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300207)融资融券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300207 欣旺达 更新日期:2025-10-27◇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10-|187979.2|17890.15|14078.49|   68.55|    5.85|    2.36|
|   23   |       8|        |        |        |        |        |
├────┼────┼────┼────┼────┼────┼────┤
|2025-10-|184167.6| 6945.29|10636.73|   65.06|    4.24|    4.32|
|   22   |       2|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10-24】
本周有新品固态电池发布 政策支持力度仍大【SMM分析】 
【出处】上海有色金属网

  【SMM分析:本周有新品固态电池发布政策支持力度仍大】固态电池年度大考结果将推迟至2025年底,进展不及预期。本周,固态电池行业仍旧活跃,工信部提出固态电池建议,欣旺达“欣.碧霄”聚合物固态电芯发布。

【2025-10-24】
欣旺达滕州“储能+回收”两大项目正式竣工 
【出处】欣旺达官微

  10月24日,欣旺达滕州储能工厂及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竣工仪式举行。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广部,欣旺达创始人王明旺携公司高管团队出席仪式,共同见证两大新能源项目顺利落成。欣旺达动力副总裁叶智林主持竣工仪式。
  深圳市欣旺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章溢与深圳市欣旺达再生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松鑫首先对项目进行介绍,指出滕州项目作为欣旺达全国战略布局的核心支点,将全面贯彻“绿色、智能、高效”发展理念,在储能端采用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打造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在回收端通过创新工艺实现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
  王明旺(下图右)强调,滕州项目是欣旺达在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公司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协同效应,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王广部书记(下图左)表示,欣旺达滕州项目是区域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的关键抓手,希望欣旺达以此次竣工为起点,加快产能释放与技术创新,与滕州携手打造全国新能源循环经济示范标杆。
  滕州储能工厂项目由深圳市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配备1条PACK自动化生产线和1条储能集装箱线。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智能化锂电池制造设备和自动化产线集成技术,应用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高度的智能化与柔性化制造能力,可兼容行业领先的314Ah、588Ah、684Ah等多种规格电芯的储能电池产品生产需求。
  滕州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由深圳市欣旺达再生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通过回收利用废旧锂电池、电芯和极片材料,高效产出电池黑粉和再制造电池产品。项目搭建全自动化、高智能化的生产线,通过“拆解、热解、破碎、电池再制造”等工艺流程,构建“材料-电芯-系统-应用-回收”完整闭环,填补了鲁南地区锂电池规模化回收利用的空白。
  此次两大项目竣工,其意义远超项目本身。它不仅开创了“制造+回收”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更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闭环构建,将显著增强滕州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区域竞争力,为全国新能源产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路径。
  滕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晏辰、政协主席薛登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庆东等共同出席活动。

【2025-10-24】
从“欣·碧霄”400Wh/kg聚合物固态电芯看欣旺达固态电池行业布局【SMM分析】 
【出处】上海有色金属网

  【SMM分析:从“欣.碧霄”400Wh/kg聚合物固态电芯看欣旺达固态电池行业布局】欣旺达于2025年10月23日在枣庄新能源电池大会上发布重大技术突破: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欣.碧霄”聚合物固态电芯,并宣布已成功试制520Wh/kg锂金属电池。

【2025-10-24】
科技方向确定了,固态新款推出了,电池又要重回主线了? 
【出处】财闻

  重磅会议落幕,科技地位进一步提升。电池作为重要的科技方向之一,今天早盘大幅上攻。
  截至10月24日9:51,鹏辉能源(300438.SZ)涨超12%,阳光电源(300274.SZ)涨4.46%,科华数据(002335.SZ)、天奈科技(688116.SH)、欣旺达(300207.SZ)涨超3%,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先导智能(300450.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强势跟涨,电池ETF(561910)目前涨1.91%。
  本站iFinD资金流入数据显示,电池ETF(561910)昨天单日净流入2020万元,近10个交易日区间净流入额高达8.36亿元。该ETF跟踪CS电池,标的指数中“固态电池”含量超四成,年内涨幅超过58%。
  欣旺达发布400Wh/kg全固态电池,重要部门支持固态技术产业化
  消息面上,10月23日,欣旺达在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宣布,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欣·碧霄”,引发行业关注。据了解,该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较主流液态电池提升超过30%,且低温性能同样优异。
  此外,欣旺达预计2025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为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同日,重要部门提出要强化技术创新,重点布局全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前沿技术,加速新技术的落地转化、产业化进程。重要会议落幕后发布公报,强调“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未来5年科技或仍位于首要地位,电池技术也属于重要科技方向之一。
  亿纬锂能三季度量利齐升,储能电池成为重要增长极
  此外,电池ETF(561910)第四大权重股亿纬锂能23日晚间发布三季报公告,实现三季报量利齐升。
  根据公告,公司三季度实现营收168.32亿元,同比增长35.85%,创单季营收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为14.57亿元,同比增长50.70%,环比增长30.43%,盈利质量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来看,公司营收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单项坏账计提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36.75亿元,同比增长18.40%。
  出货量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34.59 GWh,同比增长66.98%;储能电池出货48.41GWh,同比增长35.51%,成为重要增长极。
  机构看好固态电池产业化红利,核心锂电设备价值凸显
  中银国际指出,随着固态电池技术和产业进展加快,上车应用节点临近,对于固态电池的批量化生产提出更高要求。固态电池产线中,固态电池专用设备是产业化过程中的确定性红利,具备高成长性、高护城河及新一轮价值链重构机会。
  东莞证券认为,当前海内外市场储能需求强劲,国内储能电芯供应紧张,头部电池企业全线满产。与此同时,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传统旺季,10月锂电排产环比继续增长。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为产业链的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带来迭代升级的确定性增量需求,在固态电池核心工艺设备环节积极布局的锂电设备公司或值得关注。
  在此背景下,电池ETF(561910)跟踪CS电池,标的指数中含约4成固态概念+6成储能概念,对电池产业链布局较为全面,或为把握产业链β机遇的优质选择。

【2025-10-24】
欣旺达: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1.79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欣旺达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1.79亿元,当前融资余额18.8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2%,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3178901487.00140784916.001879792772.002025-10-2269452876.00106367253.001841676201.002025-10-21124295909.00126195368.001878590578.002025-10-20149047057.00160654142.001880490037.002025-10-17167733076.00175058996.001892097122.00融券方面,欣旺达10月23日融券偿还2.36万股,融券卖出5.8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77.02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2%,融券余额2074.20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31770210.00714136.0020742049.002025-10-221261400.001285200.0019354189.002025-10-21374480.0069460.0019671102.002025-10-20214920.00715862.7019141640.002025-10-171295294.52343434.0018991120.00综上,欣旺达当前两融余额19.01亿元,较昨日上升2.12%,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3欣旺达39504431.001900534821.002025-10-22欣旺达-37231290.001861030390.002025-10-21欣旺达-1369997.001898261680.002025-10-20欣旺达-11456565.001899631677.002025-10-17欣旺达-7499170.001911088242.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4】
欣旺达发布固态电池新品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10月23日,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山东枣庄开幕。会上,欣旺达发布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的聚合物固态电芯,并预计年底建成0.2GWh产能。欣旺达动力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中领透露,欣旺达第四季度已成功试制能量密度达520Wh/kg的锂金属电池。
  会上,欣旺达集团创始人王明旺,以及来自华为、北汽新能源的业内人士分享了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展望。
  欣旺达发布400Wh/kg的聚合物固态电芯
  欣旺达在会上发布“欣·碧霄”聚合物固态电芯,能量密度达400Wh/kg,电芯容量达20Ah,循环寿命达1200次,通过200摄氏度热箱实验具备超高安全性。
  作为对比,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占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八成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50Wh/kg至180Wh/kg。
  为实现这一固态电池性能,欣旺达在原材料方面进行了创新。该聚合物固态电芯采用超致密固态化电极,极片孔隙率降低至5%(常规正极孔隙率25%),正极离子传导提升3个数量级。采用纳米化高熵负极,达到2700mAh/g比容量,相当于石墨负极的7.2倍,首效达96%,循环寿命提升1倍。超薄聚合物复合电解质膜是该电池最大的技术突破,弥补了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上的短板。该电芯还采用超弹界面涂层,实现高离子传导、强粘接、高延展和自修复。
  欣旺达预计于2025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产线,此为一条中试线。
  此外,徐中领宣布,欣旺达已成功试制能量密度达520Wh/kg的锂金属电池。该电池亦采用了两种创新型材料——轻质三维复合负极和微胶囊缓释层。三维复合负极构建了通畅的离子传输网络;微胶囊缓释层里的界面修复剂会缓慢释放,调控电池SEI膜、抑制锂枝晶生成和界面副反应。
  回顾欣旺达固态电池研发历史,公司于2015年布局固态电池,但产品发布进程在2025年明显提速。本次发布前,公司曾于2020年开发完成半固态电池,后于今年一季度发布欣·云霄1.0航空动力电池,二季度发布欣·云霄2.0软固态电池。
  “欣旺达动力的固态电池战略为多线程阶梯式战略,自下而上包括半固态体系、软固态体系、聚合物固态体系、硫化物固态体系和锂金属超级电池体系。”徐中领表示:“我们坚信固态电池代表着锂电的未来,具有超越锂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动力电池企业走向新能源生态建造者
  会上,多方嘉宾还围绕动力电池、充电网络、商用车电动化等领域展开讨论。
  王明旺研判,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行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主要经济体都要求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全球化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王明旺认为,越是变化的时代,越要看清那些不变的常量:第一,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不变;第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不变;第三,产业链奋斗的精神不变。
  “眼下,正是我们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对内发展生态,对外巩固优势的关键阶段。”王明旺称。面对新变化、新时代的新挑战,欣旺达提出了“电池+”的战略升维。这不仅是产品的延伸,也是欣旺达与产业共同进化的方向。欣旺达产品从消费类电池到乘用车、商用车、储能乃至航空船舶领域均有覆盖,深入千行百业。未来的电池将不再是独立的零部件,而是整个新能源生态的“核心单元”。“电池+”战略即以电池技术为核心,以产业纵深探索为方向,为行业客户伙伴提供全栈“电池+”服务的生态战略。
  “汽车电动化持续推进,物流电动化是下一波浪潮。”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网络领域副总裁王济勇表示。他回顾和展望道:第一波浪潮是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电动化,它自2015年兴起并已经成熟;第二波浪潮是私家车的电动化,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自2021年兴起;第三波将是重卡和轻卡的电动化,这一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元,自2024年起爆发,2025年9月电动重卡渗透率达28.93%,而2023年时仅有3.74%;第四波浪潮正在孵化中,可能来自船舶电动化等领域。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佳表示,新能源汽车整车续航及充电便利性正极大提升,构筑纯电车走强的战略确定性。
  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整车续航均值逐年提升,C级车续航均值从594公里提升至695公里,B级车从572公里提升至607公里,A级车从481公里提升至505公里。三年间,公共充电桩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5%。
  “2024年末纯电车在中国汽车总保有量3.53亿辆中占比为9%,预计2030年将突破25%,2035年突破50%。”孙佳对纯电车渗透率进行展望,电驱动功耗的提升将支撑补能网络高确定性增长。未来,补能网络在满足车辆行驶功耗需求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覆盖满足智能体补能需求。

【2025-10-23】
欣旺达推出新一代固态电池,雄韬股份等多股涨停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23日,欣旺达在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宣布,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欣·碧霄”,能量密度达400Wh/kg,较当前主流液态电池(250-300Wh/kg)提升超30%。
  同日,工信部提出关于固态电池的建议:强化技术创新,重点布局全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前沿技术,加速新技术的落地转化、产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概念股早上一度下跌1.75%,午后爬升,收盘时上涨0.39%,其中盛新锂能(002240.SZ)、雄韬股份(002733.SZ)、常铝股份(002160.SZ)、多氟多(002407.SZ)涨停,欣旺达(300208.SZ)涨1.71%。此前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公布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的奇瑞汽车(9943.HK),午后也一度涨超4%。
  据欣旺达介绍,“欣·碧霄”电池在<1MPa超低外加压力下,循环寿命仍可达1200周,优于传统液态电池。欣旺达计划在2025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产线设备与液态电池80%兼容,降低量产成本;并已开发520Wh/kg能量密度的锂金属超级电池实验室样品,计划在2027年突破700Wh/kg,适配新能源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场景。
  目前,全球科研机构都在竞相研发全固态电池技术,中国正努力竞逐固态电池研发的前沿位置。10月16日,央视新闻曾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以前100公斤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已从实验室研发进展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开源证券认为,当前固态电池正逐步从实验室阶段到量产验证阶段发展,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此外,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固态电池市场空间,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

【2025-10-23】
固态电池“凶猛”:续航破1000公里,成本是液态电池5-10倍 
【出处】时代周报

  新能源汽车一路狂奔,动力电池是“心脏”。当传统锂电池逼近性能天花板,全行业的眼光都投向了固态电池。而进入2025年,它的发展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2024年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就已经将固态电池列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之一。
  张永伟表示,全固态电池当前处于核心技术突破和验证阶段,有望在未来2-3年完成小批量上车,“整车厂已经投资固态电池,传统电池企业更不会放弃,电池行业新势力也在靠固态新赛道力图重塑电池产业格局。”
  在此背景下,车企、电池巨头纷纷下场,一场围绕新技术的“跑马圈地”已然开启。
  比如,宁德时代提到其主攻硫化物路线,目前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并将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太蓝新能源提出了“4321”固态电池减材制造理念;国轩高科全固态金石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已启动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容百科技固态电解质业务聚焦在硫化物与卤化物两大技术路线,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处于吨级验证阶段,计划年内完成材料定型等。
  10月初,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重的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在技术持续突破的大背景下,行业预测,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装车,预计到2030年可以实现量产化应用。
  不过,尽管全固态电池凭借其性能优势已受到全产业链企业的高度关注,成为行业聚焦的热点方向,但该技术现阶段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部分核心技术细节仍需持续打磨优化;另一方面,高生产成本也成为制约其快速推进的关键因素。
  固态电池赛道,巨头云集
  当前的固态电池赛道巨头云集。从产业链上游到下游,再到国际市场,各类头部企业均在积极布局。
  上游材料端企业积极行动,推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5月,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针对固态电池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央研究院院长李子坤博士指出,3D多孔锂碳复合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已不再是蓝图,而是具备商用能力的成熟方案;同月,恩捷股份子公司在玉溪投建3亿元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1000吨相关材料;10月,中自科技的“先进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固态电池中试平台”入选成都高新区中试平台名单,为技术成果转化搭建了关键桥梁。
  产业链中游的电池制造企业同样紧跟步伐,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南都电源、亿纬锂能、德尔股份和欣旺达等头部企业均已入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都是电池制造企业,大家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的路线和技术,又都不完全一样,呈现多元化特点。比如,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主要走的是硫化物路线;德尔股份和欣旺达走的是聚合物复合路线;南都电源则选择了氧化物路线。
  在实际应用端,车企们纷纷公布固态电池的落地时间与技术突破,加速推进量产上车。
  10月20日,东风汽车发文表示,东风汽车已构建自主可控的固态电池供应链体系,相继掌握了电解质、隔膜、原位固化等核心技术,形成了240Wh/kg、350Wh/kg固态电池产品,最高续航里程也已成功突破1000公里。
  长安汽车今年将首发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样车,2026年进行规模化的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量产。“现在指标大概是400Wh/kg,上车之后续航大约1500公里,安全性比现在最安全的液态电池还要再提高70%。”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
  此外,吉利计划2026年量产搭载400Wh/kg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上汽集团新一代全固态电池将在今年底量产装车,2027年“光启电池”正式落地;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固态电池将在昊铂车型上搭载等。
  据时代周报不完全统计,目前奇瑞、吉利、上汽、广汽、比亚迪、东风等头部传统整车厂均已下场布局固态电池。
  国际巨头也不甘示弱。丰田计划最早在2027年推出首款搭载量产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车型;三星SDI的固态电池技术聚焦硫化物路线,计划2027年实现量产;奔驰搭载全新固态电池的测试车已开启道路试验。
  发展很快,但“拦路虎”不容小觑
  回顾我国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关键节点始于2024年,且在2024年下半年有了大踏步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申请的全固态电池专利快速增长,是日本的三倍。
  从理论上来讲,与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强,充电速度更快。车百智库最新调研报告《全固态电池有望引领新一轮电池革命》指出,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接近上限(约350Wh/kg),而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
  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更好,其解决了当前液态电池易燃的问题。
  这也是全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其中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随着“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相关技术的突破,固态电池似乎马上要进入下一个阶段。
  但事实上,想要从实验室到真正的规模商用化,摆在当前固态电池面前的“拦路虎”,不止一只。
  成本问题首当其冲。
  贝特瑞集团研究院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杨成林表示,全固态电芯成本达到5元/Wh。
  以此计算,其成本是主流液态锂离子电池(即“液态电池”)0.5元-0.55元/Wh的10倍左右。以80kWh的电池包为例,仅电芯成本,固态电池就高达40万元左右,相比液态电池的4万-4.4万元,要高出35.6万元以上。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也曾公开表示,全固态电池虽潜力巨大,但目前成本仍为液态电池的5-10倍,量产仍面临材料、工艺、产业链等多重挑战。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均价为15.8万元。也就是说,固态电池仅在材料方面多出来的成本,就可以买两辆新能源车还有结余。
  此外,运行压力要求也是固态电池与当前液态电池差异显著、且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难点。
  全固态电芯因采用固态电解质(如硫化物、氧化物等),其离子传导效率对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接触紧密程度要求极高。因此,全固态电芯运行时需维持兆帕级(MPa)的压力环境,这也是“硬性门槛”。
  对比来看,当前液态电池,因为电解质为液态电解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无需额外施加压力即可实现稳定的离子传导。因此,液态电池的运行对外部压力几乎无特殊要求。
  此外,前文提及的全固态电池多条技术路线,目前尚未在行业内形成统一标准与共识。无论是硫化物路线、氧化物路线,还是聚合物路线,它们虽各有优势,但也均存在明显弊端。
  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曾直言,一些车企过度宣传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度,实际上是在误导公众和投资者,“所谓的2025年要大规模应用固态电池,这话不负责任。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样品到量产至少需要8-10年时间。”
  曾毓群强调,“目前所谓的‘固态电池’多数是半固态或准固态,仍然含有一定比例的液态电解质,与真正的全固态电池有本质区别。”

【2025-10-23】
欣旺达发布能量密度400Wh/kg聚合物固态电芯 年底建成0.2GWh产能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玉晴)10月23日,在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现场,欣旺达发布“欣.碧霄”聚合物固态电芯,能量密度400Wh/kg,预计于2025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产线。此外,欣旺达已成功试制能量密度达520Wh/kg的锂金属电池。

【2025-10-23】
欣旺达:10月22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出2153.98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1.05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ETF资金研究
据本站iFind,欣旺达10月22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出2153.98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1.05亿元,5日累计净流出1.56亿元,20日累计净流入3.65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6.35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2153.983日累计-10473.295日累计-15561.0920日累计36483.8760日累计63490.76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上证50增强ETF易方达(563090),持仓占比为3.72%,申购资金净流入0.00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电池ETF景顺(159757),持仓占比为3.33%,申购资金净流出11.19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持仓占比为3.26%,申购资金净流入215.08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电池50ETF(159796),持仓占比为2.93%,申购资金净流出403.98万元。重仓欣旺达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563090上证50增强ETF易方达3.72%0.00159757电池ETF景顺3.33%-11.19159767电池龙头ETF3.30%+24.62159840锂电池ETF3.30%-2.68159387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3.26%+215.08159368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3.26%0.00159755电池ETF3.23%-184.11159261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3.19%0.00159775电池ETF基金3.19%+21.65561910电池ETF3.07%-19.07

【2025-10-23】
欣旺达: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6945.29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欣旺达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6945.29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8.4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1%,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269452876.00106367253.001841676201.002025-10-21124295909.00126195368.001878590578.002025-10-20149047057.00160654142.001880490037.002025-10-17167733076.00175058996.001892097122.002025-10-16186472164.00171881529.001899423042.00融券方面,欣旺达10月22日融券偿还4.32万股,融券卖出4.24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26.1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7%,融券余额1935.42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21261400.001285200.0019354189.002025-10-21374480.0069460.0019671102.002025-10-20214920.00715862.7019141640.002025-10-171295294.52343434.0018991120.002025-10-16487494.00717444.0019164370.00综上,欣旺达当前两融余额18.61亿元,较昨日下滑1.96%,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2欣旺达-37231290.001861030390.002025-10-21欣旺达-1369997.001898261680.002025-10-20欣旺达-11456565.001899631677.002025-10-17欣旺达-7499170.001911088242.002025-10-16欣旺达14461895.001918587412.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2】
【周度分析】车市扫描 
【出处】乘联会

  本周车市概述
  乘用车: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2.8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6%,较上月同期增长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813.6万辆,同比增长8%;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15.5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5%,较上月同期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200.2万辆,同比增长12%。
  新能源: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零售63.2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5%,较上月同期增长2%,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零售渗透率56.1%,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50.2万辆,同比增长23%;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67.6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6%,较上月同期增长5%,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8.5%,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112.3万辆,同比增长30%。
  1.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走势
  10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4.4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18%,较上月同期下降5%。
  10月第二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8.5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7%,较上月同期增长38%。
  10月第三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6.3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3%,较上月同期下降2%。
  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2.8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6%,较上月同期增长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813.6万辆,同比增长8%。
  2025年10月开局车市零售走势不强,由于休假多一天,节假日出游热也影响零售销量,1-8日零售增速偏低。
  由于2024年8月底开始的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9月零售走强超预期,但厂商的9月目标并不高,因此今年9月的厂商产销增速目标压力大,9月末的季度冲刺带来增长超强,对10月初的零售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导致今年10月初车市出现一定的负增长。
  10月将进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叠加国补资金相对紧缺,部分地区逐步收紧补贴的标准,加之年末车购税优惠政策即将到期,消费者购车热情逐步释放。
  2.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走势
  10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3.0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21%,较上月同期下降36%。
  10月第二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7.6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1%,较上月同期增长15%。
  10月第三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8.7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增长18%。
  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15.5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5%,较上月同期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200.2万辆,同比增长12%。
  随着反内卷工作的不断深入,头部车企在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并保障产业链的资金逐步改善,降低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因此自身的盈利压力仍很大,厂商国内销量提升更为谨慎,9月冲刺后10月初的厂商销量偏低。
  国内稳健出口强,三季度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局面向好,部分海外市场增长良好。自主新能源的海外市场表现亮眼,燃油车的俄罗斯市场去库存压力减少,推动汽车出口全方位持续提升。随着中国插混和普混等车型的出口力度加大,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对国际品牌的冲击会逐步明显,按照近20年的中国耐用消费品的出口强势增长的经验,自主新车性价比提升和海外营销体系的建设将带动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持续走强。
  3.2025年1-9月汽车投资增长19%,汽车生产增长11%,汽车消费增长1%
  2025年国家加紧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能源车强势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7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汽车消费额4,711亿元、同比增长2%,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260亿元,增长3.2%。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其中,汽车消费额35,923亿元、同比增长1%;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29,954亿元,增长4.9%。
  2025年9月汽车生产323万辆,同比增长14%;新能源汽车生产158万辆,同比增长20%,渗透率49%;燃油车生产165万辆,同比增长8%。2025年1-9月汽车生产2,405万辆,同比增长11%;新能源汽车生产1,096万辆,同比增长30%,渗透率46%;燃油车生产1,309万辆,同比下降1%。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挑战仍然存在,行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随着车市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引爆2025年车市1-9月效果特别显著,我们的国内车市零售量增长年度预期也需要调高了。但2026年压力很大,期待未来能有长效的强力接续政策,减免购车人员个税、推动新能源车下乡、优化C7经济型电动车驾照申领、给200公里以下续航的合规纯电动车免车购税、鼓励结婚购车、鼓励生育购车等更多的改善措施,拉动购车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4.2025年9月新能源车锂电池市场很强
  9月动力电池走势较强,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的表现均很好。纯电动车目前主力电池能量密度区间在125到160之间,近期高能量密度稍有改善。
  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51GWh,同比增长50%。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1,122GWh,累计同比增长44%。2025年动力电池的产量中装车的比例保持到44%,其中三元电池装车率39%,磷酸铁锂装车率46%。2025年9月动力电池的产量中装车的比例上升50%,其中三元电池装车率44%,磷酸铁锂装车率52%,动力电池装车景气度达到年内高位。
  2025年9月的新能源汽车合格证产品产量是143万辆,同比增长22%。2025年1-9月新能源车国内合格证959万辆,同比增长29%,其中纯电动乘用车580万辆,同比增长44%;插混乘用车328万辆,同比增长10%;纯电动专用车和货车46万辆,这样的产量数据表现很强。
  2025年三季度电池能量密度160以上的车型占比7%,相对于2024年的11%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主要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对三元替代带来的能量密度下降。而125以下能量密度的产品2025年下降到了1%的比例。
  电池企业的竞争格局形成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者相对较强的特征。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份额从2024年已经反超比亚迪,插混低迷。行业竞争变化快。亿纬锂能和中创新航表现较强。欣旺达、瑞浦兰钧、蜂巢能源、极电新能源的提升明显。由于比亚迪全面转型磷酸铁锂电池,因此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等前三家的三元电池优势更加明显,近期巨湾技研、亿纬锂能表现较好。
  5.2025年9月全国皮卡市场分析
  皮卡产销:2025年9月份皮卡市场销售4.6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4.6%,处于近5年的中高位水平。2025年1-9月份皮卡市场销售43.2万辆,同比增长11.2%。
  长城汽车持续保持强势皮卡领军地位,国内外表现均较平稳。受出口持续同比增长促进,长城汽车、上汽大通、郑州日产、长安汽车、江淮汽车表现较强。在国内皮卡零售市场,长城汽车、江铃汽车、郑州日产、江西五十铃等表现较好,国内“皮卡一超三强”格局继续保持。皮卡市场的主力区域在西南、西北为主,西部地区的皮卡需求较大。2025年9月西南、西北地区占到总体需求的44.4%,成为两大核心市场。随着新能源皮卡高增速放缓,新能源助力皮卡市场弱于物流类电动车走势。
  皮卡出口:全国皮卡市场2024年累计出口24.4万辆,增速85%。今年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皮卡总体行业出口超强,2025年9月皮卡出口2.6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22%,行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高位,1-9月皮卡出口22.8万辆,同比增长28%。
  新能源皮卡:2025年9月新能源皮卡0.4万辆,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31%;1-9月累计新能源皮卡5.4万辆,增长440%,形成超强于燃油皮卡的较好走势。相对于电动轻卡的物流需求暴增,电动化是商用车获得路权的最佳提升方式。随着电动化和乘用化的发展,皮卡市场的空间逐步改善。9月新能源皮卡销量中:吉利雷达电动皮卡1,593辆、比亚迪皮卡销量1,593辆、长安增程皮卡793辆,郑州日产404辆,其它皮卡企业的新能源车也有一定规模。伴随着国内新能源皮卡市场启动,逐步培育市场,预计中国皮卡未来将会更快的发展来满足国内外需求。

【2025-10-22】
欣旺达:10月21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出4029.19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8849.10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ETF资金研究
据本站iFind,欣旺达10月21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出4029.19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8849.10万元,5日累计净流出1.56亿元,20日累计净流入3.94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6.47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4029.193日累计-8849.15日累计-15627.6520日累计39420.1860日累计64736.15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上证50增强ETF易方达(563090),持仓占比为4.00%,申购资金净流入0.00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电池ETF景顺(159757),持仓占比为3.34%,申购资金净流入8.53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持仓占比为3.28%,申购资金净流入234.47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创业板ETF(159915),持仓占比为0.90%,申购资金净流出1108.06万元。重仓欣旺达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563090上证50增强ETF易方达4.00%0.00159757电池ETF景顺3.34%+8.53159840锂电池ETF3.31%-49.16159767电池龙头ETF3.31%-25.04159387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3.28%+234.47159368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3.28%-103.77159755电池ETF3.25%-705.93159261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3.21%0.00159775电池ETF基金3.20%-16.50561910电池ETF3.08%-202.24

【2025-10-22】
欣旺达:10月21日获融资买入1.24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欣旺达10月21日获融资买入1.24亿元,当前融资余额18.7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3%,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1124295909.00126195368.001878590578.002025-10-20149047057.00160654142.001880490037.002025-10-17167733076.00175058996.001892097122.002025-10-16186472164.00171881529.001899423042.002025-10-15175946436.00196327381.001884832407.00融券方面,欣旺达10月21日融券偿还2300股,融券卖出1.24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7.4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5%,融券余额1967.11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1374480.0069460.0019671102.002025-10-20214920.00715862.7019141640.002025-10-171295294.52343434.0018991120.002025-10-16487494.00717444.0019164370.002025-10-15292800.004892200.0019293110.00综上,欣旺达当前两融余额18.98亿元,较昨日下滑0.07%,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1欣旺达-1369997.001898261680.002025-10-20欣旺达-11456565.001899631677.002025-10-17欣旺达-7499170.001911088242.002025-10-16欣旺达14461895.001918587412.002025-10-15欣旺达-24353656.001904125517.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1】
欣旺达:10月20日获融资买入1.49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欣旺达10月20日获融资买入1.49亿元,当前融资余额18.8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8%,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0149047057.00160654142.001880490037.002025-10-17167733076.00175058996.001892097122.002025-10-16186472164.00171881529.001899423042.002025-10-15175946436.00196327381.001884832407.002025-10-14206498598.00311102961.001905213352.00融券方面,欣旺达10月20日融券偿还2.40万股,融券卖出72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1.4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1914.16万,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0214920.00715862.7019141640.002025-10-171295294.52343434.0018991120.002025-10-16487494.00717444.0019164370.002025-10-15292800.004892200.0019293110.002025-10-142717550.00742500.0023265821.00综上,欣旺达当前两融余额19.00亿元,较昨日下滑0.60%,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0欣旺达-11456565.001899631677.002025-10-17欣旺达-7499170.001911088242.002025-10-16欣旺达14461895.001918587412.002025-10-15欣旺达-24353656.001904125517.002025-10-14欣旺达-104070204.00192847917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1】
“向新逐绿”势能足 前三季度锂电产业增加值同比增近三成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李嫒嫒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8%、22.9%、17.1%。
  业内人士表示,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显著,进一步折射出我国新能源产业“向新逐绿”势能足。
  新旧动能转换按下快进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两新”“两重”等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向生产端传导,带动了设备制造、消费品制造相关行业和产品生产,更推动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的生产扩张与技术迭代,为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按下了快进键。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121.9GWh和1067.2GWh,分别同比增长51.4%和55.8%。
  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部分锂电企业业绩增长喜人。10月20日,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30.7亿元,同比增长9.28%;归母净利润为490.3亿元,同比增长36.2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0%;归母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增长41.21%。
  锂电池应用场景不断延展,市场需求日益扩大,锂电材料行业也正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正极材料龙头当升科技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32亿元,同比增长25.17%;实现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8.47%。
  对于业绩的增长,当升科技表示,公司敏锐把握市场动态、行业发展趋势及新兴市场需求,深度绑定核心战略大客户。公司超高镍9系产品成功导入亿纬锂能等国内头部圆柱电池厂商,多款产品放量为公司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欣旺达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合计16.08GWh,同比增长93.04%。公司预计全年出货量情况良好,主要原因为现有客户的出货量增加以及新定点客户的逐步放量,且储能电芯出货量增长。
  看好锂电行业市场前景
  对于明年锂电市场需求,10月20日晚,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出积极的信号。公司董秘蒋理分析表示:“预计明年动力和储能市场均有高增长的势头,同时不需过度担心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退坡带来的影响。”
  蒋理表示,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对纯电汽车的续航要求越来越高,预计明年不管是纯电车型还是增程车型的单车电池的电量会持续提升,单车大电量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同时,蒋理预计,数据中心带来的储能电池需求将十分可观。
  “为应对客户激增的订单需求,公司正全力推进全球产能建设,率先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建。”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国内山东济宁、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福建宁德等基地均有大幅扩产,仅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就超过100GWh。
  同时,海外布局成效也十分显著,匈牙利工厂一期项目首条产线设备已进场调试,预计2025年底建成并完成安装调试;西班牙工厂已完成前期审批手续,并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即将启动工厂筹建工作。
  此外,锂电领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液态锂电池是当前绝对的主流产品,是支持技术创新的根基,仍有很多技术提升空间。半固态电池作为一种过渡产品,重点会在高端汽车领域和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快速普及,其技术路线处于多元发展阶段;全固态电池是未来需要突破的技术。
  拓展多元业务
  随着锂电产业的发展,产业链企业抱团合作成为趋势。
  日前,宁德时代与理想汽车签署了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池安全、超充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拓展国内外业务,共同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将为理想汽车全系产品提供高性能、高安全、高品质的动力电池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锂电池企业正加快多业务布局,谋求新的增长曲线。
  以国轩高科为例,今年8月份,国轩高科控股子公司合肥国轩吉泰美与庐江高新区签署小动力电池项目合作协议,双方携手进军小动力电池市场,打造国轩高科第三增长极。
  合肥国轩吉泰美董事长徐兴无介绍,中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4亿辆,锂电池渗透率不足10%,“铅酸换锂电”技术革命催生千亿级市场。
  另外,10月14日,京东汽车宣布,联合宁德时代旗下的时代电服以及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该车计划于“双十一”期间正式发布,并在京东平台开启独家销售。记者了解到,时代电服与京东将联合打造整车与换电生态的销售及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渠道效率和用户体验,拓展增量市场空间,推动更多国民好车驶入千家万户。

【2025-10-20】
【AMBC新闻】半固态电池“沉默的远征”:无感渗透消费电子产业 
【出处】先进电池产业集群

  相比于动力电池,消费电池是个隐秘的战场,行业巨头大多隐身于知名消费电子厂商背后。不过诸如苹果、华为、小米等大厂大多要求苛刻,且深刻洞察用户需求,这也倒逼了其上游电池企业不断升级技术。
  固态电池技术是电池企业的竞争高地,相比于动力电池的风风火火,消费电池略显低调,实际上消费电池已用上了固态电池技术。
  近期,欣旺达(300207.SZ)宣布,截至2025年9月,消费类半固态电池累计产量已突破800万颗,规模量产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24年上半年。
  华南另一电池厂商近期宣布,在半固态电池方面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顺利通过多家客户的认证,目前多个平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半固态电池已经在手机、可穿戴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量产应用,只是消费者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这也是好事。同时以半固态电池为契机,提升固态电解质规模化量产,也能够降低整体成本。”欣旺达小电芯业务(锂威)技术专家蔡挺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向固态转舵突破局限性
  咨询公司Exactitude Consultancy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消费电池市场约为650亿美元,到2034年有望达到约100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4.5%。
  这当中的驱动因素包括智能设备保有量的上升、无线耳机和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兴起以及消费者对更长续航和快充的需求。其中,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消费电子的主导电源,占据约75%的市场份额。
  消费电子对电池的需求多样且复杂,多数情况下可涵盖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快速的充放电、长循环,形态也更加多样化。
  但现阶段的锂离子电池逐渐面临局限,能量密度提升趋缓,循环寿命有限,且添加的有机溶剂电解质,在滥用条件下可能燃烧或爆炸,需要从材料和设计上提高本征安全性。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同,固态电池用固态材料代替了液态有机电解质和多孔隔膜,有望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是下一代电池开发的重点方向。
  常见的固态电池大致可分为半固态和全固态。业界普遍观点认为,半固态电池通常将电池内液体含量10%作为区分半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分界线。
  对于全固态电池,今年5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明确其判定边界。具体包括,被测样品通过破口目视检测(无液体渗出)定性排除显性液态残留,再通过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的失重率<1%的定量检测。
  欣旺达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是在原有的电池体系中引入了无机固态电解质,其带来的其中一个效果是低温性能显著改善,零下30度能够达到70%放电容量。常规的液态电池在零下20度都只能达到60%左右。
  “这解决了核心痛点,即在高寒地区或者是冬季,户外使用手机遇到低电量情况突然关机的问题将会大大减少。”蔡挺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一方面,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有效提高了针刺、重物冲击等机械滥用安全特性,提高电池安全冗余,并且电池综合性能较常规体系没有劣化,不会造成影响。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半固态电池成本会有一些提升,其成本上涨主要来源在于固态电解质还没有规模上量,相比于电解液还是略贵一些。但相对于电池整体性能提升的收益,多数消费电子厂商能够接受。
  全固态更偏向中长期技术
  相对而言,全固态电池则仍处于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阶段,但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重要进展和应用苗头。
  由于固态电池可以做到更轻薄且本征安全,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固态电池首先商业化的领域之一。
  其中,三星电子在2024年推出了全球首款超小型全固态电池,用于可穿戴设备。公司声称这款新型电池的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L,比锂电池更高。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该公司将在2026年开始量产。
  近日,华南一家电池企业宣布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实现进展,其推出的15000mAh电池已首次应用于手机概念机。此外公司的100%硅负极材料及高动力电解质技术已在客户端成功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能量密度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体系的设计,如使用高镍正极材料或锂金属负极,且并不意味着采用了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能量密度就能够带来必然的提升。
  尽管全固态电池前景诱人,但要真正大规模应用于消费电子,仍有一系列技术瓶颈需要克服。因此,全固态电池更偏向中长期的战略储备技术,如界面应力应变、压力系统设计、制备工艺和成本等问题,尚需时间沉淀发展。
  “我赞同欧阳明高院士的观点,他将全固态电池视为‘僚机’——若未来五年实现技术突破,它将助力我们站在全球电池产业巅峰;即使仍需更多时间,它也为现有电池体系提供战略保障与技术后盾。因此,在持续推动半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在全固态技术方面做好战略布局与技术储备。”国轩高科首席科学家朱星宝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也正因此,多数电池企业规划了固态电池的时间表,固态电池技术有望不断成熟,一步步变成标配技术。
  蔡挺威表示,欣旺达(锂威)消费固态电池开发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引入无机固态电解质,已经量产;第二代是叠加凝胶等固态化方法,持续提升电池安全和循环寿命,正在优化验证阶段;第三代规划的是全固态电池,未来将实现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兼容。

【2025-10-20】
欣旺达:10月17日持仓该股ETF资金净流出529.79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7308.35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据本站iFind,欣旺达10月17日ETF资金当日净流出529.79万元,3日累计净流出7308.35万元,5日累计净流出5815.65万元,20日累计净流入5.26亿元,60日累计净流入7.22亿元。近日ETF资金流向一览统计周期净流入/流出(万元)当日-529.793日累计-7308.355日累计-5815.6520日累计52593.5860日累计72180.29从重仓该股的ETF资金数据来看,持仓占比最高的ETF为电池ETF景顺(159757),持仓占比为3.34%,申购资金净流出2.76万元,持仓占比第二的ETF为电池龙头ETF(159767),持仓占比为3.32%,申购资金净流入5.40万元。从申购净流入资金排名数据来看,申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ETF为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持仓占比为3.22%,申购资金净流入434.48万元。申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ETF为电池ETF(159755),持仓占比为3.25%,申购资金净流出633.21万元。重仓欣旺达的ETF申购资金流向ETF代码ETF名称持仓占比申购资金净流入/流出(万元)159757电池ETF景顺3.34%-2.76159767电池龙头ETF3.32%+5.40159840锂电池ETF3.32%-60.97159755电池ETF3.25%-633.21159387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3.22%+434.48159368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3.22%-35.72159775电池ETF基金3.20%-10.69159261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3.15%0.00563090上证50增强ETF易方达3.08%-3.72561160锂电池ETF3.06%+6.97

【2025-10-20】
欣旺达: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1.68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欣旺达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1.68亿元,当前融资余额18.9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83%,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17167733076.00175058996.001892097122.002025-10-16186472164.00171881529.001899423042.002025-10-15175946436.00196327381.001884832407.002025-10-14206498598.00311102961.001905213352.002025-10-13202019532.00240824003.002009817715.00融券方面,欣旺达10月17日融券偿还1.19万股,融券卖出4.4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29.53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3%,融券余额1899.11万,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171295294.52343434.0018991120.002025-10-16487494.00717444.0019164370.002025-10-15292800.004892200.0019293110.002025-10-142717550.00742500.0023265821.002025-10-13345639.003627624.0022731662.00综上,欣旺达当前两融余额19.11亿元,较昨日下滑0.39%,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17欣旺达-7499170.001911088242.002025-10-16欣旺达14461895.001918587412.002025-10-15欣旺达-24353656.001904125517.002025-10-14欣旺达-104070204.001928479173.002025-10-13欣旺达-41815737.002032549377.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17】
固态电池进入产业化关键阶段 
【出处】证券日报网

  曾经主要存在于实验室的固态电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产业化落地,突破性进展不断。10月17日,2025第五届先进电池产业集群论坛在深圳开幕,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成为备受参会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秘书长、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固态电池技术加速发展。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由过去100%为液态电解液可以做到只有10%至15%为液态,在固态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固态电池产业正处于半固态电池加快推广应用、全固态电池全力研发落地的关键阶段。”
  学术界、产业界进展不断
  锂电池持续朝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宽温域发展,当前,要进一步提升其能量密度,液态锂电池的安全性面临挑战,而固态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是锂电池实现进一步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被视作“下一代电池技术”,成为解决续航和安全焦虑的重要方案。
  在2025第五届先进电池产业集群论坛上,多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与会专家表示,围绕电池的安全,近10多年来业界作了大量的研究,当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400瓦时每公斤,全固态电解质的重要性凸显。全固态电池从有机电解质变成无机电解质,从可燃变成不可燃,首先解决的是安全性问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顶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不仅学术界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创新不断,产业界上市公司也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新进展。
  欣旺达日前宣布其在消费类半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截至2025年9月,相关产品累计产量已突破800万颗,标志着规模化应用达到新阶段。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无人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据悉,公司于2021年正式启动消费类半固态电池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并于2024年上半年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10月15日,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该公司与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在硫化物电解质和高纯碘化锂等领域的核心优势,在固态锂电材料技术合作开发、产品供应、市场推广、股权投资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产学研”协同加速成果转化
  尽管进展喜人,但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挑战。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固态电池现在面临‘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离子传输效率相对较低、材料制备困难等一系列挑战,产业界正像当初攻克液态锂电池一样,加速攻克难题。”
  “产学研”协同正加速成果转化。欣旺达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9.24亿元,同比增长35.23%。该公司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电池技术、电池材料等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该公司在前沿技术方面持续投入,持续研发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先进电池产品,满足终端客户的未来多元化需求。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该公司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利用智能化开发平台高效筛选有潜质的材料体系、快速推进电池设计、提升制造运营效率,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方面始终保持前瞻性及领先性,通过快速的电池工程化能力以及供应链体系快速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张孝荣表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目前半固态与全固态双线并行,头部企业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固态电池有望开启更安全、更高效的新能源时代。”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