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药业(603351)机构评级
近一年内

威尔药业(603351)评级报告详细查询
威尔药业
(603351)
流通市值:32.51亿 | | | 总市值:32.51亿 |
流通股本:1.35亿 | | | 总股本:1.35亿 |
点击报告标题可查看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2022-08-23 | 山西证券 | 魏赟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威尔药业(603351)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5.88亿元,同比上升21.31%;归母净利润6076.24万元,同比上升7.55%;扣非净利润6081.39万元,同比上升9.26%;其中Q2主营收入2.98亿元,同比上升15.6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323.27万元,同比上升9.7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313.67万元,同比上升12.09%。实现EPS0.45元,毛利率30.49%,比上年降低0.91个百分点。 事件点评 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成本端压力持续缓解。公司主要原材料为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一般情况下两者占据原材料采购额的50%以上,其余用量较大的原材料包括丙二醇原料、三羟甲基丙烷、J型油酸等,合计采购金额占比15%左右。2021年全年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采购均价分别为15175.0元/吨和6732.3元/吨,今年上半年两者的采购均价分别为10044.8元/吨(-33.8%)和6740.4元/吨,环氧丙烷降幅显著,预计下半年两者的采购价格仍有望保持稳定,成本端压力持续缓解。其他原材料价格:丙二醇原料价格17614.4元/吨(比2021年全年采购均价+14.0%,一般采购额占比3%左右),三羟甲基丙烷吨格15082.6元(比2021年全年采购均价-25.8%,一般采购额占比3%左右),J型油酸吨价16138.0元(比2021年全年采购均价+39.1%,一般采购额占比8%左右)。 折旧和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利润。去年公司对管理层和核心员工进行了股权激励,今年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1862.70万元,去年同期为0,根据股权激励费用的计提方案,下半年股权激励费用较上半年将有明显减少。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增加2414.5万元,累计折旧增加2914.8万元,预计下半年募投项目的二期工程试生产结束,在建工程转固,预计今年累计折旧增加额不低于去年的3721.8万元。折旧和股权激励费用将影响今年全年利润的实现。 产品销量增长明显。机械类润滑油基础油销量增长10.5%,非机械类销量增长42.7%。合成润滑基础油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6.45%,销售额同比增长16.22%。销售增量主要来源如下:(1)公司开发的特种聚醚等产品取得了国际主流润滑油厂家的认可,其销售增长较为明显;(2)金属加工液所需的主体润滑材料也实现了较好增长;(3)合成齿轮油在钢铁、水泥、风电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注射用药辅销量增长69.7%,增量主要来源于丙二醇、PEG等品种,因此销售额同比增长16.6%,低于销量增长。非注射级药辅销量增长35.7%,销售额增长46.7%。由于注射用药辅在新生产线生产后需要至少半年的质量验证周期,因此今年药辅销量的增长会滞后于产能的增长。 研发上加大高端药辅、生物医用材料和原料药的投入。公司在CDE平台获得登记号的药用辅料共54个品种,其中注射级辅料为23个。研发上公司加大对高端药用辅料、生物医用材料及原料药的研发投入。重点研发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多个新产品进入市场推广阶段。研究院在研项目16项,其中新立项项目6项,6个项目顺利结题,5个新产品已在CDE完成备案。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1)威尔药业是药用辅料、尤其是注射用药辅领域的龙头。公司在药辅和润滑油基础油领域均储备了长期发展的产能。中期药辅2万吨产能逐步试生产,将缓解产能紧张局面,同时多品种共线情况减少,生产线转产的损耗减少,有利于效率的提升。2)今年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公司利润水平有望恢复常态。3)包括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EG4000、聚多卡醇等在内的在研新品持续推进,吐温80获得DMF登记号,为海外销售提供基础。疫苗佐剂商业化正在推进,小规模订单已经实现,公司产品销售进度、产能建设进度、在研项目均稳步推进。4)考虑到今年折旧和费用压力较大,我们预计2022年~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8亿、15.3亿.、18.0亿元,实现净利润1.3亿、1.7亿、2.2亿,以8月22日收盘价21.43元计,对应PE分别为22.1、16.9、13.0倍,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包括但不限于:疫情变化导致停工停产或物流停滞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导致客户需求波动的风险;环保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关联审批制剂开发上市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新生产线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2022-04-20 | 山西证券 | 魏赟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威尔药业(603351) 事件描述 公司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41.6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0.92%,实现扣非净利润9,851.89万元,同比增长12.52%。综合毛利率28.24%,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ROE7.33%(摊薄),净利率9.6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53.68万元,研发费用4145.92万元,研发费用率3.98%。实现EPS0.76元,拟10派3元(含税)。 事件点评 润滑油基础油贡献71%收入,药辅贡献57%毛利。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41.61%。分产品看,润滑油基础油收入7.37亿元(+55.59%),其中机械类润滑油基础油收入5.23亿元(+65.56%),占比50.21%;药用辅料收入2.66亿元(+17.88%),其中注射级药辅收入1.22亿元(+34.62%),占比为11.66%,非注射级药辅收入1.44亿元(+6.69%),占比为13.83%。毛利上,机械类润滑油基础油占比32.33%,药用辅料占比57.24%,其中,注射用药辅占比38.23%。 合成润滑基础油销售量4.1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6.72%,销售增量主要来源如下:首先,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调整对合成液压油的需求增加,公司系主要基础油供应商,2021年的增量明显;其次,在空调制冷领域,公司与下游客户合作开发的新能效压缩机所适配的润滑基础油POE系列产品,获得了评价通过,新品销售取得了显著增长并为未来的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另外,公司生产的合成醚和合成酯类产品品质与国际公司相当,海外销售有所增长。研发方面,公司将以高端市场需求为主要方向,着重开发新结构及满足新需求等润滑用高级合成系列产品,聚焦新能源汽车和减排空调器的合成基础油需要开发创新产品。 药辅业务上,2021年公司注射用药辅销售量453吨,增长略超100吨,其中丙二醇贡献增量的90%。注射用吐温80销量超过45吨,保持稳定的销售规模。生物制剂使用的吐温系列销量约为注射用吐温的10%,即4.5吨左右。注射用吐温已经获得FDA的DMF登记号,公司较早与海外客户进行了对接和持续跟踪,海外销售方面有望实现突破。公司加速了新型辅料的研发并与制剂关联申报,为制剂企业对新辅料的需求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公司目前在CDE平台获得登记号的药用辅料共51个品种,其中注射级辅料为23个。同时积极开发并扩大抗击新冠疫情所需的相关药用辅料供应。2021年,药辅有9个新产品在CDE完成备案并转入生产阶段。研发费用占比最大的项目为“满足制剂客户关联开发需求的定制辅料系列产品的研发”,该项目占营业收入比例0.87%,此外还包括角鲨烯的研发、药典委标准制定和修订研究、新牌号司盘吐温系列产品开发等。其中,新增或部分新增项目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支出的48.61%。公司将加强产品系列的开发,持续强化公司在注射用药用辅料方面的优势,把握缓释、透皮、靶向给药等特殊制剂的药用辅料新需求,紧跟生物制剂的发展需求,持续推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药用辅料品种。 原材料价格上涨、折旧和股权激励费用拉低整体利润增速。公司使用的主要上游原材料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其中,环氧乙烷耗用量17555吨,环氧丙烷耗用量14015吨,而两者的采购均价分别为6732元/吨和15175元/吨,涨价幅度分别为8.1%和36.42%,原材料上涨对公司利润影响明显。2021年9月公司募投项目部分装置建成试生产,在建工程转固3.2亿,折旧摊销比上年增加784.5万元。此外,公司施行股权激励带来的管理费用为1543.67万元。以上三个因素共同拉低整体利润增速。2022年,公司股权激励费用约3000万,新增转固导致固定资产折旧还会增加,但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明显,目前环氧丙烷均价保持在1.1万元/吨左右,将有助于利润水平的恢复。 公司产能规划长远。募投项目2万吨药辅产能部分装置建成试生产,进度快于预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净利润将超过2亿元。按照招股书进度,今年的投产负荷将达到40%,对应净利润有望超过8000万。未来该项目产能还有进一步改造提升空间。公司对收购的德蒙化工厂区进行了产能规划,该厂区未来将主要用于化工产能的储备和提升,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中,长期将成为公司新的发展动力。此外,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在扬州投资2亿元建设植物源替抗添加剂项目,预计今年中期试生产,一期投产达效后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二期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以上。这将为公司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1)威尔药业是药用辅料、尤其是注射用药辅领域的龙头。公司在药辅和润滑油基础油领域均储备了长期发展的产能,根据我们测算,产能达产后,有望在长期提供25亿以上的收入增量,4亿以上的净利润增量。中期药辅2万吨产能逐步试生产,将缓解产能紧张局面,同时多品种共线情况减少,生产线转产的损耗减少,有利于效率的提升。2)今年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公司利润水平有望恢复常态。3)包括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EG4000、聚多卡醇等在内的在研新品持续推进,吐温80获得DMF登记号,为海外销售提供基础。疫苗佐剂商业化正在推进,小规模订单已经实现,公司产品销售进度、产能建设进度、在研项目均稳步推进。4)预计2022年~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09亿、15.67亿.、18.50亿元,实现净利润1.38亿、1.79亿、2.39亿,以4月18日收盘价23.41元计,对应PE分别为23.0、17.7、13.3倍,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存在风险 包括但不限于:疫情变化导致停工停产或物流停滞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导致客户需求波动的风险;环保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关联审批制剂开发上市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 |
威尔药业(603351)股票投资评级:1、股票评级则是依据对股票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的判断给出其投资级别,是各个机构的评级标准,一般有强烈推荐、买入、增持、持有、卖出之类的评级结果;2、股票中的评级买入、增持、推荐、谨慎推荐等各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排列顺序?顺序应为: 买入>增持>推荐>谨慎推荐;3、
买入:相当看好,觉得股价还会上涨,而且幅度不小 ;
增持:看高一线,股价有创新高的可能;
强烈推荐:积极看涨;
推荐:看好后市,但又不是很确定(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数) ;
优大于市:比大市(大盘指数)表现得要优秀,比如大盘涨20%它可能能涨30% 。
说明:
机构评级可以提供参考,但是买入并不代表股票就会涨起来,相反的事情常发生。中国的蓝筹股一般机构评级是有点作用的,但只能说明在这个价位买进去风险低,对于长期持有实现收益的概率较大。但对于短期投机的散户一点也没用。
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从事为公司债券等证券打分或者评级。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评估风险,从而决定债券发行人是否能向投资人偿付所承诺的本金和利息。考虑因素包括发行人的财务健康状况、金融市场的一般情况,以及发行人与之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的财务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