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710 益诺思 更新日期:2025-10-28◇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非临床 | 36137.57| 9992.12| 27.65| 96.31|
|临床 | 1285.17| 476.62| 37.09| 3.43|
|其他 | 100.12| 46.10| 46.05| 0.27|
├────────────┼─────┼─────┼───┼──────┤
|境内 | 36015.54| 10082.87| 28.00| 95.98|
|境外 | 1507.31| 431.97| 28.66| 4.02|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非临床CRO | 108939.51| 36125.83| 33.16| 95.42|
|临床CRO | 4693.85| 1892.98| 40.33| 4.11|
|其他 | 435.00| 269.24| 61.90| 0.38|
|其他业务 | 98.58| 90.96| 92.27| 0.09|
├────────────┼─────┼─────┼───┼──────┤
|境内 | 111613.68| 37225.79| 33.35| 97.76|
|境外 | 2454.68| 1062.26| 43.27| 2.15|
|其他业务 | 98.58| 90.96| 92.27| 0.09|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非临床 | 99949.74| 44664.32| 44.69| 49.04|
|安全性评价 | 88935.52| 39589.91| 44.52| 43.64|
|药代动力学研究 | 9513.82| 4302.14| 45.22| 4.67|
|临床 | 3691.14| 551.97| 14.95| 1.81|
|药效学研究 | 1248.96| 729.66| 58.42| 0.61|
|早期成药性评价 | 251.44| 42.60| 16.94| 0.12|
|其他业务 | 202.03| 77.50| 38.36| 0.10|
├────────────┼─────┼─────┼───┼──────┤
|境内 | 99601.11| 43294.75| 43.47| 48.96|
|华东 | 71659.75| --| -| 35.22|
|西南 | 10143.65| --| -| 4.99|
|华北 | 6628.19| --| -| 3.26|
|华南 | 6352.72| --| -| 3.12|
|境外 | 4039.78| 1921.54| 47.57| 1.99|
|东北 | 2835.87| --| -| 1.39|
|西北 | 1060.36| --| -| 0.52|
|华中 | 920.57| --| -| 0.45|
|其他业务 | 202.03| 77.50| 38.36| 0.10|
└────────────┴─────┴─────┴───┴──────┘
【2022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非临床 | 82284.52| 33768.92| 41.04| 48.81|
|安全性评价 | 71036.31| 29672.85| 41.77| 42.14|
|药代动力学研究 | 10413.64| 3809.52| 36.58| 6.18|
|临床 | 3936.64| 1021.87| 25.96| 2.34|
|药效学研究 | 681.46| 215.59| 31.64| 0.40|
|早期成药性评价 | 153.11| 70.96| 46.35| 0.09|
|其他业务 | 86.22| -54.77|-63.52| 0.05|
├────────────┼─────┼─────┼───┼──────┤
|境内 | 84701.56| 34159.45| 40.33| 49.53|
|华东 | 64541.68| --| -| 37.74|
|华北 | 8591.16| --| -| 5.02|
|西南 | 4459.45| --| -| 2.61|
|华南 | 3933.09| --| -| 2.30|
|东北 | 2348.51| --| -| 1.37|
|境外 | 1519.60| 631.34| 41.55| 0.89|
|西北 | 521.87| --| -| 0.31|
|华中 | 305.80| --| -| 0.18|
|其他业务 | 86.22| -54.77|-63.52| 0.05|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益诺思是一家专业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
,作为国内最早同时具备NMPA的GLP认证、OECD的GLP认证、通过美国FDA的GLP检查
的企业之一,与国际标准接轨,具备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服务能力,为全球
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新药研究服务。公
司服务主要涵盖生物医药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研究以及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三
大板块,其中非临床研究板块具体包括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非临床药效学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益诺思在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
前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益诺思目前已拥有近7.4万平方米的
现代化设施,千余人的研究团队,分布在上海、南通、深圳、黄山及美国旧金山等
地。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国际化服务能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全球医药企业和科
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截至2025
年6月30日,累计服务了国内外950多家制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助力
国内创新药研发IND注册成功案例610余例,NDA/BLA成功案例26例,协助140余个项
目获批了美国、欧盟、韩国及澳洲等国外监管机构的临床注册申报,FDANDA/BLA成
功案例3例。
报告期内,益诺思90%以上收入均来自I类创新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自设立以来,
益诺思凭借自身具有的前瞻性、创新性能力,逐步形成了重要靶器官毒性生物标志
物评价技术平台、特殊毒性评价关键技术平台、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体系、
动物特殊实验操作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与Micro-PET/MR影像技术、小核酸/多
肽/ADC/CGT产品生物分析技术平台、高灵敏度大分子多抗分析平台等核心技术。截
至2025年06月30日,益诺思已协助完成了200余个国际、国内首个创新药的研究服
务,包括:全球首个恶病质双抗疗法及GDF15/IL-6双抗产品、全球首款中美双临床
帕金森病自体细胞药物、国内外首创的以IIa因子和Xa因子为直接作用靶点的双重
抗凝抑制剂、国内首个环形RNA生物制品、国内首款同时获得美国FDA IND两个批件
的溶瘤病毒产品、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CYP11B2抑制剂、国内首款治疗高尿酸血症s
iRNA创新药、国内首个针对CLDN6靶点的ADC药物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所提供的研发服务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点,要求公司始终坚守科学严谨与创新
驱动,方能持续深化并巩固积累的技术壁垒,稳步赢得下游客户的长期信赖。目前
,公司已构建了一支跨学科、多层次、高学历的资深科学家团队,核心技术团队中
汇聚了行业内具有丰富指导经验及国际化视野的资深科学家群体。这些专业人才的
汇聚,为公司科研技术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持续迭代升级注入核心动能,更为公
司未来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筑牢了坚实基矗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盈利模式为通过向客户提供合同研发服务,获取试验服务报酬来实现盈利
,具体是指: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根据委托方的研究需求和行业规范要求,对委
托方提供的供试品开展相关试验,并按照合同约定将研究成果和数据等资料移交给
客户。报告期内,公司相关实验服务按照服务成果结算模式(Fee For Service,F
FS)进行结算,定价标准综合考虑试验难度及创新程度、药物申报区域、项目人员
配置、项目周期、检测项目数量、实验动物种类、试剂耗材使用情况等,并结合合
理的利润空间,与客户协商确定。
2、采购模式
公司对外采购内容主要分为物料采购和服务采购。公司采购物料主要包括各类实验
动物(含消耗性生物资产)、实验试剂及耗材、实验设备等;采购服务主要为体内
药代动物试验服务、动物饲养服务等。
公司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并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遴癣采购业务流程、招投标和比
价流程、物资出入库管理等制度,保证采购申请、审批、询价、供应商选择、合同
签订、验收和付款等环节权责关系明晰且均得到有效管控。
3、营销模式
近两年来,CRO行业受投融资热度减弱、医药市场增速不及预期等多方因素影响,
需求增速有所放缓,公司凭借近年来稳健的发展,组建了全球化的人才团队,积累
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日趋同质化的行业竞争中挖掘差异化优
势,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维系了与国内大型只要企业的良好合作关
系,并不断吸引众多新兴的知名创新生物技术企业,同时公司也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增加品牌曝光,为全球的创新药企提供符合全球申报要求的高质量一站式服务。
公司获取客户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制定精准作战地图,对重点客户的决
策链条进行层层绑定与穿透,夯实重点客户的合作粘性;2)构建专业权威的品牌
壁垒,通过遴选精品会议向集中目标受众展示公司差异化竞争力,吸引目标客户产
生合作意向;3)通过举办培训班,展示公司团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4)大力拓展
海外市场,增强海外品牌曝光,扩大销售覆盖区域。
4、服务模式
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分为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非临床药代动
力学研究、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和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针对某项药物,公司可为客
户提供包括上述所有服务在内的综合研发服务,亦可提供其中某项研发服务。
公司主要采用设计研发模式,即接受客户委托,根据客户项目类型、药物类型,以
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矩阵管理模式,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抽调公司各事业部人员
形成项目执行团队,设计相适应的试验方案立项并执行,待项目团队完成合同约定
的所有试验项目后,按约定交付项目成果。
(三)所处行业情况
1.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海外CRO起步较早,大多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成熟发展,全球C
RO市场中发展出LabCorp、IQVIA、Thermo Fisher、ICON、Syneos、药明康德、Cha
rles River、Fortrea、精鼎等一批大型跨国企业,在全球CRO行业占据了较多的市
场份额,营业收入规模均在20-30亿美元以上。国内CRO的起步速度较晚单但发展迅
速。2000年之前,国内主要市场以昆泰、科文斯等全球CRO巨头为主,国内CRO公司
数量少,规模校随着2003年我国颁布的《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提出“申
办者可以委托合同研究组织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CRO行业迎来快
速发展,本土CRO的龙头公司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纷纷上市,国内C
RO行业格局彻底被颠覆,国产CRO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
浮现,我国医药市场始终保持增长态势。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4年中国医
药市场规模约17816亿元,相比2023年增长1.0%,预计2024-2032年医药市场复合年
增长率将达到6.3%,其中创新药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3%。未来预计仍有更多国
内外制药企业在创新药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中国CRO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F
rost&Sullivan统计,2023年全球CRO市场规模约821.1亿美元,其中非临床阶段的
市场规模约243.6亿美元,临床阶段的市场规模约577.5亿美元。全球CRO市场呈现
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3-2026复合年增长率为9.0%,并在2030年超过1477亿美元
。中国医药CRO服务市场规模仍保持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在2023年约为848.2亿元
,其中非临床阶段的市场规模约405.8亿元,临床阶段的市场规模约442.4亿元。预
计2026年达1,126.5亿元,2023-2026复合年增长率约9.9%,并在2030年达到1854.9
亿元。
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行业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下行周期后,迎来了一些积极信
号。首先,2025年上半年以来头部MNC对国内创新药资产关注度大幅提升,中国创
新药BD出海成为常态。根据医药魔方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企业license-ou
t交易共72笔,交易总金额为600.03亿美元,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的交易总金额。T
OP MNC从中国引进交易数量占所有交易的比例从2021-2024年的12%提升到了19%,
交易总金额从17%提升到33%;其次,创新药投融资下降幅度趋缓。根据医药魔方统
计,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的投融资事件共194起,同比下降6.7%,下滑幅度已经显
著收窄;第三,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通道重新开启。随着全球流动性改善为
港股注入新的活力,上半年多家创新药企业纷纷选择登陆港交所。随着7月科创板
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也为优质创新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舞台。公司
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医药研发企业,随着创新药发展的大环境改善,全行业研发资金
缺乏的情况得到好转,公司作为非临床CRO的头部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2.行业重大政策
2025年上半年我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从国务院到各部委,一系
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构建起覆盖研发、审批、支付全链条的政
策支持体系,标志着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25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
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要求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要求,审评审批资源更多
向临床急需的重点创新药械倾斜,缩短创新药械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至30日,并
对临床急需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境外已上市药品、联合疫苗、放射性药品、珍
稀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申报品种优先审评。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
,要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行业将从"鼓励研发"向"促进研发
与市场回报良性循环"转变。2025年6月16日,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
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将临床试验审评时限从60日缩短至
30日。2025年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
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首次增加商业健
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构建“医保保基本,商保接高端”的分层支付体系,为创新药
开辟“第二战潮。政策组合拳下,创新药行业的发展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2025年上半年的政策组合拳不仅解决了创新药"卡脖子"问题,更构建起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持续向好。也为服务创新药非临床研
究的专业CRO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政策刺激与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在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经济环境中,对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
要求。期间,益诺思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始终秉承“科
学引领、质量唯先、诚信敬业、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以科学为引领、以客户
为中心,持续聚焦国家生物医药领域重大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在药物评价服务领域
的优势,引领科技创新,前瞻性布局基于类器官和人工智能的毒性评价等下一代评
价技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驱动力,持续深化与客
户合作,为实现长期稳健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矗
近年来CRO行业受宏观环境变化等多方因素影响,同时叠加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
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密围绕既定战略目标,稳步推进公司战略规划,聚焦主
责主业,积极克服经济下行周期中面临的各项挑战,全力以赴稳增长,进一步强化
国药集团医药创新发展技术策源地的功能定位,加速我国新型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
,让更多“不可治”变为“可愈”,竭力做好生命健康的守护人。面对阶段性困难
,公司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洞察客户需求,以组织变革为
契机,加大力度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在核心业务领域精耕细作。通过坚守创新驱动
战略,为长期竞争力提升筑牢根基;深化以市场化需求与前瞻式布局相结合的科技
创新双轮驱动模式,上半年累计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共计5项,成功立
项省部级项目1项,并顺利通过验收项目/课题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
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以“优秀”的最高绩效等级通过综合验收,此外公司全资
子公司南通益诺思斩获了南通市首个资助经费最高的省级公共平台类项目,其现场
验收顺利通过并获专家一致好评;上述系列课题的推进,为我国新型创新药物研发
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内部管理上,公司坚守质量合规底线,强化检查监督效能
,持续优化运营管理体系,推行降本增效措施,提升主动业务管理能力,以应对快
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在人才方面通过引育用留全链发力,以文化赋能凝聚人心。通
过多维举措协同发力,持续夯实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注入强劲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公司新签订单金额为5.32亿元,同比上涨
7.39%;在手订单金额为11.1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4.29%;实现营业收入37,522
.86万元;受行业竞争导致利润承压等因素影响,净利润为354.64万元。报告期内
公司取得以下几方面经营成果:1.深化“以客户为中心”体系,激发生态新活力
2025年上半年,在医药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分化明显的环境下,公司持续深化“以
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布局,通过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变化,在差异化细分领域打造高
附加值产品矩阵。公司着力构建跨部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业务部门与销售团队深
度融合,从文化赋能、客户价值创造、技术创新三个维度持续强化益诺思的核心竞
争力,成功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行业服务标杆。
这一阶段,公司实现了从传统的顾问式服务向更高层次的托付式合作升级,与核心
客户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客户驱动型”发展模式,我们与客户共同构建了
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有效应对了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挑战。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布局成效显著,国际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在国
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公司通过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深耕细作与市场
拓展策略的有效实施,在服务的客户数量与项目类型上均实现增长。从销售端来看
,2025年公司各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其中核心业务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和NDA
(新药上市申请)的新签项目个数合计同比增长6.86%,彰显了公司强大的市场拓
展能力。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公司紧跟行业前沿,积极布局小核酸、多肽、放射
性药物等新兴领域。报告期内,部分创新品类药物的新签项目个数同比有明显增长
,特别是放射性药物和小核酸药物领域,凭借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这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创新研发方面的前瞻性和竞争力。报
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海外市场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在国际市场
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面对近两年CRO行业受宏观环境变化等多方因素影
响,同时叠加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挑战,采用直销与上下游战
略合作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通过客户信息搜集并对目标客户进行主动拜访、参加国
内外行业展会和专业展会、学术大会并配以销售实地拜访、组织专题讲座的市场拓
展方式的同时,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技术研发,成功稳住了市场地
位。尽管整体行业销售订单价格承压下行,但公司新签订单情况仍保持了相对稳定
,展现了公司的强大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2.创新驱动攻坚破局,科技成果硕果盈枝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紧跟国际最新发展前沿技术,以市场需求与前瞻式布局相
结合的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模式,以临床转化效率与监管科学前沿为锚点,开发多项
药物评价关键创新技术,不断提升公司的业务服务能力。
持续提升特色技术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与影像学评价研
究技术平台,从放射性药物早期筛癣非临床药效、药代和安全性研究到放射性临床
样品生物分析全覆盖;初步探索并建立了225Ac、212Pb等α核素的标记和质控分析
方法及非临床评价关键技术,为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持续拓展
眼科一站式技术平台,在原有眼科药物非临床评价技术基础上,对标目前眼科用药
最新研发进展,丰富眼科基础疾病模型研究,建立并完善了干眼症角膜痛模型,开
展了表观遗传修饰机制研究,为眼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有助于加
速新药的开发进程;不断扩展药效评价技术平台,初步建立了IgA肾病小鼠模型,
为研究IgA肾病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持续完善了代谢疾病猴NASH模型,成功建
立犬腹膜透析手术模型,为相关疾病研究和治疗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持续性技术平台
。
持续完善和提升创新品类及热门研发产品的生物分析和生物标志物检测服务能力。
完善了基于支持细胞治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新药开发的NGS测序技术及基于免疫组
化的多重生物标志物分析技术;建立并完善了基于ELISA的疫苗类及外泌体药物定
量检测分析技术;建立了基于ECL的诊断类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分析技术;针对小核
酸药物,建立了基于stem-loop RT-qPCR高灵敏度生物分析技术;建立了基于流式
细胞平台抗体类药物受体占位分析技术。
持续建立不同动物种属的复杂技术操作。针对与日俱增的复杂的动物给药途径需求
,成功建立淋巴结注射和腮腺导管给药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建
立精密解剖与取材技术,熟练掌握并建立了大小鼠脑部精细组织、大鼠纵膈淋巴结
、小鼠骨骼饥非人灵长类神经组织等多种复杂组织器官的精细摘取技术,成为药物
非临床毒性病理学评价的重要辅助工具。
持续追踪药物研发热点,不断完善前沿药物的非临床评价体系,包括依托新型载体
递送的基因治疗产品、新型XDC药物、新型细胞治疗产品、核酸类药物、创新型疫
苗等非临床评价体系;同时牵头或参与了多个行业热点技术的团体标准制定,如《
基于类器官模型的药物细胞毒性评价技术规范》、《小核酸药物递送系统技术要求
》、《NK细胞疗法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基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质谱
分析方法》等,以技术标准指导全维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夯实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顺利通过国家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专项和江苏省科学技
术厅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验收,其中公司作为课题承担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干细胞治疗产品的规范化与规模化生产
及质量评价研究”项目中课题四“干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评价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以“优秀”的最高绩效等级通过了综合绩效评估。
此外,公司依托前瞻性研发战略,进一步完善了创新技术平台,奠定行业领先的非
临床评价技术标杆,在肿瘤药效、生殖、致畸、心脏、肠道免疫等5个方向建立了
基于类器官模型的创新药物评价方法,对细胞组成、功能和关键标志物进行了鉴定
,并采用已知药物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为候选药物非临床评价提供新
的模式;完善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毒性病理辅助诊断技术,完善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毒
性病理辅助诊断技术,构建了跨种属多脏器自主二分类诊断方法,并持续训练提升
诊断准确率,有望缩短药物非临床毒性试验评价周期,提升药物研发效率。3.多
维深耕市场版图,品牌升级驱动增长
报告期内,益诺思以品牌资产深度重构为战略核心,全面推进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升
级:通过官网架构革新采用“业务模块+解决方案”双核展示模式,系统性集成精
细化细分服务清单及图文案例库,显著强化专业信任度建设;同步深化海外官网本
地化内容优化与领英平台精准投放策略,提升区域市场渗透效能,为全球业务拓展
筑牢基矗依托高频次全球传播精准触达上万次医药企业决策者。在国际市场推广方
面,公司加速海外商务BD团队及营销网络的拓展,2025年上半年高效实施全球营销
网络布局,累计参与行业展会33场:其中国际市场基于深度需求洞察,重点亮相CB
A-GP、SOT、JSOT、Bio Boston等6场顶级会议,发表主题演讲2尝系统性提升行业
话语权;国内市场则强化线上线下交互策略,通过自主主办研讨会1场及专业直播4
尝协同承办行业论坛、合作培训与交流活动21场,实现核心客户群体高效触达与合
作关系深化。通过深度价值交互在目标圈层确立专业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形象,
驱动品牌信任资产持续增值。同时,为强化一线竞争力,公司着手定制开发融合业
务平台、特色服务与品类优势的专属营销工具包,深度整合覆盖多品类的数字化标
杆案例及实战经验数据,构建差异化谈判支持体系;集成数据化品类经验标杆案例
,为销售人员提供差异化谈判工具,以实现对核心市场的精准渗透。
4.构筑人才核心竞争力,驱动组织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公司医药研发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公司前瞻布局人才战略,持续优化管理体
系以赋能战略目标。在组织效能方面,通过科学分类与精准授权,差异化赋能二级
业务单元,并推行高效绩效管理,强化战略执行力。同时,着力用企业文化凝聚合
力,搭建分层激励的荣誉体系,涵盖文化、客户、创新、价值多维度,并联动线上
线下平台及时认可正向行为,激活团队活力。在人才发展方面,公司锚定战略关键
人才,实施多样化培养模式,针对基层管理者优化选用育留全链条方案,并建立分
层专项人才库,覆盖管理与研发人才,通过定期盘点与培养,促使储备人才年转化
率10%,初步形成人才梯队“蓄水池”。
公司聚焦核心业务领域引进人才,2025年以来成功吸纳多位海内外资深专家与技术
骨干任职关键岗位,并持续优化团队结构与学历层次。建立常态化人才盘点和绩效
管理机制,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优化配置。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优秀应届生
。在人才激励方面,上半年持续健全长效激励机制,优化方案以吸引保留核心人才
。报告期内设立并实施核心人才留用计划,科学评估价值贡献并奖励优秀员工,有
效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显著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公司核心竞争力,支撑战略目标达
成。
5.打造品质工程,科研升级夯内核
2025年上半年,公司重点战略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全资子公司南通益诺
思募投项目实施的南通高品质非临床创新药物综合评价平台扩建项目2.4万平方米
的设施已于今年上半年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全面进入GLP模拟运营阶段;南
通益诺思同步整合放射影像评价中心、类器官技术平台等特色资源,进一步强化放
射性药物和新技术平台的技术壁垒,同期进行同位素设施1800平方米实验室扩建改
造工程,竣工后将大幅提升放射性药物的评价服务能力,为细分领域业务增长注入
新的动力。
为推动黄山益诺思实现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黄山益诺思持续布局实验灵长类动物
资源,已完成二期猴舍建设并用于后续拟引进猴的养殖及繁衍,目前公司正积极推
进黄山益诺思公司新建综合实验楼项目,旨在助力黄山益诺思加速从动物繁育到繁
育-研究评价的多元化转型,从而显著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抗风险能力。未来,
黄山益诺思将充分依托新建综合实验楼所提供的优质平台,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
及其他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高技术附加值业务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上述各项目的稳步推进,不仅是益诺思在硬件设施上的迭代拓展,更是技术创新与
服务能级跃升的关键路径。这一系列布局将为益诺思未来发展筑牢根基、注入强劲
动能,精准响应创新药研发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巩固公司在CRO领域的竞争优势
,全面升级全链条研发服务能力。6.聚焦质量管理,精进完善GLP体系
益诺思作为以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始终
将质量管理置于核心地位,深耕GLP体系的构建与精进,是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领域最早同时具备NMPA GLP认证、OECD GLP认证及通过美国FDA GLP检查的标杆企
业之一。
在持续完善GLP体系的进程中,公司成果显著:报告期内,益诺思总部于2024年12
月顺利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GLP复查,并于2025年3月获发复查证书,
这既是对公司现有质量体系合规性的权威认可,更是对其持续优化国内GLP标准执
行能力的肯定;全资子公司益诺思南通成功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现场检查,获发GLP检查报告(EIR),标志着其质量管控体系与运营能力已完全接
轨国际权威标准,成为公司GLP体系国际化延伸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益诺思总部及南通子公司已形成覆盖NMPA、美国FDA及OECD全维度标准的GLP
合规体系,具备开展多标准下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成熟能力。这一体系的
精进,不仅全面提升了公司的国际化服务能级,更能提升运营灵活性,形成集团内
资质协同网络,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协作成本,增强市场对集团业务能力的信任,
助力拓展更广泛市场,为全球医药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符合国内外申报标准的全链
条新药研究服务,以坚实的质量根基助力创新药物研发高效推进。
7.深化“AI+”能力,数字赋能稳增长
公司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在组织运营、研发创新及管理体系中的系
统性整合,着力构建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的智能化发展体系。在核心技
术研发领域,公司聚焦人工智能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已搭建具
有跨种属多脏器自主二分类识别能力得AI病理诊断模型,分别通过针对实验动物组
织特性改进算法模块、优化对抗训练策略、建设大规模数据集提升训练量与真实使
用场景下进行模拟测试三个方向,全面推动AI技术在病理诊断环节得深度结合,有
效通过AI智能辅助分析使公司药物非临床毒性评价效率实现大幅提升;构建企业级
知识图谱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海量知识资产的语义关联与高效应用;公司同步探索
实施了自动化程序用于实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同时公司正在推进开发项目资源动
态优化配置模型,上线后将显著提升研发资源全周期管理效能。公司积极深化实验
室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集成实验流程标准化管控、资源智能调度与数据分析模块
,形成端到端的科研管理闭环,全面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创新技术推动业务能力持续提升,赋能客户
公司始终朝着“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的方向不断努力,紧跟国际前沿技术,以市场
化需求为导向,前瞻性布局药物评价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谋求创新驱动发展,
在已搭建的技术体系下,不断优化各项创新技术,提升公司业务能力水平,持续增
强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1)创新性评价研究技术和方法,赋能创新药物研发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创新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和开发,不断提高创新
药物的评价研究能力,赋能客户。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积累,不断完善眼科药物、
吸入药物、放射性药物、双/多特异抗体、双分子ADC和纳米双抗ADC、基因和细胞
治疗产品等新品类、新靶点和新技术药物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同时新建了淋巴结注
射和腮腺导管给药技术及大小鼠脑部精细组织、大鼠纵膈淋巴结等的精密解剖与取
材技术;分析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公司根据创新品类特征和需求,完善了NGS测序
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及基于免疫组化的多重生物标志物分析技术平台;建立了基
于ELISA、ECL、stem-loop RT-qPCR、流式细胞术的新品类药物的生物分析技术,
包括小核酸药物、抗体类药物、外泌体、新型疫苗等。公司不断推进新毒性生物标
志物的研究,为药物靶器官毒性评价研究提供更详实的数据参考。上述新技术新方
法新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提升公司在新药评价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放射性影像评价技术平台是公司核心技术平台之一。公司在推进β核素放射性药物
评价技术的应用的同时,不断拓展和建立新型核素及新种类配体的评价体系,目前
已经完成了α核素资质的认证,并完成了225Ac和212Pb等α核素标记、质控分析和
生物样品检测方法的开发及非临床评价关键技术的探索,为α核素放射性药物评价
提供技术基矗
公司从2022年开始布局类器官平台的建设,不仅建立了肿瘤类器官,应用于体外药
物筛选以及药效研究,还积极探索类器官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的应用,包括探
索心脏类器官、肠道类器官、睾丸类器官、致畸模型在药物诱导心脏毒性、肠道毒
性和生殖毒性中的应用,类器官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有望为非临床评价动物替代提供
支持。
2)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提升服务效率
近年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立项的方式,在人工智能(AI)应用于非临床研究方面
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培育和发展AI在非临床研究报告、翻译、阅片领域的应用。AI
逐渐成为突破创新瓶颈、抢占全球新药研发制高点得关键驱动力,公司已搭建具有
跨种属多脏器自主二分类识别能力得AI病理诊断模型,分别通过针对实验动物组织
特性改进算法模块、优化对抗训练策略、建设大规模数据集提升训练量与真实使用
场景下进行模拟测试三个方向,全面推动AI技术在病理诊断环节得深度结合,通过
不断优化和提升数字化病理辅助诊断系统,有望实现病理诊断效率的大幅提升。同
时公司还在不断推进报告和翻译的自动化。通过AI技术在非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
将大大缩短新药研发非临床研究阶段的时限,助力新药研发企业的创新药物尽早进
入到临床研究阶段。
3)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服务体验
公司在传统项目负责人(PM)管理项目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专业敏捷的“PL+PM
”的项目管理模式,利用十余年行业经验专家组成的资源库,以及在“新领域”持
续自主研发突破的成果赋能,贯彻科学引领的价值观,通过PL制定1v1的管理项目
方案,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创新服务模式,该创新管理模式能在高效的项目流程管
理基础上,增加基于项目层面的科学把控,提升客户体验。
2.一站式、规模化、特色化的服务能力
公司目前已经建成了涵盖药物成药性评价、药效、药代、毒理的非临床评价研究以
及临床分析与转化研究业务于一体的创新药物一站式评价研究能力,可为更多的制
药企业提供范围更广、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的药物非临床研究和临床分析与转化研
究,有效提高国内新药研究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风险和成本,加快国内新药研发机
构的研发进程,推动药物后续研发和产业化进程。2025年,公司高品质非临床创新
药物综合评价平台扩建项目已正式启用,将有效解决公司动物设施服务能力不足问
题,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业务服务产能,减少项目排期等待,更好地提升服务效率和
体验,助力客户提升新药开发效率。
3.全面且丰富的药物评价经验
全面且丰富的药物评价经验是公司核心竞争力重要表现之一。公司的创新平台持续
为全面丰富的创新药项目管线提供科学严谨的评价服务,在传统的小分子、抗体、
中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新品类领域也有大量的经验积累,已经评价过的创
新品类全面,涉及双抗/多抗、多肽、融合蛋白、新型ADC如双抗ADC、纳米双抗ADC
、双分子ADC,PDC、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产品、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核酸
类药物如siRNA、ASO、mRNA药物、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药物、溶瘤细菌、溶瘤病毒等
,基本涵盖业内各类创新药物品类。目前已评价偶联药物(XDC)170余项、双抗/
多抗150余项、基因治疗项目100余项、小核酸类药物100余项、免疫细胞类项目80
余项、多肽类项目60余项、放射性药物60余项、干细胞类药物50余项、mRNA类药物
近40项。除了药物品类全面,经验丰富外,公司还积累了丰富的给药技术。除了常
规口服、皮下、静脉等给药途径外,公司新建了淋巴结注射和腮腺导管给药技术等
及大小鼠脑部精细组织、大鼠纵膈淋巴结等的精密解剖与取材技术。
4.国际认可的质量体系和资质能力
作为国内少数同时拥有NMPA与OECD GLP认证、且符合美国FDA GLP标准的非临床安
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公司在质量体系与资质能力上获国际权威认可。报告期内,益
诺思总部于2024年12月通过NMPA GLP复查并于2025年3月获证;全资子公司益诺思
南通亦获美国FDA签发的GLP现场检查报告,确认其通过检查。这标志着公司及子公
司的质量体系与运营能力均符合NMPA、FDA及OECD的国际标准,获全球先进监管机
构认可,具备开展满足多国要求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能力,为全球化布局提供
“通行证”,助力其突破国际市场准入壁垒,承接跨国药企的全球申报项目,推动
业务从国内向国际化拓展。还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强化客户信任与合作粘性,尤
其能吸引需进行全球多中心申报的创新药企,支撑公司聚焦高附加值的国际合规业
务,优化业务结构与盈利模式。
5.锚定战略方针,依托体系化人才建设机制,实现人才质量及组织效能的跃升
医药研发作为高度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技术、经验、视野)要求
极高。公司深谙人才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系统强化管理团队与
技术队伍的双轨建设,在人才质量、结构优化与组织效能层面取得显著成效。管理
团队具备前瞻性视野及深厚的医药研发专业背景,公司通过各类专项领导力培养项
目及高质量的人才引进,积极刷新各层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并形成分梯队管理
人才库,培养年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员工逐步走向管理岗位,产出优秀年轻干部
名册,并计划进行专项培养,以促成强有力的战略级人才储备。在专业人才方面,
公司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突出研发属性,并进一步提升研发人才质量,研发技术人
员硕博比近60%。未来团队将深厚行业积淀直接转化为技术竞争力,精准锁定高价
值方向,并高效投入资源,驱动药物评价技术持续领先,保持了公司良好的价值转
化能力。
6.多元客户生态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凸显公司在生物科技赛道的规模化布局与资源整合优势
,为未来增长提供坚实基座。公司与全球950余家制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和科研
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大型传统药企(Pharma)、创新生物制药
(Biopharma)及高速增长型创新药研发生物技术公司(Biotech)的全维度客户网
络,形成“以科学为引领以客户为中心”的可持续营销生态。2025年主要收入源自
长期合作客户,印证公司全流程定制化研发服务与科学服务体系对客户需求的深度
绑定能力;新增客户合同个数持续递增,展现强劲市场开拓势能;同时,创新生物
制药(Biopharma)合同金额及个数持续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彰显公司在创新疗法
赛道的战略卡位能力。
公司以“技术+生态”双引擎赋能客户价值:通过战略协同持续提升客户合作附加
值;针对生物科技领域推出“技术孵化+全周期陪跑”服务,巩固行业领导力。依
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数据安全协议,构建差异化信任壁垒,通过老客户口碑推荐
带动引入,实现“以客户成功反哺生态繁荣”的良性循环,为全球医药创新注入持
久动能。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核心技术及技术来源
益诺思作为药物研发评价领域的领军企业,始终以符合全球化标准为导向,构建国
内领先的药物评价研究服务体系。同时秉持“技术升级驱动服务升级”的理念,深
耕科研创新,不断攻克药物研发行业及领域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依托自身优秀
的科学家团队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持续推进新技术和新业务平台的发展。在早期
成药性评价方面,公司建立了不同品类候选分子的快速筛选策略,显著提高药物研
发初期的候选分子评估效率。在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方面,公司进一步拓展自身免疫
性疾病动物模型,初步构建了小鼠IgA肾病模型,持续完善了代谢疾病猴NASH模型
。在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益诺思打造了特色放射性同位素平台,创新性地
完成了225Ac和212Pb等α核素标记、质控分析和生物样品检测方法的开发及非临床
评价关键技术的探索,为新型靶向放射性药物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非临床安全
性评价方面,公司构建了广泛覆盖创新药物品类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体系,搭建了
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诊断技术平台、基于类器官的药物体外评价技术平台、重要靶
器官毒性生物标志物检测、眼科评价等多元化技术体系。公司所有核心技术均为自
主研发成果,具备完整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或潜在纠纷。
2)具体技术及其先进性
报告期内,新增技术及其先进性如下:
(1)完善基于人工智能的毒性病理诊断技术平台
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在毒性病理诊断领域中的应用,通过AI深度学习算法,在国内较
早构建了基于自监督学习范式与多尺度形态学特征融合的AI病理辅助诊断模型,在
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下实现对WSI进行跨种属自动识别和分析,完成1.5万张
WSI扫描以及对应训练数据整理,AI病理二分类诊断模型识别准确率有了进一步提
升,大大提高毒性病理学家诊断的效率。
(2)完善基于类器官的药物体外评价技术平台
在国内较早使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构建了心脏类器官模型并开展了全生命周期的研
究,采用已知心脏毒性药物对所构建的心脏类器官模型进行验证,初步评估了心脏
类器官模型作为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检测模型的可行性;在国内首次基于光固化3D生
物打印技术建立了用于早期药物生殖毒性筛查的睾丸类器官模型,并应用已知药物
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提示了生物3D打印模型在早期药物毒性筛查方面的潜力;
建立了基于hiPSC的药物致畸性模型,并成功完成了模型的鉴定与验证,为药物非
临床安全性生殖毒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和新模型;通过探索肠类器官与巨噬细
胞共培养条件,初步构建了肠道类器官模型,并初步完成了模型鉴定;搭建了多种
肿瘤组织的肿瘤类器官库,并构建了基于3D生物打印技术的脑胶质瘤类器官模型,
可支持创新药物高通量筛选,有效缩短研发周期,同时减少了动物实验的使用,符
合“3R”原则(减少、优化、替代),具有显著的伦理价值与应用前景。
(3)完善重要靶器官毒性生物标志物评价技术平台
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基于组学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平台,涵盖光谱流式、用于多重细胞
因子检测的电化学发光、新一代测序、单细胞测序、CITE-seq、蛋白组学、多重免
疫组化、多重免疫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支持
细胞治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新药开发的NGS测序技术及基于支持临床生物标记物检
测和新药开发的免疫组化和多重免疫荧光技术,综合提升了本机构临床转化研究能
力,加速药物向临床的转化。通过对比研究血液中和靶器官中外泌体LncRNA表达差
异,分析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的相互关系,阐明毒性作用机制,
建立了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靶器官的毒性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通过外泌体全
转录组测序,对比血浆与组织中的外泌体circRNA,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
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初步完成了外泌体circRNA在药物导致的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的研究,为探索非入侵性毒性生物标志物并外推至临床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建立了
多个新生物标志物分析技术,可为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4)完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与Micro-PET/MR影像技术平台
为了更好地为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提供支持,完成了α核素资质的认证,并创新
性地完成了225Ac和212Pb等α核素标记、质控分析和生物样品检测方法的开发,初
步探索了225Ac标记药物的毒性评价技术,为α核素放射性药物评价提供技术基矗
(5)完善眼科评价技术平台
在原有眼科药物非临床评价技术基础上,拓展眼科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了角膜损
伤修复模型(机械损伤,碱烧伤)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在模型的建
立中优化参数,缩小批间差和批内差,为药效研究提供更稳定的动物平台。还建立
了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体外模型,呼应3R原则(减少、替代和优化),通过验证模
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备选药物(如促角膜修复药物的药效,或眼表用药的角膜
上皮毒性等)提供快速、经济且大通量的初期筛眩
(6)完善创新品类生物分析技术平台
建立并完善了基于ELISA的疫苗类及外泌体药物定量检测分析技术;建立了基于ECL
的诊断类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分析技术;针对小核酸药物,建立了基于stem-loop RT
-qPCR高灵敏度生物分析技术;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抗体类药物受体占有率的
分析技术。通过不断摸索并优化定量生物分析技术,为小核酸药物、疫苗类产品、
外泌体类、抗体类药物等创新品类药物生物分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7)完善药效评价技术平台
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药效模型,初步摸索了小鼠IgA肾病模型等自身免疫性疾
病模型,持续完善了代谢疾病猴NASH模型,为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
,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研发需求。
公司通过完善从非临床评价至临床样本生物分析和临床转化的高质量创新药综合评
价平台,并在眼科药物评价、吸入制剂评价及放射性药物评价等领域形成一定特色
,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服务范围,助力创新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未发生重大变化。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公司承担的重要课题
2)文章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发表文章14篇,其中SCI文章7篇。
3)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新授权发明专利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已授权的专利共计6
9项。4)标准
累计牵头/参与制定团体标准7项,参与的2项团体标准《NK细胞疗法临床应用技术
规范》和《小核酸药物递送系统技术要求》已正式颁布。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22.86万元,同比下降38.04%;实现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8.95万元,同比下降115.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255.66万元,同比下降136.39%。
五、风险因素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近年来,药物研发在新靶点、新技术及新分子类型方面呈现了超越以往的快速革新
,表现在肿瘤免疫靶点、新的分子开发和递送技术、多特异抗体、ADC、多肽、核
酸类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等。为应对新药研发等下游领域的快速变革,一方
面公司围绕这些“新领域”持续进行自主研发突破,保障自身前瞻性技术储备;另
一方面,公司也依据客户订单需求开展受托研发项目。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强技术
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将影响未来的盈利
能力和持续发展。
2、人才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应对高复杂性、高失败率的
新药研发,公司核心技术人才更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随着医药研发行业发展,行业内对于技术人才的竞争日
趋激烈,若未来公司不能在薪酬福利、工作环境与职业发展等方面持续提供具有竞
争力的待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可能造成公司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甚至导致核
心技术人员及其他重要研发人员流失,对公司业务及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报告期内,CRO行业受投融资热度减弱、医药市场增速不及预期等多方因素影响,
需求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叠加行业竞争加剧、重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公司业
绩及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的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主要财务指标未发生重大不
利变化。根据当前市场环境、公司自身经营情况及对未来的经营预测等情况,受行
业竞争波动及订单价格下降的影响,若2025年继续发生下游市场需求增长持续不及
预期、行业竞争导致订单价格持续下降或者重要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等情况,对公
司已有重点客户项目的执行、新客户导入进度及新订单获取等产生进一步不利影响
,公司预计在上述多个负面因素叠加出现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可能存在未来进一步
下滑的风险。
2、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新设施也逐步投入使用,相应的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
也将不断扩张,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与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内
部控制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对公司内部各部门工作的协调性、严密
性、连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行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人
才储备不能适应快速扩张的经营规模,公司可能存在因管理不善导致经营业绩受到
不利影响的风险。
3、国际化经营及国际政策变动风险
近年来地缘政治因素带来重大不确定性。公司2024年在美国新设全资子公司InnoAl
lianceInc.,公司在境外开展业务和设立机构需要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
,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境外原材料供应商、客户以及技术服务提供商以保证日
常业务经营的有序进行。如果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或者政治
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国际关系紧张、战争、贸易制裁等无法预知的因素或
其他不可抗力而导致境外经营状况受到影响,将可能给公司境外业务的正常开展和
持续发展带来潜在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国际政策变动的动态。
4、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环保方面的重大违法违规,但仍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因管理疏忽
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出现环境事故或者安全生产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同时随着全
球气候治理迈入新阶段,跨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十分引人关注。CRO行业
作为医药研发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碳排放不达标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因素之一。
5、主要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实验动物、试剂和实验耗材等,主要原材料对公司的营业成本
构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增长,公司对实验动物等原材料的需求不
断增加,同时部分进口物料也存在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公司积极采取丰富采购
渠道等多项措施保障各项原材料的供应稳定,但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若出现大幅
波动或者未来相关供应商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增长或者进口的需求,仍将对公司的业
务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报告期内,受上年度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订单价格下降影响,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
同比下降。因在手订单转化需一定周期,叠加原材料采购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的
波动影响,公司业绩可能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如未来市场环境或主要客户信用
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可能面临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账款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
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募集投资项目已投建并将逐步建成投产,公司未来每年将新增一定金额的固定
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如果行业环境或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
募集资金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深圳市益诺思生物医药安全评| 2000.00| 995.81| 4361.89|
|价研究院有限公司 | | | |
|益诺思生物技术南通有限公司| 32607.46| -116.74| 95941.87|
|美国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 1399.00| -443.27| 3544.88|
|公司 | | | |
|黄山益诺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9500.00| -179.87| 10219.54|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