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927 中国铁物 更新日期:2025-04-18◇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铁路产业综合服务、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和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 物流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2507794.78| 102367.67| 4.08| 65.80| |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 973417.12| 72518.73| 7.45| 25.54| |服务 | | | | | |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流| 330160.41| 18448.10| 5.59| 8.66| |服务 | | | | | ├────────────┼─────┼─────┼───┼──────┤ |华北 | 859667.47| 83842.69| 9.75| 22.56| |西北 | 749957.66| 20079.18| 2.68| 19.68| |华东 | 642733.27| 31500.72| 4.90| 16.86| |东北 | 488670.93| 12563.15| 2.57| 12.82| |西南 | 442151.51| 25205.67| 5.70| 11.60| |华中 | 348157.91| 7934.94| 2.28| 9.13| |华南 | 259752.19| 10287.62| 3.96| 6.82| |境外 | 20281.36| 1920.52| 9.47| 0.53|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1354347.85| 45136.75| 3.33| 68.23| |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 539042.79| 36824.17| 6.83| 27.16| |服务 | | | | | |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流| 91520.52| 8689.75| 9.49| 4.61| |服务 | | | | | ├────────────┼─────┼─────┼───┼──────┤ |华北 | 391238.78| 17990.76| 4.60| 19.71| |华东 | 364722.20| 16847.62| 4.62| 18.37| |西北 | 341322.03| 6082.84| 1.78| 17.20| |东北 | 310815.75| 9213.45| 2.96| 15.66| |西南 | 212773.16| 18223.53| 8.56| 10.72| |华南 | 192602.20| 8437.98| 4.38| 9.70| |华中 | 154972.65| 12879.80| 8.31| 7.81| |境外 | 16464.37| 974.69| 5.92| 0.83|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2878704.53| 119147.65| 4.14| 63.88| |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1478896.86| 87944.26| 5.95| 32.81| |服务 | | | | | |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流| 149176.36| 12564.31| 8.42| 3.31| |服务 | | | | | ├────────────┼─────┼─────┼───┼──────┤ |华北 | 890126.02| 67287.15| 7.56| 19.75| |华东 | 886154.41| 56619.00| 6.39| 19.66| |西北 | 825079.39| 20688.58| 2.51| 18.31| |东北 | 619224.07| 23999.89| 3.88| 13.74| |西南 | 499681.16| 16322.39| 3.27| 11.09| |华南 | 411624.09| 13957.04| 3.39| 9.13| |华中 | 352284.61| 20187.08| 5.73| 7.82| |境外 | 22604.02| 595.10| 2.63| 0.5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1507326.10| 67588.52| 4.48| 66.07| |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 744569.24| 41010.12| 5.51| 32.63| |服务 | | | | | |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流| 29632.23| 2982.24| 10.06| 1.30| |服务 | | | | | ├────────────┼─────┼─────┼───┼──────┤ |华北 | 519299.39| 35856.88| 6.90| 22.76| |华东 | 480222.00| 30602.60| 6.37| 21.05| |西北 | 358558.65| 8974.68| 2.50| 15.72| |东北 | 346551.68| 8544.43| 2.47| 15.19| |华南 | 201588.91| 7491.54| 3.72| 8.84| |西南 | 195825.75| 12337.44| 6.30| 8.58| |华中 | 179270.02| 7690.29| 4.29| 7.86| |境外 | 211.18| 83.03| 39.32| 0.01|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持续增加,国内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结 构性矛盾集中显现,总体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积极推动存量政策加力提效,适 时优化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 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国铁集团数据 显示,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为近三年新 高,但增长趋势放缓;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 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城轨线路953公里,其中地 铁运营线路738公里;截至2024年底,城轨交通运营里程12,169公里,其中地铁9,2 81公里。国内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铁路“走出去”的深入实施,为公司轨道 线路、装备物资和铁路运维服务等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18.25亿吨,同比下降 9.5%。受地产投资 持续探底、基建端公路以及市政投资下降等影响,水泥需求延续2023年下滑态势, 供需矛盾持续加剧,价格重心继续下移,产量创下2010年以来新低,量价齐跌导致 行业利润大幅下滑。 (二)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 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比 全部投资高1.2个百分点,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在“两重”建 设的带动下,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我国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 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打下坚实基矗在“两新”政策带动下,需求潜力持续释放,设备购置投资实现 较快增长,有效带动相关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促进了生产端扩张。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 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增速分别快 于规模以上工业1.9、3.1个百分点。 受房地产行业以及基建行业增长放缓的影响,钢铁等大宗商品行业整体需求较弱, 面临供给过剩和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效益承压。国内煤炭价 格整体呈区间震荡,重心下移的走势。煤炭市场供需相对平衡,国内煤炭产量增幅 有所放缓,进口煤量再创新高,电煤消费仍有韧性,但非电煤需求较弱。 (三)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流服务 现代物流业高度集成并融合制造业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金融等服务功 能,在畅通双循环、联接生产和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 家《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形成统一开放的 交通运输市场,健全多式联运运行体系,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建设交通强国。 2024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社会物流总额增速稳中有升,社会物流成本稳步 下降,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改善。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4年全国社会 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物流业总收 入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国铁路完成运输总 收入9,901.8亿元,利润总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51.75亿吨,同 比增长2.8%;港口货物吞吐量175亿吨,同比增长3.4%。我国国际运输服务网络进 一步完善,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韧性进一步提升,全年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9,392列 ,同比增长10.7%;中亚班列11,920列,同比增长11.3%;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 突破10,000列,同比增长5.1%。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由于上游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下游市场需 求状态未见明显改善,化工领域各板块间效益分化显著并呈现量增利减的状态,物 流需求和区域化竞争十分激烈,危险品物流行业运行仍处于增速放缓的状态。预计 2024年危化品物流整体市场规模约2.44万亿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 1.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不断进取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建立了与国家铁路、地 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国内外“大铁路”交通领域相适应的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 和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服务体系。 (1)铁路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业务 公司是我国国铁市场铁路柴油、润滑油的重要供应链集成服务商,通过燃油配送系 统(CROSS系统)高效为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柴油、润滑油等油品的采购、供应、仓 储、配送、现场加注等集成服务。依托规模优势和体系能力,加大地方铁路、大型 厂矿、大型工程建设单位等市场化战略客户的开发力度。 公司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检测机构认可资质及国家检验检测 机构资质认定(CMA),建立了全流程的钢轨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是国内铁路钢 轨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服务商,为铁路客户提供涵盖质量监督、采购供应、运输组织 、焊接加工、运营维护、智能维保、数字服务等不同环节的钢轨供应链集成服务。 公司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紧跟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为阿根廷、匈塞、 中老铁路等海外客户提供排产、质监、物流、钢轨全项目检测等一体化服务。 公司是国内铁路机车车辆主要配件供应商,为国内机车车辆等移动装备的新造、改 造和维修所需配件、原材料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 公司拥有高品质矿山资源和多条先进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及铁路减振扣配件生产线 ,形成了以水泥及水泥制品、铁路器材为主的铁路物资集成服务产品体系。 (2)铁路运营维护业务 公司强化钢轨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不断加大“数智钢轨”电子标签推广力度 ,记录钢轨的生产、焊接、探伤、打磨等全寿命周期的大数据,服务钢轨上下游客 户。公司围绕路网安全和降本增效,开展了铁路专用检测设备研发、线路综合检测 、钢轨道岔廓形设计和打磨、隧道排水整治、轨道板病害防治、钢轨涂敷、钢轨和 扣件防腐、精测精改精捣、无人机航测等线路综合运维集成服务,形成了完整的线 路运维服务体系。 2.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 (1)工程集成服务业务 公司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招标代理、物资代理及物资供应组织,对工程建设物资提 供从计划、采购、供应、加工、配送到结算、验收的全流程服务,并协助客户进行 合同管理、质量监控、概算清理。 公司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双循环”战略,围绕国内外重点工程所需 建设物资及设备等,提供涵盖供应、仓储、物流配送等全流程的集成服务,助力中 国产品“走出去”。近年来,先后为中老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铁路等重点境内外 铁路建设项目提供物资代理、基地运营、跨境物流、组织供应、报清关等一体化供 应链集成服务,并在铁路通车运营后持续开展综合物流和供应链集成服务。 (2)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业务 公司依托在铁路物资供应与工程建设物资集成业务中形成的网络、规模、管理、信 息化及资源和客户优势,面向生产制造业供需两端提供产需衔接服务,为制造企业 提供生产物资采购、销售、供应、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信息管理、供应链金 融等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多业态“物流+”供应链集成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水利水电、海外铁路建设等细分领 域,推动业务向行业两端延伸,实现业务的良性发展。 3.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流服务 (1)铁路综合物流业务 公司积极发挥“生于铁路、长于铁路、服务铁路”的独特优势,牢牢服务国铁集团 货运改革、强化重点企业“总对总”战略合作发展机遇,以关键仓储物流基地节点 资源为依托,开展以铁路为中心的仓储装卸、配送、多式联运等综合物流服务。 (2)危险品物流业务 公司致力于打造危险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以石化、化工行业、新能源电池领域 的龙头企业为目标客户,确立了涵盖危险品运输、仓储、货代、供应链集成服务、 包装及监管认证等六大业务单元,构建安全、绿色、高效的危险品物流产业链,推 动危险品物流向专业化定制、高品质服务和全流程供应服务转型升级,朝着能源化 工供应链集成服务“领先者”和危险品综合物流“国家队”挺进。 (二)经营模式 1.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1)铁路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业务 公司依托专业化、网络化的组织供应服务体系和安全可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包 含产需衔接、质量监督、资源组织、仓储装卸、运输配送等方面的供应链集成服务 。 公司已与国内骨干炼化企业形成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按照国铁客户的用油需求制定 方案,覆盖全路汽配加油点1300余个,柴油联储库容近14.4万立方米,构建起铁路 机车柴油销售网络和完备的油品配送体系。公司积极响应客户“降本增效”的需求 ,助力客户加快存货周转、降低柴油库存。公司面向轨道交通、厂矿等集团客户以 及大型终端运维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及服务;自主研发生产“天马”品牌系列铁 路专用润滑油、脂产品,并代理国内外著名品牌的润滑油脂产品。 公司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践行“AI+物流”发展战略,加快实施“AI+物流”专项 行动。创新开展“数字钢轨”业务,通过驻厂质量监督机构对钢轨、高速道岔、岔 枕等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通过粘贴“钢轨电子身份证”建设钢轨基础数据库;采 劝分区采购、集中配送”的模式,确保钢轨的及时可靠运输供应;通过检测、打磨 等运维服务保证钢轨线路状态;通过钢轨大数据系统搭建钢厂与铁路用户之间信息 沟通的桥梁,助力钢轨产品技术升级、品质保证和在线维护,为全国铁路的安全运 行提供数字支撑。 公司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制造、代理、物流服务、质量跟踪等方式 ,供应新造、维修机车车辆用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及其他移动装备物资。 公司生产的水泥及其制品、混凝土轨枕以及铁路减振扣件等铁路相关产品,在区域 市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根据不同产品类型及市场获取方式,公司主要通过签订 供应合同及参与工程项目公开招标等方式获取订单。 (2)铁路运营维护业务 公司加大研发力度,与国内著名重点遥感实验室合作,强化核心技术能力建设,推 动研究成果高标准转化,集成创新开发运维设备,建立了完整的钢轨保护技术服务 体系,为轨道交通运营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运营维护服务。 公司开发的“轨道线路综合检测平台”,通过A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可实现对轨旁 设施状态、扣件状态、轨道板裂缝、轨面伤损的检测,钢轨廓形测量,有砟线路道 砟方量计算以及隧道的自动“体检”。 公司开发的“车载连续廓形测量设备”,采用自动识别、机器视觉、自动控制等技 术,可实现钢轨廓形的更高精度(不低于0.1mm)、更高速度的便捷检测,大幅提 升了钢轨廓形检测精度和效率,减少了现场调查人员投入,提高了钢轨廓形采集自 动化水平。 在维护环节,公司创新提出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轨道岔廓形打磨理论和实 施方法,研发了“智能化钢轨廓形打磨方案设计系统”,实现钢轨道岔打磨质量( GQI)的数字化评价,显著提升了钢轨道岔打磨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水 平,为铁路安全平稳运行和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提供保障,降低了铁路运营维护的成 本,已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公司开发的“智能化打磨设备”,实现了道岔小机打磨的高精度、智能化控制,大 幅提高了道岔打磨质量和效率,减少了人员投入和作业安全风险,丰富了公司业务 品类。 公司开发的“焊轨基地个性化钢轨廓形预打磨加工设备”,相较于传统的上线打磨 方式,不占用线路资源和作业天窗,更加节能环保安全,大幅降低了钢轨打磨成本 。 2.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 (1)工程集成服务业务 招标代理业务按照与客户签订的招标代理服务合同,受招标人委托,作为代理人为 其办理招标事宜,为客户提供全程招标协助服务。物资代理业务主要受建设单位委 托,为铁路建设项目提供甲供物资招标采购、组织供应、质量监控及驻厂监造等一 体化物资管理咨询服务。工程物资集成供应业务通过市场化投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 ,依托公司打造的专业化、智能化、定制化集成服务模式,为建设项目所需物资提 供全流程服务。 (2)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业务 公司不断强化商品、市尝物流、金融、加工、技术和信息等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布 局、整合,增强终端市场掌控能力,面向生产制造企业培育提升一体化综合服务能 力,提供原材料采购供应、产品销售、生产线边物流及仓储配送物流、加工包装、 信息服务等集成服务,协助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降本增效。 公司所属建龙科技搭建的数字化交易综合服务电商平台“流云采”,集电商系统、 供应链系统、智慧云仓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安防管理系统于一身,打造线上智慧 交易、线下智慧仓库、智能物流为一体的供应链全流程线上化平台,提供高效的数 字供应链集成服务。 3.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流服务 (1)铁路综合物流业务 公司依托中国物流集团网络布局及服务国铁集团的资源优势,紧扣国铁集团货运改 革战略,抓住多联快捷物流发展以及新装备、新货运政策的机会,通过自建、并购 、合作、战略联盟、输出管理等多种方式,布局优化铁路关键综合物流节点实体网 络,构建大宗货物新通道、国内外班列新模式、多式联运新发展等专业化铁路综合 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专业铁路综合物流服务商。 (2)危险品物流业务 公司积极推动危险品物流公路运输实体网络布局,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投资并 购实现了危险货物公路运输实体和资质的突破,在维护能源化工供应安全保障领域 体现央企担当。通过“安全、规范、绿色、高效”的中央企业服务标准,以平台化 链接带动中小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推动重塑危险品物流行业生态。 公司拥有除第1和第7类外的其他全部七类危险货物公路运输资质,自有运输车辆20 0余台套,可调配社会运力车辆千余辆,在西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区域构建了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物流供应体系。服务涵盖能源、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 以及新能源等行业在内的中海壳牌、中盐、中石化等众多集团客户。 (三)报告期内主要工作 报告期内,在公司党委和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公司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 势,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大客户、大项目,加大经营开发,坚决主动退出较低利润 贸易业务,坚定推进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和综合物流服务转型升级,制定的发展战略 和各项经营措施得到有力贯彻执行。战略方向更加聚焦,主营业务结构调整持续优 化,经营质量、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公司各项经营 成果充分体现了经营管控的方向和目标,综合物流收入从 2021年的1.29亿元增至3 3.02亿元,增长了24.60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1.29%;2024年供应链集成服务 和综合物流营收合计占比90%以上;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量10.58亿元,同比增加1. 11亿元;资产负债率51.55%,同比下降8.51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公司三项资 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同比减少20.46亿元,同比下降18.32%,高于营 业收入降幅2.89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推动战略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处置了所属公司部分低 效无效资产,分流安置了部分员工,产生了相应的支出;同时,所属工业集团受国 内水泥行业市场放缓、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影响,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如剔 除前述因素的影响,总体上公司效益同比基本持平。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14亿元,同比下降15.4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 利润4.59亿元,同比下降19.61%。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以下方面,积极开展各 项经营管理工作。 1.巩固拓新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轨道交通核心业务,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不断提升铁路产 业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高质量供应铁路物资,保障铁路安全运营,铁路传统业 务稳中有进。 (1)专业化拓展延伸路内市常所属油料集团汽配、联储、加油卡业务均实现新突 破,汽配业务落地青藏铁路,覆盖17家路局,自有实体队伍进一步壮大;联储业务 落地南昌局,覆盖9家路局,增强了华南区域成品油组织供应能力;加油卡业务拓 展至8家路局。所属轨道集团一体化拓展“钢轨质监+运维服务”,钢轨质监量,钢 轨、道岔打磨量均实现同比增长,精测精调等新业务在多个路局落地,现场焊管理 系统覆盖全路180个工务段。所属装备公司联合开发的350乙字钢、310几字钢和10# 工字钢等新型造车材顺利实现装车。所属招标公司深耕铁路物资代理服务,连续获 取潍宿、雄商高铁,文蒙、邵永、漳汕铁路等多个项目。所属华东集团围绕国铁集 团、中国中车等重要客户稳定开展国产机车关键零部件供应,成功进入北京、南京 等地铁市场,在上海地铁项目钢轨预打磨服务中开拓道岔用轨新品种。 (2)积极开拓新市场新赛道。所属油料集团加强路外客户开发,新增6户重点客户 ,总数量达77户,业务量同比实现增长;25G客车加油、吸污业务成功落地18家路 局。所属轨道集团以优质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取得突破,中标中 老铁路线上料集成供应项目、获得乌兹别克斯坦13万吨钢轨出口业务;积极推动技 术服务走出国门,为中老铁路磨万段钢轨全项目检测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出口马来 西亚和韩国铁路产品检验等业务。 2.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供应链集成服务”和“综合物流服务”战略方向,锚定国家 战略、重点工程、新领域、新市场,强化经营开发,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供应 链集成服务和物流业务实现明显提升。 (1)供应链集成服务方面,公司积极承担央企使命担当,高质量服务和支撑国家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不断优化的供应链全链条服务保障方案,实现重要物资保质 保量供应和成本优化。积极拓展水利工程物资供应项目,加强对长三角和粤港澳大 湾区大型钢结构、海工装备、船舶制造等头部企业的开发。主动把握新能源、高端 制造业等领域的机遇,高质量承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全国范围内板材类供应链集成 服务,并深度挖掘光伏、水电、风电等领域的用钢需求,相继开发了阿尔及利亚、 卢旺达、秘鲁圣加旺以及山西和顺、河北怀来等地的新能源发电用钢业务。 (2)铁路综合物流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强与国铁集团、甘肃物流集团等央地企 业合作,完成郑州、兰州、沈阳、青岛上合等国际班列运营平台建设,强化运营, 为进一步增强海外运力资源的组织和掌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国际班列业务方面 ,打造中老铁路国际钾肥班列,极大降低运输时长和成本;常态化开行林查班-郑 州中泰冷链班列,打通中老泰进口水果冷链直达通道;组织中欧班列助力新能源汽 车整车出口。国内班列业务方面,组织北海-西安台架式不锈钢卷班列、粤港澳大 湾区保供物资班列,常态化双向开行成都-深圳快速集装箱班列,组织疆煤外运、 北煤南运、宁德-桃浦有色金属和磷矿石铁路运输班列。 (3)危险品物流服务方面,公司围绕危险品物流推动体系建设,所属油料集团进 一步深化与中海壳牌、中盐的战略合作;成为中石化清洁能源公司的一级运输供应 商,LNG物流业务已拓展至国内四剩所属中铁伊通获得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9 类)资质,完成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与宁德时代、东风物流等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推进与亿纬锂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铁路试运工作等。成功运作东方电气集团熔盐冷 却器、LNG罐以及中国安能风电塔筒运输等大件物流项目。 (4)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公司以专业的物流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在海外 打响中国铁物品牌,高质量运行中老铁路万象南、蓬洪及万荣站装卸及磨万铁路全 线接取送达项目,保障中老铁路物流运输黄金通道安全畅通。以“铁海铁”联运顺 利实现国产50米长钢轨出海的突破,保障了匈塞铁路建设物资需求。成功运作首次 中欧陆路运输国际联运长大件钢轨运输,助力乌兹别克斯坦线路改造,承担其未来 5年的钢轨的供应链集成服务。首次大规模提供中吉乌通道物流产品服务,为客户 设计了集国内工厂装运、口岸换装、报关报检、跨境运输于一体的全流程“门到门 ”公路综合物流方案。 3.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攻关,持续 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考核激励,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公司推动开 展多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其中焊轨基地个性化预打磨项目成功验收,纳入北京市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 作权1项;“铁路燃油汽车配送数字化监管平台”“基于TIM的铁路钢轨智慧服务平 台”入选202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公司聚焦科技浪潮 前沿,加快人工智能的应用赋能,推动实施“AI+物流供应链”“AI+轨道运维”“ AI+物流采购服务”三个专项行动,进一步增强在铁路产业综合服务领域的优势。 报告期末,公司持有有效专利总数达171个,其中发明专利35个,实用新型专利136 个,获得软件著作权202个。 4.提质增效防范控制风险 (1)科学防范经营风险。推动合规、风控、内控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 涵盖全流程风险控制的业务领域和管理领域系统性文件;前移审核关口,严把业务 准入、严控信用业务规模,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合同的法律审核把关;优化授信结构 ,持续压降融资担保规模,担保总额同比减少8亿元。 (2)坚持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三项资产的常态化管控,促进账款清 收、压存控增。2024年末三项资产总额同比减少20.46亿元,下降18.32%,其中应 收账款同比下降18.88%,预付账款同比增长7.02%,存货同比下降30.93%,资产质 量不断提高,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为正,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3)安全生产责任有力落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积极推动安全生产 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地见效,聚焦重点环节,建立和完善四项重要制度,安全生产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强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形成安全风险库;持续加强安全 基础管理和队伍建设,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专项培训,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整改。 5.持续优化市场化运营机制 聚焦转型优化组织架构,组建物流科创部、“一带一路”办公室,形成纵向“引领 -支撑-执行”的三级物流管理体系;聚焦“三能”机制建设,制定三项指导意见涉 及51个具体要求;畅通人才引进途径,市场化公开选聘10位中高层物流人才,增强 转型动能;突出市场化考核导向,动态优化调整考核目标,制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进一步推动考核分配资源向物流转型以及关键人才、领军人才倾斜;全力推动任 期制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目标落实度达100%。 6.加强党建工作引领 公司落实“党建进章”“三重一大”等制度建设,严格党委前置研究程序,动态更 新《重大事项决策权责清单》,进一步明晰权责,强化决策程序衔接。创新建立党 建共享中心,紧扣“标准化”突出特点,深化党业融合。围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推动经营开发”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党建共建、“党建+”“岗区队”建设等 方式突出党的领导主体作用;成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充分发 挥广大党员在物流主业、改革一线和重大项目上发挥先锋模范,为转型提供组织保 障。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控股股东中国物流集团在物流网络体系能力方面的有力支撑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物流集团作为中国综合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和中央企业,承担着 助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使命,拥有“海陆空”全物流基因, 拥有丰富的土地、仓库、铁路专用线和全球化的经营网点等物流资源,在现代物流 供应链领域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运营服务能力,正在向着打造具有全球 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现代物流集团的目标迈进。控股股东强大的物流品牌、资 源、技术和平台优势,为公司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和综合物流服务的转型升级提供有 力支撑,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2.在铁路产业综合服务领域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及领先市场地位 公司脱胎于铁路,服务于铁路,与国铁集团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度融入了 铁路产业物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下游生产制造、技术服务、运营维护、铁 路物流等环节,在重要物资集成供应、轨道运维技术服务等环节创造并不断提升客 户价值,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牢牢把握国铁集团大力发展 货运业务的机遇,积极布局铁路综合物流实体网络,整合内部和外部社会物流资源 ,大力开发拓展专业化铁路综合物流服务业务。 3.覆盖全国的经营服务网络和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 公司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集成服务网络,整合了大量优质的供应商 资源、仓储物流资源和客户资源,在工程集成服务、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等业 务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供应链条和规模优势,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交易成本、协同共赢发展。 4.丰富的大数据积累及技术优势提升智慧供应链服务能力 公司建立的铁路燃油配送系统(CROSS系统)、钢轨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流云 采”数字化交易综合服务电商平台、电子招投标平台、铁路建设物资采购供应管理 信息系统等专用的业务信息系统,借助中国物流集团“AI+物流”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方式赋能供应链集成服务,为公司和客户资源调配、 风险管控、成本控制、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5.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优秀专业的人才队伍 公司深耕铁路产业综合服务、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铁路综合物流及危 险品物流服务等细分业务领域,培养了经验丰富、团结协作的供应链服务团队,在 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客户信息资源挖掘、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物流资源调配、 危化品安全运输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6.专业化整合资源巩固提升业务竞争力的能力 公司通过专业化整合收购国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国铁国际工贸有限公司和中石 油中铁油品销售有限公司等公司股权,传承了与核心伙伴的纽带关系,巩固和提升 了铁路产业综合服务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通过专业化整合收购安徽诚通红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股权,快速获取危险品运输 资质、无船承运资质,依托其在区域内危险品运输等业务领域优势,高效搭建危险 品运输体系,为提升危险品运输领域行业影响力打下良好基矗 公司通过专业化整合收购中铁物总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 限公司等2家公司股权,快速获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报关企业报关注册登记证 、海关AEO高级认证等相关物流业务经营资质,为打造铁路综合物流领域生力军奠 定基矗 公司通过专业化整合中国铁路物资(老挝)有限公司股权,快速布局设立海外经营 实体,完善东南亚区域业务网络布局,为开发中老铁路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老挝 及周边东南亚国家国际物流市场,继续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贯彻落实“一带 一路”倡议迈出了关键一步。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对国 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但我国需 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空间广阔,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也是为 “十五五”顺利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2025年我国GDP增长目 标仍是5%左右。 1.铁路产业综合服务 2025年,国铁集团将发挥铁路建设投资拉动作用,用好国家“两重”“两新”等支 持政策,统筹推进国家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出疆入藏、沿 江沿海沿边等重要通道项目,力争完成基建投资5,900亿元,投产新线2,600公里。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预计将有11个城市总计23条线路(24个项目)开工,新增开 工里程超过403.11公里,新增投资额超过2,148.45亿元。随着全国铁路里程、车龄 增加以及电气化铁路普及,我国铁路行业已逐渐由大规模“设计建造”阶段转入长 期“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并重”阶段,轨道和车辆保养需求上升,进而将带动铁路 后市场进入增长爆发期,为公司铁路运营维护业务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2025年水泥行业在行业自律,投资拉动和房地产行业回稳的大背景下,预计水泥行 业或受供给优化有所修复,但整体需求预计仍将维持偏弱态势,水泥价格反弹动力 有限,结合成本端或难有明显改善,行业盈利状况保持谨慎预期。 2.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 2025年,我国将更大力度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好统 筹“硬投资”和“软建设”。加大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深入实 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根据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最新预测,20 25年我国钢铁需求量将达到8.5亿吨,同比下降1.5%。煤炭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3.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流服务 我国物流业正在从规模速度扩张进入质量效率提升的新阶段。2024年以来,《有效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等多项重磅文 件接连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散改集”“公转铁”“公转水”等多式联运将持续推动物流运输结构深化调整 。国铁集团铁路货运正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将以打造“六个市场化运营中心” 为带动,通过成立40个铁路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总包、全程物流、货运班列等 ,探索高铁快运,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式”运输,推动铁路货运市场改 革,做大货运增量。同时国铁集团为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将做大煤炭中长 期合同运量,推动批量散货和中长途货运“公转铁”,推动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 厂矿、进园区。总体看,公司铁路综合物流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把握好行 业形势和铁路发展趋势,抢抓机遇推动发展。 2025年,全球化工市场将继续沿着绿色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能源转 型、环保治理、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化工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美国 、欧洲和中国等主要市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市场的走向。中国化工企业不仅 需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需要在国际化布局和绿色低碳转型中寻找突破。随着 我国化工产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其生产和运输、仓储需求也相应提高, 化工物流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提升。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预测 ,预计2025年危化品行业规模将达到2.85万亿元,年增速维持在6%以上。三方化工 物流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50%,规模达1.4万亿元,2021-2025年行业复合增速达11. 6%。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等重要指示批示精 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顺应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 建现代流通体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交通强国建设,落地“两重”“两新”政策 等有利形势,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公 司铁路产业综合服务、工程及生产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铁路综合物流及危险品物 流服务三大主业,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集成服务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坚持稳中 求进总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积极践行ESG理念,坚 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股东赢得更高回报,为员工 增进更多福祉,奋力建设成为具有铁路特色的世界一流供应链集成服务企业集团。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坚定秉持服务现代流通体系,高效畅通物流大循环,维护国家产业 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使命任务,圆满收官“十四五”,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战 略与规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 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坚持内涵性增长和投资并购双轮驱动,积极开 拓新的细分领域头部业务单元,推进现代企业治理,着力防范各类风险,坚定不移 推进物流高质量转型发展。 1.突出服务铁路业务特色,积极培育新优势 立足铁路根基,充分发挥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品牌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做精做深 做细铁路产业综合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开拓业务增量,推动产业升级。围绕 服务铁路“大市潮,积极拓展轨道交通高端产品,加强新产品开发。持续挖潜铁路 “后市潮,逐步形成铁路“大运维”产业格局。 2.加速推动业务战略性布局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 ,持续做好“一带一路”海外铁路建设重点项目追踪,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地区为重点主动开拓市常 聚焦新兴产业开辟多赛道。在新能源汽车出口及原材料进口的物流需求上发力,围 绕清洁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需求,以成熟优质的 供应链集成服务加强新产品开发,积极拓展多业态。 聚焦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强化功能拓展。整合中老铁路资源,拓展大宗矿产、农产 品和冷链国际物流。以煤炭长协为重点,构建大宗货物稳定运力。聚焦服务国家能 源安全战略,强化“平急”两用功能能力建设。积极开辟航油物流市常做强做大既 有危险品物流业务,进一步推动危险品水运资质获取;配合国铁集团积极探索和推 动危险品铁路运输,力争实现危险品多式联运的突破。 3.加快完善体系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形成国际布局。进一步加强海外平台建设,构建海外稳定运力。发 挥好班列平台作用,加强在资源和运力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做精国际班 列,在国内重要物流枢纽城市谋划组织中欧、中亚进出口班列,打造集装箱海铁联 运、多式联运等产品。 强化物流枢纽建设。持续推进资源整合,加强与铁路厂站、专线、港口、物流园和 海外仓的合作,同步投入自有实体建设,打造物流示范园区,形成“光储充一体化 、仓运配一体化”零碳物流园。 探索模式创新,加强一体化服务方案解决。探索多式联运、门到门全链条服务模式 ,全面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4.加大投资和科技创新力度 强化科技创新在转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加大研发 激励投入,持续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深化铁路钢轨集成服务、“数字油料”“流云采”等平台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和服务 升级。 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和新兴领域,推动投资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 准入门槛的铁路产品和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运营维护服务项目倾斜。加大对供应链 集成和物流服务的关键环节节点的投资,加快东南亚、中亚区域的海外投资布局。 5.加快现代企业建设和管理效能提升 全面落实年度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及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各项任务,加强成果 梳理和评估。持续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推动“三会一层”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不断规范决策程序。以落实改革重点任务为抓手,加强“三能机制”建设 ,保持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系统内全覆盖。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持续 开展高端物流人才、行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 6.突出管理提质增效功能 实施业务全流程管控。坚持审核关口前移,严格按照公司业务管理规定,加强业务 实质性判定,综合运用业务评审、资质审核、信用额度等管控手段,实现源头严控 。完善事后评价,落实纠偏正向功能。坚持法律合规审查全覆盖,持续健全业务合 规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应对机制。 持续优化基础管理。围绕“降成本、保安全、提效率”完善资金管理。借助财务共 享和数智化建设,强化业财融合,将日常成本费用管控具体化、精准化,提高财务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能力,有效推动增收节支。 紧抓安全生产毫不放松。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 三管三必须”,压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高 质量开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业务转型面临的风险 在推进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和综合物流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公司业务结构已出现显著 变化,可能出现管理机制和人员能力无法适应新业务发展需要,对新业务风险识别 不足,导致市场开拓或收益率不达预期等问题。 应对措施:面对业务转型的困难和风险,公司将强化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发挥转 型标杆案例示范带动作用,完善新业务的制度体系,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通过增强 市场化机制、资本运作、改革深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动力,推动转型进程。加快搭建 要素集成、技术创新、流程优化、人才汇集的专业平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 构建与战略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结构,确保业务转型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中国铁路行业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服务需求快速变化,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 的步伐加快,铁路综合物流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加剧,对公司实现战略和经营目标 提出了新的挑战。 应对措施:为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铁路行业的基因和 资源优势,整合资源,沟通产需,坚持深耕铁路大市场,积极拓展运营维护市场, 加快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大力开发铁路综合物流市场,通过增值服务、科技创新等 手段不断增强客户粘性,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矗 3.投资并购面临的风险 投资并购过程中,公司可能面临对市尝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的变化研判不足的风险 ,错过投资机会,或在超出自身控制能力或没有识别风险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此外,若投后管理不到位,也可能导致投资并购项目未达预期效果,拖累企业经营 业绩。 应对措施:为降低投资风险,公司将加强对宏观政策、行业形势的深度研判,坚持 聚焦主业、服务战略、注重回报、量力而行的投资原则,创新投资理念,主动培育 孵化投资并购项目,强化事前论证调查,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 三重一大”事项和集体决策,防止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加强投后管理,着力防范和 化解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中铁物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50000.00| -| -| |黑龙江中铁龙禹石油有限责任| -| -| -| |公司 | | | | |北京铁福轨道维护技术有限公| -| -| -| |司 | | | | |中国铁路物资武汉有限公司 | 53092.00| -| -| |中铁物总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 25500.00| -| -| |国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 -| -| |中铁十四局集团太原建筑构件| -| -| -| |有限公司 | | | | |中石化中铁油品销售有限公司| 14781.20| -| -| |中国物流合肥有限公司 | -| -| -| |中国铁路物资(老挝)有限公司| 290.00| -| -| |中国铁路物资成都有限公司 | 64030.00| -| -| |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 | 10000.00| -| -| |北京中铁物总贸易有限公司 | 45459.04| -| -| |中铁物总铁路装备物资有限公| 20000.00| -| -| |司 | | | | |中国铁路物资工业(集团)有限| 205340.00| -| -| |公司 | | | | |国铁国际工贸有限公司 | -| -| -| |北京九州铁物轨道科技服务有| -| -| -| |限公司 | | | | |中原利达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有| -| -| -| |限公司 | | | | |中铁物建龙西南供应链有限公| 20000.00| -| -| |司 | | | | |中铁物建龙供应链科技有限公| 20000.00| -| -| |司 | | | | |中海油中铁油品销售有限公司| 10000.00| -| -| |蓉欧铁物(成都)供应链有限公| -| -| -| |司 | | | | |中铁物轨道科技服务集团有限| 96500.00| 18590.32| 483934.81| |公司 | | | | |中石油中铁油品销售有限公司| -| -| -| |中铁物总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 20000.00| -| -| |公司 | | | | |中铁油料集团有限公司 | 110182.28| 12986.07| 317526.11| |中国铁路物资天津有限公司 | 77422.06| -| -| |芜湖中铁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 -| -| |中国铁路物资西安有限公司 | 37630.00| -| -| |西安酒钢中铁物流有限公司 | -| -| -| |中国铁路物资华东集团有限公| 120610.34| -| -| |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