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修复(300958)经营分析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300958 建工修复 更新日期:2025-10-29◇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提供环境修复综合服务,主要包括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咨询服务等。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32539.98|   6810.23| 20.93|      100.00|
├────────────┼─────┼─────┼───┼──────┤
|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    |  27987.49|   5256.56| 18.78|       86.01|
|技术服务                |   4512.60|   1524.66| 33.79|       13.87|
|其他业务                |     39.89|     29.01| 72.71|        0.12|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79653.20|  17424.06| 21.87|      100.00|
├────────────┼─────┼─────┼───┼──────┤
|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    |  74175.63|  15920.16| 21.46|       93.12|
|技术服务                |   4863.14|   1403.22| 28.85|        6.11|
|修复商品销售            |    555.35|     60.27| 10.85|        0.70|
|其他                    |     59.08|     40.42| 68.41|        0.07|
├────────────┼─────┼─────┼───┼──────┤
|其他地区                |  31059.93|   7542.46| 24.28|       38.99|
|华东地区                |  25168.59|   6438.49| 25.58|       31.60|
|华北地区                |  20141.17|   3355.92| 16.66|       25.29|
|华南地区                |   3283.51|     87.19|  2.66|        4.12|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50659.63|   9416.26| 18.59|      100.00|
├────────────┼─────┼─────┼───┼──────┤
|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    |  49846.25|   9289.98| 18.64|       98.39|
|修复商品销售            |    555.35|     20.42|  3.68|        1.10|
|技术服务                |    258.04|    105.86| 41.03|        0.51|
├────────────┼─────┼─────┼───┼──────┤
|华北地区                |  16638.59|   3159.99| 18.99|       32.84|
|华东地区                |  16014.20|   3412.17| 21.31|       31.61|
|西南地区                |  10431.33|   2096.91| 20.10|       20.59|
|其他地区                |   7575.51|    747.19|  9.86|       14.95|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124661.03|  29426.55| 23.61|      100.00|
|其他行业                |         -|        --|     -|        0.00|
├────────────┼─────┼─────┼───┼──────┤
|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    | 121603.56|  28479.50| 23.42|       97.55|
|技术服务                |   2633.08|    820.36| 31.16|        2.11|
|修复商品销售            |    424.39|    126.69| 29.85|        0.34|
├────────────┼─────┼─────┼───┼──────┤
|华东地区                |  59464.64|  14944.46| 25.13|       47.70|
|其他地区                |  35136.29|   8819.89| 25.10|       28.19|
|华北地区                |  22525.43|   4610.19| 20.47|       18.07|
|华南地区                |   7534.68|   1052.00| 13.96|        6.04|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十四五”期间,在“双碳”战略下,国家颁布多项政策,对环境修复行业发展起
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无废城市工作方案、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
用、赤泥综合利用等政策的出台为环境修复提供了新机遇;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
态共同体,进行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要求为修复目标的定位和修复方案的选择提出
更高要求,进而对行业从业机构提出更综合的设计实施能力要求。《关于全面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024年11月发
布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按照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的原则,从源
头上减少土壤污染和受污染土壤的环境影响,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风险。2024年12月
发布的《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聚焦推动赤泥源头减量、扩大综合利用规模、
拓展综合利用新场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协同发展等,系统
提出各项具体工作任务。2025年5月发布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
—2027年)》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
(EOD)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2025年7月发布的《
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将聚焦广西、湖南、
江西、云南、广东等5省(自治区)和河南三门峡、贵州黔东南等21个市(州),
按照“查、评、改、治、防、管”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入排查整治重金属环境安全
隐患。这一系列政策的协同实施,正在推动环保市场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命
周期管理”,从污染治理转向生态产业开发,从单一要素修复向系统治理升级,从
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实践路径。近
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及地方财政收支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生态与环
境治理行业投资速度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环保类公司的经营受到一些影响,预计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经济环境的逐步缓和,政府化债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进,
能有效推动环保行业回暖。
基于行业发展及公司核心优势,公司一方面持续聚焦土壤污染防治系统解决方案的
锤炼与升级,另一方面不断开拓更多样的环境修复新业务,累计中标多项大宗固废
资源化与安全处置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及生态环境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
等项目,2025年突破性中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公司将持续加大多元业务领域
拓展力度,为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环境修复综合服务商,始终以成为人类宜居环境创造者为愿景,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环境修复解决方案。凭借深耕环境修复领域并具有行业
技术积累的高素质专业化团队、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丰富的项目运营管理经验,
致力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以及水环境、矿山、农田等生态修复,并积极拓
展固危废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业务范围涵盖环境修复相关的咨询、设计、治理
、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条。
公司提供环境修复综合服务,主要包括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技术咨询与运营服
务等。具体而言:
1、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提供的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涵盖项目技术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后续风险管
控及持续管理咨询等不同阶段,具体包括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水环境和矿山等生态
修复、垃圾填埋场治理、高品质农田建设。
(1)土壤及地下水修复
公司开展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主要包括场地修复。场地修复指采用工程、技术
和政策等管理手段,将地块污染物移除、削减、固定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
活动。
(2)水环境修复与生态提升
针对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采用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控制水体污染、去除富营养化,重建水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
(3)矿山生态修复
对采石尝煤矿、金属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结合工程技术和生态手段,以植被-土
壤系统的恢复演替为主要目标,构建适宜的生物群落和动物栖息地,从而实现生态
系统的恢复。对磷矿等可利用矿的废弃地,利用“固废资源化+矿山修复”解决方
案,打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以生态融合产业,推动矿山修复后价值提升。
(4)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
通过填埋场调查、封场覆盖、防渗体系构建、渗滤液导排与处理、填埋气导排与处
理、筛分与资源化处置、植被和生态系统重构等解决方案对正规和非正规垃圾填埋
场进行治理与生态修复。
(5)农田生态修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采用源头控制、农艺调控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生物技术、集成优化物理-化学-生
物联合技术措施,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田安全利用模式,减少耕地土壤中污
染物的输入、总量或降低其活性,从而降低农产品污染物超标风险,改善受污染耕
地土壤环境质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力推
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2、技术咨询与运营服务
公司提供的技术咨询包含环境修复行业前端的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修复项目过程
咨询和环境应急咨询。
公司积极开拓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服务,目前主要针对石油开采和炼化产生
的油泥、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铝土矿碱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赤泥等大宗
固废,通过热解、阴燃、改性处理等工艺进行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大宗固
废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三)经营模式
根据项目特点及客户需求,公司服务模式主要包括EPC模式(含IR-EPC模式)及其
他模式:PC模式、RCM模式、TCS模式、EOD模式等,具体而言:
1、EPC、IR-EPC模式
IR-EPC模式即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工程总承包模式(EnvironmentalInvestigatio
nandRiskAssessment-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在IR-EPC模式下
,公司负责项目实施前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并与客户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承
担项目整体的规划设计、材料采购、项目实施和管理,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
全面负责,完工后将项目整体交付给业主。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及业主要求,IR-EPC
模式下存在项目前期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服务不是由公司完成的情况,该种模式为
EPC模式。
2、其他模式
(1)PC模式
PC模式即专业承包模式(ProcurementConstruction),PC模式与IR-EPC模式的不
同在于,项目前期的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规划设计不是由公司完成,但这并不意
味着公司直接获得可实施的项目方案和技术参数。在PC模式下,公司根据业主提供
的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场地补充调查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并进行可行性试
验后确定修复工艺设计,再根据工艺设计完成材料采购、项目实施和管理,对项目
的质量、安全和工期负责,完工后将项目整体交付给业主。
(2)RCM模式
RCM模式即风险管控与运营模式(RiskControlandManagement),指公司提供环境
修复服务并在修复完成后持续进行风险管控和监测等运营管理,或根据业主要求及
项目特点重点进行风险管控和运营管理。随着环境修复从单纯侧重工程治理逐步向
源头修复与风险管控相结合转变,公司承接的提供长期风险管控和运营管理服务的
项目逐渐增多。根据运营对象的不同,RCM模式下包括一般性风险管控项目和面向
区域环境的综合环境服务项目。
(3)TCS模式
TCS模式即技术咨询服务模式(TechnicalConsultationServices),指公司为客户
提供包括环境修复行业前端的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修复过程咨询和环境应急咨询
等服务。公司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过程中,综合运用高密度电阻、MIP、HPT等技术
手段,为客户后续修复、区域/地块开发再利用规划等提供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
,指导项目实施和再开发工作。
(4)EOD模式
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logy-OrientedDevelopment),是一种以生态保
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通过特色产业运营和区域综合开发,推动公益性生态环境治
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四)公司上半年主要经营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由科技创新和消费升
级替代投资和出口依赖,新兴领域扩张,传统行业收缩,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增强,
公共项目投资及进度相应调整,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
。公司部分应收账款账龄增加,计提信用减值比例大幅提高,信用减值损失增大,
导致归母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一方面加强对项目承揽过程中,业主
方支付能力的筛选,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相比去年同期继续改善,相较去年同期提升23.12%。公司各方面业务进展主
要如下:
推进业务类型多元化,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公司积极探索生态修复类项目和全域土
地综合整治等新业态,2025年中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公司在全域土地综
合整治业务领域的重大突破,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业务结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大
宗固废治理与综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业务稳步推进。市场布局优化,成立
南方中心实施“区域穿透式”管理,加强重点市场的跟踪、决策效率。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效能力。设立北京建工生态修复实验室技术有限公
司,加强实验室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能力,及其融资、创效能力,探索科技、资本
、产业的协同路径。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已经完成示范性中试验证,成功突破现有治
理方案处理规模孝成本高昂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治理效率。持续大力推进
油泥自持阴燃处理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处理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打造成公司新
的核心竞争力。申报多项省部级以上重大专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1项国际合
作项目均取得阶段性进展。多项新技术研究应用于天津静海、天重、北京通州等项
目。开展一系列磷石膏、煤矸石、硅藻物质去除、过氧化钙释缓技术等问题研究,
全面助力市场拓展和项目履约。数字化转型成效突出,搭建AI平台提升数据处理能
力,赋能重点项目智能化管理。
多措并举促进应收账款回款。公司对应收账款采劝控增量,减存量”的处理原则,
力争降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对利润的影响,在“控增量”方面,(1)公司一方面
严控项目的标前评估,结合对招标项目现金流评价,更加审慎地筛选项目,从源头
上减少应收账款在项目中标到收款入账之间造成的转化障碍;(2)健全坏账预警
分析机制,采取动态方式监控各项目坏账减值风险,编制坏账风险预警台账,滚动
测算坏账变化趋势;(3)公司进一步精准管理项目结算,加强在施项目过程结算
资料审核,提升结算管理标准化,密切结合业主资金情况加紧“施工-完工-验收-
结算-回款”进度安排,强化履约过程资金管理,精准跟踪推进回款工作。在“减
存量”方面,公司积极通过政府化债、法律诉讼、债权转让等方式对各项应收账款
分别制定回款方案,强化绩效考核,压实工作责任,突出“严考核、强兑现”,提
升工程项目结算和回款的质量及效率。
生产经营各项指标均按计划稳步推进。压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修订并签订
项目安全生产责任书,召开两次安委会扩大会议,部署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月等重
点安全工作,强调“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原则。开展多元化安全培训,强
化安全检查,完善应急管理,严格过程管控。通过系统化管控,上半年实现安全生
产零事故,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紧扣投资与投后管理两大主线,加强财务检查,指导子公司开展经营活动。资金管
理方面,通过银企直连、资金归集提升效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改善。持续加强
项目款项清欠工作,回款成效突出。严格执行预算管控,加强分析预测支持决策。
聚焦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扎实推进各项党群工作,深入开展理论
学习和党支部活动,强化宣传教育,并扎实开展学习教育。组织基础持续夯实,优
化党支部设置,规范组织生活。宣传阵地巩固加强,舆情保持平稳。群团工作凝聚
合力,服务青年成长,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组织职工代表大会、推选劳模
、助推创新项目等。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五)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建工修复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环境修复业务的公司之一,成立初期
即成功完成了多例曾备受社会关注的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多年来持续保持行业内领
先地位。公司自2014年以来连续十一年荣获当年度土壤修复年度领跑企业称号。20
24年公司通过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服务认
证”,认证服务等级为一级,是全国首家通过一级认证的环境修复从业单位,是对
公司在环境服务领域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充分肯定。公司现已入选
国务院国资委“创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全国200家示范企业中,公司是
唯一一家入围的环境修复行业从业单位。此外,公司还获得多家机构颁发的AAA环
保企业信用评价证书,荣获“固废领域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入寻2024北京高精
尖企业百强”、“2024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百强”名单。在ESG表现方面,公司还获
得《财经》杂志颁发的2024年长青奖“可持续发展创新奖”、“2024年社会责任典
范企业”等荣誉。
建工修复成立以来多方面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第一、业绩领先
自公司承接我国第一个污染场地修复商业化项目(北京地铁10号线宋家庄交通枢纽
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以来,相继创造了行业内多项突破:
1、突破性完成多种典型污染场地的修复项目
国内首例农药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北京红狮涂料厂土壤修复项目;国内首例焦化
场地修复项目——北京焦化厂南厂区土壤修复项目;国内首例石化场地修复项目—
—兰州石化老硝基苯装置拆除及土壤修复项目;国内首例土壤和地下水联合修复项
目——河北汽配厂Cr(VI)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场地调查及修复项目。
2、承担多个大型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1)天津农药厂修复项目
该项目为截至目前国内单标段最大项目,中标合同额17.27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的
特点其一为面积广、深度大,修复体量大;其二为污染因子多,土壤修复目标污染
物21种、地下水修复目标污染物5种;
其三为污染分布不均衡,不同区域和不同深度污染物交错分布;其四为项目周边人
口密集度较高,二次污染防控标准高,因此对于修复工艺选择及现场监督管理有更
高标准的要求。针对上述难点、特点,该项目大规模综合运用原位热脱附、原位化
学氧化(高压旋喷、浅层搅拌)技术顺利完成修复,为行业大体量项目的大规模技
术应用、多技术高效协同和场地安全智慧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马(合)钢修复项目
马(合)钢中部片区污染土壤修复项目2标段是2022年全国较大的场地修复招标项
目,公司中标合同额4.99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位于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场地修
复工作是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一部分,是合肥市“十四五”规
划期间的重点工程,也是安徽省已开工单体最大的土壤修复项目。项目创新实现了
智慧化平台管理及工厂化运行模式,建立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模式,提升了治理效能
。该项目获得2022年度第二批“合肥市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和合肥市市
政工程“庐州杯”奖。该案例入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示范
工程名录。
(3)广钢地块修复项目
该项目是典型的钢铁冶炼类场地污染项目,公司中标合同额4.399亿元。根据广东
省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编制的该地块土壤状况调查结果,土壤中超标的重金属有
铅、硒、锌、砷、汞、铜、镍、铬8种,其中铅、硒、锌超标较高,铅最大超标倍
数179.2倍;监测的16种多环芳烃中,存在超标的有11种,苯并(a)芘最大超标58.4
倍。根据招标文件所载,待修复地块涉及1730m3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1824
76m3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
基于该项目具有体量大、污染物情况复杂且污染浓度较高的特点,公司综合运用了
热解吸技术、土壤淋洗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现场多种技术和设
备协同处理。首次在业内建立了“工厂化修复”的多技术协同处置系统。该项目入
讯2019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对国内钢铁冶炼类场地污
染修复技术应用标准化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四川省会东县野牛坪大堰灌区农田土壤改良项目
该项目为农田土壤改良项目,公司中标合同额约2.16亿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农田
污染治理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项目采取植被清理、田块归并平整、钝化
修复、污染隔离、客土取土回填、田坎与田埂工程以及作物替代种植等改良措施。
安全利用率以修复后农田种植的农产品可食用部分为考核单元,可食用部分特征污
染物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相关限量的要
求。
(5)连云港徐圩新区土壤改良项目
连云港徐圩新区因紧邻黄海,土壤质地黏重且盐碱化不断加重,土壤综合地力降低
,不利于作物生长。该项目涉及2400余亩土壤改良,公司在对项目土壤结构、环境
指标以及土肥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制定科学高效的改良方案,恢
复土壤的品质,为该区域今后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行业提供了大规模盐碱
地土壤改良示范。
此外,北京广华新城项目(合同金额总计4.8亿元)、云龙磷矿矿区修复治理项目
(中标金额3.33亿元)、海豚橡胶地块修复治理项目(中标金额3.17亿元)也均为
公司承接的业内大体量项目,体现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修复工艺路线的优化与协
同、修复装备的使用效率与安全、项目现场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管控水平。
3、突破性完成罕见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1)云南红云氯碱厂含汞盐泥处理项目
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世界罕见的汞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基于污染程度精准划分
的多技术协同修复路线,针对含汞盐泥及高浓度含汞污染土壤开创性应用间接热脱
附工艺修复,先后攻克进料计算、温度控制、停留时间和含汞尾气处理等难题,实
现了修复过程和效果的精准控制及尾气的达标排放;针对中低浓度污染土壤,采用
稳定化修复工艺,在场地修复的同时,实现汞资源回收再利用。
2023年1月公司再次成功中标该项目二期工程,中标合同额1.40亿元,刷新国内汞
污染场地治理为主的修复项目规模,也是建工修复以品质履约赢得市场的重要成果
。
(2)天津油墨厂地块修复项目
该场地历史上先后涉及香料厂、油墨厂两家企业,香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二甲苯麝
香、葵子麝香和酮麝香等污染物质。麝香污染是国家标准未收录的较为少见的污染
物,由于麝香物质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不仅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而且难以降解和
修复。公司利用异位热解吸及风险管控系列技术填补了国内麝香类污染场地修复的
空白。
4、突破性开创行业内新的业务模式
公司首创环境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成功引入棕地开发服务模式,探索性实践固废利
用+环境修复的“以废治废”模式、环境修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业务空间逐步
向高附加值延伸。
2016年,建工修复作为联合体牵头单位承接了泰兴虹桥新型城镇化环境建设综合项
目,在长江大保护示范江段,建设虹润湿地公园、虹桥四桥港风光带、长江美食公
园等,结合环境改造与观赏及商业开发打造别致景观,助力当地打造宜居、宜业、
宜游、宜养的滨江生态休闲特色城市。
2021年,公司承接海口云龙磷矿矿区修复治理项目,将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地
下水、土壤、植被等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环境风险的磷石膏,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
下,探索大宗固废治理与老矿区生态恢复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新路径,实现“固废利
用+矿山修复”产业的跨界协同。在上述项目良好履约的基础上,公司陆续中标多
个矿山修复项目,其中2023年6月,公司中标5.38亿元“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桃树
村委会磷矿生态修复项目回填区施工总承包工程”,2024年1月,公司中标3.70亿
元“云南云天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海口磷石膏无害化处理项目EPC总承包工程”。
近年来,公司累计承接十项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
2024年,公司成功承接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宁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化工产业园区
地下水风险管控项目,该项目是集生态环境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地下水污
染防治试验区泰安试验区建设项目、全国12个化工园区地下水风险管控试点项目于
一身的“三合一”示范项目,对修复公司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业务方向强化技术积累
、业绩积累具有积极影响;同年又中标山东博汇地下水污染风险长期管控工程项目
,是修复公司在在产园区地下水管控修复、长期运营服务业务领域的又一标志性工
程,进一步稳固了修复公司在传统修复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年,公司成功中标新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作为联合体参与方,中标金额
11.4亿元),实现公司在全域综合整治领域首次突破,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业务结构
,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第二、技术领先
1、多项应用技术获得国家及行业权威机构认可
近几年来,公司多项应用技术获得国家及行业权威机构的认可。
2019年,1项技术被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4项修复技术、3个修复
工程入讯2019年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入选技术及工程数量居
当年参评单位之首。
2020年,7项技术被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1项技术及1项工程入讯2
020年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
2022年,3项技术被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2项技术及1项工程入讯2
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
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
染防治领域)》(以下简称“《目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配套编制了《
目录》技术依托单位名单。建工修复依托国家863课题,历时9年自主创新的重要技
术成果“污染砂性土壤快速分选淋洗一体化装备”成功入选,并被评为土壤污染防
治领域推广技术。公司自主创新成果“复杂污染场地高压旋喷注射—原位化学氧化
成套修复技术”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获评土壤和
生态修复领域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公司“污染场地模块化水平阻隔系统”和“有机
磷农药污染土壤原位碱解修复技术”2项成果成功入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
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5部门公示的北京市第十八批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名
单,被认定为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新服务。
2024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
程名录》,公司1项装备、3项工程入选该名录。
202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北京市新技术新
产品新服务(总第二十批)名单,公司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氯代有机物污染
场地绿色修复关键技术与功能材料及应用被认定为新技术新产品(服务);中国环
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公司
复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强化化学氧化/还原耦合修复技术、原信阳化工总厂农药
厂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项目入选该名录。
2、部分技术经第三方认定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十余年修复项目的经验积累,公司形成了一整套技术体系,包括化学氧化/还
原、热脱附、原位热脱附、气相抽提、土壤淋洗以及固化稳定化等修复技术,其中
部分技术经第三方认定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3、多项技术获得省部级、市级、行业等科技奖项
基于大量典型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及重大修复项目的实施,公司技术体系得以不断升
级,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成果,近年来相关技术成果已获得多项省部级科学技
术奖及其他行业奖项,其中:
2022年,“污染土壤修复及生物毒性调控”项目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
步奖三等奖”;“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2年度环
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城市更新模式下大型钢铁企业污染场地‘两精一规
’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22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3年,“地下水污染精准识别与系统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北京市科
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土壤—地下水污染电法精准刻画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
目获得“2023年山东省环保产业环境技术进步奖”。
2024年,“化工园区土壤-地下水有机污染系统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
024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余热梯级高效利用的新型异位
直接热脱附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及装备”项目获得“2024年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
奖”;“地下水复合污染绿色高效修复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24年中国
技协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一种修复污染土壤的系统及方法”项目获得“
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二等专利奖”。
2025年,“氯代有机物污染场地绿色修复关键技术与材料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任务。针对氯代有机物污染范围刻画精度低导致修复定位难、复合污染同步深度
脱氯材料缺乏及氧化效率低、复杂地层药剂注入不精准等瓶颈问题,公司创新研发
了污染原位多级表征技术、化学还原协同诱导生物深度脱氯材料及制备技术,创新
了高效碱/铁基激发氧化体系,开发了绿色原位高效精准注入技术/装备及全过程监
测调控技术体系。此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十余个氯代有机物污染场地,取得
了显著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
4、参与多项标准制定
结合技术研发应用、装备设计升级优势及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公司始终基于我国土
壤修复与风险管控的技术水平现状与先进技术装备发展需求、国家和地方对土壤污
染防治工作的最新管理要求及思路等,积极参与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公司累计主
/参编标准、指南50余项,其中44项已发布实施。公司参编的《污染地块地下水修
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25.6-2019)有助于加强污染地块环境监督管理,规
范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工作;《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
》(HJ1165-2021)对于规范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意
义;《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3部分:独立焦化企业》(GB/T32151.13-2023)
有助于夯实我国碳排放管理的基础,助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的目标,降低温室气体对
环境的影响;《改性磷石膏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回填技术规范》(DB53/T1269
-2024)规定了改性磷石膏回填和生态修复的基本要求及工作流程,有利于推动矿
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进程,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环
境风险防控水平;《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泥浆生物反应器智能装备集成技术指南》(
T/ACEF132-2024)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工作,解决
我国焦化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普遍存在的效率不高、工艺周期长、适应性不强,
且现有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化学修复技术指
南》(T/SSSC005-2024)规范了原位热处理耦合化学修复技术工程建设和运行标准
,以减污降碳为目标,提高修复效率、降低能耗与成本,实现污染场地低碳节能可
持续修复。
第三,研发能力领先
1、技术与研发人员专业化程度高
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团队为公司在环境修复领域前沿技术创新与实践提供了核心动力
,确保公司在未来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技术研发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技
术研发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杰出工程师
青年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市民学习之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公司副总经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书鹏,基于20余年环保从业者经验,成为全国政协第十四届环
境资源界别委员之一,连续三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与环保行业密切相关的议题
,为促进环保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公司牵头建设了污染场地修复领域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与清华大学、中国环
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国内土壤修复领域头部科研单位的共建合作,定位于打造国家
级产业技术创新源头与智库,未来将建设成为面向世界、引领行业的核心技术研发
高地。依托实验室开展持续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形成适合我国污染场地特征的
关键修复技术系统,为公司保持技术领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公司已成功取得中国计量认证(CMA)和中国合
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双重认证,标志着实验室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可靠性以及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方面达到了国家和国际认可标准,为公司技术服务创
新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同时,公司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CNAS能力验证
提供者(PTP)资质,具备对实验室技术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能力,标志
着实验室能够在土壤检测领域内提供权威、公正的服务,对于提升实验室的社会公
信力、促进技术交流和行业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3、依托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公司累计主持或参与了近50项由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北京市科委等官方机构
批复的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
划)、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占比超一半。在“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等国家重
点专项中,公司主持或参与执行多个项目,重点针对风险管控、绿色修复、协同治
理、装备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
公司参与的“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专项项目均已顺利结题,相关研究成
果为推动行业、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充分展示了公司在修复行业中的
科研领先地位。公司牵头开展基于“大智物云”的焦化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一体化智
能装备研究,项目探明了典型污染物的微生物代谢/共代谢高效协同机理、开发了
适合焦化污染场地的强化生物修复工艺软件包、研制集成单元设备和智能控制软件
的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研发了一体化装备的集成制造工艺并形成集成装配能
力,填补了我国焦化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装备空白。
4、借力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赋能前瞻性技术研发战略
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
见》,微生物修复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重视。公司在站博士后带领研究团队针对目
前国内外有机污染物降解微生物驯化流程复杂、耗时长,市售菌剂应用场景单一等
问题,提出“因地制宜,一地一剂”的治理理念。该理念融合了“自上而下”有针
对性地操纵自然群落组成、“自下而上”合理设计与构建合成群落的菌剂构建策略
,通过构建有机污染物降解微生物菌种库,结合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并利用机
器学习预测模型,推出针对性微生物菌剂产品,为实现污染场地有机污染高效去除
提供技术支持。
5、积极布局与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公司正以大模型为核心驱动智能化升级,并开展了AI辅助文献阅读、基于知识库的
方案编制智能体的搭建与内部测试,逐步推进全员AI应用赋能。公司积极与高等院
校和全球领先的数据公司进行政策研究和业务层面深入沟通,通过技术突破、政策
支持和跨领域合作,致力于打造成为推动环保产业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的核心引
擎,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四、项目管理水平领先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GIS、VR等技术,通过厂区视频安全网系统、用
电监控系统、人脸识别与定位系统、扬尘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及恶臭在线监测系统,
实现了场地空间全时全方位封闭管理、场内人员识别与作业安全防护,以及现场扬
尘、噪声、异味实时监测与管控的及时与有效。
结合项目实践建立了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旨在通过数字化赋能标准化,提升
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公司实现跨越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并进一步在行业内建立
土壤及地下水全周期管理的“数字档案”,为“十四五”期间土壤污染防治新阶段
中的四大行动——保护、预防、管控、修复,提供实时的、可追溯、可持续的分析
数据,提高土地整治的统筹管理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十余年来,公司在环境修复领域不断地深耕与拓展,在人才的培养与凝聚、研发能
力与成果积累、技术体系建立与升级、修复装备的研发与改造、行业标准创建的引
导与助推方面蓄积了较为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
1、典型、大型、疑难罕见污染场地修复实践经验
自公司承接我国第一个污染场地修复商业化项目(北京地铁10号线宋家庄交通枢纽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场地修复经验:
第一,多种典型污染场地的修复经验
国内首例农药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北京红狮涂料厂土壤修复工程;国内首例焦化
场地修复项目——北京焦化厂南厂区土壤修复工程;国内首例石化场地修复项目—
—兰州石化老硝基苯装置拆除及土壤修复项目;国内首例土壤和地下水联合修复项
目——河北汽配厂Cr(VI)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场地调查及修复项目。
第二,多个大型污染场地修复经验
天津农药厂修复项目(中标金额17.27亿元)、马(合)钢修复项目(中标金额4.9
亿元)广钢地块修复项目(中标金额4.399亿元)、北京广华新城项目(合同金额
总计4.8亿元)、云龙磷矿矿区修复治理项目(中标金额3.33亿元)、海豚橡胶地
块修复治理项目(中标金额3.17亿元)、西山区海口镇磷矿修复项目(中标金额5.
38亿元)也均为公司承接的业内大体量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修复工艺路线的
优化与协同、修复装备的使用效率与安全、项目现场的精准监控方面的管理要求,
履约能力成功通过大项目考验。
第三,疑难罕见污染物场地修复经验
云南红云氯碱厂含汞盐泥处理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世界罕见的汞污染场地修复项
目,基于污染程度精准划分的多技术协同修复技术路线,开创性应用间接热脱附工
艺修复含汞盐泥及高浓度含汞污染土壤,实现了修复过程和效果的精准控制;天津
油墨厂地块修复项目所遇到的麝香污染是国家标准未收入的较为少见的污染物,由
于麝香物质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不仅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而且难以降解和修复。
公司利用异位热解吸及风险管控系列技术填补了国内麝香类污染场地修复的空白。
2、专业化管理团队
公司成立以来,完成和正在服务的各类项目400余例,包括焦化类、石化类、农药
类、冶炼类等污染场地修复,水环境及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咨询及运营管理服务等
,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团队,既能及时总结在各类污染场地
及典型修复项目的修复经验和管理经验,又能将已有项目经验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
项目,提升修复效率。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和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团队,为公司在
环境修复领域前沿技术创新与实践提供了核心动力,确保公司在未来竞争中保持技
术领先地位。
3、国家级科研平台
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场地修复领域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国
家工程实验室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创新为主线,以服务行业为
根本,针对场地污染过程模拟与修复工艺基础研究、修复技术材料与装备研发、修
复技术产业化与决策支持等三大主攻方向,积极建设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研究
平台、重金属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及装备研究平台、有机物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
术及装备研究平台、修复技术及装备工程化应用验证平台、政策保障及管理支撑平
台等五大平台。以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依托,公司着力打造“产-学-研-用”科技创
新平台,构建综合全面的技术研发体系。
4、多层次的应用型核心技术体系储备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
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研发与创新,公司形成了综合全面的技术体系,
在国内场地修复领域有着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掌握包括热脱附、土壤淋洗、常温
解吸、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生物化学还原、气相抽提、土壤深层搅拌等关键
技术,能够精准应对多种类型的复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需求。
公司多项技术获得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环保产
业协会等机构的高度认可,荣获省市、协会及其他奖励30项;多项技术入选国家先
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生态环境保护
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
、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百强环保技术、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重点
支撑技术(设备)。多项技术获得官方的认证认可,体现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修复
实施方面的强大实力。
综合考虑产业、市尝技术、法律等因素,将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和材料装备在技术
领域、技术保护范围和专利申请时间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策略性和前瞻性的专利
布局。基于课题研究及修复工艺实战经验积累,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效期
内授权专利共408项,其中发明专利335项(含国外发明专利)。
5、先进的专业化设备
在环境修复行业中,专业化的装备是保障环境修复方案和工艺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之一。针对我国污染场地情况多样、修复体量较大、污染处理时间短、修复要求高
等特点,公司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的方式拥有了一批绿色高效环境友好型修复装备
,保障了项目修复效果的实现。
2018年7月,“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新时代部分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公司主持
的国家863科研成果——污染土壤快速淋洗技术装备模型作为环保重大科研成果入
选,与“嫦娥号探月卫星”、“蛟龙号潜水器”等大国重器一并展出,向全社会展
示环境修复行业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20
24年,公司自主研发了磷石膏改性成套装备“麟龙一号”,为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
用提供了准确、灵活的可推广解决方案,该套技术装备已快速形成知识产权,为核
心技术构建“无形”保护。
6、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设备率先探索
基于“双碳”目标,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探索、实践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根据《污
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通则》,率先对在施项目采取了系列针对化学氧化、原位热
脱附、淋洗、风险管控等技术的绿色管理措施,通过“精细刻画、精准修复、全过
程柔性管理”的修复实践,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和碳足迹。
在技术降碳增效方面,成功完成“原位热强化化学氧化/还原耦合修复技术与装备
研发”课题,耦合修复技术基于热-化学协同效应,在低热条件下促进有机污染物
的增溶与传质效果,激活化学修复药剂的活性,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修复有机
污染场地的目的,该耦合技术大幅降低传统修复技术的能耗和材料使用量,降低能
耗60%以上,节约修复成本40%以上。
在设备降碳增效方面,围绕“土壤调理-节能降耗-全程控污-智能集成-示范验证”
总体思路,通过土壤调理增强污染物脱附强度、降低土壤粘性和含水率,提升修复
效率。对于直接热脱附设备,创新研制间接预干燥单元以及气气换热器装置,对高
温氧化室出口的高温烟气中的能量进行梯级余热回用,充分利用热脱附系统余热,
降低直接热脱附能耗至2800MJ/t以下,节约能耗20%以上。对于间接热脱附设备,
则采用分段中心加热和烟气余热回用技术降低整体设备能耗,研制多目标优化智能
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的智能控制。
7、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开创与实践
基于公司在修复领域十多年污染场地调查、修复现场管理经验,以及对技术与工艺
细节的深度理解,面对当前场地污染信息逐渐呈现多尺度、多来源、多维度、多类
型、大信息量等特点,公司开创性探索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场地污染信
息的深入挖掘和高效管理。
公司自主研发完成了国内首个场地环境调查与修复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平台系统—
—生态环境数据信息系统(ECO),为公司多元化业务提供了强大的管理数据中台
、物联网平台、展示平台,助力公司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平台构建了公司级、部门
级与项目级三级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在天津东丽农田项目、山东宁阳项目、天
津王稳庄等20多个项目应用。该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获得科技部主管下中国
技术创业协会主办第四届“共创杯”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施工组一等奖,展示了
公司智能建造技术发展水平,成为修复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基于新一代数字技术,公司构建了环境修复项目“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通过融
合无人机航测、视频监控、基于物联网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在线监测等多技术手段,
形成多源数据采集与汇总分析能力。目前,公司已建成基于无人机的环境航测技术
装备体系,在20余个项目上开展了航测服务,建模成果可上传至生态环境数据信息
系统(ECO)平台,实现空地一体化环境信息模型。积极探索物联网环境下的传感
器在环境修复领域的集成应用,公司已在生态环境数据信息系统(ECO)平台中搭
建集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等在线监测数据中台,可接入标准协议的
物联网设备数据,并进行定制化分析与展示。例如,在天津某高标准农田项目,构
建了气象、虫情、墒情监测体系,土壤的温度、水分、电导率、pH等参数情况、趋
势分析与预警信息可在ECO的监测数据中台与项目管理驾驶舱中实时查看,支撑科
学灌溉、施肥与虫情预防决策。在宁波某垃圾填埋场项目,构建了气象、噪声、地
下水、渗滤液动态监测体系,依托ECO云端数据平台实现填埋场运行状态的数字化
管理。
8、行业标准建构能力支持
结合技术研发应用、装备设计升级优势及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公司始终基于对我国
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的技术水平现状与先进技术装备发展需求、国家和地方对土壤
污染防治工作的最新管理要求及思路等的判断和经验,贡献于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
工作。公司累计主/参编标准、指南50余项,其中44项已发布实施。
9、跨产业资源整合
随着行业发展修复目标逐步多元化,由污染场地修复、场地与地下水同步治理、区
域环境治理、流域生态保护向无废城市与循环经济目标演进,特别是在推进生态环
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下,以促进生态
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方向,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
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中,强调公益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
相关经营性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融合实施,这对于从业企业的跨产业资源整合能力
提出更高要求。
积极探索新兴商业模式,精心策划并深入研判相关地区的EOD项目,整合生态修复
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环境修复、产业导入、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项
目,实现从单一修复服务提供商向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的转型。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在行业发展及市场拓展上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控等
因素影响,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改革和调整,都
将对整个市场供求和企业经营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国家对行业指导政策发生不
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变化,密切跟踪政策变化对上下游
产业的不同影响,不断优化公司前瞻性战略布局,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时进行结
构调整优化,拓展相关细分领域的业务,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环境修复行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因关系国计民生,对于项目实施企业的
品牌、技术力量、项目经验、运营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要求较高,但潜在的巨大市
场将促使行业内现有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实力,拓展和延伸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并
吸引更多具有资金优势的大型央企、国企、民营企业、产业基金等以不同方式进入
该行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建工修复作为国内领先的环境修复综合服务提供商,将依托人才培养和储备优势,
深入钻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修复技术,并在项目
履约过程中注重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修复效能,确保以创新动力引领行业的良性
竞争,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3、核心技术人员培养滞后于公司发展的风险
公司的发展得益于拥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发展,公司对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如果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甚至发生人才流失,公司的
经营管理水平将受到限制,从而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通过战略配售的方式依法向核心人员配置一定数
量的股票,有效地强化了公司与核心人员的连接。此外,公司始终坚持价值导向,
不断完善绩效评价、薪酬福利制度,不断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和办公条件,以成就感
和价值感激励工作热情,并建立了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了企业年金计划。
4、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基于公司所从事行业的业务特点,公司的工程结算和客户回款存在一定时间间隔。
公司客户主要以政府及相关背景的国有企业为主,具有良好的信用,但如果客户不
能按时付款或客户经营状况出现重大变化,则公司应收账款可能产生坏账风险,从
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持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并加大应收账款收款力度,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
,组织专项团队负责推进项目回款,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催收,力争避免应收账
款无法收回造成实际经济损失。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天津渤化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       5000.00|      688.51|    58839.79|
|司                        |              |            |            |
|大连建邦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        500.00|           -|           -|
|司                        |              |            |            |
|合肥东新建邦环境修复有限公|       3000.00|      213.88|     9072.01|
|司                        |              |            |            |
|南京建邦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       3000.00|           -|           -|
|司                        |              |            |            |
|北京建工绿色能源环境科技有|      12400.00|           -|           -|
|限责任公司                |              |            |            |
|北京建工环境工程咨询有限责|        500.00|           -|           -|
|任公司                    |              |            |            |
|北京宜为凯姆环境技术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云南建邦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0|           -|           -|
|苏州建邦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海西州华昱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65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