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22 西部超导 更新日期:2025-10-29◇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高端钛合金材料 | 156684.88| 71942.59| 45.92| 57.55|
|超导产品 | 79838.31| 24605.27| 30.82| 29.32|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 | 24501.38| 4432.14| 18.09| 9.00|
|其他 | 11061.68| 4274.71| 38.64| 4.06|
|其他业务 | 185.36| 122.58| 66.13| 0.07|
├────────────┼─────┼─────┼───┼──────┤
|境内 | 258569.93| 104179.30| 40.29| 94.97|
|境外 | 13516.32| 1075.40| 7.96| 4.96|
|其他业务 | 185.36| 122.58| 66.13| 0.07|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 438276.28| 153105.41| 34.93| 95.02|
|其他业务 | 22970.88| 1659.82| 7.23| 4.98|
├────────────┼─────┼─────┼───┼──────┤
|高端钛合金材料 | 275196.70| 106424.40| 38.67| 59.66|
|超导产品 | 130359.95| 39399.92| 30.22| 28.26|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 | 32719.63| 7281.08| 22.25| 7.09|
|其他业务 | 22970.88| 1659.82| 7.23| 4.98|
├────────────┼─────┼─────┼───┼──────┤
|境内 | 403330.02| 149635.85| 37.10| 87.44|
|境外 | 34946.26| 3469.56| 9.93| 7.58|
|其他业务 | 22970.88| 1659.82| 7.23| 4.98|
├────────────┼─────┼─────┼───┼──────┤
|直销 | 438276.28| 153105.41| 34.93| 95.02|
|其他业务 | 22970.88| 1659.82| 7.23| 4.98|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高端钛合金材料 | 128366.37| 47426.18| 36.95| 63.53|
|超导产品 | 48167.90| 10939.02| 22.71| 23.84|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 | 15638.05| 3339.16| 21.35| 7.74|
|其他 | 9700.57| 2912.13| 30.02| 4.80|
|其他业务 | 170.57| 102.87| 60.31| 0.08|
├────────────┼─────┼─────┼───┼──────┤
|境内 | 182146.32| 62858.12| 34.51| 90.15|
|境外 | 19726.58| 1758.37| 8.91| 9.76|
|其他业务 | 170.57| 102.87| 60.31| 0.08|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 | 396370.40| 127564.89| 32.18| 95.31|
|其他业务 | 19508.02| 4990.03| 25.58| 4.69|
├────────────┼─────┼─────┼───┼──────┤
|高端钛合金材料 | 250479.87| 86184.85| 34.41| 60.23|
|超导产品 | 98454.00| 33855.17| 34.39| 23.67|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 | 47436.54| 7524.86| 15.86| 11.41|
|其他业务 | 19508.02| 4990.03| 25.58| 4.69|
├────────────┼─────┼─────┼───┼──────┤
|境内 | 367996.58| 125533.97| 34.11| 88.49|
|境外 | 28373.82| 2030.92| 7.16| 6.82|
|其他业务 | 19508.02| 4990.03| 25.58| 4.69|
├────────────┼─────┼─────┼───┼──────┤
|直销 | 396370.40| 127564.89| 32.18| 95.31|
|其他业务 | 19508.02| 4990.03| 25.58| 4.69|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
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
司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中的“有色金属合金制造(C3240)
”。
1.超导产品
(1)行业发展阶段
超导材料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宏观量子效应,是国际公
认可引发产业变革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方向,超导强电应用技术,可实现常规技术无
法实现的超强磁尝大容量输电储能等诸多颠覆性应用,一直是国际高技术竞争前沿
。在能源、信息、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中国制造2025》
中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之一。我国在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方面
,经过近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超导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总体
看来,目前我国在高性能低温与高温超导材料、超导强磁场应用技术等方面已经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
(2)行业基本特点
超导材料和磁体主要应用于高能加速器、磁约束核聚变、医用磁共振成像仪(MRI
)、核磁共振谱仪(NMR)、磁控直拉单晶硅(MCZ)、质子重离子加速器、超导储
能、超导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3)技术门槛
低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主要涉及高均匀合金熔炼、超细芯复合线材塑性加工和磁通
钉扎调控技术;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主要涉及导体结构设计、金属/陶瓷复合粉
末装管加工和成相热处理技术;超导磁体制备技术主要涉及磁体精密电磁设计分析
、多场耦合的结构设计、大尺寸精密超导磁体绕制和固化制备技术以及超导磁体制
冷机直接冷却技术。上述技术均为超导专有技术,技术体系复杂、研发周期长。
2.高端钛合金
(1)行业发展阶段
高端用钛合金对“高均匀性、高纯净性、高稳定性”的要求高,以西部超导为代表
的少数优势单位依托承担国家项目、自主研发,使我国近年来高端钛合金相关技术
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航空、“两机”等用钛合金材料的水平不断提高,公司多种
牌号钛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基本满足了国内高端市场对钛材性能水平的需求。在
此基础上,公司正在加快推动自主研制新型钛合金和应用,以及低成本制备技术开
发,多项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行业基本特点
钛合金行业与传统有色金属相比,具有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
、舰船、兵器等领域,应用单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钛合金材料的“高均匀性
、高纯净性、高稳定性、低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
(3)技术门槛
受航空航天等领域对装备服役安全性寿命的高要求,其所用高端钛合金对质量要求
十分苛刻。相比于普通民用领域用钛合金,其工艺技术以及过程控制技术的要求十
分高,技术门槛主要包括钛合金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内控体系、工艺与工艺装备的匹
配性、高纯净钛合金熔炼控制技术、高熔点元素均匀化熔炼控制技术、高密度元素
均匀化熔炼控制技术、超大规格铸锭成分均匀化熔炼技术、均匀性控制熔炼技术、
高灵敏度探伤水平棒材的锻造技术、超大规格棒材的锻造技术、航空紧固件叶片用
小规格棒丝材的组织均匀化、细化制备控制技术及钛合金产品的质量批次稳定性控
制技术等。以上技术不仅研发周期长,且需要长期的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持续改进,
技术体系复杂。
3.高性能高温合金
(1)行业发展阶段
航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需承受600℃~1200℃的高温以及复杂应力
的交互作用,材料要求非常苛刻,高温合金是制造这些装备的关键材料。镍基高温
合金有高的耐热强度、良好的塑性、优秀的抗高温氧化和燃气腐蚀能力,以及长期
组织稳定性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高温部件。比如,镍基高温合金广泛应用
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燃烧室、燃烧室隔板、涡轮盘、导向叶片、涡轮叶片以及轴、
进气导管、喷管等的制造。在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的用量占发动
机总重量的40%~60%。国内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
长,近几年国产高温合金纯净性、均匀性和批次稳定性显著提升,但仅少数企业实
现批产供货。另外,在民用工业的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等领
域,镍基高温合金也获得一定应用,被用在柴油机和内燃机的增压涡轮、工业燃气
轮机、内燃机阀座、转向辊等。
(2)行业基本特点
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领域等高端装备关键材料。近年来我国在高品质高温合金的制
备技术和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均取得了显著提升。
(3)技术门槛
我国高温合金冶金熔炼存在均匀性和纯净性控制难度大、质量批次稳定性不高等问
题,具体如下:1)冶金质量不过关:高温合金产品冶金缺陷较多,主要表现为黑
斑、脏白斑、碳化物偏聚等,杂质元素(如硫元素)含量较高且波动大,材料的强
度和使用寿命较低;2)组织均匀性差:不同部位的晶粒度差异大,混晶、黑晶、
亮条等异常组织时有发现;3)成本高:国内生产的高温合金返回料利用率偏低,
且工艺稳定性较差导致废品多,生产成本普遍偏高。近年来,在国内市场需求和技
术发展的牵引下,西部超导等企业开始了高温合金研发和生产,部分产品已经实现
批产供货,通过自主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引进国际先进装备,我国高温合金长期
存在的质量问题已经有明显改善、产品成本也有一定降低。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
产和销售。公司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NbTi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
造全流程企业;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高性能高温
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产品有三类,第一类是超导产品,包括NbTi锭棒、NbTi超导线材、Nb3Sn
超导线材、MgB2线材和超导磁体等;第二类是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棒材、丝材等
;第三类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包括变形高温合金和高温合金母合金等。公司产
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始终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我国能
源、医疗、交通、信息、新型战机、大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舰船等领域发
展急需。
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
产和销售,公司通过向客户销售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
等实现盈利。
(1)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贯彻“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方针,紧密围绕国家
战略和重大任务需求,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
合,一方面,大量研发人员长期工作于生产一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研
究课题,通过针对性研发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国家、盛市级课题,或面向国
家型号或客户需求自主立项课题,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公司研发成果直
接应用于或指导生产,减少了科研成果转化环节,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周
期,有利于迅速占领市常公司形成研发带动销售、销售保障研发的循环模式,为公
司创造利润的同时,也推动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
公司坚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发展,依托现有的特种钛合金材料制
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
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省航空特种金属材料创新中心、陕西省超导强磁
场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坚持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自主创新之路,通过加
强贯彻技术创新机制和面向国家战略开展产品研发,注重原创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
研发,保障公司持续保持并进一步扩大技术领先优势。
(2)采购模式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海绵钛、铌锭、镍、无氧铜及中间合金等。公司根据客户订单
及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目前,公司与一些规模较大的优
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
货渠道。
(3)生产模式
公司以“面向订单”生产为主,合理、适量、预测性备货为辅。市场部门负责订单
的签订和一些重要的可预见性订单信息传达;生产技术部负责对订单及预订订单进
行分解、编制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协调、过程控制、技术管理和外协管理;质量部
门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对物料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并按照订单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检
验;资材部按照生产技术部对订单分解的原材料需求计划进行采购,对成品入库产
品进行管理和包装,保证订单原料供应和产品发货;各厂负责具体执行公司生产计
划,保证产品按质、按量、按期入库。
(4)销售模式
公司国内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业务主要采用直销的方
式;出口业务大部分采用自营出口,少量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公司根据客户对超导
线材的要求,开发出系列化产品,通过客户全面测试评估合格后成为客户的合格供
应商,通过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战略合作模式,实现产品长期稳定的销售
。超导磁体属于非标定制化的设备,需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制造,超导磁体
的性能由客户测试确认,产品通过客户的性能测试后,公司开始向客户批量供货。
公司高端钛合金、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主要用于航空等领域,通过参与型号项目,
研发带动销售。通过全面参与工艺评审、材料评审、地面功能试验、地面静力试验
、装机考核、装机评审等一系列程序成为相关材料的合格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
合作关系。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西部超导在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及高性能高温合金三大业务领域
均取得优异成绩。面对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发展快速迭代的局面,全体员工奋力拼
搏,保障交付重点产品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坚持自主创新,贯彻生产一
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方针,为保障公司在“十五五”期间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新的增长点打下坚实基矗同时根据智能制造及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全面加快
生产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控产品质量,为
打造百年老店持续不懈努力。
超导产品产能快速释放、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围绕Bi
系高温超导线材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制备技术和产业化试制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
究工作,形成了Bi系高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能力,线材单根长度可达千米量级,
产能达到2000千米/年;完成国内首个DCT形式超导四级铁出口订单,性能获得高度
认可;研发的新型MCZ超导磁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内用户持续加大订货;2.5
T1000超大口径磁体实现发货,进一步拓展了大口径高场超导磁体产品线。
高端钛合金出货量持续增加,面向新应用领域的钛合金材料和制备技术研发不断取
得突破。针对国家重大型号需求,制备的超大规格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性能综合评
价较好、产品交付顺利;新安装的连轧设备完成试车和投产;多个牌号大单重丝材
正在开展应用评价;高强韧钛合金、高温钛合金锻坯及丝棒材研制任务进展顺利,
部分领域已形成小批订货合同。
高温合金产品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产品认证,产能和出货量增长迅速,
为全年业绩提升奠定坚实基矗突破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自主设计建成高温合
金返回料处理线并投产;突破了航空结构件和紧固件用某高强钢各尺寸规格棒材稳
定性控制技术,性能匹配良好、实现供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站用高温合金已经基
本完成应用考核评价;突破燃机用超大规格棒材制备技术,实现燃机方向供货。
2025年2月,公司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先进企业”;3月,公司
荣获“2024年陕西省百强企业”;4月,公司荣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
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5月,公司超
导领域一项科研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安聚能
超导线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超导线材研发生产智能工厂成功入选陕西省2025年度
(第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5月,公司铌钛超导线材成果通过中国有色
金属学会鉴定,认为该成果全部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7.23亿元,较同期增长34.76%,其中超导产品较同
期增长65.75%;高端钛合金较同期增长22.06%;高性能高温合金较同期增长56.68%
。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46亿元,较同期增长56.72%。截至2025年6月3
0日,公司总资产147.1亿元,较年初增长8.0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68.12亿元
,较年初增长1.91%。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优势
公司汇聚了国内多名超导材料和稀有金属材料专家,形成了以张平祥院士为学术带
头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公司依托特种钛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
西航空特种金属材料创新中心、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和陕西省超导材料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超导强磁场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创新研
发平台,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研发和工程化,先后承担包括国家“863
”、“973”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
合作项目、国防科工配套等在内的国家、省(部)、市(厅)级等各类科研和产业
化项目300余项。
公司的研发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研发的高效性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目标”的研发理念,坚持研
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研发人员长期工作于生产一线,这样研发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或
指导生产,减少了科研成果转化环节,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可以
有效地占领市常
(2)研发的前瞻性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长远发展目标是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处于技术领先,具体要做
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
在高端钛合金领域,公司与航空主机设计所、主机生产厂、船舶设计所等单位建立
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充分了解我国相关领域高端装备发
展对新材料的需求趋势,结合产品个性化需求制定技术目标,联合下游用户组建联
合攻关团队,预先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大量选派技术人员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
了解国际动态,做到公司研发的超前性。
在低温超导材料领域,公司与国际上的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通过学术
交流会的形式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应用领域进行探讨,并定期将公司的技术人
员及技术工人轮流派驻至境外知名公司进行学习和访问,以保障公司在该行业的技
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高品质高温合金领域,随着航空发动机及燃机等发展趋势,客户也提出了更加严
格的材料标准要求及新材料需求;公司积极对接相关的前沿需求,开展新一代航空
结构件材料、新型商用发动机材料等合金牌号的前期研发工作,为新材料的应用做
好技术储备。同时,公司积极关注国外前沿动态,选派技术人员参与线下或线上的
国际学术交流,了解高温合金材料在国际上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确保公司材料研发
的与时俱进。
(3)研发的高水平投入
公司历来重视技术积累,在研发方面长期保持高水平投入。成立以来,公司承接了
200余项来自国家、部委、省市等的研发课题。新产品及技术在航空航天、兵器舰
船、生物医疗以及核工业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形成20余个技术领域,细分为百余
项研发方向,每年新增课题占比超过25%,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至2024年,公
司研发投入分别为24,506.45万元、32,090.51万元、34,241.08万元,占当期销售
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0%、7.72%、7.42%,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是公司保持技术
领先性的基矗
2.技术领先优势
在超导产品领域,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的NbTi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
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公司自主研发了NbTi锭棒到线材的全流程生产
技术,并且能够同时采用“青铜法”和“内锡法”两种方法生产Nb3Sn线材。
在高端钛合金材料领域,公司突破了相关关键材料成分均匀性控制、纯净化熔炼控
制、组织性能均匀性控制和批次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同时具有良好的新型钛合
金成分设计开发能力。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Ti40阻燃钛合金大规格铸锭锻造开坯
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满足重点型号研制要求的众多关键钛合
金材料,推动了多项钛合金材料技术标准升级换版,开发的直径650mm、单重4.5吨
的特大规格钛合金棒材等产品的性能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航空钛合金质量稳定性控
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批产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客户认可度。
在高温合金领域,公司针对国内高温合金冶金缺陷率高、组织均匀性差的问题,建
立了量化过程控制体系,开发了高温合金全流程制备工艺数值模拟技术,采用高性
能高温合金均匀性和纯净化控制技术以及高温合金高均匀棒材锻造技术,形成了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合金材料制备技术。
公司自2005年以来一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以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航空科学技术进步一
等奖、中国有色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等奖项。
3.市场先发优势
在低温超导材料领域,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的NbTi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
流程生产企业。公司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唯一供应商,也是SIEMENS和G
E的合格供应商,生产的MCZ用磁体已实现批量供应。
在高端钛合金领域,国内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航空等领域,对于生产航空材料的企
业,首先要取得从事生产所需要的相关资质,并通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航空
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相关配套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工
作,才有可能通过配套项目的招标进入项目正式研制阶段,并依次通过工艺评审、
材料评审、地面功能试验、地面静力试验、装机考核、装机评审后方能成为相关型
号用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从预研到最终通过评审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一旦通过评
审,双方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后来企业很难进入该市常公司现有钛合金
产品已通过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客户认证并已批量应用于多型号装备。此外,公
司目前承担着大量的新型飞机、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兵器等材料的研发项目,
为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矗
在高温合金领域,由于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两大主干材料。经过
十余年的自主创新,公司向我国航空事业提供了大量的高品质钛合金材料,在业内
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与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高性能
高温合金材料批量生产后的市场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矗
4.品牌优势
公司坚持“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的产品定位,在产品研发设计、原材
料选择、制造工艺优化、过程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追求卓越。公司凭借出色
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已在国内外高端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
客户认可度。TC4、TC11、TA15等钛合金产品和NbTi超导材料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
品。公司众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完全实现进口替代,解决了飞机制造的“卡脖
子”问题,补齐了行业里的“短板”,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装备、大型科学工
程等。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超导产品
公司自主开发了全套低温超导产品的生产技术,代表我国完成了ITER项目的超导线
材交付任务,实现了MRI超导线材的批量生产,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获中
国工业大奖;面向新一代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高性能Nb3Sn线材取得重大突破,已具
备批量生产能力;直径1米以上大孔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取得突破,成功应用
于高温超导感应加热系统;MCZ磁体批量化制备技术成熟并稳定交付产品;9.4T高
场强磁体用NbTi超导线获得客户认可且开始批量供应;突破了低交流损耗CuMn和Cu
Ni基NbTi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NbTi和Nb3Sn超导
线材已满足国内外科研院所特殊科研磁体技术要求;公司探索Bi-2223和Bi-2212的
工程化制备技术,打通了适合于批量化生产的全流程工艺技术,制出长度达到百米
量级的带材和线材;开发出多种基体材料和不同形状的MgB2线材,为MRI未来应用
积累了高温超导材料基础;CuMn和CuNi基细芯丝超导线材成功实现批量化制备技术
;成功研制高临界电流密度的Nb47Ti超导线并首次应用于中国首台动物μMR磁体;
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15T120mm大口径无液氦超导磁体;无液氦MRI用NbTi超导线材
和MRI用超导开关线材制备技术取得突破;NMR用内稳定型青铜法Nb3Sn实现批量化
制备;高场磁体用增强型青铜法Nb3Sn综合性能实现大幅提升;量子计算机用NbTi
超导线缆性能指标已满足客户要求。公司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有
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陕西
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中国南方电网科技进步奖一等
奖1项、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冠军、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团队获评“三秦青
年科创先进团队”。子公司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陕西省专利奖
一等奖1项、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组全国赛优秀奖。
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过程控制技术:
(1)低温超导NbTi合金批量化技术
公司自主开发出高均匀NbTi合金真空自耗熔炼和自由锻造技术,有效避免Nb不熔块
的产生和气体杂质的引入,提高合金组织均匀性。为NbTi超导线材的批量化生产奠
定了原料基础,成为世界上能够批量生产超导用NbTi合金的两家公司之一。
(2)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
1)公司开发出核聚变用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发明了单重达450公斤的大
型复合包套一次组装技术、高临界电流密度线材塑形加工和时效热处理技术,生产
出最大长度达到9万米的多芯NbTi超导线材,各项性能指标全部满足ITER项目技术
要求。
2)公司开发出MRI用NbTi超导线材导体结构设计、高尺寸精度加工、高铜比线材镶
嵌成型等工程化生产技术,解决了长线性能和尺寸均匀性控制难题,实现高性能MR
I用NbTi超导线材量产,已经为GE、SIEMENS批量供货,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
内空白。
3)公司突破了交流领域应用的万芯级超细芯丝NbTi超导线材复合包套组装、长线
加工和热处理制度等关键技术,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Nb3Sn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
1)公司解决了高性能内锡法Nb3Sn超导线材的导体设计、Cu/Nb/Sn/Ta多组元金属
复合体塑性变形和大坯料制备等工程化生产技术难题,最大长度达到10,000米,各
项性能指标全部满足ITER项目和10T以上高场磁体技术要求。
2)公司解决了青铜法Nb3Sn超导线材加工硬化难题,实现了ITER用青铜法Nb3Sn超
导线材长线连续加工,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核聚变和高场核磁共振谱仪技术要求,成
功应用于中国首台600MHZNMR制造。
(4)超导线材无损检测技术
公司开发出超导线材在线无损检测技术,建立了完整的无损检测数据库,解决了万
米级长线连续无损检测难题,保证了超导线材的结构完整性和质量稳定性。
(5)超导磁体制造技术
2011年公司自主研发的MCZ磁体是国内第一台专门用于磁控直拉单晶硅的高磁场强
度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类型MCZ,已实现批量出口;满足面向工程的电磁场设计需要
,开发了大型超导磁体绕制、固化及低温杜瓦设计和制造、制冷机直接冷却快速降
温等全套超导磁体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研发出特种磁体制备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批量应用于国内外高能加速器制造领域,实现中国首次向美国能源部稀有同位素加
速器项目批量出口超导磁体;公司开发了制冷机直冷低温超导磁体、大型高温超导
磁体关键制备技术,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海光源、广东电网超导限流器提供了
核心的超导磁体,保障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公司自主开发了超导磁体的电磁场快
速计算技术。为超高速磁悬涪新材料研发等科研领域奠定了技术基础,并提供相关
产品服务。
(6)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
公司发明了分步法合成元素掺杂粉末、芯部增强导体结构,制备出千米级MgB2带材
,参与研制出国际首台0.6TMgB2磁共振成像仪。公司自主开发出以粉末装管法、高
强度低损耗结构设计为核心的全套制备技术。
2.高端钛合金
公司作为国内高端钛合金棒、丝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
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制备工艺和质量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丰硕,自主建立
了一套内控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多种高端钛合金的完全国产化,填补了多项战机
、舰船等用关键材料的国内空白,产品的“高均匀性、高纯净性、高稳定性”处于
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诸多钛合金材料技术标准的升级。公司依托多种型号飞机研
制任务,突破了大规格钛合金材料制备一系列工程化关键技术,经多名院士及行业
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突破了航空用超高强高韧钛合金
材料强韧性能调控关键技术,产品性能综合匹配性进一步提升,在大尺寸整体化航
空锻件获得应用。公司自主研制的某超高强韧钛合金性能优异,试制产品满足某新
型号关键材料技术要求并被成功选材。公司某耐腐蚀钛合金实现批量化稳定生产,
并成功批量应用于国家重大项目,多个牌号钛合金低成本制备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公司开发的新型高性能钛合金在兵器领域获得应用;公司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
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
公司的核心技术已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
(1)技术标准内控体系和量化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体系。公司自主建立了一套覆
盖钛合金原材料和产品质量评价技术指标的内控体系,该体系是实现高端钛合金材
料成分和组织的高均匀性、成分的高纯净性和质量批次的高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同
时,在国内钛合金行业率先自主建立了一套量化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体系,可量化
评价各作业工序控制能力,该体系对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批次的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
用。公司相关产品得到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赛峰、庞巴迪等国内外下游厂商的高
度认可。
(2)损伤容限钛合金制备技术。公司开发的高强、中强损伤容限钛合金TC21、TC4
-DT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我国多个新型航空型号项目的主干关键材料。
(3)易偏析钛合金大规格铸锭的熔炼技术。公司解决了TC17、Ti1023、TC6等易偏
析钛合金大规格铸锭的成分均匀性控制难题,上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
国内多个重点装备型号用易偏析钛合金材料的技术标准的升级换代。
(4)大规格钛合金棒材/锻坯锻造技术。公司解决了多个牌号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的
组织均匀性差等难题,在国内率先成功制备出最大规格的TC4-DT、TA15、TC17、TC
18、TC4、Ti6Al4V、Ti6Al4VELI、Ti80等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棒材最大规格达到了
Ф650mm,相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若干重点装备研制用料,推动了我
国钛合金锻件整体化、大型化水平。
(5)易开裂的钛合金铸锭开坯锻造技术。公司解决了阻燃钛合金、Ti2AlNb等易开
裂的钛合金铸锭开坯锻造难题,多项自主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大规格棒
材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6)航空航天紧固件用Ti45Nb、TC16钛合金丝材制备技术。公司实现了Ti45Nb等
合金材料完全国产化,解决了我国特种材料铆接、冷镦紧固件用钛合金材料的“卡
脖子”问题。
(7)航空航天紧固件用丝材的加工及表面涂层制备技术。公司自主开发了钛合金
盘圆丝材全流程加工技术和丝材表面涂层在线自动涂覆技术,TC4等钛合金产品填
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
(8)大棒材/锻坯探伤检测技术。公司自主开发出大规格钛材水浸探伤技术,大幅
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全面提升了高端钛合金材料无损探伤的检测标准。
(9)钛合金的基础数据库。公司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自主建立了钛合金
基础数据库,主要数据包括原材料物性数据、熔炼工艺模型、材料变形行为数据、
超声波探伤数据和工程化产品性能等,为钛合金成分设计、工艺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和型号选材等奠定了基矗
3.高性能高温合金
公司作为国内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新兴供应商之一,陆续承担了国内重点装备用
多个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任务和国家重大项目。多个牌号高温合金大规格棒材获得
发动机用料供货资格;多个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已经通过了发动机的
长试考核,具备了供货资格,已开始供货;突破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自主设
计建成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线;突破了航空结构件用某高强钢大规格棒材稳定性控
制技术,性能匹配良好,实现供货;高温合金铸锭纯净化熔炼控制技术显著提升,
实现重大冶金缺陷“零发生”。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过程控制技术
:
(1)全流程高温合金制备工艺数值模拟技术。公司自主开发了高温合金熔炼、棒
材锻造的全流程制备工艺数值模拟模型,并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用多个牌号高均
匀性高温合金细晶棒材制备。
(2)量化过程控制体系。公司建立了覆盖高温合金原材料、工艺装备、制备过程
的作业规范和量化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体系,以解决高性能高温合金质量稳定性不
高的难题。
(3)高纯净度高温合金熔炼控制技术。公司自主开发了特种中间合金并应用于熔
炼过程,同时采用自主设计的合金熔液过滤系统,提高了高温合金的纯净度。
(4)高温合金铸锭开坯锻造技术。公司解决了GH4151、GH738、FGH4096等难变形
高温合金铸锭开坯锻造难题。
(5)高均匀性高温合金棒材锻造技术。公司采用“高低高”锻造技术、多向锻造
技术、高频锻造技术,成功制备出晶粒度极差2级的GH4169、GH907及GH738合金棒
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超导产品方向
公司围绕Bi系高温超导线材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制备技术和产业化试制方面开展
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优化了前驱粉末喷雾热分解制备,实现了线材预高压+高压热
处理,获得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粉末装管法Bi系高温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其中
制备的Bi2212线材在4.2K、20T条件下,临界电流密度达到3600A/mm2;形成了Bi系
高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能力,线材单根长度可达千米量级,产能达到2000千米/
年。
低损耗NbTi超导线材技术获得突破,损耗(4.2K,±3T)降低至20mJ/cm3以下;青铜
法Nb3Sn超导线材取得进展,损耗(4.2K,±3T)降低至200mJ/cm3以下。
MgB2磁体方面,完成制冷机直接冷却MgB2MRI磁体设计与制造,正在进行性能测试
;科研磁体方面,交付了6-1-1矢量、9T、12T、14T轻量化超导磁体,完成9-1-1矢
量磁体研发,实现高场特种超导磁体在PPMS与稀释制冷机领域应用。
2.高端钛合金方向
针对国家重大型号需求,制备的超大规格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性能综合评价较好、
产品交付顺利;多个牌号大单重丝材正在开展应用评价;高强韧钛合金、高温钛合
金锻坯及丝棒材研制任务进展顺利;公司多个钛合金牌号的相关工艺优化进展顺利
。
3.高性能高温合金方向
突破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自主设计建成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线并投产;多个
主要牌号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的产品认证;突破了航空结构件和紧固件
用某高强钢各尺寸规格棒材稳定性控制技术,性能匹配良好、实现供货;超超临界
燃煤发电站用高温合金已经基本完成应用考核评价;突破燃机用超大规格棒材制备
技术,实现燃机方向供货。
3、研发投入情况表
说明: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
[2019]6号)的规定,研发费用包含了原计入管理费用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摊销
,由于研发投入已包含了当期资本化的研发支出金额,因此未包含自行开发无形资
产的本期摊销。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风险因素
1.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如果未来客户主要经营策略
或采购计划发生重大调整、公司产品或技术如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公司与上
述客户的合作关系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则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流失重要客户的风险,
进而对公司后续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公司将在维护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以此来应对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2.公司资金周转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市场需求主要来自航空领域,航空材料的研发及验证周期长,
回款周期长,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大部分结算方式采用承兑汇票,公司的短期资
金压力较大。
针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不断增加,公司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缩短回款周期,并
通过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保障公司资金安全。
3.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商集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海绵钛、铌锭、金属镍、无氧铜材及各类中间合金等,当上述
金属及合金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若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则可能会给公司生产
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较为集中,若供应商经营情况发生不
利变化,也可能影响公司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持续关注金属市场状况,通过制定《年度采购框架合作管理制
度》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框架合同保证供货。另外,公司通过不断开
发国内原材料供应商,以保障公司生产经营的原材料需求及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4.安全生产风险及应对措施
虽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了安全风险双重预防体系,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预防措
施和要求,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但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
不确定性,依旧存在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
针对安全生产的风险,公司已建立完善后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并严格
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重视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安全作业技能和安全素
养,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各项内部审核检查,以保障生产经营安全运
行。
5.宏观环境风险和行业风险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国家对飞机的需求旺盛,但是未来国家对飞机的具体需求及生产规划存在不
确定性,如果未来国家飞机的产量发生周期性波动甚至大幅下降,可能导致本公司
业绩发生较大波动甚至大幅下降。公司所处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高
温合金材料行业属于新材料领域,对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国家产业
政策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政府出台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及科技
扶持政策对企业的快速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主
要用于航空领域,该领域特定的法规和政策,以及发展面临的技术、人才、资金等
方面压力,需要国家产业配套政策的持续支持,因此相关产业政策调整会对公司经
营业绩产生影响。
针对宏观环境和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拓展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
高温合金在国内民用及外贸市场应用,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广东科近超导技术研究院有限| -| -| -|
|公司 | | | |
|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 -| -|
|西安九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1200.00| -| -|
|西安欧中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 | -| -| -|
|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 -| -| -|
|公司 | | | |
|西安聚能医工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00| -| -|
|西安聚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500.00| -| -|
|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股份有| 8500.00| -| -|
|限公司 | | | |
|西安聚能超导线材科技有限公| 15000.00| 10336.39| 115764.72|
|司 | | | |
|西安聚能高温合金材料科技有| 25816.00| 1807.26| 122755.06|
|限公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