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677 海泰新光 更新日期:2025-10-28◇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医用内窥镜器械 | 17228.09| 12004.34| 69.68| 64.59|
|光学产品 | 5745.67| 2576.95| 44.85| 21.54|
|维修服务 | 3476.45| 2909.84| 83.70| 13.03|
|其他业务 | 110.84| -4.58| -4.13| 0.42|
|租赁 | 110.84| -4.58| -4.13| 0.42|
├────────────┼─────┼─────┼───┼──────┤
|国外 | 19824.14| 14113.22| 71.19| 41.04|
|美国 | 17710.63| 12829.33| 72.44| 36.66|
|中国大陆 | 6736.90| 3373.34| 50.07| 13.95|
|亚洲及非洲地区 | 1924.25| 1194.44| 62.07| 3.98|
|亚洲(除中国大陆) | 1924.25| 1194.44| 62.07| 3.98|
|欧洲 | 120.86| 46.04| 38.09| 0.25|
|南美洲 | 68.40| 43.40| 63.46| 0.14|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医用内窥镜器械行业 | 34515.91| 24369.49| 70.60| 77.55|
|光学行业 | 9543.01| 4213.93| 44.16| 21.44|
|其他业务 | 224.10| -17.75| -7.92| 0.50|
|租赁 | 164.95| -68.29|-41.40| 0.37|
|技术服务 | 59.15| 50.54| 85.44| 0.13|
├────────────┼─────┼─────┼───┼──────┤
|医用内窥镜器械产品 | 34515.91| 24369.49| 70.60| 77.55|
|光学产品 | 9543.01| 4213.93| 44.16| 21.44|
|其他业务 | 224.10| -17.75| -7.92| 0.50|
|租赁 | 164.95| -68.29|-41.40| 0.37|
|技术服务 | 59.15| 50.54| 85.44| 0.13|
├────────────┼─────┼─────┼───┼──────┤
|国外 | 30607.02| 21248.98| 69.43| 99.27|
|其他业务 | 224.10| -17.75| -7.92| 0.73|
├────────────┼─────┼─────┼───┼──────┤
|直销 | 41262.46| 26848.80| 65.07| 93.18|
|经销(国内代理) | 2796.46| 1734.62| 62.03| 6.31|
|其他业务 | 224.10| -17.75| -7.92| 0.51|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医用内窥镜器械 | 15422.98| 10627.30| 68.91| 69.39|
|光学产品 | 4268.13| 1633.92| 38.28| 19.20|
|维修服务 | 2164.92| 1818.41| 83.99| 9.74|
|其他业务 | 185.59| 47.52| 25.60| 0.83|
|租赁 | 103.22| -11.64|-11.27| 0.46|
|技术服务 | 82.37| 59.15| 71.82| 0.37|
├────────────┼─────┼─────┼───┼──────┤
|国外 | 15417.58| 10758.84| 69.78| 38.85|
|美国 | 12984.76| 9200.13| 70.85| 32.72|
|中国大陆 | 6624.04| 3368.31| 50.85| 16.69|
|亚洲及非洲地区 | 2221.49| 1438.73| 64.76| 5.60|
|亚洲(除中国大陆) | 2221.49| 1438.73| 64.76| 5.60|
|欧洲 | 160.51| 81.50| 50.78| 0.40|
|南美洲 | 50.83| 38.49| 75.71| 0.13|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医疗内窥镜行业 | 37130.94| 26459.20| 71.26| 78.55|
|光学行业 | 9718.12| 3544.14| 36.47| 20.56|
|其他业务 | 210.67| -17.14| -8.14| 0.45|
|租赁 | 178.49| --| -| 0.38|
|技术服务 | 32.18| --| -| 0.07|
├────────────┼─────┼─────┼───┼──────┤
|医用内窥镜器械 | 37130.94| 26459.20| 71.26| 78.55|
|光学产品 | 9718.12| 3544.14| 36.47| 20.56|
|其他业务 | 210.67| -17.14| -8.14| 0.45|
|租赁 | 178.49| --| -| 0.38|
|技术服务 | 32.18| --| -| 0.07|
├────────────┼─────┼─────┼───┼──────┤
|国外 | 32733.26| 22909.57| 69.99| 99.36|
|其他业务 | 210.67| -17.14| -8.14| 0.64|
├────────────┼─────┼─────┼───┼──────┤
|直销 | 45361.44| 29254.62| 64.49| 96.39|
|经销 | 1487.62| 748.72| 50.33| 3.16|
|其他业务 | 210.67| -17.14| -8.14| 0.45|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证监会发布的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C35)。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属
于专用设备制造业(C35)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C358)。
(1)医疗内窥镜行业
随着内窥镜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内窥镜工艺技术的提高,医用内窥镜的应用已覆盖消
化内科、呼吸科、普外科、耳鼻喉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成为不可或
缺的医用诊断和手术设备,也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增长较快的产品之一。以腹腔
镜为主的硬管内窥镜已成为微创外科手术的代表,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微创外科
手术结合了医学影像系统与高科技医疗器械,操作更加人性化,患者创伤小,术后
恢复快,手术风险低,特别是在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等复杂外科技术领域尤其显现
出微创外科的技术优势。
海外发达国家的内窥镜应用基础广泛,而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受中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微创手术的发展、医师培训体系的逐步完善等因素
的推动,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将以高于全球的增速快速扩大。据沙利文的数据
,中国医用硬镜市场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02亿元和151亿元,2025年至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1%。
我国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的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已逐渐从
最初的完全依赖进口、模仿改制向学习创新、深度合作方向发展,行业的发展之路
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医疗器械相关政策,推动本土内窥镜行业创新突破,鼓励和
支持采购国产设备,为国产设备提供更加有利的竞争环境。《“十三五”卫生与健
康规划》指出要提升医疗器械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产创新医疗装备的应用示范和
推广,加快推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2021年,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政
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中明确规定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
,其中如胆道镜、椎间孔镜、3D腹腔镜等内窥镜系统要求全部采购本国产品。“十
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在工作任务中指出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鼓
励开展具备专科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沿技术项目,大力扶持包括传统内镜治疗、
宫腹腔镜治疗、介入治疗、穿刺治疗、局部微创治疗和改良外科手术方式在内的微
创技术发展,逐步实现内镜和介入诊疗技术县域全覆盖。在顺应国家鼓励国产替代
趋势的同时,国产厂商以新兴技术作为发展契机,在4K、荧光和3D内窥镜等多个功
能型内窥镜领域持续打造卓越的技术实力,提升仪器设备的质量,国产内窥镜产品
向高端内窥镜迈进。随着国产内窥镜行业逐渐崛起,与海外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
临床医生对于国产品牌认可度提升,中国内窥镜市场成长空间可观,增长潜力巨大
。
但国内内窥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及产业化进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内窥镜行业在
我国尚属于新兴行业。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用内窥镜生产企业已经具备低端医用内
窥镜产品生产与研发能力,部分大型企业在中端医用内窥镜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少
数企业在部分医用内窥镜细分领域的高端市场实现了零的突破。总体来看,我国内
窥镜行业格局呈现如下特点:行业规模逐年增大,保持较高增速;由国外品牌垄断
,进口替代空间大;产品供给仍以进口为主。
(2)光学产品行业
光学产品产业链的上游为光学原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光学玻璃、光学塑料等。
目前上述原材料市场中生产企业较多,供应量充足,处于充分竞争状态。
产业链的中游为光学器件及组件制造企业,包括光学器件和组件等生产厂商,其采
用上游原、辅材料制造镜片、滤光片等光学器件或生产镜头等光学组件。该部分器
件为下游应用光学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与光电技术紧密结合,具有核心技术门槛。
产业链的下游为各类终端光学产品生产厂商,采用中游的光学器件和组件等进行光
学整机设备产品的生产,应用场景与领域广泛,包括体外诊断、医疗美容、工业激
光和生物识别等。下游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多样化及市场规模增长带动了光学产品行
业的发展。
(二)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致力于光学
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临床医学、精密光学等领域提供优质的、有开
创性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为导向,围绕“光学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及
数字图像技术”四大技术平台形成了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学系
统集成与检测、精密机械设计及封装、电子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
具备从整机系统设计、光机设计、电路及软件设计到光学加工、光学镀膜、精密机
械封装再到部件装配和整机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海泰新光以医疗应用为重点,在保持并巩固内窥镜领域竞争优势的同时,持续开发
与完善医用光学成像器械领域的产品线布局。医用内窥镜器械产品包括4K荧光/白
光腹腔镜、内窥镜光源模组、摄像适配器/适配镜头等。此外,公司围绕医院主要
科室持续打造具备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包括胸腔镜、宫腔镜、关节镜、3D腹腔
镜等系列产品。
公司积极布局自主品牌的光源、摄像系统等核心部件及手术外视系统、内窥镜系统
等整机产品,正积极向临床医用光学成像解决方案领域拓展。公司已陆续取得光源
及摄像系统的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配套内窥镜产品,组成自主品牌的4K内窥
镜系统、3D内窥镜系统和4K自动除雾内窥镜整机产品。未来几年,公司还会持续迭
代内窥镜核心部件和整机产品,持续开发基于多片CMOS的摄像系统,从而进一步提
升公司的产品层次,顺应国产化替代趋势,扩大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市场
份额和影响力。
在光学领域,公司以光学设计、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学集成和检测等技术能力
为基础,为医用光学、工业激光和生物识别等应用提供光学产品和光学器件,产品
包括牙科内视和3D扫描模组、荧光滤光片、美容机滤光片,激光准直镜、聚焦镜、
扫描镜,PBS、NPBS,掌纹仪、指纹仪、掌静脉仪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发展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深化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管理层真抓实干,全体员工团
结努力。在美国“对等关税”压力下,公司及时调整国内外产能布局,经营业绩稳
步提升。公司重点工作开展如下:(1)与美国大客户正式启动下一代内窥镜系统
的合作开发,项目进展顺利;(2)泰国公司已建成内窥镜生产线和光源模组生产
线,大部分销往美国市场的产品已经在泰国公司实现生产,降低了关税对公司业务
的影响;(3)在泰国公司实现了分析仪器整机设备的生产,开启了公司与分析诊
断客户在整机设备上的合作业务;(4)启动了泰国公司二期生产产线的建设,包
括整机装配、GMP生产车间等;(5)在淄博子公司建设了GMP生产车间和经济型内
窥镜生产产线,为公司扩展一次性耗材类产品和门诊产品提供了生产基础;(6)
与德国某手术器械公司合资建立了手术器械控股子公司,发展微创手术器械产品;
(7)完善全国营销网络,继续围绕重点科室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活动。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61.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0%;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4.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2%;实现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48.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7%
;2025年上半年末总资产151,278.43万元,同比增长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125,874.67万元,同比下降3.43%。
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持续保持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两类业务。主营业务
收入26,450.2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10.8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58%,主营
业务非常突出。医用内窥镜器械行业收入20,704.53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17.72%
),占主营业务收入78.28%(上年度同期占比80.47%);光学行业收入5,745.67万
元(相比上年度增加34.62%),占主营业务收入21.72%(上年度同期占比19.5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321.47万元(比上年度的3,081.47万元增加了7.79%),
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研发投入占比营业收入12.51%,比上年度减少1.47个百分点
。研发工作开展如下:(1)配套客户研发的2.9mm膀胱镜和3mm小儿腹腔镜进入试
生产阶段,鼻窦镜已向客户交付样本;(2)获得宫腔镜手术器械的注册证,产品
包括剪刀、抓钳和活检钳等,妇科科室的产品体系得到扩充;(3)头颈外科相关
镜体和手术器械已提交注册检验;(4)抗酸杆菌显微扫描分析仪已启动注册相关
工作,自动显微扫描系统技术平台建设及相关应用研究已开始;(5)已开展用AI
技术提升内窥镜图像质量的相关工作,正在调研并开展AI技术辅助诊疗的预研工作
。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业链集合优势
与大部分医疗器械制造商聚焦于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不同,公司围绕核心光学技术
和微创应用技术逐渐外延积累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数字图像的复合技术,形
成了内窥镜、光源、摄像系统、核心光学模组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工艺实现、生
产制造和质量检验的垂直整合能力;可为客户提供从核心部件、关键设备到系统集
成的完整解决方案,为公司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系统的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技术基矗
2、市场准入优势
高端医用内窥镜行业具有技术、资金、品牌等多种市场壁垒,生产企业的产品需经
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注册,符合相应的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和监管条例方能上市
销售,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的综合要求较高,认证周期亦较长。此外,国际顶尖
医疗器械公司对供应商,尤其是合同制造商有着严格的遴选制度,考核因素包括核
心技术、内部管理、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等各个方面。公司凭借较强的国际竞争
力包括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及企业管理能力,借助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契
机打开了国际顶尖医疗器械公司的供应链窗口。经过10余年的合作,公司与国际顶
尖医疗器械公司的合作逐渐深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公司积累了丰
富的全球化经营经验,在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内也逐渐建立了较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
,已经具备了先发的国际资源优势,能够与国际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进行良好互
动,快速设计并生产出符合其更新换代需求的配套产品的能力。同时,公司在国际
医疗器械行业建立起的良好口碑也逐渐影响到国内相关的医疗行业,为公司在国内
市场建立自主品牌,开拓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3、前沿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势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建立了多层次的
研究开发组织体系,并拥有高素质、国际化、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人才团队。公司研
发团队中共有研发人员144名,占公司人数的14.89%,主要核心人员均具有在相关
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医疗器械行业经验和全
球化视野,制定了符合公司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发展战略,为新产品研发提
供了强劲的动力。
公司多年来在医用内窥镜器械领域和光学产品领域技术上不断开拓创新,在该领域
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59项,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市重点
科技项目。凭借多年深耕医用成像器械领域的经验积累,公司建立了光、机、电等
多学科综合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可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曾率先实现LE
D光源替代氙灯、将荧光光源和荧光腹腔镜应用于内窥镜整机系统。
同时,公司长期与国际顶尖医疗器械公司合作,使公司能够准确把握全球高端医疗
器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此外,公司密切关注产业动态,积极顺应技术发展趋势,
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迭代,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前沿。公司已掌握多项行
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具有快速匹配客户需求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综上,光学是与临床应用创新率先结合的技术基础,而公司已掌握现代光学技术平
台所涉及的光学设计、制造、集成和检验等多项核心技术,可迅速而且紧密地结合
临床应用,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临床难点。
4、质量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之初,就将质量控制能力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大力建设。公司以“
持续提升产品性能,严格控制产品风险,切实保证产品质量,充分满足顾客需求”
为质量方针,在2005年已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严格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
进行质量管理,这为公司在光学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国际客户资源,包
括多家国际一流的医疗器械公司。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性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和健
康。针对医疗器械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公司建立了子公司奥美克医疗,采用更加严
格的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并结合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医
疗器械质量管理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公司医用内窥镜产品已经通
过了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CE、韩国MFDS和巴西INMETRO的现场审核,质量管理
能力已经能够满足全球主流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要求,为公司开发国
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
公司作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
心、山东省医用成像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单位、山东省医用光学影像产业技术创
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始终致力于将光学技术与医疗器械行业的前沿应用趋势相
结合,研究发展高性能的尖端内窥镜器械产品。经过十几年的自主研发和积累,公
司形成了“光学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及数字图像技术”四大技术平台,
围绕该四大技术平台,公司掌握了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学系统
集成与检测、精密机械设计及封装、电子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
1)光学技术平台
公司聚焦医用成像器械领域的光学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经过多年技术创新及开发
,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光学成像设计、光学照明设计、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
学装配与检验等核心技术。
①光学成像设计
宽光谱高分辨率内窥镜设计技术。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创造了全新的内窥镜光学结
构,突破了内窥镜核心光学设计的技术壁垒,形成了多项发明专利。公司的高清荧
光腹腔镜同时具备荧光和白光成像功能,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普通
腹腔镜相比,公司的高清荧光腹腔镜具备1080P全高清分辨率、畸变小(<10%,普
通腹腔镜在20%以上)、数值孔径大(比普通腹腔镜高20%左右)、离焦量小(<0.0
2mm,普通腹腔镜在0.15mm以上)等优势。
非球面光学设计技术。非球面光学元件在获得高质量图像效果和高品质光学特性方
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光学成像设计的发展趋势。内窥镜是典型的空间受限系统
,尤其在其直径小于4mm时,采用传统球面透镜设计难以满足4K超高清成像的要求
。公司将非球面设计技术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并致力于研究成果的产品转化。目前
,公司采用非球面设计的4K超高清腹腔镜正处于产品注册阶段,该产品实现了4K超
高清分辨率,极大提升了内窥镜的成像质量。此外,公司已将非球面设计技术应用
于生物识别产品。该技术为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满足生物特征成像
500dpi分辨率要求的同时极大缩小了产品体积。
广角、变焦成像镜头设计技术。广角镜头可提供更大视野,其设计难点在于大视场
角下像差校正困难、畸变大、渐晕大、边缘分辨率低。公司经过长期的实践,掌握
了广角、变焦成像镜头设计技术,成功开发出110°广角关节镜(目前国内主流关
节镜的视场角为70°),且成像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的变焦设计技
术主要应用于内窥镜摄像适配镜头及正在研发的手术外视系统等项目。
②3D荧光内窥镜摄像技术
公司在荧光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双光路3D荧光内窥镜技术及单光路光
瞳切割3D荧光内窥镜技术。双光路3D荧光内窥镜技术适宜于10mm的3D腹腔镜,可用
于3D腹腔镜系统,也可用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并赋能荧光技术,可进一步扩展
手术术士。单光路光瞳切割3D荧光内窥镜技术可实现更小口径的内窥镜,在临床上
可改变3D系统仅有10mm内窥镜可用的瓶颈。
公司同步开发了适用于两种3D内窥镜技术的3D荧光摄像系统,采用双CMOS技术方案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传输及基于FPGA的3D图像处理硬件平台,在图像实现上结合
了全局重置曝光技术和光源受控脉冲驱动技术,可实现更佳的白光和荧光图像效果
。在算法端新研发了视差调节算法,3D图像标定算法,3D视频融合输出等算法,在
输出端既可输出融合的3D显示数据,也可单独输出4K的2D图像,有效满足手术过程
中不同时段的显示需求。
③光学照明设计
多光谱照明设计技术。内窥镜光源的照明亮度受到导光束和光纤的通光口径及数值
孔径的约束,是典型的光学扩展量受限系统。LED在内窥镜照明光学系统设计中存
在大角度分散光源的收集困难、光能损失及医用小面积照明亮度实现较难等问题。
公司自2005年开始研究投影显示技术,结合公司内部的光学镀膜技术,积累并形成
了高效率的多波段LED照明光学设计专利技术。以上述设计技术为基础,公司成功
实现了LED照明在内窥镜系统中的应用,该技术亦可扩展到荧光显微镜检验、PCR分
析等临床诊断应用。
激光光束整形技术。不同于LED,激光是一种方向性好、能量集中度高的光源,在
激光加工、激光测距等方面应用广泛。但激光的照明范围较小,同时受制于内窥镜
的系统空间和照明角度限制,可能会出现边缘视场无法观察到荧光图像的情况,从
而影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准确判断。经过多次样机验证和设计改进,公司成功解
决了激光光束整形和均匀化设计的难题,实现了激光在40°范围内的均匀分布(通
常该范围为10°),从而保证公司的高清荧光内窥镜在全视场范围内均能观察到清
晰的荧光图像。
同轴照明技术。同轴照明技术可解决非同轴照明导致的照明阴影问题,尤其适用于
观察深空视野,如耳鼻喉以及各种开放式手术的应用。同轴照明技术的难点在于克
服同轴照明超强的杂散光对成像系统的影响。公司利用数年前在显示行业积累的偏
振技术,结合内窥镜图像处理技术,成功克服了杂散光的影响,在实现同轴照明的
同时不影响成像光路。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公司正在研发的手术外视系统。
④光学除雾
光学除雾技术即激光共轴耦合技术,采用的方案是在传统内窥镜系统的基础上,增
加一路近红外防雾照明光源,同轴合色耦合进入内窥镜成像光学通道,将近红外光
传输到前光学窗口片上,利用前光学窗口片的吸收特性,透射可见光,保证术野白
光照明,同时吸收特定波段的近红外光,而使前光学窗口片的温度升高,减小内窥
镜前光学窗口片与人体的温度差,从而实现防雾功能。
使用该技术可自动除去内窥镜前端窗口片上的水蒸气凝雾,始终保持手术视野清晰
,呈现完美边界,使医生免去反复插拔内窥镜进行擦拭的过程,大大提高手术的效
率。
⑤光学加工
微小透镜加工技术。高清荧光腹腔镜由45-50片微小光学透镜组成,透镜的光学性
能直接影响内窥镜的成像质量。为实现宽光谱的光学性能,在设计上需采用某些加
工难度较大的光学材料。公司在高精度、超光滑加工技术和数字化光学检验技术方
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加工和检验技术,建立了精密抛光、在线定心
磨边、超光滑加工和干涉测量等工艺环节。上述技术的掌握为公司4K超高清荧光腹
腔镜的顺利研发和量产打下了坚实的工艺技术基矗
超光滑加工技术。超光滑表面是指表面粗糙度小于1nm(Ra)的光学表面。在医用
内窥镜中,由于多个内窥镜透镜表面散射形成的散射光会被内窥镜摄像系统接收成
为背景杂光,从而降低图像的对比度。针对超光滑表面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公司对透镜抛光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如旋转速度、抛光材料等)对粗糙度的影响
规律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整套超光滑加工的工艺流程。目前,该技术
已广泛应用于内窥镜及激光光学产品的加工,并被引入4K超高清荧光腹腔镜的加工
过程,对内窥镜品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声波清洗技术。与普通腹腔镜不同,荧光腹腔镜需要用到多种化学稳定性弱、材
质较软的特殊光学玻璃材料,如采用传统的超声波清洗工艺,极易造成透镜表面的
腐蚀或划伤,从而导致内窥镜透过率降低、对比度降低甚至图像出现局部阴影等问
题。公司经过大量的工艺试验和验证,针对不同特性的光学玻璃材料制定了专用的
超声波清洗工艺,在水质、清洗液、清洗工序、超声波功率和频率等环节进行有效
控制,大大提高了内窥镜光学零件的清洗质量。
⑥光学镀膜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将高端光学镀膜作为核心技术进行重点研发,掌握了离子溅射
镀膜技术(IBS)、离子辅助镀膜技术(IAD)和磁控溅射镀膜技术,有力支持了公
司在医用内窥镜器械领域的发展。
离子溅射镀膜技术(IBS)。离子溅射镀膜指利用独立的栅格化离子源产生离子,
离子束在高压下聚焦在中性薄膜材料(靶材)上,靶材原子或分子被溅射出来,沉
积到基片上成膜。与其他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相比,其沉积速率稳定,沉积
薄膜质量高。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从事IBS镀膜技术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
累,已具备了较强的工艺能力,可实现控制精度达到纳米级的复杂膜系镀制。公司
采用IBS镀膜技术生产的产品被广泛用于各类荧光分析、荧光探测仪器中。荧光摄
像适配镜头中的关键光学器件荧光滤光片也采用了该项镀膜技术。该技术为公司在
荧光内窥镜器械的核心光学器件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工艺保证。
离子辅助镀膜技术(IAD)。离子辅助镀膜技术是基于热蒸发镀膜等传统光学镀膜
技术发展起来的,其采用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扫描氧化物薄膜材料,加热蒸发出氧
化物分子,同时通过独立的离子源发出的离子轰击沉积中的薄膜,以改善膜层的光
学和物理性能。公司在多年精密光学镀膜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了离子辅助镀膜
工艺技术,制定了专用的内窥镜透镜镀膜工艺参数,确保镀膜性能达到内窥镜的使
用要求,为公司的医用内窥镜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
磁控溅射镀膜技术(Magnetron Sputtering)。磁控溅射镀膜指在一个包含薄膜材
料(靶材)的空间内产生离子气体,并将气体限制在该空间内,靶材表面被等离子
体中的高能离子轰击,释放出的原子或分子穿过真空环境并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
。公司致力于LED光源在医用成像器械领域的应用研究,并结合(消)偏振膜的膜
层结构和磁控溅射镀膜工艺特点,研究掌握了针对PBS(偏振分/合光)和NPBS(消
偏振分/合光)光学薄膜的量产工艺,为内窥镜光源提供核心光学器件。
⑦光学装配与检验
光学定心胶合技术。高清荧光腹腔镜由45-50片微小透镜组成,为保证这些透镜的
光轴同轴精度,在组装时需将这些透镜分为多组由2-5片透镜胶合而成的胶合组件
,胶合过程中的定心(光轴)精度是影响内窥镜最终装配精度的关键因素。公司采
用光学定心的方法,针对不同焦距的胶合组件设计了专用的定心镜头和工装,再结
合离线精密滚圆,在实现了高精度定心胶合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内窥镜装配与检验技术。传统内窥镜的光学系统由多组分离的光学组件构成,在高
温蒸汽灭菌的过程中热胀冷缩,分离的光学系统容易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成像效果。
对此,公司采用了特殊的一体式内窥镜装配结构,以解决光学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同时,公司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内窥镜检验和评价技术,不仅包括对各种光学指标的
定量测试、最终产品的图像质量评价,还包括测漏和高温高压测试等隐性风险评价
,有效保障了高清荧光腹腔镜的产品质量。
高精度镜头装配与检验技术。高精度镜头装配和检验技术的源头为光学设计,因此
,在光学设计阶段就需考虑镜头装配的匹配性、装配工艺、检测规范及检测方法。
公司采用“模块化装配,分组化评价,独立化调整环节”的设计、装配原则对高精
度镜头进行调整,控制偏心,调整像差至满足指标要求。其中,镜头检测技术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焦距仪、MTF仪、畸变仪、偏心仪等仪器对镜头进行指
标测试;二是建立与应用场景相适应的检测系统,确保产品正常运转并满足应用需
求。上述措施有效保证了公司镜头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合格率。目前,公司镜头产品
的装配合格率大于99%。
2)精密机械技术平台
精密光学机械是指与光学系统相关的机械结构设计。光学系统中,精密的机械结构
和控制技术是光学设计功能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持,二者紧密联系,保证精密光学系
统的成像质量和可靠性。
①精密机械设计
精密光学机械设计技术。在光学系统中,机械结构需达到光学透镜微米级的安装、
调节精度,同时确保机械调整结构灵活可靠、稳定舒适,并满足医用成像器械对消
毒/灭菌以及手术过程中的高密封性要求。上述要求通常无法兼顾,如调节机构的
舒适性提升可能造成密封性降低,整体结构的小型化也会对密封性、舒适性产生制
约。经过数年的研究积累,公司总结出内窥镜、内窥镜光源,摄像适配器以及内窥
镜摄像系统等各类光学机械设计的原则及要点,掌握了与各类光学系统相关的复杂
机械设计技术,突破了在较小的尺寸空间范围内实现光学精度和调节要求的设计难
题,保障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和质量得到最佳的匹配。
超大功率密度LED散热技术。内窥镜照明是典型的光学扩展量受限系统,其采用的L
ED芯片电流密度较大,对散热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内窥镜设备在手术室中长期运
行,还需考虑设备的相对密封性和噪音控制。公司经过大量的热导分析和试验,在
热膏、热导管以及风道分布等环节进行了优化和控制,将光源的热阻降到最低,使
LED发出的热能被快速导出,保证了LED的使用寿命。公司推出的内窥镜光源模组有
效采用了上述散热技术,电功耗范围在150-250W之间,故障率低于0.1%(按照4年
周期计算)。
②精密机械封装
激光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
法,近年来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公司较早将激光焊接技术引入到内窥镜产品的生
产工艺中,并将其作为重点工艺技术对其开展了研究,目前已在不锈钢激光焊接机
理、激光器选型、焊接工艺验证、焊接设备定制及调试、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形成
了较为成熟的工艺,为公司实现内窥镜精密封装、开发可多次灭菌的高端内窥镜摄
像手柄和适配器等产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耐高温蒸汽封装技术。高温蒸汽灭菌是目前最安全可靠的内窥镜灭菌方法,也是国
际上的首选灭菌方式,其主要通过将手术器械置于高温高压(134℃、2Bar)的环
境下保持10-20分钟以达到灭菌效果。在此过程中,内窥镜经历了“常温-高温高压
-常温”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及伴随大量蒸汽的高湿度条件,在经过多次高温蒸汽灭
菌后会出现图像模糊、图像变黄甚至变黑以及光纤从前端冒出等问题。公司在激光
焊接封装工艺、光学胶合控制、内窥镜装配设计和装配方法以及胶的选择上进行了
大量研究,经过反复验证和工艺探索,最终形成了可满足高温蒸汽灭菌的完整的工
艺路线。经测试,应用上述工艺路线的产品在多达300次高温蒸汽灭菌后,性能无
明显变化,稳定性远超一般临床需求。此外,近年来公司针对封装技术和相关工艺
进行了持续研究和改进,现已能够满足更高标准的高温蒸汽灭菌要求(138℃、2Ba
r,18-20min),同时,公司应用该项技术的产品也适用低温等离子、戊二醛浸泡
或熏蒸等方法进行灭菌。
3)电子技术平台
内窥镜光源、内窥镜摄像系统作为有源的电子设备,在相关医疗器械产品标准中有
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安规要求,包括电磁兼容、抗高压、患者漏电流等。
①大功率LED驱动技术
大功率LED驱动本质上是一种恒流源。在医用成像器械领域,公司针对大功率LED的
封装和电子特性,研究开发了低压大电流恒流驱动技术,使驱动电流可达30A。同
时,考虑到医疗电气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照明光的稳定性,公司在驱动电路中使用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反馈控制方案,通过对光电探测的实时反馈和自动控制,
实现光源亮度和色温的智能调节以及过流、过温自动保护等。考虑到不同手术场景
的应用特点,公司在驱动电路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共阳极、共阴极的LED封装技术
和直流、PWM脉冲驱动方式。上述设计在技术上有较高提升,为扩大光源适用性打
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矗
②半导体激光驱动技术
针对不同手术场景的应用特点,公司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直流和PWM脉冲两种驱动
方式。针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和电子特性,公司研究开发了高电压低电流
的驱动技术,降低电流密度,提高了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和出光稳定性。同时,公司
在驱动电路中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控制方案,通过对光电探测的实时反
馈和自动控制,实现对出光强度的智能调节,从而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上述设计在技术上有较高提升,为扩大半导体激光器的适用性打下了良好的技术
基矗
③摄像系统电源管理技术
内窥镜摄像系统为复杂的综合电子系统,包括CMOS图像采集、高速数据传输、ISP
图像处理、图像传输、人机交互等单元模块,其中的电子单元均涉及电源的提供和
控制。公司采用宽输入范围供电技术及高电压逻辑电平,控制电流纹波、噪声和压
降,实现接地电阻小于0.1欧姆,并在满足各电子功能模组稳定电源供给的同时实
现了CF标准级(心脏标准,小于0.01mA)的患者漏电流标准(测量结果小于0.006m
A),而市场上大部分系统采用BF标准(人体标准,小于0.1mA)。
④CMOS图像信号采集和高速传输技术
相对于CCD成像技术,CMOS图像传感器为数字化电路,灵敏度更高,在相同尺寸的
靶面下可实现更高的图像分辨率,是内窥镜摄像系统发展的趋势。公司选定了具备
高性能的1080P高清和4K超高清分辨率的CMOS芯片,经过两年的技术开发,成功掌
握了基于FPGA的CMOS图像信号采集和高速传输技术,实现了1080P和4K分辨率的图
像信号采集和可达7米的远距离高速传输(传输数据带宽可达8.91Gbps,目前市面
的主流技术为2.4Gbps),并同时将摄像手柄的功耗控制在2W以内。基于该项技术
,公司顺利开发出1080P高清和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
⑤基于ISP的图像处理平台技术
ISP图像信号处理单元主要用来对前端图像传感器(CMOS)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
以再现真实图像,其内部包含多种常规图像算法处理模块。经过大量评测,公司选
定了适用于内窥镜手术场景的ISP芯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图像处理平台。此外
,针对ISP在细节或特殊场景下的图像处理方面的不足,公司在图像处理平台上构
建了后端的图像处理模块,可针对手术场景的特殊需求写入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算
法,并结合ISP的已有算法为医生提供最佳图像效果。该图像处理平台的建立,不
仅实现了高清和超高清的内窥镜摄像系统功能,还为公司持续提升图像处理能力和
满足不同科室的应用需求提供了可扩展的技术平台。
4)数字图像技术平台
以CMOS为图像传感器的摄像系统需配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
尤其在内窥镜摄像系统中,由于应用场景的特殊性,需针对微创手术的应用特点进
行针对性的图像处理,以满足临床医生的应用需求和观察习惯。此外,在生物信息
技术领域,数字图像处理能力也是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
队,将其作为重点方向进行研究,目前已初步建立数字图像技术平台,并在以下方
面取得了技术突破。
①图像深度降噪技术
CMOS存在噪声较大的缺点,基于ISP的图像处理在降噪上明显不足。据此公司进行
了图像深度降噪算法的研究,结合内窥镜图像的特点,经过评估不同降噪算法对IS
P输出图像噪声的优化程度,选择了单帧降噪的模式,结合了双边滤波和小波变换
的方法,通过调整阈值设定实现了深度降噪和图像细节的保留的平衡。该算法经验
证有效后采用FPGA实现,在深度降噪的同时保证了运算速度,能够满足每秒60帧的
输出。公司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在研的1080P高清和4K超高清摄像系统,并为整机系
统的研发作储备。
②荧光增强技术
ICG荧光强度约为白光强度的0.01%,为有效观察荧光图像,必须对荧光图像进行增
强处理。公司自2017年开始研究荧光图像增强的算法,经过大量的评价和试验,确
定了荧光增强技术的基本算法方案,该算法已在图像处理平台上实现,并应用于公
司开发的手术外视荧光影像系统,该系统在荧光图像亮度、对比度、图像细节等方
面均能满足临床医生的应用要求。
③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
深度学习是一种数据驱动型模型,能够模拟人脑视觉机理自动学习数据各层次的抽
象特征,从而更好地反映数据的本质。其本质为通过构建具有多隐层的机器学习模
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刻画图像丰富的内在特征信息,从而提升识别的准确
性。目前公司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生物信息识别中的防伪识别,并取得良好效果
,识别率大于85%。同时,公司正在进行对组织、细胞图像的深度学习研究,以期
后续在临床手术和检测过程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建议。
(2)公司技术储备
①基于FPGA的图像处理算法
公司已经注册的1080P高清和4K超高清摄像系统是基于已有的专业图像处理单元ISP
,在后端构建图像处理平台以补充和完善医学影像的算法。为了全面掌握图像处理
算法,公司开展了更为底层、基础的算法研究,作为下一代摄像系统甚至智能化医
疗设备开发的技术储备。
②自动调焦技术
以FPGA处理器为核心的CMOS成像自动调焦技术,基于图像清晰度自动判别,采用音
圈电机等执行机构实现对内窥镜图像的自动调焦,可保证手术过程中图像实时清晰
,可进一步提升微创外科手术的流畅性,让医生将关注点放到手术本身,而不用再
为图像清晰度考虑。该技术可方便地与内窥镜摄像系统集成于同一FPGA图像处理平
台。另外,本技术也可衍生出集成自动调焦的CMOS摄像模组,应用于工业及机器视
觉等领域。
③窄带成像技术
窄带成像技术利用蓝绿光窄带光谱在黏膜组织中的穿透力较弱,且血液对蓝绿光的
吸收较强的原理,强化黏膜表面及表浅的微血管以及细微结构的图像。NBI系统成
像下黏膜表面及表浅微血管显示为棕褐色,黏膜中间层血管显示为蓝绿色,比普通
白光内窥镜系统更易发现平坦型病变或微小病变,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变的诊出
率,在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领域的疾病诊断中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公司结合内窥
镜系统的应用领域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NBI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将蓝绿光窄
带光谱集成到内窥镜冷光源产品中,实现传统白光成像和NBI成像的迅速切换,为
研究开发下一代内窥镜系统储备技术。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20项,新增授权专利9项。获得宫腔镜手术器械的注
册证,产品由剪刀、抓钳和活检钳组成。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其他说明: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同比下降主要受新增研发人员入职时间影响。
6、其他说明
本科以下学历的研发人员有9人,为研发操作员,在公司服务时间长,工作能力强
,具有多年光学工艺研究及验证操作经验,是公司内部培养起来的研发人员。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61.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0%;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4.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2%;实现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48.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7%
;2025年上半年末总资产151,278.43万元,同比增长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125,874.67万元,同比下降3.43%。主营业务收入26,450.20万元,其他业
务收入110.8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58%,主营业务非常突出。医用内窥镜器
械行业收入20,704.53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17.72%),占主营业务收入78.28%(
上年度同期占比80.47%);光学行业收入5,745.67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34.62%)
,占主营业务收入21.72%(上年度同期占比19.53%)。
五、风险因素
1.行业风险
医疗器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人们的生命健康及安全,我国
对该行业实行严格监管,并设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工作
。因此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受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及战略规划的影响较大。近年来,
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有利于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技术的开发、升级
及应用,加速产品推广,加强资本支持。未来,如果相关政策红利出现变化或取消
,将对公司的经营及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一贯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加强行业政策风险管理能力,充分分析行业政策
和市场机会,做好战略规划,积极应对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同时,公司也在持续提
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精细化完善研发、采购、生产、制造、服务、销售等各方面
管理体系。公司融合创新,加大科研开发和管理创新力度,促进公司业务持续健康
发展,充分降低因行业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2.核心竞争力风险
医用成像器械领域内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与光学、临床医学、人体工程学、精密
机械、系统软件等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行业参与者需精准、及时地掌握市场需求
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新技术及新产品的自主创新研发,才能持续保持核
心竞争力。就研发和技术创新而言,客观上存在着研发投入大、未来研发成果不确
定等风险。
公司掌握底层光学技术,可以快速适应医疗对于光学影像的创新需要。在医用内窥
镜以外,公司还在布局开展外科手术显微镜、自动显微扫描和AI智能图像识别、远
程影像管理平台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为医用光学影像提供全套管理方
案,从而加强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3.国内市场拓展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目前,国内医用内窥镜市场处于从进口品牌向国产品牌过渡的阶段,国产品牌混杂
、市场混乱、低价竞争,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重塑市场秩序。未来公司加大整
机系统产品在国内的推广,会面临品牌和营销投入回报周期长、短期利润降低的情
况。
针对这一点,公司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一方面在过渡时期防止市场和营销投入
过大,做到精准投入,从重点科室着手,利用好公司在光学技术上的优势,以小博
大,用较小的投入形成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公司拥有核心器件和部件的生产制
造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好生产成本控制的优势,在产品性价比上形成竞争力。
4.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的业务和资产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员工人数也将相应增
加。尤其是泰国公司,涉及到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与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
、企业文化的磨合。这将对公司的合规控制、经营管理、内部控制、财务规范等提
出更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也有效实施体系化的管理,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多实体
、多领域、多地协同管理的经验。公司将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研发、
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各方面的规范性;加强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各方面培训
,根据公司和员工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升管理层管理能力和员工的业务水平
;依托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5.国际贸易环境多变对公司海外销售可能影响较大的风险
公司产品对外出口占比较高,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整体环境和
政策的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向境外客户的供货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
响公司的经营发展。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降低外部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结构,通过预先储备
、提升多样性等手段,增强供应链的风险防范能力;与客户在产品定义、研发上深
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加大国内市场自主品牌产品的
推广力度,响应国家政策,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除此之外,公司已经在
国外设立生产线,以降低国际贸易环境对公司海外销售的风险。
6.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部分产品销售、原材料的采购以外币进行结算。随着公司未来海外销售和采购
的规模不断扩大,若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将会引起以外币计价的公司产品售
价或原材料采购价格的波动,外汇收支相应会产生汇兑损益,进而会对公司的经营
业绩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汇率变动情况,并通过适时运用汇率避险工具、及
时结汇,或在适当时机启动价格谈判等做法,有效控制汇率波动对公司业务经营产
生的不利影响。
7.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风险
公司大客户位于美国,对其销售额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接近60%。从2025年年初
开始,美国政府几次对进口美国的产品宣布加征关税,4月初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
征收“对等关税”。多轮关税叠加可能对公司向美国客户供货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美国对华关税的风险,公司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海外布局。在这次对等关税发生
之前,公司已经完成了美国工厂和泰国工厂的建立,目前公司绝大部分产品已经实
现在美国工厂和泰国工厂生产和发货,公司内部可以通过协调境内和境外工厂的生
产分工降低关税的影响。另外,公司已经开始就关税问题与美国客户进行协商、共
同应对,随着关税情况进一步明朗,公司与客户会形成相应方案。公司产品是医疗
产品,对供应链体系管控非常严格,美国医疗界也在积极促进对医疗产品的豁免,
公司会关注相关进展。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青岛海泰莅视医疗科技有限公| 1280.00| -464.34| 703.27|
|司 | | | |
|青岛奥美克生物信息科技有限| 1500.00| -108.16| 594.33|
|公司 | | | |
|青岛奥美克手术器械有限公司| 240.00| -18.66| 185.43|
|青岛奥美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500.00| 2408.78| 54143.59|
|淄博海泰新光光学技术有限公| 3000.00| 984.68| 18165.73|
|司 | | | |
|国药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16000.00| -1524.94| 10451.95|
|OMEC THAI Co., Ltd | 40000.00| -365.99| 8733.03|
|Omec Medical (NV) Inc. | 100.00| 4772.59| 35142.46|
|Novelbeam Technology Inc. | 200.00| 22.26| 3823.13|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