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601939)融资融券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1939 建设银行 更新日期:2025-10-27◇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10-|112343.7| 5844.09| 8847.48|  127.04|    1.71|   11.85|
|   24   |       8|        |        |        |        |        |
├────┼────┼────┼────┼────┼────┼────┤
|2025-10-|115347.1| 5913.93| 6253.74|  137.18|    7.24|    8.45|
|   23   |       8|        |        |        |        |        |
├────┼────┼────┼────┼────┼────┼────┤
|2025-10-|115686.9| 8135.68| 5161.29|  138.39|    4.59|    3.20|
|   22   |       8|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10-25】
建设银行:全力支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10月24日,建设银行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金融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的工作要求,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成员、高管人员、驻建设银行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及总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全行要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自觉把建设银行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战略任务,科学编制集团“十五五”规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始终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做优做强,进一步增强“三个能力”,努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会议要求,全力支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体系化系统化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完善企业级、综合性、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支持新型工业化服务方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发挥特色优势,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力推动消费金融专项行动,更好服务扩大内需。持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有力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统筹谋划,做好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质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
  会议要求,统筹做好年底前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营发展任务,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思路,推动“十五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25-10-25】
国有六大行表态! 
【出处】证券日报网

  10月24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党委纷纷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金融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的工作要求,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工商银行: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工商银行会议要求,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对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大任务、重大项目,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支持共同富裕。发挥好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等国际平台作用,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按照“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突出主责主业,做精做深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加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履行好大行责任。
  会议要求,对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部署,落实好“六个坚持”原则,加快完善集团发展规划。锚定一流目标,立足“主力军、压舱石、领头雁、标杆行”定位,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五化转型,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农业银行:
  突出做好服务“三农”主责主业
  农业银行会议要求,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把金融服务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突出做好服务“三农”主责主业,优先增加县域农村金融供给,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强化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金融服务。贯彻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守牢安全底线。要继续精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四季度业务经营各项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助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国银行:
  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银行会议强调,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深入推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因地制宜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扎实做好民生保障,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要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升级完善全球服务体系,助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更实举措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强全面风险管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传承中国银行红色基因,推动“五要五不”融入经营管理各方面全过程。
  建设银行:
  锚定做优做强 进一步增强“三个能力”
  建设银行会议强调,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全行要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自觉把建设银行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标对表全会部署的战略任务,科学编制集团“十五五”规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始终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做优做强,进一步增强“三个能力”,努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全力支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体系化系统化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完善企业级、综合性、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支持新型工业化服务方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发挥特色优势,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力推动消费金融专项行动,更好服务扩大内需。持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有力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统筹谋划,做好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质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
  交通银行:
  进一步校准战略方向、突出战略重点、打造战略特色
  交通银行会议要求,要全面对标全会部署要求,以国家“十五五”规划为指引,高质量编制好交行“十五五”规划。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经验成果,用好“六个坚持”方法论,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紧谋划重大战略命题。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好“十四五”“十五五”有序衔接,进一步校准战略方向、突出战略重点、打造战略特色。
  会议强调,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聚焦“三稳一优”目标达成,全力抓好收官开局各项工作。深刻领会全会对当前形势和任务的科学研判,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继续精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贡献力量。牢固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坚持合规展业,保持业务平稳有序、健康发展。要提前谋划明年工作,完成好岁末年初重点任务。
  邮储银行:
  坚定不移写好邮储特色金融“五篇大文章”
  会议强调,要坚持实干为要,把全会战略部署转化为邮储银行发展实效。全行要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贯通,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积极对接国家“十五五”规划,谋划好邮储银行“十五五”目标任务和战略政策,编制出符合中央精神、契合邮储银行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引领未来发展的邮储银行“十五五”规划。要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坚定不移写好邮储特色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推动“五大工程”“七大改革”落地见效,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以有效金融供给精准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金融服务,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邮储银行力量。

【2025-10-25】
建设银行: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5844.09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建设银行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5844.09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1.2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5%,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458440852.0088474805.001123437801.002025-10-2359139322.0062537398.001153471754.002025-10-2281356821.0051612922.001156869830.002025-10-2144485488.0050185436.001127125931.002025-10-20102670028.0081843210.001132825879.00融券方面,建设银行10月24日融券偿还11.85万股,融券卖出1.7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6.0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4%,融券余额1189.09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4160056.001109160.0011890944.002025-10-23677664.00790920.0012840048.002025-10-22430542.00300160.0012980982.002025-10-21815662.00171865.0012727300.002025-10-20311725.001202500.0012031475.00综上,建设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1.35亿元,较昨日下滑2.66%,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4建设银行-30983057.001135328745.002025-10-23建设银行-3539010.001166311802.002025-10-22建设银行29997581.001169850812.002025-10-21建设银行-5004123.001139853231.002025-10-20建设银行19977953.00114485735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4】
银行发力双11!24期免息+满减返现 国有行城商行齐放大招 
【出处】新京报

  随着“双 11”临近,各大银行解锁花式营销。
  中国银行等国有银行,苏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均纷纷推出绑卡满减、分期免息、消费返现等多重优惠,涉及支付宝、京东、淘宝等多个平台。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电商平台往往会配合大的促销节点推出分期免息、支付减免等活动吸引消费者,这成为电商平台运营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工具。消费贷款、消费分期等消费信贷产品往往金额较小,其使用场景、便捷程度和良好体验,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
  绑卡满减、分期免息、消费返现 “双11”银行优惠密集上线
  赶在“双11”来临前,多家商业银行通过联合电商平台推出绑卡满减、分期免息、消费返现等多重优惠。
  今年“双11”期间,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消费立减活动。本活动仅限中国银行储蓄卡支付宝绑卡用户,用户报名活动后,通过支付宝选择中国银行储蓄卡支付,有机会在线上消费或者线下到店消费时享受天天减优惠。
  预热期(2025年10月20日-10月30日)连续5日(含报名当日)内,单笔订单满50元可享随机立减0.2元至11.11元;大促期(2025年10月31日-11月11日)连续7日(含报名当日)内,单笔订单满100元可享随机立减0.5元至11.11元。
  招商银行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2025年10月10日-11月15日,参与者至高抽1111元消费返现券。首绑京东支付至高128元京东支付券包加33元京东外卖券;单笔支付188元抽至高88元京东专用消费返现券。首绑抖音支付至高168元抖音支付券包加5元抖音支付立减兑换券;单笔支付满188元,抽至高 88元抖音专用消费返现券。
  除了储蓄卡支付减免,多家银行推出信用卡支付优惠。中国银行推出“分期享立减”,涉及支付宝、京东、淘宝、美团等多个平台,消费满减最高300元,且部分商品可享至高24期0息分期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单利)0-14.26%。
  中国银行信用卡推出“分期享立减”。中国银行信用卡公众号截图
  平安银行推出信用卡分期满减、“国补分期返红包”“超级88返现”活动等优惠;徽商银行也推出信用卡优惠活动,手机淘宝APP“双11”分期满减至高400元。
  城商行中,苏州银行推出信用卡优惠活动,双11消费满减至高立减50元;贵阳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双11”预热福利,贵阳银行储蓄卡、信用卡绑定支付宝,报名参与活动享支付立减。
  当前,支付宝已推出“银行卡天天减”活动,有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参加,也有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参与,部分报名后连续5天可享立减,亦有部分报名后连续22天可享立减。
  支付宝推出“银行卡天天减”活动。支付宝APP截图
  多家银行“联姻”电商平台 银行卡PK花呗分期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优惠活动与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
  董希淼指出,“以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手机为例,如果消费者无法使用消费分期、无法直观看到促销后价格,可能会影响消费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提振消费的实际效果。因此,要大力推动消费信贷产品与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有机融合。”
  在电商平台支付界面,除了银行卡支付方式外,还有花呗、京东白条等支付方式。其中,在淘宝平台,部分手机类商品使用花呗支付可享受12期免息,京东商城的京东白条也推出消费贴息福利。
  淘宝平台部分手机类商品使用花呗支付可享受12期免息。支付界面截图
  “双11”促销大战中,面对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的竞争,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融资成本低,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银行分期真实年化普遍低于花呗、白条等消费贷工具;二是客群广泛,覆盖面广,覆盖储蓄卡、信用卡全客群,且可联动多平台细化优惠。
  不过,周毅钦也指出,另一方面,银行消费贷的便捷性不足,流程相对较多,不及花呗、白条线上秒批便捷。用户数据积累不足,所以画像构建比较滞后,难以像互联网大厂实现千人千面的针对性营销。
  今年以来,银行业普遍息差承压趋势仍未改善。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双11的短期消费信贷期限短、用途明确,信用风险上升幅度有限,在商业银行可控范围内。”周毅钦称,风控措施可从多方面发力,要精准限额管控,基于客户信用评级、收入稳定性、过往的信用记录等情况设定动态授信额度,避免过度集中授信。
  周毅钦进一步表示,同时,要实时交易监控,通过大数据识别异常交易,比如高频大额拆分支付、同一商户集中刷卡等套现特征;还要全流程风控强化,事前细化客群分层审批,加强贷前大数据征信、客户画像,筛除高套现倾向客户,事中联动电商平台核验交易真实性,事后建立定期复盘机制,对逾期风险早介入。

【2025-10-24】
建设银行: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5913.93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建设银行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5913.93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1.5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8%,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359139322.0062537398.001153471754.002025-10-2281356821.0051612922.001156869830.002025-10-2144485488.0050185436.001127125931.002025-10-20102670028.0081843210.001132825879.002025-10-1755863381.0090300142.001111999061.00融券方面,建设银行10月23日融券偿还8.45万股,融券卖出7.24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7.7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2%,融券余额1284.00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3677664.00790920.0012840048.002025-10-22430542.00300160.0012980982.002025-10-21815662.00171865.0012727300.002025-10-20311725.001202500.0012031475.002025-10-17154896.001639316.0012880340.00综上,建设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1.66亿元,较昨日下滑0.30%,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3建设银行-3539010.001166311802.002025-10-22建设银行29997581.001169850812.002025-10-21建设银行-5004123.001139853231.002025-10-20建设银行19977953.001144857354.002025-10-17建设银行-35874441.00112487940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3】
最高1200元起!银行再上调积存金投资门槛 
【出处】国际金融报【作者】李若菡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多次创下历史新高,推动商业银行对积存金产品的起购门槛实施多轮上调。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10月以来,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银行等纷纷宣布提高积存金最低投资金额。其中,平安银行自10月24日起将定投计划的起投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兴业银行已是年内第四次上调积存金门槛,累计上调500元,至1200元起购。
  受访专家指出,近期金价高位波动,银行上调积存金门槛是顺应监管要求、加强风控所需。展望后市,金价长期上涨未见拐点,投资者须警惕金价高位回调风险。
  积存金门槛再上调
  兴业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自10月21日起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将积存金的起购金额抬至市场新高。兴业银行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黄金积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于按金额交易情况,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人民币1000元起调整为人民币1200元起。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这已是兴业银行年内第四次上调积存金门槛。今年初,该行按金额交易的积存金产品门槛为700元起,随后的2月11日、4月16日和9月22日,三轮上调幅度均为100元。
  这并非近期唯一一家上调积存金投资门槛的银行。10月21日,平安银行发布公告,为顺应市场变化,自10月24日起将平安金积存业务按金额设定的定投计划起投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中国银行也宣布自10月15日起,将积存金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此外,工商银行、宁波银行等机构也于近期上调积存金门槛。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指出,近期多家银行上调积存金业务的起存金额,主要是顺应市场与监管要求以及为了加强风险防控。
  “在金价上涨的背景下,相应上调起存金额是符合监管要求的必要调整。银行也借此优化业务结构,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推动业务模式持续健康发展。”隋东直言,“当前国际金价波动加大,提高起存门槛有助于识别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投资者,避免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小额投资者盲目入场,从而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控制业务规模过快扩张,降低由此带来的运营与管理压力。”
  警惕高位波动风险
  “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请您提高贵金属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情况,理性投资。”除了频繁上调积存金门槛,记者还发现,9月以来,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机构密集发布了贵金属交易风险提示。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累计涨幅约60%,黄金价格多次创下新高,但在10月21日迎来一轮显著回调,单日内伦敦金现货收盘跌超5%。
  国金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指出,黄金正在从避险资产变成高波动资产。从涨幅来看,黄金今年已累计创下45次历史新高,自8月21日后的不到两个月内金价上涨了约30%,这在近年黄金的大牛市环境中仍是首次。从历史上涨幅度和速度来看,短期内金价的上涨动能或已相对充分,10月21日黄金盘中的大跌主要原因是前期超买后的技术性回调。
  “黄金长期上涨未见拐点。”宋雪涛直言,“长期而言,黄金长牛是由全球低增长环境、技术进步停滞所导致的滞胀所驱动。如果技术进步能够提升生产率,黄金将面临巨大的回调。反之,在新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生产力、解决各国的内部利益分配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之前,黄金仍在‘半山腰’,其对于法币的上涨仍将继续。”
  复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石烁指出,积存金因其价格形成机制受国际金价走势的复杂影响,所以一直是中高风险的投资业务。虽然国际金价在中长期内看涨预期强劲,但当前积存金价格同时出现了超调压力持续累积和波动幅度显著加剧的复杂特征。
  金价高位波动,对于普通投资者,石烁提示避免盲目跟投或超配,建议根据个人风险偏好,控制投资成本,择机适度配置实物黄金、黄金ETF、黄金期货期权或黄金股票,形成稳健投资组合,从而践行投资的风险分散策略与长期主义理念。

【2025-10-23】
上市银行稳规模拓收益 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转正 
【出处】证券市场周刊【作者】杨千

  上半年,在内外经营环境仍然承压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紧抓“量价平衡”主线,稳规模、拓收益。受扩表提速及非息驱动,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增速转正,盈利能力修复,展现出经营韧性。
  本刊特约 杨千/文
  根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1.04%(一季度为-1.7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8%(一季度为-1.2%),营收增速转正,盈利能力亦随之明显修复。
  2025年上半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速为1.87%、-2.27%、5.34%、0.93%,较一季度分别提升3.38、1.64、2.38、0.7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13%、0.27%、7.04%、4.36%,较一季度分别变动1.96、2.29、1.55、-0.41个百分点。上市银行业绩分化仍较明显,国有大行营收改善幅度最大,股份制银行业绩仍承压,城商行表现出较高景气度,农商行利润增速持续下滑。
  中报数据显示,多数上市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速边际回升,其中,营收增速高于10%的有西安银行(43.7%)、江阴银行(10.45%)、常熟银行(10.1%),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10%的有杭州银行(16.66%)、江阴银行(16.63%)、齐鲁银行(16.48%)、青岛银行(16.05%)、常熟银行(13.51%)、浦发银行(10.19%)。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收增速提升幅度较大。
  从业绩贡献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规模、非息、费用,净息差仍是最主要的拖累项。在净利息收入方面,尽管净息差仍然承压,同比降幅较大(从2024年上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从1.54%降至1.42%,上市银行净息差从1.53%降至1.4%),但收窄幅度已明显放缓。与此同时,上市银行2025年二季度扩表提速,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速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7.92%,“价稳量增”驱动上市银行二季度利息净收入增速修复。
  在非息收入方面,随着保险“报行合一”基数问题的消弭以及资本市场活跃度的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表现明显回暖,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为3.06%,较一季度提高3.78个百分点。此外,二季度债市表现平稳,部分银行或灵活兑现存量浮盈,以投资收益为代表的其他非息收入形成支撑。
  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非息贡献明显提高,城商行节税有所贡献,股份制银行、农商行通过拨备反哺。国有大行非息收入在净利润增速中的贡献因子提高2.42个百分点至4.29%,其投资净收益同比增幅为45.88%,领先各类银行;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拖累加重,通过规模扩张和拨备反哺保持业绩平稳;城商行或仍通过投资利率债、公募基金等方式节税;农商行扩表相对乏力,仍依靠拨备反哺利润。
  金融投资扩表提速
  细分银行收入结构可知,上半年,资产扩表和非息收入贡献是主要支撑。从净利息收入来看,“量价平衡”是2025年银行经营的一大主线。在“量”上,去化“水分信贷”,侧重实体投向,关注资产质量。2025年上半年,面对弱需求、稳复苏的实体环境,大部分银行的信贷投放提质增效,拒绝“内卷式”规模扩张。
  根据开源证券的分析,2025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不再过量供给低价信贷,部分银行主动压降票据贴现等贷款占比;第二,部分银行针对高风险客群主动收缩信用风险敞口,不过分下沉寻找需求;第三,落实落细政策部署,信贷资源继续向“五篇大文章”倾斜。与此相对应,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占比略降至55.8%,国有大行降至57.1%。
  在信贷需求偏弱及银行主动压降低效信贷的策略下,部分银行的扩表思路活化,通过财政发力和主动配置依靠金融投资扩表。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增速为8.1%,基本保持平稳,而总资产增速明显抬升至9.6%,扩表提速主要是金融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增速为14.9%。
  金融投资扩表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大型银行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在一级市场承接较多政府债券,二是在2025年一季度利率调整后的合适时点适当增加配置规模。此外,上半年,同业资产(主要银行间资金融出)规模恢复较多。因此,当前上市银行资产扩张体现出信贷属性略有减弱、资金属性有所增强的特征。
  分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行继续扮演“压舱石”的角色,2025年上半年其总资产和贷款增速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总资产同比增速为10.4%,贷款同比增速为8.9%,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2024年同期“手工补息”整改形成的低基数,二是金融市场投资的增加。
  股份制银行仍受限于信贷需求,总资产扩张乏力;城商行资产增速上行较多,除区域经济弹性之外,增加金融市场投资或是主因;农商行或因小微、零售领域的信用风险暴露,信贷节奏继续放缓,此外,2024年农商行介入金融市场较多,2025年由于负债流失压力和成本负担,金融投资力度不强,使其总资产扩张较慢。
  2025年上半年存贷增速差延续修复,驱动非信贷资产增长。上半年,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增速提高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存贷增速差的修复,2024年上半年,经历“手工补息”整改后上市银行的存贷增速差快速回落至低点,除国有大行刚性扩表外,其他各类银行的金融投资增速均随之回落。上半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存贷增速差有明显修复,支撑其金融投资规模扩张。
  此外,存款分布格局的调整也带来银行资产配置策略的分化,比如城商行、农商行的存贷增速差修复并不明显,尤其是农商行的金融投资增速偏低,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存款成本仍偏高,新增资产配置的负carry压力较大;2.存款脱媒至理财、基金、股市等,逐渐以非银存款形式回流国有大行;3.农商行信贷派生不足。
  在“价”上,贷款定价边际企稳,存款成本有效释放,助力净息差收窄放缓。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环比一季度仅小幅收窄1个基点。根据中报数据测算可知,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4%,预计下半年净息差将企稳于这一水平。资产负债两端均有支撑因素:一是在“反内卷”的背景下,叠加成本底线的约束,贷款定价边际企稳;二是下半年仍有部分高息定存到期重定价,同时同业负债成本也开始明显下移,或逐渐向政策利率靠拢。
  从非息收入来看,投资收益贡献显著,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回暖。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增长强劲,成为提振整体业绩的关键动力,投资收益贡献显著,尤其是国有大行同比增长46%,反映银行存量资产流转加快并灵活兑现债券浮盈。此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回暖,一方面是投行、顾问等中间业务向好,另一方面是代销基金、保险等财富业务在经历调整后重回增长轨道。
  金融市场投资对上市银行的业绩贡献继续提高。根据开源证券的测算,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金融投资贡献收入占营收的29.5%,较一季度有明显恢复,趋势上继续提升(金融市场投资贡献收入主要指金融资产投资利息净收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城商行、农商行的营收贡献分别为40.7%与39.4%,由此可见,中小行在存贷业务拓展压力大的情况下,主动求变提高金融市场投资收益能力,其交易性投资收入占比达20%以上。但由于2024年形成的高基数,以及2025年利率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小行是否能保持该项收入来源的稳定持续仍有待观察。
  信贷扩张仍有挑战
  展望下阶段银行资产负债的运行趋势,在“资产荒”背景下,银行业“反内卷”及存款“财富化”均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
  在资产端,由于优质资产难寻,银行“扩表”不如“调表”,信贷需求或难快速恢复,下阶段应关注消费贷贴息等政策效果。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仍有一定的阻力,主要受限于需求不足,部分新增规模由企业短贷及票据贴现贡献。目前观察信贷需求或尚未明显修复,一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偏低且仍处于下行通道;二是票据转贴现利率跨过半年末后快速下降,且6个月和3个月利率倒挂,或反映部分银行对完成年末信贷规模信心不足。随着大型银行9月1日起消费贷贴息政策的陆续落地,零售信贷有望获得一定的支撑。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对公(不含票据)、零售、票据贴现同比分别多增3495亿元、少增1707亿元、多增6041亿元。国有大行票据贴现明显多增主要原因是2024年“手工补息”整改后同步挤出信贷水分,从而形成了低基数,实际上,2025年以来,国有大行的票据冲量行为已有所缓和,股份制银行或出于信贷结构优化考虑主动压降票据规模。在“涉房业务”方面,国有大行地产基建同比少增、城投多增,按揭同比改善。
  在“反内卷”背景下,未来银行信贷业务将具备以下两个新特征:
  首先,对公强、零售弱或仍持续,但基建撑规模、低价贷款冲量的思路在淡化。政信类及“五篇大文章”是银行信贷增长的基本盘。对公业务(尤其是政府相关项目)是避险选择:在经济不确定性尚存、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偏弱的背景下,零售信贷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风险暴露的双重压力。相比之下,投向科创、绿色金融、制造业升级等对公领域,虽然有定价不高的问题,但资产质量或更可控,属于“反内卷”中追求较强确定性的逻辑。
  “强对公”不是抢对公,基建开始由“发动机”到“压舱石”的角色转变。过去,银行可能将基建贷款作为年初“抢开门红、冲规模”的利器。而现在,它的角色更多是稳定信贷大盘、保障资产质量的“压舱石”。同样,在规模诉求很强的阶段,银行为了抢占优质项目和客户,往往集中投放,容易推高负债成本、压降资产收益,形成“内卷”的典型特征。淡化规模诉求,银行或将更多退出不利于自身盈利的非理性竞争。
  “弱零售”不是不做,而是针对性的拓。消费贷等领域价格战在自律约束下逐渐收敛,下阶段银行零售业务“反内卷”或从同质化的规模竞争逐步转向基于风险定价和专业能力差异化经营的新阶段。未来的赢家不一定是客户最多、规模最大的银行,而是能更好地平衡“量价险”,并能在特定领域构建起核心竞争力的银行。
  其次,部分上市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特点鲜明。一是部分传统零售/小微领域优势行快速发力对公,代表性银行如邮储银行、宁波银行,2025年上半年对公信贷同比大幅多增;二是股份制银行结构调整较为迅速,对公压降票据贴现,零售减少经营贷,按揭恢复正增长,上半年,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票据贴现规模收缩超过1000亿元,与此同时,对公贷款仍实现同比多增,反映出相对高收益的一般性信贷发力,有效稳定了资产生息水平。在零售方面,部分银行消费及经营贷收缩,按揭贷款恢复正增长(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合计增长1948亿元,2024年同期基本为零增长),反映出风险策略及业务结构调整思路。三是国有大行对公涉房信贷力度减轻,上半年对公房地产贷款仅新增1062亿元,同比少增2280亿元。
  金融投资“卷交易”空间不大,需寻找拓收益渠道,海外债、信用债、政金债、基金投资等与2024年的利率环境不同,2025年面临内外多重不确定性,“内卷式”的博交易价差策略很难奏效。根据中报数据测算,上市银行2024年自营交易盘收益率约为3.82%,2025年上半年已降至2.05%(年化)。剔除农业银行后(其投资收益显著高于可比同业,主要是贵金属投资贡献较多,不具有代表性),上市银行自营交易盘收益率在1.5%左右,已落后于配置票息。
  2025年上半年,各类型银行中自营交易盘收益表现较为突出的分别是:国有大行中的农业银行(14.25%)、中国银行(2.22%);股份制银行中的兴业银行(2.24%);城商行中的青岛银行(2.06%);农商行中的张家港行(5.56%)、沪农商行(2.46%)等。
  通过观察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对各类债券的增减情况可以判断,部分银行已经在积极拓展收益来源。参考低利率时期的海外银行经验,上市银行增加海外债券配置。观察部分上市银行在2025年开始出现类似的特征,某上市银行上半年FVOCI账户增加境外政府债、信用债投资,AC账户大量增配了境外信用债。
  为应对“资产荒”,银行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海外,但需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期限,因短债收益率较低,对提升整体收益帮助有限,而超长期债券利率风险和价格波动较大,由此推测银行偏好的境外债券主要是中等期限;二是汇率风险,银行在增配境外债券时,通常会使用外汇衍生品(如远期合约、货币互换)来对冲;三是账户策略,基本会以FVOCI及AC为主要配置资产,避免影响当期利润。
  随着信贷节奏的放缓和新资本办法的应用,银行资本压力缓解使得信用债、基金等配置空间增加。当前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压力整体较轻,资本管理视角可能给予信用债等品种一定限额的放松,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持有信用债占比7%,其中,FVOCI持有占比12%。国有大行上半年信用债投资余额增加2649亿元,除政府债外为最大增持项,部分银行对信用债的增持或出于避税考虑通过信用债基形式实现。
  但基金的配置行为出现分化,2025年的利率债基收益欠佳,部分银行或出于对收益波动容忍度的考虑,对基金持债久期做更严格的约束,或者直接赎回相关产品。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银行(-771亿元)、光大银行(-603亿元)、浦发银行(-209亿元)收缩基金规模较多;城商行则是宁波银行(-341亿元)、上海银行(-290亿元)、南京银行(-185亿元)赎回较多。
  存款“财富化”效应初现
  在负债端,存款“财富化”或带来流动性管理的挑战,尤其是活期化、短期化及非银化的挑战。
  参考海外银行的历史经验,存款活期化是低利率时期银行负债结构的代表性特征。在存款降息的背景下,随着2025年密集的高息定存到期以及资本市场的回暖,存款可能正迈入“财富化”阶段。“财富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定存利率持续走低,陆续到期的超额储蓄被动挤出,保守的投资者会转向固收理财、保险、债券基金等产品;二是股市情绪不断提振,部分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也在缓慢尝试红利ETF等产品,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则可能提前支取定存投入市场。
  目前,M1增速抬升主要是低基数的影响,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近期,M1增速回升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低基数效应,2024年“手工补息”整改,大量挤出对公活期存款,预计基数效应在四季度才基本消退;2.财富效应推动资金活化,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股市情绪向好,企业生产活力恢复,投资者更愿意持有活期存款再投资;3.化债资金清偿欠款和财政支出加大;4.信贷节奏不平衡导致冲量派生活期存款,6月、7月均观察到信贷冲量特征(6月是企业短贷、7月是票据),侧面反映银行信贷节奏失衡,6-7月上旬可能整体疲弱,下旬加速冲规模,使得部分贷款派生存款留存于账上。
  存款搬家可能还处于初期,居民风险偏好尚未明显修复。从居民信贷加杠杆的意愿以及过去几年存款加速定期化能可以判断居民风险偏好仍较低,未来收入预期等仍有不确定性。因此,即使定存到期也不一定全搬去股市,也有可能形成活期存款形式的“观望资金”。从日本银行的负债结构来看,低利率阶段定期存款不断减少但大部分转化成“现金+活期存款”的形式。
  存款利率如果继续下调,有催化其利率敏感性的可能,当存款付息率突破“临界点”,原本保值需求会退而求其次,被动挤出超额储蓄。一般而言,存款的利率敏感性会随着利率下降而减弱,也就是说,当存款利率越来越低,愿意继续存放在银行的客户大概率不取走了。但这有一个临界点,好像一瓶水的重心一样,开始会随着水位的下降而降低,但当水位降到极低时重心会快速抬升,因此时机会成本已经不高。
  定存短期化是银行主动调节期限结构以及客户增加流动性的双向结果。根据国有大行存款挂牌利率,2025年5月调降后,3年期和1年期定存利差收窄至30个基点,较2022年下降 65个基点,存款期限利差收窄导致定存短期化。与此同时,在低利率环境下,为降低负债成本,银行也倾向主动缩短存款期限,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存款平均剩余期限为1.4年,较2023年已开始有明显下降。
  根据开源证券的估算,2025年下半年、2026年分别有约16.8万亿元,28万亿元高息定存到期(原始期限2年以上),这些存款很难用原有同样的产品续接,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额度可能供给不足,偏好长期存款的客户可能买不到,也有的客户会主动转向一些短期存款增加流动性。
  存款非银化将使存款在各类机构重新分布,目前,国有大行不缺钱但“质量差”。存款(超储)分布状态对银行间流动性有重要的影响。竞争存款就是竞争超储,超储的总量是一定的,分布状态能极大地影响资金松紧。因为流动性主要通过央行—国有大行—中小行—非银的途径进行传导,这个链条是相对单一的,如果分布在国有大行,而国有大行因为一些原因不能融出,或是只能高价融出,这必然会导致下游银行资金偏紧;如果分布在中小行,导致国有大行备付不够,资金面也会偏紧;如果挤出银行体系到非银,因为非银的负债端很不稳定,资金面波动也会放大。
  因为银行揽储资源禀赋、扩表需要、业绩考核等诉求不同,会导致银行竞争存款的策略差异。如此前小行可能通过超自律定价、主动负债等竞争存款,EPA在全国自律和各省级自律的要求不同,包括各省之间,利率调整的节奏也不同,有时会看到跨省存款现象。但是有时小行存款抢多了,资产端没有特别多贷款需求,就形成冗余配债资金;国有大行因为存款报价没有优势,所以过去有一段时间通过“手工补息”来竞争。这些规模导向的内卷行为逐步被规范后,存款的再分布呈现自然分布的状态。由于国有大行托管牌照的优势,因此目前的典型变化是,小行的储户将存款转去银证存管账户、理财账户、基金产品等,就会形成国有大行的非银存款。
  存款再分布的影响是国有大行存贷增速差延续修复,小行冗余配债资金压缩。非银存款回流大行的一个效果是存贷增速差修复,“存贷匹配缺口”压力减轻,因此,国有大行的流动性在头寸上并没有太大压力;对于小行而言则是没有那么多冗余配债资金,加上存量负债成本较高的负carry压力,后续配债力度或有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大行目前正处于钱多但“质量差”的阶段,“质量差”主要指稳定性,其次指成本。头寸(缺口)压力虽然减轻,但流动性风险指标压力和成本负担可能加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非银存款的指标惩罚:高利率敏感性、放大期限错配、加速LCR下滑等。非银存款大部分被认定为非核心负债,计算期限错配时视同隔夜负债,若非银活期存款过快、集中增长将使资产端无法新增长久期资产,进而影响收益。在流动性风险指标上,LCR、NSFR均对这种劣质负债带有惩罚机制,短期不稳定的特征也会影响90天流动性缺口率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等指标。
  二是非银存款的成本负担:较同等期限一般性存款付息溢价,如果居民储蓄大量入市,存款结构转化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冲掉高息定存重定价的成本释放效果。
  关注同业存单“量价期”信号
  虽然净融资收缩,但近期国有大行1年期NCD利率相对刚性,或反映银行的中长期负债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管控诉求。
  在同业存款被自律管控后,同业存单发行的“量价期”是观察司库负债策略的最有效信号。狭义的司库负债可以理解为银行流动性管理中比较市场化、相对自主可控的资金来源,比如央行工具、同业拆借、卖出回购、发行同业存单或金融债券等。
  司库负债管理主要有头寸、指标和成本三方面的考虑,一般而言,平头寸(补缺口)是第一要务,需要保障资金来源与应用在量上的匹配;指标管控独立于司库处室,但需司库操作配合;成本通常不是司库重点,而由财务部门来把控,但近几年银行息差压力加重,一些银行的操作更精细化,对司库负债成本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尤其在NCD的发行策略上更“择机、择量、择期限”。
  同业存单“量价”能反映司库吸收负债在平抑缺口和成本管控之间的权衡,同业存单的供给期限选择,能体现出“日间流动性管理”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管理”的差异。头寸管理和指标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头寸管理重视资金充裕安全,兼顾成本和运营效率;指标管理则重点满足监管要求,守住风险底线。
  在利率下行期,如果出于头寸管理的角度,可能愿意发3个月,因为这样方便到期滚动续作置换更低成本资金,也能跨季;如果处于风险指标管理的角度,因核心存款对指标最有利但其增长有很多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在季末指标管控的时候处于被动,可能更倾向发长期限9个月和1年期,这样就能把NSFR提前推高,从而留出空间。
  与目前国有大行所处的情况比较接近的是,头寸缺口压力不大,所以NCD净融资在收缩。但随着居民储蓄陆续向非银存款转移,LCR、NSFR等指标开始下降,银行对中长期资金仍有刚性偏好,因而1年期NCD发行利率仍较高。在实践中,银行的指标管理并不是静态的,因为能看到未来各重要时点的同业负债到期节奏,所以一般讲究熨平波动,尽量避免大量集中到期。
  目前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对央行的依赖度在提高,存款活化及非银化直接推升银行的中长期负债需求,央行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最后补缺口的职能。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框架下,银行体系永远“有求于”央行,因此,理论上央行只要控制住了源头(国有大行净融出),那么对资金面的调控效果是很强的,但实际上由于存款的分布状态在“内卷”行为下比较混乱,比如国有大行“手工补息”、小行超自律等竞争,以及“手工补息”被整改后非银钱多,国有大行开始高价吸收同业存款等,有时调控效果就会打折扣。目前已经几无高息套利性的存款漏洞,自然状态下由于小行没有托管牌照,所以存款通过“非银化”源源不断回流国有大行。
  但存款的活化及非银化将直接增加银行的中长期资金需要,目前基础货币对应高OMO 余额下的“短钱”,一旦央行态度收紧,资金面波动可能放大。下阶段若存款财富化效应继续加速,那么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问题可能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继续每月操作多次买断式逆回购,或公开买卖国债来改善流动性就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2025-10-23】
多家银行,密集提示! 
【出处】证券时报网

  近期贵金属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有多家银行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相关银行积存金业务投资门槛也上调至1000元以上。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处获悉,近期黄金投资热度明显上升,咨询和购买相关产品的客户数量增多。
  10月21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计划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按金额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人民币1000元起调整为人民币1200元起;按重量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为1克不变。
  同日公告调整积存金业务的还有平安银行,该行表示自2025年10月24日起,该行平安金积存业务按金额设定的定投计划起投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
  “部分银行调整个人黄金业务起点金额,主要是因为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较快。”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相关银行对起点金额进行调整,以适应黄金市场价格变化,同时这也是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
  事实上,一批银行已于10月初就贵金属市场的波动提示过一轮风险。其中,建设银行在10月17日再度向客户提示金价风险,这也是9月下旬以来,第三次向客户发出警示。同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更多股份行加入贵金属风险提示的队伍。
  “我们给客户发金价时每天都在提示风险。”某家国有大行江西分行基层客户经理熊先生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因为此前对黄金价格走势均是长期看涨,但10月21日的价格波动较大,他已经向自己营销的客户单独做了风险提示。他还表示,近期总行和省级分行均有密集的业务风险提示的传达。也有银行贵金属业务群发布通知称,理财经理在销售贵金属时要做好价格波动风险提示和相关工作,告知客户贵金属产品一旦销售不可退货,需理性投资。
  除了积存金业务的调整,为顺应市场变化,一批银行还停止了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业务服务。邮储银行表示,该行代理的相关即将停办,相关持仓客户及现货库存客户于10月31日0点前择机自主平仓卖出。该行还对个人贵金属业务无持仓、无库存、无资金的客户,停止提供该业务的全部服务。
  董希淼表示,10月21日,国际贵金属市场迎来显著调整,黄金、白银价格跌幅较大,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获利盘的集中离场、宏观政策预期的微妙变化,以及部分投资者从贵金属转向股市。
  他还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政治、军事、经济复杂多变,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仍然较强,国际金价仍有一定支撑;但黄金价格高位波动将加剧,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基于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在资产配置中合理配置黄金及相关产品,切忌盲目追涨杀跌。

【2025-10-23】
天山脚下活水涌 中国建设银行助力书写美丽新疆新篇章 
【出处】金融时报

  金秋时节,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阿克苏广袤无垠的棉田上,种植户小李正熟练地操作着现代化采棉机作业,雪白的棉桃映衬着他黝黑脸庞上欣慰的笑容:“以前种棉靠天吃饭,收多少全看一双手干得多快,现在有了建行的‘棉易贷’,我换上了新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棉农小李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新疆棉农的缩影。在这片被誉为“中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的土地上,金融活水正如天山融雪,悄无声息地滋养着从一粒粒棉种到一匹匹棉布的每一个环节,为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动能。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天山脚下的这片广袤土地上,建设银行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部署,立足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服务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金融为笔,助力描绘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
  勇担责任 持续增强“三个能力”建设
  “2024年6月,我们种下油沙豆,10月收成,亩产达到400公斤,2.2万亩高标准农田产出油沙豆880万公斤。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土地利用的高效性,让这里实现了沙漠变良田的奇迹。”新疆和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建行新疆区分行支持和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解决了和田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资金紧缺问题,为当地防沙治沙、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如今,在和田,万亩沙漠正在被改造为田成块、渠相连、路成网、树成行的高标准农田。油沙豆和其他经济作物构成了这片沙漠中生机勃勃的“绿洲”。
  这是建行新疆区分行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服务国家建设是国有大型银行的基本职责和天然使命,防范金融风险是创造价值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参与国际竞争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2014年,建行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近年来,建行深入贯彻增强“三个能力”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内生动力,严守风险底线,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在祖国西北边疆书写崭新篇章。
  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建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紧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持续加大信贷资源倾斜。据了解,近5年来,新疆区分行累计为自治区各领域提供资金支持超过1万亿元,提前超额完成与自治区政府签订的“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中8000亿元的投放目标。依托在基建领域的传统优势,该行持续强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新能源基地、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截至8月末,新疆区分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超98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120亿元,重点支持了自治区“四环”铁路网络构建、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大石峡水利水电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速发展。
  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近年来,建行新疆区分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职责进党委”,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持续做好资产质量和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坚持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在准入、评级、放款、分类、预警监测、押品及档案管理等重要环节加强风险管控,动态重检完善制度流程。截至8月末,新疆区分行不良贷款率0.79%,较年初下降0.2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定向好,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古丝绸之路枢纽和通往亚欧的黄金通道。围绕自治区“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布局,建行积极构建本外币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新疆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截至8月末,建行新疆区分行累计投放跨境融资贷款60.75亿元,有效支持新疆企业“走出去”。同时,积极布局新疆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制定《支持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方案》及细化措施,截至8月末,服务自贸试验区客户数同比增长超110%,对自贸试验区企业信贷投放增长超65%,切实推动新疆区域性开放战略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
  精准发力 奋力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感谢建行,给了矿山绿色转型和蓬勃发展的机会。”近日,刚拿到建行的贷款资金,哈密市某矿山负责人握住建行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该矿山已开采多年,随着时间推移,矿山发展受到制约,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改造迫在眉睫,但高昂的费用让企业束手无策。建行新疆哈密分行得知企业的困境后,迅速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前往矿山,详细了解矿山经营状况、升级规划,经过严谨调研和评估,决定为该矿山提供专项贷款支持。
  有了资金,矿山的升级改造顺利开展,三期工程也将于今年底全面竣工。如今,该矿山已成为当地绿色矿山典范。
  近年来,建行新疆区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新疆区域特色,持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全力助推新疆发展。
  围绕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建行新疆区分行着力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推出一系列针对科创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做好科创企业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聚焦科技型企业高技术、轻资产、投入大等特性,丰富金融供给,通过股、贷、债、保、租综合金融服务,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和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市场’良性循环。”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8月末,新疆区分行科技贷款余额超300亿元。
  聚焦“双碳”目标,建行新疆区分行围绕新疆特色产业集群,以自治区“疆电外送”基地建设为引领,积极服务大型风光基地建设,以综合化绿色金融服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截至8月末,该分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740亿元。
  在深耕普惠金融的实践中,建行新疆区分行充分发挥数字平台与营业网点的双重优势,协同推进法人端、个人端与涉农端“三条赛道”,持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今年以来,建行新疆区分行已累计为4.3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发放贷款总额达286亿元。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建行新疆区分行深入市场、团场、园区、商圈,前置对接融资需求,主动为小微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切实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与质效。
  在养老金融方面,建行新疆区分行聚焦产品服务创新、年金提质拓面,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部署推进六大类重点清单,推动金融政策工具落地;打造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全面提升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水平。
  以“数字化、系统化、平台化”一体推进为指引,建行新疆区分行努力拓展智慧生活、民生消费、乡村振兴等多维数字场景;通过科技赋能与数据驱动,进一步丰富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矩阵,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与普惠性,推动数字金融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善建者行,成其久远。建行新疆区分行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坚守主责主业,深化精益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守牢风险底线,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把建设美丽新疆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贡献金融力量。

【2025-10-23】
建设银行:10月22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出2497.80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1749.74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ETF资金研究
据本站iFind,建设银行10月22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出2497.80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1749.74万元,5日累计净流入6271.43万元,20日累计净流入3.31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3.38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2497.83日累计-1749.745日累计6271.4320日累计33073.660日累计33765.81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央企红利ETF(159332),持仓占比为3.41%,申购资金净流出2.07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央企红利ETF(561580),持仓占比为3.25%,申购资金净流入2.04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红利ETF易方达(515180),持仓占比为1.40%,申购资金净流入74.26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银行ETF南方(512700),持仓占比为2.35%,申购资金净流出502.75万元。重仓建设银行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159332央企红利ETF3.41%-2.07561580央企红利ETF3.25%+2.04512890红利低波ETF2.67%+9.58159525红利低波ETF2.64%-2.95560890红利低波ETF新华2.62%-3.25512530沪深300红利ETF2.60%0.00159547红利低波ETF基金2.59%+6.37563020红利低波动ETF2.59%-9.57563690红利低波ETF永赢2.59%-19.09560150红利低波ETF泰康2.58%-6.15

【2025-10-23】
建设银行: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8135.68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建设银行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8135.68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1.5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9%,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281356821.0051612922.001156869830.002025-10-2144485488.0050185436.001127125931.002025-10-20102670028.0081843210.001132825879.002025-10-1755863381.0090300142.001111999061.002025-10-1661246897.0077954448.001146435822.00融券方面,建设银行10月22日融券偿还3.20万股,融券卖出4.5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3.0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0%,融券余额1298.10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2430542.00300160.0012980982.002025-10-21815662.00171865.0012727300.002025-10-20311725.001202500.0012031475.002025-10-17154896.001639316.0012880340.002025-10-161346335.00938299.0014318020.00综上,建设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1.70亿元,较昨日上升2.63%,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2建设银行29997581.001169850812.002025-10-21建设银行-5004123.001139853231.002025-10-20建设银行19977953.001144857354.002025-10-17建设银行-35874441.001124879401.002025-10-16建设银行-15936251.001160753842.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3】
金价高位波动 银行上调积存金投资门槛 
【出处】证券时报

  伴随贵金属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又有多家银行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相关银行还将积存金业务投资门槛上调至1000元以上。
  10月21日,兴业银行公告称,自即日起计划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按金额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1000元起调整为1200元起;按重量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为1克不变。
  同日,平安银行也公告调整积存金业务。自10月24日起,该行平安金积存业务按金额设定的定投计划起投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
  “部分银行调整个人黄金业务起点金额,主要是因为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较快。”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相关银行对起点金额进行调整,以适应黄金市场的价格变化,同时这也是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
  此前,一批银行已就贵金属市场的波动提示过一轮风险。10月17日,建设银行再度向客户提示金价风险,这也是9月下旬以来该行第三次向客户发出警示。同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更多股份行也加入了贵金属风险提示的队伍。
  “我们每天给客户发送金价时,都在提示风险。”某国有大行江西分行的基层客户经理熊先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前对黄金价格走势均是长期看涨,但因10月21日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他已经向自己营销的客户单独做了风险提示。他还表示,近期总行和省级分行均有密集的业务风险提示传达。另外,也有银行贵金属业务群发布通知称,理财经理在销售贵金属时要告知客户,“贵金属产品一旦销售不可退货,需理性投资”。
  除了对积存金业务进行调整,为顺应市场变化,一批银行还停止了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业务服务。邮储银行表示,该行代理的相关业务即将停办,相关持仓客户及现货库存客户可于10月31日0点前择机自主平仓卖出。该行还对个人贵金属业务无持仓、无库存、无资金的客户,停止提供这一业务的全部服务。
  董希淼表示,10月21日国际贵金属市场迎来显著调整,黄金、白银价格跌幅较大,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获利盘的集中离场、宏观政策预期的微妙变化,以及部分投资者从贵金属市场转向股市。
  他还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政治、军事、经济复杂多变,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仍然较强,国际金价仍有一定支撑。不过,黄金价格高位波动将加剧,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基于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在资产配置中合理配置黄金及相关产品,切忌盲目追涨杀跌。

【2025-10-22】
建行上海市分行:目前服务科技信贷客户已超过8000户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坤)10月22日,上证报记者从建行上海市分行获悉,该行服务的科技信贷客户已超过8000户,其中80%为普惠型小微企业。
  “我们是2023年开始和建行合作的,现在我们的贷款额度已经增加到280万元,这下企业研发的底气也更足了。”上海光匠环境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建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称,该行2023年以来先后推出《“科创突围制造当家”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创新“5Pr科技金融推进体系”,不断努力探索科技金融发展的新路径、新理念、新措施和新做法。
  具体来看,在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方面,建行上海市分行围绕初创期和成长期“双周期”持续创新优化科创普惠产品体系,并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加大对科技型园区的走访对接和需求排摸,“一园一策”提供定制化、批量化综合金融服务。

【2025-10-22】
建设银行:10月21日获融资买入4448.55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建设银行10月21日获融资买入4448.55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1.2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6%,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144485488.0050185436.001127125931.002025-10-20102670028.0081843210.001132825879.002025-10-1755863381.0090300142.001111999061.002025-10-1661246897.0077954448.001146435822.002025-10-1571365099.0099013240.001163143373.00融券方面,建设银行10月21日融券偿还1.85万股,融券卖出8.7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81.5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8%,融券余额1272.73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1815662.00171865.0012727300.002025-10-20311725.001202500.0012031475.002025-10-17154896.001639316.0012880340.002025-10-161346335.00938299.0014318020.002025-10-151308490.001430210.0013546720.00综上,建设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1.40亿元,较昨日下滑0.44%,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1建设银行-5004123.001139853231.002025-10-20建设银行19977953.001144857354.002025-10-17建设银行-35874441.001124879401.002025-10-16建设银行-15936251.001160753842.002025-10-15建设银行-27678229.00117669009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1】
晋城金融监管分局核准李慧斌中国建设银行晋城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 
【出处】金投网

  2025年10月15日,晋城金融监管分局发布批复称,《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关于李慧斌拟任晋城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的请示》(建晋报〔2025〕201号)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一、核准李慧斌中国建设银行晋城分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二、中国建设银行应要求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有关监管规定,自中国建设银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按要求及时报告到任情况。未在上述规定期限内到任的,本批复文件失效,由决定机关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三、中国建设银行应督促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持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熟悉任职岗位职责,忠实勤勉履职。

【2025-10-21】
建设银行:10月20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入1534.91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9556.08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ETF资金研究
据本站iFind,建设银行10月20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入1534.91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9556.08万元,5日累计净流入1.88亿元,20日累计净流入3.68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3.74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1534.913日累计9556.085日累计18765.0120日累计36836.7960日累计37363.17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央企红利ETF(159332),持仓占比为3.42%,申购资金净流入0.00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XD央企红利ETF(561580),持仓占比为3.27%,申购资金净流入12.12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红利低波ETF(512890),持仓占比为2.66%,申购资金净流入747.00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红利ETF(510880),持仓占比为2.51%,申购资金净流出515.83万元。重仓建设银行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159332央企红利ETF3.42%0.00561580XD央企红利ETF3.27%+12.12512890红利低波ETF2.66%+747.00159525红利低波ETF2.63%0.00560890红利低波ETF新华2.61%0.00512530沪深300红利ETF2.59%+4.16159547红利低波ETF基金2.58%0.00563020红利低波动ETF2.58%+53.53563690红利低波ETF永赢2.58%-16.15560150红利低波ETF泰康2.57%0.00

【2025-10-21】
建设银行:10月20日获融资买入1.03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建设银行10月20日获融资买入1.03亿元,当前融资余额11.3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8%,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0102670028.0081843210.001132825879.002025-10-1755863381.0090300142.001111999061.002025-10-1661246897.0077954448.001146435822.002025-10-1571365099.0099013240.001163143373.002025-10-14110980703.0090302836.001190791514.00融券方面,建设银行10月20日融券偿还13.00万股,融券卖出3.3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1.1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5%,融券余额1203.15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0311725.001202500.0012031475.002025-10-17154896.001639316.0012880340.002025-10-161346335.00938299.0014318020.002025-10-151308490.001430210.0013546720.002025-10-14759206.00205359.0013576808.00综上,建设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1.45亿元,较昨日上升1.78%,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0建设银行19977953.001144857354.002025-10-17建设银行-35874441.001124879401.002025-10-16建设银行-15936251.001160753842.002025-10-15建设银行-27678229.001176690093.002025-10-14建设银行21510045.001204368322.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0】
银行扎堆“双11”送福利,究竟在“抢”什么? 
【出处】北京商报

  随着电商平台“双11”备战进入冲刺期,银行业也已悄悄加入这场消费季“战局”。10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到苏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地方机构,多家银行近期集体上线“双11”专属活动,不仅覆盖储蓄卡、信用卡持卡人群,还联合支付宝、京东、淘宝等多平台细化优惠规则,在消费旺季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更试图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
  储蓄卡、信用卡折扣不停
  “双11”临近,银行业营销战全面升温。10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六大国有行,及苏州银行、贵阳银行、泰隆银行等多家地方机构,均已推出“双11”专属活动,通过联合支付宝、京东、淘宝、快手小店等第三方平台,推出绑卡满减权益;同时,进一步拓展信用卡服务,叠加推出分期免息、刷卡满减等专项优惠。
  储蓄卡方面,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减”活动,拆分为预热期与大促期,均需“先报名再享优惠”。具体来看,10月20日—30日预热期内,储蓄卡支付宝绑卡用户报名后,连续5日(含报名当日)内,单笔订单满50元可享随机立减0.2—11.11元,每日最多可享一次,最多可连续享受5日;10月31日—11月11日大促期,满减门槛提升至单笔100元,立减金额区间调整为0.5—11.11元,每日最多可享一次,最多可连续享受7日。
  招商银行则针对储蓄卡用户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10月10日—11月15日期间,用户可使用储蓄卡参与“支付达标抽锦鲤”活动,抽取至高1111元消费返现券。新绑卡用户还能叠加专属福利,首绑京东支付可领至高128元支付券包及33元京东外卖券,单笔支付满188元额外抽至高88元京东专用消费返现券,首绑抖音支付并完成支付可享对应首绑礼和支付礼双重权益。
  除储蓄卡优惠活动外,信用卡则是银行参与“双11”的另一个重点。中国银行推出“分期享立减”活动,联合支付宝、京东、淘宝、美团等10余家平台覆盖多个消费场景。例如,持卡人在淘宝App购买指定商品,选择中国银行信用卡分期,有机会享受单笔订单满500元立减25元、满1500元立减75元、满5000元立减200元的优惠,同一持卡人每档限享受2次。如该商品免息,可在支付立减同时叠加分期免息优惠。
  徽商银行也推出手机淘宝“双11”分期满减活动,优惠至高400元,活动持续至11月20日。用户在手机淘宝App(部分品类除外)购买实物类商品,选择徽商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即可参与折扣力度不等的优惠。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支付宝App发现,支付宝平台已上线“银行卡天天减”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20余家银行参与。10月20日—11月11日,用户报名后用指定银行卡快捷支付,可享0.2—11.1元不等满减,进一步扩大优惠覆盖范围。
  “‘双11’已是全年最大线上消费节点,银行推出满减、返现等活动,既能换取客户绑卡量和交易活跃度,也能借节日窗口唤醒睡眠客户。”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导向与消费信贷利率走低的背景下,银行更需通过这类营销快速获客冲量,抢占消费场景入口。
  营销背后何以增长
  热闹优惠的背后,是银行卡业务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转型现实。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开立总量达100.68亿张,较2024年同期增长2.09亿张。分类型看,借记卡从91.10亿张增至93.54亿张,延续稳健增长;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则从7.49亿张降至7.15亿张。
  银行信用卡市场已然进入存量时代,借记卡数量虽保持总量增长,但其中也包含着部分睡眠账户。近期,多家银行集中发布公告,宣布将加强对长期不动户的管理,启动异常账户集中清理工作。在此背景下,“双11”成为激活沉睡账户、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关键契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银行此时加码营销,核心在于借助“双11”购物节消费旺季,推动储蓄卡、信用卡业务向上发展,同时对拉新也能够形成一定助力,促使更多用户考虑从第三方支付渠道使用本行卡片进行消费。预计会给用户带来更多消费便利的同时,带动银行机构在第三方支付渠道更多频次、更高金额的消费,促进交易规模、交易频次等进一步增长,从而起到更为良好的促消费作用。
  如何将“短期冲量”转化为“长期留客”?苏筱芮建议,除了现有优惠模式,银行机构也可以考虑通过信用卡临时提额等动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便利。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切入民生重点场景及热门场景,例如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与政府消费券活动充分结合,通过加大产品供给、优化服务模式、改善用户体验等方式加强与终端金融消费者的连接。
  柏文喜则进一步补充道,银行需从“单次交易营销”转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以“内容经营+场景分期+会员制”为核心抓手。通过消费指南、理财科普等内容增强用户黏性,以家装、教育分期延伸服务链条,再用等级权益、专属服务等会员制锁定长期价值,最终将“双11”的短期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在存量竞争中构建差异化“护城河”。

【2025-10-20】
假期撬动消费热潮 金融机构出实招点燃市场 
【出处】经济参考网

  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分别增加1.23亿人次及1081.89亿元。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
  针对节假日,各银行机构密集上线专属信用卡优惠活动,覆盖购物、用餐、出行、娱乐等多种消费场景,助力节日消费升温。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依托银联卡重点布局跨境旅游场景,推出“双节惠游全球”活动,覆盖全球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比如,在中国港澳地区,持中行银联卡在香港海港城消费满额即享1000港元礼品卡,在澳门金沙购物城消费满额即可享至高3500澳门元优惠券;在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单月消费超过累计消费金额等值500美元的部分将有机会获得3%消费金奖励,每月每持卡人至高返80美元。
  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惠游中华”活动,该活动结合全国各地文旅特色,创新打造“信用卡+文旅生态”场景,在全国多个文旅消费先锋城市,聚焦旅游热门景点及周边消费集群,通过“用卡优惠+场景渗透”模式,构建覆盖景区票务、特色餐饮、文创消费的全链条服务生态。龙卡信用卡持卡人在活动门店通过微信支付,有机会享购物类订单单笔满500元随机立减至高166元、餐饮类订单单笔满200元随机立减至高56元、文创门票类订单单笔满66元随机立减至高26元优惠。
  招商银行围绕“金秋出游”核心需求,推出覆盖“游、购、逛”的三重专属优惠。在住宿方面,活动期间用户在飞猪APP、支付宝APP、手机淘宝APP下单带有“招行信用卡专享”标识的酒店日历商品,可有机会享6.5折起专属酒店预订优惠;购物方面,招商银行联合银联推出“笔笔1%返现”福利;而针对商圈消费场景,该行还推出“66元购100元商圈消费券”活动。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则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和专业性,精准滴灌重点消费场景,尤其聚焦家电、家装、绿色消费等领域,投入“真金白银”,通过多种多样的免息优惠,降低消费门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比如,中邮消费金融推出“金秋双节庆、福利享不停”活动。9月15日至10月10日期间,用户可抽取无门槛借款券,最高可享前3期利息5折优惠;此外部分受邀用户还可享专属出行福利,活动期间在“邮你贷”满足条件还可领取相应面值的携程卡,每日每奖品限量6份,先到先得。
  建信消费金融聚焦家电、绿色消费等重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多重福利补贴。在其App“以旧换新消费专区”,消费者可享多款绿色、智能家电商品全额免息福利;9月至10月期间,建信消费金融推出新客抽奖、激活额度享7天免息等活动,新客抽奖活动每日派发5000份免息券,用户最高可免息188元。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升级金融消费补贴大礼包。9月19日起,在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消费满一定数额,即可领取额度不等的贷款贴息券,同时参与环保装修、节能家电、以旧换新等绿色消费的用户,还能获得100碳能量,兑换丰富多样的积分商品。
  如今假期虽过,热潮余温仍存,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窗口期,以及刚开启的“双十一”购物节,政策与金融机构将持续形成合力,为消费市场稳步复苏、长期向好提供坚实支撑。(华柏)

【2025-10-20】
高盛:对内银股维持审慎乐观看法 偏好招商银行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宋芝萦

  高盛发布研报称,该行所评级的内银A股及H股年初至今分别录得12%及21%%市值加权绝对回报,相信并不是投资者倾向追求股息回报的行业配置需求,而是主要来自于各银行基本面改善的推动,包括资产质量趋向稳定,以及净息差跌幅收窄。
  展望第三季业绩,该行对内地银行业维持审慎乐观看法,在选股上会更关注专注于在净息差恢复过程中能减低债券投资对盈利及资本波动影响、适当维持信贷增长、保持拨备及资本充足的银行。高盛认为大型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03968)相比其他同业更能实现可持续的净息差恢复,因此具有更大股东回报潜力。
  高盛轻微调整所评级的银行2025至2027年拨备前经营利润及净利润预测,以反映手续费收入增长前景改善、信贷需求转弱、投资收入贡献下跌及拨备增加等影响,所覆盖内银H股目标价下调1%至9%,当中较偏好招行,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由53.34港元下调至52.98港元,并对招行、邮储银行(01658)、中国银行(03988)及建设银行(00939)H股同予“买入”评级。

【2025-10-20】
建行发布支持新型工业化方案 
【出处】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讯【记者 仇兆燕】10月16日,建设银行发布支持新型工业化“善建智造”服务方案,推出六大专项行动,以“向‘新’而行、建‘工’利业”为主题,旨在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场景生态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六大专项行动主要包括:一是“建‘工’长融”行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努力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守护者;二是“建‘工’科创”行动,以技术和企业“双生命周期”为主线,深化“商投行一体化”母子协同,开展“股贷债保租”综合金融服务,服务制造业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建‘工’升级”行动,以设备更新贷、科技研发贷、融资租赁等服务满足企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融资需求,并通过国家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四是“建‘工’链融”行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供应链产品体系,同业首创脱核链贷产品,着力解决产业链资金错配问题;五是“建‘工’集群”行动,通过“一群一策”,提供覆盖G、B、C三端的综合化服务,创新集群快贷专属产品,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迈向中高端;六是“建‘工’跨境”行动,充分发挥全球网络布局和跨境金融服务优势,为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坚强后盾和可靠伙伴。
  建设银行董事长张金良透露,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已突破3.5万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超过50%。
  8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相关金融服务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进入系统化、制度化阶段。

【2025-10-20】
建设银行:10月17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入5080.33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1.42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据本站iFind,建设银行10月17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入5080.33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1.42亿元,5日累计净流入2.52亿元,20日累计净流入3.73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3.70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5080.333日累计14192.45日累计25243.8920日累计37251.1760日累计36958.64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央企红利ETF(159332),持仓占比为3.38%,申购资金净流入2.02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央企红利ETF(561580),持仓占比为3.33%,申购资金净流入29.22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银行ETF(512800),持仓占比为2.42%,申购资金净流入2859.45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红利ETF(510880),持仓占比为2.50%,申购资金净流出779.42万元。重仓建设银行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159332央企红利ETF3.38%+2.02561580央企红利ETF3.33%+29.22512890红利低波ETF2.64%+1940.05159525红利低波ETF2.61%-78.15560890红利低波ETF新华2.59%0.00563020红利低波动ETF2.57%+28.13563690红利低波ETF永赢2.57%-53.45159547红利低波ETF基金2.56%+12.48512530沪深300红利ETF2.56%+8.17560150红利低波ETF泰康2.55%-3.01

【2025-10-18】
贵金属一路飙升 多家银行警示风险 
【出处】经济参考报

  受贸易紧张局势再起、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等因素影响,10月以来,全球贵金属市场迎来“狂欢时刻”。其中,黄金首次突破每盎司4200美元新关口,白银市场表现同样强劲,年内涨幅一度超过76%。与此同时,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密集发布贵金属风险提示,已有银行上调贵金属业务投资门槛。业内专家表示,尽管看好黄金长期表现,但鉴于目前金价大涨后的短期风险,建议投资者充分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收益预期等因素,理性投资。
  黄金、白银接连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伦敦金现货价格近日首次突破4200美元/盎司关口,今年以来,现货黄金累计上涨超1500美元。
  从金价今年具体表现来看,年初伦敦现货黄金从2625美元/盎司起步,彼时基于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谨慎收紧、全球经济温和增长的判断,多数机构对黄金全年涨幅的预测仅为15%至20%。然而市场走势远超预期,随着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央行加码购金,叠加美元信用体系面临挑战,金价从3月起开启阶梯式上涨:3月14日首次突破3000美元/盎司,4月内先后触及3300美元/盎司、3500美元/盎司关口,随后进入3300美元至3600美元/盎司区间震荡蓄力。9月,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的政策信号,成为推动金价加速上行的关键转折点。9月23日金价快速拉升突破3800美元/盎司,10月仅用一周时间便迈过4000美元/盎司大关。
  金价的飙升直接传导至消费端。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六福珠宝等国内知名珠宝品牌的金饰价格同步上涨,部分品牌金饰价格一度突破1120元/克,较年初的800元/克左右涨幅超40%。
  对此,工银瑞信基金认为,当前支撑金价上涨的因素仍未改变。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主要国家增长依赖债务等,或导致储备资产从美元、欧元、日元等外溢到更为安全的黄金资产。中期维度来看,美元信用的减弱仍然没有停止,在现货ETF持续流入、央行实际购金数量超预期等因素影响下,海外机构普遍上调金价预期。短期维度来看,美国政府“停摆”、美国实体经济走弱等因素可能对国际金价形成一定的支撑。
  金价走高同时,白银市场同样表现强劲。10月9日,现货白银价格迎来历史性突破,盘中首次站上50美元/盎司关口;10月15日,伦敦现货白银报价每盎司52.16美元,国内白银价格再次回到11.8元/克,年内上涨76%,累计涨幅超过黄金年内涨幅的58%,成为贵金属市场中“涨幅黑马”。
  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在中小投资者群体中,白银因单价低于黄金、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成为配置的重要补充选择,在黄金牛市的带动下形成“跟涨效应”。高盛发布的报告也认为,白银与黄金价格通常紧密关联,因为二者的主要驱动因素往往保持同步。
  多家银行紧急发布风险提示
  随着黄金、白银价格接连创下历史新高,国内投资市场也同步升温。面对投资者的“追涨”情绪,多家银行迅速行动,通过发布风险提示、调整业务规则等方式,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防范市场风险。
  10月10日,建设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明确指出“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并提醒广大投资者“提高贵金属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情况,理性投资”。
  工商银行也在官网发布关于防范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的提示。该行表示,近期影响市场不稳定的因素持续增加,贵金属价格波动较大。建议投资者关注市场变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基于自身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合理安排贵金属资产规模,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除风险提示,部分银行还通过调整业务规则,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10月11日,工商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的通告》,明确自10月13日起,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即积存起点金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不过“按克数积存”的起点仍保持1克不变。工商银行在公告中表示,该行将持续关注贵金属市场波动情况,适时对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进行调整。
  另外,10月9日,宁波银行也发布关于调整贵金属积存金业务(含积存计划)起购金额的公告,该行自2025年10月11日起将积存金起购金额由900元调整为1000元,按重量起购克数维持1克不变。若购买金额不足1000元的,交易申请将无法成功提交。
  专家建议投资者理性投资
  金价屡创新高,投资风险不容忽视。中信证券此前发布研报指出,关税对黄金的后续扰动可能在推高金价的同时,存在先高后低的节奏变化。市场面对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很难形成稳定预期,因此短期内黄金市场可能有较大波动。
  面对当前“高波动、高热度”的贵金属市场,投资者究竟该如何操作?上述业内专家建议,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当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的背景下,配置黄金更需秉持理性与策略。长期投资者或可考虑将黄金纳入资产组合,作为对冲风险的工具,但应避免一次性重仓入场,或可采用定期投资策略,每月固定投入一定金额购买实物黄金或黄金ETF,以平滑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黄金投资的固定收益有逐渐走低的趋势。对于保守型投资者而言,建议选择积存金这类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通过定投实物黄金,能够有效平摊成本,降低金价短期波动带来的风险。”某国有银行投资经理建议,如果投资者打算长期持有黄金作为价值储存工具,那么在当前金价回调的情况下购入黄金可能是较为明智的选择。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并考虑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这意味着可以在黄金投资组合中加入其他类型的资产,如股票、债券或其他贵金属,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国泰基金认为,未来投资黄金还需从交易思维向配置思维转变。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经典之选,成为不确定时期许多投资者的优选。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黄金与股票、债券等相关性较低,适合在投资组合里配置,以平滑组合的波动性。
  “对投资者而言,把黄金作为多元化投资产品的一类进行投资,有助于分散风险,稳定投资收益。不过,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收益预期等因素,理性开展投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需牢记的是,黄金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期保值,而非短期投机,应避免在市场情绪高涨时盲目追高。投资者需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风险偏好,合理配置黄金资产的比例,避免资产过度集中。”上述业内专家补充说。

【2025-10-18】
建设银行: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5586.34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建设银行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5586.34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1.1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6%,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1755863381.0090300142.001111999061.002025-10-1661246897.0077954448.001146435822.002025-10-1571365099.0099013240.001163143373.002025-10-14110980703.0090302836.001190791514.002025-10-1371894664.0046338613.001170113647.00融券方面,建设银行10月17日融券偿还17.78万股,融券卖出1.6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5.4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2%,融券余额1288.03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17154896.001639316.0012880340.002025-10-161346335.00938299.0014318020.002025-10-151308490.001430210.0013546720.002025-10-14759206.00205359.0013576808.002025-10-13215760.00197490.0012744630.00综上,建设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1.25亿元,较昨日下滑3.09%,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17建设银行-35874441.001124879401.002025-10-16建设银行-15936251.001160753842.002025-10-15建设银行-27678229.001176690093.002025-10-14建设银行21510045.001204368322.002025-10-13建设银行25574321.001182858277.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18】
年内多家银行上调部分代销公募基金风险评级 
【出处】证券日报

  近日,中信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自10月15日起陆续上调17款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事实上,年内已有不少银行调整旗下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而大部分基金的风险评级均呈上调趋势。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家银行近期上调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核心是为落实监管要求。这一举措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同时,银行也可借此建立独立的风险评级机制,优化产品筛选与推荐流程,进而提升基金代销业务的专业性与合规水平。
  多只产品风险评级调整
  具体来看,中信银行此次调整的17只代销资产管理产品中,15只风险评级上调、2只下调,涉及汇添富基金、建信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安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家机构的产品。
  从产品类型覆盖来看,中信银行此次风险评级调整范围广泛,涵盖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及混合型FOF基金,几乎囊括当前市场上所有主流基金品类。从调整方向来看,多数产品呈现风险评级上调特征,其中,汇添富基金旗下两款北交所主题偏股混合型基金,评级从PR4上调至PR5,是本次调整中风险评级跨度较大的代表性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中信银行年内第四次调整代销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该行表示,此次调整是根据监管要求,为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遵循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性、产品风险评级随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等主要原则推进。
  事实上,除中信银行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年内也陆续对旗下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进行了风险评级调整,且大多数基金的风险评级均为向上调整。从产品类型来看,以权益类基金及中高波动混合型基金为主。
  对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从调整类型来看,权益类产品是评级上调的主要对象。这类产品因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较高,受市场波动影响更为显著,风险特征会随股市波动加剧而上升;同时,部分原本评级偏低的产品,也因监管要求细化而重新评估,风险评级得以修正。
  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对于多家银行上调代销公募基金风险评级的核心原因,薛洪言认为,根源在于监管要求深化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驱动。一方面,今年3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当独立、审慎地对代销的资产管理产品进行风险评级,确定适合购买的客群范围。产品风险评级结果与合作机构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孰高原则采用评级结果。这一政策直接推动银行加速落实合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波动调整,部分基金底层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发生变化,实际风险水平上升,银行需通过上调评级反映真实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调整代销基金风险评级,本质上也是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强化。其核心逻辑在于,银行会依据基金实际投资方向与运作情况精准界定风险,最终目的是落实“将合适产品卖给合适投资者”的适当性原则,切实保障投资人权益。
  从影响来看,薛洪言进一步分析称,对银行而言,短期可能因高风险产品销售受限导致代销收入波动,但长期来看,通过强化主体责任、提升尽职调查能力,可有效降低法律纠纷与声誉风险,推动代销业务向合规化、精细化转型;对资管行业来说,动态评级将倒逼基金公司优化产品设计与风险控制,促使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机构需更注重投资策略稳健性与信息披露充分性。
  针对普通投资者如何应对风险评级调整,薛洪言给出五点具体建议:一是密切关注银行通过官网、App等渠道发布的调整公告,定期核实持仓产品最新评级;二是重新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保投资产品评级与个人风险偏好相匹配;三是已持有的产品若评级上调,通常不影响既有持仓,但需审慎判断是否继续持有或调整配置;四是若涉及基金定投,产品评级超限可能导致扣款失败,需及时重新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或更换适配产品;五是理性看待评级调整,可借此机会优化资产配置。

【2025-10-17】
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榜发布 北京利润份额抢眼 
【出处】证券时报网

  10月17日,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发布会暨中国经济秋季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海油、招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稳居榜单前十。
  “2025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500家上榜企业中,利润超100亿元企业97家,较上年减少5家;超500亿元企业24家,较上年增加5家;超1000亿元企业12家,较上年增加2家。
  中国百强论坛秘书长田晓红对榜单进行解读,指出今年榜单的五大特点。营收微降利润增长,头部企业支撑显著,马太效应或需关注;金融业盈利突出,制造业量利双升,建筑能源与服务业承压;银行盈利绝对主导,非银金融超越石油石化,交运扩容亮眼;电力设备、房地产及上下游行业遇冷,企业数量和利润双降;北京利润份额独超半壁,东部稳居核心且集聚效应继续增强。
  具体来看,北京继续稳居各省市上榜数量之首,78家企业实现利润33,773.91亿元,再创新高,占500强利润总额的51.08%。东部沿海省市依旧是上榜主力,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五省市分别以66家、54家、51家、43家、31家的上榜数量位列第二至六位,福建14家上榜,位居第九。天津和河北也各有10家。以上省市都是东部地区的。
  从城市视角看,500强分布于148个城市,较去年增加23个,意味着更多三、四线城市的优质企业实现成长突破,反映出全国企业发展的区域均衡性有某种程度上的增强,并非集聚效应或虹吸效应占据绝对主导。
  会议同时发布了2025年中国(全球)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2025年中国创新板块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和2025年中国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排行榜三个子榜单。
  会上,中国百强论坛主席、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的协调发展》的主题演讲。
  沈晗耀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问题与挑战,一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增长;二是房地产下行,拖累大盘,制约了经济增长;三是债务过重,制约发展,影响了经济循环;四是国际摩擦阻碍了国际大循环,科技摩擦导致失业及二极分化,阻碍了国内大循环。
  针对这四大问题与挑战,沈晗耀提出了六大对策建议。包括打造三大世界级科创中心,百强公司与百强大学双百联动,抢占世界制高点;全面发展第四产业,以公共品经济带动私人品经济繁荣,畅通经济大循环;强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等。

【2025-10-17】
多家银行批量“清卡” 保障资金安全再升级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徐潇潇)近日,全国范围内多家银行发布了关于清理长期不动户的公告。10月16日,湖北远安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开展个人银行账户清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个人开立多个银行结算账户、身份信息缺失或过期的账户。
  兴业银行也发布公告称,10月15日起,该行按照新的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管控相关账户,采取限制资金进出的保护措施。调整后,新的认定标准将账户余额从100元(含)以下调降至10元(含)以下,无该行个人贷款还款、代销基金产品、理财产品、三方存管等签约关系,且账户连续365天(含)以上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除外),此前为180天(含)以上。
  不仅是个人账户,单位账户也同样被纳入清理范围。例如,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公告称,将对一年内未发生收付活动(不包括结息等非客户主动发生的业务)且未欠该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清理;湖北大悟农村商业银行则公告称将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长期不动户开展清理。
  事实上,银行“清卡”行动已持续多年。2023年,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行先后开展睡眠卡清理工作,行业步入“清卡”的高峰期。
  纵观各家银行的公告,普遍针对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的账户。不过,记者注意到,各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并不完全一致。
  相比之下,中国银行新疆分行采用的认定标准更为严格,近6个月(含)无主动交易且账户余额小于等于100元的账户即被视为长期不动户;湖北远安农商银行则针对同一证件号码对应不同户名、同一手机号码对应不同客户的账户采取了限制非柜面交易等控制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主要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和洗钱风险,并且也能够节约金融资源,提高运营效率。休眠账户会占用银行一定的资源,包括数据存储、系统维护和管理等。通过清理休眠账户,银行可以把资源集中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很多客户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拥有多个长期不动户。银行清理这些账户,也有助于客户更清晰地了解自身账户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李广子说。
  清理睡眠账户的收益,会计上计入银行财报的非经常性损益科目。从一些大行官网公布的年报来看,部分银行每年因清理睡眠账户而产生“亿级”的净收益。以建设银行为例,在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显示,该行通过清理睡眠户获得的净收益高达3.10亿元。
  (来源:建设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储户的钱就被银行“没收”,也未必被销户。深圳一位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银行对客户仍然负有支付义务,如果客户尚未销户,将来需要取款,相关款项会从银行的营业外支出中列支。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提醒说,面对银行的清卡行动,储户需要树立如下意识:一是账户盘点意识,定期梳理个人名下账户及资产状况,养成查账记账的良好习惯;二是风险管理意识,在密码设置、账户登录管理等方面加大保护措施,冗余账户及时注销以避免被不法分子乘虚而入,除了储户主动清理,银行还可以提供APP提醒、短信提醒、推动用户一键查询等方式来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名下账户情况。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