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799 华友钴业 更新日期:2025-10-27◇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镍产品 |1283699.79| 270645.35| 21.08| 34.51|
|正极材料 | 605252.50| 58841.15| 9.72| 16.27|
|贸易及其他 | 578114.12| 35069.66| 6.07| 15.54|
|镍中间品 | 554255.90| 70952.95| 12.80| 14.90|
|铜产品 | 221319.04| 62380.39| 28.19| 5.95|
|三元前驱体 | 195303.16| 35721.64| 18.29| 5.25|
|锂产品 | 155297.51| 15724.15| 10.13| 4.18|
|钴产品 | 123696.95| 39895.31| 32.25| 3.33|
|其他业务 | 2712.45| 795.17| 29.32| 0.07|
├────────────┼─────┼─────┼───┼──────┤
|境外 |2419310.89| 376703.93| 15.57| 65.04|
|境内 |1297628.07| 212526.67| 16.38| 34.89|
|其他业务 | 2712.45| 795.17| 29.32| 0.07|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料 |2874737.73| 453044.06| 15.76| 47.17|
|有色金属 |2032408.61| 542325.08| 26.68| 33.35|
|贸易及其他 |1060685.59| 11830.86| 1.12| 17.40|
|其他业务 | 126724.44| 42788.67| 33.77| 2.08|
├────────────┼─────┼─────┼───┼──────┤
|镍产品 |1426734.53| 386659.62| 27.10| 23.41|
|贸易及其他 |1094083.37| 13899.56| 1.27| 17.95|
|正极材料 | 860746.30| 67321.48| 7.82| 14.12|
|镍中间品 | 703578.05| 156026.29| 22.18| 11.54|
|三元前驱体 | 673983.16| 125414.36| 18.61| 11.06|
|铜产品 | 564281.72| 168763.71| 29.91| 9.26|
|钴产品 | 338145.06| 52559.12| 15.54| 5.55|
|锂产品 | 306279.75| 36555.87| 11.94| 5.03|
|其他业务 | 126724.44| 42788.67| 33.77| 2.08|
├────────────┼─────┼─────┼───┼──────┤
|境外 |3618018.02| 681711.47| 18.84| 59.36|
|境内 |2349813.91| 325488.54| 13.85| 38.56|
|其他业务 | 126724.44| 42788.67| 33.77| 2.08|
├────────────┼─────┼─────┼───┼──────┤
|自营 |5967831.93|1007200.01| 16.88| 97.92|
|其他业务 | 126724.44| 42788.67| 33.77| 2.08|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贸易及其他 | 572517.56| 36782.17| 6.42| 19.05|
|正极材料 | 547743.61| 47707.20| 8.71| 18.23|
|镍产品 | 540405.07| 112797.26| 20.87| 17.98|
|三元前驱体 | 331975.88| 51776.95| 15.60| 11.05|
|镍中间品 | 329278.25| 97933.58| 29.74| 10.96|
|铜产品 | 295955.69| 104970.86| 35.47| 9.85|
|钴产品 | 221819.03| 38124.25| 17.19| 7.38|
|锂产品 | 165093.51| 7634.35| 4.62| 5.49|
|其他业务 | 242.87| 96.41| 39.69| 0.01|
├────────────┼─────┼─────┼───┼──────┤
|境外 |1716536.62| 359809.67| 20.96| 57.12|
|境内 |1288251.97| 137916.95| 10.71| 42.87|
|其他业务 | 242.87| 96.41| 39.69| 0.01|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料 |4209828.15| 570015.58| 13.54| 63.49|
|有色金属 |1180001.04| 284685.72| 24.13| 17.80|
|贸易及其他 |1101335.96| 44832.26| 4.07| 16.61|
|其他业务 | 139239.60| 35993.86| 25.85| 2.10|
├────────────┼─────┼─────┼───┼──────┤
|正极材料 |1891640.67| 147485.13| 7.80| 28.53|
|贸易及其他 |1147247.56| 51025.05| 4.45| 17.30|
|三元前驱体 |1007601.67| 183964.63| 18.26| 15.20|
|镍产品 | 892101.86| 165887.08| 18.60| 13.45|
|镍中间品 | 514453.07| 157954.30| 30.70| 7.76|
|铜产品 | 488982.75| 139888.41| 28.61| 7.37|
|钴产品 | 418518.34| 36497.53| 8.72| 6.31|
|其他业务 | 139239.60| 35993.86| 25.85| 2.10|
|锂产品 | 130619.22| 16831.43| 12.89| 1.97|
├────────────┼─────┼─────┼───┼──────┤
|境外 |3716439.36| 528763.29| 14.23| 56.05|
|境内 |2774725.79| 370770.28| 13.36| 41.85|
|其他业务 | 139239.60| 35993.86| 25.85| 2.10|
├────────────┼─────┼─────┼───┼──────┤
|自营 |6491165.15| 899533.57| 13.86| 97.90|
|其他业务 | 139239.60| 35993.86| 25.85| 2.10|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是一家拥
有从镍钴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致力于发展低碳环保新能源锂
电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公司形成了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一体化协同
发展的产业格局,三大业务在公司内部构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同时公司还
在布局循环回收业务,全力打造从镍钴锂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
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着力构建海外资源、国
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致力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
(二)经营模式
1、新能源业务
新能源业务作为公司产业一体化的龙头,是拉动公司上游资源和新材料业务持续增
长的重要力量。新能源业务聚焦锂电正极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三元
正极材料和钴酸锂材料,产品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类电子等领域。
正极材料产品主要通过混料磨料、高温烧结、粉碎分解等工艺来制备。生产正极材
料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子公司内供和市场化采购。正极材料的客户为锂电池生
产商,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在销售定价方面,主要参考镍、钴、锰、锂金属的市场
价格,结合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供需情况来综合定价。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已
大批量应用于国际高端品牌汽车产业链、国际储能市场和主流消费类电子市常
2、新材料业务
新材料业务作为公司产业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是将上游镍钴锂资源转化为新能源材
料的核心环节。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和镍、钴、锂新材料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消费类电子正极材料
和合金材料等领域。三元前驱体产品主要通过合成、洗涤、干燥等工艺来制备,生
产三元前驱体所需的原材料主要自供,同时外购部分作为补充;三元前驱体的客户
主要为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商,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在销售定价方面,主要参考镍、
钴、锰金属的市场价格,结合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供需情况来综合定价。镍、钴
原料的采购计价方式按市场金属交易价格的一定折扣确定;钴产品主要采用直销模
式,在部分市场结合经销模式;镍产品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锂原料主要自供,锂产
品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在销售定价方面,公司主要参考镍、钴、锂等金属国际
、国内市场价格,结合各类市场供需情况,制订销售价格。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大
规模应用到特斯拉、大众、宝马、现代、Stellantis、通用、福特等高端电动汽车
,并与特斯拉签订了供货框架协议,进入特斯拉核心供应链。
3、资源业务
资源业务作为公司产业一体化的源头,为公司打造新能源材料行业领先地位提供了
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公司资源业务主要包括镍、钴、锂、铜等有色金属的采、选
和初加工。印尼镍钴资源开发是公司上控资源的主阵地,主要产品为粗制氢氧化镍
、高冰镍等镍中间品,镍矿料主要通过参股矿山、长期供应合作协议等方式来保障
供应,以市场化采购为补充;镍中间产品作为国内新材料业务所需原料,主要采取
与国际国内公开市场价格挂钩方式定价。非洲钴、铜资源开发是公司上控资源的先
行地,主要产品为粗制氢氧化钴和电积铜,钴铜矿料由自有矿山供应和向当地矿业
公司采购,含钴原料的采购计价方式按MB价格的一定折扣确定;铜矿原料采购定价
也主要与国际市场铜金属价格挂钩;粗制氢氧化钴主要用于国内钴新材料的制造,
电积铜产品一般销售给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主要采取与LME铜价挂钩方式定价。
锂业务主要为自有矿山的开采及选矿,主要产品为锂辉石精矿、透锂长石精矿;锂
精矿产品主要用作国内生产锂盐的原料。公司低成本、规模化、高ESG标准、稳定
可靠的资源保障为公司打造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矗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循环回收业务,子公司华友衢州、资源再生和江苏华友
分别进入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企业名单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和第四批次。公司通过回收网络体系建立、梯次利用
开发、资源化利用、废料换材料和电池维修维护再制造等商业模式创新,与宝马、
大众、丰田、LG新能源、一汽、长安、广汽、上汽、蔚来、理想等国内外主流汽车
生产企业及电池领军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为客户提供全球化、无害化且可持续的废
旧电池解决方案。
(三)行业情况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不可逆转
的发展趋势。在此大势之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据Rho Motion数据,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10万辆,同比增长28%,产业电动化转型整
体向好,但因地区发展水平、政策导向、产业结构和技术路径差异,各区域产业发
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中国凭借政策与产业链优势居于引领地位,销量
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32%;欧洲政策弹性与碳排放压力并存,市场温和复苏,销
量达到200万辆,同比增长26%;美国受补贴退坡和加征关税的双重影响,销量增速
显著放缓,同比增长6%。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锂电正极材料市场保持稳健增长,但受补贴退坡、
钴镍材料价格波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革新等因素综合影响,磷酸铁锂主导了中低
端车型市场,而高端车型对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电池需求明确,三元材料(尤其是
高镍三元)仍是当前最优选择。据ICC鑫椤资讯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三元材料
产量为45.5万吨,同比下降4.5%,中国三元材料产量为32.1万吨,同比增长7.3%。
未来,随着镍钴锂等核心金属原料价格回落趋稳,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价差
逐步缩小,加之46系列圆柱电池装车量产和固态电池逐渐进入产业化阶段,以及人
形机器人、eVTOL低空飞行器等新兴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三元材料的市场份
额有望回升。
报告期内,全球镍市场整体产能过剩局面依旧但过剩逐步减小,镍价整体呈现横盘
震荡态势。据SMM数据,2025年1-6月,全球原生镍供应约180万吨,需求约174万吨
。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基建需求的增长,以及46系列圆柱电池、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人形机器人、e-VTOL低空飞行器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将为不锈
钢、高镍三元材料、镍基合金及高端镍材需求带来新的增长点,从而有力拉动镍市
场需求增长。
报告期内,全球钴市场供需格局显著改善,钴价触底回升,MB钴价从年初9.81美金
/磅稳步攀升至报告期末的15.16美金/磅,期间涨幅近55%。供给端,刚果(金)自
2025年2月起实施为期四个月的钴出口禁令,并于6月再次延长至9月22日。根据USG
S数据,2024年全球钴矿产量29.0万吨,其中刚果(金)产量22.0万吨,全球占比7
6%,为全球第一大钴矿供应国。受供应端政策变化影响,预计2025年全球钴供应将
大幅减少。需求端,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和消费类电子电池是钴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报告期内新能源车市场继续增长,贡献稳定钴需求;消费电子市场继续回暖,据
IDC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6.0亿部,同比增长1.5%,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复苏态势
,单机钴含量较传统机型也有明显提升,带动钴酸锂需求增长,上半年,国内钴酸
锂产量为5.37万吨,同比增长27.8%;此外,受益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装备制
造领域发展,钴基高温合金、高纯钴等需求增长明显。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消
费电子领域的持续发展,5G、6G、AI、物联网、卫星通信等各类新技术的持续商业
化应用,叠加供应端收缩钴供应,钴市场有望进入新一轮量价齐升周期。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锂电产业、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所从事的
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和钴镍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所支持的新兴
产业,公司所从事的产业前景非常光明,管理层对此非常有信心。公司在保持钴行
业领先者地位的同时,迅速崛起为全球镍行业的重要力量,目前正致力于全面深化
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持续打造科技华友、绿色华友、开放
华友、责任华友、奋进华友,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
的世界一流企业,力争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行业领导者,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
展贡献力量。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竞争激烈的产业形势、国际化进程中加
剧的不确定性,公司始终锚定战略定力,贯彻稳中求进、进中求胜的工作要求,坚
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本质,落实创新驱动、市场先行、效益导
向、结构优化、保障有力的经营思路,抢抓市场机遇,拓宽发展空间,扩大开放合
作,深化管理变革,推进降本增效,实现产供销运高效运转、盈利能力稳步提高、
经营韧性持续增强,创造了历史同期最好的经营业绩,有力推动了公司高质量发展
。
上半年,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一体化优势持续释放,经营业绩创同期新高
公司充分发挥产业一体化优势,抓机遇、拓市尝增订单,着力提升质量、成本、效
益三大要素,运营质量稳步提升,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
营业收入371.9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同
期新高。今年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17.68%,超高镍9
系产品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三元正极总出口量的57%
。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万吨,因主动减少部分低盈利产品出货,优化产品结构,
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钴产品出货量2.08万吨,同比下降9.89%。镍产品出货量13.
94万吨,同比增长83.91%,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上游红土镍矿湿法冶炼
产能全面释放,持续稳产超产,为下游镍产品、钴产品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原料保
障。下游锂电材料端,聚焦战略核心客户,紧跟主流技术路径,坚持高端化、全球
化、差异化路线,积极推进新应用场景下的深度合作,大圆柱电池材料实现规模化
量产,与亿纬锂能、LGES、宁德时代、远景AESC、中创新航等领军企业达成深度合
作;固态电池材料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发,与国内头部电池企业深度合作,并
与孚能科技、卫蓝新能源、清陶、金羽等重点客户达成战略协同,在固态、半固态
电池材料研发、量产、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构筑了公司在大圆柱电池
材料和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技术进步成果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实施“支撑产业、引领未来”的科创战略,加强科研管理,完
善科创体系,持续实施“330”科研计划,加快培育和发展以创新为特征的新质生
产力,技术进步成果显著。公司上半年完成115项专利申请,获得42项专利授权,
现有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1488项,累计专利授权604项。由公司牵头制定的两项镍
钴原料标准,经国家工信部批准发布,填补了我国镍冶炼中间品领域标准体系的空
白。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高安全高比能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
得立项,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加强新产品
、新工艺研发,取得一系列成果。在资源开发领域,依托成建制的自主设计能力,
整合工艺、装备、生产及管理等技术优势,形成谱系化、工程化技术体系,支撑多
项目高质量建设和运营,有效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在有色冶金领域,聚焦电镍一
体化物质流平衡与电钴提效技术创新,工艺降本效果明显;推进多款高端镍产品开
发并实现量产,形成主流镍系产品全覆盖的多元化布局;多款4.55V高电压四氧化
三钴产品量产。在前驱体领域,强化技术领先优势与市场渗透力,50余款中高镍三
元前驱体产品全球认证领先,钠电聚阴离子实现工艺定型,富锂锰基前驱体首代定
型、二代预研并切入固态/低空/机器人供应链。在正极材料领域,持续扩宽正极材
料谱系,多款用于车用大圆柱电池、e-VTOL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的9系超高镍
三元正极已率先实现规模化出货并持续放量,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应用于终端客
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开发全路线覆盖,多款9系产
品容量达到230-235mAh/g,在客户端测试处于第一梯队;富锂锰基材料紧跟客户固
态电池技术迭代,成功开发超高容量型全固态富锂锰基,镍锰尖晶石材料进入吨级
验证阶段。
(三)全球布局持续深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进一步放大
产业一体化、经营国际化、发展生态化优势,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上游资源端,在
印尼,公司新增参股2个红土镍矿,镍钴资源储备进一步增厚。湿法项目持续领跑
,MHP出货量约12万吨,同比增长超40%。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的Pomalaa湿法项目
开工建设,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湿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波马
拉园区展开建设。在津巴布韦,通过补充勘探,Arcadia锂矿保有资源量从150万吨
碳酸锂当量增加至245万吨,品位提升至1.34%;项目生产运营指标不断优化,生产
成本持续下降;年产5万吨硫酸锂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建设完成,项
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矿冶一体化优势,进一步降低锂盐生产成本。下游锂电材料端
,印尼华能5万吨三元前驱体一期项目实现批量供货,为进入北美市场奠定基础;
匈牙利正极材料一期2.5万吨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年内建成,助力公司深度嵌入欧
洲电动汽车产业链,抢占欧洲乃至全球锂电产业链市场先机。
(四)深入推进管理变革,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公司坚持以业务为本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深入推进管理变革,进一步提高管理
能力,运营效率明显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在生产运营方面,深入推进极低成
本、极高效率、极致能效的极致制造,强化标准成本核算与月度成本动态分析,划
小核算单元、压实责任,实现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在费用管控方面,进一步加强
预算管理,立足目标管控,结合公司业务发展实际动态调整预算编制、强化费用管
理,确保预算控制目标刚性落地,实现管理费用持续下降;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对
标行业先进企业推进供应链管理变革,强化品类经营计划闭环管理、提升供应链管
理专业水平,深度挖掘并充分发挥集团规模采购优势,供应链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资金管理方面,通过加速资金周转效率、优化长短期融资结构、精准把握利率窗
口期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等多项举措,带动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较上年降低30个基
点,财务费用同比降低14.80%。此外,持续大力实施“增节降”活动,上半年推进
近300个增节降项目,通过激活基层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推动全员增收节支降耗
。
(五)全面提升ESG管理,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ESG实践,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协作,推动产业高质量、
低碳化发展。强化矿产供应链及原料供应商的尽责管理,系统性构建绿色供应链生
态,获评工信部颁发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树立绿色供应链标杆地位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建立全流程温室气体排放与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持续推进“降碳、减碳、低碳”三大工程,报告期内实现减碳约69万吨。携手联合
国全球契约组织及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中国-印尼社区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发
起津巴布韦Goromonzi社区发展项目并成功入寻2025年商业向善创新案例”,彰显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力与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标普评级提升,首次入选标普
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跻身可持续发展领先企业,蝉联《财富
》中国ESG影响力榜(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2024-2025)。
(六)落实专项行动,共享发展成果
公司积极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
案,与投资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一是聚焦主营业务,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聚焦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一体化产
业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本质,稳中求进、进中求胜
,取得了生产稳定、运营高效、发展稳舰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
现营业收入371.9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
同期新高。
二是重视现金分红,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坚
持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报告期内,公司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
红利5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达8.39亿元。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占最近3个
会计年度平均净利润的比例达到74.51%。
三是增持激励并举,切实增强投资者信心。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
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报告期内,公
司控股股东华友控股累计增持1748.44万股,对应增持金额达53,999.09万元(含交
易费用)。此外,为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提高凝聚
力,推动公司长远发展,公司实施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934.93万
股,覆盖员工1100余人,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促进各方共同关注
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利益,从而多维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四是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
露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与透明度,
通过定期报告详细披露产销、财务、研发、投资、发展战略等关键信息,强化临时
公告管理,及时传递公司重大信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全面参考。公司十分注重投
资者关系管理,已构建多元化投资者交流机制,通过组织业绩说明会、接待投资者
实地调研及线上交流、参加投资策略会、回复上证E互动投资者提问、接听投资者
热线电话等多种沟通渠道,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主动传递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构
建了良好的投资者互动生态。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有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前驱体产品、镍钴锂新材料产品及铜产品。由
于镍、钴、锂、铜金属受全球经济、供需关系、市场预期、投机炒作等众多因素影
响,镍、钴、锂、铜金属价格具有高波动性特征,进而传导引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
。报告期内,钴产品价格受政策影响自2月底大幅上涨,镍产品价格整体低位震荡
,锂产品价格小幅反弹后延续下行趋势,铜产品价格整体高位运行。价格的上涨一
定程度上会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反之,价格的下跌也会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如
果未来镍、钴、锂、铜金属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损失及经营业
绩不及预期、大幅下滑或者亏损的风险。
2、汇兑风险
公司目前业务布局高度国际化,子公司的境外经营、镍钴锂等主要原料的采购及钴
镍新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等产品的出口销售主要采用美元结算,因而生产经营
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如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下降,可能导致公司产生汇兑
损失或增加经营成本,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公司境
外子公司记账本位币多为美元,人民币汇率变动将给公司带来外币报表折算的风险
。
3、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的生产经营须遵守多项有关空气、水质、废料处理、公众健康安全的环保法律
和法规,取得相关环保许可,并接受国家以及境外投资所在地有关环保部门的检查
。近年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用于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并按
照国家以及境外投资所在地环保要求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但未来国际国内可
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更为广泛和严格的环保管制措施,公司的环保成
本和管理难度将随之增大。
4、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
公司组织研发了多种型号锂电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等系列产品,部分已经实现批
量生产、批量销售,部分已获认证通过,但仍有部分产品尚在开发认证过程中,存
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无法完成预期目标的风险。同时,新能源锂电材料技
术含量较高,技术更新升级较快,公司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机遇,实现研发、生
产、销售的率先突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认证、销售方面
不能跟上产业发展步伐,或者下游厂商选择或开发其他潜在技术路线,则有可能导
致转型升级不及预期的风险。
5、管理风险
公司业务已形成总部在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区
域布局和资源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制造三大业务板块的产业格局,跨国跨地区、
产品品种多、产业链条长的特点,增加了公司的管理难度。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
务不断拓展、产品数量不断增长、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如何建立并完善有效的经营
管理体系、投资管控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引进和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市场
人才将成为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公司经营管理体系、投资管控能力及人力资
源统筹能力不能随着公司业务的国际化扩张而相应提升,未来公司业务的发展将受
到影响,投资项目面临不达预期的风险。
6、跨国经营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公司基于行业特征,经营布局高度国际化
,在印尼、刚果(金)、津巴布韦、韩国、匈牙利等地进行了矿产资源开发、冶炼
加工、电池材料制造等项目投资,产品覆盖国内、日韩、欧美等全球市常受制于投
资地所在国以及终端市场所在国的产业政策、政治、经济、监管、法律等不确定性
因素,未来如果公司无法有效应对并化解上述风险,则有可能导致公司面临相关诉
讼以及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7、产能过剩风险
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从镍钴锂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
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一体化产业链条。随着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以及全产业链各
环节产能的逐步释放,动力电池、锂电材料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出现阶段性、结构
性叠加的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如未来行业产能持续过剩,需求增长缓慢,则有可
能导致公司面临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Veinstone Investment Limit| -| -| -|
|ed | | | |
|上海华友鑫盛金属有限公司 | -| -| -|
|上海华友锦天企业管理有限公| -| -| -|
|司 | | | |
|东方国际矿业有限公司 | -| -| -|
|乐友新能源材料(无锡)有限公| -| 10116.63| 318580.45|
|司 | | | |
|刚果东方国际矿业简易股份有| -| -| -|
|限公司 | | | |
|北京友鸿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 -| -| -|
|华勋进出口(桐乡)有限公司 | -| -| -|
|华友国际矿业(香港)有限公司| 1.00| 22273.94| 2390778.72|
|华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 -| -| -|
|司 | | | |
|华友(香港)有限公司 | 55099.20| 113048.73| 2324807.84|
|华峥进出口(桐乡)有限公司 | -| -| -|
|华望进出口(桐乡)有限公司 | -| -| -|
|华杉进出口(桐乡)有限公司 | -| -| -|
|华杉进出口(温州)有限公司 | -| -| -|
|华珂进出口(温州)有限公司 | -| -| -|
|华翎进出口(桐乡)有限公司 | -| -| -|
|华雍智远信息技术咨询(北京)| -| -| -|
|有限公司 | | | |
|华飞镍钴印尼有限公司 | 54000.00| 45844.44| 1789545.04|
|卡松波矿业简易股份有限公司| -| -| -|
|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 -|
|宁波睿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 -| -|
|广西华友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 -| -| -|
|司 | | | |
|广西华友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 -| -| -|
|司 | | | |
|广西华友新材料有限公司 | -| -| -|
|广西华友锂业有限公司 | -| -| -|
|广西巴莫科技有限公司 | -| -| -|
|广西时代锂电新材料产业发展| -| -| -|
|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广西时代锂电新能源材料投资| -| -| -|
|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 | | |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03000.00| 16408.48| 1085874.37|
|成都环投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 -| -| -|
|司 | | | |
|杭州昊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桐乡华实进出口有限公司 | -| -| -|
|桐乡华岚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 -| -| -|
|司 | | | |
|桐乡华昂贸易有限公司 | -| -| -|
|桐乡锂时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 -| -|
|(有限合伙) | | | |
|浙江力科钴镍有限公司 | -| -| -|
|浙江华友供应链有限公司 | -| -| -|
|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 -| -|
|浙江华友新材料有限公司 | -| -| -|
|ASKARI METALS LIMITED | -| -| -|
|浙江华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浙江华友浦项新能源材料有限| -| -| -|
|公司 | | | |
|浙江华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 -| -|
|AVZ MINERALS LIMITED | -| -| -|
|浙江华友进出口有限公司 | -| -| -|
|浙江华友餐业管理有限公司 | -| -| -|
|浙江友青贸易有限公司 | -| -| -|
|浙江海港平友港务有限公司 | -| -| -|
|浙江电投华友智慧能源有限公| -| -| -|
|司 | | | |
|湖南雅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
|衢州信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HUAYOU RESOURCESPTE.LTD. | 0.15| 4719.33| 72478.61|
|JOH CO.,LTD | -| -| -|
|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 | 240124.36| 44786.18| 2324151.99|
|LG-HY BCM CO., LTD | -| -| -|
|衢州安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NA CHENG LIMITED | -| -| -|
|Newstride Technology Limit| -| 52465.99| 1260462.52|
|ed | | | |
|衢州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车科| -| -| -|
|技有限公司 | | | |
|衢州智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 -| -|
|衢州杭氧华友气体有限公司 | -| -| -|
|长春综旭华友能源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PT Alam Hijau Environmenta| -| -| -|
|l Services | | | |
|PT BOSOWA MINING | -| -| -|
|PT CELEBES MINERAL INVESEM| -| -| -|
|TN | | | |
|PT. ETERNAL NICKEL INDUSTR| -| -| -|
|Y | | | |
|PT.HUA PIONEER INDONESIA | -| -| -|
|PT.HUAYUENICKEL COBALT | 26000.00| 79836.06| 1247744.20|
|PT.Indonesia Weda Bay Indu| -| -| -|
|strial Park(IWIP) | | | |
|PT. IWIP GREEN INDUSTRY | -| -| -|
|PT Merdeka Battery Materia| -| -| -|
|ls | | | |
|PT Tambang NikelPermai | -| -| -|
|PT.WANA KENCANA MINERAL | -| -| -|
|RUIYOU INVESTMENT COMPANY | -| -| -|
|LIMITED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