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85 康希诺 更新日期:2025-10-28◇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 | 37408.78| 30832.05| 82.42| 95.78|
|其他业务 | 824.22| 726.24| 88.11| 2.11|
|其他业务-咨询服务 | 385.32| 361.13| 93.72| 0.99|
|其他业务-疫苗中间产品销 | 280.02| 270.35| 96.55| 0.72|
|售 | | | | |
|其他业务-疫苗原材料销售 | 109.65| 46.64| 42.53| 0.28|
|其他业务-其他 | 28.47| 27.37| 96.13| 0.07|
|其他业务-技术服务 | 20.75| --| -| 0.05|
├────────────┼─────┼─────┼───┼──────┤
|来源于本国的对外交易收入| 37408.78| 30832.05| 82.42| 97.84|
|其他业务 | 824.22| 726.24| 88.11| 2.16|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生物医药 | 82488.39| 63060.57| 76.45| 95.06|
|其他业务 | 2145.42| 1123.52| 52.37| 2.47|
|其他业务-运营保障及设备 | 1048.95| 446.29| 42.55| 1.21|
|租赁服务 | | | | |
|其他业务-咨询服务 | 585.31| 497.15| 84.94| 0.67|
|其他业务-疫苗原材料销售 | 317.56| 63.53| 20.01| 0.37|
|其他业务-技术服务 | 128.82| 73.59| 57.13| 0.15|
|其他业务-其他 | 64.77| 42.96| 66.33| 0.07|
├────────────┼─────┼─────┼───┼──────┤
|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 | 80034.11| 62122.58| 77.62| 92.23|
|药品生产工艺研究开发业务| 2454.29| 937.98| 38.22| 2.83|
|(CDMO) | | | | |
|其他业务 | 2145.42| 1123.52| 52.37| 2.47|
|其他业务-运营保障及设备 | 1048.95| 446.29| 42.55| 1.21|
|租赁服务 | | | | |
|其他业务-咨询服务 | 585.31| 497.15| 84.94| 0.67|
|其他业务-疫苗原材料销售 | 317.56| 63.53| 20.01| 0.37|
|其他业务-技术服务 | 128.82| 73.59| 57.13| 0.15|
|其他业务-其他 | 64.77| 42.96| 66.33| 0.07|
├────────────┼─────┼─────┼───┼──────┤
|境内 | 79516.14| 60874.25| 76.56| 93.95|
|境外 | 2972.25| 2186.31| 73.56| 3.51|
|其他业务收入 | 2145.42| 1123.52| 52.37| 2.53|
├────────────┼─────┼─────┼───┼──────┤
|直销 | 82488.39| 63060.57| 76.45| 97.47|
|其他业务 | 2145.42| 1123.52| 52.37| 2.53|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 | 26281.20| 18630.99| 70.89| 86.61|
|CDMO业务 | 2260.81| 1492.67| 66.02| 7.45|
|其他业务收入 | 1801.13| 1074.69| 59.67| 5.94|
├────────────┼─────┼─────┼───┼──────┤
|来源于本国的对外交易收入| 26271.98| --| -| 86.58|
|来源于其他国家的对外交易| 2270.03| --| -| 7.48|
|收入 | | | | |
|其他业务 | 1801.13| 1074.69| 59.67| 5.94|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生物医药 | 34518.21| 9146.21| 26.50| 93.55|
|其他业务 | 1190.12| 626.25| 52.62| 3.23|
|其他业务-技术服务 | 600.98| 372.01| 61.90| 1.63|
|其他业务-疫苗原材料销售 | 304.65| -24.75| -8.13| 0.83|
|其他业务-授予知识产权 | 254.72| --| -| 0.69|
|其他业务-其他 | 29.78| 24.28| 81.53| 0.08|
├────────────┼─────┼─────┼───┼──────┤
|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 | 34518.21| 9146.21| 26.50| 93.55|
|其他业务 | 1190.12| 626.25| 52.62| 3.23|
|其他业务-技术服务 | 600.98| 372.01| 61.90| 1.63|
|其他业务-疫苗原材料销售 | 304.65| -24.75| -8.13| 0.83|
|其他业务-授予知识产权 | 254.72| --| -| 0.69|
|其他业务-其他 | 29.78| 24.28| 81.53| 0.08|
├────────────┼─────┼─────┼───┼──────┤
|境内 | 34202.57| 8912.93| 26.06| 95.78|
|其他业务 | 1190.12| 626.25| 52.62| 3.33|
|境外 | 315.64| 233.27| 73.91| 0.88|
├────────────┼─────┼─────┼───┼──────┤
|直销 | 34518.21| 9146.21| 26.50| 96.67|
|其他业务 | 1190.12| 626.25| 52.62| 3.33|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企业,已
上市产品及在研产品管线涵盖预防脑膜炎、肺炎、百白破、新冠肺炎、埃博拉病毒
并脊髓灰质炎、带状疱疹、结核病等多个临床需求量较大的疫苗品种。
1、已上市产品情况
2、在研产品管线情况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主,并广泛开展对外合作。自主研发即内部研发团队参
与产品研发的所有阶段,从早期POC研究,工艺开发,质量标准的确定,药效学研
究和安全性评价,到临床试验等,提交NDA申请材料,获批新药。合作研发即公司
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发创新疫苗。公司不断增加
研发投入,以加快产品管线的研发进程,自建技术平台并持续打造延展,搭建研发
人才梯队,并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开发更多重磅创新品种,使公司产品管线更富竞
争力。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培养基原料、药用辅料、临床试验对照疫苗以及其他研
发试剂耗材。采购计划按半年度进行更新,每季及月度进行调整。供应链采购部采
购计划人员根据生产计划、各项目物料清单及部门需求计划,汇总生产物料整体采
购需求,综合库存、在途数量,确定生产物料采购计划,在系统中提交请购单,订
单环节按照审批矩阵逐级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公司通过《采购管理规程》《询价
和竞标流程》等制度,对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的采购流程、生产物料的采购流程、
非生产物料的日常采购、入库验收及付款流程进行规范。
3、生产模式
国家对疫苗生产实行严格准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上
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具备疫苗生产能力;超出疫苗生产能力确需委托生产的,应当经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公司建设符合GMP要求的高规格厂房和配置相应的
先进设备,后续将根据产品研发进度、商业化策略、市场安排以及公司生产具体情
况来制定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部门进行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商业运营中心,不断扩大及完善营销网络,树立良好的产品
口碑及品牌声誉,搭建高效冷链物流供货商网络,将继续随产品商业化进程扩充自
建商业化团队,同时联合行业内专业合作伙伴对产品进行推广,提升对终端的渗透
率,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疫苗产品。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及基本特点
公司现主要从事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主要商业化及在研产品为脑膜炎球菌
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组分百白破疫苗、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代码:C27)”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代码:C27
)”之“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代码:C2762)”;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
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之“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
造”。
疫苗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疫苗产业格局和中国疫苗产业格局也不断演变。20
00年以前,由于疫苗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多、风险高,且不具有慢病治疗型药物
长期使用的特点,大部分制药企业投资疫苗的积极性并不高。2005年以后,葛兰素
史克(GSK)、辉瑞、赛诺菲、强生等大型医药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纷纷进入
疫苗市场,并通过购买产品专利权、购买企业控制权等方式,快速扩充产品线,提
升公司规模,新冠流行前,四大疫苗巨头葛兰素史克(GSK)、默沙东、辉瑞、赛
诺菲市场集中度颇高。
1970-2000年,国内疫苗市场属于计划经济,由中生集团垄断,仅以普及儿童免疫
计划为目的。资本逐步放开后,疫苗逐渐开始市场化。与国际上疫苗产业巨头垄断
的格局相比,由于我国疫苗产业进入市场化时间较短,故国内市场格局相对分散。
截至目前,国内免疫规划疫苗生产商仍以国企为主,但在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民营
企业及外资企业占据较高份额。
1)全球疫苗市场概况
自问世以来,疫苗一直是公共卫生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在销售收入方面,
不计入新冠肺炎疫苗的情况下,全球人用疫苗市场由2019年的372亿美元增加至202
3年的5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5%。在中国等新兴国家创新疫苗持续商业化及
市场增长的驱动下,预计2032年全球人用疫苗市场将达到862亿美元,2023年至203
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8%。
2024年国外主要疫苗及其销售额情况如下:
1、头部效应显著:前五名疫苗(默沙东的Gardasil、辉瑞的Prevnar13/20、GSK的
Shingrix、赛诺菲的PPH、赛诺菲的流感疫苗)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合计销售额近2
50亿美元。
2、新冠疫苗市场收缩:辉瑞的新冠疫苗Comirnaty销售额从2021年的367.8亿美元
锐减至2024年的53.5亿美元,降幅达85%,反映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后,该品
类疫苗需求大幅下降。
3、新兴疫苗崛起:RSV疫苗(如GSK的Arexvy、辉瑞的Abrysvo)和带状疱疹疫苗(
GSK的Shingrix)增速亮眼,成为市场新增长点。
2021年-2024年国外主要疫苗(不含新冠疫苗)及其销售额
2)中国疫苗市场概况
中国疫苗行业发展迅速,全球份额占比持续提升。随着重磅品种陆续上市获批(13
价肺炎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在大人口基数下,国内疫苗市场份额
全球占比持续提升。展望未来,我国重磅疫苗品种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国产厂家
竞争力逐渐提升,国内市场规模及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加。
在产值方面(产值按照各疫苗的批签发总数乘以相应单价计算),不计入新冠肺炎
疫苗的情况下,中国人用疫苗市场由2019年的人民币53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
币1,2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5%。在创新疫苗产品持续推出的推动下,中国人
用疫苗市场预期于2032年达到人民币3,431亿元,2023年至20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
为12.3%。
2019年至2032年(预计)中国人用疫苗市场
随着居民对疫苗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疫苗的市场需
求。中国疫苗行业的发展规模离不开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2017-2024年间,
居民医疗消费能力实现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人均消费支出从2017年的
18,322元提升至2024年的28,227元。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1,451元上涨到2,547
元。
同时,新冠疾病流行对疫苗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新冠疫苗的研发加速了腺病毒载体
、mRNA等新技术路线的应用,国内疫苗企业迎来技术创新升级的机遇;民众的健康
防范意识与疫苗预防接种意识有所提升,成人疫苗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全球公共
卫生事件促进了国产疫苗产品的出海,加速了中国疫苗企业国际化进程。
得益于我国政府对公共卫生与疫苗研发的长期重视,以及企业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
展现出的显著成本管控能力,我国疫苗产业有望在技术迭代升级、成人市场拓展、
全球市场开拓等方面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2)公司所处行业主要技术门槛
疫苗行业具有高研发生产及质控门槛,由于预防性疫苗主要接种于健康人群,通常
各国监管对疫苗安全性的要求高于对治疗性药物的安全性要求。
疫苗研发过程复杂,涉及基因组技术的研究到新抗原的设计,关键的研发能力包括
综合平台技术、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以及稳定达标的质控体系,且研发时间长,而
且获批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疫苗产品在获批上市前必须进行概念实证评估、攻毒
研究及免疫原性研究,并在产品获得最后批准前进行多项临床试验,这一过程可能
持续十年以上。在长时间研发过程中,疫苗企业将投入数亿元资金,且面临最终开
发失败的风险。此外,各国在疫苗审评审批法规与质量标准上有所差别,对地方政
策注册法规理解的程度亦会影响企业研发获批疫苗产品的能力。
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高度依赖于其生产过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在没有国务院有关部门特别审批的情况下,疫苗的生产不允许外包。根据国家药
监局2022年7月发布的《疫苗生产流通管理规定》:“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疫苗品
种,持有人可提出疫苗委托生产申请:(一)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提出储
备需要,且认为持有人现有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求的;(二)国务院卫生健康管理
部门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急需,且认为持有人现有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求的;(三
)生产多联多价疫苗的。
疫苗生产需要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和专业知识,产品质量高度依赖生产过程控制,即
使作用机理或抗原相同,疫苗开发人员也可以调整生产步骤和参数,得到不同的年
龄适应度、血清型覆盖率和抗原组成,从而得到不同的最终产品。在正常情况下国
内疫苗企业须内部生产疫苗,难以向其他厂家进行CMO(合同委托生产)外包生产
,故新入行者未必具备疫苗行业所需的深入专业知识、工艺技术以及质控体系,未
必能够达到国家的行业准入要求。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在中国疫苗行业的地位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挑战。作为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
和商业化创新型疫苗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凭借自主研发的疫苗
产品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2023年,随着全球新冠肺炎流行态势的演变和疫苗
接种率的普遍提高,市场对新冠疫苗的需求出现了调整,这对公司经营提出了新的
挑战。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策略应对挑战,以期稳
步提升在国内外疫苗行业的地位。公司持续推进流脑结合疫苗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曼海欣为中国唯一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极具竞争优势,公司销售团队坚持学术推
广的营销策略,持续提升产品的渗透率。2025年上半年,公司疫苗产品管线取得多
项积极进展: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优佩欣成功获批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公
司商业化产品组合;婴幼儿用DTcP疫苗获得优先审评资格;吸附破伤风疫苗正式进
入新药上市申请(NDA)阶段。不断丰富的产品管线有望持续拓宽公司未来的商业
化布局,推动经营业绩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聚焦多价多联疫苗的迭代
升级,开发更具竞争力的候选疫苗产品,并向成人疫苗市场发力布局,以构建多元
化的产品矩阵。
在国内市场,公司依托在疫苗技术、生产规模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优势,继续巩固其
市场地位。公司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加快了新疫苗的研发进度和
产业化过程,努力满足国内外对于高效、安全疫苗的需求。公司也在加强与全球卫
生组织和其他国家政府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国家政策支持及鼓励疫苗创新
从《中国制造2025》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再到《“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包括疫苗产业在内的生物产业已被明确定位为国家战略性
新兴产业,获得政策层面的持续鼓励和扶持。在国家密集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规
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专项文件中,更加明确提出“加快疫苗研
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
提高重大烈性传染病应对能力”等要求,为产业升级厘清了实施路径。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于2025年初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
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全链条监管改革。该改
革通过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审批上市、推进生
物制品(疫苗)批签发授权、探索生物制品(如多联多价疫苗)分段生产模式以及
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等一系列核心举措,为疫苗行业的创新发展及产业
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2)行业整合趋势明显,规模效应逐渐凸显
相较国外疫苗市场高度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疫苗产业目前集中度较低,疫苗
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整体在技术研发实力、综合技术平台与创新产品管线等方面
尚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国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支持产业发展
和结构优化,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升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
随着整个行业规范程度的不断提高,监管政策从研发、注册、生产和流通等各个环
节都出台了推动行业整合的政策,伴随疫苗技术迭代升级,缺乏核心的研发能力、
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能力和疫苗上市后持续质量监督能力的疫苗企业的生存压力将
进一步加大。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剧,规模效应将逐渐凸显。
(3)创新疫苗的研发趋势
新冠肺炎流行中的不同技术路径的疫苗均被应用于实际防疫中,其中以核酸疫苗为
代表的新技术路径疫苗的成功研发为疫苗产业带来了重要变革,拓宽了传染病的可
防疫类型。随着全球扩大免疫计划的不断推进,疫苗的研发重心逐渐从单苗转向多
联、多价态的疫苗,在简化了免疫程序的同时,为民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免疫防护。
得益于新型佐剂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更多疫苗技术平台及疫苗给药途径有望应用于
临床实践,多种疫苗技术的结合也将成为趋势。可以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或
特殊疾病(如癌症)进行个性化疫苗开发,为疫苗带来更广阔的使用场景。
(4)国内成人疫苗市场待开拓
过去几年全球疫苗价值持续增长,部分原因是成人高值疫苗的使用增加(价格定位
较高,如应用于老年人群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以及中国自费市
场需求驱动的HPV疫苗需求的快速增长。
但公众认知和接种意识仍有待提高,成人疫苗的知晓率和接种率明显低于儿童疫苗
,对疫苗的作用缺乏了解,宣传力度和覆盖面有限,导致社会各界对成人疫苗重要
性的认识不足。成人疫苗未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EPI),对疫苗的接种政策缺乏
统一的指导。
(5)疫苗出海向价值链上下游延展
我国疫苗企业出海业务和足迹在逐步拓宽,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通过“一带一路
”倡议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出海动作也在价值链上下游加速延展深化。从单
一的双边注册出口成品向灌装技术转移、海外建厂商业化生产、开展海外临床试验
、海外合作研发或者授权早期品种等,逐步从下游向上下游全链条过渡,也有企业
开展了与海外合作方全产业链的合作。与此同时,相关的企业如CRO和原料供应企
业也呈现迅猛增长。
(6)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应用
疫苗行业在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极具潜力,通过引入AI、物联网、区块链等先
进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疫苗研发、生产、物流和公众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然而
,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数据安全、技术实现、国际合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挑战。因
此,为了推动疫苗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
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多途径,共
同应对这些挑战,发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优势,推动中国疫苗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全
球竞争力的提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康希诺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企业。
怀揣着“创新不止,世界无疫”的愿景,在管理层的带领下,经多年技术沉淀,公
司构建了五大技术平台,并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包括针对预防脑膜炎、
肺炎、百白破、新冠肺炎、埃博拉病毒并脊髓灰质炎、带状疱疹、结核病等10余种
适应症的多款创新疫苗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商业化的推进
公司的MCV4曼海欣和MCV2美奈喜基于自身合成疫苗技术平台,较现有产品做了大量
的工艺改进和提升,切入国内脑膜炎球菌疫苗品种升级的市场机会,为中国市场提
供安全性更好、免疫原性更强的脑膜炎球菌疫苗产品。其中,MCV4曼海欣为我国首
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其上市缩小了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缺乏高端疫苗的空白,为我国婴幼儿流脑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更
优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随着流脑疫苗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终端选择,两款流脑结合疫苗实现销售
收入约36,367.48万元,同比增长38.43%。同时,MCV4的药品补充申请已获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受理,适用人群年龄范围拟由“3月龄~3周岁(47月龄)儿童”扩大
至“3月龄~6周岁(83月龄)儿童”,以期为儿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并进一步提
升MCV4曼海欣的市场渗透率。
2、13价肺炎结合疫苗PCV13i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公司的PCV13i优佩欣采用多糖抗原与蛋白载体共价结合的方式,多糖抗原连接载体
蛋白后,多糖可以转化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不仅可以在2岁以下婴幼儿体内诱导出
很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还可以产生记忆性B细胞,产生免疫记忆。同时,公司采
用双载体技术,可减少与其他疫苗共注射时对免疫原性造成的免疫抑制。在生产工
艺上,公司采用了更加安全的生产工艺,发酵培养基采用无动物来源培养基,降低
了动物源生物因子造成的风险,且避免了传统纯化工艺采用苯酚方法带来的毒性残
留。
2025年6月,PCV13i优佩欣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该
产品为公司肺炎产品组合中首个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产品,为公司更高价肺炎结合
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矗同时,因与公司目前的主要商业化产品MCV4曼海欣同样定位为
高端自费疫苗,目标消费人群重合,该产品的上市有利于公司丰富商业化产品品种
,并提升营销效率。待后续形成销售订单,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组分百白破疫苗产品组合
(1)婴幼儿组分百白破疫苗DTcP
目前国内在售的共纯化百白破疫苗的制造过程使用百日咳抗原共纯化的工艺。公司
在研百白破疫苗为组分百白破疫苗,每种百日咳抗原可以单独纯化,以确定的比例
配制,从而可以确保产品质量批间一致性,使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截至目前,暂
无国内疫苗厂商研发的组分百白破疫苗获批上市,公司的婴幼儿用DTcP定位为进口
替代,同时,该款疫苗的开发也是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进一步研发的基矗
公司的婴幼儿用DTcP已完成受试者前三针基础免疫接种工作,于2024年12月,其境
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受理通知书,公司后续将向
监管机构适时提交婴幼儿用DTcP加强免疫相关数据。2025年2月,婴幼儿用DTcP已
正式纳入优先审评品种。根据国家优先审评审批的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
审评中心对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的药品注册申请,将优先配置资源进行审评。
(2)青少年及成人用组分百白破疫苗Tdcp
公司的青少年及成人用Tdcp适用于6岁及以上人群,为青少年及成人的百白破加强
疫苗,主要发达国家已将该疫苗纳入常规的疫苗接种计划,但国内并无获批的青少
年及成人用百白破加强疫苗,该产品若成功上市,将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青少年及
成人用Tdcp于2024年12月正式启动Ⅱ/Ⅲ期临床试验,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完成
Ⅲ期临床受试者入组。
(3)DTcP-Hib-MCV4联合疫苗
随着中国上市疫苗品种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剂次疫苗使用,给家长、孩子和接种
医生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如增加儿童接种的痛苦、增加卫生部门的接种成
本、降低幼儿接种的依从性、增加疑似异常反应的可能,以及加重了疫苗管理的困
难和成本等。因此,开发并推广同时预防多种疾病的联合疫苗成为新疫苗研发的趋
势,联合疫苗具有良好的临床开发前景。为满足市场对多联疫苗的需求,并形成差
异化竞争,公司研发了DTcP-Hib-MCV4联合疫苗,并于2025年2月获得药物临床试验
批准通知书,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正在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工作,预计年底
前启动。
同时,Hib疫苗于2024年11月启动Ⅰ期临床试验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作为未获
批上市的单苗需累积一定的临床数据,以支持未来以组分百白破为基础的联合疫苗
的注册申报。
(4)吸附破伤风疫苗
该款疫苗主要用于非新生儿破伤风预防,采用无动物源培养基进行发酵,更加安全
,已确定产业化规模工艺,工艺稳定。2025年2月,该款疫苗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递交药品注册申请并获得受理。2025年3月,公司和远大生命科学就吸附破伤风
疫苗达成独家商业化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公司将授权给远大生命科学就吸附
破伤风疫苗在产品获批后,在大中华区进行独家推广服务,进一步扩大疫苗可及性
。
4、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
公司的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基于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开发,有望为全球控
制乃至根除脊髓灰质炎作出贡献。公司的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项目获得了盖茨基金
会的资助,主要包括临床研究、工艺开发及规模扩大等工作,还包含该款重组脊髓
灰质炎疫苗的联合疫苗项目的支持。2024年12月,该产品于印尼启动于特定年龄婴
幼儿中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并完成Ⅰ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2025年7月,公司收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
知书》。
5、吸入用结核病加强疫苗
基于吸入用新冠疫苗开发的技术累积,公司升级第一代产品,同时增加了抗原组分
,开发了吸入用结核病加强疫苗,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递送,有望可以激发肺部免
疫应答,从而清除结核菌,控制潜伏感染,并可实现预防感染的效果。2025年5月
,公司开发的吸入用结核病加强疫苗获得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adan
Pengawas Obat dan Makanan,Republik Indonesia,“BPOM”)签发的临床试验批
准。
6、技术创新获认可,前沿技术布局专利
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
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所攻克的核心为多糖蛋白结合技术,是当前全球领先的疫苗
技术之一。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化学方法,将多糖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形成新的
抗原,有效解决了传统多糖疫苗免疫记忆时间短、对婴幼儿保护力不足的局限。这
一荣誉是对公司在生物医药前沿技术攻坚与产业转化方面卓越成就的权威认可。
在mRNA技术平台的建设方面,康希诺生物研发联合北京键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
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新型可离子化甾醇脂质(ISL)的三组分脂质纳米颗粒(I
SL-3C-LNP)递送系统,并通过理性设计、系统性筛选获得了一系列具有优良性能
的ISL化合物,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
上。研究结果表明,ISL-3C-LNP在安全性提高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方面有显著效果
,并具有组分简化与专利优势。
7、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推动创新优质疫苗产品出海
公司目前正在开展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的出海工作,主要以东南亚、中东、北非、南
美为目标区域,推动注册和商业化工作。公司的MCV4已获得了印尼的注册证书,也
正于印尼进行评价该疫苗在18-55岁人群中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临床试验
,以期扩大适用人群。
公司也会同步结合未来13价肺炎结合疫苗及组分百白破疫苗组合的海外开拓目标,
以公司丰富的产品管线为切入点,与合作方建立长期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探索技
术转移的合作模式,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同时,公司也会视产品定位及研发进度
,以WHO PQ认证为方向进行前期准备和筹划工作,探索国际组织采购产品的可行性
;对于全球创新类产品,也会积极探讨于发达国家准入的可行性。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成熟的技术平台和研发体系
在公司科学家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公司以国际视野推进创新疫苗的研发,逐
步建立起包括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合成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m
RNA技术、制剂及给药技术在内的新一代疫苗研发及生产技术平台,形成了疫苗核
心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在《柳叶刀(The Lancet)》《自然(Nature)》《新兴
微生物与感染(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知名
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疫苗研发技术平台和研发体系,为公司
研发管线拓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持,公司可根据产品的研发进度和竞争格局来
弹性调整研发策略和研发资源分配,确保公司研发项目试错和磨合的相对成本更小
,同时保证了研发管线的弹性。
2、公司创新、丰富的疫苗产品管线将覆盖庞大的市场
国内的疫苗市场庞大,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疫苗市
场份额亦将进一步增大。我国人用疫苗人均支出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由
于过去中国人以接种免疫规划为主,而免疫规划价格显著低廉;另一方面也因为国
内疫苗市场可选品种较少。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对个人健康的日益重视,未来非
免疫规划疫苗将带动国内疫苗行业蓬勃发展。
3、国际标准的疫苗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拥有国际标准的疫苗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体系。疫苗生产过程复杂,耗时较长
,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高度依赖其生产过程。疫苗生产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产业
技能,公司生产团队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对国际生产标准和要求有深
入了解的核心技术骨干带领,并设立了符合国际标准、覆盖疫苗研发至生产各个环
节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此外,公司生产厂房的设计、建造及运营均按照国际标准
进行,为公司在研疫苗的产业化生产以及临床试验材料的生产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已在天津、上海分别建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大规模现代化疫苗产业基地,可实
现多款优质疫苗产品的供应。
4、规模化和覆盖完善的商业化团队
随着多款疫苗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公司拥有规模化和覆盖完善的自建及推广团队,
确保商业网络和物流网络覆盖服务更多地区和国家。公司通过各类学术和市场推广
活动介绍公司产品的特点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协助疾控中心合理使用公司
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公司以专业学术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制定营
销计划时会充分调研了解疾控中心和受种者的真实、准确的需求,深入终端,提供
专业服务,以期不断提升产品的渗透率和占有率。
5、进行国际化布局与发展
通过新冠疫苗的海外商业化及合作,公司积累了宝贵的海外准入经验,并加深了与
当地政企的纽带。公司已与海外多家合作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四价流脑结合
疫苗等产品的本地化合作,包括商业化、联合研发与临床研究以及本地化生产等方
面,也正与合作方就其他临近商业化产品如十三价肺炎结合疫苗、组分百白破疫苗
的出海规划进行探讨。公司的前沿技术平台及全球创新的产品也进一步带动了国际
化进程,如VLP技术路线的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产品获得了盖茨基金会资助,与马
来西亚国立生物技术研究院围绕mRNA多价流感疫苗等创新产品展开合作等。
公司将继续同全球研究机构开展创新研发合作,持续拓展在东南亚、中东以及拉美
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覆盖,不断提升公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构建符
合国际标准的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矗
6、来自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的资深科学家和管理团队
公司的创始人及核心技术人员在生物制药行业平均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均曾就任
于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国际重磅疫苗的全球制药或生物科技公司的重要岗位。公司
的其他管理团队成员亦为公司带来了国际领先的产品研发经验、生产及商业化经验
。借助于以往积累的丰富经验,公司的高级管理团队能够有效地设计产品开发计划
,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并推动业务增长。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凭借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丰富的国内外疫苗行业经验和技术知识,公司通过不断发展
,目前构建了五大技术平台,涵盖了疫苗研发中的主要先进技术。该等技术平台为
公司的疫苗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示出公司卓越的疫苗研发实力。此外,各平
台技术之间相辅相成,为公司的研发工作带来了协同效应,令公司能够站在全球视
野角度构建全面及更有竞争力的疫苗产品组合。先进的疫苗研发平台技术包括以下
方面:
(1)病毒载体疫苗技术
病毒载体疫苗生产技术是基于一种致病力缺陷或极弱的病毒作为疫苗呈递的载体,
将特定抗原引入人体免疫系统,刺激免疫系统形成对特定疾病的免疫保护的技术。
通过此技术开发出的疫苗可以迅速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并产生很强的
细胞免疫。如通过黏膜给药,能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应答。公司已建立成熟的病
毒载体包装技术、高细胞密度生产工艺技术及分析表征技术,能够使用不同的细胞
基质快速开发产量高、质量合格的病毒载体类产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合成疫苗技术
多糖疫苗是一种预防细菌感染的亚单位疫苗,它具有生产技术成熟、安全性高的特
点。公司建立了多糖抗原生产技术、载体蛋白生产技术、多糖蛋白偶联技术,以及
对结合工艺中间品和结合产物的分析表征技术等。目前公司拥有多种载体蛋白,可
用于不同类别的结合疫苗生产。选择不同载体蛋白和不同结合技术,可有效减少载
体引起的表位抑制作用,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研发出更优质的多价多联疫苗奠
定技术基矗
(3)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
蛋白抗原的功能高度依赖蛋白的结构和折叠,公司建立的蛋白结构设计技术可以从
DNA序列预测蛋白质高级结构,抗原表位,免疫原性、稳定性,相互作用等重要特
性。公司已使用该技术设计肺炎球菌蛋白抗原,并研发了新型重组菌株以生产新一
代百日咳疫苗等。VLP疫苗是通过表达重组结构蛋白,并经过组装形成具有独特空
间三维结构的疫苗。其纳米尺寸与大多数感染性病毒病原体类似,且呈递抗原的方
式接近天然病毒,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通过计算机辅助的
抗原设计技术,公司已开发出多亚基VLP的表达技术,成功搭建VLP表达制备平台,
具有完善的VLP开发、制备及分析平台。
(4)mRNA技术
mRNA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抗原蛋白的mRNA通过特定递送方式递送至人体细胞内,利
用细胞自身机制翻译产生抗原蛋白,从而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疫苗。mRNA疫
苗具有研发周期短、扩产容易、不受限于蛋白构象和定位、不进入细胞核、无需体
外表达和蛋白纯化等特性。因此在针对突发传染并难成药靶点等方面有巨大优势。
公司开发出mRNA通用型工艺,可以大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且已实现产业化放大,
具有完善的mRNA开发和制备平台。
(5)制剂及给药技术
疫苗是复杂的组合物,需要对其制剂深刻了解后方可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
性。公司致力于疫苗的制剂研究,产品中不含苯酚和防腐剂,此特点可确保产品质
量稳定,减少潜在的副作用风险。目前公司已建立制剂工艺、新型佐剂及递送系统
的开发技术,具有完善先进的制剂制备、佐剂制备、黏膜给药系统和评价平台。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本集团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人民币183,616,878.59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06%,
主要为:1、本集团高度重视研发资源的整合以及不同管线间的潜在协同效应,进
一步提升了研发效率的同时,将研发资源聚焦至企业的高潜研发项目中,致使报告
期内费用化研发投入同比减少20.50%;
2、本报告期资本化研发投入同比减少42.63%,主要系本集团资本化研发项目中PCV
13i于2024年2月药品注册申请获受理,因此该项目临床III期相关研发投入较去年
同期减少人民币23,077,251.88元。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曼海欣作为中国市场上唯一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促使本集
团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82,329,923.55元,同比增长26.00%;本集团报告
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人民币13,485,410.57元,实现同比收窄94.02%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7,705,027,166.59元,比年初减少3
.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4,903,403,666.21元,比年初减少0.
13%。
五、风险因素
(一)业绩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流脑疫苗商业化的顺利推进及降本增效措施的实施,公司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3,485,410.57元,亏损同比收窄94.02%。公司
管理层将继续推进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同时未来在研管线配套的生产线及在
研管线产品研发仍需保持金额较大的投入。如果公司研发项目进展或产品上市后销
售情况不及预期,公司仍将可能出现业绩亏损。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是典型的研发驱动型企业。如果未来疫苗领域出现革命性的新技术,如新的预
防方法或者公司在研疫苗靶点、机制、覆盖血清型抗原数量等方面出现技术迭代,
且公司未能及时应对新技术的趋势,公司产品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市
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疫苗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根据公司在研疫苗产品管线,公司产品上市后,将会与大
型跨国公司和国内疫苗企业进行竞争。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疫苗企业具有更丰富的
产品商业化经验,具有更强的资本实力、人力资源。虽然公司在研产品获得临床有
效数据,但竞争对手及未来潜在的新进入者也会不断完善产品工艺、技术。如果未
来产品竞争加剧,而公司不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销售网络建设、保持技术研
发优势,公司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四)财务风险
1、汇率风险。公司承受汇率风险主要与公司海外开展的业务有关,相关结算用外
币余额的资产和负债产生的汇率风险可能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资产减值风险。公司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实际销售情况,谨慎计
提资产减值,但如果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竞争加剧等原因,仍面临一定的资产减
值风险。
(五)行业风险
除治疗性疫苗外,疫苗是接种于健康人群并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特殊药
品,疫苗产品受到国家及各级地方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监管部
门的严格监管,相关监管部门在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对整个疫苗
行业实施监管。随着疫苗行业监管不断完善、调整,疫苗行业政策环境可能面临重
大变化。政策监管可能涉及疫苗生产、监管、流通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公司不能及
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疫苗监管政策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六)宏观环境风险
若未来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或者发生对生物医药行业不利的质量或者安全
相关的公众事件导致行业整体形象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放慢,从
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康希诺生物(香港)有限公司 | 0.00| 318.99| 6647.04|
|康希诺生物(上海)有限公司 | 85000.00| 4.67| 86452.35|
|康希诺(天津)国际生命科技有| 1000.00| -173.38| 456.37|
|限公司 | | | |
|康希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 75000.00| -3818.31| 94038.19|
|司 | | | |
|康希诺(上海)生物研发有限公| 13000.00| -419.28| 5535.75|
|司 | | | |
|天津千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天津万博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 10.00| -| -|
|司 | | | |
|博迈(天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 1000.00| 184.45| 1224.54|
|公司 | | | |
|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 -| -| -|
|公司 | | | |
|Solution Group Berhad | -| -| -|
|Cansino Biologics (Switzer| 10.00| -| -|
|land) SA | | | |
|Cansino Biologics (Singapo| 100.00| -| -|
|re) Inc Pte.Ltd. | | | |
|Cansino Biologics (Canada)| 2.00| -| -|
| Inc.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