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000409 山东地矿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09-05】 丰原集团重整路径浮现 *ST泰复(000409)重组有望 今日,丰原药业(000153)和*ST泰复(000409)双双就丰原集团股权变更披 露“权益变动书”,蚌埠银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晋升为新东家的计划中指出 ,不排除对*ST泰复进行资产重组的可能。 公告显示,新华信托将持有的丰原集团24%股权,以2.4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银 河生物。此次转让完成后,出售方新华信托不再持有丰原集团股份,购买方银河生 物持有丰原集团股份比例将由此前的25%上升为49%,成为丰原药业和*ST泰复的实 际控制人。 从丰原集团今日股权变动来看,这是一部筹划了两年的改制大戏。 丰原集团的改制始于2009年,改制后的股权结构为,蚌埠市国资委、银河生物 、合肥天安投资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分别持有丰原集团30 %、25%、24%和21%的股权。随后,工会持有的丰原集团20%股权被转让给了海南第 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天安将其持股转让给了新华信托。而今看来,这一 步步的股权转让安排,似乎还有幕后戏。 今日公告显示,银河生物似乎是为丰原集团改制特意新设的公司。该公司成立 于2009年9月9日,由142名自然人出资设立,其中持股5%以上的自然人包括李荣杰3 5%、薛培俭14.92%。值得一提的是,李荣杰曾任丰原药业董事长等职务,现任丰原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银河生物在增持丰原集团股权目的中称,为了增强企业团队凝聚力及提高整体 竞争力,同时改善丰原集团股权结构,再加上天安投资由于调整投资方向有意提前 解除新华信托发行的信托计划,因此,银河生物增持了丰原集团的股份。 在“增持股份的目的及后续权益增持或处置计划”中,丰原药业和*ST泰复双 双表示,银河生物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通过公开市场行为增持丰原药业的计划 ,但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公开市场减持股份的可能性。另外,*ST泰复还补 充道,银河生物可能有因对公司实施资产注入而获得新增股份的可能。 *ST泰复称,银河生物暂时无对上市公司明确的重组计划,但不排除未来12个 月内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可能。股权受让完成后,考虑到公司目前情况,银 河生物将督促公司尽快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公司可持续 发展能力。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11-04-12】 ST泰复(000409)2010年亏损662万 料一季度续亏55万 ST泰复(000409)周一晚间发布业绩快报,其2010年亏损662万元,每股亏损0 .039元,主要因公司主营业务尚未确立。上年同期亏损1307万元。 公司表示,如经审计后业绩仍为亏损,将连续第二年报亏,将被深交所实施“ 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公司同日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今年前三个月仍将亏损55万元 ,每股亏损0.003元。上年同期亏损额为117.77万元。 【出处】全景网【作者】雷震 【2010-07-08】 ST泰复(000409)公司股权转移 ST泰复(000409)今日公告,根据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蚌民二 初字第0021号《民事判决书》的判决及(2010)蚌执字第0062号《执行通知书》, 将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所持公司26.78%股权过户至安徽丰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0-07-03】 ST泰复(000409)大股东股权面临强制执行 ST泰复今日公告,公司于6月30日收到控股股东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转来的 《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 该通知书显示,安徽丰原集团与蚌埠第一污水处理厂股权确认纠纷一案,法院 于2010年5月24日作出的民事判决书已经发生效力。申请执行人安徽丰原集团于6月 22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6月28日立案执行。法院限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于7月 5日前,按照民事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履行完毕,逾期不履行,则强制执行。 目前,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持有ST泰复26.78%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若强 制执行,安徽丰原集团将成控股股东。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吴正懿 【2010-06-11】 早已纳入集团改制 ST泰复(000409)"瞒报"控制人变更 随着对丰原集团改制调查的进一步深入,除了丰原药业披露实际控制人丰原集 团改制信息时明显滞后等外,ST泰复蓄意隐瞒实际控制人早已变更的事实,也愈加 明朗。 ST泰复在今年4月发布的2009年年报中,仍称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为大股东 。而记者昨日获得一份丰原集团2009年2月上报给当地政府的改制方案,其中写明 ,目前丰原集团的产业主要有丰原药业(000153)、泰格生物(000409)两家上市 公司以及丰原食品等30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而且在未来五年规划建设所需资金 措施中的有一条,为"重组ST泰格,收回资金用于项目发展"。泰格生物即ST泰复, 今年1月,其证券简称由ST泰格变更为ST泰复。 今年4月,深圳证监局发出一纸整改通知,ST泰复隐瞒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一事 公之于众。 该份整改通知指出,2005年5月20日,公司控股股东污水处理厂与丰原集团签 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所持公司股权转让给丰原集团(未过户)。2005年7 月18日,丰原集团支付了股权转让款。2006年9月公司股改时,丰原集团支付股改 对价5299.25万元。此外,蚌埠市政府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实际出资人为丰原集团 ,污水处理厂是公司股权名义持有人,污水处理厂与丰原集团形成委托代持关系。 "而且污水处理厂重大事项如生产经营、人事任免均须经丰原集团审批。因此,ST 泰复应为丰原集团实际控制。 ST泰复在4月16日披露的整改措施中称,丰原集团已向请求法院依法裁决,要 求确定污水处理厂名下的泰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6.78%股权为其所有,并协助丰原 集团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且获得法院受理。6月4日ST泰复披露,蚌埠市中院一 审判决,确认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名下的ST泰复的全部股权归属丰原集团。ST泰 复还在2009年年报中称,蚌埠市政府于2009年5月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ST 泰复公 司股权属丰原集团,若股权不能依法办理过户手续,蚌埠市政府则考虑重新调整出 资关系。 在ST泰复看来,丰原集团此前似乎并未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实际上,丰 原集团早在一年前就将ST泰复纳入麾下。除丰原集团上报的改制方案外,记者昨日 获得的另一份丰原集团资产评估报告书,也明确将泰格生物作为丰原集团旗下资产 之一。该份评估报告的评估基础日为2008年10月31日。 其中写明,"泰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T泰格)在评估基准日的第一大股 东为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三大股东为安徽鑫源投资有限公司,均为代丰原集 团持股。因此,丰原集团为*ST泰格的实际控股人。"而丰原集团控股子公司股权投 资评估结果表中也显示,丰原集团对*ST泰格的投资比例为28.40%,评估价为13990 .63万元,增值率为38.80%。 对此,丰原集团有关人士也给予证实,称2009年集团改制时,的确已将ST泰复 对应资产纳入改制范围,并对ST泰复相关人员劳动关系进行了调整,职工身份也进 行了置换。而丰原集团的改制已于2009年9月完成。 一年多前公司资产和相关人员已被纳入改制范围并进行了调整,ST泰复能说不 知情吗?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吴芳兰 【2010-06-04】 丰原集团胜诉ST泰复(000409)股权纠纷案 尽管丰原集团改制"迷雾重重",但该集团在另一"战线"却获得了胜利。 ST泰复今日公告,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确认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名下的ST泰复的全部股权归属丰原集团。该批股权占股比例达26.78%。公司表示, 本次诉讼有可能造成公司控股股东变更。 原本定于6月10日审理的案件如今提前开庭。河南省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轩银珍 向记者说明,由于控辩双方对于举证期限达成一致,因此相关审理程序被提前。而 被隐藏已久的ST泰复实际控制权也由此得以确认。 4月16日,ST泰复披露了整改通知的相关内容。深交所指出,检查发现,2005 年5月20日,ST泰格(行情,资讯)控股股东蚌埠污水处理厂与丰原集团签订《股 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的ST泰复股权转让给丰原集团(截至目前未过户)。 2005年7月18日,丰原集团支付了股权转让款。到2006年9月,ST泰复实施股改时, 丰原集团支付股改对价5299.25万元。蚌埠市人民政府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实际出 资人为丰原集团,污水处理厂是公司股权名义持有人,污水处理厂与丰原集团形成 委托代持关系。"此外,污水处理厂重大事项如生产经营、人事任免均须经丰原集 团审批。深交所由此判定,ST泰复的实际控制人应为丰原集团。然而,上市公司对 此却隐藏5年未予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ST泰复瞒报实际控制人的这段时间,公司却与丰原集团旗下 公司多次发生关联资金往来,并从未在相关定期报告中披露。整改通知指出,检查 发现,ST泰复曾以往来款、预付账款等名义与丰原集团子公司南方华星、丰原明胶 发生资金往来。其中,ST泰复先后向南方华星支付资金供给3300万元;向丰原明胶 支付资金共计2565.6万元,其中1739.5万元用于采购业务。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魏梦杰 【2010-04-16】 深交所揭ST泰复(000409)乱象 实际控制人隐瞒五年未披露 深交所一纸整改通知揪出了ST泰复(000409)隐藏5年的实际控制人,同时还 指出该公司在信息披露、财务处理、管理层任职等诸多方面存在违规问题。 ST泰复今日(4月1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深交所近期先后向该公司下发了《 关于责令公司限期整改的通知》和《关于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其中 最引人关注的是关于ST泰复实际控制人问题的认定。 实际控制人原为丰原集团 深交所指出,检查发现,2005年5月20日,ST泰格控股股东蚌埠市第一污水处 理厂 (以下简称污水处理厂)与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原集团)签 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的ST泰复股权转让给丰原集团 (截至目前未 过户)。2005年7月18日,丰原集团支付了股权转让款。 到2006年9月,ST泰复实施股改时,丰原集团支付股改对价5299.25万元。蚌埠 市人民政府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实际出资人为丰原集团,污水处理厂是公司股权 名义持有人,污水处理厂与丰原集团形成委托代持关系"。此外,污水处理厂重大 事项如生产经营、人事任免均须经丰原集团审批。 深交所由此判定,ST泰复的实际控制人应为丰原集团。然而,上市公司对此却 隐藏5年未予披露。 颇值得玩味的是,尽管5年来丰原集团实际控制人的身份一直未公布,但ST泰 复却大量与丰原集团旗下公司发生关联资金往来。深交所指出,检查发现,2006年 1~2月,ST泰复以往来款的名义向丰原集团子公司深圳市南方华星支付资金共计310 0万元;2008年5月,再次以往来款的名义向南方华星支付资金200万元。南方华星 分别于2006年4月、2009年1月退还了相关款项。 而2009年5月~11月,ST泰复以预付账款名义向丰原集团子公司蚌埠丰原明胶支 付资金共计2565.6万元,其中1739.5万元用于采购业务。丰原明胶于2009年12月退 回余款823.1万元。 深交所认定,上述关联资金往来情况,ST泰复未在2006年、2008年和2009年的 相关定期报告中披露,违反了有关信息披露规定。 诸多董事不作为 除了实际控制人问题外,ST泰复的公司治理也极为混乱。 深交所的整改通知指出,在2006年~2008年连续3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ST泰复 独立董事均未进行述职;此外公司多名董事多次缺席股东大会会议,甚至出现年度 股东只有2名董事出席的情形。 此外,2007年1月20日,ST泰复决定将借于联营公司长春春华公共设施有限公 司的1250万元借款延期,并将原借款利率由18%调整为13.5%,公司未将该事项提交 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也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更严重的是,公司资金通过其他公司账户或个人账户收支。经检查发现,自20 07年4月起,ST泰复多次通过合肥兴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账户进行资金收付,目 前仍尚有余额1416万元。此外,该公司还以公司财务总监个人名义开立账户进行资 金收付,2009年该账户累计转入金额644万元,累计转出金额402万元,严重违反相 关规定。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马宇飞 【2010-01-06】 ST泰格(000409)7日起更名为ST泰复 证券代码不变 ST泰格(000409)周三晚间公告称,经深交所核准,自2010年1月7日起,公司A股 证券简称由"ST泰格"变更为"ST泰复",证券代码000409不变。 公告称,公司名称"泰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泰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全景网【作者】张小娜 【2009-07-14】 大股东投反对票 赵林业无缘ST泰格(000409)董事会 源药“旧臣”赵林业最终还是没能进入ST 泰格董事会。 ST 泰格2009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7月13日召开。在审议选举赵林业为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时,赞成仅129.67万股,占出席会议股东及授权代表有表 决权股份总数的2.80%;反对4493万股,占出席会议股东及授权代表有表决权股份 总数的97.19%。 ST 泰格称,《关于增补公司董事的议案》公布后,赵林业的工作简历引起了 市场不必要的猜测和传言,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第一大股东代表认为赵林业不适宜 担任公司董事,在本次议案表决时投了反对票。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7-03】 蛰伏两年复出 源药"旧臣"赵林业现身ST泰格(000409) 自2007年9月5日从S*ST源药辞去董事和副总职务及短暂出任安徽华源董事长后 ,赵林业便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外。然而时隔两年后,他再次现身ST泰格。 6月27日,ST泰格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毕方庆、郭传华因工作原因递交递呈 ,董事会提名赵林业、胡江波为公司董事候选人。 就在昨日,ST泰格再次发布公告,称由于工作人员失误,此前披露的赵林业的 简历存在部分错误,其中“2004年至今,任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安徽华 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应为“2004年至2007年”。尽管如此,记者注意到, 经过修改后的赵林业的简历仍忽略了其任职履历中的“重要的一笔”。 据记者了解,2006年7月5日,赵林业被聘为S*ST源药董事和常务副总,仅仅一 年后,由于S*ST源药重组,赵林业也辞去了董事和常务副总一职,期间,赵还短暂 地担任过公司董秘一职。 此后,赵林业便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外。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仅39岁的赵林业,其任职履历颇具“神奇色彩”:1994年 11月至1997年任北京中华企业股份咨询公司购并部总经理;1998年至2004年任深圳 纬基投资管理公司董事、副总,香港创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 (联交所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7年任中国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中 国华源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总,S*ST源药常务副总等职务。然而,其真正为大众所 熟知却是因为当时震惊一时的华源“欣弗”事件。 事件发生后,安徽华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裘祖贻等5位企业责任人被撤 销职务,随后,因不堪压力,裘祖贻在公司办公室自杀身亡,赵林业在此之后出任 安徽华源董事长。 然而,就在“欣弗”事件时隔3年后,赵林业却再次现身ST泰格。 ST泰格被称为“资本玩偶”,其大股东经过数次变更。2002年3月,四通集团 以协议方式将所持2300万股法人股转让给赵林业所在的深圳市纬基投资发展有限公 司,据称,赵林业当时曾持有深圳纬基4%的股权。在被暂停上市后,深圳纬基所持 *ST四通2300万股法人股又被现有大股东安徽省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拍走。 目前,有关ST泰格的重组话题此起彼伏,尽管大股东再次进行了澄清,但赵林 业蛰伏两年后现身ST泰格,或许并不是偶然,其今后的一系列举措,将成为坊间关 注的焦点。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彭飞 【2009-05-10】 ST泰格(000409)"大非"近期出逃 累计减持300万股 ST泰格(000409)周五晚间公告称,股东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近期减持公司 股份300万股,占总股本1.76%。 减持后,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仍持有公司股票约4590万股,占总股本26.78% ,其中流通股约996万股,占总股本5.81%。 【出处】全景网【作者】 【2009-04-15】 *ST泰格(000409)遭股东减持完毕 本报讯 *ST 泰格(000409)股东安徽鑫源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于2008 年11月27 日及2009年4月13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出售其所持公司股票约203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18%。减持后,安徽鑫源投资有限公司不再持有*ST 泰 格股份。(周 悦)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3-04】 *ST泰格(000409)未与沁和能源商讨重组 针对有关媒体报道,*ST泰格(000409)公告澄清称,公司未与山西沁和能源 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接触或商讨重组事宜。 3月2日,有媒体刊登“ST泰格重组方浮现:沁和能源借壳已密谈两次”一文, 文章称,“现在,3个月已过,*ST泰格开始重新回归敏感时期。来自市场的消息显 示,这家一度被视为‘资本玩偶’的上市公司,正在和一家来自山西的煤炭企业山 西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接触。”、“‘*ST泰格正在和沁和能源商讨重组事 宜,不过具体进展还不清楚。’” 经向公司管理层核实,*ST泰格不存在并且从未有过上述媒体所说的“正在和 一家来自山西的煤炭企业山西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接触。”、“*ST泰格正 在和沁和能源商讨重组事宜”的情形。并且再次重申:目前为止且至少在未来可预 见的三个月内,公司无计划实施非公开发行股份、重大资产重组以及其他对公司有 重大影响的事项。 公司第一大股东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再次复函称,“我厂已多次书面回复了 你公司关于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事项的问询,现再次重申:我厂无意对你公司实 施股权转让、资产重组以及其他对你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再 一次明确表明,目前为止且至少在未来可预见的三个月内,我厂无任何计划、意向 对你公司实施上述事项。”(陈健健)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9-03-02】 ST泰格(000409)重组方浮现:沁和能源借壳 *ST泰格并无实质性经营资产,只能出卖壳资源;沁和能源原本谋求海外上市 ,遇到*ST泰格正是时机 3个月前的2008年11月25日,*ST泰格(000409.SZ)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安徽 蚌埠第一污水处理厂至少在未来可预见的三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并无进行股权转让、 重大资产重组以及其他重大影响事项的计划。 现在,3个月已过,*ST泰格开始重新回归敏感时期。来自市场的消息显示,这 家一度被视为“资本玩偶”的上市公司,正在和一家来自山西的煤炭企业山西沁和 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接触。 “*ST泰格正在和沁和能源商讨重组事宜,不过具体进展还不清楚。”近日, 有消息人士将这一消息透露给理财周报记者。 有过两次亲密接触 *ST泰格和沁和能源的联系因*ST泰格的前任重组方山西金业集团而起。 山西金业是山西省内一家颇有名气的能源企业,其老板张新明被外界冠为“山 西首富”。金业本希望将评估价值超过60亿元的资产注入*ST泰格实现重组,但最 终被迫搁浅。 不过,据消息人士透露,在这次并不成功的重组中,*ST泰格得以和同样身处 山西并和山西金业有业务往来的沁和能源结识。 通过查阅公开资料,理财周报记者也发现了蛛丝马迹。*ST泰格在去年5月28日 的复牌公告中称,金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张新明通过山西沁和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9 %)间接持有山西金海能源有限公司阳城大宁金海煤矿29.9%的股份。而山西沁和投 资有限公司正是沁和能源的子公司。 显然,对于原本谋求海外上市的沁和能源来说,遇到*ST泰格也正是时机。 沁和能源网站的信息显示,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由Direct Power Internati onal Ltd(恒能国际)、沁水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晋城中嘉煤炭实业有限公司三家 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嘉丰工业区,是一家集煤炭 开采、销售、洗选加工、铁路运输、煤炭转化、新能源开发和焦炭冶炼等业务于一 体的新型煤炭企业集团。 但是关于最新的股权结构,沁和能源并没有做明确的说明。不过,据记者了解 ,公司引进的股东有中信、首控、美国老虎基金、美国凯莱基金、香港新鸿基和巴 克莱银行等。公司甚至和李嘉诚也有过谈判。 据悉,沁和能源董事长吕中楼曾在2008年年初的公司海外上市动员大会上表示 ,当年引入外资股东正是为了实现海外上市。 “海外上市在现在的环境下肯定是行不通了,直接IPO又要排队,不知道要等 多长时间。所以,传出借壳的消息并不奇怪。”一位市场人士这样评论说。 按照消息人士的说法, *ST泰格总经理周健为了卖壳一事在一两个月前甚至专 程从深圳飞往北京和吕中楼密谈过两次。而密谈地点正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沁 和能源北京办事处。 而在东方财富网股吧里也已出现关于此事的零星言论,不过并无更详细的说明 。而另一位来自北京某金融机构直投部门的人士也侧面回应了该传闻的真实性,“ 我们也听到了类似消息。”如此看来,借壳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但当理财周报记者致电*ST泰格实际控制人丰原集团求证时,集团办公室人士 建议记者直接找*ST泰格。而*ST泰格董秘办工作人员对此事直接予以否认。同样, 沁和能源宣传部门人士也没有承认借壳一事,只表示“不知道此事”。 *ST泰格闺中待嫁 尽管予以否认,但是*ST泰格这家已无实质性经营资产的壳公司除了卖壳,已 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我开始关注这家公司,也是因为分析财务报表发现公司是比较好的壳资源。 ”前述金融机构直投部门人士说。 而北京一家财务顾问公司高级经理刘先生看来,“*ST泰格是很好的壳资源, 几乎没有什么资产和负债需要清理,直接注入资产增发股票就可以了。” 而从某种程度来说,*ST泰格只是其实际控制人丰原集团的一枚资本棋子。除 了*ST泰格,丰原集团旗下还有丰原药业(000153.SZ),不过该公司业绩乏善可陈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丰原生化(000930.SZ),也已经被中粮集团重组。 自2004年丰原集团介入以来,*ST泰格的业务一直没能得到改善。其间*ST泰格 一度和河北宏宇实业集团、国药集团和金业集团传出过绯闻,但都未能修成正果。 其中既有壳资源方丰原方面不同意造成的,也有重组方原因造成的。 “大股东的要价可能会很高,估计2亿左右的壳费,增发完还要求一定的股权 。”刘先生根据目前的壳资源行情做了一个简单估价。 上述也仅仅是外围猜测,*ST泰格和沁和能源的接触究竟已经进展到何种地步 ,目前尚不知晓。沁和能源能否成功入主,也还有待观察。 不过,沁和能源的实力不容小觑。据山西本地媒体《太行日报》今年1月19日 的报道,沁和能源集团总资产63.12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净利润9 .16亿元、税金3.59亿元。 更加不容小觑的是,沁和能源的资本运作能力。 沁和能源董事长吕中楼是科班出身,这在山西地方煤炭企业中并不多见。公开 信息显示,吕中楼1991年至1994年就读于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现代西方经济学专业, 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同 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 。 吕中楼还有两本关于证券市场的著作:《证券经济理论》和《中国股票市撤。 吕在资本运作方面较有心得,几年来沁和的资本运作也颇有声有色,其先后投资4. 06亿元参股兰花集团,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兰花集团是上市公司兰花科创(600123 .SH)大股东;投资1137万元,参股晋城市商业银行;投资1.7亿元,成立太原沁和 投资有限公司。 另外,通过募集、国际银行贷款等方式,沁和能源先后融资2.1亿美元,其股 东包括多家国内外资本大鳄。 不过,吕中楼一直寄望于海外上市,他曾经在内部会议如此解释,“沁和在国 外上市主要有以下三个好处:第一,海外上市难度大,但是起点高;第二,海外上 市的募集资金投向不要求国家发改委立项,条件相对宽松;第三,海外上市再融资 相对容易,可以满足沁和高速增长的需求。” 但一场国际金融海啸迫使沁和能源不得不暂时放弃海外上市的打算。如今,把 目光转向A股的吕中楼是否能如愿以偿,谜底揭晓尚需时日。 【出处】理财周报【作者】 【2009-02-03】 *ST泰格(000409)预计2008年净利润约200万元-400万元 *ST泰格(000409)预计2008年净利润约200万元~40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约0.0 12元~0.023元。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09-02-03】 *ST泰格(000409):业绩预告更正 *ST泰格于2009年1月23日刊登了《业绩预告公告》,其中2008年1月1日至2008 年12月31日“实现净利润约200万元-40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约0.12元-0.23元”现 更正为“实现净利润约200万元-40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约0.012元-0.023元。” 【出处】【作者】 【2008-11-25】 *ST泰格(000409)控股股东无意转让或重组 本报讯 由于公司股票近期连续大幅上涨,*ST泰格(000409)21日收到深交所公 司部函件,要求公司董事会对有关事项进行核实。*ST泰格向控股股东蚌埠市第一 污水处理厂进行书面函询,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于24日回复,表示目前正在协助 *ST泰格恢复或拓展各种经营业务,争取能使公司本年度实现扭亏为盈,以避免因 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至少在三个月内,无计划对*ST泰格进行股权转让、重 大资产重组以及其他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8-09-24】 *ST泰格(000409)逾1500万限售股9月26日上市流通 *ST泰格(000409)晚间公告,公司1592.73万股限售股将于9月26日上市流通 。 这部分股权占总股本的9.29%,除了其中的856.87万股为大股东蚌埠市第一污 水处理厂持有外,其余部分分别为多达175名"小非"所有 【出处】【作者】 【2008-09-11】 *ST泰格(000409)再续熊市重组悲剧 今日,又一家因为在熊市中重组而最终失败的公司诞生,*ST泰格(000409)发 布公告称,由于重组方山西金业集团已正式发函明确表示“无法按照《框架协议》 所确定的交易条件完成本次重组”,故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已无法继续实施。公司股 票将在今日停牌一小时之后复牌,而复牌后连续跌停的命运看来很难避免。 煤焦化资产注入失败 今年2月,因*ST泰格宣布,向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发行7.28亿股,收购其煤焦 化及相关资产,公司股价曾经一度出现连续9个涨停,并随后创出最高13元的价格 。然而,随着此后行情的回落,*ST泰格股价也逐渐下跌。8月25日至27日,*ST泰 格连续三个跌停后,股价跌至6.72元,随后,公司宣布,将向重组方核实有关信息 ,股票开始持续停牌。 然而,核实的结果却是让所有人失望。公司今日公告称,公司于8月29日向重 组方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业集团”)发出专函,书面问询“ 贵公司是否存在按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的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 露的对本次重组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 “前期贵公司告知的信息是否存在需要 更正、补充之处”等。公司于9月5日收到金业集团邮寄的函件,表示“由于我国证 券市场在近半年内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公司认为目前已无法按照《框架协议》所确 定的交易条件完成本次重组。为此,希望与公司就解除《框架协议》并暂停本次重 组进行协商”。 随后,*ST泰格于9月6日再次致函金业集团,表示“证券市场近半年内发生了 较大变化不能作为不执行《框架协议》的正当理由”,并表明“作为上市公司,本 着对市场和广大股东负责任的态度,我公司的意见是继续按照《框架协议》所确定 的交易条件完成本次重组;如贵公司确有无法继续实施本次重组的原因和理由,请 贵公司三日内书面告知并明确表明意见”。但截至目前,*ST泰格依然没有再受到 金业集团的任何函件。最终,*ST泰格宣布,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已无法继续实施。 公司承诺自复牌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尚无主营业务存在暂停上市风险 根据此前的重组方案,*ST泰格拟向金业集团发行不超过7.28亿股,发行价格 不低于8.65元/股,收购山西金业煤焦化及相关资产。但不幸的是,随着熊市的继 续,目前*ST泰格股价已经远远低于其定向增发价格,熊市重组的巨大风险再次显 现。 重组失败之后,*ST泰格面临暂停上市的巨大风险。公司中报显示,今年上半 年每股收益为-0.013元,每股净资产仅为0.31元。同时,公司目前根本没有任何主 营业务,没有商品经营活动发生。因此,公司预计今年1~9月将累计亏损约350万~4 50万元。若公司2008年继续亏损,将被交易所暂停上市。 今日,*ST泰格在停牌一小时之后,将复牌交易,很明显,连续跌停的命运难 以避免。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08-09-11】 山西金业半路脱逃 *ST泰格(000409)重组告吹 *ST泰格今天公告,鉴于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函明确表示“ 无法按照《框架协议》所确定的交易条件完成本次重组”,故重大资产重组已无法 继续实施。公司股票将于9月11日复牌。 8月25日、26日、27日,*ST泰格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为此,8月29日,公司 向重组方金业集团发出专函,问询是否有应予以披露重大事项。9月5日,公司收到 金业集团邮寄的函件,表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在近半年内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 认为目前已无法按照《框架协议》所确定的交易条件完成本次重组。为此,希望与 公司就解除《框架协议》并暂停本次重组进行协商”。 今年2月20日,*ST泰格对外公布定向增发方案,拟以不低于8.65元/股的价格 向金业集团定向增发7.28亿股,用于收购其煤焦化相关产业,全部资产价格预估值 不超过63亿元。如果中国证监会批准定向增发,金业集团将获得*ST泰格80%以上的 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上述方案中,预计拟购买资产的审计和评估预计将于2008年4月中下旬完成。 但今年5月份,公司再次公告,资产审计评估工作预计将延期至2008年8月上旬前完 成。而今天的公告,彻底“结束”了资产重组。 8月27日公司股票收盘前报收于6.7元/股,较定向增发价跌23%。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导致此次资产重组失败的,更可能金业集团拟注入资产 评估时虚增太多。金业集团拟注入*ST泰格的62.97亿元资产包由9块资产组成,截 至2007年11月底,这9块资产的总价约59.01亿元,但59.01亿元只是9块资产包的账 面价值,剔除负债后的价值最多约20亿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阮晓琴 【2008-09-10】 *ST泰格资产重组计划流产 于11日上午复牌 *ST泰格(000409)今日公告称,鉴于重组方金业集团已正式发函明确表示“无 法按照《框架协议》所确定的交易条件完成本次重组”,故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已无 法继续实施。公司股票将于2008年9月11日上午10:30复牌,并承诺自复牌之日起三 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