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联集成(688469)经营分析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688469 芯联集成 更新日期:2025-10-27◇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提供从设计服务、晶圆制造、模组封装、应用验证、可靠性测试的一站式系统
代工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集成电路行业            | 627608.29|    763.59|  0.12|       96.42|
|其他业务                |  23300.79|   5938.39| 25.49|        3.58|
├────────────┼─────┼─────┼───┼──────┤
|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代工    | 559541.81|   2664.67|  0.48|       85.96|
|模组封装                |  60163.77|  -1901.08| -3.16|        9.24|
|其他业务                |  23300.79|   5938.39| 25.49|        3.58|
|研发服务                |   7902.71|      0.00|  0.00|        1.21|
├────────────┼─────┼─────┼───┼──────┤
|内销                    | 574953.15|  -5496.53| -0.96|       88.33|
|外销                    |  52655.14|   6260.12| 11.89|        8.09|
|其他业务                |  23300.79|   5938.39| 25.49|        3.58|
├────────────┼─────┼─────┼───┼──────┤
|直销模式                | 627608.29|    763.59|  0.12|       96.42|
|其他业务                |  23300.79|   5938.39| 25.49|        3.58|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集成电路行业            | 491073.95| -40192.04| -8.18|       92.23|
|其他业务                |  41374.32|   3931.78|  9.50|        7.77|
├────────────┼─────┼─────┼───┼──────┤
|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代工    | 447222.45| -33992.13| -7.60|       83.99|
|其他业务                |  41374.32|   3931.78|  9.50|        7.77|
|封装测试                |  38931.62|  -6199.91|-15.93|        7.31|
|研发服务                |   4919.89|      0.00|  0.00|        0.92|
├────────────┼─────┼─────┼───┼──────┤
|内销                    | 435003.00| -40668.98| -9.35|       81.70|
|外销                    |  56070.95|    476.94|  0.85|       10.53|
|其他业务                |  41374.32|   3931.78|  9.50|        7.77|
├────────────┼─────┼─────┼───┼──────┤
|直销模式                | 491073.95| -40192.04| -8.18|       92.23|
|其他业务                |  41374.32|   3931.78|  9.50|        7.77|
└────────────┴─────┴─────┴───┴──────┘
【2022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晶圆代工                | 355713.38|   -312.17| -0.09|       43.57|
|功率器件                | 323195.93|   3556.86|  1.10|       39.59|
|其他业务                |  64790.95|   2454.05|  3.79|        7.94|
|MEMS                    |  32517.44|  -3869.04|-11.90|        3.98|
|封装测试                |  29295.32|  -3217.48|-10.98|        3.59|
|研发服务                |  10834.13|      0.00|  0.00|        1.33|
├────────────┼─────┼─────┼───┼──────┤
|内销                    | 356515.72|  -5470.70| -1.53|       77.40|
|其他业务                |  64790.95|   2454.05|  3.79|       14.07|
|外销                    |  39327.11|   1941.05|  4.94|        8.54|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及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驾驶渗透、数据中心与AI算力需求增长、新能源行业
回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全球半导体行业在经历周期性调整后显现复苏。新能
源汽车、人工智能(AI)、消费电子、风光储等细分领域对功率器件、模拟IC等产
品的需求保持较高增长。根据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0
9亿美元,增长11.2%。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新能源及消费电子市场,其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正随着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而持续增长。工信部数
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同比增长6.8%,其中出口集成
电路1,359亿个,同比增长19.5%。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杂形势延续,为国内半导
体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1、新能源汽车赛道需求持续增长,智能化有望加速落地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受政策拉动需求有所提升,新能源车市场延续增长态
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5月,中国汽车销量1,274.8万辆,同比
增长10.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60.8万辆,同比增长44%。乘用车方面,据统
计,2025年1-5月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881.7万辆,同比增长9.2%,其中新能源乘用
车零售销量435.6万辆,同比增长34.2%,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49.4%。与此同时
,随着智能驾驶数据资源积累,算力、大模型等AI技术的迭代升级,智能驾驶有望
从量变到质变,智能化成为当前车企的重点发力点。
功率半导体作为汽车电子的核心,是新能源汽车中成本仅次于电池的第二大核心零
部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功率半导体、模拟IC
、传感器等半导体带来广阔增量机遇。
2、消费电子需求复苏趋势延续,AI赋能开启新一轮创新周期
当前全球智能手机、PC、家电行业延续需求回暖趋势。据Canalys数据,在3C电子
领域,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约为3.05亿台,同比增长5.4%,全球PC出货
量6,270万台,同比增长9.4%。中国手机市场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约为0.65亿台,
同比增长1.2%,中国PC出货量达890万台,同比增长12%;受益于国补政策,2025年
上半年家电领域行业增长较好,2025年1-4月,中国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社会零
售总额增长23.9%。与此同时,AI端侧应用正在加速,有望给手机/PC、可穿戴等硬
件产品带来创新和新的机遇,2025年消费电子行业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或将带动消费电子领域MEMS传感器芯片、功率器件及模拟IC等
的整体增长,同时AI手机及AIPC搭载大模型带来大量计算、高能耗需求,有望带动
电源管理类芯片形成新场景下的增量需求。
3、风光储行业需求持续回暖,政策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风光储行业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行业继续增长。国
家能源局联合相关部委于报告期内密集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新能源领域政策文件,推动新能源
产业从规模扩张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为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提速发展新
阶段提供有力支撑。风电领域,2025年1-5月,中国风电装机5.7亿千瓦,同比增长
23.1%,海上风电进入建设大年;光伏领域,分布式光伏新政推动光伏“抢装”,2
025年1-5月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同比增长56.9%;储能领域,据C
ESA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51.2GWh,同比增长46%;中国企
业同步加快国际化步伐,2025年上半年获得海外储能订单/合作规模突破160GWh,
同比增长220%。
4、AI基建加速带动功率及模拟芯片需求,人形机器人打开半导体长期增长空间
AI数据中心领域,大模型及AI应用的不断涌现和迭代,使得全球算力需求呈现增长
态势,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服务器数量增加。据TrendForce预估,2025年
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约246万台,同比增长24.3%。AI算力的扩张有望持续推动高功
率、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AI服务器电源需求增长,为上游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产业
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人形机器人领域,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在商业落地层面实现里程碑
式突破,在物流、工业等多个核心场景逐步实现规模化交付。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研究院预计,至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人形机器人商
业拐点的临近,为传感器、功率半导体及模拟IC等上游核心器件注入强劲增长动能
。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芯联集成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企业。
在晶圆代工方面:功率器件领域,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同
时公司在SiC MOSFET出货量上稳居亚洲前列,是国内产业中率先突破主驱用SiC MO
SFET产品的头部企业;模拟IC领域,公司聚焦模拟IC持续开发国内独有、稀缺的高
压BCD平台,是国内在该领域布局最完整的企业之一,公司的BCD工艺技术研发已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且多个新平台已实现规模量产;MEMS领域,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
、技术最先进的MEMS晶圆代工厂。据Chip Insights数据,公司已迈入晶圆代工“
第一梯队”,跻身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榜单前十,中国大陆第四。
模组封装方面:公司的功率模块出货量位居中国市场前列。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
布的2024年功率器件(驱动)供应商装机量数据,公司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
量排行榜位列第三。目前公司SiC MOSFET芯片及模组已全面覆盖650-3300V碳化硅
工艺平台,产品关键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三)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应用于车载、工控、高端消费、AI领域的功率控制、功率驱动、
传感信号链等方面核心芯片及模组。
1、功率控制方面,公司布局了“8英寸硅基+12英寸硅基+化合物”等多条产线,产
品覆盖IGBT、MOSFET、SiC MOSFET和GaN等芯片和模组,产能覆盖中高端功率半导
体。随着12英寸硅基产线和8寸碳化硅产线不断放量,成本优势与技术先进性将进
一步凸显,推动公司在汽车、AI、高端消费、工控等领域的长期、快速增长。
2、功率IC方面,公司布局高电压、大电流和高密度三大方向,提供完整的车规级
晶圆代工服务。下一代集成更多智能数字的先进BCD工艺平台持续开发中,以满足
客户应用在音频、数字电源和协议芯片等数模混合产品的需求。同时,针对目前已
经成熟量产的0.18um BCD40V/60V/120V平台工艺持续优化,助力客户不断提升产品
性能并降低成本,满足各类驱动、电源管理、接口和AFE等产品的代工需求。BCD S
OI工艺,多个客户产品导入,应用于车载BMS AFE(电池管理系统芯片)。数模混
合的集成单芯片工艺平台BCD60V/120V BCD+eflash,满足车规G0标准,多个客户产
品验证完成并进入量产,配合新能源汽车和工业4.0的集成SoC方案,提供高可靠性
和更具成本优势的工艺方案。55纳米MCU平台(嵌入式闪存工艺)开发完成,满足
车规G1的高可靠性要求,应用于物联网MCU和安全芯片。同时具有成本优势的下一
代积极开发中。
3、传感信号链方面,多家客户已量产。公司代工的硅麦克风、激光雷达中的振镜
、压力传感等,助力新能源及智能化产业发展。其中应用于高端消费、新能源汽车
的第三代麦克风进入大批量量产,第四代双振膜麦克风设计迭代中;车载运动传感
器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消费类多轴传感器完成送样,预计下半年进入小批量试产验
证;车载激光雷达扫描镜验证完成,进入小批量试产验证。同时,MEMS麦克风芯片
已大量应用于AI语音识别,如AI眼镜等;应用于高性能语音交互的第五代麦克风正
在研发中;用于AI数据传输芯片验证迭代中,预计下半年进入小批量试产验证。
(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在晶圆代工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在横向维度上打造
覆盖设计服务、晶圆制造、模组封装、应用验证、可靠性测试环节的一站式芯片系
统代工服务体系,在纵向维度上满足包括功率器件、功率IC、MCU、模组在内的由
点到面的代工需求。
公司的"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模式整合了从设计服务、芯片制造、模组封装、应用
验证到可靠性测试全方位服务,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更为高效、灵活、可靠的整
体解决方案。公司通过深度配合客户产品开发流程、各环节协同优化,帮助客户提
升产品可靠性与性能、降低综合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与客户构筑形成长期合
作伙伴关系。
公司持续优化和提升经营策略,不断丰富和升级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司与客户
之间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增加公司与客户合作的黏性。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上半年,公司持续发挥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模式的优势,聚焦重点客户的核心需求
,抓住国产芯片导入时间窗口,同时加强研发力度,不断推出稀缺工艺技术平台,
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盈利能力稳定向好,归母净利同比减亏63.82%,首次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转正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减亏63.82%,其中二季度归
母净利润0.12亿元,首次实现单季度转正;毛利率3.54%,同比增长7.79个百分点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1.01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31.5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收入34.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93%。收入规模的快
速扩张,直接提升了公司的规模效应,摊薄产品的固定成本。同时公司全面施行成
本优化及效率提升措施,持续革新工艺流程与材料应用,降低基础工艺平台的成本
结构;深度挖掘并发挥供应链的战略协同价值,获取更具竞争力和更优质的供应服
务保障;不断优化量产产品的生产组织与作业流程,严格管控物料使用,提升整体
生产效率;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深植成本控制理念,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
成本节约氛围。
随着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的逐渐消除及平稳的资产投入,将进一步减轻产
品的成本负担,直接转化为稳定的毛利率水平,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公司
未来的财务表现和市场竞争力带来积极影响。
(二)四大应用领域同步发力,上半年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5%
2025年上半年,核心业务在战略方向上的精准发力,从产品线布局、市场覆盖、客
户关系等多个维度的系统性市场拓展,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形成了强劲的驱动力。同
时,公司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已成功导入多个消费类、绿色出行类客户项目。
公司将车载、工控、消费作为收入高增长潜力领域,同时将AI作为重要战略领域。
公司在主营收入的增长,源于公司在四大应用领域的协同推动、同步拓展与深化。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车载领域收入同比增长23%;工控领域收入同比增长35%;消费
领域收入同比增长2%。公司车载、工控、消费领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7%、19%、28
%。
同时,公司将AI服务器、数据中心、具身智能、智能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作为公司
第四大核心市场方向。上半年AI领域贡献营收1.96亿元,营收占比达6%,为公司在
新一轮市场中占据了领先的地位,为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三)“芯片系统代工”商业模式创新效果显现,模组封装业务同比增长超100%
作为半导体产业界的创新科技公司,公司“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的经营模式已获
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公司提供从设计服务、晶圆制造并延伸到模组封装、可靠性
测试和应用验证等的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服务,既能直面市场需求、敏锐感知市场
方向,又能为终端客户提供模块化的产品及服务。
报告期内,随着与终端客户的合作深度和粘性的不断加强,公司车载功率模组批量
交付,光伏、储能模块稳定大规模量产等,公司模组封装业务直接贡献营业收入同
比增长超100%。其中车规功率模块收入增长超200%。
(四)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深度布局人工智能(AI)应用领域
车载领域,公司6英寸SiC MOSFET新增项目定点超10个,新增了5家进入量产阶段的
汽车客户;国内首条8英寸SiC产线已实现批量量产,关键性能指标业界领先;汽车
业务从单器件衍生逐步提升到系统解决方案,为动力域、底盘域等五大领域提供一
站式芯片系统代工解决方案,上半年,已导入客户10余家,覆盖多个产业头部企业
,部分客户将于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AI领域,(1)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应用方向:数据传输芯片进入量产;发布了
第二代高效率数据中心专用电源管理芯片制造平台,获得关键客户导入;应用于AI
服务器和AI加速卡的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中国首个55nm BCD集成DrMO
S芯片通过客户验证。(2)具身智能及其他:大规模应用于语音交互、姿态识别、
运动捕捉、机械手抓取与操作、环境感知、导航定位等场景,AI眼镜用麦克风芯片
、机器人用激光雷达芯片实现突破。(3)智能驾驶应用方向,全面扩展MEMS代工
服务在车载方向的应用,如ADAS智能驾驶的惯导、激光雷达VCSEL、微镜芯片、压
力传感器以及智能座舱语音识别麦克风芯片等。
消费领域,新一代高性能MEMS麦克风研发平台搭建完成,已完成产品送样,填补了
国内技术空白;高端手机、可穿戴电子产品、笔电等相关技术平台实现全面扩展;
IPM平台产品完成空调和洗衣机应用产品覆盖;PIM平台代工产品逐渐进入商用空调
领域。
工控领域,开发了行业定制芯片,引领组串式光储功率市场;全新封装的工业变频
模组进入量产阶段,帮助客户提升系统可靠性和性价比,模组中采用公司自研微沟
槽场截止技术芯片;建立了完整的风光储产品系列,并完成头部客户送样定点。
(五)重组事项获注册批准,加速公司深度整合,助力碳化硅业务的快速发展
为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公司通过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实现对子公司的
全资控股,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SiC MOSFET等更高技术产品和业务的发展,强化
核心竞争力。同时进一步管控整合8英寸硅基产能,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深化公司
在芯片系统代工领域的布局。
2025年7月18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芯联集成电
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的批复》,加速推动公司深度整合的进
程,也将助力碳化硅业务的快速发展。
(六)股权激励计划高效落地,构筑长期人才竞争优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等符合预留授予条
件的354名激励对象授予2,291.6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积极进展,是公司人才战略和长期激励体系成功运行的有力证
明。不仅有效保留和激励了核心骨干力量,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公
司未来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矗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服务的商业模式
公司为客户提供从设计服务、晶圆制造、模组封装、应用验证到可靠性测试的一站
式芯片和模组的代工服务,高效整合制造端与封测端的优势,切实解决芯片代工制
造中的诸多痛点,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大幅缩短了产品从制造到封
装测试的周期,确保产品交付的准时性,也让终端客户的责任划分更加清晰,显著
降低客户的显性和隐性成本。
同时,借助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服务的模式,公司不断拓宽客户种类。除传统的设
计公司外,公司也与诸多终端主机厂和系统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实现了丰富、有
纵深的客户布局。
2、多产业核心芯片及模组的业务生态布局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从功率、MEMS、BCD、MCU四大主要技术方向出发,持续研发应
用于AI、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高端消费领域所需要产品上的先进工艺及技术,
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等系统方案。
公司不断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持续开发产品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平台并加大应用推广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AI新兴应用领域的研发和工艺平台的开发,开发应用于AI服
务器电源、数据中心、机器人等相关产品,并已获得重大突破。
同时,在模组方面,公司产品系列完整,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智能
电网及其他变频领域,和国内外先进终端紧密结合,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终端
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行业技术的迭代更新,公司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产品种类快速拓
展,业务生态模式也更加灵活。
3、技术研发水平业内领先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的路线,重视研发体系建设,在“市场+技术”双轮驱动的发展
战略下,持续研发先进的工艺及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等系统代
工方案。
公司汇聚了一支技术实力深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其中团队核心成员均是在行
业内深耕数十年的资深研发技术人员,其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公司带来了源源
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成为了公司持续进步和行业领先的重要保证。
公司持续保持高额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全力促进成果转化。报告期内
,公司研发投入9.64亿元,占营业收入27.59%。
4、全生命周期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及多元化的供应链建设
公司制定并实施了符合车规级标准的供应商管理准入体系,构建了供应商绩效评估
体系,从而在整个供应商生命周期内,包括质量改进、市场份额分配、以及升降级
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的供应商管理。
公司秉持对供应链多元化和国内外双循环机制构建的高度重视,已在关键业务领域
与国内外主流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策略调整,
确保公司能够长期稳健发展。公司通过不断推进直接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多元化项
目,其多元化比例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通过与核心战略供应商的深度协作
,公司获得了高优先级的服务和具有成本竞争力的长期合作方案,为公司的持续发
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5、拥有数字化、车规级智慧工厂
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提供车规级芯片代工的企业之一。车规级芯片面临着复杂的使
用环境和应用工况,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外部环境兼容性、使用寿命等方面
的要求相比工业级和消费级芯片更为严格。因此,车规级芯片制造门槛高,产业化
周期长,极其考验代工厂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公司的车规级智慧工厂
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以及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司已攻克各种可靠性、安全性的技术难题,建立了从研发到大规模量产的全流程
车规级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汽车质量管
理体系)等一系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体系
)体系认证。公司的车规级工厂遵循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引入AI辅助缺陷
判断等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质量水平,预防潜在的质量风险。通
过深化全流程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具有卓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获得更多客户
定点。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确立了功率、MEMS、BCD、MCU四大主要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风光储,电
网和水利工程、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高端消费领域所需要的产品上,持续研发
先进的工艺及技术。
公司产品方向主要包括IGBT、MOSFET、SiC MOSFET、BCD为主的功率半导体,MEMS
为主的传感信号链,以及功率相关的模组封装等。公司坚持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
道路,以追求极致产品性能为目标。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不断进行技术迭代,
在功率、MEMS、BCD、MCU四大主要技术方向持续取得重大突破,市场应用领域不断
拓展。
(1)车载应用方面:
功率器件领域,先进SiC芯片及模块规模量产,工艺平台实现了650V到3300V系列的
全面布局,掌握核心先进制造工艺,产品关键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范围获
得国内外主流车厂和Tier1的定点,国内首条8英寸SiC产线已量产;新一代IGBT产
品,关键性能指标业界领先,良好的性价比助推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车载模拟IC领域,已推出多个国内领先、全球先进的技术平台,填补了国内高压大
功率数字模拟混合信号集成IC的空白;高边智能开关芯片制造平台在客户端完成产
品验证,同时正在开发下一代;高压BCD SOI集成方案工艺平台获得重要车企定点
。
(2)AI方面
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应用方向:AI服务器电源用的功率器件以及数据传输芯片已
进入小规模试产;应用于AI服务器和AI加速卡的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
中国首个55nm BCD集成DrMOS芯片通过客户验证,可实现更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
满足大电流开关;发布了第二代高效率数据中心专用电源管理芯片制造平台,获得
关键客户导入。
具身智能及其他:大规模应用于语音交互、姿态识别、运动捕捉、机械手抓取与操
作、环境感知、导航定位等广泛场景,AI眼镜用麦克风芯片、机器人用激光雷达芯
片实现突破。
智能驾驶应用方向,全面扩展MEMS代工服务在车载方向的应用,如ADAS智能驾驶的
惯导、激光雷达VCSEL、微镜芯片、压力传感器以及智能座舱语音识别麦克风芯片
等。
(3)高端消费方面:
手机以及可穿戴应用方向:公司传感器和锂电池保护芯片产品已经占据市场和技术
领先位置,推出了高性能麦克风平台和新一代锂电池保护芯片平台;同时推出应用
于消费领域的低压40V BCD以及数模混合技术平台,实现规模量产,产品进入多个
手机终端应用。
家电应用领域:公司推出智能功率模块(IPM)、PIM功率模组、各类单管等全系列
空冰洗厨系统解决方案,已成功在家电客户大批量供货;公司提前布局SiC和GaN等
第三代半导体在家电领域应用,为客户定制能效升级应对方案;通过持续技术升级
和产品迭代,公司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4)工控应用方面:
公司面向大功率光伏和储能电站市场,已率先推出新一代使用高压碳化硅芯片的三
电平功率模块,引领行业方向。
面向风电等大功率高可靠性的应用,推出新一代高结温,高压,高可靠性先进产品
,与主要风电客户陆续展开合作。
面向传统工业变频市场,不断加大工业变频功率产品系列市场推广力度,推出使用
最新一代IGBT芯片的全新封装产品,新型工业变频模块系列进入量产试产。
高压输配电和高压SVG方面,4500V IGBT成功挂网应用,实现量产,支持配合水利
工程等大基建项目的输配电和SVG的配套建设。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上述项目为公司截至报告期末的主要在研项目。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8%,其中主营业务
收入增幅24.93%,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减亏63.82
%,其中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12亿元,首次实现单季度转正;毛利率3.54%,较上年
同期增加7.79个百分点;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1.01亿元。
五、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晶圆代工行业系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由于公司建设发展期的
大额资产投入,公司整体仍处于折旧压力高位。目前公司尚处于规模扩张初期,规
模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产品结构也尚未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公司尚未盈利。公司将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改善盈利能力。同时,不断提升技术
开发和生产管理效率。在经营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的市场渗透率、合作伙伴
的多样性、团队的技术水平等都在稳步提升,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构筑了坚实的
基矗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因市场需求的增长及公司产能的不断攀升,公司产品产出和销售量均逐年提升。但
是,如在后续的扩产过程中,出现宏观环境恶化、行业周期导致下游需求不足,亦
或公司未能按计划推动客户验证及客户开发进度,可能导致公司未来收入出现下滑
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风险
半导体产业技术及产品迭代速度较快。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识别并快速
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开发出符合客户要求且具有较好成本效益的产品。为保证
公司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及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与
人力资源。
由于半导体行业的特殊性,公司未来仍然面临着产品迭代速度过快、研发周期长、
资金投入大的风险,如果公司的技术与工艺未能跟上竞争对手,新技术、新工艺的
升级受阻,下游客户的需求发生难以预期的变化,可能导致公司产品被赶超或替代
,前期的各项成本投入无法收回,进而在新产品领域难以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
2、公司规模扩张与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带来的管理风险
关键技术人员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矗随着半
导体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竞争不断加剧,若公司不能提供更
好的发展平台、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及良好的研发条件,仍存在关键技术人员流
失的风险。
公司资产规模、业务规模和员工数量均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各项业务将会进一步
快速扩张。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会使得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趋于复杂化,对
公司的管理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公司规模扩张带来的
管理问题,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
(四)经营风险
1、行业周期风险
半导体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征,与宏观经济整体发展亦密切相关。如果宏观经
济波动较大或长期处于低谷,半导体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将随之受到影响;下游市场
的波动和低迷亦会导致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半导体行业公司的盈利
能力。如果由于国际关系等因素引致下游市场整体波动,亦或由于中国半导体行业
出现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的情况进而导致产能供应在景气度较低时超过市场需求,
将对包括公司在内的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2、主要原材料市场集中风险
公司生产依赖于多种原材料,包括各种硅片、光刻胶、化学品、气体、靶材、引线
框等等。原材料的及时供应是保证公司稳定生产的必要条件。公司的一些重要基础
原材料如大尺寸硅片、光刻胶等上游行业呈现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格局,使公司在采
购该等原材料时供应商集中度也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
,原材料供应可能会出现延迟交货、限制供应或提高价格的情况。如果公司出现不
能及时获得足够原材料供应的状况,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可能会受到影响。
3、知识产权风险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公司的知识产权优势是取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素之一。公司的专有技术、商业机密、专利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存在被盗用或不
当使用的风险,也不排除现有知识产权被监管机构宣告无效或撤销,以及和竞争对
手产生其他知识产权纠纷,这些情况都会对公司的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不同国别、不同的法律体系对知识产权的权利范围的
解释和认定存在差异,若未能深刻理解往往会引发争议甚至诉讼,从而影响国际化
业务的开展。
(五)财务风险
1、信用风险
公司仅与经认可的、信誉良好的第三方进行交易,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均为国内外头
部公司,规模较大,信用水平较高。但由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与公司交易的第三
方众多,未来如果部分客户或者供应商的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面临应收
账款回款或采购交付的信用风险。
2、汇率波动风险
人民币与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汇率存在波动,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利率、通货膨胀
等均会对汇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公司的销售、采购等环节均存在以外币计价的情形
,但公司难以预测市尝外汇政策等因素对汇率产生的影响程度,因此,人民币汇率
的波动可能对公司的流动性和现金流造成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内半导体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半导体行业呈现快速扩张的趋势。
但由于国内行业整体发展历程较短,市场需求仍在平衡中,国内半导体行业的生态
管理仍需持续推进。目前,半导体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
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若未来相关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产业政策、出口政策等对公司产品及业务造成限制,则公司盈利能力及持续发展将
受到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行业景气度、国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半导体行业存在一
定的周期性。由于半导体行业受下游及终端应用市场需求波动的周期性影响,如未
来宏观经济疲软,终端应用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增量需求下滑,客户将会减少产品的
采购,行业将面临一定的波动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上海琏宸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      20001.00|           -|           -|
|有限合伙)                 |              |            |            |
|上海芯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上海芯联启辰私募投资基金合|             -|           -|           -|
|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上海芯联实业有限公司      |       1000.00|     -389.03|    59320.79|
|中鑫芯联股权投资基金(绍兴)|             -|           -|           -|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华芯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青 |             -|           -|           -|
|岛)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吉光半导体(绍兴)有限公司  |     120000.00|   -26116.25|   267081.41|
|工融金投一号(绍兴)股权投资|             -|           -|           -|
|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广东横琴芯启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0|     -176.79|     3335.38|
|广东横琴芯联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0|    -1094.60|    61536.39|
|建源芯联(绍兴)股权投资基金|             -|           -|           -|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绍兴交汇先锋集成电路股权投|             -|           -|           -|
|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绍兴芯联置业有限公司      |       1000.00|     -117.32|    47747.11|
|绍兴鑫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       1000.00|      242.38|    29025.49|
|芜湖信石信芯股权投资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芯联先进集成电路制造(绍兴)|       1000.00|           -|           -|
|有限公司                  |              |            |            |
|芯联先锋集成电路制造(绍兴)|    1167082.00|   -58352.18|  1365573.02|
|有限公司                  |              |            |            |
|芯联动力科技(绍兴)有限公司|      67820.23|   -17371.84|   210364.01|
|芯联私募基金管理(杭州)合伙|             -|           -|           -|
|企业(有限合伙)            |              |            |            |
|芯联股权投资(杭州)有限公司|     180000.00|     3797.73|    93286.18|
|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     300000.00|   -46844.13|   768916.54|
|有限公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