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光电子 广东板块 创业板综 预盈预增 股权激励 机构重仓 玻璃基板 植物照明 激光雷达 MicroLED MiniLED PCB 智能家居 LED 深圳特区
电子产品的购销及其它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进出口业务(按深贸管准证字第2002-1501号资格证书办);生产各类发光二极管、光电子器件、模组;物业租赁;设备租赁;知识产权服务;质检技术服务。
公司是专业从事 LED 封装及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封装领域领军企业。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 LED 封装技术的研发和 LED 封装产品制造、销售,提供从 LED 封装工艺结构设计、光学设计、驱动设计、散热设计、LED 器件封装、技术服务到标准光源模组集成的 LED 光源整体解决方案。
LED 被称为第四代光源,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其节能、环保、安全、寿命长、低功耗等特性受到青睐,主要应用于照明、显示、背光源、装饰、汽车照明等领域,LED 产业链分为衬底、外延片、芯片制造、封装与应用五大环节,瑞丰光电目前处于 LED 封装和应用环节。
2022年,公司内部流程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各项信息化项目也在陆续地开展,为公司在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在成本管控、系统优化、库存管理、客诉改善、人效提升方面持续精进,同时,全面提高生产精细化管控能力,优化管理流程,减少冗余资源投入,优化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绩效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公司还引进和提拔新的人才,不断完善绩效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内控体系以及通过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等措施,使得公司及子公司各项内控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公司在 LED 行业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能够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快速影响,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LED 光源整体解决方案。多年来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研发与制造能力及高品质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国内外客户的信任,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2年,公司在维护存量客户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客户,特别是显示、车用、触控显示及电子纸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公司始终将创新与品质放在首位。为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管理体系,积极探索行业前沿技术,发技术创新驱动未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团队在 Mini LED、Micro LED、LED 车灯产品、VCSEL 系列、高性价比 UV 封装、红外+传感、智慧模组、KSF 技术于照明应用、光电耦合器 817、车载 LED 显示产品、1020 二合一全彩显示器件、MCSP1010 产品平台开发、RGB2727+LENS 产品开发、Mini COB 超薄 3D 堆叠工艺+柔性匀光装饰片材料灯带产品开发、MINI Lightingpaper、触控、全贴合功能模组等项目的研发工作。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达 109662547.89 元,占销售收入的 8.21%。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授权有效专利 232 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 23 项,实用专利 178 项,其他专利 31 项。
本次募资投入7348.97万元于“中大尺寸LCD背光源LED技术改造项目”,项目三年达产,达产后新增产能756KK,全年总产能增加到1332KK,年平均净利润4105.53万元;12324.26万元投入“照明LED产品技术改造项目”,项目三年达产,达产后新增产能1350KK,全年总产能增加到2406KK,年平均净利润5098.87万元;4361.20万元投入“LED封装技术与产业化研发中心”。
公司首发募集资金净额为26499.73万元,超募资金为2465.3万元。截止2011年7月12日已确定计划金额0万元,尚未确定计划2465.3万元。
2011年9月,公司董事会决定向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市瑞康光电有限公司进行增资。鉴于中大尺寸LCD背光源LED改造项目和照明LED改造项目共需资金为1.96亿元,为了方便资金的监管,公司拟分二次对宁波瑞康进行增资。2011年10月,对宁波瑞康增资1亿元,在前期资金基本使用完毕时,对宁波瑞康增资9673.23万元。
目前液晶电视背光源LED主要由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LED企业提供,公司是少数几家可批量提供电视背光源LED的国内企业之一,是国内中大尺寸背光源领域最大的LED封装企业,已向康佳、创维、长虹等电视机厂家批量提供液晶电视背光源LED,成为其合格供应商,目前正在开拓TCL、华星光电、海尔、格尔泰、京东方等客户,处于产品送样测试阶段。公司先后成功解决了“同色异谱”现象,保证最后产品的颜色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及具备高可靠性的全系列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在色域覆盖率控制技术方面包含到了整体液晶模组的透过性和LED的开发技术。2010年,公司开始切入液晶电视背光市场,以及重点开拓冰箱、空调等白色家电背光市场。
2013年7月,为了在市场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LED 照明市场及中大尺寸LCD 背光源市场上占得先机,公司拟与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裕星企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设合资公司。其中公司拟以自有货币资金5,000 万元出资,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25%。本次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照明LED领域,除原有客户外,公司实现了向TCL照明、英飞特、阳光照明(国内上市公司)、赛尔富、创维、美的等大规模照明企业的批量供货。2010年下半年,公司成功进入全球前三大电子元器件代理商安富利、大联大的代理配送体系,由其代理公司照明LED和中大尺寸LCD背光源LED产品在全球的销售(已签订合同,处于培训阶段)。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1W以上的标准化结构LED光源模块有10多种,将首先应用在日光灯、筒灯、射灯市场,未来将启动格栅灯等室内照明市场。
2013年7月,基于公司对未来LED市场判断和现有客户订单需求情况,公司拟用自有资金1.83亿元,投资公司主营业务SMD LED扩产项目。本扩产项目的建设内容为投资建设年产504KK中大尺寸LCD背光源LED器件、年产5918KK照明LED器件、年产1500KK汽车电子及其它器件。建设周期为2013年7日1日-2014年6月30日。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和突出公司在中大尺寸LCD 背光源LED、照明LED 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公司成功实现将陶瓷材料用于LED封装,解决了贴片LED光效偏低和高温高湿环境不适应性问题,成为LED封装材料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基础上公司开发了一款高集成化的陶瓷封装大功率LED产品,尺寸仅为3.45mm见方,功率可达3W (一般TOP LED为0.06W),使照明LED在有限的空间发挥更高光效,以更小的体积获得更广泛的使用范围。陶瓷封装材料和技术实现了LED在高温、高功率下的高可靠性,是LED用于照明的根本解决方案之一。
本激励计划向符合条件的144名激励对象授予2459.62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5.693元/股,授予日为2016年7月22日。本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自授予之日起12个月为锁定期,锁定期后36个月为解锁期,在解锁期内,满足本计划规定的解锁条件时,激励对象可分三次申请标的股票解锁,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至24个月内(第一个解锁期)、24个月后至36个月内(第二个解锁期)、36个月后至48个月内(第三个解锁期)分别申请解锁所获授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总量的1/3、1/3、1/3。
2012年8月,公司制订未来三年(2012-2014)分红回报规划。未来三年内,公司将坚持以现金分红为主,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和本规划有关规定和条件下,同时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的情况,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任意三个连续会计年度内,公司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公司原则上每年度进行一次现金分红,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盈利情况及资金需求状况提议公司进行中期现金分红。如果未来三年公司净利润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公司可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或者实施股票股利分配,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力度。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龚伟斌和公司股东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承诺,自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也不由发行人回购其持有的该等股份。 公司股东深圳市领瑞投资有限公司、林常、吴强、周文浩、苟华文、郑更生、胡建华、宋聚全、任凤琪、李缅花、龙胜、黄闻云各自承诺,自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也不由发行人回购其持有的该等股份。
2018年8月8日公告,为更好地发挥公司LED产业链优势,加快实现公司LED车灯布局,公司拟出资1.02亿元人民币收购珠海市唯能车灯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唯能车灯为国内领先车灯制造企业,专业从事汽车灯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客户涵盖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如东风日产、吉利等,目前已为吉利主流车型配套量产小灯系列。交易对方承诺,唯能车灯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1.8亿元,2019年-2021年实现的累计净利润(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准)为7800万元。
2018年9月18日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证书,证书内容:公司实验中心符合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CNAS认可的通过标志着公司实验中心在LED可靠性、光电参数检测、失效分析等项目的检测技术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助于提升公司在LED封装行业的影响力及品牌认知度,能为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质性能等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可在认可项目范围内使用认可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