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聆达(300125)机构评级
近一年内

ST聆达(300125)评级报告详细查询
ST聆达
(300125)
流通市值:17.09亿 | | | 总市值:17.23亿 |
流通股本:2.65亿 | | | 总股本:2.68亿 |
点击报告标题可查看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2022-04-27 | 天风证券 | 吴立,郭丽丽,孙潇雅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聆达股份(300125) 积极进行业务结构优化,全面进军光伏行业 公司成立于 05 年, 20 年 4 月正式由“易世达”更名为“聆达股份”, 公司原主营为余热发电系统研发等新型能源技术服务。 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判断, 14年公司通过收购格尔木神光新能源光伏电站进入光伏产业,并于 20 年收购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1 年 7 月完成对嘉悦 100%控股,成功切入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制造业务。 目前公司营业收入 90%以上来自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业务,主业发生实质性变更。 嘉悦新能源规划建设 10GW 高效光伏电池产能,一期已建成投产 3GW 高效 PERC 晶硅电池项目;二期规划投资建设 5GW 210 兼容 182TOPCon 电池智能工厂;三期 2GW 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实际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公司二期 TOPCon 项目可兼容大尺寸电池、多主栅技术,并预留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接口。待完成投产后,两期项目合计产能可达到 8GW,嘉悦新能源有望打破产能壁垒获取规模效应,提升自身竞争力及市场份额,稳固市场地位。 全球能源革命已成必然趋势,光伏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大尺寸产品有效降低全产业链成本,预计将逐步替代小尺寸。 据 PVinfoLink 数据显示, 21 年大尺寸硅片市场份额达到 48%,并且在三季度已提升至 50%以上,向大尺寸需求的转换速度在显著加快,我们预计随着大尺寸在各生产环节成本优势的凸显,大尺寸的替代将加速推进。 P 型 PERC 量产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 N 型电池有望引领技术变革。 21 年我国 P 型 PERC 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 23.1%,逼近理论极限。基于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低的衰减及更低的 LCOE 潜力, N 型电池彰显优势。综合转换效率、投资成本以及生产工艺可行性来看, TOPCon 技术有望率先加速发展。 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快速布局 TOPCon 技术路径 现有 PERC 产线加快升级,新建 TOPCon 产线落地在即。 基于大尺寸提效降本的显著优势,公司将原有产能中的 8 条 166mm 产线陆续进行大尺寸的升级改造,预计于 22 年二季度将全面替换至大尺寸。 公司二期项目将采用更先进的 TOPCon 技术,预计量产转换效率及良率将分别达到 24%、 97.5%,形成高效现代化产能,为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竞争优势提供技术保障。 公司已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客户结构,其中包括中节能、隆基股份、晶澳等国内知名光伏企业。 截至 2021 年 8 月, 公司电池片在手执行订单 800 万片、 已签约框架合同合计 21100 万片,在手订单饱满。 投资建议 随着行业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上游原材料供需逐步向好,公司有望凭借自身先进产能及充沛订单实现量价提升,盈利能力得到显著修复。 我们预计公司22/23/24 年收入 21.8/60.8/80.8 亿元,净利润 1.1/3.3/4.6 亿元,考虑到公司快速布局电池新技术产能,同时逐步进行产业链的延伸,给予公司 23 年 25 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31.5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加剧/市场竞争/技术升级/项目不及预期风险。 |
ST聆达(300125)股票投资评级:1、股票评级则是依据对股票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的判断给出其投资级别,是各个机构的评级标准,一般有强烈推荐、买入、增持、持有、卖出之类的评级结果;2、股票中的评级买入、增持、推荐、谨慎推荐等各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排列顺序?顺序应为: 买入>增持>推荐>谨慎推荐;3、
买入:相当看好,觉得股价还会上涨,而且幅度不小 ;
增持:看高一线,股价有创新高的可能;
强烈推荐:积极看涨;
推荐:看好后市,但又不是很确定(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数) ;
优大于市:比大市(大盘指数)表现得要优秀,比如大盘涨20%它可能能涨30% 。
说明:
机构评级可以提供参考,但是买入并不代表股票就会涨起来,相反的事情常发生。中国的蓝筹股一般机构评级是有点作用的,但只能说明在这个价位买进去风险低,对于长期持有实现收益的概率较大。但对于短期投机的散户一点也没用。
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从事为公司债券等证券打分或者评级。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评估风险,从而决定债券发行人是否能向投资人偿付所承诺的本金和利息。考虑因素包括发行人的财务健康状况、金融市场的一般情况,以及发行人与之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的财务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