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药(000566)所属板块题材

海南海药(000566) 概念题材 投资亮点 财务分析 价值定位 股票简介
  • 要点一:所属板块

    化学制药 海南板块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创新药 CAR-T细胞疗法 互联医疗 单抗概念 央国企改革 医疗器械概念 中药概念 生物疫苗 参股银行 创投

  • 要点二:经营范围

    精细化工产品、化学原料药、中药材、中药成药、西药成药、保健品、特医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化工原料及产品(专营除外)、建材、金属材料(专营除外)、家用电器、日用百货、机械产品、纺织品的生产、批发、零售、代购代销;自有房产经营;中药材、花卉种植经营;进出口业务;医药咨询服务。

  • 要点三:药品、医疗服务、中药材

    公司常年主要产品包括以下系列,分别为抗生素系列、胃肠道用药系列、抗肿瘤药系列、与制剂配套的原料药和中间体系列及其他产品。医疗服务板块:主要是控股子公司鄂州鄂钢医院有限公司旗下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鄂钢医院开展的综合医疗服务。中药材板块:主要是控股子公司湖南廉桥药都医药有限公司围绕中药材产业链开展经营,目前主要业务为中药材贸易、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材交易与仓储服务。

  • 要点四: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近年来国家多项医药行业政策落地,涉及纲领规划、医保制度、药审监管、卫生监控等多个领域,医药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药企业迎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倒逼医药企业转型升级,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及全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环保安全监管趋严,提高了原料药行业壁垒,原料药产业规模化、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家通过加快审评、医保目录改革、双通道等一揽子政策激励医药行业创新研发,缩短纳入医保目录时间,助力创新药的市场及临床快速准入。在中药领域,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鼓励中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药行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期。在生物药领域,研发技术发展和鼓励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生物药创新能力已经提升至国际前列,生物药在研品种数量已跃至全球第二名,生物药行业正在向高质量、高创新的方向快速发展。

  • 要点五:产品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形成丰富的产品资源,现共有药品文号 139 个,其中化药文号 114 个,中药文号 22 个,在产产品 77 个,公司共有 61 个品规产品被纳入国家基药目录、 36 个产品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 年)。制剂在产产品中有 10 个产品 20 个品规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者视同通过)。原料药领域已注册批准文号 9 个,其中在产产品 4 个,在产产品有 3 个产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公司将在存量优质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激活睡眠文号,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新的产品,进一步增强公司竞争力。根据中国药学会(CPA)样本医院数据显示:公司产品枫蓼肠胃康颗粒 2022 年市场占有率为 57%,国内排名第一;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2022 年市场占有率为 9.57%,国内排名第三;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2022 年市场占有率为 17.77%,国内排名第二;注射用氨曲南 2022 年市场占有率为5.95%,国内排名第五。

  • 要点六:产业链优势

    公司在江苏、重庆、海南建有三大生产基地,产业链布局架构基本搭建成形。公司主要抗感染类药品具备了从中间体到原料药再到化学制剂的全产业链生产技术与能力,可保证公司后续产品原料药的充分供应,缓解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子公司联合攻关,打通美罗培南、氨曲南产业链条,保障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的供应。同时,公司以枫蓼肠胃康为核心,推进经典名方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研发打造肠胃药系列产品群。公司将不断优化生产流程与工艺,提高技术保障,增强质量及成本可控程度,维持主要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 要点七:研发优势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建立了海口制剂研究院、重庆原料药中间体研究院,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和平台共建的合作模式,与中南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引入抗肿瘤原创新药,以及抗感染类、抗肿瘤类改良型新药,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由仿制药向仿创结合的研发转型。

  • 要点八:药品质量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百姓放心药”的质量方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保证与生产管理体系,三年来公司产品出厂合格率均为 100%,市场抽检合格率均为 100%。国家药监部门 GMP 检查通过率 100%。公司以 GMP 规范为准绳,结合产品特性要求,逐步完善药品研发、厂房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管控,确保能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批准工艺和质量标准要求的药品。按照 CGMP 和 GMP 标准建成 6 个新车间,涵盖粉针制剂、冻干制剂、口服制剂多条生产线,生产质量管理团队具有十年以上口服固体和无菌制剂一线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设备、高标准的生产质量要求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能有效的确保产品质量。

  • 要点九:实控人刘悉承发起要约收购

    2017年3月12日公告,公司实控人刘悉承拟发起要约收购,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133,597,926股,占海南海药总股本的10%,要约收购价格为14.50元/股。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收购人直接和间接最多合计持有海南海药44.08%的股份。

  • 要点十: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2016年2月18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近期收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药物名称:孟鲁司特钠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规格4mg5mg)。孟鲁司特适用于2岁及以上人群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治疗对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以及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适用于减轻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状。公司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后,将按照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尽快组织实施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待试验成功后将申报产品生产批件。另外,2015年2月,公司注射用头孢拉宗钠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 要点十一: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1月12日公告,公司与上海烽康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公司计划对上海烽康增资265万元,增资完成后持有其15%股权。增资完成后上海烽康拟更名为海药烽康,并作为管理人发起设立医院并购基金,该并购基金将以产业投资为导向,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移动互联网医疗、医院投资等健康相关的领域。目标募集规模拟为不超过50亿元,公司拟以出资不超过募集规模的20%,其中首期拟出资2亿元,存续期限拟为5+2年。

  • 要点十二:增资协议

    2016年2月16日公告,为加快公司医药产业发展步伐,扩大产品的产能及出口,进一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公司实施海南海药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的投资。为此,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与海南交控汇金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三方经过商洽于近日在海口市签署了《增资协议》。海交控基金以现金方式对海口市制药厂进行单方面增资,增资金额为23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其持有海口市制药厂2.88%的股权。上述增资款主要用于海南海药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并且其不参与海口市制药厂利润分配和经营管理,海口市制药厂需按照约定支付财务顾问费,投资期届满时海南海药按照合同约定必须回购海交控基金持有的海口市制药厂股权。

  • 要点十三:设立医药医疗创业基金

    2016年2月1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与东方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未来拟共同发起设立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医院产业投资基金和海南创业投资基金。其中,医院产业投资基金规模拟定为20亿元,主要用于投资地方区域内具有独特优势的综合及专科医院,并培育专业的医院运营管理公司对所投医院进行后续运营管理;海南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拟为2.5亿元,主要投资于在医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及健康服务领域中具有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的优势中小型企业,具体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互联网医疗和医疗服务等行业。随着国家医药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医药及医疗健康产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投资机遇。双方通过合作,整合资本和产业资源,围绕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为公司医药及医疗大健康产业链纵深发展提供支持,将有助于降低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 要点十四:获得国开基金投资

    2016年1月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简称“海口市制药厂”)于2015年12月21日与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简称“国开发展基金”)签署了投资合同。国开发展基金以现金方式对海口市制药厂进行单方面增资,增资金额为0.513亿元,增资完成后持有海口市制药厂6.62%的股权。根据公告,上述增资款主要用于海南海药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国开发展基金投资期内的平均年化投资收益率最高不超过1.2%,并且其不参与海口市制药厂日常经营,投资期内海南海药按照合同约定回购国开发展基金持有的海口市制药厂股权。

  • 要点十五:重大战略合作

    2015年12月11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近日与中日友好医院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促进远程医疗,建立协同医疗网络,推进远程医疗和配套业务向基层拓展,建立远程医疗商业模式。根据协议,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运行体系,海南海药向基层医院推广远程医疗,并负责远程医疗运行中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探索第三方运行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双方共同探索依托远程医疗体系,开展健康管理、康复管理、健康养老、医疗保险支付途径等领域的系列合作;共同开发支撑相应医疗项目的商业支付方案,开展相应的远程医疗和病员转诊业务;探索远程医疗中的药品管理和配送机制。

  • 要点十六:募资45亿元投资主业

    2015年10月27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南方同正等4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亿元,拟用于布局互联网医疗、中医药产业及扩大产能等。公司股票将于10月28日复牌。募投项目方面,公司拟投资17亿元用于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项目,项目将在四川、重庆、湖南实施,建设周期36个月,项目将基于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技术和资源,建设远程心电诊疗平台、远程B超诊疗平台、远程DR诊疗平台、远程病理分析平台、远程会诊平台等,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诊疗服务。此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约10亿元,项目拟投资、建设和运营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基于单体大型三甲医院的医联体、医疗集团的专科大健康云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院前健康管理、院中自助陪诊、院后慢病康复管理等全流程医疗健康互联网服务,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服务数据、用药数据等医疗健康信息实时采集、海量存储和汇聚整合,构建健康管理数据平台。2016年3月,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调整为募资总额不超过350000万元。

  • 要点十七:中成药系列 

    公司是国内抗肿瘤药紫杉醇注射液及头孢西丁钠注射剂的首仿制药企业。主要产品枫蓼肠胃康颗粒剂,系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是目前国内独家生产的品种,对于急慢性肠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症(IBS)有良好的疗效。产品采用目前国际通行的植物药质量检测技术-指纹图谱法进行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抗肿瘤药物系列:主导产品特素(紫杉醇注射液)是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等实体肿瘤的一线用药。公司拥有国家GMP认证的原料生产车间,不仅是紫杉醇注射液产品的生产厂家,亦是紫杉醇原料的生产厂家。公司特素(紫杉醇注射液)是公司主要的盈利产品。

  • 要点十八:抗生素系列 

    公司生产二十多种抗生素品种,其中有头孢曲松钠,头孢西丁钠,头孢他丁,头孢克洛,阿莫西林,依诺沙星等品种。公司头孢西丁钠产品曾作为国内率先开发上市的独家品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公司头孢品种储备丰富,涵盖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头孢产品,可满足各类市场需求,主推品种头孢西丁钠和头孢唑肟钠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拟推品种氨曲南和美罗培南将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 要点十九:推7000万员工持股计划

    2015年3月6日披露员工持股计划,参加人员总人数不超过200人,本员工持股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上限为7000万元人民币,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上限为2亿元人民币。

  • 要点二十:胃肠药系列 

    公司主要产品枫蓼肠胃康颗粒剂,系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是目前国内独家生产的品种,对于急慢性肠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症(IBS)有良好的疗效。产品采用目前国际通行的植物药质量检测技术-指纹图谱法进行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是国家中药保护和优质优价品种。

  • 要点二十一:定增5亿-加码抗菌药并还贷

    2013年7月,公司拟以9.19元/股的价格向大股东深圳南方同正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汇添富-汇海资产管理计划非公开发行5440.7万股,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约为5亿元,预计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4.75亿元,其中1.65亿元将用于投入年产200吨头孢克洛粗品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工期为30个月,2016年3月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每年营业收入24000万元(含税),每年净利润为3299万元。另外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5000万元将用于投入单克隆抗体中试中心建设项目。其余募集资金不超过2.6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以降低公司负债率。

  • 要点二十二:金圣达空中医院

    2015年8月,公司拟1000万元增资金圣达空中医院,完成后占25.04%,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向其提供2年期不超3000万元财务资助。金圣达以“空中医院网”为核心平台,已与多家医院合作成立远程诊疗中心,完成服务数十万例;其截止2015年6月末,净资产392.69万元,1-6月营收130万元;交易方承诺其2015、2016年营收不低于1200万元、4500万元,税后净利不低于250万元、800万元。公司通过此次投资,进一步加码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

  • 要点二十三:重庆亚德

    2015年6月,股东大会同意公司以3105万元增资重庆亚德,完成后占28.65%股权。(公司于2月28日以3000万元自有资金参股重庆亚德(占18.57%股权)布局移动医疗。重庆亚德主营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自然人缪秦持35.44%),旗下“医事通”为全国领先的移动医疗健康云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自主陪诊服务,现注册用户近600万名,已完成线下近180家三甲医院HIS接口调试;其承诺2015-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5000万元。

  • 要点二十四:人工耳蜗 

    上海力声特于04年通过技术转让取得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人工耳蜗项目的全部知识产权,依托上海市听觉医学研究所,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复旦大学的技术优势,进行产品化工作,成功推出了REZ-I型人工耳蜗,技术处于国际同类先进水平。REZ-I型人工耳蜗获得了多项专利,并制定了国内第一个人工耳蜗技术标准,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REZ-I型人工耳蜗符合体内植入器械标准。经临床验证,REZ-I型人工耳蜗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公司解决了人工耳蜗从医院实验室到工厂批量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版权,并有8项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正在审批过程中。企业另开发了10项专有技术。

  • 要点二十五:股权收购-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

    2013年1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40%股权的议案》。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和消耗性疾病的靶向特异性抗体药物,目标定位在参与全球抗体药物市场竞争。通过本次交易,将使公司迅速进入蕴藏巨大潜力的生物医药市场,同时在单克隆抗体领域的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4月,公司在香港公司注册处办理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

  • 要点二十六:股权激励

    2016年1月,公司控股股东南方同正拟在未来6个月内(2016年1月8日起算),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增持后持股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0%。南方同正承诺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或转让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 要点二十七:股东回报规划

    2015年10月,公司制定股东回报规划(2015-2017年)。未来三年内,公司将实行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采取现金、股票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但以现金分红为主。在公司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等事项发生时,公司未来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公司未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十。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盈利情况及资金需求状况提议公司进行中期现金利润分配。如果未来三内公司净利润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公司可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或者实施股票股利分配,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力度。

  • 要点二十八:与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7月11日公告,为了促进陕西省和海南省医药医疗、健康养老产业交流和发展,双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业务互补合作,共同实现产业协同和发展,公司与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于近日签署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书。中陕核是陕西省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目前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国企下属企业医院的专业化管理整合主体。其“健康医疗服务与生物科技”板块将依托陕西健康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及划转管理的省属国企医院进行医疗产业链纵向、横向的协同化发展,服务于陕西医疗市场需求。目前,陕西健康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已经陕西省国资委批准并发起设立。

  • 要点二十九:氟非尼酮胶囊开展临床试验

    2018年9月10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申请的氟非尼酮胶囊于2018年9月10日收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批件》,批件同意按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一项评价国人健康受试者口服氟非尼酮胶囊后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单次给药、剂量递增、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及阳性药对照试验临床研究。公司将逐步开展Ⅰ、Ⅱ、Ⅲ期临床研究。氟非尼酮属于化药1.1类新药,目前国内外均无上市产品。氟非尼酮能通过抗纤维化机制有效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毒副作用低,适用于肝纤维化的患者。

  • 要点三十:央企拟20亿增资控股股东 实控人将变更

    2018年11月16日公告,新兴际华医药拟通过现金增资公司控股股东南方同正的方式取得对海南海药的控制权,增资金额不超过20亿元。增资完成后,新兴际华医药持有南方同正的股权比例不低于70%,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悉承及其配偶邱晓微持有南方同正的股权比例不超过30%,新兴际华医药穿透后持有海南海药的股权比例不低于24%。本次合作若成功实施,海南海药的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新兴际华医药是国务院国资委所直接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新兴际华集团公司的全资二级子公司,是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医药板块的业务平台。新兴际华医药为落实新兴际华集团公司进军《中国制造2025》前沿领域、打造全球英才向往的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布局,拟收购医药类上市公司,作为其产业发展及资本市场运作平台,并计划将海南海药作为化学创新药、生物技术制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医药领域产业整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