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设备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富时罗素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深成500 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概念 工业母机 机器视觉 工业互联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概念 养老概念 智能机器
生产、开发、服务各类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控制、运动控制、驱动装置、计算机应用软件、伺服液压控制及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电子元器件制造;销售自产产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公司业务覆盖了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到机器人工作站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围绕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大趋势,构建了从技术、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优势。
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或指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转型,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创立以来,埃斯顿始终专注于高端智能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中国运动控制领域极具影响力企业及具有高度自主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覆盖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到品牌的全方位竞争优势,保证了埃斯顿后续持续的业绩增长动力。国家在“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 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 3~5 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到 2035 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企业产能加速投放,行业增长趋势明确;2022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6 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多政策助力新能源迎来发展高峰,应用效率更高、促进规模化生产及应用,带来设备的需求放量,从而带动工业自动化产品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升。
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使得公司具备为客户提供智能装备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的独特竞争力。公司的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均为智能装备的核心控制部件,这种机、电、液的有机结合构成的系统解决方案是智能装备中极具技术含量的部分,目前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运动控制领域,埃斯顿拥有全面的运动控制产品及全球领先的运动控制技术。基于翠欧运动控制平台高效同步控制优势,系统性整合伺服、变频器、机器人及传感器等自动化核心部件及智能装备产品,构建高效率、高精度、高同步的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
公司业务覆盖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到机器人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和品牌的全方位竞争优势;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一,进一步提高核心部件自主化率,以最优的成本构架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二,质量上可以从源头控制,信息化系统贯穿从设计、生产、市场营销到服务全过程,品质得到保证;第三,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细分客户快速定制。通过充分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以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基础,率先实现了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设计的全方位布局,依托本体及关节模块化、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以及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充分发挥各个核心部件的性能,深度挖掘机器人的潜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对整体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的需求,与中国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协作迈向极限制造时代。行业定制化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为公司核心部件及机器人产品的应用起到了能力证明和性能标杆的作用。
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多年保持占销售收入的 10%左右,通过收购整合及外引内培,奠定了公司保持技术创新领先优势的坚实基础。公司着力于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布局和多层次研发体系。公司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目前拥有三支研发团队: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团队、智能控制核心控制部件研发团队以及欧洲研发中心。公司还有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智能核心控制部件及解决方案、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专家团队,公司也与多个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研发合作,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是公司能够进行自主研发、不断技术创新的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共新增软件著作权 11 件,新增授权专利 29 件。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有软件著作 256 件;授权专利 609 件,其中发明专利 234 件。已经申请尚未收到授权的专利有 116 件。
2023年8月31日公司对外公告,埃斯顿(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医疗”)为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参股公司,因经营发展需要,埃斯顿医疗拟增加注册资本 244.22 万美元。其中,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对埃斯顿医疗增资 3,000 万元人民币认缴其 122.11 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公司控股股东南京派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雷斯特”)拟以现金方式增资 3,000 万元人民币认缴其 122.11 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埃斯顿医疗其他股东放弃本次增资优先认缴权。上述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埃斯顿医疗 26.68%股权。埃斯顿医疗是公司、派雷斯特与 BARRETT 于 2019 年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医疗机器人的开发及制造,是公司产业链延伸的战略联动平台。本次增资有助于补充埃斯顿医疗的营运资金,满足其业务发展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双方的业务合作及协同。
2017年2月5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Dynacon Industrial Limited(以下简称“鼎控”),拟与CHRISTOPHER BACKHOUSE、ROY BAMFORTH、JULIE ANNE BAMFORTH(以下简称“转让方”)签署TRIO MOTION TECHNOLOGY LIMITED股权收购协议。鼎控拟以现金方式出资1,550万英镑收购TRIO MOTION TECHNOLOGY LIMITED(以下简称“TRIO”)100%股权。
2016年6月28日公告,公司拟与转让方.K.MACHINERYCO.LTD.签署收购协议,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出资7600万元收购上海普莱克斯自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收购符合公司外延式发展的战略,将加快公司机器人在特定细分市场布局。上海普莱克斯是国内最早、最全面的压铸机周边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公司已发展成为日本经营管理理念的压铸机机器人自动化集成行业的国内领军企业,产品有压铸机取件机器人系统、喷涂机器人系统、镶嵌机器人系统、离型剂混合压送装置、自动喷涂装置等及其辅助设备,适合各种压铸机不同吨位、不同压铸条件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加工,主要服务于汽车及其零部件配套企业。
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各类繁重、 乏味或有害环境下体力劳动并提高生产效率,可广泛地应用于焊接、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喷涂等领域的智能化生产。本项目拟建设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制造车间,包括 2 条机器人本体生产线和 1条机器人工程集成生产线,建成后年产能达 2,000 台(套) ;建设研发测试车间,新增研发、实验、检测等设备,建立相应的检测和测试平台;建设产品展示中心和营销网络。项目建设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 50,400 万元(含税) ,新增利润总额 6,892 万元。
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本次募集资金的一部分将用于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该项目建设总投资 3,060 万元,其中建筑投资 1,717 万元,研发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投资 903 万元,研发软件投资 440 万元。本项目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增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公司进一步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夯实基础。
公司可以采取现金、股票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公司积极推行以现金方式分配股利。公司原则上每年度进行一次利润分配;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当期的盈利规模、现金流状况、发展阶段及资金需求等情况,提议公司进行中期分红。每年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 20%。
公司控股股东派雷斯特和公司股东埃斯顿控股、埃斯顿投资承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 36 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也不由发行人回购其持有的股份;持有派雷斯特、埃斯顿控股、埃斯顿投资股权的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波,以及持有埃斯顿投资股权的公司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韩邦海、余继军、吴蔚、徐秋云、潘文兵、周爱林、卢小红承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 36 个月内, 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人的股份,也不由发行人回购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
当公司股票连续 20 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应当在 5 日内召开董事会、25 日内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稳定股价具体方案,并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该等方案后的 5 个交易日内启动稳定股价具体方案。当触发前述股价稳定措施的启动条件时,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按照以下顺序实施稳定股价的具体措施:(1)控股股东;(2)董事、高级管理人员;(3)发行人。
2015年11月19日晚间公告,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5033万元,投向智能制造等。公司股票将于11月20日复牌。具体来看,公司将投入募集资金39056万元于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和产业化,以及机器人智能化工厂升级改造项目,投入25033万元于高性能伺服系统、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大功率直驱伺服系统及运动控制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以及智能化车间升级改造项目,投入10000万元于基于云平台的机器人O2O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投入9000万元于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及机器人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器项目,投入5944万元于融合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智能机器人系统平台及企业信息化平台升级改造项目。此外,公司拟使用6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通过实施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将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研发实力,提高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在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实现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管理,同时实现智能化工厂升级改造,起到应用示范作用。
2017年12月11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拟与上海紫凯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以现金方式出资32,555万元收购扬州曙光光电自控有限责任公司68%股权。上海紫凯承诺:扬州曙光 2017 年、2018 年、2019、2020 年四个会计年度实现税后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分别不低于 2,760 万元、3,174 万元、3,650 万元、4,015 万元。公司表示,借助扬州曙光多年的军品研发制造和质量控制经验,提升埃斯顿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产品品质以达到军品标准,推动公司整体业务向军工领域纵深发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显示,2016年机器人行业应用覆盖34个大类91个中类,比2015年又增加4个中类。根据统计,目前中国机器人密度相对较低,仅为68台/万人左右,《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到2020年之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工业机器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将会相当可观。作为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中国机器人行业有望借道“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实现变道超车,未来投资和发展空间巨大。同时,中国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齐全,为制造终端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智能制造系统方面,报告期是我国系统推进智能制造的第二年,智能制造成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报告期,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2020年中国的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改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未来,随着智能制造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不断突破以及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与生产工艺、管理流程、装备及产品等加速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将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