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 上海板块 百元股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HS300_ 医疗器械概念
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租赁;专业设计服务;电子元器件批发;金属材料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机动车修理和维护;专用设备修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机械设备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软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软件销售;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同时在美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波兰等地设立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在上海、常州、武汉、美国休斯敦进行产能布局,已建立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自设立以来,公司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致力于攻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等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已经构建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在内的完整产品线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在数字化诊疗领域,公司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提供联影医疗云服务,实现设备与应用云端协同及医疗资源共享,为终端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版),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5)”。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_T4754-2017)分类标准,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第35大类“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5)”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分类代码C358)”之“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分类代码C3581)”。
1、全面的产品覆盖。公司围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产品涵盖 MR、CT、XR、PET/CT、PET/MR等诊断产品,常规 RT、CT 引导的 RT 等放射治疗产品和动物 MR、动物 PET/CT 等生命科学仪器,可满足从临床前科研到诊断再到治疗的需求。公司设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和高级应用,可实现研究、诊断、治疗方案的有机结合,为精准诊疗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2、先进的产品性能。公司研发的多款产品创造了行业或国产“首款”,包括行业首款具有4D全身动态扫描功能的PET/CT产品uEXPLORER(Total-bodyPET/CT),2018年获英国物理世界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技术突破”称号;行业首款超高场全身成像磁共振uMRJupiter5T,该产品打破了以往超高场磁共振只能进行神经系统扫描的极限,首次实现了超高场全身临床成像,并在心脏、神经、腹部等部位上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疾病的认识、鉴别、诊断;业界首款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uAngio960,同时也是国内首台以多自由度机器人为机架结构的DSA系统,可满足从泛血管、骨科、胸外、消化道等多学科高、精、尖复杂手术场景的需要;国内首台超高端320排640层CTuCT960+,填补了国内超高端CT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助力创新临床应用和科研探索;行业首款诊断级CT引导的一体化放疗加速器uRT-linac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等产品。
1、垂直化研发体系公司构建了贯穿技术、产品与软件的垂直创新体系,围绕各产品线核心部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为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筑造产品竞争力壁垒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自研比例位居行业前列,各产品线主要核心部件均实现自研自产。2、平台化研发模式公司搭建了通用软件及通用硬件研发平台,以跨产品线的平台化研发模式为技术的借鉴与交流、产品的融合与迭代提供了基础。研发层面,通用的底层架构为开发多模态产品提供了创新便利;项目层面,共享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可提升研发效率、加速产品迭代;产品层面,统一的系统配合统一的工业设计和界面设计,公司不同产品线在品牌形象和使用体验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有助于品牌影响力的增强和产品的持续推广。3、前沿创新策略公司以前瞻研究、市场动向引导创新方向。一方面,公司在上海、美国休斯顿设立未来实验室,积极布局前瞻性研究,探索把握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为公司研发创新提供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各产品事业部与市场形成紧密连接,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馈持续推进全线产品的技术创新与迭代升级。4、全球研发人才储备人才是公司持续研发创新的根基,公司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搭建了一支由多位顶尖科学家及深具行业管理与研发经验的人员领衔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研发梯队。
公司逐步从以产品和技术赋能临床的单一维度,向构建全方位科技支撑的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创新体系转变。公司打通“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转化医学-产业转化”全链条,以临床需求和重大医学难题带动产品定义、性能优化、应用拓展、临床示范,形成从创新到商业转化的闭环管理,持续扩大创新领导力与商业竞争力。
薛敏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作出承诺:自发行人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本人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本人在本次公开发行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也不由发行人回购该部分股份。发行人上市后6个月内如发行人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如该日不是交易日,则为该日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本人持有发行人股票的锁定期限将自动延长6个月。若发行人上市后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行为的,上述发行价为除权除息后的价格。本人在前述限售期满后减持本人在本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的,应当明确并披露发行人的控制权安排,保证发行人持续稳定经营。
|
|