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778 厦钨新能 更新日期:2025-10-30◇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 |1320099.02| 126979.77| 9.62| 99.28|
|其他业务 | 9580.00| 2756.07| 28.77| 0.72|
├────────────┼─────┼─────┼───┼──────┤
|钴酸锂 | 669059.05| 73236.58| 10.95| 50.32|
|三元材料(含磷酸铁锂及其 | 610202.75| 48078.10| 7.88| 45.89|
|他) | | | | |
|氢能材料 | 40837.22| 5665.08| 13.87| 3.07|
|其他业务 | 9580.00| 2756.07| 28.77| 0.72|
├────────────┼─────┼─────┼───┼──────┤
|国外 | 84097.88| 23167.62| 27.55| 89.77|
|其他业务 | 9580.00| 2756.07| 28.77| 10.23|
├────────────┼─────┼─────┼───┼──────┤
|直销 |1320099.02| 126979.77| 9.62| 99.28|
|其他业务 | 9580.00| 2756.07| 28.77| 0.72|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 |1713636.35| 135052.25| 7.88| 98.99|
|其他业务 | 17450.97| 3315.87| 19.00| 1.01|
├────────────┼─────┼─────┼───┼──────┤
|钴酸锂 | 886271.10| 74885.10| 8.45| 51.20|
|三元材料 | 775462.13| 53230.21| 6.86| 44.80|
|氢能材料 | 51903.12| 6936.94| 13.37| 3.00|
|其他业务 | 17450.97| 3315.87| 19.00| 1.01|
├────────────┼─────┼─────┼───┼──────┤
|国外 | 120158.97| 28878.31| 24.03| 87.32|
|其他业务 | 17450.97| 3315.87| 19.00| 12.68|
├────────────┼─────┼─────┼───┼──────┤
|直销 |1713636.35| 135052.25| 7.88| 98.99|
|其他业务 | 17450.97| 3315.87| 19.00| 1.01|
└────────────┴─────┴─────┴───┴──────┘
【2022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 |2859581.03| 242458.90| 8.48| 99.46|
|其他业务 | 15550.08| 4886.73| 31.43| 0.54|
├────────────┼─────┼─────┼───┼──────┤
|钴酸锂 |1434342.86| 95886.59| 6.69| 49.89|
|三元材料 |1365462.96| 139453.00| 10.21| 47.49|
|氢能材料 | 59775.21| 7119.31| 11.91| 2.08|
|其他业务 | 15550.08| 4886.73| 31.43| 0.54|
├────────────┼─────┼─────┼───┼──────┤
|国外 | 81163.53| 15501.74| 19.10| 83.92|
|其他业务 | 15550.08| 4886.73| 31.43| 16.08|
├────────────┼─────┼─────┼───┼──────┤
|直销 |2859581.03| 242458.90| 8.48| 99.46|
|其他业务 | 15550.08| 4886.73| 31.43| 0.54|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的主要产品为钴酸锂
、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氢能材料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
业分类目录(2023)》,公司产品属于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中“二次电池材料制造
”中的“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同时,三元材
料、磷酸铁锂属于《中国制造2025》鼓励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
“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公司所属细分子行业为锂电池行业。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主要产品为高电
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高功率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氢能材
料等。
借助于多年来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积累形成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公司
拓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电池客户。公司执行大客户战略,与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
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公司不断改进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高功率三元材料、
磷酸铁锂、氢能材料等产品的综合性能,紧跟市场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通过与下
游核心客户的紧密合作,持续进行工艺优化和产品迭代。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巩固
在钴酸锂、氢能材料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逐步提升三元材料的产品竞争力,
通过差异化竞争拓展磷酸铁锂市场份额,同时公司积极探索下一代新能源材料技术
的前沿理论和前沿技术,分析和整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题攻关,推进前沿产品
研发和技术孵化,探索适合商业化、产业化的前沿产品储备。
1.钴酸锂
钴酸锂具有工作电压高、压实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且稳定等优点,主要应用于中
高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小型无人机、电子烟以及TWS耳机为代表
的可穿戴设备等各类新型消费电子产品领域,高电压钴酸锂是体积能量密度最大的
正极材料,能够满足相关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和外观轻薄等要求,是中高端3C消
费电子最主流的正极材料。
公司高电压钴酸锂在行业中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一方面3C产品的市场需求增
长对钴酸锂带来量的增长,另一方面AI技术发展对钴酸锂提出更高要求,给钴酸锂
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具备克比能量密度高、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结构比较稳定等优势,
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会随着充电截止电
压提高或镍含量的提高而提升,从而增加锂电池的续航里程。
公司长期看好三元材料在动力领域的主流地位,但在回收产业尚未成熟的情况下,
三元材料需求受到磷酸铁锂的一定挤压。报告期内,公司凭借高电压、高功率的技
术优势,一方面稳固在混动、增程和中高端电动车领域的份额,另一方面拓展三元
材料在低空、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3.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具备高安全性、低成本、长寿命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领
域。但磷酸铁锂存在倍率性能、低温性能的劣势。自2009年以来,公司持续致力于
改善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成功攻克了低温性能不足的技术瓶颈,并开发出具有优
异低温表现和高倍率特性的高性能水热法磷酸铁锂产品。公司以水热法产品为核心
,围绕差异化市场,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致力于打造中高端产品,抢占
动力市场并逐步切入储能市常报告期内,磷酸铁锂稳定批量供货,销量同比显著增
长,产品可广泛应用于5C动力快充、储能和军工特种领域。
4.氢能材料
公司氢能材料为镍氢电池用贮氢合金粉和新型固态储氢材料。
贮氢合金粉主要用于镍氢电池,相较于其它电池,镍氢电池在环保性、安全性、温
度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适合混合动力汽车、低功耗消费电子等场景;
同时,因其在极端环境中稳定的安全性能,在车载T-Box、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
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目前,公司的贮氢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际知名车企混动车
型和民用领域,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固态储氢是通过化学或物理吸附将氢气储存于固态材料中,相比市场上常用的高压
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具有低压安全优势。公司固态储氢材料在行业
内率先量产销售,目前已批量应用于电解水制氢后的储氢、氢能充电桩、氢能叉车
等领域,随着公司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产业政策的出台落地,公司固态储氢产
品市场前景广阔。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国际层面,贸易摩擦持续,多国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并加大对锂
、镍、钴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控;国内方面,2025年初,以旧换新政策将高端电子
消费品纳入名录,有效刺激了数码消费市场需求,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
场景与新需求的共同推动下,3C类电子消费领域迎来换机潮;另一方面,“两新”
政策成效显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从竞争格局来看,上半年中国
新能源材料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积极应对,持续加大技
术研发与创新投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产品销量、营业收入及利润总
额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一)核心业务稳健增长,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产品销量为6.07万吨,同比增长35.50%。据ICC鑫椤
锂电统计,2025年1-6月国内钴酸锂产量为5.37万吨,同比增长27.8%,环比增长3.
7%。4.5V及以上电压产品占比达到29.8%。公司充分受益于国家换机补贴政策和3C
消费设备AI功能带电量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实现钴酸锂销量2.88万吨,同比增长
56.64%,其中4.5V及以上高电压钴酸锂持续放量,进一步夯实市场领先地位;在动
力领域,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93.7万
辆,同比增长40.3%。公司在巩固高电压、高功率三元材料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
充分发挥水热法磷酸铁锂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含三元材料
、磷酸铁锂等)实现销量3.19万吨,同比增长20.76%;氢能材料方面,公司实现销
量1,974.61吨,同比增长6.16%,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4亿元,同比增长18.04%;实现利润总额3.39亿
元,同比增长35.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27.7
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32
.24%。
(二)创新驱动构筑壁垒,前沿材料多点突破
公司将研发创新视作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研究优化产品路线
和技术路线,打造技术壁垒,巩固竞争优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43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23%。
1、传统材料方面:4.53V高电压钴酸锂已在现有客户体系实现大规模量产;4.55V
钴酸锂开发符合预期,样品满足客户需求,已经进入中试阶段;重点围绕增程、混
动、中高端电动车和低空领域开发多款三元材料,打造高电压、高镍、高功率差异
化竞争优势,项目进展顺利。
2、前沿材料方面:
(1)公司重点推进NL全新结构正极材料在3C消费领域中的应用,并针对低空飞行
、电动工具、全固态电池等领域积极开发相应的NL全新结构正极材料;
(2)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重点在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方面布局:在固态电池正极
材料方面,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
的正极材料方面,公司与国内外下游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
提供多批次样品进行验证;在固态电解质方面,实现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吨级生产
和稳定可靠的产品性能,同时,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开发出独特的硫化锂合成工艺
,样品在客户端测试良好;
(3)公司不断拓展补锂材料在储能和动力领域的应用,并已实现量产,3C领域通
过头部客户初步评测;
(4)公司在发挥水热法磷酸铁锂技术优势的同时,开发了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磷酸
锰铁锂产品;
(5)固态储氢合金方面,公司完成多款型号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三)全球布局加速落地
1.法国年产40,000吨三元材料项目
公司法国基地年产40,000吨三元材料项目为公司下属子公司欧洲厦钨与法国Orano
集团下属子公司Orano CAM在法国共同出资设立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承担建设的
项目,该项目是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重点推进项目。报告期内,工厂建设各项工作正
有序推进。
2.法国年产40,000吨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
公司法国年产40,000吨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为公司下属子公司欧洲厦钨与法国Oran
o集团下属子公司Orano PCAM在法国共同出资设立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合资公司承
担建设的项目。报告期内,正在推进技术授权等相关工作。
3.海璟基地年产3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和综合车间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厦钨新能源海璟基地年产30,0
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土建完成竣工验收,待消防验收;主体设备加工制作
中并陆续安装。海璟基地综合车间(年产能规划15,000吨)项目部分车间土建已完
成竣工验收。
4.宁德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D车间)项目
报告期内,C/D两个车间都已完成封顶,正在推进C车间先行投资的两条生产线的投
产工作。
5.雅安基地液相法磷酸铁锂项目
报告期内,一期项目处于量产爬坡阶段,二期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工作。
6.福泉基地年产40,000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报告期内,项目已完成总体前置手续办理、土地证获娶场平及围墙工程建设、施工
临电定标工作,正在推进生产车间和水处理车间的深化设计工作。
7.厦钨新能高端能源材料工程创新中心
报告期内,项目已完成土建主体招标工作、施工许可证办理工作,正在推进主体工
程建设工作,施工单位前期进场准备中。
(四)精益管理深化赋能,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市场导向、研发驱动、品质领航”的发展思路,走“产品高
端化、管理精益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围绕“战略引领、过程控制、结果
导向”的主线,聚焦六大关键任务,初步构建起战略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同时,
通过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加速数字化工厂转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进一步强化产品线管理,大力推进降本、增效、提产工
作,提升产品的盈利水平;同时,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速构建双碳管理体
系,并着力推进节能减排项目落地实施,增强公司长远竞争力。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创新驱动的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多数拥有较高的专业学历和丰富的研发经验,
具备较强的持续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公司自介入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以来,通过
持续的研发投入,连续攻克了3C锂电池、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和氢能材料的多项关
键核心技术,陆续推出了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高功率三元材料、水热
法磷酸铁锂、贮氢合金、固态储氢等多款产品,并持续升级迭代,在行业中处于领
先地位;同时,公司加快NL全新结构正极材料、新型磷酸盐系材料和全固态电池关
键材料等产品的量产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保持行业竞争优势,满足客户需求
,凭借技术创新和品质保证,实现产品差异化,树立品牌地位。
2.广泛认可的商业化成果优势
公司以持续的技术研发为基础,将多项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为市场广泛认可的
商业化产品。钴酸锂方面,公司产品持续迭代,电压从4.45V增加到4.53V以上,从
客户需求出发不断改善材料能量密度、循环、快充、安全等性能,解决客户痛点,
凭借高电压产品优势,市占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公司在高电压技术上持续迭
代创新,巩固公司在3C锂电池行业的领导地位,并确立高电压技术作为钴酸锂领域
的关键技术方向。三元材料方面,公司是行业内最早成功开发出高倍率型Ni3系NCM
三元材料产品,并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正极材料企业;公司是行业最早实现将高
电压Ni6系NCM三元材料大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低空领域的正极材料企
业。磷酸铁锂方面,公司以水热法产品为核心,依靠兼顾高低温和循环性能的优势
,聚焦高端储能和长寿命车型市场,报告期内批量稳定供货,产品主要应用于5C动
力快充领域。
3.先进的产品矩阵
公司依托深厚的材料研发能力和产业化平台,已构建起覆盖主流技术路径和多元应
用场景的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形成了钴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氢能材料的
系统化产品布局。钴酸锂产品具备高压实密度与优异循环性能,广泛应用于高端3C
电子领域;三元材料方面,公司已形成高电压、高功率、高镍等多系列覆盖,重点
面向新能源汽车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的需求;磷酸铁锂产品则面向动
力与储能双场景,具有高性价比与优异循环性能。
4.品质稳定的规模化量产优势
新能源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行业主要的新能源电池厂商对于供应商的
产品质量一致性、供货稳定性、及时性等具有严格的要求,公司建立完整的品质管
控及风险预防机制。在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形成良好的品控
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公司正极材料产销规模连续多年处于行业前列,钴酸锂、氢
能材料处于细分领域行业龙头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开展质量卓越绩效体系建设,
重点围绕质量成本的建设,有效监控质量管理情况,并通过深化原材料物料机理和
影响风险研究,实现产品品质持续稳定。
5.优质稳定的知名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新能源材料的厂商之一,下游大型新能源电池厂商均对供应商
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通常从送样到量产耗时数年时间。公司准确地把握3C锂电池
与动力锂电池领域的技术趋势和商业需求,坚持差异化大客户战略,公司与国内外
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有助于促进公司不断推
动技术创新,客户资质及信誉良好也是公司能够稳定发展、持续壮大的重要基矗
6.行业先进的绿色低碳优势
公司坚持“承接企业使命,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通过运用国际先进设备,引入
国际先进制造管理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产线工艺,稳步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打造绿
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公司及下属三明厦钨、宁德厦钨均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其中三明厦钨于2023、2024年获得“PAS2060:2014达成碳中和宣告核查声明”
,连续两年实现厂区运营碳中和。为巩固和提高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公司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创新,连续攻克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在落实自身减碳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行
业“碳标准”起草及厦门“碳技术指南”编制,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推动主要供应商开展碳识别和碳减排工作,致力于实现产业链的整体低碳发展。公
司产品碳排放在行业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通过二十多年的自主创新和行业深耕,在研发和技术实力方面形成了较强的行
业竞争优势,成为行业内极少数同时在动力锂电池应用领域和3C锂电池应用领域均
占据优势地位的正极材料企业之一。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综合来看,公司致
力于新能源电池材料主流产品核心技术以及未来产品技术的培育发展、成果转化与
产业化,依靠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成功掌握了多项自主研发的行业领先的核心技
术。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国内外拥有288项注册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7
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370.35万元,同比增长18.04%;公司发生营业成
本678,083.63万元,同比增长17.49%。
五、风险因素
(一)经营风险
1.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四氧化三钴、钴中间品、氯化钴、氢氧化钴、硫酸钴、三元前
驱体、硫酸镍、碳酸锂、氢氧化锂等,由于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较高,直接材料成本
是公司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未来,若主要原材料出现供应短缺,将可能导致公司
不能及时采购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从而影响公司生产供应稳定;若原材料等市
场价格大幅波动,而公司原材料采购优化策略及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将导致公
司无法完全消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风险,出现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对偏高的
情况。上述情形均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不断吸引新进入者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
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突破行业技术、资金等壁垒,进入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随着
前期投建的产能逐步释放,产能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的情况,影响新能源电池材料的
销售价格和利润空间。如果未来公司不能继续保持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规模化
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满足客户持续的降成本要求,公司将面临
正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对公司发展和盈利方面的不利影响。
3.新增产能消化风险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公司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公司在海璟基地年产40,000吨锂离
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的基础上,在海璟基地新建年产3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
产项目和综合车间(年产能规划15,000吨)项目,另外还有雅安基地液相法磷酸铁
锂项目、宁德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法国年产40,000吨三元材料项目
等。上述项目虽已经公司基于当时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变化等
条件充分论证做出了投资决策,但如果未来发生行业整体产能增长过快,行业需求
提升速度不及预期,主要客户拓展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市场环境出现较大不利变
化等因素,则存在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
1.毛利率波动风险
近年来,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未来若出现新能源汽车政策不
利调整、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竞争无序、产品售价及原材料价格发生不利变化或者
公司未能持续保持产品、客户等行业竞争优势等情形,存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2.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的合计账面价值为265,312.29万元,占公司
总资产的比例为16.74%,公司应收账款金额相对较大。若行业发展出现系统性风险
,下游企业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或资产状况出现恶化,且公司不能持续有效控制应收
账款规模,及时收回账款,可能会出现公司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收回周期或应收账
款发生坏账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存货金额较大及发生减值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340,688.17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21.49%。
公司期末存货金额相对较大,且可能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而进一步增加。较高
的存货金额一方面对公司流动资金占用较大,从而可能导致一定的存货积压风险与
其他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如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或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
,公司存货将面临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迭代风险
作为新兴行业,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且发展方向具有一定不确定
性。如果未来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
关技术,出现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或失败的情形,导致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则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均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2.技术泄露风险
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关键生产技术的掌
握及工艺改进能力等。若公司相关核心技术被泄露,并被竞争对手获知和模仿,则
公司的行业竞争优势将受到损害,并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客户资源风险
虽然公司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大客户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
收入来源。但过分依赖少数客户可能导致公司对这些客户的市场风险敏感度增加。
若这些关键客户的订单量减少,或是因市场策略调整而改变供应商,都可能对公司
的业务造成显著影响。
4.绿色低碳风险
在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模式的过程中,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高额的初期投资需求
、持续的运营成本以及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环保法规和市场对绿色产品的要求不
断变化,公司将持续投入以适应这些变化,保持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此
外,虽然绿色低碳生产长期能够带来经济和环境效益,但短期内可能会对公司的财
务状况造成压力。
(四)行业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不同的技术路线,
其中,锂离子电池按照正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
锂电池、NCM/NCA三元锂电池等类型。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体系
一直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发生重要变
化,比如,燃料电池等电池技术进步加快,则行业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需
求将会面临替代风险。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地运用新的技术开发与推出符合市场需
求的新能源材料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五)宏观环境风险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加速重构,部分国家和地区持续出台以《通胀削减法案(IR
A)》《电池法案》等为代表的本地化扶持政策,强化原材料来源限制和供应链自
主可控要求,推动“去中国化”趋势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逐步显性化。公司作为新能
源材料的全球供应商,虽然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具备较强国际
竞争力,但在实际业务推进中仍面临海外客户对原材料产地、供应链透明度、ESG
合规要求等方面提出的额外限制,部分订单执行与准入资格与海外政策挂钩,增加
了合规成本与业务不确定性。未来如相关政策进一步强化实施力度,或被更多地区
仿效推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产品出口稳定性及核心客户的全球市场协同
节奏,进而对公司国际业务拓展及核心竞争力的全球化发挥构成阶段性压力。
(六)其他风险
1.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升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架构日益庞大,管理链条不断延
长,公司总体管理难度逐步增加;如果公司管理层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
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完善,公司将面临较
大的管理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
2.安全生产与环保风险
随着相关安全生产与环保监管政策的趋严及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安全生
产与环保合规压力也在增加,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的风险;一旦发生安全生产或环
保事故,不仅会面临直接损失,还可能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处罚、责令整改或
停产等,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 8947.37| -| -|
|福泉厦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0000.00| -| -|
|法国厦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法国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2000.00| -| -|
|宁德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60000.00| 948.09| 173510.98|
|厦门象屿鸣鹭国际贸易有限公| 10000.00| -| -|
|司 | | | |
|厦门璟鹭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120000.00| 1130.94| 259233.88|
|厦门厦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1667.54| 21543.21|
|厦门厦钨新能源欧洲有限公司| 100.00| -| -|
|中色正元(安徽)新能源科技有| -| -| -|
|限公司 | | | |
|三明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14500.00| 1700.59| 192449.06|
|雅安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50000.00| -8212.38| 168786.59|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