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学品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富时罗素 创业板综 深股通 创业成份 融资融券 深成500 股权激励 机构重仓 中芯概念 第四代半导体 工业气体 半导体概念 氮化镓 光刻机(胶) OLED LED 新材料
高新技术光电子及微电子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高新技术成果的培育和产业化,实业投资,国内贸易,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生产地址在苏州工业园区平胜路40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是从事先进电子材料生产、研发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LED、第三代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激光器的生产制造。公司产品分为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和光刻胶及配套材料三个板块。
随着5G、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等应用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下游应用场景对于芯片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芯片制程升级。国内外晶圆厂加紧对半导体新制程的研发,全球晶圆制造龙头企业台积电、三星等均已向5nm以下制程突破;大陆晶圆制造龙头中芯国际也在加紧12nm以下制程工艺的研发。近年来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新制程带来新的工艺与材料的变化。集成电路制造进入28纳米/14纳米/7纳米制程后,新的晶体管器件、新的工艺和材料不断引入,新的晶体管器件如高K金属栅极(HKMG)晶体管、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新的工艺如自对准多重成像工艺等,新的材料如钴金属导电层;同时,先进半导体制程呈现向三维结构转化的趋势。以上集成电路领域的新变化对半导体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半导体产业链的进一步转移和自主可控战略的推进,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企业将与本土半导体下游公司进行深度融合,加强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链的实力。
公司凭借多年的自主研发和实践积累,掌握了MO源、半导体前驱体材料、氢类电子特气、含氟电子特气、ArF光刻胶及配套材料等高纯电子材料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之MO源全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及多项国家“02专项”,攻克了多个困扰我国数十年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公司持续技术革新和精益管理,促进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产品成本不断下降,持续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优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研发设计体系,通过逐年加大科研力度,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主要子公司自主开发的专利共计130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93项。
自主研发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创新发展的源泉。公司能够始终坚持瞄准国际前沿技术,面向全球产业需求,突破国际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密切相关。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拥有丰富的研发人员储备和良好的研发人员培养机制,并通过建立博士实验室,使研发成果和产业化相衔接。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稳定的研发团队和创新文化是公司能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的基础。经过在电子材料行业多年的深耕发展,公司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研发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了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高纯电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室等企业创新平台,全面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建设,自主研发的多个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等荣誉,公司亦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荣誉。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公司始终坚持“以事业吸引人、以激励凝聚人、以文化团结人”的人才管理理念,完善激励机制,抓好核心团队建设。公司积极引进海内外技术研发和运营管理专家,组建具有丰富产业研究、产业化实践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核心团队;实施股票激励计划,充分调动核心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创业者团队激励制度,坚持完善“人才+平台+产业”事业合伙人机制,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创效的内生长加速度。全面塑造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汇聚人才的企业生态文化,促进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的有机结合,打造“创新、创业、创富”的平台,不断将人才优势转变为战略竞争优势。
2017年9月25日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沈洁的一致行动人北京宏裕融基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近日完成股份增持,其中,2017年9月22日的增持使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为沈洁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2,013,409股,占公司总股本13.68%。
公司是2008年江苏省首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MO源产业化技术,为五项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一项国家计委重大专项课题、一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一项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两项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的承担单位;公司的MO源产品获得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颁发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核心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作为国内的MO源产业化单位,公司制定了电子级三甲基镓、三甲基铟和三甲基铝等MO源产品的企业标准,并严格执行企业标准。
2017年3月10日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沈洁与其一致行动人北京宏裕融基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近期合计增持公司股份4,084,809股,增持股数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53%。此次增持后,沈洁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1,592,40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42%。
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6988.32万元,全部以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期为2.5年,完全达产后可形成新增22.5吨三甲基镓的生产能力,预计年增加销售收入39060万元,年增加净利润11421.32万元。
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294.24万元,全部以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期为1年,拟利用公司已有的研发基础、技术优势和经验,对现有的研发中心进行技改,构建一个完整、先进的研发体系和环境,建成具有较强研发能力,高水平、高起点并能将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的研究开发机构。
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并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公司可以采取现金、股票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但以现金分红为主。公司利润分配不得超过累计可分配利润的范围,不得损害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如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发生,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20%;即使发生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公司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公司一般进行年度分红,董事会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盈利规模、现金流量状况、发展阶段及当期资金需求提议进行中期分红。
公司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东同华投资、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张兴国、沈洁和2010年从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东处受让股份的新增员工股东李建华等53名自然人以及2010年从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东处受让股份的自然人股东孙祥祯(新增47万股)、吕宝源(新增25万股)、张建富(新增22万股)、陈化冰(新增17万股)、吉敏坤(新增10万股)、蔡岩馨(新增6万股)、潘兴华(新增5.8万股)、孙明璐(新增5.8万股)、王萍(新增5.8万股)、施军民(新增5.8万股)分别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此次发行前已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公司法人股东鑫皓华公司、虞磊等21名自然人股东以及2008年前通过增资或者受让方式获得股份的自然人股东张建富(其中82万股)、孙祥祯(其中26万股)、陈化冰(其中9万股)、吕宝源(其中4万股)、吉敏坤(其中2.5万股)、潘兴华(其中2万股)、孙明璐(其中2万股)、王萍(其中2万股)、施军民(其中2万股)、蔡岩馨(其中2万股)分别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此次发行前已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
2018年9月20日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以及法律法规许可的其他方式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或减少注册资本及法律法规许可的其他用途。本次回购股份价格为不超过12.00元/股,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万元且不低于5,000万元。回购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预案之日起12个月内。
2018年12月17日公告,公司拟在安徽省全椒县投资约5亿元建设江苏南大光电集成电路材料生产基地,其中年产170吨MO源和高K三甲基铝生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项目投产后即2020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2021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2022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2023年1月17日公司对外公告,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及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公司对《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不符合解除限售条件的限制性股票进行回购注销,涉及股份数量为31,200股。注销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由543,733,750股变更为543,702,550股,故同意将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43,733,750元”变更为“人民币543,702,550元”。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披露的相关公告。近日,公司取得了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