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0321 正源股份 更新日期:2024-06-26◇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18-04-|35334.10|    0.00|   86.42|    1.00|    0.00|    0.00|
|   11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4-06-22】
退市!又有5家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长平

  6月21日晚间,截至发稿,又有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被正式决定终止上市,或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近段时间以来,陆续有A股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条件,而年内被终止上市并已摘牌的公司数量已超过10家。
  5家A股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ST越博6月21日晚间披露关于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6月21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于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告称,因公司经审计的2022年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359.91万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3年5月4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10.3.10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10.3.13条的规定以及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4年7月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ST爱康同日晚间公告称,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在2024年5月21日至2024年6月18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ST巴安同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6月21日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2024年5月21日至2024年6月18日期间,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10.2.1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ST迪马同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6月21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2024年5月24日至2024年6月21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的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将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1.10条、第9.2.7条等规定,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ST亿利6月21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6月21日收到上交所《关于拟终止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2024年5月24日至2024年6月21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的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将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1.10条、第9.2.7条等规定,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年内摘牌的A股公司数量已超过10家
  同今晚的情形类似,近期陆续有A股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据数据,年内被终止上市并已完成摘牌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10家,包括*ST世茂、*ST美盛、*ST民控、ST星源、退市博天、新海退、ST贵人、ST鸿达、*ST爱迪、*ST泛海、*ST柏龙、*ST华仪,其中多数为面值退市,另外部分公司是因为存在连续多年虚假记载,或连续亏损多年等问题而退市。
  此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ST三盛、*ST易连、ST阳光、正源股份等已经收到退市告知书,其中,正源股份摘牌时间已定,为6月27日。此外,还有太安退、中期退、新纺退、退市园城、退市碳元、退市同达等进入退市整理期,另外,退市商城已结束退市整理期,将于6月26日摘牌。

【2024-06-21】
面值退市定了!正源股份股票将于6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出处】证券日报网

  6月20日晚间,正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监管决定书《关于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将于6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公告显示,今年4月30日至5月30日,正源股份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交易类退市指标。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公司应当在股票被终止上市后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的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
  据悉,正源股份于2001年5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纤维板生产和销售,属于人造板制造业,其巅峰时期曾是中国中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人造板生产和加工企业。另外,正源股份近年来还新增了产城融合业务,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人造板需求不足、成本上涨双向挤压,正源股份经营业绩陷入困境。
  财务数据显示,正源股份2022年度和2023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3亿元、-1.25亿元,已连续亏损两年。2024年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仍难掩颓势,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续亏1446.9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正源股份股东人数为5.85万户。公司已于5月31日起停牌,停牌前每股报0.5元,公司总市值约为7.55亿元。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面值退市后,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影响不容小觑,因为退市后的股票无法在交易所正常交易,其价值或会大打折扣,中小投资者可能会因此蒙受损失。”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避免面值退市股,投资者需要认真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尽可能选择基本面较为稳健、盈利能力较强、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进行投资。此外,投资者还需要注意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2024-06-21】
重要公告速递:中国国航拟约108亿美元购置100架国产C919飞机 
【出处】本站C闻

  投资并购>>>
  华联股份:拟与北京SKP设合资公司 探索商业发展模式。
  云南能投:子公司拟投资建设通泉风电场扩建项目。
  海航控股:签署5亿元投资合作协议。
  生产经营>>>
  韵达股份:5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41.36亿元 同比增长10.06%。
  申通快递:5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39.02亿元 同比增长17.61%。
  圆通速递:5月快递产品收入50.93亿元 同比增长22.62%。
  增持&回购>>>
  京基智农:拟1亿元-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新钢股份:控股股东拟增持不超过3亿元公司股份。
  减持>>> 
  爱克股份:股东拟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22.76万股。
  积成电子:股东杨志强拟减持不超0.12%股份。
  悦安新材:瑞和投资等股东合计减持1.0064%股份。
  力芯微:高新创投减持0.09%股份。
  今天国际:股东重庆华锐丰拟减持不超0.5962%股份。
  嘉友国际:多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33%股份。
  公告澄清>>>
  东晶电子:公司当前市盈率、市净率与同行业情况有较大差异。
  天迈科技:公司没有参与“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相关项目 也无相关业务收入。
  索菱股份: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锴威特:公司市盈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市盈率水平。
  延华智能: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时空科技:目前生产经营状况正常 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气派科技:公司有息负债余额较大。
  测绘股份:自上市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奥尼电子: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华铭智能:公司目前没有参与“车路云”一体化相关项目。
  南京化纤: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仍为纤维素纤维、PET结构芯材。
  其他>>>
  广汇汽车: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能被终止上市。
  亿纬锂能:子公司与Powin签订谅解备忘录。
  ST澄星:股票6月24日起复牌并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ST迪马: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正源股份:公司股票6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上工申贝:子公司以1579万美元成功竞标美国ICON公司相关资产。
  中国国航:拟约108亿美元购置100架国产C919飞机。 

【2024-06-21】
又一家,退市倒计时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康曦

  我国西南地区人造板生产龙头企业正源股份已经进入了退市倒计时。
  6月20日晚,正源股份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自律监管决定书《关于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将于6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连续6个交易日跌停
  正源股份的退市原因为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交易类退市指标。
  今年2月7日,正源股份股票收盘价为0.99元/股,首次低于1元,随后公司股价一路走高,一度站上1.4元/股的关口。然而,好景不长,4月18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报0.97元/股,再度打响1元保卫战。4月29日,公司股票收盘价突破1元/股关口后,再次受挫,于4月30日以0.96元/股收盘后,再也没能回到1元/股以上。自4月30日至5月30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公司股票已经自2024年5月31日开市起停牌,停牌前的收盘价为0.50元/股。而在停牌前,公司股票连续6个交易日跌停。
  据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5.85万户。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公司应当在股票被终止上市后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的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
  主营不振转型失败
  正源股份是我国西南地区人造板生产龙头企业,其人造板业务起步于2001年,人造板产品主要为中(高)密度纤维板,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纤维板中高端产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人造板下游客户包括了全友家居、掌上明珠、江山欧派等全国知名品牌。
  正源股份前身为国栋建设,2017年公司经历了控股股东股权变更后新控股股东正源地产及其委派的管理团队对公司经营业务的全面接管,确定了五大业务板块:板材木业、贸易物流、开发建设、酒店经营和金融投资。同时,公司还于2017年向大健康领域转型,通过与华融新兴合作的并购基金,完成了对北京太和妇产医院98%股权的收购,迈出转型第一步。
  然而,主营业务纤维板市场遭遇下游需求不振,叠加北京太和妇产医院因行业周期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最终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导致正源股份的业绩饱受诟病。
  2020年-2023年四年期间,正源股份归母净利润3年出现亏损,仅2021年出现了短暂的盈利,很快又急转直下。2022年和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93亿元和1.25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1446.96万元。
  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2023年,公司人造板业务受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化调整的持续影响,纤维板市场份额被刨花板逐步替代,纤维板类产品产量占人造板总产量的比例持续下降,公司主营业务纤维板市场需求萎缩,纤维板产品订单和销量大幅减少。同时,受公司融资政策和条件的影响以及经济恢复期供应链压力凸显的不利影响,公司人造板业务供应商收紧信用政策,资金周转压力持续增加,导致人造板业务板块出现未能按合同约定付款从而引发诉讼的情形,因诉讼的问题,公司及子公司存在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以及部分资产被查封的情况。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正源地产因债务纠纷,其持有的正源股份3.60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全部处于质押/司法冻结/轮候冻结状态,还存在被拍卖的可能性。

【2024-06-20】
11万股东踩雷!又两家A股,退市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忆山

  又有两家A股即将退市?
  「菡垂煞萦?月20日发布的公告,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摘牌日为6月27日。此外,已连吃30个跌停板的ST富通也于6月19日发布公告称,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数据显示,前述两家公司合计股东数超11万户。
  正源股份将于6月27日摘牌
  6月20日晚间,正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监管决定书《关于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正源股份也成为年内首家非ST退市股。
  此前自2024年4月30日至5月30日,正源股份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面值退市条件。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终止上市暨摘牌日为2024年6月27日。
  正源股份表示,公司已聘请中国银河证券作为主办券商,委托其为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办理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结算系统股份退出登记,办理股票重新确认以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份登记结算等相关事宜。
  官网资料显示,正源股份于2001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以新材制造、产城融合、金融投资等为一体的制造业和多元化服务业控股公司。
  业绩表现上,公司在2022年、2023年合计归母净亏损超3亿元。同时,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还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46.83万元,同比减少80%;归母净亏损1446.96万元,同比减少195%。
  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正源股份股东户数约5.85万户。
  正源股份已于5月31日起停牌,停牌前每股报0.5元,公司市值为7.6亿元。
  ST富通拟被终止上市
  根据ST富通发布的公告,公司于6月19日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
  因公司股票在2024年5月20日至6月17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相关规定,深交所拟决定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公告显示,根据相关规定,ST富通有权申请听证或者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申请听证的,应当在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所提出申请,并载明具体事项及理由。提出陈述和申辩的,应当在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十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提交相关书面陈述和申辩。逾期视为放弃听证、陈述和申辩权利。
  ST富通表示,如后续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资料显示,ST富通于1997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专注于光通信领域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光棒制造、光棒拉纤、光纤制缆的完整产业链条,是国内主要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专业供应商。
  因审计机构出具了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对2023年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该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富通信息”变更为“ST富通”。
  ST富通也自5月6日起持续下跌,并于5月20日首次跌破1元,至6月17日开盘跌停后,已连吃30个跌停板,区间累计跌幅达78.11%。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5.51万户。
  ST富通已于6月18日起停牌,停牌前每股报0.37元,公司市值仅剩4.5亿元。

【2024-06-20】
正源股份:公司股票6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6月20日,正源股份公告,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将于6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2024-06-14】
今年已有37家公司退市或锁定退市 这家公司将成“市值退市”第一股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截至6月13日收盘,建车B股价1.36港元,总市值仅为1.48亿元人民币,这是其总市值连续第19个交易日不足3亿元。在既有交易规则下,建车B已经无力回天,即将成为市值退市第一股。
  退市新规发威,股市正在加速形成常态化退市格局。据本站数据统计,截至6月13日,今年A股已有12家公司完成退市,24家公司锁定退市。加上B股退市公司——建车B提前锁定“市值退市”,AB股至少有37家公司退市或锁定退市。
  具体来看,今年退市或锁定退市的公司中,*ST华仪、*ST泛海、*ST柏龙、*ST爱迪、ST鸿达、*ST新海、*ST博天、ST贵人、ST星源、*ST美盛、*ST民控、*ST世茂等12家公司已摘牌。*ST左江、*ST三盛、*ST中期、*ST太安、*ST越博、*ST园城、*ST同达、*ST商城、*ST碳元、*ST新坊、正源股份等公司已被交易所终止上市。*ST美盛、ST阳光、ST爱康、*ST美吉、*ST美尚、ST中南、*ST保力、*ST巴安、ST富通、*ST超华、ST亿利、ST长康、中银绒业等公司,因股价连续跌破面值,即便后续连续涨停,其股价也无法重返1元,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另外,除建车B锁定“市值退市”外,今年4月以来,有5家公司因触发市值退市指标而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
  据记者统计,“3亿元”退市新规实施后,*ST美讯是第一家因触及市值退市红线而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的上市公司。*ST深天紧随其后,截至6月13日,该股已连续7个交易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还有2家B股公司汇丽B和宁通信B,均发布了“市值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今年4月12日,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出台,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随后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北交易所同步修订相关退市规则,完善财务类、重大违法类、规范类和交易类四类强制退市指标。随着退市新规正式实施,A股市场退市格局出现了新变化。
  “面值退市”威力逐渐显现。5月31日,正源股份公告称收到上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这意味着,正源股份成为年内首家面值退市的非ST股。6月13日,中银绒业跌11.11%报0.32元/股,已连续14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即使后续6个交易日涨停,公司股价也无法重回1元,中银绒业将成为年内第二家非ST退市股,也将是深交所首家非ST退市股。

【2024-06-03】
A股年内首家非ST股面值退市,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正在形成 
【出处】金融界

  正源股份可能成为A股市场年内首家被终止上市的非ST股票。5月30日晚间,正源股份公告称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由于公司股票自2024年4月30日至5月30日,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将根据相关规定,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A股加速"破净"上市公司出清步伐
  随着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质量要求的提高,A股市场对劣质公司的清理力度不断加大。据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3家A股上市公司被实施ST或*ST,其中有ST特信、ST峡创、ST汇金、ST华铁是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绩差、问题公司快速出清,反映出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优胜劣汰效应不断凸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国九条”的落实和推进,未来将有更多企业以多元化形式退市,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正在形成。
  图:部分收到被终止上市的事先告知书的公司
  财务类退市指标日益严苛,投资者需警惕风险
  近年来,交易所和监管层持续完善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准入门槛。"新国九条"进一步明确了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改革的基调。特别是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此前的"净利润"指标被拓宽为"净利润+营业收入",且连续亏损年限缩短,导致更多长期亏损的公司面临退市风险。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提醒,在新规下投资者需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注意退市风险,切忌盲目跟风炒差。
  正源股份的退市不仅仅是"一元退市",更反映了当前A股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规范运作的更高要求。随着退市制度不断完善,劣质公司将被加速淘汰,这对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退市常态化,重点关注优质公司,做好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管理。
  关键词阅读:退市

【2024-06-03】
A股年内首家非ST股面值退市!监管发威,这类ST股数量逐年增加,“自由身”该如何恢复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朱听武

  A股出清劣质上市公司的速度正在加快。
  年内首家非ST退市股“诞生”
  5月30日晚间,正源股份公告称已收到交易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2024年4月30日至2024年5月30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第9.2.1条的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交易所根据规定,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自2024年5月31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将在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之后5个交易日内,向公司发出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届时,正源股份成为年内首家非ST的退市股。
  二级市场来看,5月30日,正源股份再次一字跌停,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连续20个交易日每股股价低于1元,最新收盘价仅为0.5元/股。
  正源股份主营业务为人造板,公司近年业绩持续亏损,2020年扣非净利润亏损高达7.7亿元,2022年、2023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1.91亿元、1.19亿元,今年一季度再度亏损2200万元。持续亏损使得公司股价2018年伊始常年在2元附近盘整,今年以来快速下跌,年内跌幅72%。
  新“国九条”进一步强调“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同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随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修订退市规则,进一步严格退市标准。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绩差、问题公司快速出清,反映出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优胜劣汰效应不断凸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国九条”的落实和推进,未来将有更多企业以多元化形式退市,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正在形成。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因造假、审计问题、重整等原因(不含财务亏损类型)被ST的公司数量逐渐上升。
  年内超百家上市公司“披星戴帽”
  在监管重拳出击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触碰监管红线而遭到风险警示,“披星戴帽”“退市警报”频频出现。
  据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3家A股上市公司被实施ST或*ST,其中有ST特信、ST峡创、ST汇金、ST华铁是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
  ST柯利达、*ST世茂、*ST易连、*ST银江、*ST洪涛等29家ST公司均因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
  *ST美吉、ST天邦、*ST傲农、ST春天、ST先锋等25家公司则因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被实施ST。
  此外,ST易联众、ST天喻、ST花王、ST元成、ST长康、ST阳光、*ST宁科则存在控股股东或其关联方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重大变故导致经营活动三个月内不能恢复等多项事宜。
  *ST保力、ST中南、*ST美尚等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ST越博则是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
  财务类退市成“披星戴帽”主因
  财务类强制退市主要包括“净利润+营业收入”“期末净资产”“审计意见类型”等情形。改革后,财务类退市指标进一步收紧,主板公司营业收入的最低标准由1亿元提升到3亿元,同时利润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净利润为负值变更为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均将踩到财务类退市指标的红线。
  今年以来,从被实施的风险警示原因来看,多家上市公司触及财务红线,据数据宝统计,2024年以来因财务类因素被实施ST的公司占比超过半数。其中,*ST左江、*ST新纺、*ST中期、*ST三盛、*ST太安等8家上市公司因触发财务类退市情形而被交易所下发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昔日算力概念的大牛股*ST左江于5月6日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锁定退市。公司被实施“*ST”后的首个年度财报显示,2023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3亿元;同时,公司2023年度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除已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的上市公司外,*ST嘉寓、*ST文投等则因为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ST巴安、*ST易连、*ST超华、*ST银江等公司因“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或“最近一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而被实施风险警示。
  “随着最严退市新规落地,退市标准更加严格,预计被实施ST或*ST的公司数量或将有所增加。”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提示,投资者需更加关注公司基本面,注意退市风险,切忌盲目跟风炒差。
  “一元退市”成主流退市渠道
  今年以来,*ST世茂、ST华铁、ST中南等多家企业均是“1元退市”。除了正源股份之外,鹏都农牧、中银绒业、华闻集团等非ST公司,也同样面对类似情形。
  据数据宝统计,截至最新收盘,A股市场股价低于1.5元的个股有28只,鹏都农牧收盘价连续7个交易日低于1元,中银绒业连续6个交易日、华闻集团连续3个交易日低于1元。
  拉长时间来看,自2020年底1元退市新规实施以来,威力逐渐增强,2022年仅有1家,2023年达到13家,今年以来已有ST星源、ST贵人、ST鸿达、*ST华仪4家公司退市。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退市制度威力尽显,明确“1元退市”标准,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交给投资者,让企业时刻保持危机感;二是退市监管趋严,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和花式“保壳”行为,使劣质公司原形毕露;三是面值退市的公司普遍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内部治理失控,已不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出清。
  恢复“自由身”需提高自身经营水平
  当然,一家公司被ST后并非意味这家公司再无翻身可能。据数据宝统计,自2019年以来,“摘星脱帽”的200余家公司中,曾属于财务类问题的公司占比超过六成,意味着,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如果公司在后期的经营中能扭亏,或重新符合其它的财务要求,撤销ST恢复“自由身”指日可待。
  比如*ST农尚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3亿元,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机构预测公司2024年净利润均值0.94亿元,营业收入中值5.91亿元,每股净资产3.18元,公司目前股价超9元,属于安全区域。若按照机构预测,公司未来有望撤销ST。

【2024-06-02】
危!31家公司,跌破“生死线”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胡雨

  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收盘,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31家最新收盘价低于1元/股,其中大多数都已“披星戴帽”,还有多家公司距离跌成“仙股”也仅有一步之遥。
  有机构判断,强制退市的企业数量有望迎来新高,未来还将有更多上市公司因不满足财务类指标面临退市。
  31家公司股价跌破1元
  数据显示,从2021年、2022年、2023年同期表现看,截至当年5月31日收盘,A股市场收盘价低于1元/股的公司数量均为个位数;进入到2024年,这一数据飙升,截至今年5月31日收盘,已有31家公司最新收盘价低于1元/股。
  31家公司分别是:*ST保力、*ST美尚、退市商城、*ST美盛、*ST世茂、*ST民控、*ST新纺、*ST三盛、正源股份、*ST太安、ST阳光、*ST美吉、ST中南、*ST高升、ST富通、ST爱康、中银绒业、*ST巴安、*ST易连、ST亿利、ST华铁、*ST越博、ST联络、*ST超华、华闻集团、*ST嘉寓、ST航高、鹏都农牧、ST迪马、ST德豪、*ST洪涛。
  从交易状态看,前述公司中已有11家连续停牌超过3天,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正源股份在5月31日刚刚停牌,退市商城已进入退市整理期。从这些公司的证券简称不难看出,“披星戴帽”的占比相当高。
  而尚未跌成“仙股”的公司中,截至5月31日收盘,*ST富润、ST长康、ST鼎龙、ST新纶、*ST美讯、*ST同洲等股价均低于1.1元/股,意味着这些公司如果再连续2个跌停,股价也将跌破1元的“生死线”。
  根据交易所现行相关规则,当公司股票收盘价首次低于1元时,上市公司应当在次一交易日开市前披露公司股票或者存托凭证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当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时,将触发退市机制;在交易所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后,股票将被摘牌。
  强制退市威力持续显现
  对于面值低于1元的“仙股”,历史上不乏出现阶段性炒作这些标的的热潮,持续下跌行情中的突然大涨也往往引发投资者关注。但进入2024年,随着监管态势趋严、退市新规效力不断显现,市场资金对于炒作这些标的的兴趣明显减弱。
  4月中旬发布的新“国九条”中,对于加大退市监管力度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其中还特别强调进一步削减“壳”资源价值,加大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力度,精准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在新“国九条”的指引下,沪深交易所于4月30日正式发布修订后的退市规则,从严设定多项退市指标。
  国金证券表示,随着退市新规的落地实施,强制退市的企业数量有望迎来新高,年化退市率有望将突破1%。

【2024-06-03】
5月累计15家上市公司被终止上市或锁定退市 正源股份连续6日跌停后成年内首只面值退非ST股 
【出处】金融界

  A股市场退市力度不断升级。据不完全统计,5月包括*ST商城、*ST同达、*ST碳元、*ST园城、*ST中期和*ST新纺在内的6家上市公司公告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包括ST中南、*ST太安、*ST越博、*ST美尚、*ST世茂、*ST保力、*ST左江、*ST三盛、正源股份在内9家公司公告收到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其中,本周被终止上市的*ST同达、*ST碳元、*ST园城、*ST中期和*ST新纺均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正源股份因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成为年内首只面值退的非ST股。

【2024-05-31】
减持新规落地一周:30家上市公司发股东减持计划 多因资金需求 
【出处】新京报

  减持新规运行一周,上市公司绷紧合规弦。
  5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证监会将持续强化对股东减持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从严惩处违规减持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依据数据统计发现,在新规发布后,5月24日至5月31日期间,A股共计3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计划相关公告,其中,减持对象涉及到控股股东的有2家,涉及到高管的有7家,大部分为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计划,减持原因多为自身资金需求。
  另据记者统计,从2024年1月1日至5月31日,发布股东减持计划相关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470家。
  市场普遍认为,本次减持新规是新“国九条”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要部署之一,明确规定有效防范绕道减持,防范利用身份变化、交易等具体情形下的减持限制、严格规范董监高减持限制等内容,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公平透明,引导上市企业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新规明确了具体处罚措施和情形,提高了监管政策的力度。
  今年以来已有超400家公司披露股东减持计划
  减持制度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记者注意到,在减持新规落地之前,A股市场一度掀起上市公司“减持潮”。
  数据显示,以“减持”为关键词对A股的上市公司公告进行标题搜索,今年1月至4月,单月发布减持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分别有89家、14家、96家、121家。5月1日至5月23日,发布减持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为155家。
  据数据,减持新规发布后,5月24日至5月31日期间,A股发布股东减持计划相关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有30家,其中,减持对象涉及到控股股东的有2家,涉及到高管的有7家,大部分为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计划,减持原因多为自身资金需求。
  整体来看,从2024年1月1日至5月31日,发布股东减持计划相关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470家,减持对象大部分为非控股股东,也有部分公司接到了来自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公司高管的减持通知。
  其中,仅5月7日一天,有1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的相关公告,过半企业在公告披露后,股价累计涨幅为负,部分企业股价未受影响。
  以金徽酒为例,5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因自身资金需求,股东铁晟叁号拟减持不超过1521.78万股股份,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此次发布减持计划时的股价(5月7日收盘价为22.12元/股)低于其受让金徽酒股份时的股价(23.61元/股),因此被外界视为亏本减持。
  但是,铁晟叁号计划的减持期为2024年5月28日至8月27日,最终是亏本还是盈利,还得看金徽酒的股价表现。
  截至5月31日收盘,金徽酒的股价为20.54元/股。
  新规落地,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减持
  证监会表示,最新的减持管理办法,针对市场反映的突出问题完善了相关内容: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有效防范绕道减持、细化违规责任条款。此外,还强化了上市公司及董事会秘书的义务。
  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严监管措施不断,包括新“国九条”的重磅面世,都在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坚决“亮剑”。本次减持新规是新“国九条”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要部署之一。
  回顾A股资本市场可以发现,股东违规减持的案例时常出现。近期也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因股东违规减持致歉,如万业企业、正源股份、来伊份、兰卫医学等。
  以来伊份为例,来伊份3月28日晚上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爱屋企管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公告显示,2023年5月22日,爱屋企管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卖出)累计幅度达到5%,超比例卖出来伊份股份1.185%(已剔除被动稀释0.1053%)。爱屋企管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累计幅度达5%时,未履行限售义务,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
  对此,上海监管局决定对爱屋企管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公告显示,爱屋企管致歉并承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以自有资金尽快购回违规减持来伊份的1.185%股份,并承诺将购回股票产生的收益全部上缴,归上市公司所有;爱屋企管将采取并制定有效措施和制度,加强对证券账户的管理,谨慎操作,杜绝此类情况发生。
  《减持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显示,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违反本办法、中国证监会其他规定的,为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秩序,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购回违规减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

【2024-05-31】
8家上市公司涉及终止上市,超42万股东踩雷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据南财快讯记者统计,5月30日当天,已有8家上市公司发布涉及终止上市公告,波及超42万股东。其中不少是资本市场昔日明星公司,如*ST美吉(002621.SZ)就是曾经的“早教第一股”,如今连续十多个跌停,市值仅剩4.5亿元,面临面值退市。
  具体详见下表:
  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31日,A股已有9家上市公司确定退市。
  具体来看8家公司的情况:
  *ST中期(000996.SZ)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4年6月6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4年6月27日。据了解,该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正源股份(600321.SH)收到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监管工作函,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自5月31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要求正源股份尽快聘请主办券商,做好公司股票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具体安排和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 45 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保护投资者股份转让权利。
  5家公司或存在面值退市风险
  据记者统计,截至5月31日,ST航高(002665.SZ)、*ST美吉(002621.SZ)、ST阳光(600220.SH)、凯马B(900953.SH)和*ST高升(000971.SZ)发布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股价低于1元而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公告显示,ST航高股价首次低于1元,*ST美吉和ST阳光股价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凯马B股价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人民币1元,*ST高升股价连续十七个交易日低于1元。据了解,在沪深交易所仅发行A股或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沪深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
  公告还显示,ST航高、*ST美吉及ST阳光的2023年年报分别被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ST阳光还存在被控股股东(无控股股东的,则为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违规行为。
  *ST高升触及的上市规定更多,该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原实控人违规担保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本息余额约为1.43亿元。
  凯马B提示称,若按上证综指采用的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5月2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汇率中间价1美元兑人民币7.1102元计算,即使后续7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人民币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建车B面临市值退市风险
  建车B(200054.SZ)公告称,截至2024年5月30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2.18港元/股,按深证综指采用的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2024年5月24日外管局对外公布的汇率中间价100港元兑人民币91.048元计算,公司股票2024年5月30日收盘市值为人民币2.37亿元,已连续1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据了解,在深交所仅发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5月30日,建车B已经实现五连板,到31日盘中再次涨停,报2.4港元/股,总市值为2.87亿港元。日前有市场消息称建车B控股股东或将变更为中国长安,不过截至南财快讯记者发稿,公司尚未发布具体公告。

【2024-05-31】
心态都崩了!连续1个月,共20个跌停板,这8股5月以来跌超60%!AI PC和手机板块爆发,业绩向好的概念股出炉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刘俊伶

  早盘消费电子板块整体上行,其中AI PC方向领涨。
  8只ST股5月以来持续跌停
  2023年年报发布后,8只在5月6日被“ST”的个股已连续19个交易日跌停,今日早盘再次跌停,包括*ST中润、ST富通、*ST超华、ST长康、ST爱康、*ST美吉、ST阳光、ST百利,累计跌幅均在60%以上。
  这8只连续一个月跌停的个股中,*ST中润此前多次“ST”,其他7股均为首次被“ST”。数据显示,*ST中润早在1998年首次“ST”,2001年“摘帽”后又在2006年“ST”,2010年“摘帽”后,时隔14年再次被“ST”,也就是说上市31年间*ST中润三度被“ST”。
  根据*ST中润公告,公司202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带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及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且最近三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值,公司股票简称由“中润资源”变更为“*ST中润”。如公司业绩未能好转,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随着公司股票持续跌停,8只个股中已有5股最新价低于1元“生死线”,*ST美吉、ST阳光最新价仅有0.55元/股,连续12个交易日股价不超过1元,且后续即使连续涨停也将低于1元,已提前宣告面值退市。另外ST富通、ST爱康、*ST超华最新价同样低于面值,ST长康午间收盘价为1.02元/股,均在退市边缘徘徊。
  在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下,A股市场优胜劣汰的进程逐渐加快。银河证券认为,退市新规长期利好A股市场健康运行,“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是有机的统一。强监管与防风险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只有在这两个条件下,资本市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最新,今年已有9只个股摘牌,其中4股为面值退市,另外有1家进入了退市整理期。目前等待退市的还有*ST同达、*ST园城等交易所发布退市公告的个股,以及*ST保力、*ST新纺等锁定面值退市的个股。此外,正源股份或将成为A股年内首只面值退市的非“ST”股。
  消费电子概念股拉升
  10亿主力资金净流入AI手机概念
  5月31日早盘,消费电子板块整体上行,其中AI PC方向领涨,信音电子、春秋电子、亿道信息、万祥科技涨停,英力股份早盘上涨6.38%,5月20日以来近10个交易日上涨超160%。
  AI手机概念也大幅上涨,概念指数上涨超3%,超频三20cm涨停,中科创达、奥海科技、美格智能涨幅超过5%。
  消息面上,摩根士丹利对AI PC未来普及程度的预测显示,到2024年,这种新型电脑将占PC市场总量的2%,之后几年还将继续攀升,预计2025年将达到16%,2026年将达到28%,2027年将达到48%,而在2028年,AI PC将占据64%的市场份额。
  AI手机方向上,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中的份额从上一季度的1.3%增加到6%,高端细分市场贡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机销量的70%以上。
  一季报业绩增长的消费电子股名单出炉
  今年一季度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统计显示,2024年一季度消费电子板块A股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85.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7.61%。从个股来看,98股今年一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占总数的2/3,通富微电、达瑞电子、澜起科技增幅均在10倍以上。
  通富微电一季报显示,实现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2064.01%。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23年公司在存储器业务方面继续成长,随着存储芯片技术的日趋成熟,公司布局多年的存储器产线已稳步进入量产阶段并显著提升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
  达瑞电子一季报显示,实现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131.75%。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活动时表示,消费电子智能终端需求开始进入底部回升,短期业绩压力预计将逐步得到缓和。此外,消费电子技术创新的劲头不止,预计随着相关产品功能的不断完善及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将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2024-05-31】
重要公告速递: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拟减持北斗星通 
【出处】本站C闻

  投资并购>>>
  泰达股份:拟7.4亿元收购润电环保100%股权。
  日出东方:拟以1480万元收购赫尔斯100%股权 增强太阳能选择性吸热膜(黑膜)供应保障。
  生产经营>>>
  棕榈股份:下属全资子公司联合体中标1.81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
  祥鑫科技:子公司获飞行汽车项目定点开发预计销售总额6000万。
  增减持>>>
  申华控股:高管增持0.0026%公司股份。
  风华高科:广晟控股集团拟继续增持5000万元-1亿元公司股份。
  北斗星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拟减持不超1.98%公司股份。
  中国铁物:股东芜湖长茂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昂立教育:股东交大产业集团及交大企管中心计划减持不超过2%股份。
  公告澄清>>>
  航天晨光:商业航天领域产品收入占比相对较小。
  英力股份:截至目前公司的AIPC结构件产品订单总体占比仍较小。
  欣锐科技:目前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上海贝岭:未发现对公司股价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亦未涉及市场热点概念。
  通达电气:公司股票短期内涨幅明显高于同期行业涨幅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
  神开股份:受让瀚氢动力3.78%股权预计对公司2024年度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裕兴股份: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福达股份:目前生产经营正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海源复材: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陕西华达:目前的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台基股份: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或预计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其他>>>
  TCL科技:子公司TCL中环拟参与Maxeon重组。
  TCL中环:拟最高出资1.975亿美元控股Maxeon。
  正源股份:公司股票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明起停牌。
  依米康:拟将川西数据30%股权转让给蜀天信息。

【2024-05-31】
非ST股频敲面值退市警钟 投资者“用脚投票”回避风险 
【出处】证券时报

  近期,一些并未被ST及*ST处理的公司,要么触发面值退市的红线,提前锁定“面退”;要么相关风险悬顶,在1元左右面临方向选择。双路并进之下,低价公司面值退市敲响警钟的情况,在今年首次密集出现。
  非戴帽公司经历这一轮“面退”风险,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特征。首先,二级市场方面,不少公司在1元附近加速重挫,且以连跌形式导致股票流动性骤降,甚至没有给出先期布局的资金出逃机会。其中,正源股份从5月23日跌停后,后续交易日连续5个一字跌停,并终成为A股今年首只面值退市的非ST股票。
  其次,股价重挫猝不及防,部分公司没有自救时间。与此前不少公司面值退市前突然祭出增值、回购、重整等自救措施以期“保壳”不同,本轮遭遇面值退市风险的公司,虽然也有申华控股等积极自救,但相当比例公司的自救动作不多,包括吉视传媒、正源股份等都未能拿出自救手段。
  然后,从基本面来看,这一轮遭遇面退风险的公司,财务指标表现不佳,尤其是净利润指标,成为这一轮资金扬弃的重要指向。典型代表是吉视传媒,公司5月30日盘中股价跌破1元。从营收指标来看,每年都在10亿元上方,且审计意见均为标准无保留,但由于近年来连年数亿元规模亏损,盈利能力加速下滑,这显然提升了资金的谨慎情绪,股票被投资者用脚投票。
  最后,财务存疑、股份冻结、常年诉讼、股权质押等老问题伴生。以中银绒业为例,公司2023年年报就被交易所下发问询函。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深陷困局、积重难返。这与内控规范、稳健经营、积极回报投资者的公司形成鲜明对照。
  从退市视角来看,这一轮非戴帽公司股价的连续重挫,具有特殊意义。近些年来,一方面退市公司家数上升,另一方面公司结构也有所变化,尤其是面值退市比例抬升。
  相较于此前的风险警示类个股,即便部分公司没有风险警示、披星戴帽的缓冲,也会鸣响起面值退市的警钟,这是资金层面对问题公司或者基本面较差公司的提前扬弃,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是资金的市场化力量显威。
  随着新“国九条”落地,退市新规持续发威,绩差股或问题股,即便暂时没有触碰风险处理红线,也会面临各项考验。对于二级市场资金来说,他们是否投票、何时投票、怎样投票等层面,有着更高的灵活度。基于此,资金对非ST公司的扬弃,比对ST公司“面退”的投票时点,来得更为前置。
  对于投资者来说,退市新规之下,“面退”公司结构生变,不管是否戴帽,倘若锚向问题公司或者绩差公司,就需要更加谨慎判断投资风险,更加理性参与投资,“保命”优先级要大于“赚钱”。这显然有利于市场新陈代谢的进阶,以及投资新生态的构建。
  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则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对市值的关注、对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关切需更加用心。在本轮鸣响面值退市风险警报的公司中,有相当比例在这方面存在短板。而要想成为资本市场的“合格生”,需要给市场和投资者,拿出更多诚意。

【2024-05-30】
又一家,退市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忆山

  5月30日晚间,正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截至5月30日收盘,正源股份每股报0.5元,已连续6个交易日跌停,公司市值缩水至7.6亿元。
  将自5月31日起停牌
  告知书显示,4月30日至2024年5月30日,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上交所将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也将自5月31日(周五)开市起停牌。
  另据同日发布的股票异常波动公告,正源股份表示,经公司自查,公司近期日常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较前期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此外,经公司核实,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未发现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报道、市场传闻以及热点概念事项等;未发现其他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
  近年来持续亏损
  官网资料显示,正源股份于2001年5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以新材制造、产城融合、金融投资等为一体的制造业和多元化服务业控股公司。其中,公司的人造板业务起步于2001年,目前主营纤维板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为中(高)密度纤维板。金融投资方面,公司旗下拥有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光华资本。
  业绩表现上,公司已连续两年经营业绩亏损。2022年、2023年合计归母净亏损额超3亿元。同时,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还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对于2023年业绩出现亏损,正源股份表示,主要原因系受人造板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化调整影响,纤维板部分被刨花板所替代,公司主营业务纤维板产品订单和销量大幅减少,纤维板市场需求和利润承压,人造板业务经营业绩亏损。
  正源股份还曾表示,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包括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推进人造板业务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城融合业务、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光华资本作为对外投资平台,助力公司实现发展转型等。
  不过,今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数据依旧欠佳,其中,营业收入为6846.83万元,同比减少80.11%;归母净亏损1446.96万元,同比减少195.09%。
  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持续增加,进而导致累计诉讼、仲裁案件增加。根据最新公告披露,3月1日至5月30日间,公司累计新增诉讼91个,均为被告,涉及金额7836.27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48%。
  此外,该公司控股股东正源地产持有的公司约3.6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83%,已全部处于质押/司法冻结/轮候冻结状态。正源股份表示,正源地产持有公司股份存在被拍卖的可能性,公司控制权可能存在不稳定的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正源股份股东户数约5.85万户。

【2024-05-30】
A股年内首家!非ST股面值退市,明天停牌 
【出处】证券时报e公司【作者】证券时报

  年内第一家面值退市的非ST股票还是来了。
  正源股份(600321)5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5月30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4月30日至5月30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将根据相关规定,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公司股票5月31日起停牌。
  同日,正源股份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其中指出,根据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股票自5月31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将在公司提出听证、陈述和申辩的有关期限届满或者听证程序结束后15个交易日内,就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宜进行审议,上交所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议意见,作出相应的终止上市决定。
  上交所指出,已经发出交易类强制退市的事先告知书,要求正源股份及时披露并充分提示风险,做好股票终止上市的有关工作。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勤勉尽责,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保护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
  同时,公司股票被上交所摘牌前,正源股份和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继续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和上交所其他文件,并履行相关义务,披露重要信息。另外,正源股份应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1.15条等规定,尽快聘请主办券商,做好公司股票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具体安排和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保护投资者股份转让权利。
  从盘面上看,5月30日跌停的封单多达166万手,流通市值已跌至7.55亿元。正源股份于2001年5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主营纤维板生产和销售,属于林业中木材加工业的细分行业人造板制造业。截至5月20日,正源股份的股东户数仍有5.85万。
  从业绩上看,正源股份近几年的表现也不乐观。公司近5年亏多赚少,2020年、2022年、2023年分别亏损7.68亿元、1.93亿元、1.25亿元;2019年和2021年虽然实现盈利,但两年净利润总和也不过6500万元水平。今年一季度,公司再度亏损1446.96万元。正源股份最新市值仅剩10.27亿元,较最高位时的179.6亿元已跌去94%以上。截至最新,公司仍有58501名股东。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正源地产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根据正源股份4月2日发布的公告,正源地产因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于2022年9月26日向大连中院提交重整(含预重整)申请。4月1日,正源地产提出重整方案尚需讨论协商,申请撤回预重整申请,大连中院决定终结正源地产的预重整程序。正源地产持有近3.6亿股公司股票,持股比例23.83%。
  随着退市制度持续发威,5月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因股价持续低于1元或市值低于3亿元而发布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业内人士表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关键的基础性制度,常态化退市能够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吸引更多国内外长期资金的参与。

【2024-05-30】
5月30日晚间公告集锦:地天板雅博股份控股股东计划6个月内增持5000万至1亿元股份 
【出处】本站

  05月30日晚间,沪深两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供投资者参考:
  重大事项>>>
  香农芯创:全资子公司联合创泰科技有限公司收到AMD经销商确认函
  香农芯创公告,全资子公司联合创泰科技有限公司收到超威半导体公司(AMD)签署的《AMD经销商确认函》,同意联合创泰与AMD指定经销商进行采购业务。此举有助于公司利用销售渠道协同效应,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提升客户粘性,增强公司竞争力,对公司本年度及未来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但因暂不涉及交易合同签署,后续实际交易数量、金额存在不确定性,具体影响以经审计财务报告为准。
  英力股份:截至目前公司的AI PC结构件产品订单总体占比仍较?
  ∮⒘煞莘⒉脊杉垡於妫竟┯Φ慕峁辜罚⒉缓腿斯ぶ悄芮肯喙亍I PC可能会带来新的换机需求,但截至目前公司的AI PC结构件产品订单总体占比仍较小。
  祥鑫科技:公司子公司获飞行汽车项目定点开发 预计销售总额6000万
  祥鑫科技公告,其子公司于2024年5月收到国内某头部飞行汽车制造商的飞行汽车项目定点开发通知书,确定公司为其供应电池下箱体总成及液冷板等产品。预计项目量产时间为2025年,生命周期5年,预计销售总额约6000万元。此次项目定点体现了客户对公司研发技术、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未来经营业绩。但项目定点通知并不反映客户最终的实际采购量,存在不确定性,具体以订单结算金额为准。
  正源股份: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5月31日起停牌
  正源股份公告,公司于2024年5月30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告知书指出,公司股票自2024年4月30日至5月30日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根据《股票上市规则》,交易所将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可在收到通知后5个交易日内提交书面听证申请。根据规定,公司股票自2024年5月31日起停牌。
  震裕科技:全资子公司收到蔚来科技发送的《定点通知函》总金额约为 21.68 亿元
  震裕科技公告,全资子公司苏州范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4 年 5 月 29 日收到了蔚来科技发送的《定点通知函》,苏州范斯特成为蔚来科技 G4.9 定转子铁芯供应商。G4.9 定转子铁芯项目周期为 4 年(2024 年-2027 年),根据项目生命周期产量以及单车供货价格,经初步测算,本次项目生命周期总金额约为 21.68 亿元。
  *ST中期: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退市整理期6月6日开始
  ST中期公告,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股票简称ST中期,证券代码000996。因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自2023年5月5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终止上市情形。股票自2024年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预计最后交易日为6月27日。退市整理期间,股票在风险警示板交易,首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之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公司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进行股份转让。投资者、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需在股票摘牌前及时了结相关业务。
  神开股份:子公司投资瀚氢动力预计对公司2024年度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神开股份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关注到有媒体将公司列为“商业航天概念”相关股票,全资子公司神开能源科技投资瀚氢动力系公司看好瀚氢动力所处氢能源、低空经济、商业航天赛道的发展机遇以及瀚氢动力自身的发展前景,是公司“新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但本次投资规模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预计对公司2024年度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连板兴欣新材:近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二连板兴欣新材公告,近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不存在内外部经营环境、相关业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本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中国石油:取消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计议案
  中国石油公告,原定于2024年6月5日召开的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中,关于公司聘用2024年度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已被取消。原因是审计行业相关事项还需进一步核实,公司与普华永道协商后决定取消该议案。其他股东大会事项保持不变,公司将尽快提议合适的审计机构供股东审议,并预计不迟于2024年年底前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正虹科技:拟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100%股权 评估值3324万元
  正虹科技公告,公司计划通过岳阳市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湖南正虹海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以盘活资产和整合资源。正虹海原净资产评估值为3324万元,首次挂牌底价将不低于该评估价。交易完成后,正虹海原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此次股权转让旨在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和股东利益。交易对方尚未确定,最终交易价格将由产权交易所公开竞价确定。
  增减持>>>
  ST步森:股东违规减持股票并承诺购回
  ST步森公告,股东步森集团于2023年10月9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违规减持公司股票10万股,减持均价6.26元/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69%。步森集团对此表示歉意,并承诺在3个月内购回上述股份,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步森集团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交易行为,维护投资者权益。
  地天板雅博股份:控股股东计划6个月内增持5000万至1亿元股份
  雅博股份公告,控股股东泉兴科技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增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不设价格区间,增持股份将严格遵守股份锁定期限安排。增持计划可能存在因市场变化或资金筹措不到位导致延迟实施或无法完成的风险。注:该股今日盘中上演地天板。
  中国铁物:芜湖长茂计划减持不超过2%股份
  中国铁物公告,股东芜湖长茂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计划自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21,007,07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芜湖长茂目前持股比例为18.09%,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本次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也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减持计划具体实施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需注意风险。
  东方雨虹:董事张颖增持公司股份3万股
  东方雨虹公告,公司董事、副总裁张颖女士于2024年5月30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3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12%,增持均价为14.70元/股,增持金额为441000元。
  风华高科:第一大股东拟5000万元元-1亿元增持股份
  风华高科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24年5月20日至5月30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票319.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276%,增持均价为12.19元/股。广晟控股集团计划在6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且累计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申华控股:财务总监(暂代)兼董事会秘书孟磊先生增持50000股
  申华控股公告,公司财务总监(暂代)兼董事会秘书孟磊先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共计50000股,占公司股份比例0.0026%。
  回购>>>
  *ST信通:拟与亿阳集团签署6.825亿回购协议
  *ST信通公告,公司与亿阳集团拟签署股份回购协议,亿阳集团将以6.825亿元等值现金或资产回购公司持有的66,025,191股股份。亿阳集团及其指定第三方已支付全部金额,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该交易旨在解决交叉持股问题,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不会对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本次交易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024-05-30】
正源股份:公司股票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明起停牌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5月30日,正源股份公告,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已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交易类退市指标。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5月31日(周五)开市起停牌。上交所将在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之后5个交易日内,向公司发出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2024-05-30】
正源股份: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5月31日起停牌 
【出处】本站7x24快讯

  正源股份公告,公司于2024年5月30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告知书指出,公司股票自2024年4月30日至5月30日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根据《股票上市规则》,交易所将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可在收到通知后5个交易日内提交书面听证申请。根据规定,公司股票自2024年5月31日起停牌。

【2024-05-29】
连续4天一字跌停!210万手封单压顶,西南人造板龙头提前锁定退市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邱利陈锋

  华夏时报记者 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5月28日,西南人造板龙头正源股份(600321.SH)开盘再度一字跌停,股价报收于0.61元,最新总市值9.21亿元,跌停板封单近210万手,跌停板等待卖出的金额超亿元。
  另据龙虎榜数据显示,当天前五大卖出席位合计卖出143.97万元,其中一家机构席位卖出金额为31.11万元。
  截至目前,正源股份已经连续4天跌停,累计跌幅高达33.70%。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华夏时报》记者5月28日致电正源股份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日股价大跌的原因,可能跟公司即将触及面值退市有关,从而引起了市场恐慌情绪,此前公司也披露过相关风险提示公告。目前,尚未确定是否有退市后重新上市的计划。
  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征战A股市场二十余年的正源股份即将黯然退场。
  截至5月28日,正源股份已经连续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4月30日至今),最新收盘价为0.61元/股。依此计算,在接下来的2个交易日内,即便正源股份能够连续涨停,其股价也没有重回1元上方的可能,由此提前锁定了“1元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正源股份并未被ST,但公司股票同样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并即将成为2024年首家被面值退市的非ST股票。
  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正源股份最新股东户数仍有5.85万户。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正源股份走向面值退市的原因,可能和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有关,包括其存在业绩持续亏损、负债较高、现金流紧张等问题。
  “对于面临退市风险的股票,投资者可以考虑尽快减持或清仓,以防止股价继续下跌造成的损失。”付建指出,股票被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后,就会进入退市整理期,在此期间投资者仍有机会卖出股票。
  业绩连续两年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正源股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造板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于2001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营纤维板的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为中(高)密度纤维板,广泛应用于家具、室内装饰装修、商业连锁空间速配、包装和工艺制品等领域,下游客户包括全友家居、掌上明珠、江山欧派等品牌。
  从业绩来看,正源股份深陷亏损泥潭。财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1.25亿元,两年亏损超3亿元;2024年一季度,业绩继续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46.83万元,同比下降80.11%;归母净利润-1446.96万元,同比下降195.09%。
  正源股份表示,2023年亏损的主要原因系受人造板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化调整影响,纤维板部分被刨花板所替代,该公司主营业务纤维板产品订单和销量大幅减少,纤维板市场需求和利润承压,人造板业务亏损。
  对此,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正源股份2023年财报,出具了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正源股份资产负债率达到72.41%,且账上货币资金仅余1.63亿元。
  退市制度持续发威
  今年以来,监管不断强化退市监管,自新“国九条”发布之后,一批“僵尸空壳”“害群之马”加速出清,A股市场正逐渐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新生态。
  截至5月28日,年内已有10余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此外,还有16家公司锁定退市。其中“一元退市”成主流退市渠道,包括*ST保力、*ST世茂、*ST美尚、*ST美盛、*ST民控、ST中南等,均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承珞资本合伙人徐泯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值退市,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退市规则。虽然规则细节各有差异,但总体上都是股价低于一定金额,一定时间就要退市。
  “面值退市引入A股以后,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起到积极的作用。”徐泯穗表示,严格退市规则以后,长期资本市场的配置会更有效率,炒小、炒差风气将逐步得到遏制。与此同时,金融对实体经济也有更好的支持作用。
  付建认为,今年以来“一元退市”数量激增的现象,反映了市场对于劣质上市公司的惩罚力度在加大,退市制度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A股退市常态化发展,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付建还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应该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盲目跟风,不追求短期利益,选择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及时清理“害群之马”“僵尸空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024-05-29】
A股年内首只非ST退市股票 正源股份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5月28日,正源股份再度一字跌停。截至午间收盘,正源股份跌10.29%报0.61元/股,已连续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即使后续2个交易日均涨停,该股也无法重回1元上方,提前锁定面值退市。据了解,正源股份是A股市场今年首只面值退市的非ST股票。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8日,A股至少有26家公司锁定退市。
  公开资料显示,正源股份主营业务为人造板制造业务和产城融合业务。
  从市场走势看,今年以来,正源股份股价震荡下跌,一路下跌至0.61元/股,累计跌幅达65.92%。
  拉长时间来看,正源股份上一波大涨行情还得追溯到2015年6月份,在当时牛市的情况下,公司股价最高上涨至12.45元/股,最大涨幅超过200%;并且在2016年走出一波翻倍行情。此后,正源股份便持续下行,而且在2018年以后,公司股价一直在2元附近徘徊,横盘震荡了大概在6年时间。
  与上一轮牛市高点相比,正源股份最新股价已跌去了95.10%,总市值缩水至9.21亿元。
  股东人数方面,公司最新一期股东人数约5.85万户,人均持有流通股为2.58万股。
  机构持股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共有5家法人股东合计持有正源股份71373.26万股,期末持股市值约9.06亿元。
  业绩方面,今年一季度,正源股份实现营收6846万元,同比下滑80.41%;净利润亏损1446.96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211.08万元。
  实际上,自2022年以来,正源股份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亏损1.93亿元、1.25亿元。
  从近十年的业绩来看,正源股份最高盈利不超过5000万元,而亏损金额最大发生在2020年,当年亏损额达7.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正源股份控股股东正源地产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根据正源股份4月2日发布的公告,正源地产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于2022年9月26日向大连中院提交重整(含预重整)申请。4月1日,正源地产提出重整方案尚需讨论协商,申请撤回预重整申请,大连中院决定终结正源地产的预重整程序。正源地产持有近3.6亿股公司股票,持股比例23.83%,目前全部处于质押/司法冻结/轮候冻结状态。
  据记者统计,截至5月28日,A股市场共有12只股票跌破1元,面临巨大的面值退市风险。其中,*ST美吉、ST阳光最新股价仅0.64元。

【2024-05-29】
年内6家公司大股东因未履行承诺收监管罚单 
【出处】证券日报

  近期,A股首例因董监高亿元增持计划爽约被投资者索赔案,在上海金融法院公开审理,备受市场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家上市公司(含已退市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等因未履行增持承诺或不减持承诺,被交易所或地方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责令整改、公开谴责等行政监管措施,合计被开出10张罚单。其中,5家公司大股东未履行增持承诺,1家公司股东未履行不减持承诺。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证券法增加了“承诺应当严守”的规定。另外,根据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严格遵守承诺事项,按照中国证监会和本所相关规定履行承诺义务”,如果大股东发布增持计划后未实施增持,自律性机构可以视具体情况给与相关股东及其负责人包含公开谴责在内的纪律处分措施。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证券法实施后,监管部门对公开承诺履行情况的监管力度显著提升。在目前市场环境下,监管部门对增持承诺的监管更严。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应严肃对待公开承诺事项。否则,面临的不仅有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措施处罚,还有来自投资者的索赔。
  大股东违反公开承诺
  受到严监管
  海南椰岛5月27日公告,因未依照承诺增持,公司第二大股东全德能源日前遭上交所公开谴责。至此,年内已有6家上市公司(含已退市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等因未履行增持承诺或不减持承诺,而被交易所或地方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责令整改、公开谴责等行政监管措施,合计被开出10张罚单。
  作为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大股东、董监高增持或承诺不减持,往往传递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但有个别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向市场释放虚假的利好信息,在承诺增持或不减持期间内,违反承诺,欺骗中小投资者,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在上述5家未履行增持承诺的公司中,有2家公司大股东在增持期间根本未增持公司股票,均被交易所和地方证监局“双罚”;有3家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一致行动人在承诺期限内实际增持数量、金额未达增持计划下限,被交易所或地方证监局单独处罚或“双罚”。
  即便上市公司退市,公司大股东未履行公开承诺也难逃处罚。如泛海控股已于今年2月7日退市摘牌,2月28日和5月10日,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因为未按照承诺增持先后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和深交所公开谴责。
  警示函显示,2023年8月10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的一致行动人计划在未来4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但是,截至增持计划期限届满,增持主体合计增持金额仅769.47万元,未达下限。2023年9月5日,泛海控股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拟在未来4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在1亿元至2亿元期间,但最终仅增持2889元。
  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发布增持计划时,泛海控股股价在每股1.5元至2元左右波动,增持计划发布后,泛海控股股价出现明显回升,最高突破每股3元。深交所表示,在*ST泛海面临交易类退市风险的情况下,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发布增持计划但未切实履行增持承诺。增持期间,面对深交所监管问询,未能及时向市场揭示有关增持计划履行的不确定性风险,且在此后未实施进一步增持。上述行为对市场造成恶劣影响,违规情节性质严重。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对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大股东最了解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状况及公司本身经营情况,其发布增持计划一般被视为利好消息而被市场所瞩目,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浙江六和(宁波)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志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此,上市公司增持计划的发布、增持进展及增持结果全过程均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仅仅在增持期满后发布未实施增持的信息,而在增持期间没有发布增持进展,包括没有发布不再增持及其理由信息的,监管部门作出公开谴责等行政监管措施是有依据的。
  另外,还有大股东未履行不减持的公开承诺而收罚单。2024年2月份,四川证监局对正源股份第二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成都国栋南园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栋南园”)采取责令整改的监管措施。2023年4月6日,国栋南园与第二大股东向正源股份回函时共同承诺增持股份在6个月内不减持,并于当年4月10日通过上市公司公告承诺情况。但在2023年8月4日,国栋南园卖出正源股份1267.36万股股份。
  据正源股份公告,今年3月份,国栋南园已经购回其减持股份,并将购回产生的收益支付至上市公司。
  违反公开承诺
  或面临民事追责
  除了被监管部门处罚,大股东、董监高违反承诺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5月24日,A股首例董监高违反公开承诺,被投资者索赔的案件在上海金融法院开庭。
  新证券法规定,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作出公开承诺的,应当披露;不履行承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上海金融法院表示,该条规定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违反公开承诺的民事赔偿责任。
  “增持计划属于公开作出的承诺。如不兑现,可能被投资者指责为虚假陈述。”陈波表示,增持计划通常被认定为利多消息,可能诱使投资者买入股票。如不兑现,因增持计划买入但在计划发布后股价下跌而利益受损的投资者,有动力以虚假陈述为由,提起诉讼。在地方证监局、交易所对当事人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的情况下,诉讼风险更大。
  此外,在上述董监高违反公开承诺案中,上市公司亦被投资者列为被告。在张志旺看来,上市公司董秘负责管理公司董监高所持本公司股份的数据和信息,并定期检查董监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披露情况,制定专项制度加强对董监高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的申报、披露与监督。所以董监高承诺增持,不全是董监高的个人行为,公司仍有监督及相应信息披露的义务。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鼓励下,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积极出手增持,维护公司股价稳定。据本站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5月28日,A股420家上市公司发布828位股东增持计划,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2023年同期仅187家上市公司发布347位重要股东增持计划。从实际增持金额看,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金额合计552.65亿元。

【2024-05-28】
退市!一晚3家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张淑贤

  新“国九条”落地显效。
  5月28日晚间,*ST园城、*ST同达、*ST碳元3家公司同日收到上交所对公司股票作出的终止上市决定。此前,*ST商城已于5月21日收到终止上市决定。正源股份在5月28日公告中明确,公司已锁定交易类退市情形。
  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上述5家公司均持续经营能力不佳,长期存在各类风险交织的情形。在新“国九条”提出“加大退市力度”的要求后,各方归位尽责、市场有效选择,以多元方式对绩差风险公司有序出清。进退有序、及时出清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财务类退市及时出清空壳企业
  记者观察到,4家财务类退市公司中,*ST碳元触及“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组合类退市情形,*ST园城、*ST同达则是触及“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退市情形,*ST商城则是同时触及上述两项情形。
  新“国九条”强调,要进一步压实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中国证监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要求,压实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将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失真、内控失效的审计意见作为退市决策的重要依据;强化监管,督促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规范执业,恰当发表审计意见。仔细分析年审会计师的无法表示意见基础,能够看到年审会计师独立履职,以发表非标意见的方式指出公司问题所在,提醒广大投资者充分关注。
  翻阅*ST园城、*ST同达、*ST碳元3家公司的年报审计意见,会计师均有明确所指,例如*ST商城的自营黄金家电业务、*ST园城的酒水饮料业务和贸易业务,*ST同达的受赠资产收入确认等关键审计事项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上述情况将导致整体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真实性、合规性存疑,最终导致会计师依照《会计准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
  透过现象看本质,4家公司最终走向退市的结果,关键原因是长期缺乏主业,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例如*ST园城长期依靠大宗贸易勉强维持上市地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上市以来先后6次因净资产、净利润为负等经营风险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长期游走于退市指标边缘,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近三年两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最近一期年报显示员工数量仅为18人。
  *ST商城主业经营情况持续恶化,扣非净利润连续18年为负值,营业收入近3年来徘徊在1亿元左右,2014年以来公司先后被5次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同达2023年前三季度仅实现营业收入100万元且净利润为亏损,2015年以来收入就持续在1亿元以下。*ST碳元已连续五年亏损,且流动资产大幅小于流动负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于这类已经“空心化”的“壳”公司,新“国九条”明确要加大打击力度,坚决出清。
  市场发挥功能推动优胜劣汰
  除财务类退市以外,市场也在积极主动发挥功能,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对公司作出选择,将绩差公司及时清理出局,不断加速多元化退市进程。
  5月28日,正源股份收盘报0.61元/股,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已锁定交易类退市,成为沪市本年度第4家面值退市公司。剖析正源股份,该公司已连续2年大额亏损,持续经营能力明显下滑,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0.11%,或许就能为公司股价一路下挫走向退市找到答案。
  拉响退市警报的公司不止一家,但根本原因还是在公司自身。凯马B主营业务长期萎靡,已连续11年扣非净利润为负,近三年毛利率均不足2%,目前已连续11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ST阳光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存在大额资金占用,年报披露后持续跌停,目前已连续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ST易连、ST亿利、ST迪马、*ST富润、*ST美讯等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经营风险或者合规风险,部分公司已被立案或被行政处罚,公司深陷困局、积重难返。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投资者的逐步理性,只有内控规范、稳健经营、积极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方能赢得投资者的长期认可,绩差风险公司注定将被市场淘汰。
  交易风险切不可忘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触及财务类、交易类等不同的退市情形,在后续退市实施上也会存在差异。交易类退市公司不设退市整理期,例如*ST世茂、正源股份等触及交易类退市的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后将被停牌,之后将直接摘牌退市。
  财务类退市公司将在作出退市决定后进入退市整理期。*ST同达、*ST碳元、*ST商城及*ST园城等4家财务类退市公司将于上交所公告终止上市决定之日后5个交易日届满的次一交易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届时,公司证券简称前冠以“退市”标识。
  记者关注到,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以*ST商城为例,公司股票将于5月29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9日,其后公司股票将被摘牌。在此期间,公司股票的涨跌幅限制将由原先的5%上升至10%,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投资者应谨慎判断投资风险,充分评估公司存在的风险,切勿“火中取栗”、盲目跟风。
  此外,退市不意味着免责。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退市公司,仍将依法予以查处和追责。投资者因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遭受损害的,可通过依法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4-05-28】
一晚3家公司终止上市!新“国九条”落地显效 多维出清绩差风险公司 
【出处】证券时报网

  5月28日晚间,*ST园城、*ST同达、*ST碳元3家公司同日收到上交所对公司股票作出的终止上市决定。此前,*ST商城已于5月21日收到终止上市决定。正源股份在5月28日公告中明确,公司已锁定交易类退市情形。
  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上述5家公司均持续经营能力不佳,长期存在各类风险交织的情形。在新“国九条”提出“加大退市力度”的要求后,各方归位尽责、市场有效选择,以多元方式对绩差风险公司有序出清。进退有序、及时出清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财务类退市及时出清空壳企业
  记者观察到,4家财务类退市公司中,*ST碳元触及“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组合类退市情形,*ST园城、*ST同达则是触及“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退市情形,*ST商城则是同时触及上述两项情形。
  新“国九条”强调,要进一步压实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中国证监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要求,压实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将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失真、内控失效的审计意见作为退市决策的重要依据;强化监管,督促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规范执业,恰当发表审计意见。仔细分析年审会计师的无法表示意见基础,能够看到年审会计师独立履职,以发表非标意见的方式指出公司问题所在,提醒广大投资者充分关注。
  翻阅*ST园城、*ST同达、*ST碳元3家公司的年报审计意见,会计师均有明确所指,例如*ST商城的自营黄金家电业务、*ST园城的酒水饮料业务和贸易业务,*ST同达的受赠资产收入确认等关键审计事项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上述情况将导致整体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真实性、合规性存疑,最终导致会计师依照《会计准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
  透过现象看本质,4家公司最终走向退市的结果,关键原因是长期缺乏主业,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例如*ST园城长期依靠大宗贸易勉强维持上市地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上市以来先后6次因净资产、净利润为负等经营风险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长期游走于退市指标边缘,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近三年两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最近一期年报显示员工数量仅为18人。
  *ST商城主业经营情况持续恶化,扣非净利润连续18年为负值,营业收入近3年来徘徊在1亿元左右,2014年以来公司先后被5次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同达2023年前三季度仅实现营业收入100万元且净利润为亏损,2015年以来收入就持续在1亿元以下。*ST碳元已连续五年亏损,且流动资产大幅小于流动负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于这类已经“空心化”的“壳”公司,新“国九条”明确要加大打击力度,坚决出清。
  市场发挥功能推动优胜劣汰
  除财务类退市以外,市场也在积极主动发挥功能,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对公司作出选择,将绩差公司及时清理出局,不断加速多元化退市进程。
  5月28日收盘,正源股份收盘报0.61元/股,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已锁定交易类退市,成为沪市本年度第4家面值退市公司。剖析正源股份,该公司已连续2年大额亏损,持续经营能力明显下滑,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0.11%,或许就能为公司股价一路下挫走向退市找到答案。
  拉响退市警报的公司不止一家,但本质原因还是在公司自身。凯马B主营业务长期萎靡,已连续11年扣非净利润为负,近三年毛利率均不足2%,目前已连续11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ST阳光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存在大额资金占用,年报披露后持续跌停,目前已连续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ST易连、ST亿利、ST迪马、*ST富润、*ST美讯等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经营风险或者合规风险,部分公司已被立案或被行政处罚,公司深陷困局、积重难返。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投资者的逐步理性,只有内控规范、稳健经营、积极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方能赢得投资者的长期认可,绩差风险公司注定将被市场淘汰。
  交易风险切不可忘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触及财务类、交易类等不同的退市情形,在后续退市实施上也会存在差异。交易类退市公司不设退市整理期,例如*ST世茂、正源股份等触及交易类退市的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后将被停牌,之后将直接摘牌退市。
  财务类退市公司将在作出退市决定后进入退市整理期。*ST同达、*ST碳元、*ST商城及*ST园城等4家财务类退市公司将于上交所公告终止上市决定之日后5个交易日届满的次一交易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届时,公司证券简称前冠以“退市”标识。
  记者关注到,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以*ST商城为例,公司股票将于5月29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9日,其后公司股票将被摘牌。期间,公司股票的涨跌幅限制将由原先的5%上升至10%,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投资者应谨慎判断投资风险,充分评估公司存在的风险,切勿“火中取栗”、盲目跟风。
  此外,退市不意味着免责。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退市公司,仍将依法予以查处和追责。投资者因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遭受损害的,可通过依法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4-05-28】
正源股份股价持续低于1元锁定面值退市 
【出处】大众证券报【作者】gloria

  5月28日,正源股份(600321)开盘继续跌停封板,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收于0.61元/股,封单量高达209.71万手。
  根据退市新规,上市公司股价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将会面临强制退市。4月30日至5月28日,正源股份已连续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股,最新收盘价为0.61元/股。依此计算,在剩余的2个交易日内,即便该股能够连续涨停,其股价也没有重回1元/股上方的可能。这也意味着,正源股份将成为今年首只面值退市的非ST股票。
  公开资料显示,正源股份是我国中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人造板生产和加工企业,于2001年5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
  财务数据方面,正源股份2022年度净利润为-1.93亿元,2023年度净利润为-1.25亿元,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表示,2023年度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系受人造板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化调整影响,纤维板部分被刨花板所替代,公司主营业务纤维板产品订单和销量大幅减少,纤维板市场需求和利润承压,人造板业务经营业绩亏损。
  对此,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持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中关键审计事项分别为营业收入和存货及存货跌价准备。在公司2019年至2022年年报方面,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此前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46.83万元(未经审计),较上年同期减少80.11%;净利润为-1446.96万元(未经审计),较上年同期减少195.09%。对于业绩下降,正源股份表示,主要是上年同期“双流·正源国际荟产城融合项目”一期4#地块已售商品房启动交付,确认销售收入;报告期内人造板业务尚未恢复正常生产,收入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正源股份还面临诉讼和仲裁案件数量的增加以及资金周转的压力。5月21日,公司公告称,自3月1日披露《关于公司累计诉讼、仲裁进展情况的公告》以来,公司新增诉讼案件86起(均为被告),涉案金额达7625.11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33%。此外,正源股份的控股股东正源地产于2023年7月10日收到辽宁省大连中院决定对其进行预重整的《决定书》,并指定辽宁恒信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2024年4月1日,正源地产提出重整方案尚需讨论协商,申请撤回预重整申请,大连中院决定终结正源地产的预重整程序;裁定准许正源地产撤回重整申请。
  纵观A股历史,自2018年中弘退成为第一家面值退市股后,因股价不足1元/股而退市的股票便层出不穷。数据显示,2023年“1元退市股”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0只。而2022年,仅*ST艾格被“1元退市”。2021年,则有7股被“1元退市”。截至28日,共计有*ST巴安、*ST保力、*ST高升、*ST美吉、*ST美尚、*ST美盛、*ST民控、*ST三盛、*ST世茂、*ST太安、*ST新纺、*ST易连、*ST越博、ST爱康、ST迪马、ST富通、ST华铁、ST阳光、ST亿利、ST中南、鹏都农牧、正源股份、中银绒业23家公司股价低于1元/股。
  业内人士提醒,尽管ST个股的风险的确要远大于非ST类个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披星戴帽”的公司就不存在退市风险,对于那些业绩连年亏损、股价在1元/股附近徘徊,且多重诉讼缠身的公司,投资者也务必提高警惕,以防自身持有的个股陷入退市的泥沼。

【2024-05-28】
209.7万手卖单出逃无路,正源股份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鹏成都报道
  奇迹没有出现。
  非ST的正源股份或将率先退市。5月28日,正源股份报收0.61元/股,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
  而在前一日,该公司收盘价为0.68元/股,已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即使后续3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在上交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在触发上述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则后,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做出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同时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大局已定背景下,今日大量资金选择出逃,只是由于股价连续跌停,出逃成功者微乎其微。
  截至28日收盘,正源股份0.61元/股的跌停价位上依旧有209.7万手的卖单,这相当于上市公司15.11亿股总股本的13.83%,但是今日总成交量仅有2.62万手。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卖出金额前5大的席位合计卖出金额也不过143.97万元,其中一家机构席位卖出31.11万元。
  再往前数,最好的出逃机会第一个跌停的5月23日,当天正源股份成交量接近62万手。
  值得注意的是,到今年5月20日时,正源股份股东户数依旧超过5.8万户,其中绝大部分是持股2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
  正源股份,即此前的四川上市公司国栋建设。
  2016年11月,原大股东国栋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上市公司23.7%的股权转让给正源地产,后续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和股票简称随之变更。
  另据一季报,上市公司大股东正源地产、二股东国栋建设及各自的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近46%的股份。
  当期,两位新进入前十股东名单的自然人高显琼、倪国祥,其持股总数也不过350万股至420万股。
  彼时,正源股份的股价尚保持在1元“退市红线”上方,如果按照当前股价计算,倪国祥持股市值只有217万元左右。
  有意思的是,在正源股份触发面值退市规则前,国栋建设的一致行动人成都国栋南园投资今年3月刚刚增持了部分股份。
  去年3月,正源股份股价还在1.8元/股左右时,国栋建设“为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公司股价稳定”,通过国栋南园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1620万股,买入均价为1.86元/股。
  彼时,国栋建设与国栋南园承诺增持的股份在6个月内不减持。结果,同年8月4日,国栋南园便出售正源股份1267.36万股股份。
  为此,今年2月27日国栋南园收到四川证监局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次日国栋南园承诺以自筹资金购回上述减持的1267.36万股,并于今年3月初完成股份购回。
  股份购回后不久,正源股份因报告期内诉讼较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存在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等因素,公司被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
  4月初,大股东正源地产以“重整方案尚需讨论协商”为由,申请撤回了其预重整申请。
  此后,便是正源股份股价的连续下跌,由3月末的1.3元/股附近跌至5月初的1元/股退市红线附近。
  直到昨日发布被终止上市的第九次风险提示公告时,正源股份触发1元/股面值退市规则,已经是避无可避。

【2024-05-28】
跌停!0.61元/股,退市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作者】王墨璞嘉

  面值类强制退市,将再添一例?
  ?月28日,正源股份开盘跌停,报0.61元/股。此前,公司已经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即便之后3个交易日均涨停,股价也无法回到1元/股以上。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在上交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这意味着,正源股份已经提前锁定退市,将于5月30日触及面值类强制退市情形。
  业内人士指出,新“国九条”要求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而面值类强制退市制度将常态化助力市场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
  此前连亏两年
  4月30日,正源股份收盘报0.96元/股,开启了其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的行情。
  4月29日晚间,正源股份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846.83万元,同比下降80.11%;归母净利润-1446.96万元,同比下降195.09%。
  图为:正源股份2024年一季报
  正源股份表示,公司2023年一季度“双流正源国际荟产城融合项目”一期4#地块已售商品房启动交付,确认销售收入,2024年一季度人造板业务尚未恢复正常生产,收入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5月24日正源股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主营纤维板生产和销售,属于林业中木材加工业的细分行业——人造板制造业,并布局城市运营服务,新增产城融合业务。
  正源股份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亿元、-1.25亿元。
  图为:正源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
  正源股份介绍,公司2023年业绩亏损,主要受人造板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化调整影响,纤维板部分被刨花板所替代,公司主营业务纤维板产品订单和销量大幅减少,纤维板市场需求和利润承压,人造板业务经营业绩亏损。
  对此,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正源股份2023年财报,出具了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多项风险集聚
  除了业绩连续亏损,正源股份还遭遇控股股东重整变数。
  4月1日,正源股份控股股东正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正源地产”)收到临时管理人辽宁恒信律师事务所送达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大连中院”)的《决定书》和《民事裁定书》。
  上述文件显示,正源地产提出重整方案尚需讨论协商,申请撤回预重整申请,大连中院决定终结正源地产的预重整程序,裁定准许正源地产撤回重整申请。
  截至5月25日,正源地产持有正源股份约3.6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的23.83%,已全部处于质押/司法冻结/轮候冻结状态。
  图为:正源股份2024年一季报前三大股东持股情况
  正源股份公告称,正源地产所持公司股份存在被拍卖的可能性,公司控制权可能存在不稳定的风险。
  此外,正源股份面临的诉讼风险进一步增加,自3月1日披露《关于公司累计诉讼、仲裁进展情况的公告》至5月28日,累计新增诉讼(均为被告)91项,涉及金额7836.27万元,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48%。
  正源股份表示,在公司人造板业务流动性未根本改善的前提下,可能存在诉讼进一步增加情形。同时,公司受资金紧张、诉讼增加、市场疲软等综合影响,人造板业务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

【2024-05-28】
地产板块大幅下挫,正源股份连续4日跌停,特发服务等走低 
【出处】证券时报网

  地产板块28日盘中大幅下挫,截至发稿,德必集团跌逾14%,正源股份、新华联跌停,特发服务跌约9%,新大正、金地集团跌超7%,万科A跌近4%。
  值得注意的是,正源股份已连续4个交易日跌停。公司昨日晚间发布提示称,公司股票2024年5月27日收盘价为0.68元/股,已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消息面上,5月27日,上海发布《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调整优化住房限购政策、优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支持“以旧换新”以及优化土地和住房供应等九条政策措施。
  平安证券指出,与此前放松认房不认贷等“渐进式”政策不同,此次上海新政为多套政策组合拳共同发力,力度更强更大、涉及范围更广,通过降房贷首付成本、降购房门槛、释放改善性需求等多种方式,维稳市场,增强信心,预计短期上海成交量有望回升。中期来看,“5·17”政策力度已超2008年、2014年和2015年,上海“527新政”亦为上海2011年以来支持力度最大的政策,均体现中央强力去库存、维稳市场决心,若后续楼市企稳不及预期,仍有望更大力度政策支持。个股投资方面,考虑政策落地叠加短期板块涨幅过快,建议精选个股,短期建议优选受益政府收购土地、有望盘活存量资产缓解资金压力的房企如万科A、金地集团、新城控股,关注估值相对便宜的越秀地产、绿城中国、中国海外发展、保利发展、招商蛇口、滨江集团、华发股份等。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爱股网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