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140 东华科技 更新日期:2025-10-27◇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为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咨询、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全过程、全产业链的
综合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化工行业 | 402750.77| 36930.44| 9.17| 84.19|
|其他 | 39617.55| 1577.00| 3.98| 8.28|
|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行业 | 35996.39| 5198.90| 14.44| 7.52|
├────────────┼─────┼─────┼───┼──────┤
|总承包收入 | 424773.09| 35730.23| 8.41| 88.80|
|其他 | 39617.55| 1577.00| 3.98| 8.28|
|设计、技术性收入 | 13974.06| 6399.11| 45.79| 2.92|
├────────────┼─────┼─────┼───┼──────┤
|西北 | 237797.79| 9807.58| 4.12| 49.71|
|华东 | 142792.63| 20513.92| 14.37| 29.85|
|境外 | 36860.61| 9738.06| 26.42| 7.71|
|中南 | 32276.17| -471.23| -1.46| 6.75|
|西南 | 20352.25| 2510.22| 12.33| 4.25|
|华北 | 6257.11| 511.79| 8.18| 1.31|
|东北 | 2028.16| 1096.00| 54.04| 0.42|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化工行业 | 759116.74| 94605.28| 12.46| 85.66|
|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行业 | 110037.53| 12848.33| 11.68| 12.42|
|其他 | 17068.02| -495.90| -2.91| 1.93|
├────────────┼─────┼─────┼───┼──────┤
|总承包业务 | 843284.05| 99869.25| 11.84| 95.15|
|设计、技术性业务 | 25870.22| 7584.36| 29.32| 2.92|
|其他 | 17068.02| -495.90| -2.91| 1.93|
├────────────┼─────┼─────┼───┼──────┤
|华东 | 396687.42| 37047.80| 9.34| 44.76|
|西北 | 263646.75| 18490.11| 7.01| 29.75|
|华北 | 115104.12| 19861.72| 17.26| 12.99|
|西南 | 72968.57| 24485.09| 33.56| 8.23|
|中南 | 27426.18| 3791.63| 13.82| 3.09|
|境外 | 9486.84| 3049.93| 32.15| 1.07|
|东北 | 902.41| 231.43| 25.65| 0.10|
├────────────┼─────┼─────┼───┼──────┤
|工程业务 | 869154.26| 107453.61| 12.36| 98.07|
|非工程业务 | 17068.02| -495.90| -2.91| 1.93|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化工行业 | 370229.80| 32748.68| 8.85| 84.58|
|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行业 | 57069.98| 4492.90| 7.87| 13.04|
|其他 | 10413.36| -344.50| -3.31| 2.38|
├────────────┼─────┼─────┼───┼──────┤
|总承包收入 | 413959.58| 30764.08| 7.43| 94.57|
|设计、技术性收入 | 13340.19| 6477.50| 48.56| 3.05|
|其他 | 10413.36| -344.50| -3.31| 2.38|
├────────────┼─────┼─────┼───┼──────┤
|华东 | 199429.29| 6132.45| 3.08| 45.56|
|西北 | 95693.95| 4258.54| 4.45| 21.86|
|华北 | 80091.14| 15695.19| 19.60| 18.30|
|西南 | 44134.72| 7621.81| 17.27| 10.08|
|中南 | 16836.69| 1865.24| 11.08| 3.85|
|境外 | 1211.97| 1034.61| 85.37| 0.28|
|东北 | 315.37| 289.24| 91.71| 0.07|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化工行业 | 669046.67| 67460.56| 10.08| 88.52|
|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行业 | 67486.93| 8175.89| 12.11| 8.93|
|其他 | 19287.99| 2577.95| 13.37| 2.55|
├────────────┼─────┼─────┼───┼──────┤
|总承包业务 | 716367.92| 69858.24| 9.75| 94.78|
|设计、技术性业务 | 20165.69| 5778.21| 28.65| 2.67|
|其他 | 19287.99| 2577.95| 13.37| 2.55|
├────────────┼─────┼─────┼───┼──────┤
|西北 | 306568.35| 27795.19| 9.07| 40.56|
|华东 | 284196.12| 21904.96| 7.71| 37.60|
|西南 | 134480.15| 18853.01| 14.02| 17.79|
|华北 | 16759.87| 4053.91| 24.19| 2.22|
|中南 | 9737.28| 4269.70| 43.85| 1.29|
|境外 | 2672.18| 1092.50| 40.88| 0.35|
|东北 | 1407.64| 245.13| 17.41| 0.19|
├────────────┼─────┼─────┼───┼──────┤
|工程业务 | 736533.60| 75636.45| 10.27| 97.45|
|非工程业务 | 19287.99| 2577.95| 13.37| 2.55|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公司系国有控股的综合型工程公司,源自于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隶属
于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
本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咨询、规划等专业甲级以及石油化工、建筑、环保
施工总承包壹级等资质,主要为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咨询、设计、施工、总承
包、运营等综合服务。
本公司以集团公司“135”战略为引领,坚定“一个基本盘+三纵三横”战略举措,
纵向推进“差异化、实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横向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
环保”产业领域,致力打造“技术集成、工程承包、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综合型工程公司”。目前,本公司以工程业务为核心,以实业业务为支撑,
形成了“工程+实业”的主营业务格局,其中:工程业务相对集中在化学工程、环
境治理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等行业,实业业务主要布局在乙二醇、可降解材料、碳
基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生产和污水处理、固(危)废处置等环保设施运营领域。
(一)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本公司在深交所行业分类中属于土木工程建筑业。
报告期内,工程业务系公司主营业务的主要构成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工程业务
领域相对集中于化学工程、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行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0多个
省市和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中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公
司工程主业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具有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所处行业的运行状况
及项目投资情况等存在较高的关联度。
宏观经济形势。上半年,通胀缓解与货币政策宽松、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等为全球
经济活动带来适度提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保持一定增速。由于国际环境复杂
多变,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世界银行下
调年度增长预计至2.3%,较年初预测低0.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经济增
速为3.0%,较年初放缓0.3%。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经济运行基
础尚需加固,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面对内外部诸多压力,我国加快构
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
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生产需求稳定增长,新动力成长壮大。根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
增势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按不变价计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同比增长6.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投
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扣除房地产开
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同比增长10
.2%。下半年,国家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
好开局打牢基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
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预见性,以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
回升向好态势。从动力支撑看,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断成长,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有助于增强上行动力。从
政策支撑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各项结
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等加力支持,政策统筹、综合
施策持续形成政策合力,将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利政策条件。
石油和化工行业形势。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产
业规模大、产品应用广、产业链条长。上半年,我国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小幅增
长,受成本下降以及供需矛盾等影响,产品价格延续上一年度下行趋势,整体处于
低位徘徊,主要细分行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均有所下滑。从供给端看,化学原料、化
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从需求端看,不同
细分行业出现分化,化肥、化纤等产品需求平稳,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快速
发展带动相关化工品需求增长。对外贸易方面,呈现“出口分化、结构优化”特点
,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口同比下降,但降幅逐月收窄;化学纤维制造业出
口同比增长,其中涤纶短纤、聚酯切片等需求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规上企业
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利
润总额同比下降9.0%;化学纤维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9%、利润总额同比
下降2.8%。在投资方面,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4
0%,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固
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0%,除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外,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去年同期。从
总体上看,化工行业呈现“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发展特征。展望下半年,
行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深度调整的攻坚阶段。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关
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着力推动行业调结构、优供给、
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老旧装置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改造。已有多省份陆续开展
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必将加快低效落后产能出清和相关装置升级改造,优化供给端
竞争格局和刺激行业需求,加速行业从规模型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数字化
升级、不断优化老旧设备运营稳定和提升竞争力的同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开辟新赛道,促进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加快石
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并实现化工新型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
材料的自主可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石化产业降碳减污,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和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上述产业政策、实施举措的落实落地,将驱动行业重构产业
链、价值链,孕育着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等发展机会,石化行业将健康发展、
继续向好,拉动化工工程市场的稳步发展。
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特点,发展煤化工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
保障和内循环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现代煤化工产业积极探索高端化、多元化、低
碳化发展之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煤制油(直接法与
间接法)、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等一批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
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并耦合新能源技术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向引领型创新
跨越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煤炭资源转化途径和国家能源保障战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稳步推进实施《关于“十四五”推动石
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指南》《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
27年)》等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煤炭的工业原料功能,有效替代油气资源,保障国
家能源安全,着力打通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拓展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空间
。根据相关媒体信息,有多个大型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炭高效清洁
利用项目正在开展环评等公示或已获得国家部委核准,处于前期筹备或进入工程建
设阶段。在实现技术创新、绿色低碳以及与石化产业战略互补、与新能源耦合发展
等基础上,现代煤化工工程市场有望提速。
环境治理行业形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
展阶段,国家加快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
保护任务。上半年,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美丽河
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
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
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的指导意见》等重大生态环保政策,提出环境治理的目
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和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加快生态文明
建设。根据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等,经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参与统计调
查的污水处理企业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3亿吨/日,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计处理能力
达2.0亿吨/日;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4.7亿吨,综合利用量为26.5亿吨
,处置量为7.8亿吨;全国申报产生约1.3亿吨危险废物,利用量为0.8亿吨;城市
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6亿吨,无害化处理量为2.6亿吨,环境治理产业规模巨大、空
间广阔。展望下半年,国家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随着
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政策和具体方案的落实落地,环境治理的细分领域以
及相关短板将逐步补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监测等市场将不断发力,领域
专精、工程建设和污染处置等能力将持续提升。公司将聚焦“研发+工程+运营”的
发展模式,拓展工业污染物治理、生态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工程和运营机
会,打造从“重建设”到“重运营”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环境治理行业综合型的
承包商和运营商。
基础设施行业形势。上半年,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并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重大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政策导向与资金支
持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国内需求扩大,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
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
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
工程项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6%,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显著,基础
设施行业工程建设市场广阔,呈现出“传统基建提质、新基建扩容、民生短板补齐
、区域协同深化”的总体特征,投资结构从“量”向“质”转变。展望下半年,结
合政府投资、技术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取向持续拓宽向
好,工程建设市场前景广阔。另外,化工行业重大项目正在实施产业集聚化、园区
化发展,园区化已经成为化工行业规范发展的主要模式。公司将把握基础设施领域
的发展机遇,以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为基础,拓展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尤其是化工
园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开展智慧化园区建设,有效拓展公司业务领域。
(二)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化工、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等工程业务,环境设
施运营及高端化学品生产等实业业务。
公司工程业务主要系为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咨询、设计、施工、总承包及运营
等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公司实业业务主要系开展污水处理、固(危)废
处置等环保设施运营和乙二醇、可降解材料、石墨烯、碳酸二甲酯等高端化学品生
产。
(三)主要业务用途及经营模式
1、工程业务
工程业务存在一定的资质和资格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
的规定,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
内开展业务。
公司拥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证书,可承接我
国全部21个行业的所有工程设计业务,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
承包以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同时,公司拥有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
承包壹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市政
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石化、化工、医药业务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城
乡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工程监理、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压力容器设计、压力
管道设计、工业管道安装)等多项业务资质证书。
(1)工程业务产品及用途
——工程咨询:是指受项目业主委托,运用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
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为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的咨询活动。公司主要提供前
期立项阶段咨询服务,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
——工程设计:是指受项目业主委托,根据工艺软件包及相关技术数据,对工程项
目的建设提供设计文件、图纸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过程。工程设计既是对建设
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体现工程建设意图的重要过程,又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
点阶段。
——工程施工:是指受项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商等委托,根据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
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活动。
——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是指受项目业主委托,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
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并按照合同约定
,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工程总承包业务可分为EPC/交钥匙总承包
、EPCM、DB、EP、PC等方式;公司较多采用的是工程总承包即EPC模式。在环境治
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政府控制的工业建设项目上,存在BOT、BT等模式。
(2)工程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从事的咨询设计、总承包等业务主要系根据与项目业主签订的经营合同而开展
,属于订单式生产方式,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国际和行业标准规范以及项目业
主要求完成经营合同约定的全部任务。经营合同具体约定工作内容、工程工期、质
量标准、价款及支付、双方责任等事项。合同价款以固定总价模式为主,由项目业
主按合同约定的预付款、工程(设计)进度款、质量保证金等进行支付。近年来,
公司持续创新经营模式,坚持“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的原则,不断探索提供“投
资+EPC+运营”的综合经营模式。
根据工程业务的开展要求,公司设置工艺、工程、电控、设备、土建、环境市政工
程、技术经济七大设计专业部室和市场营销、项目管理、项目控制、安全质量、采
购管理、施工管理、技术研发、信息及文控等职能机构,涵盖了工程咨询、设计、
采购、施工、总承包、运营以及技术研发等业务的全过程。公司实施项目经理责任
制,作为对工程项目执行、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项目经理由法定代表人任命
,并依据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全面履行项目管理职责;公司与项目经理签订目标责
任书,明确应达到的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目标,以及项目经理部与各专
业部室、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权限等划分。公司各专业部室、职能部门、项目经
理部以《工作手册》为统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完整健
全的工程业务体系。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依法将总承包工程中
的部分工作,如施工安装、设备制造等,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
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公司负责。公司形成完善的分包管理体系,保障施工分包
、设备采购等工作符合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展的要求。公司利用施工总承包资质,拓
展相关施工业务,目前施工业务主要依托公司所承接的EPC等项目,相对集中在基
础设施领域和化工工程项目的土建业务方面。
在工程业务构成中,相对于工程咨询设计,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体量大、在营业
收入中占比高。多年来,工程总承包已稳定地成为公司工程合同的主要构成和营业
收入的主要来源。
2、实业业务
近年来,公司坚持“实业化”战略引领,有效拓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领
域的实业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业业务主要包括环保设施运营、高端化学品生产
等,并已成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环保设施运营
公司采取控股、参股方式投资建设了13个环保运营类项目公司,已有8个项目公司
竣工投入运营,形成了一定的运营规模并实现运营收益,以多元化经营格局增强企
业抗风险能力。
公司环保设施运营等实业相对集中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领域,主要开展市政污
水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固(危)废处置、供排水一体化、景观园林、河道整
治、垃圾发电等运营业务。运营模式可分为投资+运营、EPC+运营等,环保设施运
营项目一般采取使用者付费机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环保项
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推进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政策环境下,该类项目可
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高端化学品生产
公司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重点产业发展短板,探索“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开
发模式,开展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生产业务,并推进技术支撑、工程优化和产业
提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以控股、参股方式投资建设了5个高端化学品生
产项目。
PBAT等可降解材料产品生产
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可自然降解的材料,在环保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被认为是“
白色污染的有效解决途径”。
A、公司控股的东华天业PBAT项目:该项目产能为6万吨/年PBAT、4万吨/年PBT,可
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PBAT、PBT产能,为东华天业的生产运营和利润增长等创
造条件。报告期内,东华天业持续优化产品性能与下游应用,全生物降解防尘网、
全生物降解地膜已在多个区域进行应用示范,并推出生物降解手套、编织袋、纸淋
膜、捆扎绳等差异化产品。
B、公司参股的曙光绿华PBAT项目:该项目产能为10万吨/年BDO联产12万吨PBAT,
目前已一次投料试生产成功。
C、公司大力拓展可降解材料产业链,开发聚乳酸(PLA)等生产工艺。
乙二醇产品生产
公司控股的内蒙新材乙二醇项目:该项目产能为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以产自内
蒙古当地的褐煤为原料,采用干粉煤气化工艺生产合成气,经净化分离后得到H2和
CO,再经草酸二甲酯生产乙二醇,主产品为乙二醇,副产品为硫磺、馏分油、硫铵
等。目前,内蒙新材处于试生产阶段,并与榆林化学签订《产品销售合同》,约定
榆林化学销售内蒙新材生产的乙二醇及副产品。后期,内蒙新材将实施系列产业提
升和改造,向产业链下游高端化学品延伸,形成“一头多尾”的产品布局,以提升
项目市场竞争力。
石墨烯产品生产
公司全资的安徽新材石墨烯项目:该项目产能为年产200吨石墨烯粉体配套4000吨
石墨烯功能浆料。在项目实施初期,项目产品主要用于石墨烯高性能涂料、石墨烯
散热材料、石墨烯电池材料、石墨烯复合金属等领域,重点聚焦“石墨烯-浆料-涂
料”产业链条。进入稳定运营期后,将以下游产业技术迭代发展在石墨烯等高端材
料的需求为导向,专注于石墨烯的制备技术、性能优化及应用拓展,形成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原创技术研究平台。同时以技术合作为纽带,与下
游需求企业实现深度绑定,着力孵化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潜力的石墨烯下游应
用项目,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石墨烯产业链“链长”企业。目前
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碳酸二甲酯(DMC)产品生产
公司参股的榆东科技DMC项目:该项目规划为50万吨/年DMC,一期产能为10万吨/年
DMC。主要生产高纯级DMC,可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电路板蚀刻等领域。公司
作为总承包商,承担该项目的工程建设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竣工投产。
(3)实业业务经营模式
根据相关方要求和项目运营需要,公司一般采取控股或参股方式,投资设立具有独
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实施项目运营工作。项目公司作为独立的运营实体,具体负
责开展该投资项目的报批、融资、建设和运营等业务。
公司发展规划部负责开展投资机会研究、尽职调查、可行性论证和办理相关审批程
序等工作,战新产业管理部、企业管理部系被投资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审计部等
职能部门根据《投资管理规定》等规定履行相应管理职责。公司建立完备的投资项
目管控制度,涵盖从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公司设立、管理人员委派、“三重一大”
事项报备到运营业绩考核等全过程,有效实施对项目公司的管控。
(四)市场地位分析
公司源自于原化工部所属大型设计单位,拥有60多年发展历史,是国内工程勘察设
计行业较早改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工程公司,连年进入中国勘察设计百强和工程总
承包百强行列。近年来,公司推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公司,技术创
新、市场开拓、工程执行等能力逐年攀升,工程订单、营业收入、经营业绩等指标
稳步提升。
1、具备完整齐全的资质体系。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可以承揽煤炭、
化工石化医药、电力、市政、建筑等全部21个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项目管理
、总承包及技术与管理业务。目前,国内拥有该项综合甲级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
业仅有90多家,约占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的0.3%。公司还拥有多个行业的工程咨询单
位甲级资信、城乡规划编制甲级、施工总承包壹级等资质、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管
道设计、工业管道安装(GC1)等多项业务资质以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
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证书,完备齐全的资质体系,为公司主营业务的
提升和跨领域、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布局相关多元的业务体系。公司业已形成“工程+实业”的发展格局,工程业务
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业务领域涵盖化学工程、
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并推动绿色能化、钢化联产、盐湖提锂等化工耦
合发展,可提供咨询设计、EPC总承包以及技术开发、投资融资、项目管理、采购
与设备成套、施工建设、开车服务、生产运营等全过程工程服务。公司实业业务已
构建以乙二醇、可降解材料、石墨烯等高端化学品、先进材料生产和污水处理、固
(危)废处置等环保设施运营为先导的发展格局。公司依托多元化的业务体系和较
为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发挥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可有效提升公司抗风险能
力,保障公司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和长期稳定的盈利。
3、占据细分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累计完成化工、石油化工、环境治理、基础设
施、热电等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大中型工程项目2000多项,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设计奖、总承包金钥匙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00多
项,完成国家重大科研攻关课题、技术开发项目300多项。公司在新型煤气化、生
物质气化、合成气制乙二醇、碳酸锂、磷酸铁、绿氢绿氨绿甲醇、可降解塑料、有
机硅、醋酸乙烯、碳酸二甲酯(DMC)、合成气直接制烯烃(FTO)、甲醇制烯烃(
FMTP)、甲醇制芳烃(FMTA)、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煤制合成氨、煤制低碳醇
、费托合成油(蜡)、新型聚酯类、氯化法钛白、甲乙酮、三聚氰胺、液化天然气
(LNG)、蓄能储热以及工业废水处理零排放技术、固(危)废处置、土壤修复等
众多的细分产品技术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较强的市场竞争
力。尤其是在乙二醇产品领域,公司以设计、总承包等方式承建的乙二醇装置产能
累计达1000万吨/年以上,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可降解材
料产品领域,公司承接了多个PBAT、PBS、PPC、PHA、PLA以及BDO等可降解材料总
承包、设计、咨询项目,初步形成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的业绩优势。在“锂”电市
场,公司承接了国内外多个碳酸锂、磷酸铁、六氟磷酸锂以及电池级电解液等总承
包、设计及运营项目,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环境治理方面,公司是国内最
早涉足环保治理的企业之一,在污水处理、流域治理、固(危)废处置、土壤修复
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尤其在煤化工废水处理及“零排放”领域具备绝对
的领先优势。在绿色能化方面,公司锚定“新能源+绿色化工”耦合业务,承揽多
个电解水制氢、氢能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回收等项目,并多次成功举办高端论坛会
议,稳步提升公司品牌和行业影响力。
4、打造守正创新的东华品牌。公司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安徽省优秀建筑业企业”“安徽省环保产业优秀企
业”,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设计奖、总承包金钥
匙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00多项。践行“交付价值、精彩人生”的企业使命,公司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技术集成、工程承包、投资运营三大定位
,纵向推进“差异化、实业化、国际化”战略举措,横向布局“新材料、新能源、
新环保”产业领域,以科技研发带动工程和实业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之路,致力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依托优良的工程业绩、深厚的管理积淀
、丰富的技术储备和高效的人才队伍,公司在工程领域、环保运营等方面均形成了
东华品牌,综合实力得到社会认同。
(五)半年度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集团公司“135”发展战略和“123456”工作思路为指引,
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紧扣“三张计划表”和“九个专项行
动方案”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市场拓展、研发创新、生产运营和管理提升,获得第
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
殊荣。具体如下:
1、市场营销工作
2025年1-6月份,公司累计签约工程合同额77.81亿元(含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不含
已中标未签约项目),同比增长23.78%,其中:签约工程总承包合同计75.80亿元
,同比增长22.61%;签约咨询、设计合同计2.01亿元,同比增长93.27%。签约国内
项目合同计42.32亿元,占合同签约总额的54.39%;签约国外项目合同计35.49亿元
,占合同签约总额的45.61%。公司工程项目主要涉及煤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
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其中:签约化工类项目合同计67.61亿元,占合
同签约总额的86.89%;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非化类项目计10.20亿元,占合同签
约总额的13.11%。总体上看,在国内市场,公司紧抓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技术革
新和动能转换等契机,推进形成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赢局面;通过
构建“5+1+2”营销布局,推动技术和营销紧密结合,深度践行“T+EPC”模式,全
过程经营成效显著。在境外市场,公司搭建“四区域一小组”的海外市场营销架构
,立足“市场差异化”“产品差异化”两个核心维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性,实施
精准营销,全球化战略进程加速。
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国内市场:全过程经营成效显著
优化经营架构和营销机制。构建“5+1+2”的营销布局,主要包括煤化工、化工材
料、锂钾和气体、绿色能化及工业环保“五大市场领域”,以及“一个新疆办事处
”、安徽工程和贵州东华“两个子分公司”,推动技术和营销紧密结合。加强业务
整体统筹协调,定期对市场领域及行业现状开展研讨,明确经营目标、发展路径和
实施举措;对重点项目编制专项营销策划方案和挂图作战计划,对跨领域项目启用
内部联合经营机制,健全一体化管控的经营管理体制。
聚焦技术引领和“T+EPC”。公司开拓大型项目总体设计业务,签约延长榆能煤制
清洁燃料总体设计合同,进一步丰富在煤化工领域的工程业绩。推广高端新材料技
术,承接营口建发精制磷酸及磷酸铁前驱体、安徽碳鑫醇基高质新材料等业务,进
一步巩固在新材料领域的市场份额。拓展新能源领域,承揽松原天楹风光储氢氨醇
、辽宁华电调兵山风电制氢耦合绿色甲醇、连云港赣榆绿色甲醇、阳光新能源大安
生物质绿色甲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品牌。依托环保技术优势
,承担中海壳牌惠州乙烯污水、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污水等大型化工污水处
理项目,进一步巩固在工业污水领域的优势地位。
国际市场:全球化战略进程加速
公司坚持“走出去”干经营,整合搭建“四区域一小组”的海外市场营销架构,即
拉美区域、中东区域、非洲区域、东南亚区域及中亚小组。保持与属地政府、大使
馆等密切沟通,定期开展互访、技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施“差异
化”策略,持续深耕重点国别重点项目,在东南亚区域、非洲区域、中亚地区、南
美地区等国别“因地制宜”开拓业务,集中优势资源细化经营。公司制定专项人才
梯队建设计划,培育、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提升海外市场开拓和项目执行能力。
先后签约印尼合成氨尿素、泰国钾肥、巴西合成氨等总承包、设计和咨询合同,并
深度跟踪多个重点项目。
2、生产管理工作
公司以工程项目精益管理提升行动方案为引领,以“质量至上铸精品,创新驱动提
效能,精益管理创辉煌”为抓手,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效能。发布《一体化管控、穿
透式监管专项行动方案》,构建起跨部门、跨层级、横向协同联动、纵向穿透贯通
的集约化管控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全级次、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治理闭环,
实现管理的最优解和效能的最大化。实施项目生产调度会-部门生产准备会-公司生
产运营会“三会联动”的管理体系,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促进部门交流沟通,
提高项目整体策划和全过程管理能力。发挥责任成本的刚性约束作用,签订项目结
算责任书,明确结算责任目标,按月动态实施监控,强化项目成本管控,提升项目
盈利能力。推进国际项目执行专项行动,优化国际报价项目管理指导手册、国际项
目模型审查流程、境外项目标准清单等文件,发布国际项目管理月报、风险季度报
告,强化对项目的过程管控,有效提升执行质效。截至目前,公司未发生损失及以
上安全生产事故,实现约1050万安全人工时。报告期内,公司(含子分公司)正在
执行的总承包项目达45个,其中海外项目4个。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彰显了公司技术水平和工程实力,提升了公司工程业绩和业务品牌。
3、技术研发工作
公司聚焦石墨烯、可降解材料、零排放等8个重点方向开展研发工作,持续优化研
发路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精准考核,为“T+产业”和“T+EPC”发展模式
提供硬核技术支撑。
研发平台建设持续加强。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申请专利30件,授权专利16件
,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件;编制发布国家标准2项。中科大联合创新实验室的7项合
作课题、一室一中心的50余项开放课题均顺利推进。“低品位、高镁锂比盐湖卤水
连续制取电池级碳酸锂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气相法石墨烯应用拓展及制备提纯优化技术开发项目,完
成上半年全部5个考核节点,累计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编团标3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碳约束下沿长江制药化工园区废水近零排放技术与示范
”项目,完成1000立方米/d示范工程建设及调试,废水回收率达98%,回用水水质
达标且显著优于新鲜水水质。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
升级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核心技术获评“国际先进”。
4、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公司聚焦人才引进与培养、组织建设与人才激励等重点工作,打造充满竞争活力的
人力资源队伍。上半年,公司升版《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员工培训与发展管理规
定》《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等制度,为组织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进干部
队伍建设,盘点本部干部队伍和重点人才队伍,选优配强分子公司领导班子,开展
分子公司组织人事考核评价和巡察监督工作。构建人才发展模型,根据现有人才框
架,充分考虑不同人才类别实际特点和发展轨迹,打造更加科学、清晰、适配的评
估和匹配模型,为人才决策和人才发展提供依据。公司打造集聚人才“强磁潮,引
进5名属地化经营人才,通过校园招聘优秀毕业生80多人。公司搭建培养人才“强
平台”,围绕发展战略、人力需求,精准开展项目管理等培训工作。
5、改革专项提升工作
公司紧扣“三张计划表”和“九个专项行动方案”工作部署,加大一体化管控和穿
透式监管力度,有效推动管理提升。
“三张工作计划表”扎实落实。结合年度目标,将公司本部“三张表”按月细分至
所属企业、项目部及职能部门。将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融入总体计划表、按月细分至
业务计划表,企管部、综管部按月督导完成情况,及时预警通报。提质增效成效初
现。精准施策压降双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年度预算同比下降;穿透分析项目债
权情况,通过责任书签署、按月跟踪分析督导等方式加快项目清收;向重点子企业
委派专职财务管理人员,全方位加强对子企业的监管。一体化管控、穿透式监管专
项行动深入推进。细化管控标准,建立动态跟踪机制,每月收集汇总52项具体举措
和相关评价指标的落实情况,确保举措落实落细。按一体化原则系统性改革招采工
作,将所属项目、实业企业各类物资和服务纳入统一平台一体采买,依托数字化平
台推动招采流程再造,以数字赋能为径,实现效率与效益双提升。“十五五”规划
编制工作全面启动。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编制完成公司“十四五”
规划评估报告,采用“对标分析+产业链研究”模式,形成“十五五”规划外部环
境分析报告、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模式及业务价值创造路径研究报告。
(六)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的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或产品)和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以战略
引领和改革创新为内在驱动力,有效推进工程业务、实业运营、技术开发等各项工
作,驱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1、经营层面。公司深度践行“T+EPC”模式,在国内市场,优化调整原分区划片的
经营格局,构建“5+1+2”营销布局,即由煤化工、化工材料、锂钾和气体、绿色
能化及工业环保“五大市场领域”,以及“一个新疆办事处”、安徽工程和贵州东
华“两个子分公司”组成,以推动技术和营销紧密结合;同时明确各领域、各区域
经营目标,促进提升在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根据市场环境、业务需
求等因素动态调整营销布局,整合搭建“四区域一小组”的海外市场营销架构,即
拉美区域、中东区域、非洲区域、东南亚区域及中亚小组;立足“市场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两个核心维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性,“因地制宜”推广各类产品,
提高海外营销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2、结构层面。公司致力推进业务转型,稳步拓展实业板块,打造多元化经营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实业企业“一平稳五优化”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对5家
控股子公司实行“151”专项核算,通过技术改造、集中采购等多措并举降本增效
。公司控股的内蒙新材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已进入试运营期,力争早日实现“安
稳环长满优”运行,上半年生产乙二醇产品6.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进一
步提高实业业务收入在营收中的比重,夯实公司“工程+实业”的发展道路。东华
天业主导完成国家标准《全生物降解防尘网》的编制工作,参编的PBAT新国标《生
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GB/T32366-2025)已正式发布,
有效提升行业品牌和影响力。
3、激励层面。报告期内,公司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四个解除限售期的限
制性股票已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至此,公司2019年股权激励计划全部实施完毕,
有效授予股数为921.5万股,实际参与股权激励人数为165人。公司股权激励有效激
发员工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客观上推动了业绩稳定增长和公
司质量提升。
(七)报告期末公司各类融资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长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合计192,223.71万元,主
要系公司承接的瓮安县草塘“十二塘”景观工程(一期)PPP项目、淮南固废处置
中心项目、东华天业年产10万吨PBAT项目、内蒙新材项目建设贷款。其中:控股子
公司瓮安东华星景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取得9年期中国建设银行长期借款65,000.
00万元,利率为LPR+15bp,目前已归还本金8,000万元;2022年10月,控股子公司
安徽东华通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将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借款合同置换成
8年期中化工程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借款合同,贷款本金17,680.50万元,利率为LPR-
45bp,目前已归还本金6,449.00万元;控股子公司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取得10年期招商银行长期借款46,900.00万元,利率为LPR-90bp,目前已归还本金5
,250.00万元;2024年6月,控股子公司中化学(内蒙古)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与银
团签订230,000.00万元项目固定资产贷款合同,目前已提款82,400.00万元,已归
还本金205.50万元。
公司短期借款为37,280.78万元,系2024年12月、2025年6月安徽东华通源生态科技
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合计800万元、与中国民生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合计158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合同,目前尚未归还的本金23
80万元。2024年、2025年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化工程集团财务有限
公司签订了流动资金贷款合同,目前尚未归还的本金20,870.89万元,利息13.82万
元。2024年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流动资
金贷款合同,目前尚未归还的本金2,000.00万元。
公司及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向供应商采购商品或劳务并向其签发了信用
凭证e信,供应商通过将e信转让的形式将应收款项转让给银行,截至2025年6月,
融资金额12,016.07万元。
除以上借款外,公司无其他融资。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系国有控股的大型工程公司,属土木工程建筑业,主要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咨
询、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服务,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从业资质、技
术能力、管理水平、工程业绩、资金实力等方面。同时,公司推进实业化转型,实
业投资项目进展顺利、运营稳定。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各项要素相对保持
稳定,市场竞争水平持续提升。具体变化情况如下:
1、核心人才队伍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3名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公司现
拥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名,省级及行业设计大师9名。设计大师代表行业勘察
设计的最高技术水平,高水平的技术团队为行业技术进步、公司产业升级等提供有
力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盘点干部队伍、重点人才队伍,选拔并调整一批技术带头人、行业
带头人等技术干部,做好后备人才推荐工作,引导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
围,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和斗志。公司组织开展子分公司人事考核评价、巡察
监督,选优配强子分公司领导班子;向重点子企业委派专职财务管理人员,全方位
加强对子企业的监管。同时公司继续抓实“精准培训”管理创新工作,实施“一种
类别一种培训”的精准培训策略,搭建培养人才“强平台”。公司多渠道引进高端
人才,上半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5名属地化经营人才,夯实商务营销专业人才力量
。同时校园招聘优秀毕业生80多人,充实公司新生力量团队。
除上述情形外,公司核心管理和技术团队及组织架构未发生其他变化。
2、从业资质变化情况
工程行业具有市场准入的法定资质门槛,应该在相应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建设
活动。
报告期内,公司压力管道设计证书完成换证审核,有效期至2029年4月,可承接长
输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等特种设备的设计。公司筹备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单位
甲级资质的延续申报,确保在2025年12月底前完成延续。
报告期内,公司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咨询单位甲级资信、施工总承包资质、工
程监理、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等多项业务资质证书各项专项资质均有效运行。其中
: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有效期至2029年4月;综合甲级资质是我国工程设计资质
的最高层级,目前国内拥有该项综合甲级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仅有90多家,约
占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的0.3%,可以承接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业务,涵盖
化工、电力、市政、水利等众多领域,为公司多领域拓展工程业务以及参与国际市
场竞争提供资质保障和品牌支撑。
3、技术创新工作情况
公司持续推进中化学环保研究院、“一室一中心”、中国科大-东华科技联合创新
实验室、东华科技-福州大学联合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工作,围绕新材料、新能
源、新环保等前沿技术开展攻关,聚焦“卡脖子”“补短板”关键技术,着力打造
技术创新策源地,为“T+产业”和“T+EPC”发展模式提供硬核技术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石墨烯、PBAT品质提升及下游应用、草酸电
解制乙醛酸、DMO脱羰制DMC、低碳约束下沿长江制药化工园区废水近零排放(工业
园区废水零排放低碳技术)、医药化工园区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与原位协同
修复等国家级、集团级和公司级重点研发项目。获批2025年度集团公司“星火计划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获批西藏日喀则市科技项目1项,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6
项。新立项研发项目21项,2个项目通过验收。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30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授权专利16件,其中授权发明
专利7件。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13件,其中:PCT专利2件、发
明专利112件、实用新型专利99件;有效设计专有技术22项。
公司荣获技术类、工程类奖项32项,其中:“低品位、高镁锂比盐湖卤水连续制取
电池级碳酸锂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陕煤集团甘肃投资
有限公司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2024年安徽
省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
目一期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草酸二甲酯及乙二醇装置”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
计协会2025年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一等奖。公司《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利
用技术》《低品位、高镁锂比盐湖卤水连续制取电池级碳酸锂技术》分别荣获“两
山理念二十载中国化学在行动”优秀实践案例活动一等奖与二等奖。
4、信息化建设情况
公司在信息化领域具备坚实的资质基础,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
证单位及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单位,彰显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
管理方面的较高水准。
围绕既定战略目标与核心业务需求,公司聚焦于提升协同设计能力、项目管理效率
、施工安全水平等多维度综合要求,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从以往单一的
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成功迈向综合性的系统集成新阶段。在此过程中,通过正向
设计、数字化交付、智慧工地、智能工厂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配合,
构建起覆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体系,同时推进实业工厂的智能化运营
,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信息化动力。
上半年,公司成立智信开发组,搭建内部人工智能服务器,部署具备自然语言处理
与逻辑推理能力的AI大模型和在图像识别等领域表现优异的视觉模型,以此为依托
,同步开发智能对话系统、知识库、文档助手等实用AI工具。同时配置一台APA测
试服务器,计划开发多项APA工具以提升业务流程效率与管理精细化水平,助力公
司数字化转型。
5、工程建设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77.81亿元,同比增长23.78%,国内国外订单齐头并进,
工程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4亿元,同比增长9.29%,业务总
体规模持续扩张,主要财务指标同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建各类总承包项目达
45个,其中海外项目4个,并有多个大中型总承包项目实现中交或成功开车,按期
交付合格工程产品,业务吞吐能力、工程建设能力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化工建设企业协会“全面质量管理示范企业”、安徽省环
境保护产业协会“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优秀会员企业”以及“绿氢行业优秀设
计单位奖”等称号。公司承建的科大硅谷高新孵化一期项目获评“安徽省建筑安全
生产标准化工地”,公司工业废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团队被授予“安徽卓越工程师
团队”等。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主营业务与宏观经济形势呈正相关关系,尤其与所处行业的运行与投资状况等
关联度较大。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政策与技术、上下游客户情况、公司内部
管理及项目执行状况等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上述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管
理工作构成影响。对此,公司将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力求控制并防范化
解各类风险。
1、国内业务风险: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经济运行基础
尚需加固,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化学工程业务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
较高。化工行业呈现“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发展特征,正处于爬坡过坎、
深度调整的攻坚阶段,面临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内生增长
动力不足等问题,并面临能耗控制、绿色转型、化石能源成本上升等压力。同时,
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新增产能持续向龙头企业集中,对行业内工程公司的综合
工程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公司拓展行业工程市场将产
生影响。
对策:公司坚持全过程经营理念和高端经营战略,持续做好大客户维护、大项目营
销策划、重点产品总体性推广,实现跨领域发展和多元化经营,降低业务、产品相
对集中的风险。构建“5+1+2”营销布局,深度践行“T+EPC”商业模式创新,推进
技术和营销的紧密结合,以技术创新等举措驱动前沿市场开发及重点项目实施,强
力推动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公司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能源与化工
项目的耦合,聚焦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绿色能化、锂钾和气体、工业环保及
石墨烯材料等细分领域重点发力,积极应对政策环境变化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
革。推进实业投资、稳固基础设施等业务领域,实现跨领域发展和多元化经营,推
进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确保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2、国外业务风险:目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加速态势,产业布局与产业链
供应链重构更趋复杂,世界经济继续处于中低速增长轨道。这将对公司开拓国外市
尝执行境外工程等国外业务产生影响。这对公司未来开拓国际市尝执行境外工程项
目以及境外工程结算等国际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对策:公司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与属地政府、大使馆等加强沟通联系,
建立深度业务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互访、技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搭
建“四区域一小组”的海外市场营销架构,聚焦重点国别和重点客户,采劝一国一
策”的营销策略,扎实做好资源、市尝技术和管理四要素的分析研判,以区域、技
术、产品等差异化优势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制定专项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培育、
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提升海外市场开拓和项目执行能力。在提升“自主经营”能
力基础上,寻求优势合作伙伴,建立组团出海的合作机制,提升海外经营工作成果
。依托合规管理优势,做到事前防范、事中严控、事后复盘,切实管控境外经营风
险。结合项目资金收支计划,合理利用远期结售汇、套期保值等手段,以降低汇率
变动风险。
3、技术风险:我国经济发展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绿色、创新、集约式发展等新模式,着力提升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石化和化学工业正处于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将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
关,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补短板”“卡脖子”技术,实现化工新型材料、高
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的自主可控。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步伐的
不断加快,对公司技术研发、技术经营等工作将产生影响。
对策:公司以产业政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研究院+多基地+N平台”为依托,
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产业方向,积极申报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寻求符合国
家发展政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培育新的产品集群;持续
加强研发合作平台搭建,通过联合创新实验室形成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同时联合
内外部优质资源,与专利商、上下游友商等深化合作,补齐建强技术研发上下两端
的短板;加快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组建技术带头人(工匠)创新工作室,搭建重点
行业后备人才库,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汇聚高端科研人才,培育能够适应市尝优势
突出的技术开发能力。倡导“技术经营”理念,引导业主投资决策与公司科技成果
的结合,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4、项目风险:工程总承包收入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总承包项目多采取固
定总价,且建设周期较长,部分项目合同条件要求较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
存在进度、质量、安全、环保、成本等管控风险。施工分包、设备采购等工作状况
也将对总承包整体进度、质量等产生影响。另外,由于业主资金周转等原因,可能
存在拖欠工程进度款项,甚至缓建、停建等风险。
对策:公司深入开展工程项目精益管理提升行动,全面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和项目
全过程管控,切实提升项目执行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以数字化赋能管理提升,依
托生产运营管理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台,实现项目管理数据流的精准管理与高效运转
,形成穿透式管理模式。深入推进集中采购、阳光采购,严格供应商资质和履约管
理,并做好新行业合作供应商储备,多举措降低采购成本,保障设备材料质量和交
付进度。推进国际项目专项行动和推广行动成果,提高海外项目执行的风险防控能
力。定期开展安全、技术和管理培训,提升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风险应对能
力。加大“两金”压控力度,完善清欠工作的长效机制,必要时将采取法律等途径
进行清欠。
5、投资管理风险: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形成各类股权投资27项,其中控股股权
12项。公司坚持“实业化”战略,在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领域寻求投资并购机
会,夯实“投资运营”业务定位;同时,依托资金实力,继续实施投资拉动工程策
略,投资体量持续增大。对外投资的快速扩张可能导致投资管理不能到位、投资收
益不达预期等风险。
对策:公司制定《投资管理规定》《投资后评价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投资管理
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公司设立发展规划部、战新产业管理部、企业管理部、
审计部等部门,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对外投资闭环管理。以集团公司“135”
战略及公司实业发展规划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围绕现有投资项目实施延链补链
强链。建立项目建设风险管控清单,持续完善投资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并常态化开
展重点项目过程评价和后评价,加强投资项目过程监控,合规处置低效无效投资项
目。在所属相关企业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对所属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向重
点子企业委派专职财务管理人员,全方位加强对子企业的监管,多措并举应对对外
投资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榆东科技有| -| -| -|
|限责任公司 | | | |
|阜阳中交上航东华水环境治理| -| -| -|
|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 | |
|贵州东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5000.00| 75.90| 50714.23|
|芜湖东华六郎水务有限责任公| 1000.00| 1.00| 1381.08|
|司 | | | |
|科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 -|
|瓮安东华星景生态发展有限责| 20000.00| 1.14| 92626.94|
|任公司 | | | |
|浙江天泽大有环保能源有限公| -| -| -|
|司 | | | |
|新疆曙光绿华生物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新疆天业祥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 -|
|宿州碧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 -|
|安徽东华通源生态科技有限公| 10000.00| -790.70| 30268.88|
|司 | | | |
|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2285.55| 52528.14|
|合肥叁源工程技术服务有限责| -| -| -|
|任公司 | | | |
|南充柏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 2067.17| 38267.84|
|中化学(内蒙古)新材料有限责| 100000.00| 1076.72| 400624.53|
|任公司 | | | |
|中化学东华(安徽)新材料有限| 6000.00| 0.95| 2000.95|
|公司 | | | |
|中化学东华(安徽)工程技术有| 10000.00| 382.74| 14793.07|
|限公司 | | | |
|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 20000.00| 36.30| 101604.51|
|司 | | | |
|中化学东华(南乐)水务有限责| 5320.00| 0.00| 101.00|
|任公司 | | | |
|东至东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5162.00| 147.64| 24578.82|
|东华(西藏)低碳科技有限责任| 1500.00| 608.12| 5100.72|
|公司 | | | |
|东华科技刚果(布)有限责任公| 1.02| 0.21| 4.48|
|司 | | | |
|上海睿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