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 浙江板块 低价股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特高压 国企改革 石墨烯 长江三角 太阳能 新材料
塑料薄膜、塑料制品、锂电池离子隔离膜的生产、销售,光学薄膜、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等新能源的研究开发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范围详见外经贸部门批文)。(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是专注于塑料薄膜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主要包括CPP膜、BOPET膜、BOPP电容膜、光学级薄膜,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消费电子、平板显示、电工电器、光伏、包装、印刷等领域。
伴随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塑料薄膜行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塑料制品子行业。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薄膜及新材料产品,包括CPP 膜、BOPET 膜、光学膜、BOPP 电容膜等基膜,经过彩色印刷、多层复合或真空镀铝等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电子、农业、建筑等各个领域。CPP 薄膜主要用于食品的包装领域,受益于下游食品、医药等产业发展带动,CPP 薄膜市场需求平稳增长。近年来,国产设备成熟,投资低门槛化,新增了不少 CPP 产能,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复合 CPP 和蒸煮 CPP 竞争非常激烈和同质化,加之食品包装的趋势也因为外卖的兴起和人们对食品消费习惯的改变而改变,呈现萎缩状态。随着 CPP 薄膜下游结构的不断优化,未来市场需求仍将呈现增长趋势,但总体来看增长幅度较小,供需呈现平衡态势。光学基材薄膜及光学膜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 年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液晶显示领域背光模组用光学膜市场规模约 135 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达 60%以上。此外,新能源产业是双向拉伸薄膜应用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公司积极实施“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稳健推进延伸产业链,提升技术平台,完善配套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公司抗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公司产品覆盖传统包装薄膜、耐高温超薄电容膜、光学级薄膜,电容膜镀膜。
随着新材料、特种膜产品成为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公司充分意识到加强在新兴应用领域投入的重要性。依托国家级实验室技术平台,公司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进行交流合作,建立了浙江大东南-中科院化学所“高性能高分子膜联合实验室”、浙江大东南-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从事新材料差异化产品的研发,并将高科技薄膜产品作为公司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
公司拥有卓越的品牌优势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声誉,所使用的“大东南”、“西施”和“绿海”等品牌,在客户中拥有广泛的认知度。公司执行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技术指标控制严格、检测监控手段完善,产品品质长期以来受到客户好评和市场认可。公司充分利用拥有的品牌和质量优势,积极拓展市场,在新老客户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公司是国内塑料包装薄膜行业龙头企业,产销量和效益均名列前茅,具备年产12.7万吨各类塑料包装薄膜生产规模,主导产品BOPET薄膜,BOPP薄膜产品产能在同行业排位中分别居第二位,第三位,产品体系基本覆盖目前塑料包装薄膜市场主要需求领域。曾先后获得“全国500家综合效益最优工业企业”,“全国塑料包装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二十强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核心技术包括:宽幅功能性BOPP薄膜技术,抗菌BOPP薄膜技术,功能性纳米透气PE薄膜技术,功能性CPP薄膜技术,可降解/光转换农用膜技术等生态型食品用BOPP/PP复合包装膜。
7月22日晚间发布资产收购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姜仲杨等合计持有的游唐网络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涉足移动游戏开发及运营业务。方案显示,截至2014年3月末,游唐网络净资产为2322.40万元,预估值为5.65亿元,预估增值率为2332.83%,双方协商交易对价为56250万元。其中60%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33750万元,发行价格为5.4元/股,发行数量为6250万股,剩余40%以现金方式支付22500万元。此外,公司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8750万元,发行价格不低于4.86元/股。交易对方承诺,游唐网络2014年度至2016年度实现的合并报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4500万元、5850万元和7350万元。若低于承诺净利润数,相关交易对方将对公司进行补偿。
2011年1月,公司拟不低于8.77元/股定向增发不超1.52亿股(控股股东大东南集团承诺认购不低于定向增发总数10%),募资不超过13.2亿元,其中年产8000吨耐高温超薄电容膜项目拟投入募资2.89亿元,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3.04亿元,净利润4896万元。年产6000万平方米锂电池离子隔离膜项目拟投入募资3.66亿元,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2.7亿元,净利润5491万元。年产12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项目(具有优异耐候性,耐绝缘性,抗冲击性的PET厚膜是目前光伏行业十分需要的电池封装材料,是理想的升级换代产品)拟投入募资6.06亿元,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9亿元,净利润9963万元。(非公开发行申请已获发审委审核通过)
2011年1月,公司拟定向增发方案中年产6000万平方米锂电池离子隔离膜项目拟投入募资3.66亿元,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2.7亿元,净利润5491万元。隔膜是锂电池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约占电池成本的1/3,其功能主要在于将狭小空间内的电池正,负极板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造成短路。目前国内所需隔膜80%以上依赖进口。本项目拟投入的国内生产线均已有成功制膜的范例。
2011年8月公司与德国布鲁克纳机械股份公司在诸暨市就采购一条5.6米幅宽、年产27,000 吨收卷膜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设备供货合同,合同总金额共计1,628.80万欧元,设备购买之后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公司2011年非公开发行年产12,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项目的进度,开拓公司在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上的生产能力,提升该公司的竞争能力,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公司新研发成功的“流涎挤复食品包装制品”具有生态环保,可降解,抗菌无毒,卫生安全等特点,产品达到美国FDA标准。这让公司率先拿到了欧美市场的准入证,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按目前市场价,普通复合的食品包装制品每吨出口价格只有2200美元,而“流涎挤复食品包装制品”每吨出口价格在3100美元以上。知名的“雀巢”,“玛露强”,“日清”等世界食品业巨头纷纷与“大东南”签订长期订货合同,并把公司确定为中国市场的唯一定点生产企业。
公司以6.85元/股定向增发9813.87万股,其中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认购981.87万股。其中,以5.14亿元用于投资年产6万吨新型功能性BOPET包装薄膜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8.1亿元,新增年净利润5311万元,以1.37亿元,用于投资年产1.2万吨生态型食品用(BOPP/PP)复合膜技改项目,项目建成后,新增年销售收入3亿元,新增年净利润1145万元。(截至2010年末分别累计投入37355.78万元,10118.81万元)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大部分引进自德国布鲁克纳公司等国际知名生产商,国际上成套薄膜生产设备主要供应商有,德国布鲁克纳,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和东芝(Toshiba),法国DMT,奥地利Lenzing,美国Marsall,其中德国布鲁克纳和日本三菱重工的技术最为先进,前者设备使用最为广泛,欧美地区大都使用其生产线,中国也有一半以上生产线为其产品。
公司研发成功的“功能性超微孔聚乙烯膜”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在锂电池制造领域有重要的应用。2010年公司实施的年产2万吨CPP共挤流涎FDA食品膜技改项目被浙江省经贸局列入浙江省“双千工程”计划项目。已顺利通过浙江省科技厅验收组考核验收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3项。2010年公司已授权专利3项,已申请专利2项。
2012年5月,基于对目前资本市场形势的认识及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了公司580万股股票,平均价格6.78元,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96%。同时,大东南集团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根据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以及市场情况增持下限不低于公司总股本0.96%的股份,上限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含此次已增持股份在内)。
2013年6月,公司全资子公司绿海新能源公司拟投资7.95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3亿Ah高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第2年产能为设计能力的30%,第3年产能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4年开始达产,达产后公司每年新增销售收入25.5亿元、新增年利润总额3.93亿元,净利润2.95亿元。
2012年10月,投资10,0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绿海锂电池有限公司,其成立主要是为了向上下游产业的延伸,积极向锂电池产业拓展,有利于公司在行业中的多元化发展,并已于次年4月在诸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即将面临试生产。一般经营项目:新能源储能产品、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锂电池隔膜、塑料薄膜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
2012年10月,公司拟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回购,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在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7元/股的条件下,预计可回购2,142.85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3.55%。回购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6个月内。此次回购股份将提升公司资本市场的形象,并有利于公司今后持续、稳健的发展。
控股股东浙江大东南集团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浙江大东南集团诸暨贸易公司承诺,其所持公司股份,自公司上市之日(2008年7月28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或间接所持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股东浙江聚能控股公司承诺,其07年7月11日受让浙江大东南集团公司所持1810.5万股公司股份,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或间接所持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其余所持520.02万股公司股份,自公司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或间接所持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
2012年7月23日,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承诺将其持有的于2012年7月30日截止的限售股份194,073,851股(占总股本的32.16%)延长锁定期至2013年1月29日。
2013年1月,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承诺将其持有的部分有限售条件公司股份(共194,073,85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16%)延长锁定期6个月至2013年7月29日。
2015年8月30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因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于2015年7月7日下午开市起停牌。目前,非公开发行的具体内容已确定:拟定增募资金不超过2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投资“年产7.5亿Ah锂离子储能动力电池建设项目”。公司表示,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公司未来整体战略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资本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使得公司能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有利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丰富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锂离子储能动力电池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8年7月25日公告,公司拟通过向王延和、王梓冰等大连金玛硼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7名自然人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合计持有的金玛硼业97.34%的股份,标的资产的交易作价为184,944.90万元。本次购买资产发行的股份数预计为731,007,460股,发行价格为2.53元/股。金玛硼业主要从事硼镁矿石、硼酸、硼酐、硼肥、硼铁、碳化硼粉体、碳化硼制品系列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业务。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进入市场广阔、发展前景良好的硼材料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