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3259 药明康德 更新日期:2025-04-02◇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3-|355589.6|14355.11|13907.35|   30.30|    1.25|    3.18|
|   31   |       8|        |        |        |        |        |
├────┼────┼────┼────┼────┼────┼────┤
|2025-03-|355141.9|16922.17|23645.37|   32.23|    3.30|    2.46|
|   28   |       2|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4-01】
券商观点|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CD38单抗-MM放异彩,开辟自免新蓝海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4月1日,广发证券发布了一篇医药生物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CD38单抗-MM放异彩,开辟自免新蓝海。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核心观点: CD38是重要的肿瘤自免相关靶点。CD38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可作为疾病进展或预后的重要标志,因此被作为重要的治疗靶点。CD38单抗可以通过ADCC、CDC、ADCP、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微环境等机制发挥作用。 CD38单抗在血液瘤领域应用成熟,Daratumumab全球销售突破百亿美金。目前全球已有两款Daratumumab和Isatuximab两款CD38单抗上市,均已获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轻链(AL)淀粉样变性适应症,其中Daratumumab已经获批一至四线多发性骨髓瘤并纳入指南优先推荐。Daratumumab全球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亿美金。此外,CD38单抗还在多种其他血液瘤(如浆细胞白血病、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白血病等)中显示出治疗潜力。 CD38单抗有望在自免领域勾画第二成长曲线。基于CD38单抗对浆细胞的高效清除机制,其在自免领域也有较大的治疗潜力,目前进度较快的适应症主要有:(1)肾移植:Felzartamab是首个在晚期AMR中显示疗效的CD38单抗,目前已经开展III期临床;(2)膜性肾小球肾炎:FelzartamabII期数据优秀,目前也已经启动III期临床;(3)IgA肾病:Felzartamab、Mezagitamab均已读出poc数据;(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Mezagitamab、CM313均已披露后线治疗ITP的临床数据,从疗效看,两者均能实现快速且持续的缓解,CM313或有一定的安全性优势;(5)SLE:目前CM313、SG301、Felzartamab等均已开展SLE相关I/II期临床。投资建议。CD38作为多功能靶点,已从血液瘤延伸至自身免疫病及实体瘤等领域,为全球新药研发提供新方向。建议关注国内相关创新药企业和创新产业链企业: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科伦药业、人福医药、恩华药业、信达生物、百利天恒-U、科伦博泰生物-B、百济神州-U、石药集团、东诚药业、先声药业、海思科、和黄医药、康诺亚-B、荣昌生物、君实生物-U、兴齐眼药、信立泰、亚盛医药-B、众生药业、泽璟制药-U、艾迪药业、金斯瑞生物科技、一品红、百奥泰、中国生物制药,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皓元医药、普洛药业、九洲药业等。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药品审评进度不及预期,医保降价超预期,销售不及预期等。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4-01】
券商观点|医药2025年4月投资月报:AACR渐近,继续看好创新药、创新药产业链及AI医疗三条主线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4月1日,兴业证券发布了一篇医药生物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AACR渐近,继续看好创新药、创新药产业链及AI医疗三条主线。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投资要点: 2025年3月3日至2025年3月31日,医药生物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医药生物板块上涨1.28%,沪深300指数下跌0.07%。 近期,创新药领域催化剂不断,包括海外授权、国内政策和临床数据进展等。展望后续,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25年年会将于2025年4月25日至30日召开,恒瑞、新诺威、翰森等国产创新药公司将有品种数据读出(2025AACR国产创新药的品种梳理见正文)。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于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召开,我们预计和去年相比今年国产创新药重要数据将较多,有望为创新药板块带来正面催化。随着政策持续支持创新药发展,我们认为具备差异化属性的创新药有望在国内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包括更快的审评审批速度、医保定价的支持、药品进院速度的支持、DRG等除外支付政策的支持、多元化支付体系的支持等。当前,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仍是板块两条核心主线,创新+国际化仍是核心关键词。板块策略方面,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具备较好成长性和产业逻辑的细分领域。创新+国际化仍是核心关键词,重点关注创新药,以及基本面开始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同时,随着deepseek等技术发展,我们认为AI医疗有望成为2025年医药板块的重要方向之一。此外,医疗器械2025年亦有望迎来改善;2025年若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好,消费医疗领域(中药OTC、医疗服务与连锁药店等)也有望实现回升。推荐标的: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持续超预期,逐步走出盈利趋势,BCL2、BTKCDAC、CDK4、ADC/PROTAC等打开空间。恒瑞医药:逐渐度过创新转型阵痛期,多款创新药开始放量,ADC、国际化值得关注。康方生物:核心产品依沃西单抗对比K药在一线治疗PD-L1TPS≥1%NSCLC的国内III期临床取得显著阳性结果,为全球首个挑战K药成功的创新药,全球市场想象空间巨大。药明康德: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CXO龙头,2024年至今在手订单和新签订单高增长,海外客户需求和收入加速复苏。药明合联:公司提供一站式、全方位ADCCRDMO服务,漏斗效应下早期项目不断向后期推进;ADC行业高景气,药明合联作为全球龙头有望持续提高市场份额。爱博医疗:研发创新、新品上市驱动增长,双焦点晶体和彩瞳放量,屈光晶体、EDOF晶体即将获批上市。同仁堂:经典中药老字号,品牌价值深厚,营销改革挖掘潜力,渠道加强推动发展,期待经营管理提质增效。风险提示: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板块比较优势弱化。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4-01】
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营收净利双降,CXO企业如何穿越周期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随着A股上市药企陆续披露2024年业绩,21世纪经济报道据初步统计,截至4月1日,医疗外包(下称“CXO”)板块29家上市企业中,已有18家发布财报数据。包括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博腾股份、数字人、凯莱英在内的6家企业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有7家企业营业收入下滑,包括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美迪西等,降幅在2.73%-25.82%区间;1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下滑,南模生物、数字人、博腾股份降幅甚至超过130%。
  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反映到二级市场上,数据显示,2024年内,CXO板块中有26家企业股价处于下跌状态,其中,美迪西跌幅最大,达55.88%。此外,凯莱英、药康生物、博腾股份、九州药业在内的15家企业,股价跌幅超20%。同期,仅有泰格医药、数字人、益诺思三家企业的股价呈上涨趋势,涨幅分别为0.54%、1.42%、31.57%。
  申万宏源日前发布研报指出,“过去几年,受到国际环境和一级融资额的扰动,CXO行业整体下行,反映了市场对于行业景气度的担忧。我们认为估值已充分体现悲观预期,股价调整基本结束,等待价值逐步回归。”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22年以来,我国CXO行业竞争加剧,叠加药物研发周期延长、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等影响,当前部分企业业绩面临挑战。但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逐渐企稳,医疗外包服务需求复苏,同时,药企出海需求增加,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CXO优势明显,且AI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现有服务模式的革新。长期来看,CXO的总量需求将随着全球药物研发管线的增长而持续增长。”
  对于业内寄予厚望的本土CXO行业,将如何破局?
  业绩承压
  医疗外包需求源自于医药研发管线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根据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的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规模将达到4823亿元,市场占有率将有望从2024年的14.8%提升到19.5%。
  不过当下,纵观各家CXO企业披露的年报数据,挑战不小。
  2024年,药明康德实现营收392.4亿元,同比下降2.7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94.50亿元,同比下降1.63%,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8亿元,同比下降2.5%。分板块来看,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降0.41%、4.82%、0.34%。
  同期,泰格医药主营业务收入64.74亿元,同比下降11.18%;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下降79.99%。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31.78亿元,同比下降23.75%;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5.61%。
  泰格医药在年报中解释,“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研发需求呈现了较大的波动性,公司的部分客户对于生物医药研发的风险偏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部分依赖于外部融资的尚未盈利客户面临较为明显的现金流压力,导致临床研究外包服务和相关行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增长挑战。”
  同样在“国内医药行业受到投融资放缓带来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长步伐稍显缓慢,国内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昭衍新药2024年营业收入20.18亿元,同比下降15.07%;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81.34%。
  竞争加剧传导至订单价格的下降,或是CXO企业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药明康德在年报中指出,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报告期内,测试业务和生物学业务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34 个百分点、2.66 个百分点。
  美迪西也曾在2024年6月回复监管问询函中列举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各业务的客单价相比2022年有所下降,其中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业务客单价从2022年的146.17万元下降至2023年的92.37万元,同比下降36.81%;临床前研究业务客单价从2022年的141.01万元下降至2023年的107.75万元,同比下降23.59%。”
  “客单价下降主要系受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热度下降的影响,行业竞争压力加剧,公司订单价格有所下降;同时受行业投融资环境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推进更为谨慎,部分研发服务订单延迟执行,综合导致公司客单价有所下降。”美迪西方面解释。
  不过,随着国内经济产业周期的逐渐好转、监管政策的不断优化以及行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等,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在2024年迎来了筑底企稳的关键时刻,行业投融资金额也出现了企稳的趋势。业内认为CXO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发力国际化市?
  ∈芤嬗谥埔┕镜难蟹⑼度朐黾蛹巴獍嘎食中嵘挠跋欤駽DMO行业处于持续放量发展的趋势,沙利文预测在2025年将达到1243亿美元。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处于医药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尤其具备工程师人才红利、供给端工艺与工程化平台竞争优势的CXO企业,持续提升在全球CXO市场的占有率。
  国际化业务也成为本土CXO企业发力的方向。
  2024年,康龙化成作为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76亿元,同比增长6.39%;归母净利润17.93亿元,同比增长12.01%。报告期内,康龙化成海外客户访问量达到历史最高峰,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 20%。
  按客户所在区域划分,报告期内,康龙化成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78.53亿元,同比增长6.1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3.97%;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 22.72亿元,同比增长 23.1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18.51%。
  同期,尽管博腾股份营业收入下滑17.87%至30.12亿元,但剔除重大订单影响后收入同比增长约14%,而增长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美国全资子公司J-STAR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约9%。此外,在公司整体毛利率(2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之际,海外市场毛利率约36%。
  凯莱英也在年报中表示,2024 年是公司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关键年,“已有多家欧美重要客户来访并收到数个询价和订单,范围不仅涵盖小分子业务,也涉及多肽、生物催化等多个领域。”
  在药明康德的收入构成中,美国市场历来举足轻重。2024年,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50.2亿元,占营收比例约64%。但同年,由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立法悬而未决,药明康德的国际化发展显得极不平静。
  2024年末,药明康德签订协议出售 WuXi ATU 业务的美国和英国运营主体及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上述业务被划分为“终止经营业务”,在2024年合计贡献收入13.2亿元。药明康德管理层日前也在业绩交流电话会上回应称,“截至目前,在美国新一届国会里,尚未听到有任何关于这个法案相关的提议,公司会持续密切关注其立法动态。”
  “CXO行业下游客户多为全球制药企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制药产业专业化分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诉求。受宏观因素和地缘政治影响,出于供应链安全考量,供应链本地化愈发受重视,成为影响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变量。”上述分析师认为,对于本土企业而言,加快全球化布局至关重要。
  科技创新、合规能力成关键
  对于CXO行业而言,2024 年无疑是充满挑战与艰辛的一年,国际政治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阶段性调整等,给行业发展带来了重重考验。不过随着生成式 AI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也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目前而言,AI技术在制药中可以应用的领域包括靶点的发现和识别、药物从头设计、ADMET预测、临床试验等在内的八大模块,基本涵盖了药物发现、开发和临床的全流程,目前行业里应用较多的场景还是在药物研发阶段。
  针对药物研发流程存在的诸多痛点,根据“Big Ideas 2025”数据,AI药物开发可以将上市时间缩短近40%,从13年缩短至8年,同时将药物总成本降低为原来的1/4,从24亿美元降至6亿美元;将药物的生命周期价值提高了30-50%,而行业平均水平为5年,未来有望将上市时间缩短4-5年,并将价值提高70-80%。
  在全球范围内,不少CXO企业已通过战略性收购、合作、自研或并购AI技术企业来加强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服务能力。申万宏源研报举例指出,美国和欧洲的CXO企业,如LabCorp和ICON,在AI技术的应用上起步较早,通过收购AI技术公司或建立自己的AI研发部门,已经在利用AI进行药物发现和临床试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CXO企业在引入AI技术方面也展现出了迅速的发展势头。其中,康龙化成在年报中表示,围绕 AI 技术和数据赋能这一核心,积极推进相关服务能力建设,以推动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全流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帮助客户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泰格医药也在年报中提及,“AI 技术的应用正在对临床试验的过程和方式产生影响,并带来效率提升与成本重构,这将推动临床CRO现有服务模式的革新。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实现长期业绩增长的关键。”
  “AI技术对于CXO公司影响深远,目前来看,AI优化的是‘发现+执行效率’,而CRO提供的是‘验证确定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医药研发验证的复杂性和技术落地的刚性约束。”申万宏源研报同时强调,不论是AI+CXO还是CXO+AI商业模式,底层商业逻辑还是做服务,客户最看重的还是交付时效、技术可实现性、多区域供应链网络、合规体系与质量验证。
  博腾股份也在年报中指出,“近年来,在全球合规监管升级的大背景下,CDMO企业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以满足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规要求,同时,来自客户的要求也随着变得更加严格。”在成本竞争红海之外,合规能力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核心议价权,有利于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2025-04-01】
涨超5%!关注创新药及国际化突出龙头企业,恒生医疗ETF早盘放量成交 
【出处】银柿财经

  4月1日早盘,港股医药股震荡走高,康龙化成涨近7%,药明生物、凯莱英、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跟涨。
  相关ETF方面,恒生医疗ETF(代码:513060)高开高走,盘中大涨超5%,成交额近10亿元,交投活跃!成分股中涨多跌少,海吉亚医疗涨超10%;固生堂、康方生物、和黄医药涨超7%;信达生物、爱康医疗、石药集团跟涨,涨幅超6%;医脉通、三生制药、欧康维视生物涨幅超5%;药明生物、亚盛医药、药明合联等跟涨,涨幅均超4%。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全年批准1类创新药48个,涵盖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抗感染等近20个治疗领域。
  长城国瑞证券指出,近期医药行业多重政策及研发进展释放积极信号,建议关注创新药及国际化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把握结构性机会。政策面上,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创新药审批维持高效,叠加医保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及集采政策优化方案,政策组合拳正从"控费"向"鼓励创新"倾斜。行业层面,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在ELCC大会公布的PD-1/L1抑制剂、ADC药物等临床数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验证本土创新突破能力。建议沿三大主线布局:1)具备全球多中心临床能力的创新药企(肿瘤、自免领域优先);2)集采压力缓释的优质仿创企业(关注心血管、慢病领域);3)创新药海外授权兑现标的。
  与此同时,地方出台创新药支持政策。3月26日,四川省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的通知》,共四个方面九项工作措施:一是畅通创新药入院流程;二是激励创新药合理使用;三是强化创新药临床应用,鼓励创新药纳入商业保险;四是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其中,要求医疗机构在获悉创新药挂网信息后1个月内召开药事会,按照“按需配备、应配尽配”的原则,对讨论通过的品种在2个月内完成创新药采购入院。医保部门对国谈创新药按单行支付双通道管理、DRG/DIP除外机制、特例单议机制等,对病例费用超出按病种付费支付标准的,支持申请特例单议等。通知主要解决了创新药的入院和临床使用制约,国内其他地区有望跟进政策,改善国内创新药生态。
  恒生医疗ETF(代码:513060)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覆盖创新药、CXO、医疗器械三大核心赛道。指数成分股2023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45%,22家企业进入商业化兑现期。据彭博预测,2024-2026年板块营收复合增长率将达38%,净利润率有望提升至15%以上。当前板块市盈率(TTM)处于近三年低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随着港股流动性改善,创新药企估值修复空间广阔。

【2025-04-01】
药明康德:3月31日获融资买入1.44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药明康德3月31日获融资买入1.44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9.22%,当前融资余额35.5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11%,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3-31143551063.00139073497.003555896808.002025-03-28169221716.00236453703.003551419242.002025-03-27258861673.00217676385.003615239366.002025-03-26147003862.00136645739.003574054078.002025-03-25140469462.00182147772.003563695955.00融券方面,药明康德3月31日融券偿还3.18万股,融券卖出1.2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84.1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1%,融券余额2039.51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3-31841500.002140776.0020395065.242025-03-282237070.001667634.0021845802.032025-03-272910400.003991600.0021342276.002025-03-26992674.001584334.0021678225.182025-03-251125371.001098735.0022557828.63综上,药明康德当前两融余额35.76亿元,较昨日上升0.0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3-31药明康德3026829.213576291873.242025-03-28药明康德-63316597.973573265044.032025-03-27药明康德40849338.823636581642.002025-03-26药明康德9478519.553595732303.182025-03-25药明康德-41912208.893586253783.63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2025-04-01】
规模大、比例高、频次稳 沪深两市2024年年报分红金额已达9544亿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随着沪深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持续披露,分红方案也同步出炉。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沪深两市已有748家上市公司宣告2024年报分红,金额合计9544.6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持续引导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有望更加规范化、常态化,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回报。
  “规模大”是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分红金额不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沪深两市共有748家上市公司宣告2024年报分红,金额合计9544.6亿元,叠加前期中期分红,748家公司2024年合计分红1.46万亿元,同比增长6.5%。另一方面,从派现金额看,已有超10家上市公司年度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数据还显示,已有146家A+H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其中120家披露年报分红预案,金额合计7332.5亿元,叠加前期中期分红,2024年A+H股上市公司合计分红1.2万亿元,同比增长5.2%。
  “比例高”也是上市公司分红关键词。2024年,沪深上市公司累计分红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分红公司数量占比73.3%。与此同时,分红比例与股息率双升,上市公司平均股利支付率达37.7%,为近15年最高;平均股息率2.5%,较2023年提升约0.4个百分点。
  其中,“中字头”、龙头企业等成为高比例分红的“主力”。根据2024年年报,中国电信、宁德时代、本站、东鹏饮料、药明康德等均进行了大手笔分红,分红比例不低于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六大国有银行分红比例长期“锚定”30%,交通银行连续12年分红比例超过30%,邮储银行2018年起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后持续保持稳定。
  此外,“频次稳”也是上市公司分红一大特征。2024年,连续5年分红的上市公司超过1800家,占上市满5年的上市公司数量的40%;近800家上市公司连续10年分红,占上市满10年的上市公司数量的28%。
  据不完全统计,为了稳定分红预期,已有28家上市公司提前对2025年中期分红作了安排。且一年多次分红渐成风尚:农业银行表示,未来将积极实施中期利润分配,通过增加分红频次、春节前分红等方式,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交通银行称,将适时实施一年多次分红,使投资者及时分享公司发展成果。
  近年来,政策持续加码,引导上市公司不断增强分红意识。新“国九条”明确,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2024年1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提出,鼓励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情况,制定并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
  A股上市公司对分红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方正证券统计显示;2010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分红金额不足3000亿元,2019年累计分红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24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分红金额已超过2万亿元,较2010年提升了554%。
  “从股息率的角度来看,以前一年底的市值作为参考指标,2024年A股股息率水平从2010年的1%提高到了2.2%,代表性指数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近年来也是持续提高。”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表示,分红回购是优化公司治理、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分红回购是股票投资重要的直接收益来源,还能改善投资者的现金流,同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分红回购能够向市场传达盈利稳定以及企业价值被低估的积极信号。

【2025-03-30】
药明康德:胡正国辞任执行董事、副董事长等职务 
【出处】智通财经

  药明康德(02359)发布公告,董事会副董事长胡正国已通知董事会其将于2025年7月31日,即其为公司服务满18周年起退休,届时将辞去公司执行董事(包括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副董事长、全球首席投资官、高端治疗事业部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及公司其他现任职务。胡先生的煺休离任不会导致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最低人数的规定,不会对董事会的运作及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任何重大影响。胡先生在退任后仍将作为公司顾问,为公司提供谘询和指导。

【2025-03-29】
药明康德:3月28日获融资买入1.69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药明康德3月28日获融资买入1.69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5.97%,当前融资余额35.5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09%,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3-28169221716.00236453703.003551419242.002025-03-27258861673.00217676385.003615239366.002025-03-26147003862.00136645739.003574054078.002025-03-25140469462.00182147772.003563695955.002025-03-24173301517.00138072534.003605374265.00融券方面,药明康德3月28日融券偿还2.46万股,融券卖出3.3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23.7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4%,融券余额2184.58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3-282237070.001667634.0021845802.032025-03-272910400.003991600.0021342276.002025-03-26992674.001584334.0021678225.182025-03-251125371.001098735.0022557828.632025-03-241751360.006486768.0022791727.52综上,药明康德当前两融余额35.73亿元,较昨日下滑1.74%,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3-28药明康德-63316597.973573265044.032025-03-27药明康德40849338.823636581642.002025-03-26药明康德9478519.553595732303.182025-03-25药明康德-41912208.893586253783.632025-03-24药明康德30648864.663628165992.52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2025-03-28】
FMR LLC增持药明康德约51.69万股 每股作价约68港元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陈筱亦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3月25日,FMR LLC增持药明康德(02359)51.6893万股,每股作价为67.9976港元,总金额约为3514.75万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3498.21万股,持股比例为9.04%。

【2025-03-28】
券商观点|医药行业跟踪点评:医药见底回暖,创新药主线强化,期待消费医疗复苏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3月28日,光大证券发布了一篇医药生物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医药见底回暖,创新药主线强化,期待消费医疗复苏。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事件: 近期医药板块行情表现亮眼,市场关注度回升,尤其以创新药板块涨势强劲。2025.3.27,医药生物(申万,下同)上涨1.88%,科创新药上涨5.43%,恒生医疗保健上涨4.64%,港股创新药(HKD)上涨5.67%。 点评:医药行情见底回暖,优化集采政策有望稳定资产盈利能力:过去一段时间,医药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表现较为低迷。然而,近期医药行情整体已显现见底回暖迹象,从2025.1.2~2025.3.27期间,医药生物指数上涨3.94%,跑赢沪深3004.01pp;恒生医疗保健上涨24.79%,跑赢恒生综指7.89pp;其中尤其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科创新药指数上涨22.35%,跑赢科创5017.13pp,港股创新药指数上涨26.28%,跑赢恒生科技1.20pp。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有望优化产业竞争环境,仿制药利润压缩接近尾声,竞争格局趋于稳定,龙头白马企业凭借技术壁垒与产能优势,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后集采时代,行业呈现“剩者为王”特征,优秀龙头企业通过创新转型与国际化布局,逐步摆脱集采依赖。政策对创新药械、设备更新的院内支持,以及医保支付向优质产品倾斜,将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结合我们在2025.2.16发布的《医疗总现金流原理与医药投资论持久战——医药板块资产配置总纲》提出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医药板块行情在2025年将见底回暖,建议投资者增加整体板块配置。国内政策支持叠加出海扩张空间,创新药产业主线持续强化:国家医保局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持续加码、腾笼换鸟支持创新药,商业保险补充支付体系逐步完善,为创新药商业化提供潜在增量资金。明确优化药品审评审批流程,加速创新药上市,吸引外资加码中国创新药市场。2025年国产创新药出海百花齐放,BD交易模式多元化,企业从“License-out”向“全球新”管线升级。ADC、双抗等领域技术优势显著,多款药物进入欧美市场,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打开估值天花板。政策倾斜加老龄化提速,消费医疗复苏箭在弦上:2025年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2025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倾斜叠加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速,将推动消费医疗需求量和购买力的共振,适老化改造、家用器械以旧换新等趋势,有望刺激家用医疗器械(如呼吸机、血糖仪)与消费耗材(如OK镜)需求回升。投资建议:①创新药产业链,具备国际化创新竞争力的优质标的,建议关注信达生物(H)、百济神州-U(A+H)、康诺亚-B(H)等;②消费医疗复苏,契合政策主线、受益于消费力复苏的方向,建议关注鱼跃医疗、固生堂(H)等;③龙头集中度提升,聚焦集采后市占率提升的器械与仿创结合企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A+H)等。风险提示:集采降价超预期、出海进展不及预期、消费复苏力度弱。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3-28】
智通港股空仓持单统计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智通数据

  智通财经APP数据显示,截止3月21日,未平仓空单比位列前三位为药明康德(02359)、中兴通讯(00763)、赣锋锂业(01772),空仓比分别为15.47%、15.47%、14.53%。
  未平仓空单比(绝对值)较上一次增加最多为锦欣生殖(01951)、药明康德(02359)、中兴通讯(00763),分别增加3.43%、2.34%、1.49%。
  未平仓空单比(绝对值)较上一次减少最多为美的集团(00300)、海丰国际(01308)、中国建材(03323),分别减少-2.94%、-1.52%、-1.30%。
  前10大未平仓空仓比股票名称前次空仓数本次空仓数最新空仓比↓药明康德(02359)5085.22万股5990.00万股15.47%中兴通讯(00763)1.06亿股1.17亿股15.47%赣锋锂业(01772)5883.26万股5863.16万股14.53%万科企业(02202)3.14亿股3.19亿股14.45%海信家电(00921)5465.71万股5098.04万股11.09%山东黄金(01787)9514.60万股9374.77万股10.91%福莱特玻璃(06865)5072.40万股4808.27万股10.89%BRILLIANCE CHI(01114)5.24亿股5.39亿股10.69%中远海能(01138)1.38亿股1.35亿股10.42%中广核矿业(01164)7.80亿股7.88亿股10.37%
  未平仓空仓比增加最大的10只股票股票名称上一次空仓比最新空仓比增加值↓锦欣生殖(01951)4.94%8.37%3.43%药明康德(02359)13.14%15.47%2.34%中兴通讯(00763)13.98%15.47%1.49%招金矿业(01818)3.93%5.05%1.12%信义玻璃(00868)4.45%5.52%1.07%昊海生物科技(06826)1.08%2.13%1.05%潍柴动力(02338)6.84%7.78%0.95%白云山(00874)4.56%5.46%0.90%康希诺生物(06185)1.54%2.41%0.87%三生制药(01530)1.60%2.46%0.85%
  未平仓空仓比减少最大的10只股票股票名称上一次空仓比最新空仓比减少值↓美的集团(00300)11.45%8.51%-2.94%海丰国际(01308)3.22%1.70%-1.52%中国建材(03323)7.57%6.27%-1.30%融创中国(01918)6.44%5.18%-1.26%上海复旦(01385)9.70%8.73%-0.97%海信家电(00921)11.89%11.09%-0.80%新世界发展(00017)6.22%5.46%-0.77%东岳集团(00189)6.11%5.38%-0.73%大唐新能源(01798)4.11%3.51%-0.60%福莱特玻璃(06865)11.48%10.89%-0.60%
  备注:香港证监会每7天披露一次数据。智通机器人根据港交所数据,经过人工智能运算后自动生成,并不保证数据100%准确;以上涉及的空仓比增加值或减少值为绝对值数。

【2025-03-28】
行业周报|医疗服务指数跌-1.45%, 跑输上证指数1.05%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周报君

  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3月24日-2025年3月28日,上证指数跌0.4%,报3351.31点。创业板指跌1.12%,报2128.21点。深证成指跌0.75%,报10607.33点。医疗服务指数跌-1.45%,跑输上证指数1.05%。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博腾股份、和元生物、百花医药、ST中珠、诺思格。
  行业新闻摘要:
  1:聚焦等级评审助推医院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宁夏完成DeepSeek全域医疗专网和本地化部署,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赋能。
  3:西安市雁塔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4:海南开放医疗服务,赢得国外患者的积极评价。
  5:西安市儿童医院加快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北)建设,落实十大功能定位。
  6:今年底陕西力争90%以上县(市、区)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
  7: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合作周年庆,推动分级诊疗发展。
  8:黑龙江省将职业性尘肺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改善职业病患者的医疗服务。
  9:香港将实施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引入按项共付概念,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10: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I医疗,推动医疗服务智能化进程。
  龙头公司动态:
  1、药明康德:1)药明康德将派发末期股息每10股9.8169元。2)药明康德:高盛上调目标价至 70.9 港元。3)摩根大通增持药明康德约396.48万股 每股作价约72.56港元。4)德银:升药明康德评级至“买入” 上调目标价至83.4港元。5)德银:上调药明康德评级至“买入” 公司展现良好的复苏势头。6)药明康德:全球布局加速推进,2025年营收目标突破历史峰值。
  2、爱尔眼科:1)爱尔眼科:屈光业务量价齐升 创新举措会逐步显现成效。2)屈光业务量价齐升 爱尔眼科称眼科行业显现积极信号。3)爱尔眼科:屈光业务量价齐升 全飞秒Pro和ICL V5晶体将推出。4)爱尔眼科子公司拟对天津亮晶进行增资。
  3、康龙化成:1)康龙化成:2024年新增客户900+家,活跃客户达3,000+家。2)康龙化成绩后涨超3% 年度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12.01% 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超两成。3)康龙化成拟采纳2025年H股奖励计划。4)康龙化成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93亿元 同比增加12.01%。
  4、泰格医药:1)坚守长期主义 泰格医药全球化布局深化 2024年新增订单同比增长7.3%。2)泰格医药拟续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3)泰格医药:拟进行委托理财。4)泰格医药:拟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行业涨跌幅: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3-11-1.21%0.41%2025-03-12-0.26%-0.23%2025-03-13-0.98%-0.39%2025-03-140.75%1.81%2025-03-17-1.11%0.19%2025-03-181.26%0.11%2025-03-19-0.58%-0.10%2025-03-20-0.41%-0.51%2025-03-21-1.20%-1.29%2025-03-24-2.10%0.15%2025-03-25-0.29%-0.00%2025-03-260.42%-0.04%2025-03-271.21%0.15%2025-03-28-0.26%-0.67%
  行业指数估值:日期市盈率2024-12-3139.472023-12-2940.87
  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药明康德1.21%10.89%47.24%爱尔眼科-1.82%-2.95%6.14%康龙化成-0.51%2.72%34.26%泰格医药-5.77%-8.75%0.09%凯莱英2.39%-2.43%-8.96%美年健康-3.40%-7.49%13.80%华大基因-5.20%-9.98%29.19%通策医疗-1.50%5.98%6.85%华厦眼科-4.50%7.24%-20.37%昭衍新药0.90%2.31%15.62%金域医学-2.84%-5.39%-41.37%九洲药业4.05%3.29%-19.43%国际医学-4.30%-5.92%-9.89%博腾股份14.82%15.17%8.64%迪安诊断-0.75%-4.05%-6.92%三博脑科-9.55%0.94%-0.20%皓元医药0.54%-4.90%64.93%新里程-5.68%-8.46%-0.80%盈康生命3.33%5.07%26.62%药石科技-1.19%-6.50%-7.68%

【2025-03-28】
创新药沪港深ETF昨日大涨5%,信达生物涨超17%,机构: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有助于仿制药企稳定利润预期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投资情报

  创新药板块昨日(3月27日)大幅反弹。相关ETF中,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昨日大涨5%。资金流向方面,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该ETF连续5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1.2亿元。
  成分股方面,重仓股昨日普遍上涨,信达生物涨超17%,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科伦生物、中国生物制药、新和成等多股上涨。
  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紧密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该指数追踪五十只在上海、深圳或香港上市,研究及发展投入相对较高且动量表现相对较佳的创新药业相关股票之表现。从重仓股来看,该ETF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多家创新药企。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是目前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场内指数基金,联接代码A类(014564)、C类(014565)。
  此外,热门ETF产品中,生物医药ETF(159859)昨日上涨1.64%,医疗设备ETF(159873)昨日上涨0.69%。其中,生物医药ETF(159859)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399441.SZ),该ETF目前是同标的ETF产品中规模最大的ETF。
  招银国际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医药行业政策环境持续好转。其中提到“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集采药品质量安全广受社会关注,我们认为,未来仿制药集采有望避免非理性价格竞争,有助于仿制药企稳定利润预期。其中还提到“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我们预期,纳入“创新药目录”的品种有望享受审评审批、医保覆盖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今年将首次推出丙类医保目录,从而推动商业医疗保险对于创新药的覆盖,打开创新药收入增长空间。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2025-03-28】
药明康德:3月27日获融资买入2.59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0.7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药明康德3月27日获融资买入2.59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0.78%,当前融资余额36.1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13%,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3-27258861673.00217676385.003615239366.002025-03-26147003862.00136645739.003574054078.002025-03-25140469462.00182147772.003563695955.002025-03-24173301517.00138072534.003605374265.002025-03-21351968438.00273653915.003570145282.00融券方面,药明康德3月27日融券偿还5.87万股,融券卖出4.2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91.0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4%,融券余额2134.23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3-272910400.003991600.0021342276.002025-03-26992674.001584334.0021678225.182025-03-251125371.001098735.0022557828.632025-03-241751360.006486768.0022791727.522025-03-213221738.002478260.0027371845.86综上,药明康德当前两融余额36.37亿元,较昨日上升1.14%,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3-27药明康德40849338.823636581642.002025-03-26药明康德9478519.553595732303.182025-03-25药明康德-41912208.893586253783.632025-03-24药明康德30648864.663628165992.522025-03-21药明康德78028328.373597517127.86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2025-03-28】
已有425家A股公司公布分红预案 “中字头”频现百亿元“红包”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3月27日19时,已有425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报现金分红预案,拟派发现金总额达5174.61亿元。12家公司跻身“百亿分红俱乐部”,其中以“中字头”居多。
  业内人士认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以稳健的经营著称,在现金分红规模、股利支付率及分红持续性等方面,均显著领先于其他类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分红“主力军”。
  招商银行以504.40亿元的派现金额暂位居首位。根据其2024年年度分红预案,公司将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股息2.00元(含税),派现金额达504.40亿元,分红比例为35.32%,与2023年度的35.01%以及2022年度的33.01%相比,保持了较高的分红水平。
  三大电信运营商同样出手阔绰,拟分红金额总计约600亿元。中国移动2024年业绩稳步增长,拟派发末期股息约494.45亿元,暂列第二;中国电信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927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84.83亿元;中国联通拟每10股派发末期现金股利0.621元(含税),共计向公司股东派发约19.42亿元的末期股利。
  中国石化2024年年报显示,拟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14元(含税),加上2024年中期已派发现金股利,全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286元(含税),若与回购金额合并计算,年度利润分派比例高达75%。此外,中国神华、中国平安、中远海控的分红总额也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449.03亿元、293.34亿元和161.31亿元。
  中国平安自2007年上市以来,每年都实施现金分红,并且从2016年起,年度现金分红金额(包括季报、半年报、年报)接连突破1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整数关口。
  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在分红规模上同样相当慷慨。如紫金矿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036.40亿元,同比增长3.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51亿元,同比增长51.76%。公司计划实施2024年度现金分红74.42亿元,结合已完成的半年度分红26.58亿元,该公司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将首次突破100亿元。
  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一批民企蓝筹公司迅速崛起,并在A股市场分红中逐渐崭露头角。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在2024年年报分红中表现突出,分红金额均跻身百亿行列。宁德时代2024年度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45.53元(含税),分红总额约为199.76亿元。自上市以来,宁德时代持续提升股东回报,2023年和2024年度连续两年分红比例达50%。
  比亚迪2024年核心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宣布了大手笔分红计划: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74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为120.77亿元。
  洛阳钼业、牧原股份、药明康德、宝丰能源等各行业龙头企业,拟分红总额均在20亿元以上。
  这些大手笔分红的上市公司大多业绩稳健增长。截至目前,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59家,其中42家公司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71.19%,35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牧原股份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创上市以来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为上市以来次新高,仅低于2020年。
  被称为中国“功能饮料第一股”的东鹏饮料,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63.09%。同时,公司“合同负债+其他应付款”合计达到58.5亿元,环比涨幅明显,表明渠道积极补库备货。
  部分分红超百亿元公司
  (截至2025年3月27日)
  名称 2024年年报现金 申万行业
  分红金额(亿元)
  招商银行 504.40 银行
  中国移动 494.45 通信
  中国神华 449.03 煤炭
  中国银行 357.98 银行
  中国平安 293.34 非银金融
  宁德时代 199.76 电力设备
  中国石化 169.79 石油石化
  中远海控 161.31 交通运输
  交通银行 146.30 银行
  中国人寿 127.19 非银金融
  比亚迪 120.77 汽车
  中国太保 103.90 非银金融

【2025-03-27】
CRO概念股涨幅扩大 药明生物涨超6% 行业龙头四季度收入端及利润端已企稳回升 
【出处】智通财经

  CRO概念股涨幅扩大,截至发稿,维亚生物(01873)涨6.19%,报2.06港元;药明生物(02269)涨5.92%,报27.75港元;昭衍新药(06127)涨5.3%,报15.9港元;药明康德(02359)涨5.46%,报70.55港元;康龙化成(03759)涨5.16%,报16.72港元。
  交银国际发表报告指,药明生物24年下半年复苏趋势明显。管理层指引2025年收入增长12%至15%,持续经营业务增长17%至20%,盈利能力提升,而2026至2027年收入进一步提速。野村也表示,药明生物2024年财报超出预期,2025年经营指引亦符合预期。
  中银证券指出,全球医药生物投融资正在逐步回暖,中国创新药圈产业链支持政策及“医保+商保”多元化支付预期均有望推动医药生物投融资热度的回暖,从而带动上游医药研发的相关需求增长。CXO行业龙头企业2024年Q4收入端及利润端已出现企稳回升,2024年订单同比增长明显。此外,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为CXO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帮助CXO公司提高效率及专业性。

【2025-03-27】
创新药沪港深ETF涨超3%,近4日累计“吸金”超1.2亿元,信达生物绩后涨超12%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投资情报

  3月27日早盘,A股、港股集体拉升,医药板块涨幅居前。截至发稿,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快速拉升涨超3%;成分股中,信达生物涨超12%,奥赛康、百济神州-U、亚盛大医药-B等多股跟涨。资金流向上,数据显示,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连续4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1.2亿元,净流率达50.12%。
  从股票型ETF涨幅榜来看,多只创新药相关ETF暂时领涨。其中,生物医药(159859)现涨超1%,盘中成交额超5000万元。数据显示,该ETF近5个交易日也持续获资金流入。
  此外,医疗设备(159873)拉升翻红涨0.34%。
  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紧密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该指数追踪五十只在上海、深圳或香港上市,研究及发展投入相对较高且动量表现相对较佳的创新药业相关股票之表现。从重仓股来看,该ETF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多家创新药企。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是目前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场内指数基金,联接代码A类(014564)、C类(014565)。
  消息面上,近几日多家创新药企发布2024年业绩。3月26日,信达生物(01801.HK)公布2024年业绩,公司总收入约94.22亿元,同比增长51.8%。毛利约79.12亿元,同比增长56.1%。年内亏损9463.1万元,同比收窄90.8%。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净利润达到了3.3亿元,首次实现利润转正。
  3月25日晚间,复星医药发布2024年业绩,全年营业收入为410.67亿元,同比微降0.8%;归母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加16.08%。据媒体报道,在3月26日下午举行的2024年业绩发布媒体沟通会上,复星医药(600196.SH;2196.HK)董事长吴以芳表示,从国家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地方招商引资对生物医药的关注,以及支付端方面的探索,客观上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远动能。
  此前3月17日晚间,药明康德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92.41亿元,同比微降2.7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微降1.63%。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83亿元,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达27%,创历史新高,自由现金流也达到历史新高79.8亿元。
  中邮证券对创新药板块2024年业绩进行梳理得出,板块总体业绩呈现高增长趋势。从营收端看,总体呈现明显增长趋势,8家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其中,百利天恒实现了936.3%高增速。从利润端看,2024年数家创新药企实现了扭亏,包括神州细胞、百利天恒、科兴制药等,荣昌生物、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康宁杰瑞制药、再鼎医药、君实生物等均实现亏损收窄。我们认为,政策、技术、老龄化等多驱动,创新药企进入商业化密集收获期。
  兴业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具备较好成长性和产业逻辑的细分领域。创新+国际化仍是核心关键词,重点关注创新药以及基本面开始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同时,随着DeepSeek等技术发展,我们认为,AI医疗有望成为2025年医药板块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2025-03-27】
药明康德:3月26日获融资买入1.47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药明康德3月26日获融资买入1.47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0.71%,当前融资余额35.7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17%,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3-26147003862.00136645739.003574054078.002025-03-25140469462.00182147772.003563695955.002025-03-24173301517.00138072534.003605374265.002025-03-21351968438.00273653915.003570145282.002025-03-20240266053.00344500222.003491830759.00融券方面,药明康德3月26日融券偿还2.41万股,融券卖出1.5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99.2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4%,融券余额2167.82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3-26992674.001584334.0021678225.182025-03-251125371.001098735.0022557828.632025-03-241751360.006486768.0022791727.522025-03-213221738.002478260.0027371845.862025-03-201467927.002414079.0027658040.49综上,药明康德当前两融余额35.96亿元,较昨日上升0.26%,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3-26药明康德9478519.553595732303.182025-03-25药明康德-41912208.893586253783.632025-03-24药明康德30648864.663628165992.522025-03-21药明康德78028328.373597517127.862025-03-20药明康德-105357118.513519488799.49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2025-03-27】
年报“晒出”明星基金经理重仓动向 
【出处】深圳商报

  大消费、TMT等赛道受青睐,电子、电力设备、食品饮料持仓市值居前
  深圳商报记者 詹钰叶
  进入3月底,上市公司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加之此前出炉的基金四季报,部分知名基金经理调仓动向也随之曝光。据本站数据,在公募基金去年末重仓行业中,电子、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的持仓市值居前。从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调仓动向看,大消费、TMT等是他们重点关注的赛道。
  数位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出现了增持大众消费品的特征。萧楠旗下的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增持长城汽车,东鹏饮料与赛轮轮胎新进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在牧原股份的机构持仓中,过蓓蓓管理的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加仓至2416.07万股,张圣贤管理的富国中证农业主题ETF同样加仓至650.53万股。赵栩管理的工银深证红利ETF新进403.91万股。
  物业管理公司招商积余获得了许文星的青睐,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许文星管理的中欧养老产业较前一季度末小幅加仓近60万股,而中欧睿见、中欧优势成长则分别减持约182万股和约50万股,三只产品的总持仓超5000万股。翟相栋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杨宗昌管理的易方达供给改革去年四季度新进跨境电商公司焦点科技,其中前者成为其第二大流通股东。
  医药股方面,去年四季度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减持了东阿阿胶、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爱尔眼科、华润三九、华润双鹤等医药股,小幅增持了凯莱英。张伟锋管理的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东方红睿玺三年持有均减持了华润三九与国药一致。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增持江中药业、减持华测检测,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减持江中药业、科伦药业、恒瑞医药等,惠泰医疗新进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诺泰生物时隔一个季度后重新回归前十大重仓股。
  钟帅旗下的华夏行业景气去年末新进西藏药业,并跻身为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不过,尽管部分医药股被明星基金经理减持,但整体依然维持较高仓位。
  TMT板块方面,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兴全合宜混合(LOF)去年四季度增持了立讯精密、宁德时代等,新进恒玄科技、蓝思科技等个股为产品前十大重仓股;此外,小米集团-W在去年四季度成为谢治宇旗下的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混合、兴全合宜混合(LOF)的第一大重仓股,高伟电子等被小幅加仓。寒武纪则成为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混合第一大重仓股,赛力斯等被他旗下多只产品减持。
  新能源行业“拥趸”国投瑞银施成旗下多只产品在去年四季度小幅减持宁德时代,不过该股依然为他旗下产品的第一大重仓股;上能电气则成为他旗下国投瑞银产业转型一年持有混合、国投瑞银产业趋势混合、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等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立讯精密则为国投瑞银产业升级两年持有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
  此外,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知名基金经理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较前一季度末减持粤高速A超460万股,最新持仓达3000万股;中邮核心成长则新进粤高速A第十大流通股东。

【2025-03-26】
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逆风不怂 穿越周期稳增长,韧性基因与长期主义的胜利 
【出处】智通财经

  事非经过不知难。
  回望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在地缘政治博弈与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夹击下步履维艰。美国国会拟议的《生物安全法案》犹如一柄悬顶之剑,对全球新药供应链形成持续扰动;与此同时,新冠需求的褪去与新分子物研发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加剧了行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在如此环境下,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以一份“说到做到”的2024年答卷,展现了其作为CXO龙头的战略定力与经营韧性。
  “说到做到”,精准指引背后的管理能力与执行效率
  2024年,整个行业的感受正如CXO老牌企业CRL所表示的那样,这次的衰退与上次完全不同。上次是在经济危机之后,在11、12年遇到了困难,当时市场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而药明康德叠加地缘政治的扰动。面对这样一个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剧增的外部环境,2024年全年营收392.4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5.2%;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8亿元,经调净利率达27%创历史新高;自由现金流达到新高至79.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季度公司营收和经调利润更是创下单季度新高,验证了CXO龙头企业的抗周期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业绩增长符合公司在年初所设定的业绩指引,展示出公司“说到做到”的风格。
  在展现卓越周期管理能力的同时,药明康德更向资本市场展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创造哲学——既能在风口期把握爆发性增长,更能在行业去泡沫化阶段维持经营质量。2020~2023年,在新冠商业化需求驱动下,药明康德营业收入从165亿元跃升至403亿元,实现三年复合增长率34.7%。随着非经常性需求的褪去,公司依托多极增长引擎和精益运营,成功将公司营收规模稳定在400亿左右。而这种管理能力转化为高质量的财务结果,在2024年消化新冠相关业务影响后,公司获得了将近80亿元的自由现金流,2020至2024年期间累计自由现金流更是超过136亿元。为全球化布局提供充足弹药。
  在强劲的自由现金流持续支撑下,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产能,并将自身的多肽产能迅速提升至10万升,更通过28亿元分红+10亿元回购的组合拳回馈股东,构建起"资本投入-价值创造-利益共享"的良性循环。这种财务韧性,正是企业穿越周期的底气所在。
  支撑公司业绩底气的在于公司在手订单以及全球高客户粘性。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订单超490亿元,这部分在手订单后续也会陆续转化为公司的收入。
  客户群体方面,过去几年药明康德一直保持着高客户粘性。尤其在2024年极其复杂的环境下,基于Quality Speed Cost的三重优势,药明康德稳固全球客户黏性,全球客户的局面并未有变化。截至2024年底,公司保持客户5000+的规模,新增客户数量500+,全球每年新增biotech企业1000+,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收入贡献同比增24.1%)。
  在寒冬下药明康德业绩保持韧性的一大关键因素在于CRDMO一体化平台。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基于对行业周期的深刻洞察与灵活调整能力,药明康德早早创立了其所独有的CRDMO商业模式。基于CRDMO全产业链闭环生态,公司构建了"前端导流-中台协同-后端交付"的三级增长引擎。
   CRDMO生态,从流量入口到价值
  药明康德所独有的CRDMO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价值放大机制。
  当药物研发推进至临床后期,服务复杂度和订单规模呈指数级增长——从临床前期的克级需求,到商业化阶段的吨级生产,单个项目价值可跃升数千倍。
  2024年报数据显示,公司通过药物发现(R)环节交付的46万化合物中,新增1187个分子进入到开发(D)与生产(M)环节,其中由R端转化到D端的分子有366个。尤其在临床三期及商业化阶段,目前,药明康德支持着152个商业化及III期项目,其中有25款为2024年新增.。与之相对比的是,2024年FDA共批准了50款新药,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没有外接新订单,药明康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CRDMO平台,筛选出满足商业化的化合物,创造出稳定的业绩。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研自产"的闭环模式彻底改变了产能利用逻辑。与传统CDMO企业"先建产能再找订单"的被动模式不同,药明康德凭借前端研发的持续导流,确保自有产能始终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R端订单仅增长2倍,却带动D&M端订单激增12倍。这种"研发驱动生产"的协同效应,正在重塑CXO行业的价值创造范式。
  大量的化合物储备,成为药明康德再逆周期中的业绩定心丸。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临床前和临床一期化合物项目达2865个,这也为公司后续业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些年,药明康德也深入参与新分子的研发中。目前整个生物医药行业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子越来越复杂。比如当下热门的降糖减重赛道中目前销售较为火爆的两款药物均属于多肽类药物,分子量比起传统的小分子大了几百倍。分子结构越复杂,技术门槛就越高,工艺也就越复杂,外包需求就越大。
  2024年,全球小分子和多肽类GLP-1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从62个增加到85个,增长37%;而药明康德管线内的GLP-1从13个增加到20个,增加了54%,远超行业平均增速。而且占了全球所有GLP-1药物的23.5%。
  产能方面,目前,药明康德可以用于支持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产能已达4.1万升,2025年会进一步突破10万升。2024年以多肽、寡核苷酸为代表的新分子业务(TIDES)收入达到58.0亿元,同比强劲增长70.1%,截至2024年末,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TIDES D&M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15%,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22%。并有信心未来继续保持这一增速。
  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也在进行全球化布局,推进美国、新加坡基地建设,结合生物技术的本地化和全球化的特点,强化区域化服务能力,规避供应链风险。
  结语
  药明康德的2024年答卷,印证了其"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依托CRDMO全产业链平台的技术纵深与规模效应,通过精准的战略聚焦与高效执行,持续释放创新服务能级。
  2025年仍将会是颇具挑战的一年。尽管创新药领域的投融资有回暖的迹象,但还没进入加速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任又为全球发展,包括医药研究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创新药的产业趋势不会变,优质的CXO企业也将强者恒强。
  对于2025年,药明康德业绩指引十分积极。其预计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15%,公司整体收入也将突破400亿大关,直达415-430亿。
  2024年药明康德做到了年初的业绩指引,2025年在“稳健增长+股东回报”的双重叙事下,药明康德更值得期待。

【2025-03-26】
药明康德:3月25日获融资买入1.40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药明康德3月25日获融资买入1.40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2.32%,当前融资余额35.6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14%,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3-25140469462.00182147772.003563695955.002025-03-24173301517.00138072534.003605374265.002025-03-21351968438.00273653915.003570145282.002025-03-20240266053.00344500222.003491830759.002025-03-19300242474.00486376495.003596064928.00融券方面,药明康德3月25日融券偿还1.65万股,融券卖出1.6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12.5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4%,融券余额2255.78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3-251125371.001098735.0022557828.632025-03-241751360.006486768.0022791727.522025-03-213221738.002478260.0027371845.862025-03-201467927.002414079.0027658040.492025-03-19553000.007364000.0028780990.00综上,药明康德当前两融余额35.86亿元,较昨日下滑1.16%,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3-25药明康德-41912208.893586253783.632025-03-24药明康德30648864.663628165992.522025-03-21药明康德78028328.373597517127.862025-03-20药明康德-105357118.513519488799.492025-03-19药明康德-192782314.763624845918.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2025-03-26】
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更具弹性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葛瑶

  ● 本报记者 葛瑶
  在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创新共振下,港股创新药板块或显现出转暖信号。截至3月25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近20%,多只成分股表现亮眼。
  分析人士称,港股创新药行业的“含新量”更高,且估值扩张更具弹性和空间,在多重因素驱动之下,创新药企业中长期营收有望迎来改善。
  港股创新药板块备受关注
  3月25日,港股市场三大指数集体走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多只成分股实现逆市上涨,康诺亚-B涨逾5%,翰森制药、锦欣生殖涨逾3%,再鼎医药涨逾1%,中国生物制药涨0.28%。
  年初以来,创新药领域持续吸引资本目光,而龙头药企云集的港股创新药板块正显现出强劲的虹吸效应。截至3月25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近20%,跑赢恒生指数16%的涨幅,并于上周触及近一年阶段性高点。从个股表现看,创新药龙头企业展现出强劲动能,药明生物年内涨幅累计超过47%,再鼎医药累计涨逾31%,康诺亚-B累计涨逾29%,云顶新耀-B、翰森制药、锦欣生殖等均累计涨逾20%。
  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医疗保健板块超22亿元。不少资金借道ETF流入港股创新药板块,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近一周来获净流入逾9197万元,另一只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同样获超4528万元净流入,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均获超2000万元净流入。
  行业基本面现转暖趋势
  从近期密集披露的财报显示,部分龙头药企在业绩端迎来突破,进一步验证了行业基本面的改善趋势。港股CX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2024年四季度营收创单季新高,在手订单规模同比增长47%至493亿元,为后续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翰森制药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3.4%,创新药收入占比攀升至77.3%。中国生物制药2024年度创新产品收入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21.9%;股东应占溢利35亿元,同比增长50.1%。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创新药近年来成为仿创结合药企的核心增长动力,大药企收入逐步由创新药驱动,而开启商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产品进入医保开始放量,业绩还处于加速期,预计2025年板块业绩不断向好。
  此外,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活跃,2020年中国在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的医药授权交易中占比不足5%,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跃升至约30%。根据DealForma数据,2024年全球31%的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2025年仅前两个月,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项目已达16项,合作领域从肿瘤延伸至自免等新兴方向。
  创新药企业或进入密集收获期
  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于2024年7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医保局支持创新药的基调明确,今年有望出台丙类目录,商保政策、医保谈判或进一步超预期;其他部门及地方政府也会加大配合力度,后续产业支持政策或成为今年持续的催化剂。在政策大力推动下,创新药发展进程有望提速。
  在政策、技术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创新药企业或进入商业化密集收获期。中邮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蔡明子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支持有望实现从研发、审批到支付的全链条升级。同时,技术驱动行业繁荣发展,蔡明子称,AI辅助药物研发有望使新药管线占比提升、成本降低,随着ADC、双抗、CAR-T等技术趋向成熟,相关产品销量表现亮眼。
  展望港股创新药板块的走势,国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弛表示,港股创新药的估值扩张弹性、空间或强于A股。首先,更高的研发费用率和海外收入占比表明,港股创新药行业的“含新量”更高,同时板块整体净利润增速自2023年上半年以来持续领先于A股,结合盈利前景预测来看,这一比较优势将有望延续。其次,港股创新药行业对美债利率更加敏感,更受益于海外流动性宽松后对估值层面的提振。最后,港股创新药行业在估值层面也更具性价比优势,结合更好的基本面相对优势,也意味着潜在的估值弹性或更大。

【2025-03-26】
266家A股公司拟分红合计超2000亿元 
【出处】证券日报

  近日,随着A股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数量的快速增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方案日益受到市场关注,一些“豪横”的分红方案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本站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已有266家公司拟推出年度现金分红方案,按对应的股本计算,分红总金额已超过2000亿元。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愿提升,持续加大现金分红比例和频次,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吸引价值投资者有明显助益。
  本站数据显示,在上述266家公司中,有21家公司拟每股分红金额超过1元(含税)。
  例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提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45.53元(含税)。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为提升公司投资价值,与广大投资者共享经营发展成果,在确保公司持续稳健经营及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公司拟通过增加分红频次方式进一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记者通过梳理相关公告发现,除了年度分红之外,特别派发红利也常有出现。例如,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康德”)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8169元(含税),以目前公司总股本测算,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8.35亿元(含税)。同时,药明康德还发布了2025年回报股东特别分红方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特别现金红利3.5元(含税),以公司总股本测算,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10.11亿元(含税)。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分红频次增加反映出企业正在从“融资导向”转向“回报股东导向”,是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分红是价值型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核心收益来源之一,稳定且持续的分红能够传递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充足的信号。
  从分红占据当期净利润比例来看,有一些公司的分红堪称“豪横”。例如,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称,拟向全体股东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26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金额约为449.03亿元(含税),占2024年度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的76.5%。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新“国九条”推出之后,中国证监会、交易所等都推出了系列配套措施,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同时,上市公司也积极发布公告,对回报投资者计划进行了披露,随后,中期分红、季度分红、年度分红的企业数量和分红力度都较过往明显增加,这有助于吸引长期资金,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在詹军豪看来,对于投资者而言,建议关注上市公司分红的持续性、股息率合理性等指标。分红政策是评估公司治理质量和投资价值的重要维度,但也要结合公司的成长潜力、财务健康度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公司的投资价值。

【2025-03-25】
头部企业订单大增,CXO行业拐点到了吗 
【出处】国际金融报【作者】唐菁阳

  过去一年,国内医药外包(CXO)企业可谓是风雨飘摇。一方面,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成为了悬在部分CXO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另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融资趋冷让身处创新药研发上游的CXO行业再蒙上一层阴影。
  寒冬之下,CXO企业各自寻找出路,有的打起“价格战”,有的开始调整海外资产、还有的瞄准新兴领域转型......
  春日伊始,国内CXO度过寒冬了吗?
  头部订单初现回暖
  药明系是CXO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也是去年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二级市场上,药明康德A股股价在去年一度从70多元的高位滑落至不足40元,市值蒸发超千亿元。
  不过,随着《生物安全法案》始终未能通过立法程序,去年下半年,药明康德股价又有所回升。截至3月25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报收66.59元,跌1.14%;H股报收67.9港元,跌2.09%。
  从业绩上来看,2024年全年药明康德营收虽略有下滑,但订单量实现增长。公司去年全年实现营收392.41亿元,同比下滑2.73%;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滑1.63%。
  订单方面,截至2024年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493.1亿元,同比增长47.0%。分地区看,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人民币250.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7.7%;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人民币52.3亿元,同比增长14.4%;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人民币70.7亿元,同比下降3.5%;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人民币19.3亿元,同比下降11.4%。
  对于《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药明康德也回应称,公司了解到,美国第118届国会已于2025年初届满结束,其间没有通过《生物安全法案》相关提案。截至目前,美国第119届国会尚未有任何重启该法案立法流程的提议。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立法动态。
  对于药明康德在风波之下依然保证了相对稳定的业绩情况,众诚智库董事长杨帆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道,首先是药明康德拥有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在医药合同研发(CRO)和医药合同研发生产(CDMO)领域的一体化能力远超同行,同时在一些新兴赛道的布局也领先同行,能够承担高附加值的全球订单。
  其次是分散化的客户结构,药明康德在全球有大量的客户,不只是美国其它海外基地如新加坡、德国等能够分散地缘政治风险,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能够更具韧性。
  “最后是对长尾订单的锁定,药明康德截至2024年末拥有在手订单493.1亿元,这反映出公司对行业周期的穿越能力。”杨帆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除药明康德外,康龙化成和阳光诺和也分别在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去年订单量有所回暖,营收实现增长。
  风口下的新机遇
  CXO行业订单量的增长,同近年来多肽类药物、ADC、核药等新赛道的崛起不无关系。
  其中,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药物为代表的多肽类药物无疑是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内的焦点。东吴证券方面表示,多肽类药物的火热带动原料药需求激增,全产业链显示高景气。然而多肽类药物合成复杂、规模化生产壁垒高,因此研发实力强、具备先发优势的原料药和CDMO企业将受益。
  诺泰生物就是多肽类药物产业链上的代表企业。2024年全年,诺泰生物营业收入达16.25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145.94%。
  在三季报中,诺泰生物就曾透露,多肽原料药等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在后续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司又称,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创近年来新高。
  药明康德也在2024年年报中提及多肽类药物订单的增长。据了解,药明康德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2024年所带来的收入达到人民币58亿元,同比增长70.1%。截至2024年末,药明康德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
  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增加至4.1万L,预计2025年末将进一步提升至超10万L。
  东曜药业更是凭借CDMO业务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全年净利润达3475.7万元。据了解,东曜药业去年全年新增CDMO订单58个,其中有48个为ADC项目。
  对于创新药产业近年来出现的新风口,杨帆表示,GLP-1、ADC双抗以及细胞治疗等新赛道的崛起,为CXO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杨帆指出,药明康德等企业已经在GLP-1等热门赛道上提前布局,通过增加产能、提升技术水平等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研发政策的落地和新药赛道的不断涌现,CXO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需要紧跟政策和市场趋势,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和创新能力,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行业拐点尚未真正到来
  尽管部分头部CXO企业稳住了基本面,全球投融资市场目前也有所回暖,但在业内看来,CXO行业的拐点尚未真正到来。
  放眼全局,依然有部分CXO企业仍未穿越周期,去年业绩大幅下滑。最先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科创板明星CRO企业美迪西。
  美迪西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去年全年亏损2.32亿元至3.47亿元。对于大幅亏损,美迪西表示主要受医药行业投融资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猴茅”昭衍新药2024年业绩继续大幅下滑,全年预告营收19.17亿元至21.19亿元,同比下滑10.8%至19.3%。归母净利润5868.8万元到8803.2万元,同比下降77.8%至85.2%。
  昭衍新药将业绩的持续下滑归因于行业竞争加剧影响,签单压力增大,订单价格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毛利率同比降低。
  此外,泰格医药和凯莱英去年的业绩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在杨帆看来,头部CXO企业可以通过 全球化产能布局和 技术壁垒缓解地缘风险,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CXO行业都已迎来转机。
  “目前CXO企业仍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客户流失、成本上升等挑战。因此,行业的整体转机还需要更多企业的业绩改善和市场环境的进一步稳定来验证。”杨帆说道。
  展望今年CXO行业的整体情况,杨帆表示,一方面,全球医药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新兴市场的崛起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为CXO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政策变化等仍可能对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杨帆指出,CXO行业有望在创新药研发需求增长和新兴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分化与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

【2025-03-25】
药明康德将派发末期股息每10股9.8169元 
【出处】智通财经

  药明康德(02359)发布公告,将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10股9.8169元人民币。

【2025-03-25】
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创新药及CXO行业战略机遇 
【出处】全景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将“创新药”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优化集采政策等举措,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政策利好频出 创新药行业复苏迹象渐显
  近年来,国内创新药行业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企以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正成为横亘在行业前行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一二级市场中创新药投资热度急剧下降,IPO市场也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
  据《2024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2024年共有19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完成IPO,其A股6家、港股11家、美股2家,总募资127.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超50%,IPO数量较前一年减少10家,生物医药IPO市场降温态势明显。而2024年A股上市的6家生物医药企业中,也并没有属于严格定义的创新研发型企业。
  全景网注意到,2025年,多个政策不断支持医药创新驱动和行业现金流改善,集采已经全面化,同时,经过两院合编后正式提交的美国2025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DAA)并未包含《生物安全法案》。叠加AI制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链的拓展。
  专业人士指出,从近期创新药企所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创新药研发已步入密集收获期。百济神州(688235.SH、06160.HK)2024年全年总收入达38亿美元,同比增长55%;GAAP经营亏损持续收窄,首次实现全年非GAAP经营利润为正。
  再鼎医药(09688.HK)发布业绩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超过1亿美元,全年总收入近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6%、50%。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为5.6亿美元至5.9亿美元。
  而在“AI+医疗”领域,晶泰科技(2228.HK)携手其孵化的细胞治疗新锐公司莱芒生物及越疆(02432.HK)机器人打造智能化、全自动的细胞治疗制造平台;英矽智能的候选药物Rentosertib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已取得临床成果。这些技术进步将为创新药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身处创新药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创新药传导CXO行业同步获益 有望打开增长空间
  随着创新药行业逐渐回暖,CXO作为连接创新药研发与生产的重要环节,也将充分受益于下游行业的复苏。
  数据显示,CX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2024年收入392.41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05.8亿元,整体业绩达成年初指引。其中,第四季度单季度营收115.39亿元,同比增长6.85%,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20.3%,均为连续下滑4个季度后的首次转正。
  “头部企业业绩复苏映射出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而随着全球对高质量药物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整个产业链将迎来发展机遇。”上述专业人士进一步强调道,当前,CXO企业在创新药产业链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尤其是那些拥有强大订单增长、产能扩张和稳健业绩的公司。
  小分子合同研发生产(CDMO)龙头——博腾股份(300363.SZ)前端市场询盘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新签订单呈现恢复性增长,主要驱动来自小分子CDMO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长。根据博腾股份《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披露,2024年,公司在扣除2023年度交付的重大订单影响后,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6%。
  化药小分子CXO龙头凯莱英(002821.SZ、06821.HK)国内外产能基地加速扩张,2024年8月,凯莱英英国Sandwich研发生产基地正式启用,标志着其首个欧洲研发中心全面融入全球业务体系。2025年2月,凯莱英位于上海奉贤的生物药CDMO研发及商业化生产基地正式启用。
  专业人士表示,随着全球制药外包需求的增长,CXO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增长机会,也在国际市场上收获了更多合作与发展空间。由于订单的持续增长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这些CXO企业的业绩确定性较高,未来有望打开增长空间。

【2025-03-25】
中泰证券:建议底部持续加配医药板块 积极把握创新成长主线 
【出处】智通财经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2.5%,同期沪深300收益率-0.5%,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收益率3%。近期市场出现调整,医药板块跟随市场回调但表现出相对韧性,走势稳健,攻守兼备,既有科技属性、创新成果不断落地的创新药、AI等成本板块,又有以业绩为导向的困境反转机会,如CXO、消费医疗,低估值红利机会,如中药。当前市场风格变化情况下,建议重点配置攻守兼备的医保板块,关注制药产业链、消费医疗、中药等修复机会,并积极把握创新成长主线。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伴随一季报临近,建议关注处于估值底部,且具备基本面改善预期标的
  1、困境反转、低估值红利,结合Q1业绩:①1、困境反转、低估值红利,结合Q1业绩:①伴随行业政策改善、全球订单回暖以及产能库存出清,CRO&CDMO、科研上游、特色原料药等细分行业有望逐渐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且预计Q1业绩有望呈现改善向好趋势:看好药明康德、药明合联、毕得医药、皓元医药、天宇股份等。同时关注消费医疗的经营改善,爱尔眼科等。②低估值红利、Q1业绩稳健的中药个股:东阿阿胶、昆药集团等。③具备α的高成长个股:诺泰生物。
  2、创新成长:创新药具备强科技属性,且政策端持续支持,年内商保、丙类医保等继续带来催化。看好艾力斯、贝达药业、三生制药、百济神州、科伦博泰、华东医药、和誉-B等。
  3、AI医药/医疗,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产业浪潮才刚启动,该行认为行情有望反复演绎,药物研发、辅助诊断、慢病护理等细分板块有望涌现出更多投资机会,建议持续关注①诊断: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华大基因、华大智造等;②医疗服务:美年健康、固生堂等;③药研:成都先导、泓博医药、药石科技、毕得医药、百普赛斯等。
  2024药审报告出炉,国产特色创新药加速收获
  近期,国家药审中心发布《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4年我国药物审批效率持续提速,创新药品加速放量,根据报告信息,2024年药审中心受理各类注册申请19563件,同比增加5.73%;全年批准上市1类创新药48个品种,同比增长20%,其中17个品种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上市;全年批准罕见病用药55款,同比增长22%,批准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药品89个,其中64个为首次批准上市,25个为已上市药品新增适应症;全年共纳入优先审评审批注册申请124件,同比增长14.81%;按照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注册上市110件,同比增长29.41%。
  国内创新药产业经过数十年的酝酿积累,已经在细胞疗法、ADC、双抗等新兴技术领域培育出一系列优秀产品,逐步进入商业化兑现的成果收获期,伴随相关注册审批、医保支付政策的持续完善,国产创新药企业有望陆续迎来业绩快速增长,建议重点关注源头创新能力充沛、管线布局差异化、商业化能力强的相关优质标的,如和誉-B、荣昌生物、艾力斯、德琪医药-B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
  3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东阿阿胶、艾力斯、荣昌生物、开立医疗、诺泰生物、迪安诊断、天宇股份、和誉-B。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月平均上涨5.62%,跑赢医药行业4.22%;本周平均上涨1.68%,跑赢医药行业3.10%。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2025-03-25】
方正证券:减重市场重磅授权公布 建议关注布局GLP-1三靶点药物企业 
【出处】智通财经

  方正证券发布研报称,联邦制药(03933)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联邦生物科技已与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签订独家许可协议。诺和诺德将获得UBT251(长效GLP-1R/GIPR/GCGR三重激动剂)的全球(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该行建议关注布局GLP-1三靶点药物的企业,海外建议关注诺和诺德(NVO.US)、礼来(LLY.US);国内建议关注联邦制药、信达生物(01801)、恒瑞医药(600276.SH)、乐普医疗-B(02157)。
  方正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GLP-1赛道再现重磅BD,体现跨国药企(MNC)巨头对GLP-1赛道的重视,也彰显了中国药企在早期靶点布局和技术平台的全球竞争力
  2024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销售额达293亿美元,有望新晋药王。替尔泊肽2024年销售额迅速攀升至164亿美元。两大巨头在不停开发迭代GLP-1产品。诺和诺德获得UBT251可填补其在三靶点药物领域的管线空缺,有望成为其对抗礼来三靶的重要武器。联邦制药通过引入国际巨头诺和诺德的资源,可加速UBT251的全球开发,同时借助首付款和里程碑收入反哺研发管线。本次交易再次验证中国药企在早期靶点布局和技术平台的全球竞争力,提振中国创新药行业信心。
  三靶GLP-1药物可突破双靶减重瓶颈,效果更优
  三靶(GLP1R/GIPR/GCGR)较双靶(GLP-1R/GIPR)引入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激活功能,进一步增加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形成“降糖+减重+代谢调控”的协同效应。相比双靶点,三靶点药物理论上能突破减重天花板。礼来三靶点药物Retatrutide48周治疗:最高剂量组(12mg)平均减重24.2%(约26.5公斤),且减重趋势未达平台期,提示长期效果可能更显著。其中BMI≥35的肥胖患者减重可达28.5%,接近减重手术效果。双靶点药物替尔泊肽(Tirzepatide):48周减重约20%(Surmount-1研究);在UBT251针对超重/肥胖患者的1b期试验中,最高剂量组(每周1mg→3mg→6mg滴定)完成12周治疗后,患者平均体重较基线下降15.1%,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5%。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GLP-1的产品目前向三靶、口服、长效方向迭代
  将有助于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GLP-1产业链将持续获益。根据ResearchAndMarkets报告,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493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15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1%。国内GLP-1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增至565.5亿元。目前国内三靶布局企业有联邦制药、信达生物、乐普医疗子公司民为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口服方向布局企业有歌礼制药、恒瑞医药、翰森制药、诚意生物、华东医药;长效方向布局企业有银诺医药、甘李药业。随着GLP-1产品的迭代加速,GLP-1产业链上游需求激增:GLP-1多肽原料药和中间体需求庞大,药明康德、诺泰生物等企业通过扩产(如药明多肽产能2025年将超10万升)和技术升级抢占市场份额。CDMO与国际化合作:全球产能短缺背景下,中国CDMO企业凭借成本和质量优势加速承接海外订单,推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
  风险提示:高研发成本风险,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其他系统性风险等

【2025-03-25】
药明康德:3月24日获融资买入1.73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9.9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药明康德3月24日获融资买入1.73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9.98%,当前融资余额36.0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14%,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3-24173301517.00138072534.003605374265.002025-03-21351968438.00273653915.003570145282.002025-03-20240266053.00344500222.003491830759.002025-03-19300242474.00486376495.003596064928.002025-03-18592453219.00811630139.003782198949.00融券方面,药明康德3月24日融券偿还9.63万股,融券卖出2.6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75.1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7%,融券余额2279.17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3-241751360.006486768.0022791727.522025-03-213221738.002478260.0027371845.862025-03-201467927.002414079.0027658040.492025-03-19553000.007364000.0028780990.002025-03-1817796272.001226368.0035429283.76综上,药明康德当前两融余额36.28亿元,较昨日上升0.85%,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3-24药明康德30648864.663628165992.522025-03-21药明康德78028328.373597517127.862025-03-20药明康德-105357118.513519488799.492025-03-19药明康德-192782314.763624845918.002025-03-18药明康德-201077803.953817628232.76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2025-03-25】
数说苏股700 民营经济“繁花绽放” 新兴产业动力澎湃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3月25日,江苏省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迈上700家(含1家B股公司)的新台阶。不只是“量”的增长,近年来江苏上市公司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截至3月24日收盘,江苏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7万亿元,其中9家公司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分别是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国电南瑞、江苏银行、华泰证券、洋河股份、恒立液压、南京银行、徐工机械。
  从行业分布来看,江苏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三大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电子和电力设备,分别有106家、85家和78家。按市值统计,20年前,交通运输、医药生物、商贸零售、房地产、汽车占据市值榜单前五;如今,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汽车等新兴产业领风骚。尤其是以新泉股份、星宇股份等为代表的百亿市值企业异军突起,引领江苏产业升级突破,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国造”蜚声全球。
  10年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突飞猛进”,目前有近300家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占比超四成,而10年前仅5家。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拥有多个行业龙头企业。例如,总市值分列江苏上市公司榜第一和第二的恒瑞医药和药明康德,是医药行业龙头;市值位居第三的国电南瑞则是电力设备行业龙头企业。
  再看上市板块,江苏有主板公司340家、创业板公司198家、科创板公司113家、北交所公司48家。其中,江苏科创板公司数量稳居全国第一,苏州以57家科创板公司在江苏省内各地市中遥遥领先,南京、无锡以16家、15家分列第二、第三。
  民营经济活跃,为江苏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力量。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收盘,江苏A股上市民企为507家,总市值达4.08万亿元,占江苏上市公司整体市值的58.36%。
  江苏各地市积极推动优质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苏州以220家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继续领跑,南京和无锡以123家并驾齐驱,常州以73家位居第四,南通则以52家位居第五。从总市值来看,苏州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最高,达1.86万亿元;南京排名第二,总市值达1.67万亿元;无锡位居第三,总市值达1.19万亿元。
  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了有效支持。目前,江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金额超1万亿元(包括增发、配股、可转债,下同)。其中,徐工机械再融资金额为545.57亿元,位居第一;南京银行和ST易购再融资规模均超400亿元。
  研发投入强度逐年加大,新动能快速成长,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2014年,江苏A股公司合计研发投入155.63亿元,约占营业收入比例2.57%;2023年,合计研发投入1219.9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5%,创新动能加快释放,高端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江苏上市公司分红意愿显著增强,回报投资者水平不断提高。江苏A股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高达7058.93亿元,占再融资规模的比例超七成;分红率逐年递增,目前分红率超40%,创历史新高。
  表现亮眼的数据及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反映了江苏上市公司的新气象,它们正以实际行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爱股网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