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600926 杭州银行 更新日期:2025-10-26◇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10-|251676.0|15496.12| 9491.28| 16.72| 0.93| 9.71| | 24 | 6| | | | | | ├────┼────┼────┼────┼────┼────┼────┤ |2025-10-|245671.2| 7662.65|10491.44| 25.50| 2.48| 1.51| | 23 | 2| | | | | | ├────┼────┼────┼────┼────┼────┼────┤ |2025-10-|248500.0| 8463.48| 8133.60| 24.53| 2.19| 0.76| | 22 | 0| | | | | | ├────┼────┼────┼────┼────┼────┼────┤ |2025-10-|248170.1|10058.24| 8129.39| 23.10| 9.19| 1.00| | 21 | 2|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10-25】 杭州银行: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1.55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1.55亿元,当前融资余额25.1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13%,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4154961199.0094912762.002516760625.002025-10-2376626540.00104914387.002456712188.002025-10-2284634834.0081336018.002485000035.002025-10-21100582399.0081293860.002481701219.002025-10-2073406115.0064718899.002462412680.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24日融券偿还9.71万股,融券卖出93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5.1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272.54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4151590.001582730.002725360.002025-10-23410440.00249905.004220250.002025-10-22359379.00124716.004025373.002025-10-211506241.00163900.003786090.002025-10-20217987.00985039.002443749.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5.19亿元,较昨日上升2.3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4杭州银行58553547.002519485985.002025-10-23杭州银行-28092970.002460932438.002025-10-22杭州银行3538099.002489025408.002025-10-21杭州银行20630880.002485487309.002025-10-20杭州银行7918205.00246485642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4】 银行发力双11!24期免息+满减返现 国有行城商行齐放大招 【出处】新京报 随着“双 11”临近,各大银行解锁花式营销。 中国银行等国有银行,苏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均纷纷推出绑卡满减、分期免息、消费返现等多重优惠,涉及支付宝、京东、淘宝等多个平台。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电商平台往往会配合大的促销节点推出分期免息、支付减免等活动吸引消费者,这成为电商平台运营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工具。消费贷款、消费分期等消费信贷产品往往金额较小,其使用场景、便捷程度和良好体验,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 绑卡满减、分期免息、消费返现 “双11”银行优惠密集上线 赶在“双11”来临前,多家商业银行通过联合电商平台推出绑卡满减、分期免息、消费返现等多重优惠。 今年“双11”期间,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消费立减活动。本活动仅限中国银行储蓄卡支付宝绑卡用户,用户报名活动后,通过支付宝选择中国银行储蓄卡支付,有机会在线上消费或者线下到店消费时享受天天减优惠。 预热期(2025年10月20日-10月30日)连续5日(含报名当日)内,单笔订单满50元可享随机立减0.2元至11.11元;大促期(2025年10月31日-11月11日)连续7日(含报名当日)内,单笔订单满100元可享随机立减0.5元至11.11元。 招商银行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2025年10月10日-11月15日,参与者至高抽1111元消费返现券。首绑京东支付至高128元京东支付券包加33元京东外卖券;单笔支付188元抽至高88元京东专用消费返现券。首绑抖音支付至高168元抖音支付券包加5元抖音支付立减兑换券;单笔支付满188元,抽至高 88元抖音专用消费返现券。 除了储蓄卡支付减免,多家银行推出信用卡支付优惠。中国银行推出“分期享立减”,涉及支付宝、京东、淘宝、美团等多个平台,消费满减最高300元,且部分商品可享至高24期0息分期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单利)0-14.26%。 中国银行信用卡推出“分期享立减”。中国银行信用卡公众号截图 平安银行推出信用卡分期满减、“国补分期返红包”“超级88返现”活动等优惠;徽商银行也推出信用卡优惠活动,手机淘宝APP“双11”分期满减至高400元。 城商行中,苏州银行推出信用卡优惠活动,双11消费满减至高立减50元;贵阳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双11”预热福利,贵阳银行储蓄卡、信用卡绑定支付宝,报名参与活动享支付立减。 当前,支付宝已推出“银行卡天天减”活动,有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参加,也有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参与,部分报名后连续5天可享立减,亦有部分报名后连续22天可享立减。 支付宝推出“银行卡天天减”活动。支付宝APP截图 多家银行“联姻”电商平台 银行卡PK花呗分期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优惠活动与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 董希淼指出,“以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手机为例,如果消费者无法使用消费分期、无法直观看到促销后价格,可能会影响消费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提振消费的实际效果。因此,要大力推动消费信贷产品与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有机融合。” 在电商平台支付界面,除了银行卡支付方式外,还有花呗、京东白条等支付方式。其中,在淘宝平台,部分手机类商品使用花呗支付可享受12期免息,京东商城的京东白条也推出消费贴息福利。 淘宝平台部分手机类商品使用花呗支付可享受12期免息。支付界面截图 “双11”促销大战中,面对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的竞争,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融资成本低,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银行分期真实年化普遍低于花呗、白条等消费贷工具;二是客群广泛,覆盖面广,覆盖储蓄卡、信用卡全客群,且可联动多平台细化优惠。 不过,周毅钦也指出,另一方面,银行消费贷的便捷性不足,流程相对较多,不及花呗、白条线上秒批便捷。用户数据积累不足,所以画像构建比较滞后,难以像互联网大厂实现千人千面的针对性营销。 今年以来,银行业普遍息差承压趋势仍未改善。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双11的短期消费信贷期限短、用途明确,信用风险上升幅度有限,在商业银行可控范围内。”周毅钦称,风控措施可从多方面发力,要精准限额管控,基于客户信用评级、收入稳定性、过往的信用记录等情况设定动态授信额度,避免过度集中授信。 周毅钦进一步表示,同时,要实时交易监控,通过大数据识别异常交易,比如高频大额拆分支付、同一商户集中刷卡等套现特征;还要全流程风控强化,事前细化客群分层审批,加强贷前大数据征信、客户画像,筛除高套现倾向客户,事中联动电商平台核验交易真实性,事后建立定期复盘机制,对逾期风险早介入。 【2025-10-24】 杭州银行: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7662.65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7662.65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4.5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05%,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376626540.00104914387.002456712188.002025-10-2284634834.0081336018.002485000035.002025-10-21100582399.0081293860.002481701219.002025-10-2073406115.0064718899.002462412680.002025-10-1752718718.00146957669.002453725464.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23日融券偿还1.51万股,融券卖出2.4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1.0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2%,融券余额422.03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3410440.00249905.004220250.002025-10-22359379.00124716.004025373.002025-10-211506241.00163900.003786090.002025-10-20217987.00985039.002443749.002025-10-171126680.00485440.003212760.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4.61亿元,较昨日下滑1.13%,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3杭州银行-28092970.002460932438.002025-10-22杭州银行3538099.002489025408.002025-10-21杭州银行20630880.002485487309.002025-10-20杭州银行7918205.002464856429.002025-10-17杭州银行-93580463.00245693822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3】 上市银行稳规模拓收益 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转正 【出处】证券市场周刊【作者】杨千 上半年,在内外经营环境仍然承压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紧抓“量价平衡”主线,稳规模、拓收益。受扩表提速及非息驱动,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增速转正,盈利能力修复,展现出经营韧性。 本刊特约 杨千/文 根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1.04%(一季度为-1.7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8%(一季度为-1.2%),营收增速转正,盈利能力亦随之明显修复。 2025年上半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速为1.87%、-2.27%、5.34%、0.93%,较一季度分别提升3.38、1.64、2.38、0.7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13%、0.27%、7.04%、4.36%,较一季度分别变动1.96、2.29、1.55、-0.41个百分点。上市银行业绩分化仍较明显,国有大行营收改善幅度最大,股份制银行业绩仍承压,城商行表现出较高景气度,农商行利润增速持续下滑。 中报数据显示,多数上市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速边际回升,其中,营收增速高于10%的有西安银行(43.7%)、江阴银行(10.45%)、常熟银行(10.1%),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10%的有杭州银行(16.66%)、江阴银行(16.63%)、齐鲁银行(16.48%)、青岛银行(16.05%)、常熟银行(13.51%)、浦发银行(10.19%)。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收增速提升幅度较大。 从业绩贡献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规模、非息、费用,净息差仍是最主要的拖累项。在净利息收入方面,尽管净息差仍然承压,同比降幅较大(从2024年上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从1.54%降至1.42%,上市银行净息差从1.53%降至1.4%),但收窄幅度已明显放缓。与此同时,上市银行2025年二季度扩表提速,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速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7.92%,“价稳量增”驱动上市银行二季度利息净收入增速修复。 在非息收入方面,随着保险“报行合一”基数问题的消弭以及资本市场活跃度的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表现明显回暖,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为3.06%,较一季度提高3.78个百分点。此外,二季度债市表现平稳,部分银行或灵活兑现存量浮盈,以投资收益为代表的其他非息收入形成支撑。 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非息贡献明显提高,城商行节税有所贡献,股份制银行、农商行通过拨备反哺。国有大行非息收入在净利润增速中的贡献因子提高2.42个百分点至4.29%,其投资净收益同比增幅为45.88%,领先各类银行;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拖累加重,通过规模扩张和拨备反哺保持业绩平稳;城商行或仍通过投资利率债、公募基金等方式节税;农商行扩表相对乏力,仍依靠拨备反哺利润。 金融投资扩表提速 细分银行收入结构可知,上半年,资产扩表和非息收入贡献是主要支撑。从净利息收入来看,“量价平衡”是2025年银行经营的一大主线。在“量”上,去化“水分信贷”,侧重实体投向,关注资产质量。2025年上半年,面对弱需求、稳复苏的实体环境,大部分银行的信贷投放提质增效,拒绝“内卷式”规模扩张。 根据开源证券的分析,2025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不再过量供给低价信贷,部分银行主动压降票据贴现等贷款占比;第二,部分银行针对高风险客群主动收缩信用风险敞口,不过分下沉寻找需求;第三,落实落细政策部署,信贷资源继续向“五篇大文章”倾斜。与此相对应,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占比略降至55.8%,国有大行降至57.1%。 在信贷需求偏弱及银行主动压降低效信贷的策略下,部分银行的扩表思路活化,通过财政发力和主动配置依靠金融投资扩表。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增速为8.1%,基本保持平稳,而总资产增速明显抬升至9.6%,扩表提速主要是金融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增速为14.9%。 金融投资扩表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大型银行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在一级市场承接较多政府债券,二是在2025年一季度利率调整后的合适时点适当增加配置规模。此外,上半年,同业资产(主要银行间资金融出)规模恢复较多。因此,当前上市银行资产扩张体现出信贷属性略有减弱、资金属性有所增强的特征。 分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行继续扮演“压舱石”的角色,2025年上半年其总资产和贷款增速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总资产同比增速为10.4%,贷款同比增速为8.9%,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2024年同期“手工补息”整改形成的低基数,二是金融市场投资的增加。 股份制银行仍受限于信贷需求,总资产扩张乏力;城商行资产增速上行较多,除区域经济弹性之外,增加金融市场投资或是主因;农商行或因小微、零售领域的信用风险暴露,信贷节奏继续放缓,此外,2024年农商行介入金融市场较多,2025年由于负债流失压力和成本负担,金融投资力度不强,使其总资产扩张较慢。 2025年上半年存贷增速差延续修复,驱动非信贷资产增长。上半年,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增速提高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存贷增速差的修复,2024年上半年,经历“手工补息”整改后上市银行的存贷增速差快速回落至低点,除国有大行刚性扩表外,其他各类银行的金融投资增速均随之回落。上半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存贷增速差有明显修复,支撑其金融投资规模扩张。 此外,存款分布格局的调整也带来银行资产配置策略的分化,比如城商行、农商行的存贷增速差修复并不明显,尤其是农商行的金融投资增速偏低,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存款成本仍偏高,新增资产配置的负carry压力较大;2.存款脱媒至理财、基金、股市等,逐渐以非银存款形式回流国有大行;3.农商行信贷派生不足。 在“价”上,贷款定价边际企稳,存款成本有效释放,助力净息差收窄放缓。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环比一季度仅小幅收窄1个基点。根据中报数据测算可知,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4%,预计下半年净息差将企稳于这一水平。资产负债两端均有支撑因素:一是在“反内卷”的背景下,叠加成本底线的约束,贷款定价边际企稳;二是下半年仍有部分高息定存到期重定价,同时同业负债成本也开始明显下移,或逐渐向政策利率靠拢。 从非息收入来看,投资收益贡献显著,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回暖。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增长强劲,成为提振整体业绩的关键动力,投资收益贡献显著,尤其是国有大行同比增长46%,反映银行存量资产流转加快并灵活兑现债券浮盈。此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回暖,一方面是投行、顾问等中间业务向好,另一方面是代销基金、保险等财富业务在经历调整后重回增长轨道。 金融市场投资对上市银行的业绩贡献继续提高。根据开源证券的测算,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金融投资贡献收入占营收的29.5%,较一季度有明显恢复,趋势上继续提升(金融市场投资贡献收入主要指金融资产投资利息净收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城商行、农商行的营收贡献分别为40.7%与39.4%,由此可见,中小行在存贷业务拓展压力大的情况下,主动求变提高金融市场投资收益能力,其交易性投资收入占比达20%以上。但由于2024年形成的高基数,以及2025年利率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小行是否能保持该项收入来源的稳定持续仍有待观察。 信贷扩张仍有挑战 展望下阶段银行资产负债的运行趋势,在“资产荒”背景下,银行业“反内卷”及存款“财富化”均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 在资产端,由于优质资产难寻,银行“扩表”不如“调表”,信贷需求或难快速恢复,下阶段应关注消费贷贴息等政策效果。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仍有一定的阻力,主要受限于需求不足,部分新增规模由企业短贷及票据贴现贡献。目前观察信贷需求或尚未明显修复,一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偏低且仍处于下行通道;二是票据转贴现利率跨过半年末后快速下降,且6个月和3个月利率倒挂,或反映部分银行对完成年末信贷规模信心不足。随着大型银行9月1日起消费贷贴息政策的陆续落地,零售信贷有望获得一定的支撑。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对公(不含票据)、零售、票据贴现同比分别多增3495亿元、少增1707亿元、多增6041亿元。国有大行票据贴现明显多增主要原因是2024年“手工补息”整改后同步挤出信贷水分,从而形成了低基数,实际上,2025年以来,国有大行的票据冲量行为已有所缓和,股份制银行或出于信贷结构优化考虑主动压降票据规模。在“涉房业务”方面,国有大行地产基建同比少增、城投多增,按揭同比改善。 在“反内卷”背景下,未来银行信贷业务将具备以下两个新特征: 首先,对公强、零售弱或仍持续,但基建撑规模、低价贷款冲量的思路在淡化。政信类及“五篇大文章”是银行信贷增长的基本盘。对公业务(尤其是政府相关项目)是避险选择:在经济不确定性尚存、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偏弱的背景下,零售信贷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风险暴露的双重压力。相比之下,投向科创、绿色金融、制造业升级等对公领域,虽然有定价不高的问题,但资产质量或更可控,属于“反内卷”中追求较强确定性的逻辑。 “强对公”不是抢对公,基建开始由“发动机”到“压舱石”的角色转变。过去,银行可能将基建贷款作为年初“抢开门红、冲规模”的利器。而现在,它的角色更多是稳定信贷大盘、保障资产质量的“压舱石”。同样,在规模诉求很强的阶段,银行为了抢占优质项目和客户,往往集中投放,容易推高负债成本、压降资产收益,形成“内卷”的典型特征。淡化规模诉求,银行或将更多退出不利于自身盈利的非理性竞争。 “弱零售”不是不做,而是针对性的拓。消费贷等领域价格战在自律约束下逐渐收敛,下阶段银行零售业务“反内卷”或从同质化的规模竞争逐步转向基于风险定价和专业能力差异化经营的新阶段。未来的赢家不一定是客户最多、规模最大的银行,而是能更好地平衡“量价险”,并能在特定领域构建起核心竞争力的银行。 其次,部分上市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特点鲜明。一是部分传统零售/小微领域优势行快速发力对公,代表性银行如邮储银行、宁波银行,2025年上半年对公信贷同比大幅多增;二是股份制银行结构调整较为迅速,对公压降票据贴现,零售减少经营贷,按揭恢复正增长,上半年,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票据贴现规模收缩超过1000亿元,与此同时,对公贷款仍实现同比多增,反映出相对高收益的一般性信贷发力,有效稳定了资产生息水平。在零售方面,部分银行消费及经营贷收缩,按揭贷款恢复正增长(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合计增长1948亿元,2024年同期基本为零增长),反映出风险策略及业务结构调整思路。三是国有大行对公涉房信贷力度减轻,上半年对公房地产贷款仅新增1062亿元,同比少增2280亿元。 金融投资“卷交易”空间不大,需寻找拓收益渠道,海外债、信用债、政金债、基金投资等与2024年的利率环境不同,2025年面临内外多重不确定性,“内卷式”的博交易价差策略很难奏效。根据中报数据测算,上市银行2024年自营交易盘收益率约为3.82%,2025年上半年已降至2.05%(年化)。剔除农业银行后(其投资收益显著高于可比同业,主要是贵金属投资贡献较多,不具有代表性),上市银行自营交易盘收益率在1.5%左右,已落后于配置票息。 2025年上半年,各类型银行中自营交易盘收益表现较为突出的分别是:国有大行中的农业银行(14.25%)、中国银行(2.22%);股份制银行中的兴业银行(2.24%);城商行中的青岛银行(2.06%);农商行中的张家港行(5.56%)、沪农商行(2.46%)等。 通过观察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对各类债券的增减情况可以判断,部分银行已经在积极拓展收益来源。参考低利率时期的海外银行经验,上市银行增加海外债券配置。观察部分上市银行在2025年开始出现类似的特征,某上市银行上半年FVOCI账户增加境外政府债、信用债投资,AC账户大量增配了境外信用债。 为应对“资产荒”,银行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海外,但需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期限,因短债收益率较低,对提升整体收益帮助有限,而超长期债券利率风险和价格波动较大,由此推测银行偏好的境外债券主要是中等期限;二是汇率风险,银行在增配境外债券时,通常会使用外汇衍生品(如远期合约、货币互换)来对冲;三是账户策略,基本会以FVOCI及AC为主要配置资产,避免影响当期利润。 随着信贷节奏的放缓和新资本办法的应用,银行资本压力缓解使得信用债、基金等配置空间增加。当前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压力整体较轻,资本管理视角可能给予信用债等品种一定限额的放松,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持有信用债占比7%,其中,FVOCI持有占比12%。国有大行上半年信用债投资余额增加2649亿元,除政府债外为最大增持项,部分银行对信用债的增持或出于避税考虑通过信用债基形式实现。 但基金的配置行为出现分化,2025年的利率债基收益欠佳,部分银行或出于对收益波动容忍度的考虑,对基金持债久期做更严格的约束,或者直接赎回相关产品。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银行(-771亿元)、光大银行(-603亿元)、浦发银行(-209亿元)收缩基金规模较多;城商行则是宁波银行(-341亿元)、上海银行(-290亿元)、南京银行(-185亿元)赎回较多。 存款“财富化”效应初现 在负债端,存款“财富化”或带来流动性管理的挑战,尤其是活期化、短期化及非银化的挑战。 参考海外银行的历史经验,存款活期化是低利率时期银行负债结构的代表性特征。在存款降息的背景下,随着2025年密集的高息定存到期以及资本市场的回暖,存款可能正迈入“财富化”阶段。“财富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定存利率持续走低,陆续到期的超额储蓄被动挤出,保守的投资者会转向固收理财、保险、债券基金等产品;二是股市情绪不断提振,部分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也在缓慢尝试红利ETF等产品,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则可能提前支取定存投入市场。 目前,M1增速抬升主要是低基数的影响,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近期,M1增速回升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低基数效应,2024年“手工补息”整改,大量挤出对公活期存款,预计基数效应在四季度才基本消退;2.财富效应推动资金活化,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股市情绪向好,企业生产活力恢复,投资者更愿意持有活期存款再投资;3.化债资金清偿欠款和财政支出加大;4.信贷节奏不平衡导致冲量派生活期存款,6月、7月均观察到信贷冲量特征(6月是企业短贷、7月是票据),侧面反映银行信贷节奏失衡,6-7月上旬可能整体疲弱,下旬加速冲规模,使得部分贷款派生存款留存于账上。 存款搬家可能还处于初期,居民风险偏好尚未明显修复。从居民信贷加杠杆的意愿以及过去几年存款加速定期化能可以判断居民风险偏好仍较低,未来收入预期等仍有不确定性。因此,即使定存到期也不一定全搬去股市,也有可能形成活期存款形式的“观望资金”。从日本银行的负债结构来看,低利率阶段定期存款不断减少但大部分转化成“现金+活期存款”的形式。 存款利率如果继续下调,有催化其利率敏感性的可能,当存款付息率突破“临界点”,原本保值需求会退而求其次,被动挤出超额储蓄。一般而言,存款的利率敏感性会随着利率下降而减弱,也就是说,当存款利率越来越低,愿意继续存放在银行的客户大概率不取走了。但这有一个临界点,好像一瓶水的重心一样,开始会随着水位的下降而降低,但当水位降到极低时重心会快速抬升,因此时机会成本已经不高。 定存短期化是银行主动调节期限结构以及客户增加流动性的双向结果。根据国有大行存款挂牌利率,2025年5月调降后,3年期和1年期定存利差收窄至30个基点,较2022年下降 65个基点,存款期限利差收窄导致定存短期化。与此同时,在低利率环境下,为降低负债成本,银行也倾向主动缩短存款期限,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存款平均剩余期限为1.4年,较2023年已开始有明显下降。 根据开源证券的估算,2025年下半年、2026年分别有约16.8万亿元,28万亿元高息定存到期(原始期限2年以上),这些存款很难用原有同样的产品续接,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额度可能供给不足,偏好长期存款的客户可能买不到,也有的客户会主动转向一些短期存款增加流动性。 存款非银化将使存款在各类机构重新分布,目前,国有大行不缺钱但“质量差”。存款(超储)分布状态对银行间流动性有重要的影响。竞争存款就是竞争超储,超储的总量是一定的,分布状态能极大地影响资金松紧。因为流动性主要通过央行—国有大行—中小行—非银的途径进行传导,这个链条是相对单一的,如果分布在国有大行,而国有大行因为一些原因不能融出,或是只能高价融出,这必然会导致下游银行资金偏紧;如果分布在中小行,导致国有大行备付不够,资金面也会偏紧;如果挤出银行体系到非银,因为非银的负债端很不稳定,资金面波动也会放大。 因为银行揽储资源禀赋、扩表需要、业绩考核等诉求不同,会导致银行竞争存款的策略差异。如此前小行可能通过超自律定价、主动负债等竞争存款,EPA在全国自律和各省级自律的要求不同,包括各省之间,利率调整的节奏也不同,有时会看到跨省存款现象。但是有时小行存款抢多了,资产端没有特别多贷款需求,就形成冗余配债资金;国有大行因为存款报价没有优势,所以过去有一段时间通过“手工补息”来竞争。这些规模导向的内卷行为逐步被规范后,存款的再分布呈现自然分布的状态。由于国有大行托管牌照的优势,因此目前的典型变化是,小行的储户将存款转去银证存管账户、理财账户、基金产品等,就会形成国有大行的非银存款。 存款再分布的影响是国有大行存贷增速差延续修复,小行冗余配债资金压缩。非银存款回流大行的一个效果是存贷增速差修复,“存贷匹配缺口”压力减轻,因此,国有大行的流动性在头寸上并没有太大压力;对于小行而言则是没有那么多冗余配债资金,加上存量负债成本较高的负carry压力,后续配债力度或有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大行目前正处于钱多但“质量差”的阶段,“质量差”主要指稳定性,其次指成本。头寸(缺口)压力虽然减轻,但流动性风险指标压力和成本负担可能加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非银存款的指标惩罚:高利率敏感性、放大期限错配、加速LCR下滑等。非银存款大部分被认定为非核心负债,计算期限错配时视同隔夜负债,若非银活期存款过快、集中增长将使资产端无法新增长久期资产,进而影响收益。在流动性风险指标上,LCR、NSFR均对这种劣质负债带有惩罚机制,短期不稳定的特征也会影响90天流动性缺口率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等指标。 二是非银存款的成本负担:较同等期限一般性存款付息溢价,如果居民储蓄大量入市,存款结构转化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冲掉高息定存重定价的成本释放效果。 关注同业存单“量价期”信号 虽然净融资收缩,但近期国有大行1年期NCD利率相对刚性,或反映银行的中长期负债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管控诉求。 在同业存款被自律管控后,同业存单发行的“量价期”是观察司库负债策略的最有效信号。狭义的司库负债可以理解为银行流动性管理中比较市场化、相对自主可控的资金来源,比如央行工具、同业拆借、卖出回购、发行同业存单或金融债券等。 司库负债管理主要有头寸、指标和成本三方面的考虑,一般而言,平头寸(补缺口)是第一要务,需要保障资金来源与应用在量上的匹配;指标管控独立于司库处室,但需司库操作配合;成本通常不是司库重点,而由财务部门来把控,但近几年银行息差压力加重,一些银行的操作更精细化,对司库负债成本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尤其在NCD的发行策略上更“择机、择量、择期限”。 同业存单“量价”能反映司库吸收负债在平抑缺口和成本管控之间的权衡,同业存单的供给期限选择,能体现出“日间流动性管理”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管理”的差异。头寸管理和指标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头寸管理重视资金充裕安全,兼顾成本和运营效率;指标管理则重点满足监管要求,守住风险底线。 在利率下行期,如果出于头寸管理的角度,可能愿意发3个月,因为这样方便到期滚动续作置换更低成本资金,也能跨季;如果处于风险指标管理的角度,因核心存款对指标最有利但其增长有很多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在季末指标管控的时候处于被动,可能更倾向发长期限9个月和1年期,这样就能把NSFR提前推高,从而留出空间。 与目前国有大行所处的情况比较接近的是,头寸缺口压力不大,所以NCD净融资在收缩。但随着居民储蓄陆续向非银存款转移,LCR、NSFR等指标开始下降,银行对中长期资金仍有刚性偏好,因而1年期NCD发行利率仍较高。在实践中,银行的指标管理并不是静态的,因为能看到未来各重要时点的同业负债到期节奏,所以一般讲究熨平波动,尽量避免大量集中到期。 目前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对央行的依赖度在提高,存款活化及非银化直接推升银行的中长期负债需求,央行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最后补缺口的职能。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框架下,银行体系永远“有求于”央行,因此,理论上央行只要控制住了源头(国有大行净融出),那么对资金面的调控效果是很强的,但实际上由于存款的分布状态在“内卷”行为下比较混乱,比如国有大行“手工补息”、小行超自律等竞争,以及“手工补息”被整改后非银钱多,国有大行开始高价吸收同业存款等,有时调控效果就会打折扣。目前已经几无高息套利性的存款漏洞,自然状态下由于小行没有托管牌照,所以存款通过“非银化”源源不断回流国有大行。 但存款的活化及非银化将直接增加银行的中长期资金需要,目前基础货币对应高OMO 余额下的“短钱”,一旦央行态度收紧,资金面波动可能放大。下阶段若存款财富化效应继续加速,那么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问题可能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继续每月操作多次买断式逆回购,或公开买卖国债来改善流动性就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2025-10-23】 杭州银行:10月22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出1830.04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2080.53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ETF资金研究 据本站iFind,杭州银行10月22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出1830.04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2080.53万元,5日累计净流入6623.02万元,20日累计净流入2.55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2.07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1830.043日累计-2080.535日累计6623.0220日累计25491.2860日累计20681.35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浙江国资ETF(515760),持仓占比为9.90%,申购资金净流入14.14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浙商之江凤凰ETF(512190),持仓占比为8.38%,申购资金净流入0.00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银行ETF基金(515020),持仓占比为2.48%,申购资金净流入32.65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银行ETF南方(512700),持仓占比为2.57%,申购资金净流出549.09万元。重仓杭州银行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515760浙江国资ETF9.90%+14.14512190浙商之江凤凰ETF8.38%0.00512870杭州湾区ETF4.16%0.00512800银行ETF2.66%-149.64512820银行ETF龙头2.66%-35.99515290银行ETF天弘2.61%-391.38517900银行AH优选ETF2.61%+3.96512700银行ETF南方2.57%-549.09512730银行ETF指数2.54%0.00159887银行ETF2.48%-21.03 【2025-10-23】 杭州银行: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8463.48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8463.48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4.8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09%,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284634834.0081336018.002485000035.002025-10-21100582399.0081293860.002481701219.002025-10-2073406115.0064718899.002462412680.002025-10-1752718718.00146957669.002453725464.002025-10-1650112005.00128366791.002547964415.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22日融券偿还7600股,融券卖出2.1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5.9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7%,融券余额402.54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2359379.00124716.004025373.002025-10-211506241.00163900.003786090.002025-10-20217987.00985039.002443749.002025-10-171126680.00485440.003212760.002025-10-16550602.0034209.002554272.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4.89亿元,较昨日上升0.14%,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2杭州银行3538099.002489025408.002025-10-21杭州银行20630880.002485487309.002025-10-20杭州银行7918205.002464856429.002025-10-17杭州银行-93580463.002456938224.002025-10-16杭州银行-77713373.002550518687.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3】 银行:赎回优先股 青睐永续债 【出处】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10月21日晚间,上海银行公告称,该行拟于2025年12月19日赎回2亿股优先股,每股面值100元,总规模200亿元。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宣布赎回优先股或下调其票面股息率,反映出银行业在资本结构管理方面的积极调整。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通过赎回高息存量优先股、发行低息新工具,是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效率的必然选择。 多家银行赎回优先股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发布赎回优先股公告。 据悉,上海银行此次赎回的优先股为2017年12月非公开发行,发行规模200亿元,发行利率5.20%,2022年调整为4.02%。 进入10月以来,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先后发布公告表示,将赎回一批先前发行的优先股。 据悉,优先股介于股和债之间,是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自2014年优先股市场重启以来,多家银行成功发行优先股,用于补充资本。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A股上市银行累计发行境内优先股规模约8371.50亿元。截至2025年10月22日,共有存续银行优先股28只,存续规模为7011.50亿元。 “综合来看,发行人是否行使优先股赎回权,需要综合考虑自身资本充足率状况及再融资成本。”华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强调,在当前利率下行环境中,银行主动赎回优先股的动力较强。其中固定溢价较高的优先股,因其未来付息成本较高,银行赎回旧券、重新低息融资的动力较强烈。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当前银行业集中赎回优先股首先是出于成本优化考量,2015—2017年发行的优先股票面股息率普遍在5%—6.5%区间。而近年来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市场接受度提升,发行成本明显下降,为银行提供了资本置换的有利时机。 早在主动赎回优先股前,已有银行下调优先股票面股息率。由于多数银行采用分阶段调整的票面股息率定价方式,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在新的股息率调整期选择下调优先股股息率。 不过,上述银行调整过的优先股票面股息率位于3.60%—3.80%,虽较此前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同期永续债的发行利率。例如,浦发银行“浦发优2”票面股息率由4.81%下调至3.80%,而该行于2025年6月发行的2025年第一期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票面利率仅为2.03%,成本优势明显。 旨在优化资本结构 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均较上季度末有所上升,行业整体资本水平稳健。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9年以来,银行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优先股发行逐步减少,永续债成为“主流”。2021年至今,未有银行新发优先股。 而“二永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发行活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二永债发行规模已突破1.26万亿元,票面利率普遍低于3%。其中,部分国有大行、股份行发行的“二永债”票面利率低于2%,如工商银行7月10日发行的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仅为1.88%。 曾刚表示,在净息差收窄、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通过赎回高息存量优先股、发行低息新工具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效率。 他进一步指出,永续债将成为其他一级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其免税优势使实际成本较优先股低约1-1.5个百分点,且发行机制更灵活,已获得保险、理财等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二级资本债将继续承担二级资本补充的主力角色,其成熟的市场机制和相对较低的发行门槛使其保持吸引力。 后续,银行业除了借助外部资本工具之外,需更加重视内源性资本积累,通过提升ROE水平、优化利润留存比例、加强轻资本业务拓展来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总体而言,未来资本补充将更加注重成本与效率的平衡,资本管理将从工具选择向全面经营管理深度延伸。”曾刚强调。 【2025-10-23】 资本优化提速 多家银行赎回优先股 【出处】证券日报 近期,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密集启动优先股赎回计划,部分银行单次赎回规模达百亿元级别。 业内人士认为,此类集中赎回本质是银行主动应对经营压力、优化资本使用效率的战略性选择。从行业影响来看,优先股集中赎回正在重塑银行业资本管理底层逻辑,未来银行资本补充或呈现出多元化、成本降低等趋势。 银行赎回动作频频 10月21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审核同意,该行拟于2025年12月19日全额赎回2017年12月份非公开发行的2亿股优先股,每股面值100元,总规模为200亿元;10月20日,杭州银行宣布,计划于2025年12月15日全额赎回2017年12月15日非公开发行的1亿股优先股,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宁波银行则计划于2025年11月7日赎回2018年11月份非公开发行的1亿股优先股,发行规模亦为100亿元。 国有大行亦积极参与。例如,中国银行已于2025年3月份完成全部境外优先股赎回;工商银行也在2025年9月份完成29亿美元优先股赎回。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业密集赎回优先股,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成本优化考量,2015年至2017年发行的优先股票面股息率普遍在5%至6.5%区间,在当前利率持续下行、净息差收窄的环境下,这类高息优先股已成为银行资本成本的重要负担。通过赎回并以更低成本工具替代,可显著降低财务费用;另一方面是资本结构调整需求,随着国内监管要求趋严,银行需要优化其他一级资本构成,减少对优先股的依赖,转向更灵活、更符合监管导向的资本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是优先股的主要发行主体。优先股属性特殊,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既可设置赎回权、回售权,又像债券一样约定“票面股息率”,且早年发行的优先股普遍具有股息率高、投资风险低的特点。不过,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已率先启动优先股票面股息率下调。例如,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均在新的股息率调整周期内完成下调,调整后多数股息率降至4%以下,但这一水平仍高于银行新发债券利率。 加速资本结构重塑 上市银行作为优先股的主要发行主体,此前常利用这一工具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但近年来,随着高息优先股赎回增多且新发规模受限,优先股整体规模呈收缩态势,部分银行已转向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利率更低的资本债券。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前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市场接受度提升,发行成本明显下降,为银行开展资本置换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窗口。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用低成本资本工具置换高息优先股,既能优化负债成本结构、缓解财务压力,又能在净息差收窄背景下提升资本回报率,推动行业资本结构向“以永续债、二级债为主”的格局转变,同时还可以倒逼银行强化精细化资本管理,在监管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平衡外源性资本补充与内源性资本积累的关系。 曾刚表示,优先股集中赎回正在重塑银行业资本管理的底层逻辑,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工具加速多元化,银行将更倾向使用发行灵活、具备免税优势的永续债,同时积极探索转股型资本债等创新品种;二是资本管理理念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更注重资本使用效率与风险加权资产的优化;三是行业监管与管理升级,监管部门或进一步完善资本工具规则,推动银行业从被动满足监管要求,转向主动开展资本管理。 在曾刚看来,随着高息优先股逐步到期,银行资本补充将呈现“永续债为主、多元工具并举、内生增长为基”的新格局。其中,永续债成其他一级资本补充首选,二级资本债继续担当二级资本补充主力,市场机制成熟、发行门槛低,减记型二级资本债等创新工具加速涌现,适配差异化监管要求。此外,银行将更注重内源性资本积累,通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ROE)、优留存等增强“造血”能力,中小银行或多借专项债、战略入股融资。 【2025-10-22】 1亿股!杭州银行拟全额赎回“杭银优1”优先股 【出处】中证网 近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对其赎回“杭银优1”优先股无异议的意见。 2017年12月15日,杭州银行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发行“杭银优1”,发行数量为1亿股,发行规模为100亿元。杭州银行拟于2025年12月15日全额赎回“杭银优1”。 业内人士表示,杭州银行此次全额赎回“杭银优1”,背后有着成本优化的考量。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若杭州银行在赎回优先股后,通过发行利率更低的资本工具,进行“赎旧发新”,有望优化其负债成本,同时,为后续业务发展预留更充足的空间。这一操作从侧面反映了银行在资本管理上的精细化能力。 【2025-10-22】 杭州银行:10月21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出1348.64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4549.36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ETF资金研究 据本站iFind,杭州银行10月21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出1348.64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4549.36万元,5日累计净流入1.26亿元,20日累计净流入2.76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2.37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1348.643日累计4549.365日累计12631.0920日累计27559.460日累计23665.9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浙江国资ETF(515760),持仓占比为9.95%,申购资金净流入0.00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浙商之江凤凰ETF(512190),持仓占比为8.53%,申购资金净流入0.00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银行ETF基金(515020),持仓占比为2.48%,申购资金净流入45.39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银行ETF(512800),持仓占比为2.67%,申购资金净流出346.04万元。重仓杭州银行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515760浙江国资ETF9.95%0.00512190浙商之江凤凰ETF8.53%0.00512870杭州湾区ETF4.22%0.00512800银行ETF2.67%-346.04512820银行ETF龙头2.67%-104.97517900银行AH优选ETF2.62%+3.95515290银行ETF天弘2.61%+15.00512700银行ETF南方2.58%+44.93512730银行ETF指数2.54%-2.14159887银行ETF2.48%-102.48 【2025-10-21】 深圳燃气完成1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出处】本站7x24快讯 深圳燃气公告称,公司第五届董事会二十二会议同意24个月内申请注册不超15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有效期2年。公司于2025年2月25日完成150亿元注册,并于10月20日完成发行2025年度第三期科技创新债券,简称“25深燃气SCP003(科创债)”,期限269日,计划和实际发行总额均为15亿元,票面利率1.64%,主承销商为北京银行,联席主承销商为杭州银行。 【2025-10-21】 杭州银行:10月20日获融资买入7340.61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20日获融资买入7340.61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4.6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07%,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073406115.0064718899.002462412680.002025-10-1752718718.00146957669.002453725464.002025-10-1650112005.00128366791.002547964415.002025-10-15107478497.0074299128.002626219201.002025-10-1477869264.00241558857.002593039832.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20日融券偿还6.01万股,融券卖出1.33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1.8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6%,融券余额244.37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0217987.00985039.002443749.002025-10-171126680.00485440.003212760.002025-10-16550602.0034209.002554272.002025-10-1545052.00624292.002012859.002025-10-14625901.00115848.002592099.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4.65亿元,较昨日上升0.32%,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0杭州银行7918205.002464856429.002025-10-17杭州银行-93580463.002456938224.002025-10-16杭州银行-77713373.002550518687.002025-10-15杭州银行32600129.002628232060.002025-10-14杭州银行-163135544.00259563193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0】 降成本、优结构,多家银行密集赎回优先股 【出处】蓝鲸财经 蓝鲸新闻10月20日讯(记者 金磊)10月20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17年12月15日非公开发行了1亿股优先股,简称“杭银优1”,发行规模为100亿元。近日,杭州银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办公室关于该行赎回优先股的意见,对该行赎回本次优先股无异议。该行拟于12月15日全额赎回本次优先股。 事实上,已有银行将优先股票面股息率下调,近期还有多家银行密集启动优先股赎回计划。 此前宁波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于2025年11月7日全额赎回1亿股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赎回规模达人民币100亿元。该优先股每股面值100元,代码为“140007”,简称“宁行优02”。 据了解,此笔宁波银行优先股于2018年11月非公开发行,发行规模为100亿元,票面股息率为5.30%。自2023年11月7日起,“宁行优02”第二个计息周期的票面股息率调整为4.50%。 9月12日,上海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其2017年发行的200亿元优先股将于2025年12月19日全额赎回,目前已获上海金融监管局同意。 5月24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报金融监管总局审核同意,拟于 2025年7月1日赎回 2014年12月、2015年6月、2019年4月的三期、合计560亿元优先股。 除此之外,国有大行也有积极跟进,工商银行于2025年9月23日完成29亿美元优先股的赎回。今年3月5日,中国银行同样宣布完成赎回其1.98万股的全部境外优先股。 有银行从业人员对蓝鲸新闻表示,银行业集中赎回优先股的背后或出于的是对资本补充工具的成本考量。优先股介于股和债之间,可以设置赎回权和回售权,也类似于债券,具有“票面股息率”。早年发行的优先股股息率普遍较高,投资风险较低,因此受到投资者青睐。例如上述发行的优先股股息率普遍高达5%以上。相比于优先股,近年来不少银行开始转向发行利率更低的资本债券,例如二永债等,发行利率仅2%左右,成本差异显著。 自2020年开始,不再有上市银行公开发行优先股的案例。近年来,永续债成为银行资本补充的主流方式。随着近年来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使用趋于成熟,监管审批效率提升,目前赎回后续发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化资本管理操作。 对于银行来说,转债赎回可以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并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成本;同时也在寻求以更低利率发行新债,从而有效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负债结构。 【2025-10-20】 杭州银行:拟全额赎回100亿元优先股 【出处】本站7x24快讯 杭州银行公告,公司于2017年12月15日非公开发行了1亿股优先股,发行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2025年8月27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行使优先股赎回权的议案》,同意公司在取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批准后,按照票面金额加当期该部分优先股已宣告且尚未支付的股息的赎回价格全部赎回优先股。近日,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办公室关于公司赎回优先股的意见,对公司赎回本次优先股无异议。公司拟于2025年12月15日全额赎回本次优先股。 【2025-10-20】 杭州银行:10月17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入4799.85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1.29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据本站iFind,杭州银行10月17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入4799.85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1.29亿元,5日累计净流入2.22亿元,20日累计净流入2.91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2.40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4799.853日累计12881.585日累计22171.6320日累计29092.6260日累计24007.06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浙江国资ETF(515760),持仓占比为9.82%,申购资金净流入0.00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浙商之江凤凰ETF(512190),持仓占比为8.26%,申购资金净流入0.00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银行ETF(512800),持仓占比为2.64%,申购资金净流入3119.14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银行ETF(159887),持仓占比为2.46%,申购资金净流出47.16万元。重仓杭州银行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515760浙江国资ETF9.82%0.00512190浙商之江凤凰ETF8.26%0.00512870杭州湾区ETF4.11%0.00512800银行ETF2.64%+3119.14512820银行ETF龙头2.64%+224.44517900银行AH优选ETF2.60%+50.57515290银行ETF天弘2.59%+165.26512700银行ETF南方2.55%+8.45512730银行ETF指数2.52%+12.67159887银行ETF2.46%-47.16 【2025-10-18】 杭州银行: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5271.87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5271.87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4.5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06%,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1752718718.00146957669.002453725464.002025-10-1650112005.00128366791.002547964415.002025-10-15107478497.0074299128.002626219201.002025-10-1477869264.00241558857.002593039832.002025-10-1391258083.00221757636.002756729425.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17日融券偿还2.96万股,融券卖出6.8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12.6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1%,融券余额321.28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171126680.00485440.003212760.002025-10-16550602.0034209.002554272.002025-10-1545052.00624292.002012859.002025-10-14625901.00115848.002592099.002025-10-13428400.0089775.002038050.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4.57亿元,较昨日下滑3.67%,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17杭州银行-93580463.002456938224.002025-10-16杭州银行-77713373.002550518687.002025-10-15杭州银行32600129.002628232060.002025-10-14杭州银行-163135544.002595631931.002025-10-13杭州银行-130138269.00275876747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17】 杭州银行推多项促消费举措 金融助力推高假日消费 【出处】中国网财经 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复苏强劲。据央媒报道,全国出游 8.88 亿人次、花费超8000亿元,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 4.5%,多项数据创新高。在这波消费热潮中,杭州银行以多元信用卡活动为核心,推出促消费举措,用心助力消费。 多场景覆盖 商圈活动成效显著 针对国庆假期消费特点,杭州银行信用卡设计了分阶段、分场景的优惠方案。在餐饮领域,推出“正餐满100元减50元”和“轻餐满30元减15元”两类优惠券。活动期间,无论是餐饮还是百货,客单价明显提升。同时,杭州银行网周三公里活动持续进行,通过向网点指定的联动营销商户,定向投放“新户活动券、存客满减、随机立减”等支付活动,将银行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网点周边的社区和商业区,建立“网点+商户联动营销”的促消费机制。衍生出网周商超拓新模式、代发产业园促留存模式、住宅区商户拓新模式、老字号品牌场景模式、品牌连锁店模式等多种场景模式。目前,网周活动联动商家已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宁波、台州、丽水、嘉兴等27个省内外区域,与零售、餐饮、娱乐等超2700家商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触达客户消费38.2万笔,参与客户22.6万人次。 覆盖全面的权益活动,既提升消费,又促进合作商户销售额的增长,推动了商业圈的发展。 文娱出行双向发力,拓展消费场景边界 针对假日文化旅游市场热点消费,杭州银行提前推出信用卡系列旅游优惠活动,包括携程/去哪儿“满999元减50元”、飞猪旅行“满299元减20元”、12306“满50元减5元”等优惠。使用杭州银行银联、运通信用卡在境外消费还可享笔笔返现3%的优惠,助力跨境消费复苏。同时,结合国庆档热门影片的上映,信用卡中心推出“云影票5折观影”活动,让市民在身心放松的同时,享受到了杭州银行信用卡带来的福利。 轻松便捷消费贷款,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为更好满足不同客户贷款需求,杭州银行通过创新产品,对原有“明星产品”公鸡贷进行优化,推出针对普通授薪客群的“杭小花”品牌,实现了公积金、社保、学历、房产等多维度给额模式,期限多样。打破了传统银行贷款模式,让客户享受了“不跑银行即可贷款”的优质服务新体验。 【2025-10-17】 券商观点|金融行业双周报:关税扰动再起,银行红利价值凸显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17日,东莞证券发布了一篇非银金融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关税扰动再起,银行红利价值凸显。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截至2025年10月16日,近两周银行、证券、保险指数涨跌幅分别+5.53%、-0.57%、+6.27%,同期沪深300指数-0.48%。在申万31个行业中,银行和非银板块涨跌幅分别排名第2、12位。各子板块中,重庆银行(+15.90%)、广发证券(+8.98%)、新华保险(+12.21%)表现最好。 周观点:银行:本周外围关税扰动再起,随着11月11日中美暂停“对等关税”展期截止日的临近,市场不确定性升温,资金偏好转向避险的防御性板块,银行等高股息红利资产成为避风港。加之银行板块经历前期回调后,估值已回落至吸引力区间,配置性价比提升。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政府债券贡献同比少增,主要为今年财政政策发力前置,增量贡献较去年同期走弱。信贷需求方面,企业端短期贷款多增,中长期贷款少增,在反内卷政策背景下企业新增投资放缓。M1与M2剪刀差为1.2个百分点,环比收窄1.4个百分点,资金“活化”程度提高。展望后市,资金向银行板块迁移的逻辑仍为确定性稀缺时代对相对安全边际的追逐,只要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的核心矛盾未发生根本性扭转,险资、被动资金以及公募基金等增量资金对高股息、低估值的银行股的配置需求就会持续存在,该逻辑在强化分红、驱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红利与稳健基本面的共振下,正推动银行股实现估值重塑。 证券:市场行情火热环境下券商持续受益。一是1至8月印花税大增暗示三季报业绩表现强势,近期财政部发布2025年1—8月财政收支情况,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187亿元,同比增长81.7%。8月单月实现251亿元,同比增长225.97%,环比增长66%。印花税收入与券商经纪收入挂钩,由此可预测券商三季报业绩表现强势。二是成交额持续放量,8月中旬以来,日均成交额持续维持2万亿元以上,个别日期突破3万亿;截至目前A股今年总成交额已超过300万亿,同比上年同期数据的约150万亿已翻倍,券商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预期暴增。三是两融余额屡创新高,近期已保持多日2.4万亿元以上(上年同期数据约1.4万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利好券商利息收入。四是政策继续发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于9月23日召开,会议指出,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互换便利增持有望促进资金流入,从而利好市场表示。 保险:新华保险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预增公告,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预计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公司表示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进而实现净利润同比实现较大增长。近年来,上市险企响应保险资金入市号召,投资资产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各险企加大权益市场布局,股票OCI占比提升,今年国内资本市场回暖带动险企投资收益增长。负债端方面,各险企加大分红险产品推广力度,积极布局银保渠道,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实现高增长,驱动新业务价值显著提升。中长期来看,行业估值仍有较大向上空间,在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鼓励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支持险资加大权益投资比例。在股债跷跷板效应推动下,长期利率企稳回升,缓解利差压力,抬升权益资产内在价值,利好板块估值向上修复。 投资建议。银行:建议关注成都银行(601838)、宁波银行(002142)、杭州银行(600926)、常熟银行(601128)、招商银行(600036)、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和中信银行(601998)。保险: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新华保险(601336)。证券:浙商证券(601878)、国联民生(601456)、方正证券(601901)、中国银河(601881)、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国泰海通(601211)。 风险提示:贸易战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银行海外业务收益受损、风险敞口扩大的风险;关税战贸易战扰乱产业链供应链,银行对相关企业信贷投放回笼困难,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风险;代理人流失超预期、产能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导致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超预期下滑的风险等。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17】 券商观点|9月信贷收支表点评:非银存款波动加剧,大小行投债思路分化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17日,开源证券发布了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非银存款波动加剧,大小行投债思路分化。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非银存款波动对大行资负头寸缺口影响加剧9月大行存贷增速差(存款-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延续回落状态,大行存贷增速差拉大至-1.64%(8月为-0.79%),中小行延续修复,存贷增速差为3.66%(8月为3.60%)。剔除非银存款影响后,大行存贷增速差负缺口收窄,小行存贷增速差回落,2025年以来非银存款波动性加剧,对大行资负头寸缺口影响变大。 负债端:存款活化趋势延续,大行非银存款转化为一般性存款 9月末大行存款增速为7.25%,环比-0.96pct,中小行为9.12%,环比-0.19pct。 1、一般性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9月大小行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均呈现出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转化趋势。(1)居民存款:一方面伴随定存利率多轮下调,部分高息定存到期后未续作,转化为观望资金(活期存款),另一方面,权益市场表现震荡,股市资金或从托管账户回流至银行表内。9月大行和中小行居民活期存款同比分别多增7352亿元和3253亿元,居民定期存款则分别同比少增2822亿元和2199亿元。(2)企业存款:活化特征明显,小行保证金存款回落。9月大小行企业活期存款分别同比多增3676亿元和3221亿元,大行或受益于短贷冲量后的部分资金留存。小行保证金存款同比少增2204亿元,源于小行季末票据冲量行为减弱。 2、非银存款增长分化:高基数+居民资金或从股市回流,大行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少增约2万亿元;小行表现稳定。9月权益市场高位震荡,居民资金入市进程暂缓,叠加2024年高基数影响,大行非银存款流失向一般性存款转化。资产端:信贷需求偏弱,债市利率或已至大行合意区间,配债力度走强 1、贷款:大行9月贷款增速为8.88%,中小行为5.46%,大行增速较高,且降幅更小,反映其季末仍有一定规模诉求,结构上倾向用短贷代替票据冲量,短贷同比+2882亿元,票据同比-3537亿元,小行信贷投放更注重量价平衡,冲量诉求不强,短贷和票据同比分别少增1145亿元和1300亿元。 2、配债:大行配置盘发挥债市稳定器作用,小行金市FTP更新滞后对配债行为形成掣肘。9月债市利率继续调整,10Y国债利率在1.80%~1.90%区间内运行,大行配置盘进场,主要买入短久期利率债和同业存单,虽然大行往往在利率上行阶段发挥稳定器作用,但很难推动利率趋势性下行。农商行配债力度下降,一方面FTP成本未能及时反映负债成本下降幅度,配置盘或仍处于负carry,对配债行形成制约;另一方面小行FVOCI账户占比已位于高位,资本约束下增量空间有限,债市调整后,农商行卖出利率债止盈。投资建议:红利重回价值区间,布局存款财富化时代的客群优势银行(1)资金属性——低配的权重股,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2)稳定红利及扩散逻辑,受益标的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3)兼具强盈利确定性及客群优势,受益标的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17】 杭州银行:10月16日获融资买入5011.20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16日获融资买入5011.20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5.4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16%,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1650112005.00128366791.002547964415.002025-10-15107478497.0074299128.002626219201.002025-10-1477869264.00241558857.002593039832.002025-10-1391258083.00221757636.002756729425.002025-10-10109751182.00183505870.002887228978.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16日融券偿还2100股,融券卖出3.3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55.0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6%,融券余额255.43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16550602.0034209.002554272.002025-10-1545052.00624292.002012859.002025-10-14625901.00115848.002592099.002025-10-13428400.0089775.002038050.002025-10-10609168.00324786.001676766.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5.51亿元,较昨日下滑2.96%,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16杭州银行-77713373.002550518687.002025-10-15杭州银行32600129.002628232060.002025-10-14杭州银行-163135544.002595631931.002025-10-13杭州银行-130138269.002758767475.002025-10-10杭州银行-88783667.00288890574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17】 中泰证券:9月M1增速继续提升 预计季末理财资金回流 【出处】智通财经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较去年同期少增2297亿元,新增规模高于一致预期(3.27万亿元)。9月M1增速继续提升,M2与M1的剪刀差继续缩小。9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21万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少增1.53万亿,预计活期存款考核压力下,季末时点理财等资金回流更加显著。银行股经营模式和投资逻辑从“顺周期”到“弱周期”,重点推荐江苏银行(600919.SH)、齐鲁银行(601665.SH)、杭州银行(600926.SH)、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等区域银行和大型银行。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社融情况: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较去年同期少增2297亿元,新增规模高于一致预期(3.27万亿元)。新增社融同比增8.7%,增速较8月下降0.1个百分点。 社融结构分析:信贷仍是主要拖累项,政府债支撑力度进一步减弱。具体来看,1、表内信贷: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6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3662亿元。2、表外信贷情况: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2亿,同比多增56亿;委托贷款增加282亿元,同比少增110亿元。3、债券和股权融资分析:①政府债支撑力度进一步减弱。9月政府债新增融资1.19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②企业债融资在低基数下同比多增。随着9月资本市场好转,企业债与股票融资金额同比均有所增长,9月新增企业债融资105亿,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分别同比变化+2031亿、+372亿。 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低于一致预期(1.39万亿元)。信贷余额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信贷结构分析:居民中长贷与企业短贷同比多增,票据同比少增4712亿元。9月新增贷款较去年同期少增3000亿,其中居民短贷、中长贷分别同比变化-1279和+200亿。企业短贷、企业中长贷分别同比变化+2500和-500亿;票据同比少增4712亿。具体来看:1、企业贷款情况:短贷多增,票据利率较低、规模下降。短贷在低基数下同比继续改善,企业中长贷在去年较高基数背景下同比多减,也反映出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盈利预期较为谨慎。具体数据来看,9月企业短贷、中长期贷款、票据净融资分别为+7100亿、+9100亿和-4026亿,增量较上年同期变化分别为+2500、-500亿和-4712亿。2、居民贷款情况:中长贷小幅多增,反映出地产市场小幅略回暖。具体数据来看,9月居民短贷、中长贷分别为+1421亿元和+2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1279和+200亿。3、非银信贷:减少2348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减356亿。 流动性与存款情况:1、9月M1增速继续提升,M2与M1的剪刀差继续缩小。9月M0、M1、M2分别同比增长11.5%、7.2%、8.4%,较上月同比增速分别变化-0.2、+1.2、-0.4个百分点。M2-M1为1.2%,剪刀差较上月缩小1.6个百分点。2、9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21万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少增1.53万亿,非银存款同比少增1.97万亿元,居民户存款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增近1500亿,预计活期存款考核压力下,季末时点理财等资金回流更加显著。 投资建议:1、银行股经营模式和投资逻辑从“顺周期”到“弱周期”:市场强时,银行股短期偏弱;但经济偏平淡期间,银行股高股息持续会具有吸引力,继续看好银行股稳健性和持续性;两条选股逻辑。2、银行股两条投资主线:一是拥有区域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区域包括江苏、上海、成渝、山东和福建等,重点推荐江苏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渝农商、南京、成都、沪农、等区域银行。二是高股息稳健的逻辑,重点推荐大型银行:六大行(如农行、建行和工行);以及股份行中招商、兴业和中信等。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数据更新不及时。 【2025-10-16】 券商观点|9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继续下探,资金活化进程延续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16日,东方证券发布了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社融增速继续下探,资金活化进程延续。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社融增速继续下探,信贷和政府债均同比少增。2025年9月社融同比增长8.7%,环比8月下降0.1pct,当月社融增量3.53万亿元,高于一致预期2652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结构上:1、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662亿元,少增规模收窄,其一当前信贷需求依然偏弱,其二化债影响料依旧延续,同时企业直接融资对贷款存在替代作用。2、政府债同比少增3471亿元,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对社融规模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但拉动作用边际有所减弱。3、企业直接融资同比多增2403亿元,其中债券融资同比多增2031亿元,主要由于去年9月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导致的基数原因,股票融资同比多增372亿元。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将更加通畅。4、非标融资同比多增1869亿元,主要是未贴现票据同比多增1923亿元。 新增贷款延续同比少增,居民中长贷同比改善。2025年9月全口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6%,环比8月下降0.2pct,当月新增贷款投放1.29万亿元,略低于一致预期10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居民户贷款少增规模继续收窄,中长贷增量同比改善。1、短贷同比少增1279亿元,消费需求仍待提振,消费贴息政策本身有严格的场景约束,对消费贷规模的提振效果相对温和。2、中长贷同比多增200亿元,9月地产销售数据有所回暖,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7%,增速环比8月改善16.6pct。对公贷款同比少增2712亿元,主要受票据贴现的拖累,一般贷款同比多增2000亿元。1、短贷同比多增2500亿元,而票据贴现同比大幅少增4712亿元,25Q2以来,对公短贷和票据贴现替代关系延续,结合重点行业PMI指数来看,对公短贷同比多增预计得益于企业经营景气度边际提升。2、中长贷同比少增500亿元,当前化债工作持续推进,力度较为显著,截至9月末,今年2万亿隐债置换债披露进度已超99%。 M1增速显著改善,资金延续活化进程。2025年9月M1同比增长7.2%,环比7月大幅回升1.2pct,M2同比增长8.4%,环比下降0.4pct,M2与M1增速剪刀差大幅收窄1.6pct至1.2%。25Q2以来,M1增速回升态势明显,一方面受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另一方面资金延续活化进程。去年“924”后资本市场活跃,M2同比增速在高基数下有所下降。9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3万亿元,具体来看,居民户存款同比多增7600亿元,同时非银存款同比少增1.97万亿元。一方面,受去年“924”政策刺激下非银存款大幅高增9100亿元的基数影响;另外,9月末理财规模下降,预计季末理财资金流回至银行表内支撑存款表现。同时,剔除基数影响来看,非银存款表现仍相对较弱,料存款搬家趋势走弱,部分资金获利了结。企业存款同比多增1494亿元,而财政存款同比多减6042亿元,预计财政存款向居民、企业存款转移。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再度增加,市场风险偏好阶段性回落,叠加保险进入开门红阶段红利配置需求增加,以及机构或有获利了结诉求所带来的配置切换机会,我们看好25Q4银行板块的相对收益。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 1、基本面确定的优质中小行,相关标的:渝农商行(601077,买入)、重庆银行(601963,未评级)、南京银行(601009,买入)、杭州银行(600926,买入)。 2、基本面稳健、具备较好防御价值的国有大行,相关标的:工商银行(601398,未评级)、建设银行(601939,未评级)、农业银行(601288,未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蔓延;流动性环境超预期收紧。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16】 券商观点|银行行业点评报告:关注“资金属性”增强过程中的银行经营分化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16日,开源证券发布了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关注“资金属性”增强过程中的银行经营分化。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9月M1增速或为阶段性高点,非银存款受理财回表及股市回流影响少增 9月M1同比增7.2%,增速较上月抬升1.2pct,受低基数影响的存款“活化”态势仍延续,此外股市情绪及月末企业贷款冲量形成的趴账也有一定影响,我们预计10月低基数效应过去后,M1增速大概率开始回落。9月M2同比增8.4%,增速较上月回落0.4pct。从存款结构上来看,比较典型的变化是非银存款在经历7、8月连续增长后,在9月负增1.06万亿元出现回落,或主要是理财季节性回表以及股市观望资金回流所致。 社融:9月存量增速下降至8.7%,人民币贷款及债券融资均同比少增 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存量增速为8.7%(环比-0.1pct)。(1)贷款: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当月新增1.61万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2)直接融资:9月新增政府债规模1.19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政府债发行节奏错位或继续使社融增速下行;(3)表外:9月新增未贴现银承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新增信托及委托贷款344亿元,同比少增54亿元。人民币贷款:“反内卷”下压降低价票据,部分冲量需求置换为企业短贷 9月人民币贷款(金融数据口径)新增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余额增速6.6%,环比上月下降0.2pct。信贷总量仍受限于实体需求,增长有所放缓。结构上看,对公信贷仍有部分短贷冲量特征,但基于保护净息差、“反内卷”平滑规模以及账期缩短等需要,大规模买票填充贷款额度的行为明显收束。我们同时观察到2025H1部分银行福费廷规模的快速增长,或也是对票据融资的替代。居民短贷9月新增1421亿元,在财政贴息政策落地后有所恢复。居民中长贷9月新增2500亿元,同比实现正增,反映购房加杠杆需求略有好转,持续性需继续观察。从贷款定价角度,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与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较上月基本持平,成本加点法下若不考虑LPR进一步下调,贷款定价的下行空间比较有限。关注“资金属性”增强过程中的银行经营分化 9月金融数据反映信贷重视“量价平衡”,以及存款继续向“财富化”趋势发展。我们从部分上市银行分部业务状况表得到,2025H1除工行外其他国有行资金业务贡献度均提高,且零售条线的营收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普遍下降。在传统存贷业务贡献度降低的阶段,我们预计银行的“资金属性”将继续增强,即负债端加重对同业及央行资金的依赖,资产端靠买债扩表。这一过程中相对市场化,业务结构调整更快,以及牌照更齐全的银行将占据优势。投资建议:红利重回价值区间,布局存款财富化时代的客群优势银行银行板块经历风格影响的调整后,股息率已经重新具备红利价值吸引力。从性价比看,H股仍领先于A股。(1)资金属性——低配的权重股,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2)稳定红利及扩散逻辑,受益标的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3)兼具强盈利确定性及客群优势,受益标的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银行转型不及预期;零售风险扩散等。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16】 杭州银行:10月15日获融资买入1.07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15日获融资买入1.07亿元,当前融资余额26.2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25%,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15107478497.0074299128.002626219201.002025-10-1477869264.00241558857.002593039832.002025-10-1391258083.00221757636.002756729425.002025-10-10109751182.00183505870.002887228978.002025-10-0979167603.0075893770.002976322115.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15日融券偿还3.88万股,融券卖出28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5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1%,融券余额201.29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1545052.00624292.002012859.002025-10-14625901.00115848.002592099.002025-10-13428400.0089775.002038050.002025-10-10609168.00324786.001676766.002025-10-09289940.00115976.001367296.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6.28亿元,较昨日上升1.26%,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15杭州银行32600129.002628232060.002025-10-14杭州银行-163135544.002595631931.002025-10-13杭州银行-130138269.002758767475.002025-10-10杭州银行-88783667.002888905744.002025-10-09杭州银行3447015.00297768941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15】 东方证券:预计25Q3银行利润增速预期稳定 板块间分化或有加剧 【出处】智通财经 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据测算,25Q2LPR下调以及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对年内银行净息差影响中性偏积极,同时反内卷的推进对贷款增长有压制的同时,对相关贷款的合理定价或也有积极作用,因此预计期间新发放贷款利率或较为坚挺,形成对净息差的支撑效果。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再度增加,市场风险偏好阶段性回落,叠加保险进入开门红阶段红利配置需求增加,以及机构或有获利了结诉求所带来的配置切换机会,看好25Q4银行板块的相对收益。 东方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净息差或基本企稳,支撑利息净收入稳定表现 1)25Q3信贷增速仍有下行压力,金融投资仍是资产扩张重要驱动力量。预计25Q3A股上市银行贷款增速较25H1小幅下降0.03pct,其中国股行相对坚挺,城农商行相对回落更多。25Q3政府债发行略有放缓,但不改金融投资对银行资产扩张的关键拉动作用,预计25Q3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增速较25H1上行1.9pct。 2)净息差有望企稳,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处于改善区间。据测算,25Q2LPR下调以及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对年内银行净息差影响中性偏积极,同时反内卷的推进对贷款增长有压制的同时,对相关贷款的合理定价或也有积极作用,因此预计期间新发放贷款利率或较为坚挺,形成对净息差的支撑效果。在略有降温的生息资产扩张和坚挺息差的环境下,预测25Q3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0.8%,环比继续上行0.5pct,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0.8pct/-0.02pct/-0.4pct/-0.1pct。 非息收入表现或有分化,国股行或更为出色 1)25Q3股债跷跷板突出,权益类基金产品规模的可观增长,相对利好该类产品代销能力更强的国股行。此外,25Q3出现存款搬家,体现在一般性存款向同业存款的转化,国股行作为传统托管行,托管费收入亦相对受益。预测25Q3上市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3.4%,环比+0.4pct,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0.3pct/+0.8pct/-0.1pct/-0.2pct。 2)25Q3其他非息收入整体承压,但金融投资结构的差异,可能带来国有行更好的其他非息收入表现。一是TPL占比本身较低,二是AC占比相对更高且久期更长,兑现的空间相对可观,三是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时期,国有行承载了较多债转股资产,或在25Q3有一定其他非息收入贡献。预测25Q3上市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7.1%,环比-3.7pct,营收同比增速0.9%,环比-0.2pct,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0.3pct/-0.7pct/-1.5pct/-1.2pct。 资产质量或保持稳健,信用成本或重回下行区间 一方面,25年以来尽管贷款增速趋势性回落,但核销增速相当稳健,两者剪刀差明显走阔,积极的不良核销有望继续支撑不良指标的稳健表现;另一方面,25H1上市银行积极推进三阶段缺口(贷款三阶段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压降工作,合计压降了约265亿元,这一过程中或给信用成本带来一定压力,25H2压力或有所减弱;此外,考虑到营收侧有一定压力,而债券兑现的诉求或弱于25Q2,因此推测银行亦有压降信用成本的动力。 预测25Q3上市银行计提减值损失同比增速-1.2%,环比-2.6pct,归母净利润增速0.7%,环比-0.1pct,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0.2pct/+0.1pct/-1.6pct/-1.3pct。 投资建议 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1)基本面确定的优质中小行,相关标的:渝农商行(601077.SH)、重庆银行(601963.SH)、南京银行(601009.SH)、杭州银行(600926.SH)。2)基本面稳健、具备较好防御价值的国有大行,相关标的: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财政政策不及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2025-10-15】 杭州银行:10月14日获融资买入7786.93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14日获融资买入7786.93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5.9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22%,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1477869264.00241558857.002593039832.002025-10-1391258083.00221757636.002756729425.002025-10-10109751182.00183505870.002887228978.002025-10-0979167603.0075893770.002976322115.002025-09-30115968415.00105489422.002973048282.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14日融券偿还7200股,融券卖出3.8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2.5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1%,融券余额259.21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14625901.00115848.002592099.002025-10-13428400.0089775.002038050.002025-10-10609168.00324786.001676766.002025-10-09289940.00115976.001367296.002025-09-30117579.001527.001194114.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5.96亿元,较昨日下滑5.91%,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14杭州银行-163135544.002595631931.002025-10-13杭州银行-130138269.002758767475.002025-10-10杭州银行-88783667.002888905744.002025-10-09杭州银行3447015.002977689411.002025-09-30杭州银行10586573.00297424239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14】 杭州银行携手外汇交易中心搭建企业汇率避险交易便捷渠道 【出处】杭州银行微讯 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背景下,企业对汇率避险产品的价格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打造境内首个线上多银行对客平台——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简称“银企平台”),致力于实现多银行电子化询价,为银企之间的外汇交易提供安全、高效和低成本服务,提升实体企业询价时效性和价格透明度,保障交易合规性和数据安全。 近日,杭州银行携手外汇交易中心,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深入宣介银企平台功能、特点和优势,同时全程跟踪企业系统配置与交易操作,于9月29日落地了杭州银行首笔CFETS银企平台业务。 南京市某化学出口企业对结汇的时效性要求高且对价格波动较为敏感,日常业务涉及多个子公司,过往办理外汇业务需同时与多家合作银行开展沟通,流程繁琐。 杭州银行南京分行了解企业痛点后,协同总行资金营运中心主动向企业介绍了外汇交易中心银企平台,以询价的高效、透明化及零手续费打动客户,企业财务负责人当即决定申请加入该平台。 杭州银行全程辅助企业开展相关申请并指导企业通过银企平台落地办理了首笔远期结汇业务。企业表示银企平台上的外汇报价透明且询价成交效率高,后期将尝试银企平台其他产品交易。 杭州银行积极打造“钱塘汇交易”汇率避险服务品牌,全面优化银行汇率避险服务,积极推进宣导风险中性理念,通过银企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搭建汇率避险交易的便捷通道,极大提升时效性并降低交易成本,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加从容地应对汇率波动挑战。 【2025-10-14】 杭州银行以金融“活水”浇灌创意之花 助力影视剧佳作频出 【出处】经济参考报 在高速发展的文化产业背后,活跃着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身影。 作为国内首家文创金融专营机构,杭州银行文创支行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专业、专注、专营、创新”的发展理念,努力创新金融服务,助力文创企业成长。 由上海金禾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许我耀眼》自9月26日开播后,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最高达32638,刷新都市剧历史纪录,成为2025年首部热度破32000的爆款作品。 由北京联瑞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震耳欲聋》近期登陆全国大银幕,以卓越口碑成为2025年国庆档的一匹黑马。作为国内首部聚焦听力障碍人士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震耳欲聋》凭借其特殊的题材选择与真实的剧情呈现,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中脱颖而出。 杭州银行文创支行分别于2024年初与金禾影视、2025年初与联瑞影业建立合作关系,其间深耕文化金融、助力企业优质项目孵化,推动企业成长发展。 今年暑期档,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共同绘就了一幅精彩纷呈的文化盛景。在这背后,活跃着杭州银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身影。 AME影视计划(AME Film Project)是岸墨影视于2017年5月创立的影视服务品牌,多年来深耕影视产业,以扶持新锐人才为己任。自2023年杭州银行通过创投生态圈对接该客户以来,已为其提供涵盖授信与存款结算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其搭建培育青年影视生态的平台,也见证平台成功参与孵化《浪浪山小妖怪》这样的国产动画电影佳作。 支持暑期档影片的背后,是杭州银行对文化创意产业长期性、系统性的金融布局。通过量身定制的信贷方案、高效灵活的审批机制以及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持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全链条支持,涵盖影视制作、发行放映、文创展览、衍生周边等环节。 文创支行客户花果山传媒联合出品了《浪浪山小妖怪》同名主题展,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观影体验。上海电影、问童子等合作伙伴也深度参与项目开发与周边业务拓展,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生态。 在文化强省建设的大背景下,杭州银行将进一步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文化金融产品,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劲金融动力。(华柏) 【2025-10-14】 多路资本出手驰援,缓解银行转债到期压力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王军 随着浦发银行发行的500亿元规模可转债进入到期兑付倒计时,多路资本通过战略增持、可转债转股等方式,为银行转债到期压力注入“强心剂”。 10月13日晚,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的通知,中国移动通过可转债转股形式增持公司普通股股份。在此之前,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资产”)、信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信达投资”)也曾出手驰援,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等形式增持浦发银行。 业内人士指出,在大规模银行转债到期情况下,东方资产、信达投资以及中国移动等通过资本运作,不仅为浦发银行化解了短期兑付风险,也拓宽了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动能。 多路资本出手驰援 浦发银行于2019年10月底向社会公开发行5亿张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对应发行总额500亿元,期限6年,到期日为2025年10月28日。 随着到期日临近,自今年6月以来,多路资本出手增持可转债并转换为股票,缓解浦发转债到期压力。 10月13日晚,浦发银行公告,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45万张可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4.50亿股。转股后,中国移动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触及1%的整数倍。 中国移动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转换将允许广东移动以与市场交易价格可比的价格认购浦发银行之A股,同时有利于浦发银行补充其核心一级资本、提升其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让公司能够更好地分享浦发银行经营成效。 浦发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权益变动属于增持,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 东方资产也出手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浦发银行,并向浦发银行提名董事候选人。浦发银行公告透露,截至9月19日,东方资产持有浦发银行约9.387亿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3.03%。而到9月29日,其持股数量已增至10.73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该行可转债860万张。 而在今年6月,信达资产也通过增持可转债,迅速转股成为浦发银行主要股东。6月27日,信达投资将其持有的近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浦发银行普通股,占转股后该行总股本的3%以上。 有利于银行“补血” 银行可转债只有成功转股才能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否则发行方必须兑付到期本息。东方资产、信达投资、中国移动等多路资本增持浦发转债并及时转股,不仅直接降低了浦发转债到期偿付压力,还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对未来业务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此前,光大转债也出现类似情形。同样临近兑付期,当时的中国华融在2023年3月8日、9日合计增持近1.22亿张光大转债,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40.56%。3月13日,中国华融发布自愿性公告称,经董事会决议,同意将光大转债申请实施转股。 2023年3月16日,是光大转债的最后转股日。中国华融也在这一天将所持全部1.4亿张光大转债悉数转为该行普通股。转股完成后,中国华融持有光大银行约41.85亿股普通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7%以上,成为主要股东。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向记者表示,银行发行可转债的目的往往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历史上无论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体量银行还是农商行,基本上都实现了债转股,从而完成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 银行转债大幅度收缩 今年以来,多只银行转债退出,退出方式以强赎为主,包括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等。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发行的可转债则以到期赎回方式退出。 在银行转债陆续退出的情况下,全市场仅剩下5只银行转债存续,银行转债的规模出现大幅度收缩。数据显示,金融行业可转债的规模从2024年末的2063.30亿元下降至目前的1237.15亿元。 银行转债大规模收缩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发行持续低迷。与其他资本补充工具相比较,银行发行可转债融资成本较低,转股后可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银行转债的发行周期相对较长,同时正股表现一般,转股次数、转股时长普遍较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银行发行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转债是不少固收类基金的底仓配置品种,银行转债大幅度收缩将影响该类基金产品配置。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向记者表示,银行等优质转债稀缺对固收类基金和理财产品构成挑战。固收类基金和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需调整,寻找替代机会以保持产品竞争力。优质转债稀缺或导致产品收益率受影响,需拓展其他投资渠道。基金经理在风险管理要求提升,确保收益的同时也需要有效控制风险。 【2025-10-14】 杭州银行:10月13日获融资买入9125.81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杭州银行10月13日获融资买入9125.81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7.5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41%,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1391258083.00221757636.002756729425.002025-10-10109751182.00183505870.002887228978.002025-10-0979167603.0075893770.002976322115.002025-09-30115968415.00105489422.002973048282.002025-09-29149658168.00140161554.002962569289.00融券方面,杭州银行10月13日融券偿还5700股,融券卖出2.7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2.8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9%,融券余额203.81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13428400.0089775.002038050.002025-10-10609168.00324786.001676766.002025-10-09289940.00115976.001367296.002025-09-30117579.001527.001194114.002025-09-290.0024624.001086534.00综上,杭州银行当前两融余额27.59亿元,较昨日下滑4.50%,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13杭州银行-130138269.002758767475.002025-10-10杭州银行-88783667.002888905744.002025-10-09杭州银行3447015.002977689411.002025-09-30杭州银行10586573.002974242396.002025-09-29杭州银行9477766.00296365582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