始终重视经营人才、技术人才、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现已形成多层次人才
培养体系,持续发挥人才在企业经营、技术、生产及产业化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多
种类培训计划持续赋能员工,助力公司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执行股份回购
计划,回购公司股份999,673股,回购金额2,648.98万元,回购股份未来将大部分
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助力公司引进行业高端人才,健全人才梯队,
优化人才结构。公司将持续加大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推进人才建设,持续
提升市场竞争力。
5、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安全服务客户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组织
信息安全水平,增强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保障业务的持续性和合规性。报告期
内,公司组织信息安全培训,进行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复审,确保公司在信
息安全管理方面符合国际标准,继续保持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等级,为客户提供更
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所处行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行业,存在较强的定制化特征,因
此行业内企业需要建立覆盖光学、声学、电子、射频、机械、软件、智能化、自动
化等诸多领域,并深刻理解下游行业技术变革的高素质、高技能以及跨学科的专业
研发人员队伍。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经建立起近八百人的研发团队,报告期内
新增获批知识产权102项,研发实力雄厚。
公司平板检测领域覆盖显示、触控、光学、信号等多项平板显示测试核心技术指标
。公司成功研发出针对OLED平板显示器的检测设备及配套产品并获得了国际知名公
司认可,实现了对主流平板显示器LCD和OLED检测的覆盖。公司研发的柔性OLED的M
ura补偿技术帮助国内最大平板显示器生产商顺利实现量产导入,协助其成为国内
第一家柔性OLED面板量产厂商,柔性OLED的Mura补偿设备持续在国内保持累计装机
量领先地位。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快速迭代能力得到下游客户的一致认可。报告期
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从核心算法到硬件架构均实现自主可控的国内首台G8.6代AMOL
ED TSP OS检测设备交付客户,实现核心检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填补了我国在平
板显示高世代线检测核心领域的技术空白。
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自主研发ATE架构SoC测试机和PXIe架构射频和系统
模块测试机的企业。自主研发的第二代SoC测试机T7600系列的技术参数已经达到行
业内公认的中档SoC测试机的参数水平并已在指纹、图像传感、MCU、TOF等芯片测
试上实现量产,自主研发的PXIe架构测试机在SiP芯片系统级封装领域具有很强的
竞争力,射频检测系统等在核心性能指标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同时具备较高
的性价比优势。
公司研发的基于PXIe架构测试机及配套四层平移式并测128工位SLT分选机EP3000的
测试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
公司在智能穿戴检测领域持续深耕,已全面覆盖显示、触控、光学、信号、声学、
射频、自动化等多项可穿戴产品的核心检测技术。在服务3C消费电子头部整机厂过
程中,华兴欧立通展现出卓越的定制化能力,针对不同产品线的特性与需求,量身
打造丰富多元的检测解决方案。为智能手表产品线精准匹配屏幕显示、心率监测、
运动传感器等全方位检测方案;针对耳机产品线,侧重声学性能、蓝牙连接稳定性
、续航能力等关键指标检测。马达自动测试线实现自动化操作,可自动将待测产品
送入屏蔽箱进行测试,并完成测试后的自动下料,极大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在
此基础上,公司持续投入积极研发可实现扭力、编码器校准、电阻、电感相序、no
ise、匝间平衡及FRF等专业马达检测专业设备,有望在未来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不仅为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客户开发了车载电脑测试机、车身控制器测试平台和
各类电子产品模块烧录和通讯测试相关设备等,同时在ADAS传感器领域积极布局,
开发了针对激光雷达、高压继电器、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模块、导航模块的生产
测试相关设备,此外还自研了汽车产品通用软硬件测试平台,取得了国内外头部行
业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多产品线的完善布局、丰富的客户群、充足的技术储备以及让客户信任的项目经验
,均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为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2、公司与国际知名平板厂商合作关系持续稳定
公司与国际知名平板厂商三星、夏普、LG、京东方、JDI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关系,在产品快速迭代和稳定交付的基础上,公司凭借自身稳定持续的技术标准及
技术要求,以及不断丰富优化的测试程序,保证了产品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和检测效
率,通过触控、显示、光学等多方面测试保证客户产品质量始终如一。因此与各大
面板厂商形成了较强的合作黏性,同时也保证了公司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平板行业
发展情况及检测需求,提早针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针对性的布局及储备。
3、与主要终端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壁垒
苹果公司是公司的主要终端客户,其作为国际顶级的消费电子品牌商,以其严格、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著称,会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全面的认证,确保供应
商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质量控制与快速反应能力、管理水平等都能达到认证要
求,才会考虑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消费类电子行业的激烈竞争不仅表现在不
同终端品牌厂商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的先进性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为整个产
品供应链的竞争。国际顶级终端品牌厂商极其重视合格供应商的开发与维护,它们
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秀的供应商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苹果公司更是以其稳定
、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著称。
2013年,公司依靠自身的产品质量及研发实力成功入围苹果公司合格供应商,开始
了与苹果公司的直接合作,合作关系持续至今。期间参与了历次移动终端液晶显示
模块更新换代的检测工作,通过在产品研发早期的积极介入,公司也能够凭借自身
实力帮助其缩短相应模块的研发时间,由于合作中公司保持了一脉相承的技术体系
架构,并在历次打磨中不断升级优化。截至目前公司的测试解决方案已经用于苹果
公司的手机、平板、手表、耳机、智能音箱等主力产品的测试,在测试工艺节点上
已经覆盖了整机、系统、模块以及SiP系统级芯片的测试。在多年稳定的合作下,
公司依托自身研发能力,已经与主要终端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壁垒。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经过行业内多年的积累,公司形成了较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工业视觉算法、
先进光学器件与光路设计、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精密驱控技术、人工智能检测、各
类数字及模拟信号高速检测板卡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且拥有
多项核心技术成果。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公司已在信号和图像算法等领域积累了多项自主核心技术。报
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计申请境内外知识产权102个,新增已获批知识产权1
02个,研发成果显著。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48.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9.27%;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51.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52.40%。
五、风险因素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需求的风险
公司在多种智能装备检测领域的主要产品具有定制化和非标准化特征,将客户产品
理念快速转化为设计方案和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是公司从行业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
素。经过多年持续性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团队建设,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技术
研发体系和经验丰富的核心技术团队,积累了大量技术储备和项目经验。目前公司
产品的下游应用行业主要为面板生产制造、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集成电路产品制
造及新能源汽车等。该等行业具有技术密集、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革新频繁等特
征。行业内企业一直在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应用场景、性
能指标等进行优化升级,这要求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下游行业企业需要。如
果公司的设计研发能力和产品快速迭代能力无法与下游行业客户的产品及技术创新
速度相匹配,则公司将面临客户流失风险,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均可能受到较大影
响。
2、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具有人才密集型特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行业,行业
内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等专业技术知识并深
刻理解下游行业技术变革的高素质、高技能以及跨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上述技术
人员对于新产品设计研发、产品成本控制以及提供稳定优质的技术服务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目前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企业均提高了技术人才招募力
度。尽管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人才激励制度,但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仍会
面临市场变化等因素的考验,存在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1、客户集中度较高的经营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平板显示检测设备、半导体测试设备及可穿戴产品的组装及检测
设备,应用于下游的知名平板模组、集成电路厂商以及消费电子终端品牌商,下游
集中度较高,受此影响公司来自主要客户的销售占比较高,因此主要客户苹果公司
及其产业链厂商的经营情况对公司影响较大。短期内,在来自主要客户的销售收入
占比仍较高的情况下,若公司因产品和服务质量不符合主要客户要求导致双方合作
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主要客户未来因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对公司的直接订单需
求大幅下滑,均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公司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公司近年来在人员及资产规模方面扩张较快,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数量
持续增加,公司在人力资源、法务、财务等方面的管理能力需要同步提高。如果公
司管理层不能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而持续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以合理应对高速成长带来的风险,公司的长远发展将受到制约。
3、主要终端客户业绩变动影响公司经营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与苹果公司相关的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其经营情况对公司影响较大。
若未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苹果公司无法保持设计研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以及良
好的品牌声誉,使得其主要产品经营出现较大的、长期的不利变动,则公司经营业
绩将可能因此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若公司无法及时拓展消费电子领域的其他客户且
其他新业务领域开拓效果不佳,则前述情形可能对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及
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苹果公司合格供应商的资格被取消或不能持续的风险
公司依靠自身的产品质量及研发实力成功成为苹果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公司在与苹
果公司的长期合作中,得到了苹果公司的认可,2013年以来一直为苹果公司指定的
手机屏幕检测设备供应商,应苹果公司要求开展了多个与苹果产品相关的项目,自
主完成了历代苹果手机屏幕部分检测工序所需检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针对每一代
苹果产品开发的检测设备均得到了终端用户的认可,向苹果公司及其指定工厂或供
应商销售了大量产品,与苹果公司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不断拓展产品
合作领域。但若将来公司的设计研发能力和产品快速迭代能力无法与下游行业客户
的产品及技术创新速度相匹配,或因其他因素使得苹果公司战略变化及供应商体系
调整,公司取得的苹果公司合格供应商的资格可能被取消或不能持续,使得公司现
有重要客户流失,短期内对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均可能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净额为152,472.01万元。虽然公司目前应收账款回收
情况良好,且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厂商,但由于应收账款数额较大,若客户信
用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坏账增加的风险。
2、存货跌价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净额为95,729.03万元。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以销定
产,以产定存”的经营模式,期末存货主要系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及发货所需的
各种原材料、库存商品和在产品,公司主要存货均有对应的销售订单;但公司也会
存在根据客户订单计划提前采购部分原材料,以顺利推进产品打样测试,或为保证
及时交付而提前备货的情况,因此,若客户单方面取消订单,或因自身需求变更等
因素调整或取消订单计划,均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无法正常销售,进而造成存货的可
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汇率变动的风险
公司在出口产品时主要使用美元进行结算,进口原材料主要使用日元结算。报告期
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及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在各年间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趋势,
人民币汇率波动日趋市场化及复杂化,受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若未来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波动,则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机械零部件、电气及电子元器件等。报告期内,机械
零部件、电气及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价格存在一定波动,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若出
现短期内大幅上涨,也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风险
公司于2023年11月再次通过认定取得江苏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为GR20
2332005649),有效期限三年。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
如果国家所得税相关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在有效期满
后未能顺利通过重新认定,将对公司的税后利润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6、出口退税政策变动风险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出口产品享受免、抵、退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如果未来国家对出口产品的退税率继续进行调整,出现调低公司主营产品出口退
税率的情况,公司出口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7、商誉减值风险
为更快布局可穿戴检测及组装设备市场,丰富公司产品线,快速占领市常2020年7
月,公司完成了对华兴欧立通的产业并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本次产业并购
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支付的合并成本与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之间的差额形成合并报表的商誉,该商誉不做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
进行减值测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誉期末余额为29,102.90万元,如果未来因
经济环境、行业政策或经营状况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华兴欧立通经营业绩产生
不利影响,则存在继续商誉减值的风险,将相应减少公司该年度的营业利润,对公
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8、固定资产规模扩大,增加折旧摊销的风险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投项目已于2023年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相关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虽然公司募投项目的建设达产
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产能,扩大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但固定资产的折旧也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本报告期,公司计提折旧费
用6,278.91万元,对营业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未来公司募投项目产品的市
场需求出现不利变化或公司市场开拓受阻,固定资产带来的折旧摊销费用将对公司
业绩造成一定压力。
(四)行业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在目前公司所处平板显示检测行业、可穿戴智能设备检测行业及集成电路测试行业
中,国外厂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国内厂商由于技术积累
相对薄弱,因此普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公司的客户主要为下游国际
知名厂商,因此长期以来公司直接面对国外厂商较为激烈的竞争,并依靠技术及品
牌优势获取市场份额。同时,由于我国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前景广阔,新进入者投资
意愿较强,因此未来国内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技术优势、
研发优势、品牌声誉优势和产品品类等优势,不能及时强化设计研发能力、生产能
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则公司将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进而对业绩增长产生
不利影响。
2、新行业市场开拓的风险
依托在平板显示检测行业及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的先发优势及多年积累的产品设
计、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经验,公司将向检测设备的其他应用行业领域如新能源
汽车检测行业拓展,以提高销售规模并分散经营风险。为应对上述领域国内外众多
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以迅速扩大新
行业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若公司的新行业拓展策略、营销服务等不能很好的适应并
引导客户需求,公司将面临新行业市场开拓风险。
3、芯片供应不确定性对公司所在行业及下游客户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在以往全球产业分工的大背景下,芯片生产制造企业大部分为美国企业、或使用了
美国的专利、技术。目前国际贸易摩擦存在日趋激烈的趋势,未来芯片供应有可能
因为贸易摩擦或潜在争端出现无法向中国提供芯片的情况。由于上游芯片的供给直
接影响着下游生产、消费等各个链条及多个行业,如果未来上游芯片厂商因供需失
衡情况持续或因贸易摩擦无法向公司履约供应,将会对公司业务及下游相关的消费
电子、集成电路等多个行业均造成不良影响。
(五)宏观环境风险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依然面临下滑的可能,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
能对消费电子产品带来一定不利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公司业绩。国际政治和宏观经
济环境的复杂性给全球商业环境带来了不确定的影响,目前公司经营暂未受到国际
贸易摩擦的直接影响,但公司下游客户的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电子等领域,均
为全球化产业链,如果未来国际贸易摩擦升级,或相关国家贸易政策变动导致贸易
摩擦加剧,可能会使下游客户的终端产品需求受到影响,继而沿产业链传导,影响
公司经营业绩。
(六)其他重大风险
1、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及产品追溯管理制度,并
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覆盖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入库
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然而由于测试设备的生产工艺较复杂,定制化产品的创新
设计内容较多,因此公司的质量控制压力较大。若某一环节因质量控制疏忽而导致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对公司品牌形象、市场拓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陈文源、张茜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尽管公司已经通过相关制度安排避免实际控
制人操纵公司的现象发生,但如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或
其他方式对公司财务管理、人事、发展战略、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施加不利影响,
其他股东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HYC KOREA CO.,LTD         |       1341.69|           -|           -|
|HYC Precision Engineering |         51.04|           -|           -|
|Pte Ltd.                  |              |            |            |
|HYC (Singapore) Inc. Pte. |      14380.00|           -|           -|
|Ltd.                      |              |            |            |
|HYC (Thailand) Technology |        829.45|           -|           -|
|Co.,Ltd.                  |              |            |            |
|HYC (USA),INC.            |      10771.91|           -|           -|
|HYC (VIETNAM) CO.,LTD     |       1961.76|           -|           -|
|华兴源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7500.00|     1808.03|    48883.05|
|华兴源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2000.00|           -|           -|
|奕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           -|           -|
|苏州华兴欧立通自动化科技有|      34500.00|     2175.44|    90021.24|
|限公司                    |              |            |            |
|苏州工业园区华兴源创检测科|        360.00|           -|           -|
|技有限公司                |              |            |            |
|HYC (Japan) Co.,Ltd       |        669.50|           -|           -|
|HYCJapan株式会社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